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条胖头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条胖头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络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共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网络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关网络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对网络的痴迷导致的情感冷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青少年一旦形成网络的心理依赖,对别的事物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天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近几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走进我们普通百姓家庭。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大量信息,虚拟的情感交流,真假难辨的招贴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一旦痴迷上网络,往往身不由己,欲罢不能。长期的痴迷网络,不仅使青少年身体疲惫,而且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变化,有的直接表现为情感冷淡,对亲人的关怀缺乏必要的情感领悟。对网络外的`一切事物失去兴趣,经常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小黎就是典型的一例。

小黎是个很出色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在区和市里组织的各种知识比赛中曾经多次获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为了培养其全面发展,父母为他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最近,父母突然发现小黎越来越陌生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儿子很少像以前那样与父母在茶前饭后聊天了,每天把饭碗一推,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钻进书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即使最疼爱他的爷爷奶奶过来,他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随即又回到书房去了。眼看儿子日渐淡薄的亲情,父母担心了起来,找到医生。医生说,网络已经危害到小黎的心理健康, 他患上了网迷综合症。网迷综合症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网迷的“情感冷淡”是由于网迷把所有兴趣和情感都转移到网络上去了。众所周知,“冲浪”的人都是虚拟的姓名和身份,在虚拟的空间与人交往没有责任、没有义务,在网上可以绝对的自由释放自己的情绪,这种自由对心理和生理高速发育,又终日面对学习压力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解除身心疲惫的好方法。所以,青少年极易成为网迷。

对网络的痴迷导致的情感冷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青少年一旦形成网络的心理依赖,对别的事物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天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他们又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将后患无穷。“情感冷淡”是许多恶性悲剧产生的根源,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对孩子进行科学地引导,让他们走出“情感冷淡”的陷阱,避免悲剧的发生。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网络。网络技术虽然是高科技,现代文明的象征,但它也并非万能,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将给我们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等方面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毁灭我们的人生行程。教育青少年要合理安排时间,多与亲人和同学交往,控制好上网时间,不要痴迷于网络。同时,家长应当要孩子认识到上网,不光是打游戏网络、好玩,网络更是学习各种知识,拓宽视野的好帮手,从源头上根治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使电脑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篇2: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几年,佛山未成年在校学生罪犯人数逐年下降,未成年在校学生罪犯占未成年罪犯的比例只有3%左右,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是,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工作却因此被忽视。

如何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佛山当前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情况如何?昨日下午,团市委向媒体公布了佛山市青少年发展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预防有效途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近几年佛山未成年在校学生罪犯人数逐年下降,未成年在校学生罪犯占未成年罪犯的比例只有3%左右,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其他地区为20%至30%)。但是,也正是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率低使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工作被忽视,使得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轻视德育。

未成年在校学生罪犯人数逐年下降

按照课题组调查的数据,从开始,佛山市未成年罪犯总数和未成年学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均逐年下降。其中,20,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占未成年罪犯总数比例为3.7%,为3.1%,为2.5%。

由于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率很低,导致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工作被认为可有可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德育成了软任务而被削弱,使得不少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调查显示,大部分未成年在校学生法律知识比较缺乏,在关于“你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够用吗?”的调查中,选择“不够用”的占了70%。而在关于“你对学校有关未成年学生犯罪预防工作的评价”的调查中,选择“重视,措施有力”的占38%,位居第一;选择“重视,但措施不力”的占37%。学校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建议成立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基金

报告认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是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因为未成年在校学生占未成年人的绝大部分,如果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预防工作做得好,未成年在校学生在校不犯罪并且将来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后也不犯罪或很少犯罪,就可以从源头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而未成年人混迹社会后再对其做预防犯罪的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该负责人介绍,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需要形成一个立体的、长效的机制才有效。“这个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实行领导责任制,建议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并重,要充分调动学校所有资源参与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课题组同时建议成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专项基金,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重要前提,但目前社会的关注力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对于未成年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学习压力成为青少年最大压力源

昨日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青少年心理帮助体系构建》的课题报告。据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介绍,根据他们的调查,8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很需要心理健康服务,而他们希望得到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依次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调适与情绪管理。不少青少年希望心理服务形式为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多人参与的团体心理活动和定期举办的心理学讲座。

从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来看,学习(工作)压力成为青少年压力源的首选,而在包括与同学、同事关系紧张、身体健康问题、自我形象不满、环境污染和治安不好等‘最令人困扰的心理问题’选项中,有关环境的问题成为了青少年困扰的第二大心理问题,40.2%的初中生、34.3%的高中生、33.6%的大学生和30.4%的青年认为“环境污染”令人困扰。

这位负责人建议,可在现有的家庭、学校(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式青少年心理帮助体系上,制定佛山市青少年心理帮助体系“三步走”的三年战略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区延伸”、“企业青年员工心理帮助”等品牌项目。

“零家务”成80后婚姻新杀手

“零家务”是指一些家庭将洗衣、做饭、打扫室内卫生等家务活交予钟点工或家政公司,把自己做家务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压缩至零,以便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学习或休闲。

“零家务”为年轻夫妻赢得工作时间

确实,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年轻人不但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认真工作,还需“充电”来保证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零家务”可以让年轻人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面对社会竞争中的挑战。但是“家”是什么?难道只有努力赚钱维持物质生活,才是维系婚姻、营造家庭的全部?

“零家务”削弱了“家”的意义

如果家里的事,都交给了钟点工。他们把饭做了,把衣洗了,把地拖了,把孩子哄睡了,那家中这两口子除了一起看看电视还能做什么呢?诗人们说,一棵大树要结出甜美的果实,除了被阳光、雨露滋润,更多的是与寒冷、虫害抗争,是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任。同样家庭生活中,除了爱情、物质、精神的美好,更多的是责任,是对家庭长远的期盼,它不仅包括挣钱,更不是年轻恋人毫无成本的山盟海誓;事实上它就是洗衣服做饭,它就是每月一次的大扫除,它就是老婆生病时的一碗鸡汤,就是老公不顺时一杯清茶。

一位研究家庭伦理学的专家表示:婚姻好比蓝宝石,而家务等琐事就像衬着那块蓝宝石的绒布,只有在其映衬下,宝石才会发出光芒。假如一个家庭百分之一百地实行“零家务”,甚至把家当成了旅馆,把家视作一个只是解决睡觉问题的场所,那么,家还能称其为“家”吗?

现代人心理为何“晚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代社会的人虽然生理上比过去的人早熟,但是心理上却呈现出晚熟的趋势。

我们知道,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在生理上提前成熟。事实上,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样导致了人们在心理上的晚熟。当今社会,生产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很多产品已经供过于求;经济的大发展也使得医疗、养老等福利政策日益完善,使得人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玩乐的时间呢?

另外,现代人在职业、婚恋等多方面选择的自由性扩大,也增加了他们人生的不确定性,导致有的人一大把年纪还像“顽童”一样,没个准儿。他们一方面享受着自由的乐趣,一方面也承受着过分自由的代价。

两大表现:成家晚、立业晚

现代人的平均婚龄已经比过去推迟,生育年龄也随之后延。调查显示:香港男性初婚年龄平均数由1981年的27岁延长至的30.5岁,而女性在同期则从23.9岁上升至27.6岁。在日本,1950年平均初婚年龄,丈夫为25.9岁,妻子为23岁;而到了,平均初婚年龄就提高到丈夫28.5岁,妻子26.6岁。

对于婚恋来说,现代人讲究激情的碰撞,心灵的契合。这就使得人们对婚姻的期望越来越高,也对婚姻越来越慎重,导致成家的年龄越来越晚。

除了较晚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外,晚熟还表现在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延后。在强调独立自主的价值观的欧美,也出现了“赖巢”族,即已经工作但还寄住在父母家的人。

前面说的是“成家晚”,那么“立业晚”又是为何呢?所谓立业,对年轻人来说,就是不仅自己能养活自己,还能找到自己一生发展的事业平台。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人们的要求高,人们的生存成本增大,于是需要不断地充电,年轻人要创业也需要更多的积累,于是读完本科、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读博士,一毕业就奔30岁了。

另外,社会物质丰富,价值多元化,人们可选择的机会多了,寻找自己的定位相比以前反而变得困难了。许多年轻人在30岁前都要换几个工作,最后在与现实的相互适应中,才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

职场心理专家认为,这个选择的过程是青年人心理发展必经的阶段。以前可选择的机会不多,青年人的这种心态没有引起关注,当这种心态与现代丰富的社会条件结合时,就自然地表现出了晚熟。

心理晚熟,缺少责任心

人们这种心理上和社会化方面的晚熟,一方面给父母增加了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心理晚熟带来的晚婚、晚育也为社会减轻了压力。年轻人应该看到,心理晚熟对自己来说,有利有弊,要发扬有利的方面,抑制不利的方面。

心理早熟者平衡、自然、放松、受同伴的欢迎,较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而晚熟者常常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被拒绝、被支配、有依赖心、缺乏安全感。如果不在合适的时机结束这一心理发展的过程,任由青年人让这种晚熟状态延迟下去,那么,青年人就不会产生与年龄和社会位置相匹配的责任心,消极被动,并且还会找出许多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此,年轻人对心理晚熟要有正确的认识。

七种心理 偷走你的幸福感

1.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2.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3.老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4.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

5.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6.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炫耀说明不自信

今年夏天,“郭美美”这个名字的火热程度大大超过了“超女”、“快男”等名人,一举成为第一网络红人

这并不是因为郭美美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而仅仅是因为6月20日,原名郭美玲的她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公然炫耀年仅20岁的自己过着“开跑车、住豪宅”的奢华生活、拥有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引起轩然大波。

自古讲究含蓄内敛、“财不外露”的中国人,如果前有人问“你会把工资单拿出来公开吗”,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可如今,郭美美的出现并不奇怪。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财富、家世、能力等展示出来,到网上“晒一晒”,小到工资单,大到毫宅。有网友戏称,我们进入了“晒时代”。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多数人是为了炫耀,通过他人羡慕的眼光,得到自我满足和成就感。因此,有钱的显摆财富、有权的显摆身份、有才的显摆能力……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炫耀的背后,很多时候透出的是自卑和缺乏安全感。一方面,爱显摆的人很多属于“一夜暴富”。他们以前生活并不如意,甚至被人看不起。一旦机缘巧合发了财,或者傍上有权有钱的人有了“资本”,就像“打了翻身仗”一样,希望通过别人的赞美赶跑心底深处的自卑。另一方面,物质的发达使很多人过于追求名利,而疏于梳理情感、人际等精神财富。到最后,“穷得只剩下钱”,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不得不把自己仅剩的“财富”展示出来,从而获得安全感。

其实,真正自信的人,往往是低调的。不妨像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那样,提醒自己“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另外,与其通过“显摆”得到认可,倒不如给自己“充电”,加强自身修养和学识,用人格魅力吸引他人关注。最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显摆的精力用来做一些公益活动,也许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14岁少年砍父母 父母教育出现偏差

“不给我买电脑,还骂我、打我。”14岁的小刚(化名)很生气,前日下午,他手持菜刀、锤子追赶父母,还把房门砸了一个洞。父亲躲进卧室,母亲躲到屋外,最终只能找鼓西派出所民警前来解围。虽然家庭矛盾暂时平息,但小刚的父母不明白:“为何来全心全意付出,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

出现这样的事情,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把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中心,助长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变得傲慢、自私,甚至性格扭曲。

手持菜刀锤子追父母

“警察快来啊,我家出事了。”前日下午4时许,鼓西派出所接到一名中年妇女报警求助。很快,民警赶到省府路某小区,找到报警人秀芳(化名)。秀芳称,儿子突然发怒了,手持菜刀、锤子,追赶自己和丈夫。丈夫躲进卧室,她躲到室外,两人都把门反锁了,儿子正在家里大闹,发泄不满。

当民警赶到现场时,只见房内一名少年一手持菜刀一手持锤子,正在砸卧室门,门上已经被他砸了一个洞。看到民警到来,他停止砸门,但就是不肯把菜刀和锤子放下。民警进入室内安抚了半天,他才平静下来。可是当他父亲从卧室里走出来时,他又突然激动起来,将菜刀和锤子举起来。民警又是挡又是劝,少年终于将菜刀和锤子放下,秀芳赶紧把它们收起来。

不买电脑成为导火索

这个少年名叫小刚,今年14岁。小刚是独生子,一直以来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他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从来不违背他的意愿。如今放暑假了,小刚一个人在家无聊,想让父亲给他买一台电脑,父亲担心电脑买回来,小刚会整天上网影响学习,于是拒绝了小刚的要求。

从来都是要什么有什么,如今突然被拒绝,小刚一下子接受不了,于是和父亲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父亲打了他几下。挨打后,小刚发怒了,于是拿出菜刀和锤子追赶父母。

父母教育方式有偏差

发生这样的事情,小刚的父母除了生气,更多的是伤心和失望,他们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小刚也认为父母不像小时候对他那么好了。

??这是一个家庭教育中亲子危机的案例,主要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应对事件的能力方面存在偏差。父母一贯的做法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在孩子看来,父母这次的反对是不应该的,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让其养成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如果突然不能满足孩子,就容易出现亲子危机甚至冲突。

目前,虽然在民警的介入下,家庭矛盾暂时得到平息,但孩子对此事可能并没有想通,因此家长首先要着手平息冲突,转变“不买电脑”的坚决态度。其次,建议家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慢慢改变有求必应的亲子关系。

独生子女如何教育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结果由于太过溺爱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家长多学习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家庭教育方法;二、在家庭教育中,重视感恩教育;三、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体验艰苦生活的机会。

此外,养成亲子定期沟通的家庭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误解,增强信任(父母以倾听为主)。作出关系孩子利益问题的决定时,要与孩子协商。如果家长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不足,还可以找专业人员学习家庭教育方法。

篇3: 青少年心理健康

——和孩子一齐成长

我们明白,青少年正值青春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加之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在物质生活上日趋丰富的这天,学生精神世界却走上另一种不健康的轨道。

当今青少年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习方面

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症状者为5446%,症状明显者为23%,其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比如,①厌学问题,②学习压力问题,③学习困难问题,④注意力不集中问题,⑤考试焦虑症等等。

2、人际关系方面

中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和对异性的看法等方面。调查中显示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占42%。①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是,部分教师缺乏平等意识,教育方法有失妥当。②在亲子关系上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育方法不当,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③友伴关系上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3、“自我”方面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潜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改善。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学自我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我评价问题,调查显示,592%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一般女生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偏低,男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高于高年级的学生,成绩优秀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上出问题,于是不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现问题。②自我体验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新任务充满了兴趣和尝试的渴望。乐于接触他人和新鲜事物,具有饱满的热情,情绪稳定。调查显示,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激荡,消极体验过多。③自制力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坚定,自制力强,耐挫力强。调查证明,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意志较薄弱。

应对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务必弄清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透过研究,我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下列因素相关。

1、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应试教育”颇有市场,学校“重智轻心”现象仍存在,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压力过大,在必须程度上剥夺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所务必的时间和空间。

2、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生存的最重要的场所。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①家庭教育方式,当前,独生子女增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活动空间、生存状态与非独生子女迥然不同。如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造成自我中心、依靠性强、缺乏自立、独立性差、交往潜力、职责感和挫折承受力差。家庭教育方式过分苛刻、严格,对孩子要求过高,会造成学生偏激、固执、孤僻、自卑。②家庭气氛,民主宽松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专制,家庭关系紧张,容易造成学生孤僻、自卑、缺乏自信、性格怪异。③家庭结构,完美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社会转型,家庭结构极不稳定,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后的家庭结构都会使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造成学生胆怯、对立,使他们冷漠、自卑、不适、偏激、缺乏职责感。

3、社会因素

社会变革时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原有的社会利益平衡关系被冲破,难免出现社会的局部失衡和心理失范;另一方面各种消极因素也可能应运而生。这些消极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心理转型的青少年。

4、学生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值心理学家们所谓的“危机岁月”,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阶段。一方面这个阶段是他们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构成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靠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使之渐趋成熟化。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使青少年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们都清楚,个体的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二者相互之间的联系配合越密切,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越有保障。因此,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同样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主角,有着学校教育所缺少的独特优势,家庭能够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首先,父母与子女亲密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于父母无条件的依靠和信任,使得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其次,与学校相比,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相比,家庭的有关教育更加情感化、生活化,一般来说主要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最后,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使得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最充分的针对性,家长最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又有教育机会和时间上的便利,在满足子女需求、带给帮忙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方面都能够有突出的针对性,能够具体和直接地贴近学生的真实状态,从而便于取得实效。

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接触最密切的家长,就需要配合学校教育,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关注、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和孩子站在同一跑道上,帮孩子度过难关。当然,作为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更就应站在教育的前沿,正确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心引导学生走上知识和潜力全方位发展的多行道。

篇4: 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2、与人为善、乐于人交往、和同学和睦相处、对同学充满热情、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同学尊重、信任、不产生嫉妒、憎恨。

3、情绪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情绪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

4、应变潜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控制潜力好,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嗜好(比如说谎、逃课、抽烟、喝酒、痴迷网吧等)

6、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人的智力划分往往透过智力测验,90以上是正常智力,70以下是弱智,智商并不必须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好,在校的学生90%以上智力水平相等,但是为何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习不好,关键是情商。智商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是成才的关键。情商是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情商低的人表现意志不坚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做事不规范、任性、不负职责。

7、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休息时善于放松、睡眠好。

8、人格完整,行为举止贴合一贯的行为模式,有稳定兴趣。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强迫性怀疑,如怀疑患艾滋病、性病等。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说谎、逃学、不守纪律、打架动殴

2、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说谎、逃学、不守纪律、打架动殴、痴迷电子游戏机、网吧,通宵不归。据我们调查初中生行为问题占161%,最近报道,武汉有12万中小学生几乎天天玩游戏机,南京报道,17岁的中专生猝死在游戏机室。

3、早恋问题

由于青少年期处于性机能发育期

由于青少年期处于性机能发育期,有的同学往往流露出爱的倾向,而产生早恋现象,但是这种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心理学的观点说,是因为青少年期社会意识增强,所以在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探索人生的好处,当发现异性之间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富有的情感联系时,便不顾一切地企图亲自构建它,有的男女同学之间虽然表达了爱慕之情,但随时间的推移,一方对另一方逐渐疏远、冷淡,又与另一同学要好,这样就感到失恋、被抛弃感、沮丧、苦闷、怨恨,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可产生自杀行为。

4、如何讲究心理卫生

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调节自己的情绪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理想和信念,热爱生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总结:青少年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发育是至关重要地,稍有不慎有为青年很可能就会变成堕落青年。透过小编以上论述期望能够让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所了解,帮忙你教育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阅读精选(2):

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如何构成的

1、自我意思增强

这个办法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迫切期望摆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而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强烈的好奇心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特殊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多疑、怪癖

3、拥有特殊的经历

特殊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多疑、怪癖。

4、企图标新立异

他们往往表现的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们往往表现的偏执,好表现自己

5、受学校教育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返心理的产生。学生在班群众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试图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6、受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

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期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7、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使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另外,父母间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职责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阅读精选(3):

篇5: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

资本主义社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家都要改变当时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当拿到《给青少年的共产主义读本》后,我一直在反复思索着这几个问题。

作者是来自德国的比尼亚当恰克,在20xx年的时候,亚当恰克写下这本书,作者十分希望的德国的孩子能够树立并且改变资本社会主义的雄心。比尼亚当恰克是德国当代的社会理论家和艺术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无形之间告诉了青少年什么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等等这些十分难懂的概念。

其实,现在的有些国家还是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更何况在20xx年的时候,亚当恰克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宣传共产主义,这让人十分惊讶,更何况,这本书还是写给青少年的书籍,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内容!

人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所控制。当我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嘴巴不禁张得老大,怎么可能的事情!人可是高等动物,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为什么会被自己创造的.事物所控制呢!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作者就举了一个小例子:一个女孩写了一张提醒自己喝水的纸条,然后就忘了这件事情;当她又看到这张纸条的时候,以为是一条必须喝水的命令,每看一次喝一次,小女孩的肚子马上就痛了。

我又联系上面的那句话,发现,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协作劳动,创造力巨大的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反过来,以“金钱”“机器”“工厂”让创造者臣服于自己的脚下。

在结尾部分,每一个句子都开始变得有些晦涩了,读起来十分费劲,更不要说理解了,但联系前面的部分,我才慢慢理解了意思。

其实译者卢刚的那句话十分正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的成就,才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吸引到一起,才让资本主义社会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终有一天,全世界会迎来共产主义!

篇6:网络话题作文: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现在大多数少年乃至青少年都迷恋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

我就是一个曾经深陷其中的一位,现在网络游戏的样式越来越多比如《地下城与勇士》,《问道》《穿越火线》《QQ炫舞》……我现在想一想网络游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呢?网络游戏有时好像还不如一些单机游戏好玩,单机游戏它更新是升级,而网络游戏怎是局部升级,画面效果没有变化,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没法比的是单机游戏他是有剧情的,而网络游戏没有就好像一直在重复一个镜头,打怪,升级,没有变化,而单机游戏的剧情是网络游戏无法代替的,这里就拿《极品飞车》来说吧,这个游戏的剧情是十分连贯的,画面效果十分棒,比什么《DNF》《CF》了要好的多,有的时候看个动画片了,看个电影啦,都比玩网游好,玩网游不仅耗费时间,还耗费钱物,更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没有一点好处。

网络游戏的危害等同于毒品成瘾

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与服用毒品成瘾一样,危害深重,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早期干预。这是沪上心理学专家郭莲舫教授就目前某些大中小学生沉溺于游戏机房的现象提出的观点。

根据心理学测试的统计结果,所有服食毒品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焦虑、紧张、忧郁等等。而迷恋网络游戏的人经过测试后,其结果也都超过正常值,无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碍问题。郭教授指出,通过早期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纠正心理障碍,戒除网络游戏瘾。但是如果沉溺网络游戏越深就越难以自拔,其危害等同于毒品成瘾。令人惋惜的是,目前还没有生理或心理的“解药”。因此当家长恳求“救救孩子”的时候,郭教授只能痛心地告诉家长,为时已晚!

专家呼吁:为了帮助青少年脱离沉溺网络游戏的害人泥沼,社会和政府应早期干预,除了勒令游戏机房管理者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之外,必须关闭一部分管理不善的网吧和游戏机房,切断青少年的接触途径。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广大青少年放弃对网游的迷恋,好好学习,考上以个理想的学校。

篇7:幼儿心理健康危害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那么这个时候要,家长的教育是每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大家要给孩子树立好良好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知识以防止,因为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而造成孩子的一生中影响和发育。

溺爱容易造就“小暴君”

“儿子打老子”已经不再是阿Q的自我解嘲。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在学校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在家里却成了攻击父母的“小暴君”。

一位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说,从生理上来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成长,第二性征急速发育,精神上攻击性增强。另外,这种“小暴君”多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小暴君”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分溺爱,一切都满足孩子,对孩子过分保护,造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差,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这种孩子一旦在外面受到挫折,就会把责任推给父母,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农村孩子“心病”重于城市孩子

在人们的心目中,农村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心理问题不该太严重。然而,我省妇联等单位组织的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而城市儿童的检出率只有8.1%。

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了解了幼儿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特别关键的大家要及时的种,特别是刚刚进行发育或者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良好的心理健康。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