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

justonepercent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ustonepercent”参与投稿,下面给大家分享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共10篇),欢迎阅读!

篇1: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

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希望。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早在,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2.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3.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4.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三、当今学校管理的失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还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日前挑战的能力”,成为改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敞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三,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1.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2.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其次,目标创新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4.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教育技术创新主要指教学手段、方法、教育过程的革新与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要求管理者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转变观念而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当然,任何创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必须以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动口动手和质疑问难的程度为评价标准。

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仅是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管理者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常认为优秀管理体制的象征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并对创新尝试中的失败吹毛求疵。管理者需要进行角色转变,自觉带头创新,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努力创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去探索新的方法和找出新的程度,而非简单的重复。领导在正确地对待创新中的失败,包括允许失败甚至鼓励失败,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包括奖励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并赋予创新能手以相当大的决策自主权,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

篇2:[学校管理]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希望。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早在19,我国就在基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率先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2.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3.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4.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

[1] [2] [3] [4] [5]

篇3:论现代公司管理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现代公司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整个市场供需状况由卖方市场发展到买方市场,公司发展状况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营销为中心,营销重心由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竞争对手的不断涌进、客户不断精明的需求、激烈的多层次竞争等使得公司不能不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家长式管理到人性化管理、从感性管理到理性管理、从官本位管理到科学开明管理。

在目前公司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公司文化建设缺失。由于公司文化建设的缺失使得公司对员工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无法形成公司上下整体思维的共识,无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员工对公司没有忠诚度和归属感,公司对员工缺乏信任和信赖,相互就是赤裸裸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劳动合作关系。

2、人才培养意识缺乏。一些公司总是感叹“人才难找,人才难求”的往往也是最不重视人才培养的公司。其实最适合的人才往往是公司自己培养的。很多公司不会也不愿栽培熟知公司状况的资深员工进入管理岗位,喜欢将“空降兵”招进公司,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期望一番大作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相对资深员工深感职业生涯发展只见到坚硬的天花板也选择离去。

3、用人观念生硬。除任人唯亲的恶习外,有了人才而不会利用,不是大材小用就是小才大用,这无疑是公司的一大悲哀。员工感觉公司没有公平畅通的职业发展前景而选择离去,从而直接导致公司内部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人才梯队,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延续,没有有效积累和总结,甚至遗留大量问题。

4、管理模式简单粗暴。困扰中国公司管理的魔咒就是老板的“一言堂”, 事无巨细插手具体业务工作,甚至自行包揽决断;靠主观经验判断、简单粗暴地行事,决策变化莫测。从而造成整个公司莫衷一是、混乱不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官本位色彩浓厚,区域人员散兵游勇、天马行空等。

科学规范的公司管理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如何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按照适宜公司现状的规范、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步骤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些公司管理者传统地认为管理就是监视、监管、监控部属工作。这些管理者往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碎的细节上,认为看起来比任何人都聪明就是管理,不懂得去激发员工、培育员工,

如果总想着控制、抑制员工,就会使他们处于黑暗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无法激发每个员工的能动性。尤其一些管理者通常是从员工身上榨取绩效而非激发绩效,属于 “家长式管理”,对部属缺乏有效授权、支持和信任,对一线员工缺乏有效指导、教育和沟通。

国际营销界倡导“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的理念,并不是说全然不用管理,而是高层管理者不要陷入越位管理的漩涡无法自拔,中低层管理者不要陷入过度管理的泥潭。

1、管理最高境界就是道家风范,知人善任、无为而治!知人善任就是管理者应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才适其位、位适其才,分析人与事的不同特点,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高层管理者不需事无巨细插手干预具体业务,毕竟教练不是去上场踢球的角色,只需要作好“宏观管理”,拟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和调配内外部各种资源,使整个公司按照既定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模式以及相应的规范、制度、流程等顺畅运作,就是无为而治。

2、中层管理层应该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人之初,性本善”,儒家思想重在教育,重在启发,重在感化。中层管理者应该是以身作则,教育启发,对员工怀有同理心、亲切随和、公正严明,与员工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扶持,使得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员工感受到平等的意识,如此公司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员工对公司怀有深厚感情和道义,他们就会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3、基层管理者应该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人之初,性本恶”,一切要按照制度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到奖罚分明、令行禁止。通过制度、规范、流程等管理行为来约束与引导员工行为而实现塑造强劲的执行力。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流程的建立出台并不是局限、压制员工开展工作,而是界定团队每个成员分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彼此合作的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彼此协作,更高效地做好公司各个环节工作。

无论什么层次的管理者都需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这是管理的趋势,不可违背。这些不是停留在口号或者对外宣传上,而真正应该使之深入管理行为之中。人性化管理不是将“人性化”当作“人情化”,给下属买生日蛋糕,或出去“撮”一顿等。其实,这些可能都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性化管理也不一定是靠更多的薪水、靠更宽松的考核、靠更低的工作强度。重要的是,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喜欢下属”。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管理者真心喜欢每一位下属,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他们的缺点,要学会肯定下属所做的一切努力,给了下属成就感和赞许,并要嘉许他们弥补缺点的勇气和具体行动,就算严厉批评他们,他们也会理解的,但决不是求全责备、苛刻坚吝。

如此,只有通过塑造科学规范的管理观念、管理行为、管理体系才可能铸造公司自身系统竞争力,从而获得稳定上升的竞争优势地位。

孟怡昭,EMBA,曾历任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营销总部渠道终端建设项目主管、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培训经理/内刊编辑、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高级咨询顾问/项目经理、上海思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等。具有较为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和营销理论基础。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mengyizhao@msn.com

篇4: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是如此。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发展。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   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还要推倒办学者心理上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   2.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只是将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负起完全责任。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8就在《教育中的浪费》一文中指出:“因为一切浪费都是缺乏组织的结果,而组织背后的动机是促进节约,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经合组织(OECD)曾于1983年开展了教育系统国际指标项目(INES)研究,力图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学校效能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家长的参与等十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这个结论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一致。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四大弊端,我们不能诚惶诚恐,举步不前,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就是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这需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和六种教育意识。三种改革观念是:   1.整合观。目前的教育改革应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与以往改革的关系是继承与扬弃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关系。因此,目前的改革必须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提高和发展,它是一种生态的表现。并且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新旧改革的有机联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融合观。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中来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和社区的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磨合观。目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让大家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的问题。   六种教育意识包括:第一,服务意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提供教育服务。第二,质量意识。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校长和教师要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市场意识。校长和教师眼中要有市场,这包括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第四,竞争意识。学校要确立一流目标,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第五,规则意识。遵循约定的学校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第六,风险意识。学校将会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注重学校品牌管理   一般来说,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就会增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反之,则有可能降低人们对学校品牌的信任感。   具体而言,学校品牌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1)树立品牌经营观念。(2)制订品牌承诺。品牌承诺可以在《学校章程》和学校办学方案中具体描述出来。这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设计(CI和VI)的做法。(3)传播最佳品牌信息。学校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4)履行品牌承诺。这就要求认真落实办学方案和对家长的承诺,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夸大其辞,也不谨小慎微。(5)提升学校品牌资产,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2.订立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属于学校中期计划或三至五年的远景规划,属于学校层面的微观计划,而不同于国家或地区宏观教育规划;其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整体及与整体相关工作方面的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结果(plan),而且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planning)。   学校发展规划的宗旨,一是就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综合与协调的措施;二是为学校的长期发展设计短期的管理目标;三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信心和士气;四是提高教职员工的发展质量;五是发展规划要关注教育目的,特别是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就。   3.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这首先要求做好教师需求分析,建设“教育人才蓄水池”。这有几大好处:让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校长的性格、思路、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   其次要做好教师资源的动态分析。因此,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是: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是最好的;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最理想的人选是没有被“污染”过的人;注意考察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防止他们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学会要有一定的代价意识。   第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目前,教师培训逐渐得到加强,培训模式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外部培训”逐渐转向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培训”模式;二是从“学科中心”模式转向“主题中心模式”和“问题中心模式”。   4.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   目前,何为现代化学校,可谓见仁见智,尚未统一的标准。根据我的研究,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第一,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这里,关键是全体学校人员的办学理念要求要一致。英国学校效能研究表明,全校人员对办学目标和看法是否一致是学校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往往是校长唱改革高调,老师们依然自我行事,不能与校长的办学理念保持一致。因此,要求校长和教师的目标一致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要素。   第二,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框架。按照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以原则来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设计成三类机构,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教学发展机构。二是基本制度。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理清原有的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学校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束缚和制约各种发展。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有效的机构设置和学校制度应保证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四是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第三,现代化学校具有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现代化学校要建立和有效使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首先要确立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标准。其次要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参与管理的三个误区,即浪漫主义式参与、恩赐式参与、情感式参与。再次,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措施有: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实施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等等。   第四,现代化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办学方案的载体。   第五,现代化学校具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学校建筑要求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和教育理想相融合。目的是通过学校建筑的设计,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平缓舒适的学校环境。就此,学校管理创新与发展应以构建绿色学校、发展性学校、学习型学校,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等为目标。   《中国教育报》12月23日第6版

篇5: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是如此。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发展。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

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随着人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还要推倒办学者心理上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

2.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只是将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负起完全责任。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

[1] [2] [3] [4]

篇6:管理与创新

一、对管理的两种误解

对于管理一直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为只要做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就能做好管理,所以他们制订了很完善的制度、标准,制订了很细化的操作手段,让下属严格按照这种标准去执行,如果下属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跟自己做对,和公司做对,要受到惩罚;所以在这种管理者的领导下,每个人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去做一件事,每一个人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管理的特点严重束缚了下属的思想,束缚了大家的思考,把下属当成一种执行的工具。把工作变得枯燥无味。另一种错误的思想是啥呢?这种管理者提倡创新,鼓励大家创新,并且自己更加乐于创新,一天一个点子,一天一个创新,思想上天马行空,时时刻刻都在创新,脑子里想的都是创新,公司制度、工作方法几天一改,一种制度还没执行几天,就又换成了其他制度。一种方法还没使用几天,就又想起了其他方法,就用其他方法,下属们每天都在改变,常常是无所适从,制度朝令夕改。最终啥事也做不成,

二、创新与稳定的关系。

稳定也可以称之为常规方法,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手段,就像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都是管理的常规方法,它也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它们保持了企业的有序性,稳定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创新解决了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面临环境和内部变化的情况下采取的新的方法。创新是稳定基础上的发展,而稳定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稳定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创新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稳定提供了依托和框架。只有创新,没有稳定,系统就会处于无序之中;只有稳定,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就会不适应外界变化。创新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关键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是创新多一点,还是稳定多一点,要看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因素的变化。

三、管理创新的含义

1、管理创新指的是一种管理思想以及在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也相当于是一种原则和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2、管理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来的旧秩序、旧制度、旧方法,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一种效率更高的新方法、新制度、新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平衡。

3、管理创新指的是由一种秩序改变,通过刚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步固定成另一种更高层次的秩序的过程。

4、管理创新的实质就是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篇7:论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

论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

学校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更是文化的一个活的载体。因此,学校管理就是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的管理。

一、目前,校园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校园精神”说,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通过校园精神、传统的弘扬,创设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

二是“校风”说,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

三是“艺术教育”说,主要研究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素质而进行的各种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效果。

四是“文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各类社团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以上四种提法都从某一个方面谈了校园文化,没有把握住校园文化的全部内涵。我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学校教和学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表现形态有三种:一是表层的实体文化,如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样式、文化设施等;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如考勤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岗位责任制度等等;三是深层的观念文化,如师生的价值观念、师生的思维方式、学校里的风俗习惯等。它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一是时代性,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呈现出各个时代的特点,那么校园文化也会如此,显现出时代的特征;二是整体性,校园文化不是指艺术活动,或校风之类的,它应是包括各种文化因素的整体;

二、管理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的

古典管理学派法约尔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它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协调集体所做的努力的过程。”决策管理学派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唐纳利等人编著的《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认为:“管理就是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校管理也很不统一。日本久下荣志郎在《现代教育行政学》中认为:“学校管理的概念包括着为达到学校本来的目标的一切行为。”日本安藤尧雄在《学校管理》中提出:“学校管理就是确定一所学校的教育目标,为实现目标创造各种条件,并对教育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肖宗六在《学校管理学》中认为:“学校管理指充分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校内人力、物力、财力诸因素的作用,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的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人员,有效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权变管理学派认为,没有一成个变的、适合各种条件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管理总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因此,学校管理的概念可表述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里,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资源的潜力,有效地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

1.学校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环境既包括社会大环境,也包括学校这个特殊的小环境,它们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尤其是学校这个小环境。

2.学校管理应是全员管理,每一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因此,从管理的动态角度来看,学校中的人员应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不划分为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

3.学校管理的目标应包括两个目标,一是管理目标,二是教育目标,管理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目标。

三、校园文化既然是师生创造的,那么,一方面校园文化就成为学校师生思想信念的凝聚、精神风貌的象征,另一方面师生的行为规范必然遵循着该校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师生的管理,所以,校园文化对学校管理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最直接的环境,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管理总是在已有的校园文化中进行的。学校管理要利用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来发挥管理的计划、控制等职能,保证学校这个机器的协调运转。学校管理要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而保证师生的行动一致。学校管理要利用校园文化中的宣传标语、黑板报、校训、校风等使师生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管理要利用校园文化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各科兴趣小组、学雷锋活动、“读书月”活动、艺术节活动等来教育师生,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管理本身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恩格斯说的,“在一种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堆笨拙的自然工具而已。”正是从这点来讲,学校管理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

2.校园文化影响学校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工作目标的确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的采取。人虽然不能说是环境的产物,但环境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却是无可非议的。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有的学校管理者追求奉献、进取,思维方式上能做到整体思维、发散思维;有的学校管理者追求功名、利禄,思维方式上总是局部思维、线性思维。特别是校园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对学校管理者的影响非常深刻。麦格雷戈在《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到:“真正的问题在于管理者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改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如何推行的问题,便成为细枝末节的问题。”“管理的理论与管理的观念是第一位的,而管理的政策与具体措施是第二位的,不能本末倒置。”所以,学校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将是至关重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讲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议一所学校,先要评议这所学校的校长。”从不同校园文化里走出来的校长将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他们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措施,如有着进取、奉献精神的校长,就会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目标,多采取思想沟通、榜样示范方法;如有着功名、利禄思想的校长,可能把分数第一、智育第一作为目标,多采取物质刺激、人治的管理方法。

3.校园文化也影响学校被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从而制约着他们的行为能否去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程度。正如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受校园文化的影响一样,学校被管理者也毫不例外。很明显,有的学校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视学校的名誉为自己的生命,紧紧地团结在学校的工作目标下,踏实工作;而有的学校教师则金钱至上,给钱就加班,不给钱连一点工作也不多干;还有些学校的教师,包括校级领导,拉帮结派。总之,在不同校园文化中的教师的精神风貌肯定是不一样的,去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程度是绝对有差异的。

四、辩证地看,校园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学校管理这种实践活动创造的。

我们从分析中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校管理有着那么重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加强引导、注重建设。

1.加强引导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教育,使师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各种思潮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加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弘扬社会美德,在生活中做到讲正气,使学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2.注重建设,建设出大量的群众性组织和文化设施。我们在学生中成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如科技兴趣小组、文学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等,在教师中成立教研组等。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既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营造文化氛围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

篇8: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创新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反思现行的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权”为本,权威至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部分学校管理者最为缺乏的就是思想。学校成了权力至上和崇尚权威的温床。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教科书是权威。对权威的崇尚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创性和创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斥退了教师的个性。

其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目前不少学校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把规章制度的本质扭曲,领导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和学生成了严管的对象,从而使教学本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无定向。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其三,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我们都知道,分数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分数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悲的是,在我们现行的不少学校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成为“控制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管理创新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校本管理,重建学校管理的新机制

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自主管理的办学模式取代政府包揽办学的模式,使学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并以独立法人资格对学校发展承担责任。简单地讲,就是以校为本的学校管理。

实施校本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让校长真正掌握财权、人权,做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实体,这是实行校本管理的首要条件;二是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享有主人翁地位;三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启动校本课程开发工程,使校长和教师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力,及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营造研究氛围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化,要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校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学校营造起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质量管理技术和制度,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西方国家。近些年来,人们把这一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开始构建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的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对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永不满足,以零缺点为目标。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学校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力量要通力合作,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以及学校各种非行政系统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区公众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篇9: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读者的新需求,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从分析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入手,探讨了影响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作 者:范梅兰 FAN Mei-lan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51 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 年,卷(期): 39(4) 分类号:G25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管理创新  

篇10:论供应链管理的创新

供应链(Supply Chain),有时被称为价值链或需求链(Demand Chain),包括顾客、供应商、过程、产品以及对向最终顾客交付产品和服务有影响的各种资源,供应链强调的是公司之间的过程与关系。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分销给顾客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和服务的管理,它强调是协调公司间、甚至大的集团公司之间的活动以求产生双赢效果。

供应链管理通过其五大主要功能:计划、购买、制造、移动和销售,来产生两方面效应:降低成本和增加价值。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以下利益:

(1) 在供应链范围内改进战略,作业及财务绩效。

(2) 降低成本和周转资本(Working capital)的有效管理。

(3) 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库存的有效管理。

(4)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成员间的交易效率。

(5) 增加顾客价值,创造顾客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6) 增强平衡供需的能力。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成功案例难以计数,其中较为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优秀企业有宝洁、沃玛特、克莱斯勒、戴尔、IBM、3M 和施乐等等。下面是来自不同公司的数据[1]: 库存减少50%; 供应链总成本占收入比降低20%;准时交付率提高40%;库存周转提高2倍,缺货事件下降9倍;通过接到订单后的押后包装减少成品库存50%。

成功企业的示范作用和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并根据顾客需求、全球化、竞争、信息与通讯、政策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 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发展阶段

近几十年来,供应链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十分迅速。根据供应链管理覆盖的范围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传统物流管理: 集合了运输和仓储两大职能。

(2) 现代物流阶段: 增加了制造,获取和订货管理职能,辅以EDI,世界范围的通信和高性能计算机。

(3) 同步一体化供应链阶段:在原有供应链的两端分别增加了供应商和顾客,供应链成为七项功能的集合体,一体化意味着在整个过程中整合许多职能以实现共同目标,其复杂性大大增加,对此,必须依赖于电子数据,电子资金支付,宽频通信和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来规划和执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需要更多职能间的协作,如产品开发、营销和顾客服务。产品设计者作为供应链团队的一部分,依据顾客要求设计出易于制造、安装和服务的产品。预测和订货信息将被送往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以期快速准确的反应。制造人员将成为安装人员的一部分以缩短安装时间。物流接受触发无发票付款。信息传递由原来的逐级传递变为同步传递,减少了信息扭曲和传递时间,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交付提前期。

如德国大众向供应商发出电子订单,其内部供应厂家和合同供应商同样根据日生产计划向他们的供应商发出订单,要求准时到达。大众公司将交付周期从几个周减至 2周并最终将减至几天。

2 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动因及成功因素

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的进步提供了动力,竞争则推动人们更快的采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这使得供应链管理成为快速发展的领域。团队管理和便捷的通信使水平过程管理(Horizontal Process Management)的实施易于进行;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法(ABC)使一体化供应链可以进行准确的成本定量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再造使企业在更加关注顾客需要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和突破性变革。

2.1 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技术动因

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敏捷制造、便宜可靠的运输、宽频全球通信和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使得供应链各职能对市场商业环境和产品设计作出更频更快的反应。

2.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处理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例如,密集的多层次供应链分析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型高价计算机运算很长时间,致使在供应链管理中只能偶尔应用而且仅用于规划。在将来,这些问题可能在低价计算机上几分或几秒内即可解决,从而使此类分析成为供应链日常实时管理的一部分。

(1)互联网。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将使更多的直接销售和更好的顾客服务成为可能。例如在LL.Bean网上店,顾客可以浏览大量的商品(大小,颜色和其它特性),还可以在订货前查看一下有无库存。亚马逊书店则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

(2)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不少于4家势力雄厚的财团将发射数百颗低地球轨道通迅卫星。他们将提供覆盖全球的卫星通迅系统,而且价格要低于当今的有光纤网络。如此经济的全球通迅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发展。

(3)先进的分布或决策支持系统。麻省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已开发出了一种“可穿戴式计算机”,可通过无线通信联入因特网。单手键盘可放入口袋中,显示屏隐藏于眼镜中,如接入高质量的语音辨别系统可取代键盘。可以想像,在将来,供应链作业者和管理者可以快速地进行分析并迅速得到分析结果,而不管他们身居何处,而且可以自由地与供应链的任何一方进行联系。[next]

2.1.2制造技术

对许多企业来说,将制造视为供应链团队的一部分无疑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因为长期以来制造的职能一直被认为是“告诉我们生产什么,让我们尽力高效率地生产,然后由后勤部门发运出去。”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率离不开制造技术的进步。

(1)敏捷制造。制造过程的敏捷性使较短的生产周期和频繁的产品更换成为可能。有时敏捷制造可经济地进行单件生产。这是取得 “大量顾客化”生产的关键因素。“地点敏捷性”是敏捷制造的另一种特点。如,一家在世界各地生产同一产品的公司可以从投资于一定数量的“过剩“生产能力中受益。过剩的生产能力使制造商能够根据国际汇率的波动及时地将制造任务转移到最佳工厂。这是从整个供应链考虑的结果,虽然它与直觉判断相抵触,但由于对市场汇率波动的快速反应带来的收益使整个供应链成本下降。

(2)押后制造。为立即交付,将产品的完成置于靠近顾客的位置,可产生奇佳的供应链效果。工厂将生产“大路货”产品,然后将其运往靠近顾客的仓库或工厂,在那里,根据顾客的订货的特殊要求完成最终产品。这样可减少库存总量,因大批量生产而降低成本。只有接到用户订货后才生产高价值的产品,再加上立即交付,因而制成品库存时间很短。而且,顾客得到了很快回应,得到全部订货的可能性大增。例如,吉列公司开始在其刀片生意中使用押后制造。其刀片照常在它的两座高科技工厂里生产,但包装作业却转移了区域配送中心,其包装过程类似于制造作业的装配线,先是印制消费包装,然后装进刀片,完全根据订单来进行。这使其检签特性完全根据零售商的要求来确定。另外,每件包装的刀片数量恰好是零售商所要求的,避免了包装过剩带来的浪费。吉列公司预期当押后制造完全实施后,可缩减库存50%。

2.1.3运输技术

尽管运输技术没有信息技术那么发展神速,但运输技术仍在稳步地前进,偶尔也会有突破性进展,如双层集装箱货运火车、计算机辅助规划、路线安排和负荷分配。货车及货车后勤系统也有明显发展。如一种新型集装箱般的设计,由于其安装了一种新型装卸系统而使其装卸速度比普通的集装箱装卸速度快了一倍。如再辅以快速的陆路运输服务,可将其在码头的滞留时间降至最低。这是基于新的运输技术的后勤系统进步。超级飞艇将成为另一种新的运输工具。有两家公司准备采用新技术研制载货飞艇,这种飞艇时速可60—100公里,可在始发地拉起数个40英尺的集装箱直接运行目的地,而不需任何中间处理。VF公司,是一家成功综合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运输技术的服装公司。VF公司应用CAD和CAM,将初始新产品销售经验迅速通过CAD应用于产品再设计,利用电子传输至敏捷CAM制造厂,同时,快捷的空运迅速将正确数量的正确产品运至零售商处。总之,这些供应链创新提高了销售旺季的销售额并降低了过时服装打折出售造成的损失。

2.2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成功因素

要成功推行供应链管理创新,仅仅依靠大量投资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有效控制以下关键因素。

(1)关注顾客。始终把最终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视为最重要的,并尽力识别和理解最终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如一家医药公司,改变了以往根据销售量和利润向销售代表发放奖金的办法,而是评价其顾客是否达到了目标。这样销售代表致力于帮助顾客实现其战略目标,而不象以前那样不管顾客是否需要而一味推销产品。

(2)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数据与信息在在整个供应链内各方之间交流通畅;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这些复杂的信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并将之在供应链内迅速传递。

(3)绩效定量管理。时间和成本是关键衡量手段,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4)跨职能团队,来自相关职能部门的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可以消除往常的组织界限并发现有益于整个供应链的改进。

(5)关注人力资源和动态组织,消除人与人,部门与部门的藩篱,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作。如Ryder公司和施乐公司的密切合作。Ryder公司不仅为施乐公司运送复印机,Ryder的司机还负责安装设备并培训顾客。

(6)对变化的环境作出快速反应,设计柔性供应链。

3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实施

尽管有许多公司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以期提高供应链能力,但只有少部分27%公司认为其供应链业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椐估计美国食品工业由于供应链伙伴间协作不佳每年带来损失300亿美元[2]。这是因为许多公司没有正式的供应链开发战略;缺乏支持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环境;缺乏信任,功能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缺乏有效管理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工具。战略规划和财务分析是当前供应链管理中最缺乏的技巧。这样,公司采取了孤立的增值改进措施,但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效果。许多公司的供应链创新聚焦于成本降低上而非增加价值。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已无太大空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创造价值。

3.1创新思路

哈默博士认为:要进行供应链创新,首先要破除长期存在于企业的两个假设[3]。一是任何一个公司可以做任何事情。工作应由处于最佳位置的人选去做。传统上,工作通常由直接从中受益的人去做。如零售商的库存管理。过去,人们认为这是零售商的库存,所以零售商应该管理其库存。然而卖方管理库存的整个原则是卖方比零售商处于更好的位置去管理库存,所以卖方应该管理它。另一假设是:公司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公司的敌人,公司内部的其它部门是本部门的敌人。企业不愿与其他企业建立利益共享的双赢关系,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不愿意密切协作。例如,Conoeo公司是杜邦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其在其海岸的一个石油平台项目中超出预算15%,他与供应商交往采用的是过时的传统方法,合同规定对供应商按工时付费。预算超标的关键原因在于平台组件的联接上,原估计需要70000个工时,实际花费了170000个工时。现在许多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力求在自己的院墙内取得更好的业绩,下一个浪潮便是推倒公司与其顾客,公司与其供应商之间的隔墙,谋求在供应链范围取得最佳业绩。企业是否需要进行供应链创新的最佳依据就是,分析供应链过程是否为顾客创造价值。一个常用方法是将过程展开,包括公司所做的和顾客所做的,然后回答以下问题:这里有多余的过程吗,有什么事情被做过一次以上吗,什么可以被删除而不影响最终结果,什么只有间接价值并需要被最小化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供应链管理的创新点。[next]

3.2创新途径

供应链创新的途径很多,可参考以下方面。

(1)减少供应商数量。企业以往的做法是对同一零部件采用多家供应商,以便对供应商施加压力,获得较低的进价。企业的收益是以其供应商的损失为代价的。目前,这一情形已开始改变。企业通过减少供应商数量,扩大供应商的供货量,从而使供应商获得规模效益,企业和供应商都可以从低成本中受益。如 BPExploration公司已将供应商数量从20000个减至3600个。

(2)精简顾客。与选定的顾客建立伙伴关系。Ekornes公司是一家家具制造公司,在3年内将在法国的销售量增加2倍,同时将零售商的数量减少1/3。Ekornes在每个地区选择其所需的客户。通过制订合作协议,Ekornes和其零售商共同开展培训和提供特定服务,其经营哲学是共同设计和管理零售商店面里的最赚钱的20平方米。

(3)在客户办公室派驻代表,以全面了解客户的运作体系,驻厂代表向自己的公司发出订单,并为客户计划所需供应的材料。美国一家著名音响制造公司— Bore公司和他的供应商已采用这种方法。

(4)与供应商和顾客共享详细的信息。如售货点信息可电子传输到制造商订单处理系统并与运输公司共享。这使交叉码头成为可能,而货物无须进入仓库。宝洁公司和沃尔玛公司是很好的例子。宝洁公司第一个与沃尔玛合作开发了创新性的连续补货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宝洁公司根据零售商的产品数据的变动而不是采购订单来向沃尔玛的仓库补货。与沃尔玛的成功经验促使宝洁公司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基于供应链的服务创新上[4]。再如EDI为顾客、供应商和第三方后勤公司(3PLs)节约了大量费用。在3PLs的控制下,通过EDI交易系统自动启动付款,这样付款部门和收款部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5)供应商的早期参与,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供应商的参与可显著缩短开发时间,节省资源和费用。在日本,供应商在汽车设计中早期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工程改动费用比美国同行要低2/3。

(6)选择一个供应商负责协调。当需要多个供应商提供同一项服务时,选择一个牵头的供应商来协调整个物流。当埃克森化学公司将其在意大利互麦工厂的周期时间由天减少到小时,取消制成品库存时,卡车的准时到达成为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行业中,半数可控制的费用是配送。埃克森选择了单一的供应商,Nedlloyd,由其协调一个供应商小组,这个小组成员由Nedlloyd和其它4家运输服务公司组成。显然,在调度卡车到达方面Nedlloyd要比埃克森强得多,由此节省了12%的配送费用。

(7)制订利益共享计划。利益共享对供应链各方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充分调动供应链各方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产生协同效应。如BPExploration公司,在美国北海岸的一个大型项目中,节省预算30%。在这个项目中,BP和其主要供应商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节省的费用将在BP和其主要供应商之间分摊,总费用越少,大家分摊的收益就越大。有趣的是,供应商们建议给一个很小的工程公司以较大的节省份额,因为这家小公司出色的设计是该项目远低于预算的关键,这家小公司当年赢利因此增加了好几倍。

(8)通过客户和供应商进行竞争。创新性公司组建包括其顾客和供应商的团队一同开发独特的竞争优势[5]。勇于创新的管理者正试图将原来松散的买卖关系转变为紧密协作的关系,甚至一些供应商及其顾客结成组织,以提供单个公司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一家汽车分装商是某汽车制造商的某个车型的某分系统的唯一供应商,双方之间的业务量在这家分装商的销售额中占相当重要份额。在此,这家供应商的经济业绩不单单依靠自身的表现,还依靠其顾客的成功,具体来说,依赖于顾客产品的成功。反之亦然,汽车制造商的成功同样依赖于供应商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这种供应链上各公司间的高度依赖要求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选择供应链。设计供应链组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考虑各公司的独特竞争优势。如品牌,特殊的制造能力或高超的组织能力等。

(9)与竞争对手合作。如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在产品的交付运输方面进行了合作。在美国的几个地区,由克莱斯勒公司的车队负责运输交付两家公司的产品,提高了卡车的满载率,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而且降低了成本,可以说双方都从中受益。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准备扩大合作的范围。

3.3人员准备

企业要进行任何一项创新,都需要取得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否则难以成功。对于供应链创新更是如此。供应链创新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员工的态度和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企业中员工对供应链创新的态度分布大约为20— 60—20。20%的人已经对变革急不可待,另外20%已经完全适应了老的工作方法而且永远不想改变。另外60%处于两者之间,他们是有潜力的,但需要很多帮助,需要安慰、教育、支持和培训。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60%的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支持创新并有能力应对创新带来的挑战。

特别重要的是,要确保供应链创新的中坚力量—供应链专业人员具备以下素质:

(1)知识方面:通晓整个业务,仅仅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不够的。要了解公司能给顾客带什么价值,顾客需要的是什么?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资金流向何处?成本结构如何?只有了解大的环境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2)技能方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和决策。团队工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能。

(3)态度方面:真正关心结果如何,强烈的责任感,以顾客为中心,自我激励等。

3.4西门子公司的供应链创新案例

西门子医疗工程集团公司是医用CT设备的世界领袖,为医院提供高精度的价值30-100万美元的CT设备。这些CT设备在位于德国 Forchheim的西门子工厂制造,然后运往世界各地的医院进行安装。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重组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CT设备供应链,将订货交付周期由原来22周缩短为6周。这个成绩是在为每个医院用户改善设备的顾客化的同时取得的。其主要措施为:

(1)产品设计者参与更改设计以使其易于制造、安装和顾客化。

(2)减少供应商数量,20个关键供应商提供所需物品的90%,其中一个是纯服务性的运输商。

(3)帮助关键供应商采用看板管理。零件的交付周期不仅可以满足西门子工厂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供应商的生产安排。

(4)在协议框架下,采用简化的订货处理。在零件被消费时无发票付款。

(5)与关键供应商共享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时期的预测和订货信息。

(6)每月召开供应商会议以共享绩效信息,开发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

(7)密切追踪医院场地的准备情况以使CT设备的交付不早也不迟。

(8)利用制造厂团队做一些安装工作,促进制造与现场安装团队之间的双向学习,由此导致安装时间大幅度缩短。

4结论

供应链管理创新在今后将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焦点领域。企业与精心选定的伙伴—顾客、供应商和3PLs组成的供应链具有特殊的竞争优势,因为供应链是建立在优化配置所有伙伴特殊能力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要取得创新成果,企业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开发与供应链伙伴之间的通信交流、共同培训、开发改进计划、开发一个长期合同框架并在业绩评价和利益分配问题上达到协议。尽管这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管理资源,但却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