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复习(一)(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金城武的小迷弟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金城武的小迷弟”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复习(一)(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数豆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 体会数位的意义。

3、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  写数

教学难点:

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一个    计数图印制(每生四幅)   小棒每生100根(生用)

每生10个牛皮筋     黄豆2斤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1、 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

2、 猜一猜,谁最准

一人抓一把余人猜,数一数,大家写数。相互轮流玩。

数豆子,写数

讨论写法。小棒两捆加6根,看图选数(206、26、62),说说为什么。

3、 报数写数。看数摆小棒。加深对数位的理解,概括数位的意义。

4、 用计数器表示数。游戏哑谜。一生看数(34)用动作表示,另一生猜一猜中引用计数器。

5、 用小手表示或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

6、 说说你对这个数的理解。汇报交流。

7、 学数位。强调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第二位(   ),第三位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练习:

填空:

1、从(   )向(   )数,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十位。

2、28表示有(   )个十,(   )个一;35表示有(   )个一,(   )个十。

3、7个十和2个一组成(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4、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

看图写数,看数画珠。

篇2:与复习(一)(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 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剪刀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评价(作用、目的)

一你学到了什么

看图说一说

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学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与同伴说一说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一、    练一练

1、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独立完成

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小组合作完成。

集体交流。

5、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

注意引导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像

篇3:乘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 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引导学生估计两只船够不够,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在些基础上,让演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

二、 算一算。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对于是100-54,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应以鼓励为主。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

三、 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

这道题不仅练习100以内的减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篇4:乘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 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教学主题图。

1、 看懂图意。

2、 运用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 鼓励学生浓度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4、 对于56-27+19,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加减法的算式列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二、 练一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并说说理由,最后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后体会

教后记:

篇5:竞赛题(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1、找规律、填一填。1、17、2、16、3、15、4、(    )、(    )

2、老爷爷种树,每隔2米种一棵,共种了4棵,从第一棵到第四棵相隔(    )米。

3、小朋友上公园,小胖从左边排头数起是第7个,从右边排头数起是第4个,这个队伍一共有(     )人。

4、        +      =15         +     +       =   22

=(      )         =(      )

5、A8+1B=76,A+B=(    )

6、有一些5元、2元和平1元币,要从中取出10元钱,共有(      )少种取法。

7、今年我比妹妹大3 岁,明年妹妹比我小(       )岁。

8、学学校样舞蹈比赛,四(3)班排成了方队,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小刚都是第3个,这个队伍共有(     )人。

9、有14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住了5只小鸡,还有(     )只小鸡没有被捉住。

10                 左边的图形中一共有(      )个长方形。

11、    +     =7       +     =12       +      =13         +      +      =16

=(    )             =(      )            =(       )

12、教室里有8根日光灯,全亮着。如果关了三根,现在教室里还有(    )根日光灯。

篇6:去商店(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会用复名数表示商品的价格。

2、 借助操作,能表示多个商品的总价。

3、 学会求总和和求找回的钱数。

教学过程

二、观察主题图

1、 看清主题图的含义,解决提出的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求总和的类别:

(1)、3元4 角和4元2 角的和(不进位)

(2)、3元4角和4元8角(进位)

(3)、3元4角和5元

(4)、3元4角和9 角

求找回的类别:

10元用3元;10元用5角;10元用3元4角

2、 也可以设计模拟购物,在活动中计算多件物品的钱。

3、 也可发在活动中提出其他的问题。

二、填一填。

目的是独立练习,熟悉计算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选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生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操作计算出购买多件物品的钱就可以了,不需列式。

篇7:练习七(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竖式计算往往比较枯燥,而且学生易出错,教师的要求要适当,而且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找出原因,并改正。

三、第3独立完成。

四、第4题。]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境,并尝试解答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五、第5题。

让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六、第6题。

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

七、第7题。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含义,然后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如:小花比小英高多少?

八、第8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做题。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寻找两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九、第9题。

这是一道貌岸然开放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买法。但总价不能超过20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十、第10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学生可有不同的方法。

十一、第11题。

学生可以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也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比较。

十二、火星探险。

先对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帮助扫除语言的障碍。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开展这一游戏。

篇8:动手做(三)(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利用认识的图形的特点,折出别的图形。

2.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 折一折

1.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 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 拼一拼

1. 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 展示你的作品。

3. 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 练一练

1. 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 口算训练比赛。

3. 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 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 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篇9:跳绳2(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会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跳绳的活动,引入。

1、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然后让学生提出总是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并记录学生当时 跳绳的次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总是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解决类似“小东比小红跳几下”这样的问题

3、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教科书上三种方法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帮助。

三、试一试。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想一想。

100--48,  先让学生估算,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

五、练习反馈。

1、用竖式计算。

请4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

2、买一个羽毛球拍多少钱?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3题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如果是其它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篇10:买衣服(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说一说

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

二、 练一练。

第一题:

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

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三、 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

篇11:动手做(二)(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利用认识的图形组出美丽的图案。

2.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案

1. 出示图案:

风车    扳手    万花筒    青蛙

2. 引导观察

3. 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 汇报交流

5. 小结评议

6. 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 练一练

1. 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 摆一摆

(1) 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篇12:动手做(一)(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巩固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图片;

2、钉子板;

3、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指导操作

1. 介绍钉子板

2. 给你橡皮筋,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吗?

3. 动手试一试

4. 介绍你的围法

5. 有别的不同的围法也可以介绍一下

6. 展示作品

7. 评议

二、 试一试

1. 围出四边形,五边形

2. 提问:

下面的图形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

3. 你还能围出一个六边形吗?

三、 练一练

1. 动手围一围

2. 模仿图案画一画

3. 看一看,说说每个图案像什么

试一试,围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篇13: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认识更大的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五、教学建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单元计划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

提问1: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第二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和第3页,边看边思考;100000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100000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

(4)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师: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

(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和第3页,边看边思考;100000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100000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

(4)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师: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

(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自主学习

1、出示例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  13820000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人

澳门  440000人      大陆  1265830000人

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一、 反馈交流

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二、 精讲点拨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13820000、1001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

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

五、当堂训练

1、教材第9页第1题

2、练习册第6页第1题

六、课堂小结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

10000000000=100亿

9600000=960万

第五课时    近似数

教学目标 :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精讲点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四、反馈交流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五、当堂训练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六、课堂小结

1、四舍五入的方法

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方法与注意事项

篇14:方向与位置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五、 方向与位置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内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是: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78页)都是在方格纸上对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的方法进行表示。在开展这些练习时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等,然后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每1格,邮局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的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如分行与商店都在垂直方向的第1格,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的不同位置呢,从而引出需要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

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硬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桔设计的“试一试”活动(教材第80页),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动手机会,教材在附页中安排了一些操作的材料,在课前学生可以剪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在摆的时候,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摆放,接着组织学生说一说所摆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任意摆放,并交流小动物摆的位置。“练一练”第1题(教材第81页),两个小朋友从自己所站的位置观察对方,其方向是相对的。对于这个活动也可以请学生先摆一摆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也可以用小动物代替),然后再说一说他们各自的位置。

重点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1课时    去图书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简单的描述路线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法:引导法

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

教具:小黑板、坐标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方向与位置。

二、自主学习

小黑板出示坐标图:

照样子,填一填。

1号检查点在  东  偏  北  45°的方向上。

2号检查点在      偏          的方向上。

3号检查点在      偏          的方向上。

4号检查点在      偏          的方向上。

三、交流与点拨 :

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并补充,老师讲评。

四、当堂训练 :

1、(1)小芳看小敏在东偏南30°的方向上,

小敏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

(要求学生在观察点上画出方向,再观察。)

(2)书本P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根据上题的练习,单独完成。请学生说说结果。(同桌说说)

2、找位置,说距离。

(1)学校在小芳家  北   偏 东40°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2)学校在小芳家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3)学校在小芳家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4)学校在小芳家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A.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关的问题,先同桌说说,再请学生复述,其他补充。

B.老师小结。

3、完成81页练一练第2题。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2课时   确定位置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引导法

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

教具:国际象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 *列,第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

1、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2、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

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三、反馈交流

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四、精讲点拨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教具展示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

2、游戏:摆子连线

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

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

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

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

五、全课总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第3课时  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 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

3、 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生试做,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4、数对学习

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

2)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学生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

2)把地图填写完整

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

四、游戏:寻找秘密点。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数对

相关专题 北师大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