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司债的难点与对策

碧苔深锁长门路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碧苔深锁长门路”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发展公司债的难点与对策(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发展公司债的难点与对策

发展公司债的难点与对策

王国刚

公司债券是与国债、股票相并列的一种基本证券。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司债市场发展滞后,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产运作、投资选择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不仅严重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优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增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明显提高。因此,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对金融发展和产业发展来说,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政策课题。

公司债券市场的基本情况

在美国,通过公司债券融资的总额高达5066亿美元,为同期股票融资总额的16倍。与此相比,到10月我国国债余额为16047亿元,而公司债券(包括企业债券,但不包括8271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余额仅为879亿元,与国债余额之比为1:18;20内,国债发行规模为4657亿元,A股融资额为1499亿元,而公司债券发行额仅83亿元,远远小于国债规模和股票规模。公司债券市场规模过小,引致一系列重要问题发生。

企业运行的资金困境

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发行股票和债券都困难重重,所以,可供选择的主要融资渠道仅有银行贷款。这样会引起三个连锁现象的发生:

第一,过高的负债使大批企业陷入发展困境。长期形成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一方面使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每年银行新增贷款占企业新增资产的比重达到90%左右;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松紧成为直接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银根一旦收紧,企业间的“三角债”便大量发生。实施《贷款通则》以后,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净资产用于抵押(或担保),难以从银行继续获得大量信贷资金,所以,大批企业在资金严重短缺的背景下经营发展陷入困境。

第二,企业投资短期化倾向明显。银行信贷资金有着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受此制约,一方面企业难以用短期信贷资金进行长期项目投资,而自有资金数额又极为有限,因此,难以有效地展开技改、更新及其他类型的投资;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相当多企业只得选择一些短期见效的投资项目,由此,企业投资的短期化演化为经济运行的短期化,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第三,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资金利润率仅为2%以下,而第7次降息后的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为5.85%,这意味着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越多则利润越少亏损越大,同时也意味着,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扩大经营规模实际上并无“规模经济”。经济效益的严重滑坡,既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转化为净资产的数量从而企业承担新增信贷资金能力和投资能力的扩大,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偿还到期本息的能力,结果是,企业运作中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

银行运作的流动性困境

从银行资产结构来看,虽然90年代尤其是以后,国债发行规模扩大,使银行资产运用中“国债”的数量和比重都明显增加,但就总体而言,目前的金融市场工具依然品种过少规模过小,由此,银行的绝大多数资产也只能集中在“贷款”方面,由此,引起下述三个相互关联的现象发生:

第一,资产的流动性矛盾。维系资产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一个主要原则。由于在银行各类资产中“信贷资产”属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范畴,所以,在绝大多数资产以“信贷”方式存在的条件下,银行的运作极容易陷入流动性困境。1995年以后,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各家银行提高了对资产流动性的关注,同时,企业还本付息率的降低也引起了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由此,在实施《贷款通则》的条件下,它们纷纷实行谨慎贷款原则,不仅扭转了过去长期存在的贷差(即贷款量大于存款量的差额)局面,形成了存差(即银行吸收的存款量大于贷款量的差额)格局,而且存差额快速增加(从1995年的3000多亿元增加到月底的3万亿元以上),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如何提高资金效益的问题。其内在机理是,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85%,这意味着如果银行以现金方式持有1万亿元资金,里外里的利息损失将达到810亿元(顺便说一句,那种认为“银行惜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3万多亿元存差意味着利息损失高达2400亿元以上。因此,银行处于持有现金损失利息,发放贷款损失本金的两难境地。

第二,资本金率难以充实。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的资本金率应不低于8%。其结构可以是:实质性资本金不低于4%,准资本金不高于4%(主要由银行发行长期债券所获得的资金构成)。在既难以通过发行股票或由财政投资等途径来获得资本金又难以通过发行长期公司债券来获得准资本金的条件下,银行要持续保证资本金率不低于8%是极为困难的。资本金率一旦低于8%,就意味着银行资产风险已超过国际标准的控制线,不应继续吸收存款等债务资金;可银行一旦不能继续存款等债务资金,又将面临着现金流的断裂、发生财务危机和支付风险。因此,银行处于吸收存款有风险不吸收存款也有风险的两难选择中。

第三,资产证券化步履维艰。在贷款资产有着稳定利息收入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对应的抵押债券获得资金,是银行解决贷款资产固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处理不良债权中,应用公司债券机制获得资金,也是银行盘活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但受制于发行公司债券的困难,目前各家银行在解决不良债权方面可选择的措施甚少,致使发放贷款中左右为难的状况更加严重。

金融市场运行的价格困境

在各种基本证券中,国债是低风险低收益品种,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品种,公司债券的`风险收益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品种。90年代以来,国债和股票的发行、交投规模均快速扩大,但公司债券却一直难有增加,三个基本证券品种的比例极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各类证券交易价格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波动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证券供给量难以满足投资需求。由于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每年发行的国债数额和股票数额均相当有限,同时,国债价格上升的空间有着由本息总额限定的最高线,因此,在证券供给总量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条件下,大量投资资金集中于股票交易,致使股票交易价格长期处于高位态势。

第二,各类证券的市价波动缺乏相互制约。国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等的交易价格之间本来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股价过高时,资金会转投资于高收益公司债;国债价格过高时,资金可能转投资于公司债券;反之,一些投资者可能将资金转投资于国债或股票,因此,公司债券有着衔接且制衡国债与股票交易价格的功能。

第三,金融产品创新困难重重。就主要机理而言,相当多的金融产品创新以公司债券的发展为基础。公司债券利率是制约利率市场化和市场利率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机构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的组合投资中公司债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公司(包括金融机构)的资产转化为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可选择债等直接就是公司债券等等。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成因

1987年3月,《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的起步。到年底,经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发行的公司债券累计额约2000亿元。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债券品种(不包括可转

换公司债券)先后有过29个,上市累计规模为215.6亿元;但到年6月,上市交易的品种仅剩10个,发债主体仅有铁道部、三峡总公司和中信公司3家,日成交金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与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显然过慢,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有着多方面原因。

对公司债券的特性和功能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司债券的认识基本局限于“融资”角度,实际上债券融资与银行信贷有着重大差别,同时,还有一系列重要其他功能。

第一,资金特性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信贷主要集中于1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因此,它要用于解决企业经营中的流动资金不足或资金周转问题,利用其进行长期投资是不可能的。而公司债券融通的主要是3年期以上的长期资金,其主要目的在于补充资本性资金在投资方面的缺口,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如技术开发、更新改造、项目投资、公司购并、资产重组、市场扩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能力。

第二,资金的财务效应不同。银行信贷资金,对借款人来说,只是一笔必须按期偿还的“负债”。与此不同,3年期以上的公司债券,对发行人来说,不仅仅是“负债”,在一般情形下,可以作为公司的“准资本”来评估公司的资产负债关系。在缺乏公司债券的条件下,公司资本性资金仅由入股资金加公积金构成,由此,在增资扩股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的条件下,公司只能依赖利润转为公积金的数量来缓慢地增加资本性资金,并依此扩大业务规模;在可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下,由于发债资金可作为“准资本”,公司资本性资金就可由资本金、公积金和准资本金三者构成,由此,随着资本性资金的快速增加,公司营业规模也将有一个快速扩展的前景。

另一方面,过高的负债使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失去向银行申请信贷资金的资格。对那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来说,在高负债条件下要向银行申请大额贷款极为困难,运用行政机制强制放贷又将影响银行的商业化进程,而且可运作空间也已越来越小,一个较优的可选择方案就是发行公司债券。

第三,资金的市场效应不同。银行贷款从申请、发放到收回本息的全过程基本处于企业与银行的“一对一”状态中,其间的信息不仅不对社会公开,而且每一方都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对方施加影响。与此不同,公司债券一般向社会公众(包括机构投资者)公开发行,发行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其行为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多方面监督约束。

第四,资金的金融效应不同。我国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为2.88%、贷款利率为6.03%,以此为例,如若企业发行5亿元5年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为4%,各项中介费用及其他费用为募资总额的2%(每年为0.4%),则企业募资年利率仅4.4%,低于同期贷款利率1.63个百分点,每年节约利息支出815万元、5年合计减少利息支出4075亿元。由此,发行公司债券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融资渠道,而且有着三方面金融效应:一是影响市场利率的形成。在公司债券利率较低的条件下,有条件的企业将倾向于发行公司债券,这将影响银行的信贷业务增加,迫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二是影响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面对低质量的服务,企业将宁愿选择发行公司债券来募集资金,由此,发行公司债券成为迫使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市场压力。三是推进证券市场品种结构的完善,同时,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有关法律法规限制了公司债券的发展

目前,有关公司债券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二:1993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4年7月正式实施的《公司法》。这些法律法规由于出台时间较早,适用性已大大降低,限制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这两个文件虽然在一些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别,但在实践中,二者相互参照实施,共同约束着公司债券的发行工作。具体来看:

第一,发债主体的限制。根据《条例》第2条和《公司法》第159条规定,实际上决定了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发行公司债券主要属于国有企业的特权范畴。

境外没有“企业债券”的概念,只有“公司债券”的概念,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应达到规定的条件),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等不拥有这一权利。内在原因是,后类企业一般实行无限责任制度,其资本金、净资产等难以确定,财务关系、信息披露等受到所有者取向的明显制约,因此,缺乏必要的社会公众性。另一方面,在境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基本属民营企业,因此,公司债券也基本由民营企业发行;国有企业因所有权归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是其债务的最终承担者,所以,其发行的债券主要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或“市政债券”范畴。与此相比,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国际惯例差别甚大。这种差别突出反映了计划经济的思路和运作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

第二,发债程序的限制。《条例》第10条和《公司法》第164条规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发债权利。是否发行公司债券以及发行多少,这本是公司权利权益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结果;而由最高行政机关决定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特色。事实上,《公司法》实施以来,国务院及主管部门从未公布每年发行公司债券的规模,内部控制的发债规模额度也因种种因素的影响而时常未能完成,因此,由政府机关来决定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既无道理也难有实效。其二,发债的审批制。由政府部门来审批公司发债,既无法保证公司拟发行的债券数额能够全部发出,也无法保证公司债券本息的到期兑付,反而容易引起两方面问题产生:一是既然由政府部门审批发行,就给投资者以“政府信用”担保的误导,结果常常是既不利于维护政府信用的严肃性,又不利于培育投资者的市场意识。二是“审批”是一个“黑箱”操作过程。公司获准发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规范运作的产物。

第三,发债条件的限制。按照《条例》第15条和《公司法》第161条规定的条件,实际上意味着如下几个问题的产生:

其一,发债资金必须投入计委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由此,发债的前提是企业投资项目应已得到计委部门的审批,而计委部门审批投资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又是企业已落实项目的投资资金,由此,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制肘。此外,这一规定也限制了用于资产重组、企业购并、解决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的公司债券及其他类型公司债券的发行。

其二,利率由政府部门决定。《条例》第18条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由此引致公司债券利率的单一化。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从债券收益差别出发,公司债券可有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可变利率债券、贴现债券、收益债券等多类形式,但按债券票面利率不得高于存款利率40%的规定,公司债券实际上仅剩固定利率债券一类,由此,不仅限制了公司债券在利率多样化条件下的发展,而且限制了它对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促进作用,限制了对银行改善经营服务的市场竞争压力。

其三,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是一个过低数量界限。一个公司的负债总额通常可达到净资产的120%以上(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务与净资产比例一般在65:35,即债务为净资产185%左右),受商务往来中的“应付帐款”等债务制约,融资类债务通常也可超过净资产的

80%。在美国,随着短期公司债券及其他商业票据的发展,相当多公司已不再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基本依靠发行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来解决经营运作的债务性资金。

第四,购债资金的限制。《条例》第19条规定,既限制了投资者购买和交易公司债券的资金来源,又限制了公司债券在调整企业财务结构中的作用,同时,也不符合证券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商业银行是吸收储蓄存款业务的主要机构,买卖公司债券是其调整资产结构的一个重要机制。2000年底,美国JP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Chase)总资产为7153.48亿美元,其中,所持债券金额为731亿美元,占10.22%;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UCBHHoldings,Inc)的总资产为21.47亿美元,持有的债券金额为5.88亿美元,占27.36%。在我国,准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买卖公司债券,也已是缓解这些金融机构存差资金过大的一个有效措施。

实践中的问题影响了公司债券的发展

1987年以后,一些企业发行了公司债券,由于各种原因,引发了一些实践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到期兑付。由于资金调度困难、经营亏损及其他原因,一些国有企业不能按期兑付债券本息,引致债券持有人的不满甚至闹事,这是导致有关政府部门在审批公司债券中采取严格谨慎态度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兑付风险,成为公司债券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在审批公司债券中,政府主管部门是在审定申请人确有能力保障按期兑付的条件下才批准其债券发行的。实际上,在实行资产抵押、信息公开披露等条件下,公司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是比较少的;相反,依赖政府信用,是引致公司债券到期难以兑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利率变动。在公司发行3年期以上固定利率的公司债券条件下,随着法定利率的上调,公司债券的利率就可能显得过低,使投资者感到“吃亏”。另一方面,随着法定利率下调,已发行债券的公司也可能感到债券利率过高从而利率“吃亏”。这种利率变动后的“吃亏”现象,是制约投资者不愿将投资公司债券作为投资首选对象、企业不愿将发行公司债券作为融资首选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在公司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而调整的条件下,利率“吃亏”现象是比较容易解决。

第三,债券承销。公司债券通常由证券公司承销,但因下述两方面原因,导致相当多的证券商不愿承销公司债券:一是在债券不能按期兑付时,债券持有人常常要求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予以兑付,一些地方政府也多方说服证券公司先期兑付,使证券公司难以承受;二是证券公司收取的承销费一般与债券发行规模相对应,而对证券公司来说,承销一只公司债券的工作量并不因发债规模而有多少差别,因此,证券公司愿意承销亿元以上的公司债券,不愿意承销几千万元甚至规模更小的公司债券。在按照市场规则承销公司债券的条件下,证券商的种种为难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第四,债券交易市场。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公司债券只有发行市场,没有交易市场,由此,既制约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限制了公司债券各方面功能的发挥。近年来。虽然已有一些公司债券在沪深证交所上市交易,但是,一方面因公司债券发行数量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可供交易的公司债券品种和规模都远小于股票、国债、基金等,另一方面,仅靠证券交易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发行公司债券所需的交易市场配套问题。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快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实行国民待遇的要求和国际惯例,调整和规范公司债券的各项法律法规条款。

第一,界定公司债券的含义和内容,放弃“企业债券”这一不规范的提法和有关规定。同时,加快修改《公司法》中有关公司债券的条款,在修改《证券法》时,增加有关公司债券的内容。

第二,放开对发债主体的限制。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入世后也将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此,发债主体不应再按所有制划分,而应扩展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

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国有独资企业(不论其是否实行公司制度)发行的债券应列入国债或地方政府债券范畴,不应列入公司债券范畴。政府投资新建的工程,在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国债、市政债等等,但不应采取公司债券形式,更不应因此而限制甚至不准其他类型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第三,改变规模控制制度。发行公司债券是发行人的自主权益,发行多少、何时发行、发行什么种类的公司债券等等,应由发行人自主抉择,不应采取行政手段予以控制,更不应由中央政府部门直接管理。

第四,废止发行公司债券的审批制。公司债券发行本应采取完全由市场选择的制度,但在立即实行这一制度有难度的情况下,可考虑先实行核准制,即由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发行人的申请予以合规性核查,只要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均应准许发行人的申请。但是,核准制的实施应有向登记制转变的明确时间表。

第五,放宽品种限制。各家公司对发行何种公司债券有着不同的要求,将公司债券简单规定为固定利率公司债,既不利于满足各家公司的复杂需求,也不利于以公司债券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创新,因此,对公司债券的品种本应作过多的限制。

第六,切实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在任何条件下,债务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超越公司债券的契约规定伤害甚至侵犯债权人权益,为此,在公司拥有多类债权人(如债券债权人、银行贷款债权人、货款债权人等)的场合,应明确公告公司债券债权人的偿付顺序(如第一债权人、第二债权人等等);在债务人伤害债权人权益的场合,需要落实债权人诉讼制度、民事赔偿制度等;在债务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券本息的场合,需要落实债权人会议制度、公司清偿制度等。

第七,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发行债券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各项重大信息,以提高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对发债公司的监督约束力度。

第八,强化各方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公司债券的发行涉及到发行人、证券商、资信评估机构、财务审计机构、律师事务所等诸多机构。要切实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必须严格防范公司债券发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因此,需要强化这些机构及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一旦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就予以严厉惩处。

第九,增加有关公司债券交易的内容。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应增加公司债券交易市场的内容。

第十,放松投资限制。除特殊机构外,应准许竞争性产业的机构、财务独立的社团法人机构等参与公司债券市场的投资和债券买卖活动。

加快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除了解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还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正面宣传,纠正社会上对公司债券的误解和偏见。公司债券有着较高的违约风险,这是90年代以来制约投资者购买公司债券的一个重要观念。公司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认为公司债券的风险高于股票等金融产品,就有失偏颇。另一方面,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债券本身也因发行人经营状况变化、宏观政策调整及其他因素影响而具有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就总体而言小于股票风险,既然我国许多投资者能够接受股票市场的风险,那么,接受公司债券市场的风险应无太多障碍。

第二,规范公司债券市场的取向,严格监管。

年以后,在加强规范化建设背景下,股票市场中的不规范现象大量发生,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有关主管部门大量运用计划经济的标准来规范股票市场,结果使股票市场的运行更加远离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要避免这类现象在公司债券市场中重现,就必须从一开始就端正规范公司债券市场的政策取向和监管取向,否则,公司债券市场的风险不仅不会因严格监管而降低,反而会更加严重。

第三,积极发展各种中介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督力度。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由多类中介机构参加,这些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状况,因此,除了需要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外,还需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提高这些中介机构对发行人的监督约束能力,赋予其必要的监督职能,并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二是有效实行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中介机构必须追究其财产的赔偿责任直至财产清偿责任。

第四,建立多层次债券市场,促进公司债券的发展和规范化运作。受公司资产规模、融资规模、投资规模、债券品种等因素影响,各家公司每次发行债券的金额不尽相同,为此,需要有多层次的公司债券发行市场与其相配套;另一方面,各种公司债券的特性、规模等不尽相同,客观上也要求有不同层次的交易市场与其相配套,因此,不仅应有交易所市场,而且应建立不同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

第五,积极发展债券投资基金,促进债券市场功能的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应从明确仅准许投资于国债、股票等品种扩展为准许投资于国债、公司债券和股票,同时,应考虑建立一些专门投资于国债、公司债券的证券投资基金。

来源:中国证券报.5.10

篇2: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虽然,许多国家的证券法并不要求证券发行时必须取得债券评级,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评级的债券在市场上往往不被广大投资者接受,很难推销。相反,经过评级后,则可以打开销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券评级是债券进入证券市场的通行证。因此,除了信誉很高的国家主权债券外,债券发行单位都自愿向债券评级机构申请评级。

债券评级的目的是将证券发行单位的信誉和债券偿还的'可靠性程度公诸投资者,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证券发行单位打开债券销路,也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使之免遭因信息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

债券评级由专门的中介机构;评级公司进行。例如美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日本的公社债研究所、日本投资者服务公司等。为了使评价公正,评级机构应保持其自身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尽量使自己的人员和资金不与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债券的发行单位、承销单位、委托公司和投资者等)及政府或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关系。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要建立信誉,首先资信评级机构要树立信誉,要建立一个象穆迪和标准普尔那样的被广大投资者信任的资信评级机构。而要建立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就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规,使信用评级机构对自己的评定结果负责,否则,除了被广大投资者唾弃外,还要负法律责任。

同时,鉴于广大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知识缺乏了解,对中介机构的评级结果缺乏信任,政府有关部门(如证监会)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信用评级办法,制定一个人民币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国家标准,供广大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例如,只有当企业的资产净值、速动比率、资本收益率等达到一定条件时,才具备成为AAA级债券,当然,能否成为AAA级债券,还要看其它条件。这样,既可以为信用评级部门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减少或避免中介机构拿钱就签字盖章的不道德行为发生,又可以为普通居民投资者提供一个选择投资产品的参考。

通过这些工作,使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市场普遍认可的信用评定制度,并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我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只有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有信誉了,信用评级的结果被广大投资者接受了,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篇3: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

消费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刚启动的一项新任务,目前,在我国发展这项业务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客观上积极采取对策,同时,在具体运行中,也要及时转变经营策略.

作 者:范玉红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4) 分类号:F832.479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   消费信贷   中介服务机构  

篇4:汉译英教学难点与对策

汉译英教学难点与对策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思维方法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变换显然不能简单“对号入座”,而应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认真领会原文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照搬原文的词语或结构,逐字逐句地“硬译”.本文从汉译英的角度,从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的特点,对汉译英一些基本技巧进行总结,使其更具操作性.

作 者:周巍巍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石油学院外语学院,163318 刊 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28(20) 分类号:H3 关键词:对号入座   忠实原则   硬译   增减   词类转换   语态变换   英语化句型  

篇5:英语听力教学难点与对策

英语听力教学难点与对策

听说领先,重在应用,是我们学习语言所提倡的.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的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听力,而且在各类教学考试中,听力也占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听力训练一直是教学中的弱点,学生对听力考试望而生畏.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总结几点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对之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袁爱红  作者单位: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听力教学   影响因素   教学建议  

篇6:环境工程建设难点与对策论文

摘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个人素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无疑会加大各级环保部门的任务,环保部门需要加强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污染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改善城市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为此,本文主要阵地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工程;难点;建设措施

1前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环境问题也日渐紧张,我国已经有多处出现了“雾霾天气”、土壤沙化等问题。人类想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和环境共同发展,所以我国加大了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视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未来发展中加强环境工程的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2环境工程的概述

近些年环境问题的日渐严重促使环境工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是为了在未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做好环境质量的控制。在环境工程中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医学、生态学等诸多的内容,所以工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有效地开展。从目前看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等。所以,城市建设不可忽略环境工程,两者应当协调发展才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治理。

篇7:环境工程建设难点与对策论文

3.1城市污水处理不妥善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流经污水等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又包括家庭、办公楼、卫生公共设施等所排放的洗涤污水和粪水等,通过下水道,这些污水流入污水池后经过处理排放到外界,也可以再次利用。比较难以治理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其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物质、腐蚀性物质,如果不经过仔细处理变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此外,城市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多变,并且可能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在受到城市污染后的污水流经到下一城市会对这个城市产生污染,因此其有着较大的污染性。总而言之,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城市的运行都和污水处理状况有着重要联系。但是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上存在着严重不足,相关设备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污水回用率低,难以有效地实现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是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3.2垃圾处理技术不达标

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城市人口剧增,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量加大,促使城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固体垃圾,这些垃圾会对土壤、水源等产生影响,甚至有的固体垃圾存在辐射性物质,直接伤害到人体健康。所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成为环境工程中一大难点。

3.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用地紧张。城市规划建设中将更多的土地交给了建筑物,缺乏园林绿化建设,导致绿化事业和住房建设不匹配,城市变得更加拥堵,品质不断降低。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工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降低城市噪音,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大量建设商品房和住宅区,导致城市密度增加,绿化空间降低,对环境工程发展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此外,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规模和投入的资金要比城市建设落后,不但无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还会阻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成为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4环境工程建设的措施

在城市持续扩大发展的过程中,做好环境工程建设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够推动我国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缓解环境压力,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可以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工程等多方面加强环境工程的建设。

4.1做好污水处理工作

相关部门要对当地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总结,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设施,积极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从而更好滴开展污水处理工作。同时政府应当提高对污水处理的重视,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一些政策规定,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控,鼓励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同时做好日常的监察工作,一旦发现污水抄表排放要及时严惩,保证环境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4.2大力抓好垃圾处理工作

垃圾处理一直是环境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在治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处理技术进行支撑,相关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专门进行垃圾处理,引导民众分类丢弃垃圾,然后分别进行处理,提高垃圾的处理效果。同时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支持和监督检查工作,在日常中加强对环境状况的检查,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优美。

4.3完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

要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就要完善园林绿化工作。不论是从城市的发展及建设角度看,还是从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情况看,都离不开园林绿化。因此,要对园林绿化实施全方位的规划工作,科学种植绿化植物,并做好日常管理及维护,确保园林绿化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尽量拓展园林绿化范围,提升绿化设计水准,积极引进多种多样的植物,使得园林绿化内容更加丰富。做好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更有效地构建优美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减少噪音、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4.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设立完善的环境建设工程的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外来资金的注入,使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中来,为城市的环境工程建设增加筹码。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引进研发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及相关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的处理效率。

5结束语

城市发展建设中离不开环境工程,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和环境直接相关,环境工程建设情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难题急需解决,本文主要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园林绿化、资金、教育宣传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广帅,王晓琳.浅析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以及应对措施[J].四川水泥,(2):127.

[2]冉志刚.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河南建材,2015(1):61~62.

[3]张秀存.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与主要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5(18):78+82.

[4]李静静.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及应对措施[J].智能城市,201(1):64~65.

篇8:县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难点及对策思考

一、**县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

,**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728.4万元,按常住人口(30.22万人)计算,人均消费1380元。**是农业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6%,农村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

从发展消费品市场的几个必要因素来看,全县农村消费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从农民收入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呈逐年增加态势,让农民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力。2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24元,比上年增长了3.5%,比增加长了4.9%,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如减免中小学费用,取消农业税,实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等,都对农民起到增收减负的作用。

二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 “十五”以来,**县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使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7公里,78%的村通公路,53%的行政村已通油路。路网密度0.53公里/平方公里,比20增加0.2公里;通讯网络从无到有,发展相当迅速。年,全县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70%。已建成沼气池2.3万口。这些,都为发展全县农村消费品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上看。随着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让农民接触到许多新的消费理念。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向更高一层的消费需求。

二、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难点

诚然,**县的农村消费品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应该清醒的看到,其间还有一定的难度。

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趋缓。近年来,**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24元,但应该看到,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还较大:仅为全国3255元的49.9%,为全省3099元的52.4%。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扬以及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减缓等因素影响,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影响了农民进一步扩大消费。因此,若不能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问题,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农村消费品的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山区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阻碍了家电产品进入农家。虽然近两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如电网改造、通村油路、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农村消费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是启动农村市场的瓶颈之一。

3. 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县农村流通市场以私营个体小店、小铺为主,体系不健全,进货渠道比较混乱,商品流通不畅,流通成本较高。并且,时有一些造假者利用农民识别真假商品的能力弱,将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坑蒙拐骗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从而使广大农村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产生了非常大的偏差。

4.农民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增长。从古至今,我国的农民都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生活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已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已迈向了小康,但广大农民仍然没有改变“小块攒钱,大块用钱”的习惯。

5.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参加保险是抵御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全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了解、参加的农民屈指可数。目前,在烟叶生产方面,由上级有关部门投入了烟叶生产风险资金,少量的农户参加了房屋保险、人身意外险等商业保险。但其他方面如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子女上学、住房等都时刻困扰着农民,使农村居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

6.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随着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农民都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中专院校一再扩招,使农家孩子接受中、高等教育不再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许多农民已将其子女的教育支出列为了其重要消费途径之一。并不是说上学是一件坏事,相反,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在我国,目前高中,大、中专并非是义务教育,这对于广大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民而言,无疑是一大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民的支出预期。

7.对农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近几年,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贸易及农业服务等环节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仍然十分低下。既制约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也抑制了农村建材、机电、农机、农贸等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建议

俗话说得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有直面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发展全县农村消费品市场,才不是一句空话。因此,有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一是在农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工,念好全县“烟、茶、果、药、畜、菜”这几本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有计划地指导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发展多种经营,将农民增收与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三是要有组织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当前,外出务工收入仍然是全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等,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是一个福音。同时,当地政府要充当好“娘家人”的角色,搞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农民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才不是空中楼阁。

2.加快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把握当前国家全力支农的大好时机,从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等方面的困难。

目前,全县有78%的通公路,但有部分村级公路是“通路不通车”,而且,由于居住分散,组级公路同样相当重要。在发展组级公路时,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主,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相结合;发展乡村通讯线路,使电话等通讯工具能方便地进入农民家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水塔和相应的管道设施,让农民用上自来水等等。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总之,有一个好的消费环境,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才不是水中捞月。

3.建设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和工商企业走进农村市场。建设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是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必要条件。农村消费品市场具有范围大、容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代理等方式,改造“夫妻店”、“代销店”。 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一是要在政策上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在农村开设连锁店、加盟店,设置售后服务网点,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向农村转移,提高农村商业水平。不要把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商品框为“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而应该将眼光盯在农民的需求上;二是要积极培育、发展农村小商品市场,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向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引导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搞活商品流通;三是要规范农村市场,整顿市场秩序。要加大城乡打假力度,让货真价实的商品占领农村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消费热情。四是加强售后服务,提高面向农民的服务质量。

4.积极推行农村信贷消费。目前,全县信贷消费在农村还是一片空白。那么,信贷消费是否就真的只适合于城镇居民呢?其实不然,农村居民同样有信贷消费的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城镇居民。如前所言,农民大都有“小块攒钱,大块用钱”的习惯,但这显然与农民扩大生产、建造(更新)住房的步伐不符。且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运输车辆、加工、收割等农用机械、家庭耐用消费品等对农民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教育信贷也是农民减轻子女教育负担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的消费信贷市场广阔,大有发展前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鼓励农民的生产贷款、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的发放;最后,要大力宣传,改变农民使“现钱”的习惯,让他们用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

5.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村生产的风险意识,同时应组织社保人员下乡,并在农村建立相关机构,使农民生活能够有所保障,能够放心消费。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将使农民的生产活动有所保障,将提高农民的消费信心,扩大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

6.瞄准市场,循序渐进搞好农村市场发展。据调查,农民的消费扩大趋向由大到小分别是:再生产、建房、子女教育、交通工具、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由此可见,再生产和建房依然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途径。农民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保持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乐观,就只有增大对再生产的投入;已解决温饱的,则需要在副业上增加投资;居住条件较差的,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较好的,则希望更新换代,开始重视房屋的装修。所以,虽然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上表现得热情不高,但在再生产和建房上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应该重视农民在生产消费和住房消费的需求,发展适应广大山区的生产设备,发展副业所需的生产工具,满足不同档次需求的建材产品等。

篇9:小城镇发展:问题与对策

小城镇发展: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规划不尽合理,管理薄弱,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要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就要进行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作 者:谷永芬 李松吉  作者单位:谷永芬(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李松吉(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F276.3 关键词:小城镇   问题   对策  

篇10:我国农业创名牌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农业创名牌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如何创造农业名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创农业名牌,才能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拟对农业创名牌的难点与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农业创名牌的主要难点

农业名牌是指农、林、牧、渔业中未经过加工或只经过初加工产品的著名品牌或商标。与工业品创名牌相比,农业创名牌存在着以下困难:

(一)创名牌意识薄弱。农业创名牌意识薄弱是阻碍我国农业创名牌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农民创名牌意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再加上思想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科技”、“名牌”等字眼在广大农民心目中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创名牌意识十分淡薄;②地方政府创名牌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基层干部对农业名牌缺乏必要的认识,思想观念滞后,如“中国人多,消费量大,不必创名牌”,“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质量不稳定,不能创名牌”,“农产品产量高比什么都好”等,从而对农业创名牌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扶持;③农业企业创名牌意识薄弱。农业企业是农业创名牌的主体,虽然有些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有了一定的名牌意识,也创出了一些农业名牌,但大多数企业缺乏创名牌意识,常常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忽视农产品名牌的创造与保护工作,导致农业创名牌止步不前。

(二)农业创名牌外部环境亟待改善。农业创名牌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农业创名牌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环节要求较高,因此,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创名牌的基础;②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状况。高质量的农业生产要素是造就农业名牌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不断得到更新的同时,农业创名牌客观上要求对生产要素加以科学综合的运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更新,农膜、肥料、农药、饲料等不仅质量不稳定,且市场价格没有得到较好控制,严重制约了农业创名牌战略的实施;③农产品市场经营环境。农业创名牌必须在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中,才可能得以产生和发展。如同工业品市场一样,我国农产品市场也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问题,而且情况更为严重,各种冒牌货冲击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创名牌的积极性。

(三)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创名牌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不可能创造出农业名牌,即使有,也不会保持长久。目前,在农业科技工作方面,我国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农业科技人才流失,后继乏人,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创名牌的发展。人才的流失造成农业科技人员结构和队伍不稳定,进而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取得的6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中,只有30%-40%得到了转化,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已达到70%-80%。

(四)农业资金不足。资金短缺是阻碍当前农业创名牌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名牌的创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资金投入较少。据权威部门统计,40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共为4383 9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 4%。特别是近几年,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而且还在下降。而同期巴基斯坦、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均占其财政总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即使如此,资金到位率也不高且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幅的下滑也影响到农业资金的投入,从而对农业创名牌带来不利影响。农业与农村发展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业创名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保险服务、信息与技术传播及一些基本的市场经营,对农业创名牌十分不利。①农业保险服务不能适应农业创名牌要求。农业保险是农业创名牌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服务,它为农业创名牌提供安全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又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再加上农民保险意识较差、经营风险集中引起保险公司赔付率偏高、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薄弱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农业保险举步维艰,很不适应农业创名牌的要求;②信息与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业创名牌的需要。信息与技术是农业创名牌得以顺利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而目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户生产要求,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尤为突出,无法满足农业创名牌的需要;③优良品种供给、农用生产资料和物资供给及产后储运、加工、保鲜措施支持等基本市场经营服务不到位也给农业创名牌带来困难。

二、我国农业创名牌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名牌观念,增强创名牌意识是农业创名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业创名牌就无从谈起。就政府而言,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创名牌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政府部门要首先摒弃那些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不断学习,树立名牌观念,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创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农业观念;再次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业创名牌给予积极支持。

(二)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农业创名牌。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是加快我国农业创名牌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我们应看到,我国幅圆辽阔,地域差异较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切忌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要突出重点,紧抓优势产品,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创名牌。

(三)制定有利于农业创名牌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植农业创名牌。农业创名牌需要政府支持,这一点被实践所证实。当前,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与措施:(1)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同时,注重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科技企业家和后备干部,大胆把年轻的优秀人才推向重要的科研、开发、推广工作和领导岗位。(2)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为此,笔者建议:①国家应增加农业创名牌的的财政投入;②鼓励对有发展前途的农业发展项目提供信贷支持。(3)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农业创名牌,金融、技术、信息及人才等支持必不可少。同时,农业创名牌的高风险性又迫切要求有农业保险支持。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农业保险政策措施,向农业保险提供政策倾斜。(4)改善名牌农产品的市场经营条件。当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通讯及电网设施建设;

②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并努力完善小城镇的各项功能,包括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当中转站、集中和传播信息等;③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规范农产品经营者行为,积极维护真正的农业名牌的合法权益。

(四)以名牌农产品为支柱,组建农业企业集团,推动农业创名牌迅速发展。农业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业名牌的创造速度及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规模偏小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易造成市场混乱,条块分割。目前,被广泛认同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名牌的产生。实践证明,名牌农产品有较为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一种农产品名牌的立足,必须要求各主体之间相互协作,共谋发展。因此,组建农业企业集团将为农业创名牌提供巨大的原动力,推动农业创名牌迅速发展。

篇11: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只有充分发挥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要的政治优势,才能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历史早已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巩固和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更加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新内容;适应市场的竞争性原则,求利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的观念的变迁,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改革、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

一、适应市场竞争性原则,实现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竞争原则。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竞争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还不规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就很容易诱发一部分人的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膨胀。这些人一味强调以我为中心,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保护在合法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又要教育人们,遵循社会共同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行为准则,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竞争机制,竞争具有强制性、排他性,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会给人们一股强大的外在压力,从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就业形式、分配形式和生活方式都比较单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平均而且稳定。同时,由于个人缺乏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个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大锅饭”的体制,必然导致平均观念的存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这必然促使人们凭其能力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经济选择的自由并发展自己。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促使人们竞争观念的加强。竞争是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竞争也有其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的利益,往往是一个比较确定的量,部分人获利更多,往往就意味着其他人利益的损失。因此,在竞争中损害他人、损害集体的情况时有发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保护竞争的.激励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的系统功效。

二、适应市场求利性原则,实现利己观念向义利统一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求利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在缺乏必要的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有些人只图金钱,不讲仁义;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顾眼前利益,不讲理想情操;把人的价值、尊严、良心、道德全部商品化,货币化,完全放弃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对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和先富起来的愿望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人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正当的手段追求物质利益,切实保障人们正当个人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人们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去指导其物质利益的行为取向,使物质利益的追求保持正确的方向。要教育人们,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决不能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去奋斗;要教育人们,决不能把经济生活所遵循的原则引入到政治生活之中,防止社会政治生活的商品化与市场化。求利原则的影响,使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种求利原则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就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思想政治工作,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观念向义利统一观念的转变。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培养责任感,义利要统一。要注重责任观念和利益观念的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结合,避免社会文化传统的断裂,社会人格模式的错乱。马克思说,劳动产品只要通过交换表现

篇12: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党的思想政治是经济和其他一切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只有充分发挥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这一重要的政治优势,才能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历史早已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政治是一切经济的生命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思想政治的巩固和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更加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增强思想政治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新内容;适应市场的竞争性原则,求利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的观念的变迁,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改革、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

一、适应市场竞争性原则,实现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必须适应市场竞争原则。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竞争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还不规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就很容易诱发一部分人的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膨胀。这些人一味强调以我为中心,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既要保护在合法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又要教育人们,遵循社会共同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行为准则,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竞争机制,竞争具有强制性、排他性,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会给人们一股强大的外在压力,从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

思想政治,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就业形式、分配形式和生活方式都比较单一,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平均而且稳定。同时,由于个人缺乏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个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大锅饭”的体制,必然导致平均观念的存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这必然促使人们凭其能力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经济选择的自由并发展自己。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促使人们竞争观念的加强。竞争是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竞争也有其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的利益,往往是一个比较确定的量,部分人获利更多,往往就意味着其他人利益的损失。因此,在竞争中损害他人、损害集体的情况时有发生。思想政治,要在保护竞争的激励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的系统功效。

二、适应市场求利性原则,实现利己观念向义利统一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必须适应求利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在缺乏必要的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有些人只图金钱,不讲仁义;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顾眼前利益,不讲理想情操;把人的价值、尊严、良心、道德全部商品化,货币化,完全放弃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一方面要对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和先富起来的愿望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人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正当的手段追求物质利益,切实保障人们正当个人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人们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去指导其物质利益的行为取向,使物质利益的追求保持正确的方向。要教育人们,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决不能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去奋斗;要教育人们,决不能把经济生活所遵循的原则引入到政治生活之中,防止社会政治生活的商品化与市场化。求利原则的影响,使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种求利原则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就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思想政治,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观念向义利统一观念的转变。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在思想政治中,要培养责任感,义利要统一。要注重责任观念和利益观念的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结合,避免社会文化传统的断裂,社会人格模式的错乱。马克思说,劳动产品只要通过交换表现

为商品,就必然带有物化的性质,进而产生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尽管我们在宣传和教育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鼓励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无法不承认经济利益的重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就是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基本动机。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有竞争也就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做好思想政治,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效地防止个人利己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维护人们的物质观念和经济利益,把思想做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以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三、适应市场自主性原则,实现人治观念向法制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必须适应自主性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生产经营者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主性原则。这有助于人们摆脱以往经济隶属关系,等级关系和特权关系。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则会导致人们的民主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的增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存在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的根本特点,就是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属性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导致市场供求不平衡,市场秩序混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们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根本利益和大政方针的思想意识,从而自觉执行或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市场经济自主性原则的影响,要求市场主体有自主经营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权利,但这种自主原则一旦浸入人们的思想,就容易使一些人淡化组织纪律观念,强化个人意愿,甚至不执行国家的法令,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思想政治,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治观念向民主法制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经济活动主要操纵在政府手中,经济生活实际成为政府行政的一部分,没有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人们习惯于听从和贯彻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经济权利和义务很大程度上都集中于政府部门,经济个体只是被动地追随,这就是人治观念存在的社会土壤。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具有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及经济自由,不仅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且对其行为后果负责,从而使人不断提升自觉性和自律性;由于市场独立地位的形成,以及纳税人意识的增强,民主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权大于法的人治现象和家长制作风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是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要教育人们适应经济地位及相应观念的变化,要理智地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人们应该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坚决反对利己主义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又要强调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既要讲求目的的正当性,又要讲求手段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四、适应市场开放性原则,实现一元化观念向多元化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必须适应开放性的原则。然而,在开放过程中,不仅国内的某些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国外的一些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乘机而入,严重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导致社会道德滑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民族自尊、自强精神,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为社会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面向国内外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内外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念会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面临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元化观念向多元化观念的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必然生成一元化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昔日的经济框架和模式被打破.社会各阶层经历着新的分化和组合。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和形式都有明显的多样化的趋势。这些以经济生存状况为核心的变迁,导致了不同阶层或群体间观念的差异,新的阶层、新的群体间的差异和分歧,将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而愈发突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境外思潮的不断涌入,使人们的观念趋于多元化。在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疏导和引导多维的思想观念,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思想政治的根本任务。在思想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具体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确定思想教育的层次性。作为思政者必须有丰富的政治经济理论知识,能够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的方法和途径。力求做到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适应多样化的新形势,正确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开创性;提高思想政治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和向心力。发挥思想政治的优势,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的难点与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的难点与对策。76H

为商品,就必然带有物化的性质,进而产生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尽管我们在宣传和教育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鼓励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无法不承认经济利益的重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就是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基本动机。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有竞争也就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做好思想政治,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效地防止个人利己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维护人们的物质观念和经济利益,把思想做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以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三、适应市场自主性原则,实现人治观念向法制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必须适应自主性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生产经营者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主性原则。这有助于人们摆脱以往经济隶属关系,等级关系和特权关系。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则会导致人们的民主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的增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存在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的根本特点,就是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属性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导致市场供求不平衡,市场秩序混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们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根本利益和大政方针的思想意识,从而自觉执行或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市场经济自主性原则的影响,要求市场主体有自主经营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权利,但这种自主原则一旦浸入人们的思想,就容易使一些人淡化组织纪律观念,强化个人意愿,甚至不执行国家的法令,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思想政治,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治观念向民主法制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经济活动主要操纵在政府手中,经济生活实际成为政府行政的一部分,没有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人们习惯于听从和贯彻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经济权利和义务很大程度上都集中于政府部门,经济个体只是被动地追随,这就是人治观念存在的社会土壤。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具有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及经济自由,不仅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且对其行为后果负责,从而使人不断提升自觉性和自律性;由于市场独立地位的形成,以及纳税人意识的增强,民主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权大于法的人治现象和家长制作风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是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要教育人们适应经济地位及相应观念的变化,要理智地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人们应该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坚决反对利己主义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又要强调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既要讲求目的的正当性,又要讲求手段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四、适应市场开放性原则,实现一元化观念向多元化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必须适应开放性的原则。然而,在开放过程中,不仅国内的某些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国外的一些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乘机而入,严重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导致社会道德滑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民族自尊、自强精神,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为社会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面向国内外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内外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念会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面临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应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元化观念向多元化观念的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必然生成一元化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昔日的经济框架和模式被打破.社会各阶层经历着新的分化和组合。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和形式都有明显的多样化的趋势。这些以经济生存状况为核心的变迁,导致了不同阶层或群体间观念的差异,新的阶层、新的群体间的差异和分歧,将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而愈发突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境外思潮的不断涌入,使人们的观念趋于多元化。在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疏导和引导多维的思想观念,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思想政治的根本任务。在思想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具体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确定思想教育的层次性。作为思政者必须有丰富的政治经济理论知识,能够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的方法和途径。力求做到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适应多样化的新形势,正确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开创性;提高思想政治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和向心力。发挥思想政治的优势,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的难点与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的难点与对策。76H

相关专题 难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