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感想与收获

玉门关外春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玉门关外春”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感想与收获(共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 信息化教育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又到期末了,这学期,老师为我们上了两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现在反思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对于“教学法”,我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主要还进行了两次实践:每位同学都亲历了一次“说课”和一次“试教”;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说课”时,同学们都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要教的内容,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法。而我在说课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对比其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说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结合了见习时的经念,把“建构主义”和“戴尔经念之塔”理论应用在课堂上。我想,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法”的辅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认识计算机》的“试教”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亲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三、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例如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由于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都能理解。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以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

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篇2: 信息化教育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结合自己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具体如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其一、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其二、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其三、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其四、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其五、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天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高效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交流信息,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篇3: 信息化教育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有机整合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实施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谓“主动”,是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态度;这里所谓“合作”,是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探究”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

篇4:信息化教育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随着暑假的来临,老师身上的教学重担终于可以松懈了。不用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不要解决学生的矛盾纠纷……暑假的来临,真是我们老师充电的好时机,趁着这个机会,我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2.0素养提升20xx兴成长计划的学习。虽然,到现在还只经历了短短的学习过程,但是收获多多,感悟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改变思想,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

我是一个40多岁的女教师,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个小白,上课的课件基本上是下载别人的,有时为了自己的教学,确实需要改变制作的,也是把自己的意图告诉身边的好朋友,请他们帮忙制作,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与制作基础为零,每次遇到现代应用技术方面的问题,我都是望而却步,不敢攀登,从自己内心上来讲也觉得是自己教学当中的一大困惑,特别是在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时代,更体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内心上来讲存在着非常的不安与危机感。于是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听了何其刚,梁勇老师等老师的精彩讲座与分享,把我带入了教育信息化的世界和与领域,每次学习都让我耳目一新,跃跃欲试,让我懂得了更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解决了自己教学当中很多的困惑,每次的学习,我都是如饥如渴的感觉,感觉这短短的一个小时,过的特别快,总是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们多分享一点。这次的学习深刻的感觉到从思想上接受新事物是多么的重要,是跨入学习的关键一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的更远。

二,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多问多请教

前面提到,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我非常欠缺。对于老师分享的理论,要应用到实践,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就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直接读一年级一样,困难重重,恐慌焦虑。就比如说一开始的登入,改昵称,打卡,分享,点赞等方面的事,我都摸索了很久,可惜的是结果没有成功,在三考虑,鼓起勇气登门拜访学校同事才弄懂了如何进入课程,如何改昵称。

慢慢地,通过老师的理论介绍,加上同事的指点才进入习状态。刚开始学习时,我每天都在摸索,怎么样做才能学习好并集分,尽管这样积分还是为零,针对这种状态,心里非常焦急,但每天都在注意学习群中的动态,在第一周的打卡优秀名单中,看到我们学校的罗世琦老师得到了表扬,我马上积极的向我们的罗老师请教,在罗老师的指点下,我也知道了,每天可以分享点赞,打卡进行积分。那以后我的排行榜里的积分就越来越高了……

当然,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通过老师的分享与同事的帮助,问题一一解决。我感觉在这次学习中自己在不断进步,虽然没想像其他老师一样如鱼得水,捏来顺手,对于每次的新学习内容都能够马上应用时间,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自己的进步,感觉很满足,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我勤学好问断,对于学习中的困惑请教名师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做笔记

在第一次的学习中,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笔记做的比较少不够详细,只是简略的写了一点点,自己温习的时候觉得光看笔记还不是非常的清楚详细,结果又要重新看一遍视频,看一遍老师的教学。比如说,对于如何应用小年糕制作片图片小视频,用小彩蛋里做奖状,由于笔记写的不够详细,所以听下来还不会操作,回顾笔记也由于不是做的特别详细,于是只好再去回顾视频教学。

在我第二次听课的时候,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借鉴,我就把笔记写得详细多了,尽量把老师说的每一个环节都写详细写清楚,自己想看的时候拿起笔记就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篇5: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信息化时代里,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尤为关键。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刻不容缓。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现状与特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具体的建设途径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1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高等院校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事实上,这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对农学技术类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丰富。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就是,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底子比较薄,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和农业基础的建设上更是滞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依然在沿用着传统管理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尽快开创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崭新局面可以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由此可见,加快推进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2关于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分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俩看,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资金的缺乏,专业人才的缺失、信息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不强,而且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程度都比较低。另外就是农学类信息资源有自身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使用,是可以共享的,是可以再生的,是具有针对性的,是具有专业性的,是不容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便于同其它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就是要充分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查到个体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资源,例如农业技术信息教育网站,数字化的书刊以及专业应用软件和精品课程等。可以说,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是可供免费使用的,只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托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时动态变化,科学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其次就是农学类信息人员与专业教师做好自主资源的开发。农学类信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对于自主类资源的开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对电子课件、课程的教学方案、专业的数据与视频图片资料的利用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国内外相关信息与实时动态的收集等;第三个方面就是专业农业信息资源网站的开发,一旦开发成功,那么师生就可以直接获取资源,例如专家网或者是数据库的建立等;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切实做好对于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不仅仅便于农业信息技术的掌握,同时能够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最终实现对于信息资源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三就是对传统信息资源的改进与利用。

一些传统搞得信息资源是同样具有价值的,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改进的话,同样能够发挥积极的效用,例如教学光盘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素材等。再一个就是对于已经实现的,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已经能够发挥指导作用的应用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就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的自动收集、分类归纳以及信息发布等;通过专业知识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形成更加高效的、更加智能的多媒体数据库,发挥更为积极的效用等。

第四就是要做好资源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如果能够对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加工进行合理、有效处理的话,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能够把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信息化的整理,那么就可以真正完成共享性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更加广泛和快捷的应用。如果能够以此为有力的依托,对现有的各种农学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建设的话,那么就可以形成农业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这种体系是一体化的,是高校的,是建立在对各种类型农业信息整合与开发基础之上的。第五就是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对于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要想不断加强,要想保证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运转,要想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为师生所使用,那么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为此,学校可以立足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信息建设规划,从而切实做好对信息行为的规范等。

3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在理念以及资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和滞后,可以说对于农学类信息化教学可以说尚且处于艰难的起步和摸索阶段,也并没有形成规模。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克服各种障碍与困难,加快推动农学类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东林.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15(3):144-145.

[2] 潘穗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3):7-9.

[3] 张祖鹰.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方案[J].图书情报导刊,,17(27):235-236.

篇6: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过去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未来的为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推进。

首先,成立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办公室,便于加强统筹与指导,统一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

其次,加强对于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主要负责推广和培训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

第三,将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改为学校的教改项目中,并且为其提供专业的项目支持也可以有选择的支持,在这些支持的项目中,选择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秀案例,加以推广与宣传,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教学;

第四,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教育信息化的宣传栏,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此类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比如学校可以设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教育信息化网页,打开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定位与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个工程中拥有了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换言之,高等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其需要技术与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向信息化的方向,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方向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篇7: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明白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务必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用心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透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想就有关网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1、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明白,经济发展状况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能够让几百人聚集在一齐上课。可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剩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此刻的培训就能够透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3、按需进修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取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应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此刻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取课程的同时也选取了教师。

网络学习对我们教学观念,思想模式的转变很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透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资料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理解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理解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资料。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可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潜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潜力,其自主性、用心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潜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信息时代,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就应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替代教师主角,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广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由原先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个性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就应被看作为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就应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用心参与者和知识的用心建构者。

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登上继续教育网,已成为多年来的一种自然习惯。“继续教育网”像一本磁力很强的教科书,里面共享信息资料丰富,各类课件制作精良。网上资源中,不只是知识的储存和播放,更为我们带给了旨在提高实践潜力的诸多方法。并且,那里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比如在线答疑、教师论坛、等栏目,让我们的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相得益彰。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懒汉最容易做出的辩解,是没有时间学习。其实这可是是一种托辞罢了。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说,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都一样,十分公平。但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在于业余时间怎样度过。

当今社会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选取生活的方式,也变得千姿百态。就说网络吧,有人借助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学知识,用信息,长才干,出成果,助推了自我的事业。可是也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大好时光“网”费了。有的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恋世界”,有的彻夜迷失在所谓“新新人类”的网络游戏之中,有的热衷于与天下网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网”实施各类违法犯罪。这些不是网络本身的错,错的是“入网者”把握不够好。

我把网上学习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一天都要抽点时间光顾继续教育网,或调阅课件,或与人交流,或完成作业,或自我检测,或搜寻信息。网络学习的关键还在与相互的参与。我们都明白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和讨论式的学习,网络就给我门这样一个机会,这天在坐的教师们能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我的对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体会,这本身就已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这个团队的协作学习精神。

篇8: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1

20__年12月5日,在高新区人事局的组织下,在园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贝贝中心幼儿园的几位保育教师有幸参加了20_年洛阳市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来自高新区公立及私立幼儿园的一百多名保育教师齐聚在一齐,理解国家高级育婴师张师教师为期两天的幼儿保育知识讲座。张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细致的讲授风格让在场的学员受益匪浅。现场踊跃用心的提问,畅所欲言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员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才能的展现。

透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重新认识了保育员的岗位职责、道德素养与工作潜力。作为一名保育员,不仅仅要有热爱幼儿、爱岗敬业、诚心服务、善于沟通、勤奋好学、钻研业务的精神,更就应具备耐心细致、意志坚强、良好的自我认知潜力和形象以及丰富的知识体系、教育意识和教育潜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潜力。同时也了解到保育员是保育工作的主体,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更懂得了保育员的职业特点之一就是群众性,它要求保育员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群众的教育力量。保育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保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加强保育员队伍学习是提高保育员素质的有效手段。从培训学习中,我们的理念得到更新,怎样去照顾每一个孩子怎样去培养孩子们的自理潜力和好的生活习惯怎样去引导孩子们健康欢乐的成长怎样奉献自我无私的爱怎样从“保育员就是保姆,保育员就只会干活”的误区中走出来。这一切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我,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自我。努力做到用亲切的语调、温暖的拥抱、和蔼可亲的笑容来吸引每一个幼儿。要取长补短,努力使自我成为德育、教育、保育都合格的保育教师。

最终衷心感激领导能给我们带给这次学习机会。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来提高我们整体队伍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2

7月21-23日,我在重庆第七中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头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维善主讲,主要资料是:

1。课标解读。

2。教材分析。

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我实视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教师在介绍陈详教师的时说他没有想到“牛顿第必须律”还能够这样上,又如,危明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法(例如,我们建桥时为什么要建凸桥而不建凹桥的原因,并且不能用物理知识解译)等等,这些都是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还有就是周智良教师在最终一天有的培训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图片,体现出一个物理教师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潜力,这些都自我所欠缺的。透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我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我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用心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我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潜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潜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决定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构成用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潜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潜力;

3、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我所肩负的重任,用自我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我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主角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主角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就应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仅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齐。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仅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给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好处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务必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构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就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构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我们能够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到达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务必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贴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3

在市水利局统一组织下,我参加闸门运行工职业技能培训班,透过对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专业技术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参加培训的这半个月里,经过水校专业教师们对机电和水利专业基础知识的详细讲授,以及多项实践操作,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了必须的提高。

培训使我更加意识到工作前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安全工作对于操作工人来说,职责重大,关系到水利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对我们个人来说,涉及到家庭幸福,个人安危,绝不能掉以轻心。仅有实现了安全生产,才谈得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保证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所以,在日常的维修工作中,首先做好检维修前全面的安全检查,比如检修传动设备前务必先断电挂牌并专人监护等。

在平时的维修工作中,我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持。透过机电和操作专业技能培训,弥补了我在操作知识理论方面的不足,为我今后的操作运行工作打下了必须了理论基础。我会尽快结合本单位现有设备装置的实际状况及自身岗位特点,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目前,单位对员工技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工人凭技术拿工资成为一种趋势,在我们迫切需要提高自我技术技能的时候,水利系统组织了技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给一线员工带给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很感到振奋。

为了更好地提高单位整体技工队伍水平,我们所举行一系列的业务技术学习和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在一齐探讨所学到的知识,交流平时遇到的问题,分享实际维修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的使所学习到的知识得以提升,带动身边的同事一齐提高。不仅仅使所学到得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了周边的同事,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能透过实践提升大家的维修技术水平,使大家更加熟练地掌握维修操作的技巧,真正在同事中构成了“传、帮、带”。

透过技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培训,使我认识到要用心、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提出合理化推荐,不断的提高自我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同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维修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也为我们的个人成长创造了条件。

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4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明白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务必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用心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透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想就有关网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1、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明白,经济发展状况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能够让几百人聚集在一齐上课。可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剩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此刻的培训就能够透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3、按需进修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取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应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此刻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取课程的同时也选取了教师。

网络学习对我们教学观念,思想模式的转变很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透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资料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理解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理解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资料。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可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潜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潜力,其自主性、用心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潜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信息时代,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就应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替代教师主角,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广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由原先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个性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就应被看作为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就应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用心参与者和知识的用心建构者。

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登上继续教育网,已成为多年来的一种自然习惯。“继续教育网”像一本磁力很强的教科书,里面共享信息资料丰富,各类课件制作精良。网上资源中,不只是知识的储存和播放,更为我们带给了旨在提高实践潜力的诸多方法。并且,那里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比如在线答疑、教师论坛、等栏目,让我们的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相得益彰。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懒汉最容易做出的辩解,是没有时间学习。其实这可是是一种托辞罢了。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说,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都一样,十分公平。但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在于业余时间怎样度过。

当今社会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选取生活的方式,也变得千姿百态。就说网络吧,有人借助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学知识,用信息,长才干,出成果,助推了自我的事业。可是也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大好时光“网”费了。有的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恋世界”,有的彻夜迷失在所谓“新新人类”的网络游戏之中,有的热衷于与天下网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网”实施各类违法犯罪。这些不是网络本身的错,错的是“入网者”把握不够好。

我把网上学习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一天都要抽点时间光顾继续教育网,或调阅课件,或与人交流,或完成作业,或自我检测,或搜寻信息。网络学习的关键还在与相互的参与。我们都明白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和讨论式的学习,网络就给我门这样一个机会,这天在坐的教师们能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我的对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体会,这本身就已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这个团队的协作学习精神。

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5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主角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理解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理解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此刻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忙,使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明白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向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能够从此刻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我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篇9:学习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知道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企业员工培训后感想与收获(三)

(一)了解了集团的文化

通过半个多月的课程学习,了解了出版社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对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员工职业素养的生成

这一段的学习,无论是工作中的小习惯,工作技巧甚至是人生中的感悟,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一流企业优秀员工的应该是具有以下特点:1、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它有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知识之多,浩如烟海,人毕其终生而不能穷尽,只能以实用为导向,取其所需。2、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没有专业就没有职业,专业技能是职业技能的保证。事情做得专业,工作才能做得职业。3、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在众多观念中,价值观念是核心,价值观念决定了评判标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道德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4、以成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生命注重过程,但工作要注重成果,生命的过程是由众多个结果连接而成,工作中没有好的结果,过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以成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工作思路的基础。5、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能长久,才能卓越,对待工作不是一般努力就可以,而是虔诚,不是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没有敬业的态度,就不会有优秀的业绩。

(三)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在拓展训练中,无论是一开始的分组,设计队名、队旗、对歌还是后来的过河、背摔,以及高空断桥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每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而是相互帮助和协作。为什么在训练中大家都能如此的团结?因为大家的目标完全一致,才可以在团队的中突出了大家一致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当然会大声说出的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才能挖掘出团队最大的活力与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真切,是那么具有合力。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参加拓展训练使我们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强化了团队意识。两天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无穷的记忆。

(四)个人责任意识的提高

责任感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一种凡事必做到最好的干劲,要有一种履职尽责的态度,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握每一个细节,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工作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在工作中承担一份责任,坚守一种信念,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个职业人的追求,“不因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在工作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远葆一份责任心,才能向着成功前进。

以上就是我在培训中的收获。通过培训,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心态,基本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最后感谢领导们给我们安排了这么完美的一个培训,感谢同事们带给我的收获与感动!谢谢大家!

篇10: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

“从 年 12 月 28 日至 年 1 月 26 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

案共收到 13718 位网民提出的 114574 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 7 编加附则、84 章、1260 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民法典自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 1260 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篇11:业余团校学习收获及感想

我很荣幸能成为学院第一届业余团校的学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经过了团校生活,学习了共青团章程后,我对“共青团”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了团的性质,奋斗目标,基本任务,还了解了她的先进性和影响力,现在的我再也不是刚开始时的那个对团知识认识模糊地女生了,现在的我,更认清了自我,更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感谢团校给予我的收获,以后定会努力学习,发扬团的精神,服务社会,回报祖国。

在第一和第三课的学习中,通过党中央对青年的评价对当代青年的要求的学习,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青团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青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团在增强先进性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团的群众基础。十五大团章“团员”一章的第一条规定“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十五大团章的这一修改,有利于增强团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团的群众把其他社会阶层中具备团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团,符合团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调动这些先进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把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团结和吸引在团的周围,提高我团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充分说明了中国共青团在增强自身先进性和不断扩大群众方面不仅予以重视,而且还大胆突破,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从第一课的团校成立仪式到结业考试,每一课都让我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书记的“广东省三大民系”讲座和集体志愿服务。高书记的讲座让我对广东三大民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它的主要内容有文化身份的构造及比较,包括:价值观念,致富方式,名利表情,生存智慧,语言,语言渊源,语言

思维,家庭体制,潮汕妹,客家女,西关小姐,生活方式,功夫茶,打斗四,叹早茶,精神世界,传说,历史人物,人物听见视觉形象…其中文化身份的定义为:一个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在他人,他群体,他民族相比之下所认识的自我形象。在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了河源的农夫山泉生产基地,让我了解和学习了好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开了眼界,原来让我们解渴的水是这样来的。

在第六课的分组讨论学习中,我们讨论的主题是 :“争做五四青年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组的成员都很积极参与了,气氛很好,原来学习还可以这样来进行。学习更深刻了,成员间的感情也加深了,受益匪浅啊!

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活动的时间弄得很乱,人员的通知上做得不是很到位…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着,但是大家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半句怨言,换而代之的是体谅,因为我们都深知每个人都很不容易,特别是那些负责人和组长,他们为大家付出的更多,更辛苦,对他们我们心怀感激。这也正是发挥了我们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所应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这一次的培训,我感触很深,而且也确实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上课时,我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我也认真的思考了许多的问题,我深深地感觉到要做好一项工作,特别是在我们读书期间,既要搞好学习,又要搞好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它将要求我不断的去提升自我的能力,去适应我们即将面对的繁忙的,快节奏的社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勉励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取,使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成为一个思想高尚,人格健全,能力出众的优秀大学生和团干,为自己靠近党组织和以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也为着我们的未来和明天时刻准备着!

篇12:业余团校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为期一年的第七期团校学习中,我收获了感悟,收获了分享,收获了他们。五讲学习分享讲座中,囊括了对我们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知党史﹒识党情﹒跟党走”学习专题,由表及里剖析了重点热点;“伟大的复兴之路”时刻警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对我们综合能力的要求,“变与不变”坚持品质精神改变工作思路;“五位一体综合能力”对新一代学生青年提出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要求。对我们自我内在素质的培养,“团学干部的自我培养”时刻激励着我们向“成为给予多的人”的目标努力,感恩母校,回馈社会,奉献祖国。

“学生干部”这个名字,我相信将一直默默影响自己,我也将从中受益无穷。它不仅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使其变得丰富多彩,还在我最灿烂的年华,通过团学活动教会我学习、责任、服务的意义,內炼了素质提高了能力。大学即将毕业,大多数的我们又将从零开始奋斗,在我看来,最可怕的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不知道如何开始,很庆幸,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以及大学期间的多方面实践,让我明白如何做出选择、怎样开垦梦想。

第一,“干、主动、让我来,积极思考”即培养学习能力。习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中提到:“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事业靠本领成就”从零开始,就应有学习的意识与态度,主动模仿、积极实践,通过更多的“做”熟能生巧,掌握事物的规律及本质,并在挫折中积累经验,打牢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提高自身本领。我相信,经验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形成自己处事风格的基础,只有找到自己才能实现梦想。

第二,“责任是我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目标一定要实现”即明确自身责任。勇于担当是负责任的表现,没人愿意与懦夫合作,没人会相信懦夫能开辟新的道路。牛定柱老师曾总结一名团学干部应有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创业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能担起多少责任,就能实现多大的自我价值。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生青年、学生干部我们应思考的,不仅仅是对自我应尽的责任,更要去思考自己能为实现中国梦能做什么。“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们身挑责任,无法选择逃避,我们生生不息,终将接力奋斗将其变为现实,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第三,“一切的工作为了爱、我要成为给予多的人”即形成服务意识。我想这应该是工作和事业最成功的表现,他人给及我们成长的环境与养分,当成材之时我们要回馈大地。人们一直憧憬于“老吾老及人之老,幼无幼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其背后隐藏的不就是服务大众的思想吗?当我们学会不再只为自己取暖,学会给予他人“雪中送炭”的时候,我想那就是人之大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位青年学子都是志愿者,从南博会到吉平敬老院,从“善行100”到旧书捐赠,为他人服务没有限制,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人也许就是无悔而有意义的青春。

大学时光,是一个人形成自我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背后隐藏着我们懵懂的“三观”。我们的选择很多,我很幸运以现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选择拥有了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分享着合作后带来的酸甜苦辣;选择拥有了大家智慧结晶的团学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着成长的喜怒哀乐;选择拥有了投入其中的无限青春活力,在挑战中明白了潜力是靠自己激发出来的,谁都拥有自己的小宇宙,只要学会激发,我们都将势不可挡!习鼓励我们青年朋友“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坚信“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拥有学习的能力与热情、拥有担当责任的勇气、拥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用一名学生干部的品质,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我想拥有这样的青春,“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用一名学生干部的热情,沉淀自己生命的厚度!

学习、责任、服务,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事业永不落幕!

相关专题 感想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