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的方式,实现和特点

我喜欢狗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喜欢狗狗”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融结合的方式,实现和特点(共4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产融结合的方式,实现和特点

一、产融结合的连接方式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的连接,大概分为三种:

1、信用型

就是通过债权债务实现产融结合,简单地说就是“融”把钱借贷给“产”,中间尽管有审贷程序,但是内部总是较便利,所以很多企业愿意积极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只要你的信用相对较好,理论上你在商业银行里投1个亿,至少可以贷出8亿,甚至12.5亿(如果资本充足率在8%)。依照巴萨尔协议,资本充足率如到12.5%,至少还可以贷8亿。

2、股权型

也就是通过股权联系来实现产融结合,包括项目之间交叉持股,或者一方持有另外一方股权。其中区别在于,信用型连接有可能未必是股东。

3、咨询型

即金融不直接为产业提供资金,而是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咨询服务非常广泛,包括小到一般的企业税,财务处理,大到资本运作等等,这也是一种方式。

二、美国和日本的典型产融结合模式

1、美国式的由产到融:摩根财团

摩根拥有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车、美国钢铁、通用电器等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企业,还有金融机构,包括JP摩根、摩根斯坦利、英国慧富等。按1929年计算,当时整个美国工业总产值是729亿,占整个世界的48.5%,而摩根的资产总收入是200亿美元,占到1/4强。

2、日本式的产融结合:三菱财团

三菱是日本最大的财团之一,其核心企业29家,有9家财富500强企业,这9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是2925亿,而其他的没有入选财富500强的也多半是日金指数的成分股,整个三菱财团总资产排在全球第六,达到15857.7亿美金(2007)。

例:日本的综合商社。日式的综合性商社在做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时,有其独到之处,比如三菱是全世界最大的玉米销售商,但是日本并不种植玉米,每年日本从世界其他种植国合同收购玉米,然后把玉米用现货或期货的方式运到另一地区卖出。而如果是期货,就无需运输,只在那两地之间进行交易,三菱赚取中间利润,

日式综合商社成功的主要特点在于:

1、资本运作的能力。在贸易过程中,自身作为一家投资银行的角色,如果发现一个好的企业,就将该企业引入;如果发现一个好的商社,就将其独家代理或者买断;如果发现一个好的产品,就将专利买入,自建工厂生产等等,把该产业过了黄金期后,再将股权出售。

2、日式商社的情报站。比如之前蓝红商社要在上海上市某食品,他们会去调查所有可以开门面的商铺,将上海所有的商铺,按照三年期、两年期或一年期租约到期的,经营收益按五个星评级,包括小到巷子中的店铺,功夫做得很足。不光是上海,其他城市甚至是小城市的情报他们也有。日本的贸易之所以强大,与他们的情报能力是分不开的。

3、日本的贸易产业链。日本企业非常注重物流,比如三菱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的日本邮船。而三井的很多企业,不仅有海上的海运能力,甚至有非常强大的陆运能力。

4、与实业的结合。日式综合商社的运作不是简单给企业提供现金流如此简单,还做投资业务,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日式的产融结合比美式的还要强。日式企业的实业非常强大,比如三井财团的下属企业,包括了丰田、新日铁、东芝、王子造纸、动力纺织等这些在世界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

例:三井与丰田。丰田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每年出产至少800万至850万辆汽车,超过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而丰田仅仅是三井财团下属的孙公司。丰田上面还有丰田通商,是丰田的母公司。所有的丰田4S店,丰田通商至少持有30%到50%的股份,这使丰田通商持有整个丰田系每年800万到850万辆车的专卖体系。换言之它既要赚取制造利润,也要赚取流传利润。而丰田通过控制车辆的配额,使你只能与之合作,否则将无法获得你所需要的车型和数量。

目前丰田家族的继任者是丰田章男。丰田章男在很年轻的时候负责丰田维修,他发现丰田车上有一张各处4S店可以使用的卡,于是他将其改造为一张金融卡,利用这点丰田章男将简单的汽车维修和整个三井的金融板块实现了对接。现在整个丰田的产融结合运作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5、特有的交叉持股。日式的综合性商社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即整个财团里面大的公司之间,大小公司之间交叉持股。一般的金字塔型控股公司,如果最上面的企业被收购控制,则其他企业都被控制,而交叉持股的公司则避免了这一情况。如三菱有15000亿美元的资产,要将它完全收购控制,要不少于几千亿美元。正是基于此,日本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外资很难进入。但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日本对外资的吸引力很差,每年的外商直投(FDI)非常少。

篇2: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产融结合比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实体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出现资金缺口,因此大量企业选择进入金融领域,使得拥有更充足的资金。

然而一些传统金融企业为扩大客户群体和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开始逐渐向实体产业领域扩张。

产融结合作为一种融资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本文着重论述电子商务企业的产融结合理由,以阿里金融和善融商务作为企业案例进行研究。

对比分析“产到融”和“融到产”的异同点,提出对我国产融结合的意见和倡议。

关键词:产融结合 企业资本 金融资本 电子商务 比较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融结合成为了新的热潮。

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转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而进行了内在结合或者融合。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善融商务”、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金融”以及“余额宝”都是产融结合的产物。

“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普及,特别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推动了我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

虽然在产融结合的热潮中不乏失败的结合,但是也不能否认产融结合确实是提高企业经济实力、增加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阿里金融——国内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

(一)阿里巴巴集团产融结合过程

阿里巴巴于,由马云等18人组建成立。

主要从事互联网业务。

与京东、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不同,阿里巴巴在B2B平台方面,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

,集团的最大品牌——淘宝网诞生。

推出的“诚信通”和月18日推出的支付宝是阿里巴巴为从事中国国内贸易的中小企业推出的会员制网上贸易服务。

他们的产生是淘宝网日后发展和逐渐扩大的前提,同时也为阿里金融的成立奠定了技术和数据基础。

而主要促使阿里巴巴步入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为阿里巴巴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银企合作。

,阿里集团联合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向会员企业提供无需抵押的网络联保贷款。

合作两年后,阿里巴巴将与银行合作而设立的网络银行部纳入阿里巴巴集团,负责集团旗下所有分公司平台的融资业务,并更名为“阿里巴巴金融”。

阿里巴巴正式将业务领域拓展到金融行业。

经过三年的合作,在阿里巴巴积累了大量信用数据和大客户数据的情况下,于,结束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

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为推动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目前状况。

阿里巴巴利用自身融入金融领域后的资金优势,于206月,在浙江省成立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完全面向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也是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

次年6月,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宣告成立。

在阿里金融券商方面, 年,嘉实基金子公司等参加了阿里小贷证券化的项目。

年 7 月,阿里与万家基金子公司的证券化项目借助诺亚财富完成募集。

同时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的证券化项目获批,将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属于支付宝下的存款业务。

除了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与券商达成合作,202月28日,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等牵头准备设立的众安在线财险公司获得国家批准。

正式涉足保险行业。

2013年11月6日,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联手打造的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开业。

同年3月,阿里金融推出“虚拟信用卡”。

涉猎多项金融相关领域后,马云于2013年3月7日宣布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这意味着阿里已经有两个平行的集团,即阿里巴巴集团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金融业务已经在阿里版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阿里金融便是这样一步一步,从试探性的开启银企合作模式,到最后实现将金融领域内的金融业务大量囊括。

构建起阿里集团的强大金融网络,完美的实现了电子商务企业的产融结合。

(二)阿里金融产融结合的swot分析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实现产业领域与金融领域的融合,它有其自身的优势。

作为原始的电子商务企业,大数据便是它成功第一要素。

当今社会,数据是第一生产力,在阿里金融的300多名员工中,其中有1/3的员工是数据分析师,可见阿里金融对数据的`重视程度。

阿里金融通过对数据的运用,建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

除了丰富的数据资源,相比银行和其他小贷公司,阿里金融为网商们提供融资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有每一家网上的交易数据和详细的信用资料。

阿里金融由此拥有宝贵的筛选条件。

在面对互联网融资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增信机制差、信用水平不透明的情况。

阿里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是阿里巴巴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员工的金融专业知识。

作为需要专业人才承担的高风险的行业,金融业对人才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由于阿里巴巴在向金融领域挺进速度之快,导致人才的储备不足。

阿里金融的贷款年华利率大概为18%-21%,约为银行贷款利率的3—4倍。

这种高额的利率差距会使很多企业在需要资金量较大的情况下,选择低利率的银行贷款。

从自身的风险角度看,由于阿里金融的信贷业务均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并且交易中均是虚拟账户,所以阿里金融需对资金流向和用途等进行有效监管,降低风险发生率。

从外部角度看,国家正加大力度推动我国企业的产融结合的发展。

并且国内外均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产融结合体系,为接下来的产融结合企业做了充分的铺垫,为后续企业开展产融结合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产融结合模式降低了与银行之间的往来,避开了银行的存贷差,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在面对这些机会的同时,阿里巴巴同样面对各方面的挑战。

例如同行业的竞争日益增大。

从国家法律层面上看,我国当前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但当法律开始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的时候, 阿里巴巴现在打得一些擦边球都将受到制约,从而限制企业发展。

三、善融商务——国内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一)善融商务产融结合过程

,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金银岛、敦煌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展开合作,在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学习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为自己日后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奠定基础。

4月,建行与阿里正式停止合作。

6月,建行经过一年的筹备,正式推出善融商务。

建设银行做电商平台的动力,不在于短期内迅速大规模盈利,最主要的是市场占位。

2012月26日,“善融商务”上线半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

2013年底,建行“善融商务”总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其中仅2013年交易额就接近280亿元,入驻商户达3万余户。

无论是产品交易总额还是入驻商户数都遥遥领先于金融同业。

(二)善融商务产融结合的SWOT分析

“善融商务”作为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充满了机会和挑战。

“善融商务”以其强大的资金链和独特的分期付款方式区别于其他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立足,但同时因为其经验技术少,难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宣传不到位、入驻店铺少,使得“善融商务”处于被动方。

但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白领加入到网购一族,庞大的消费群体和颇受白领青睐的分期付款方式带给了“善融商务”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淘宝、京东已成为领域里的佼佼者,拥有巨大的客户和店家,新入驻的“善融商务”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要扩大自己的优点,规避自己的缺陷,学习和创新共同进行。

四、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比较分析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的转化双方都是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通过互相参股等互相渗透的方式进行资本合作的行为。

金融资本在双方的转换渗透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表现为可以优化产业配置、提高产业资本利用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本总量。

产融结合是因为双方利益一致形成一个共同体,但是其主体、服务重点以及中心业务还是有着天差地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其自身的资本性质所决定的。

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是一个“由融到产”的过程,而它的主体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形成的垄断资本。

这个过程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制约实业资本,而非片面的控股,“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

反之,“由产到融”的主体是一种能够完成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这个过程是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

“由产到融”的企业服务侧重点依然集中于原来的主要客户。

例如,阿里巴巴虽然进入金融行业,但是阿里金融的融资对象以淘宝和天猫的卖家为主。

而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重点和服务对象依然集中于原客户。

如大型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

任何企业涉及产融结合理由,但都必须明确地一点是,以主业为中心,这一主业也就是企业的中心业务。

其他业务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而中心业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中石油、中石化无论怎样发展金融领域,而他们的首要任务都是采油和炼油,而不是推出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也是如此,主营业务为为百姓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满足人民日常的金融需求,而不是将主要经历和成本投入到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方面。

企业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中心业务,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梦冉.中国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2]张莹.产融结合风险识别与防范——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0

[3]荆永欣.中国与日美产融结合模式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04

[4]董莉.亦融亦商的建行.IT经理世界.2013.02

[5]王雪玉.互联网挑战银行之一:阿里金融[J].金融科技时代:期刊..2013.05

篇3:积极探索产融结合之道(五)

1、避免产融结合的消极因素

产融结合使人反感的原因有四个消极因素,

第一个是由于产业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产业资本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品供给成倍、甚至几何倍数的增长,导致短期内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最终迅速地破坏了该产业。

第二是风险的普遍化。产融结合后,尤其是同一资本在各个板块普遍使用以后,风险由一个板块转移到了所有的板块。

第三是金融异化。产融结合的金融异化是指产融结合过程里面,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失去原有功能,变成了为产业资本服务,导致本末倒置。

最后是独立性悖论。事实上到最后,金融部门不可能独立,而会成为集团的一个工具,最终侵蚀中小股东、包括普通民众的权益。

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但总体来说,低速状态下的均衡是较易控制,而高速状态下的均衡不容易控制。就低速而言,企业在慢慢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能够吸引优秀人才,但在同时期企业都在快速发展时,也会面临淘汰。

2、产融结合和横向战略

很多集团构建横向战略,就是在金融板块和产业板块之间形成一个协同点。这就要求要做到六点:最低要求是减少风险;第二是保持增长;第三是利用金融板块和产业板块的化学反应平衡现金流;第四是共享基础设施;第五是增加市场力量;最后是将核心能力转化为资本。当然产融结合的复杂性,就在于它同时有极大的风险,所以和近些年多元化产融结合密切相关的一个课题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很多企业开始打造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能力,来应对多元化和产融结合带来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而不是去回避风险,

产融结合必须赢在起点,从一开始系统规划、科研论证、尽职调查、优中选优、资源嫁接、战略协同,不是等到企业进入金融机构后去找协同点,那时候已经晚了。产融结合中有几类风险必须着重防范,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风险是战略风险,就目前情况来看,其他两个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但在产融结合运作当中,战略风险非常难控。

例:复星集团。产融结合是促进各板块横向协同的一个较有效的模式,比如上海的复星集团。复星控股因为控股类公司在大陆不能上市,所以它到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40亿。复星控股下分别有复星地产(中国地产行业前十大公司之一)、复星医药、招金矿业、德邦证券、复星钢铁(分别持有南钢股份和建融钢铁),以及零售板块。零售板块包括友谊、联华和豫园商城,复星控股是友谊和联华的第二大股东、豫园商城的第一大股东。其他还包括一些小产业比如传媒等。

复星控股的角色就是主业加投行。复星认为母公司就是大的投行,主要任务包括:一,由母公司集中各个子公司的闲散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调度;二,对外进行投资并购,并将收购的较好的企业单独培育上市,不能上市的以三至四倍的市盈率出售给自己下属的上市公司。三,由母公司给子公司的并购、上市、借壳、重组等提供中介服务。因此业内普遍地把复星的模式归结为主业加投行,而这种模式目前已经蔚然成风,成为很多集团母公司推动下属子公司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一般持有4家上市公司叫做系,而目前复星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超过15家,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系了。

4、构筑产融结合中的集团协同

协同效应应来自于各个方面,集团企业在构筑产融结合中首先是战略协同,即形成多元投资新的利润点,满足集团战略转型的需要;业务互补,平抑景气周期的波动,获得战略性资源,获得集团整体优势。第二是财务协同,包括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现金流匹配、改善资本结构、看好投资收益等。第三是管理协同,包括专业技能、甚至人员的内部共享;资本运作、投行团队的内部构建,由产品到解决方案、综合优势的构建,延展网络优势和金融服务等;信息情报平台,行业分析,企业调查共享等。

篇4:论产融结合促CFO职能回归论文

论产融结合促CFO职能回归论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产融结合”已成为近年间我国企业发展探索的一个热点现象。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产融结合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以海尔金融、新希望集团、德隆集团为代表。但随着2004年“德隆事件”的爆发,出于金融行业系统注风险等原因考虑,我国官方在政策口径上对产融结合开始逐渐收紧,2006年出台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更是明确对央企重组划定了 “三条红线”,要求央企在境内的产权收购及投资均要上报国资委,严禁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产投资金融、证券、房地产和保险等项目。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发展也因此陷入沉寂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国资委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始对央企开展产融结合、金融股权投资持明确鼓励态度。中国产融结合由此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在此之后,众多大型集团企业开始积极进行产融谋划,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金融业务。而近一两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商业的日益渗透,实体产业、金融业、互联网的多层次融合,又逐渐成为产融结合新的创新方向。中国产融结合再掀高潮。

回顾上述产融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从兴起,到明令禁止,再到几年前的默许,最后到现今的.明确鼓励,对产融结合政策口径的变迁,本身也反映了产融结合问题的复杂性。在企业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打造科学合理的投融资生态,促使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是当下以企业CF0为代表的管理层在进行产融布局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大势上来说,产融结合已是当今高度发达、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不可遏制的潮流。而纵观产融结合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投融资生态的打造,股权架构的设计,还是风险的防控,都和企业CF0本身的职能息息相关。因此,从此种意义上来说,产融结合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将促使我国企业CFO职能的回归,大大提升CFO在企业中的角色地位,并最终增强CF0在企业中的身份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

相关专题 特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