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冷思考

末小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末小北”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效教学”的冷思考(共17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有效教学”的冷思考

“有效教学”的冷思考

作者/谢嗣极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摘要:研究有效教学,首先要研究“有效”的指标有哪些。综合学界的两种观点,并基于对“有效”这一概念的常识性理解,“有效”的指标应包括:效率、结果、“见效期”、“有效期”。但“有效”又分为短效、长效和正效、负效,其量化评价,在理论上可能成立而实践中无法操作。课堂教学客观存在着高效与低效之别,只不过它是模糊的,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测量,可通过课堂对话、思维状态、教学语言、时间观念、学生负担、学习兴趣等多种角度作观察。明白低效和高效的区别,才能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指标测量误区途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后,我国教育界才出现有效教学研究热,近一两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渐冷的趋向,但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故热过之后需作理性的冷思考。

一、 “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研究有效教学,首先要研究“有效”的指标有哪些。对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余文森认为,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施良方、崔允t则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两种观点异中有同。余文森的“核心指标”,即“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就是施良方、崔允t的“唯一指标”,即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不管是核心指标,还是唯一指标,本质都是指学习(或教学)结果。综合起来,“有效”包含四个指标:效率、结果、体验、过程。这四个要素的缺陷是,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效”往往有“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的特点。

众所周知,不同学生接受(理解)相同知识所花时间是不同的,我把这个时间称之为“见效期”;学生接受的知识在大脑中的保留期也不相同,我把它称之为“有效期”。“见效期”和“有效期”的长短不同,反映了课堂教学“效”的不同,讨论有效教学不能不考虑这两个指标。由此我认为,“有效”的指标应包括:效率、结果、“见效期”、“有效期”。这既吸收了上述两种观点,也是基于对“有效”这一概念的常识性理解。

二、 “有效”可以测量吗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这话辩证周密、无懈可击,但是怎么判断“量化”是“过于”,(教学论文 )还是“适度”呢?由于要求“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如下测量公式:(1)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2) 教学效率=教学有效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 输出知识的总量数×接受知识的百分数=教学有效度(有效知识量);(4) 输出知识的总量数-教学的有效度=教学剩余度(无效知识量)。

这四个公式,理论上说是成立的,而实践中却是无法测量和计算的。仅以第一和第三两个公式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求“教学效率”,必须测出“教学产出(效果)”和“教学投入”,否则便无法计算。可是,“教学产出(效果)”,即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却是无法测量的。按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许多教师也是按这三个方面制订教学目标的,但测量学生在这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获得的发展的标准,既没有也无法制订。“教学投入”,也是无法测量的。“教学投入”包括哪些内容?时间、脑力、体力、资金……?其中,体力和脑力的投入无法测量,最容易测量的似乎是时间,但时间是否包括备课时间?如果包括,就无法测量,因为许多优秀教师,对于每一节课,都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的。而且,若把备课时间也算作“教学投入”,那么按上面的公式,投入越多,效率越低,这有悖常理。再者,“教学产出”是从学生的角度看的,那么“教学投入”是否包括学生的投入呢?如果包括,就更无法测量了。一个公式中的两个数都无法测量,另一个数便无法求得,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中不可行的公式。

第三个公式,输出知识的总量数×接受知识的百分数=教学有效度(有效知识量)。“输出知识的总量”,有时可以量化,如一节识字课讲多少字、一节数学课讲几个知识点;有时却无法量化,如文学作品鉴赏课就没有可测量的清晰的知识点,连清晰的知识点都没有,还谈什么测量“接受知识的百分数”呢?就是有清晰的知识点,要在一个班的学生中测量“接受知识的百分数”也无法做到,因为学生各具个性、互有差异,每个学生获得的发展各不相同,要测出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百分数”,然后再算全班学生接受知识的平均数,谈何容易?所以,“教学有效度(有效知识量)”也是无法计算的。

即使上列公式中的数字都可测量,以此来评价教学是高效还是低效,也是简单的、静止的,因为它没有考虑“见效期”和“有效期”。“见效期”和“有效期”,有四种组合:(1) “见效期”长,“有效期”短;(2) “见效期”短,“有效期”短;(3) “见效期”长,“有效期”长;(4) “见效期”短,“有效期”长。假定这四种组合中“短”和“长”的时间分别相同,那么第一种情况“效”最低,第四种情况“效”最高。事实上,这四种组合中的“短”和“长”不可能分别相同,而且这“短”与“长”的具体时间也不可测量。可见,“有效”是不可测量的。更何况,无论是“见效期”还是“有效期”,都受师生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评价更加困难。如果评价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效”,只单纯地看学生的发展而不考虑班级之间学生的差异,这是不科学、不公平的。

以上讨论的还仅是正效。不可否认,教学未必都是正效,也有负效。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万像同毁”就是负效。也有可能短期看是正效,长期看却是负效。典型的例子是,“从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反倒成了《伤仲永》故事中的不幸主角”。把学生培养成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当时,一定被认为是有效的、高效的;可当他们升入大学,成了仲永式的人物之后,便足以说明,当初的教学从长期看是负效的。因为这个“长期”的“期”是不确定的,所以,正效还是负效只能留给时间说明,无法限期测量。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评价,在理论上可能成立而实践中无法操作。

三、 “有效”评价的误区及其造成的后果

我相信,每位教师都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最佳结果。追求最高效率,则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的最大化;追求最佳结果,则希望“见效期”短、“有效期”长,而力避“见效期”长、“有效期”短。这样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有效教学作简单的量化评价,则会迫使教师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必然造成不良的后果。

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有效教学的评价是个难题。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当理论的正确遭遇实际操作的困境时,人们往往避难趋简,把分数作为评价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也有的借有效教学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教师说“分数是硬道理”,校长说“升学率就是生命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有效”的评价简化为如下两种形式:

一是当堂检测。这是一些专家常用来作为评价有效教学的手段。几年前,有位专家作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报告,举例说,一次听课后,为检测这堂课教学的“效”,当即用事先准备好的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试卷测试学生,结果学生考得不好,由此判断该节课“低效”。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一堂课的“效”是简单的、不科学的。一节课的“效”,未必下课立现,这是常识,不知道专家为何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季羡林先生种荷的经历,对评价课堂教学的“效”颇有启发――他把几颗洪湖莲子砸开一条缝后投入池中,然后每天去池塘边看几次,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可是,一年之后,没有动静;两年之后,水面上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以致先生完全灰了心;第三年,奇迹才出现,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直到第四年,荷叶才蔓延得遮蔽了整个池塘。莲子长成满塘的荷叶尚需四年时间,何况人的教育?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堂教学的“效”有时是滞后的、持续的,下课即用一张试卷来测量一节课的“效”,背离了教学规律。用这样的方法来测量课堂教学的“效”,只会迫使教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二是“终端显示”。所谓“终端显示”,是指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的成绩。以这个所谓的“终端显示”来衡量教师教学的“效”,必然迫使教师搞应试教育。“终端显示”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种子,要经长时间孕育、生长,然后持续不断地开花结果。因此,所谓“终端显示”,其实并不是终端。以所谓的“终端显示”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极其有害。各学段教学,如同接力,本应前一棒为下一棒创造有利条件,而“终端显示”的评价,割裂了各段之间的联系,甚至为下一段埋下了隐患。许多教师为了那个“终端显示”,不顾思维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学生的潜力――小学上初中的内容,初中上高中的内容,高中上大学的内容,甚至幼儿园也上起了小学的内容。超前教育,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对学生潜力的无序开发,则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典型的例子是,为冲金牌,把大学的内容下放到中学;进了大学之后,后劲不足。这种现象,各学段都有,这是“终端显示”的评价造成的恶果。这一点,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们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当堂检测还是“终端显示”,其共性是重单科分数而轻全人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与现行课程结构设置背离。“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而提出的,即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或者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全人’或‘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只得到某一方面发展的人”。可见,有效教学关注的“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不能仅把学科的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全人的发展,需要各科教师的密切合作,而分数的评价指标,逼得不少教师为了追求自己的“高效”,拖课、抢课时,挤占学生的时间,加大作业难度。更有甚者,为了迫使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投入更多的时间,惯用的手段是加大考试难度,周考、月考都把试卷出得很难,号称“洼地效应”,以低分策略“胁迫”学生。你争我夺的结果,只会毁了学生的身体,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你争我夺的过程中,教师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如此,哪里还会有教师之间科学的、和谐的密切合作?没有教师的和谐合作,又何谈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

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研究的根本。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先要明白低效和高效的区别,这样才能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不可否认,课堂教学客观存在着高效与低效之别,只不过它是模糊的,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测量,但可通过多种角度作观察。对此已有许多学者做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力避重复,不求全面系统,不避浅陋,力求直观可行,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经验出发,提出如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角度:

(一) 课堂对话

虚假对话的课堂是低效的,真实对话的课堂是高效的。虚假对话是师问生答的单向对话;真实对话是师、生、本之间的多向对话。虚假对话,只有教师提问的权力,没有学生提问的权利;真实对话,师生具有同等质疑问难的权利。虚假对话,教师是掌握知识的权威;真实对话,师生是平等的,没有权威的存在,或者只有真理这个权威。虚假对话,教师是知识的授予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真实对话,师生是共同探求知识的合作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生应共同创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尤其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以权威自居,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意思是君子重视品德,要从勤问好学开始,“问”放在比“学”更重要的位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不但敢问而且会问。不要怕学生提出“出格”的问题,不要怕应对不了学生的问题,学生敢问了、会问了,就为创建真正的对话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话一旦展开,教师只能引导,不可操控,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必要时才适度参与。

(二) 思维状态

思考被动,反应迟钝,思路褊狭,想象枯竭,认识肤浅,说理疏阔,学生参与度低,少有甚至没有不同声音的碰撞,以教师的是非为是非,教学总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路径稳步推进,这样的课堂就是低效的;思考积极,反应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认识深刻,说理透彻,学生参与度高,课上常闪耀着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随着教学的推进,常有意外的惊喜,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都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捍卫每个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哪怕是幼稚、肤浅乃至错误的意见,都只能讨论,不可嘲笑。师生都应该真正认识到“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保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提高认识,严密说理。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要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的空间。有自由思考的空间,才有不同思想碰撞的机会,有碰撞才有智慧的火花。尤其是问题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开发学生思维的潜力。做到这些,课堂教学必然高效。

(三) 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枯燥无味,深奥玄虚,大而无当,往而不返,课堂教学就是低效的;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具体明确,收放自如,课堂教学就是高效的。语言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生,这样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难以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也许是渊博,喜欢在学生面前“炫博”,语言深奥玄虚,这或许可以博得学生短时的敬佩,但时间久了,或令学生生厌,或令学生自卑,总之不利于学生获得发展。有的教师,上课常放野马,即庄子所谓“大而无当,往而不返”,表面看似拓展,实则目标不明确,思维不严密。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反映,撒出去而收不回,正是思维不严密的`表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具体明确,收放自如。形象生动,才有趣,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深入浅出,才易懂,易懂才能使学生获得发展,从而享受成功的快乐;具体明确,收放自如,才能既达成预设的目标,又不失生成的智慧。提高语言修养,需要教师终身努力。

(四) 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淡薄,上课迟到、早退、拖课,这样的教师,课堂教学一定低效;时间观念强,准时上课,按时下课,这样的教师,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是高效的。迟到、早退不用多说,这样的教师,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遑论敬业精神,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必然低效。拖课的弊病,人们往往认识不够,甚至误以为认真负责,其实不然。拖课,偶一为之,或有可原之情;如成常态,就应反思。常拖课,原因有三:备课不认真,教材理解不透,学情分析不足,教学设计不周密;驾驭课堂的能力差,出现意外,拙于应对;表达能力差,本可三言两语说清的问题,三五分钟也说不清。由此可见,经常拖课的教师,课堂教学一定低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加强时间观念,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拖课,不是按时下课那么简单。要在保证一节课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不拖课,不然,会给下节课制造困难;要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不拖课,不然,一学期下来,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要在预设和生成兼顾的前提下不拖课,不然,就会为达成预设的目标,而不顾生成的机遇。能够在上述前提下不拖课,需要教师课前精细备课,课上自如应对,做到这样,课堂教学一定高效。

(五) 学生负担

某学科负担过重,则说明该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低效;某学科负担适当,则说明该科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作业多、题目难。为应付作业,学生体力和脑力都超负荷工作,以致学生睡眠严重不足,长此以往,影响身心健康;题目难,令许多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打击了学生的信心,这样的教学必然低效。学生负担过重,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有的教师重点难点把握不准,不善精选作业,自信不足,搞题海战术;有的迫于家长的压力,明知不可为而为――许多家长以作业量的大小来评价教师教学态度的优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教师和学校只能屈从家长。殊不知,“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他的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遵守教学规律,坚守正确的教学理念。多与家长沟通,尊重家长意见,但不屈从家长意见。努力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现状,使学生的负担科学合理。

学生负担是否科学合理,可用难度和量两个标准来衡量。(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题目的难度要成梯阶分布,每次作业,只能有少量题目极少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量,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健康的需要;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给学生复习、预习的时间,这是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能做到这些,学生的负担就是科学的、合理的。当然,这不是一科教师能做到的,需要各科教师克服学科本位思想、协调合作。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作业,做到精选作业和自编作业结合、基础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结合,以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证明自己教学理念的正确,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六) 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某教师所教学科缺乏兴趣,甚至历届学生对这个教师所教学科都没有兴趣,足以说明这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反之,则是高效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好学、乐学,就能有效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内驱力,学习就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高效的。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必然被动、消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必然低效。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除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教师的影响也很重要。学生因教师的原因对某学科产生兴趣,甚至以这门学科为自己终身事业的例子比比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用自己对学科的爱来感染学生。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无趣的课堂不可能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无止境。提高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有高尚的人格、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广泛的趣味、敏捷的思维、生动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背景、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N].中国教育报,-5-8

[3] 冲金牌只为保送名校――仲永之“伤”困扰学科竞赛选手[N].报刊文摘,-5-4

[4]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篇2:作文教学需要冷思考

作文教学需要冷思考

新课程的改革之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各地的课堂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新面貌。但我发现,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特别是作文课堂上还有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一出题目就赶紧翻出优秀作文宝典考场作文大全,来临时抱佛脚;还有的同学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文笔优美,以致把作文的主题抛之脑后这样,就使作文成为我们同学的一种极重的心理负担,越怕越不会写,越不会写越怕,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作文并不是象这些同学所想的那么令人畏惧,令人高不可攀,只要你端正态度,用心去写,肯定是能写好的。我在教学之余总结了有关写作的小窍门,希望对同学有所帮助。

一、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交流,就如同我们同学之间平时交谈一样,它是人与人之间见闻、感受、思想情感的交流。与平时交谈不同的是,前者是使用书面语言,后者是口语,虽然各有特点,但从本质上说都是交流。因此,我们在战略上不必兴师动众地对待作文,不必把它看成是如此艰巨地一项任务,更不必端起架势来作文。我们要把它当成是一次次地心灵交流,这样,就容易消除畏惧之心。

二、我口表我心,我心抒我情

这是作文的根基,有了这个根,作文就会有材料源泉。苏藿姆林斯基说过,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就都是作文的素材,只是许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作文缺少的就是生活的充实体现。

新课程中要求作文必须要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此,学写作文的首要环节就是:学会表达自己,要知道,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都可以写进作文,而不必强求立意的宏大高远、能做到内容具体、文从字顺,能逐步提高就是进步。

生活本来就是平常的、普通的,能从这普通、平常的生活中品味出酸甜苦辣,并生动地表现出来;能从一件不起眼地小事中,抒写出自己地一份独特地感受来;能从一处平凡地景色里,蕴涵进简单而厚重地哲理来,这就是很了不起地功夫了。

三、说别人未说,写别人没写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地要求讲究一个新字。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新,却不了解如何做到新。其实,新有多方面的表现,如构思、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现在,报刊杂志上常有一些让人眼睛一亮的文章,可以借鉴一下,但要注意千万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日新月异;也可以立足于学校和班级的实际,着眼同学的日常生活,选择一些新颖的、属于第三构思类型的材料来写。在结构形式上,可采用片段拼贴式、小标题式、题记后记式等多种形式来让你的文章永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四、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或许你活泼开朗,作文就多几分轻松和快乐;或许你内向沉静,作文就多一点深沉和含蓄;或许你幽默风趣,作文就多几分俏皮和洒脱;或许你抑郁忧伤,作文就添些许动人的感伤

你还可以放飞你的想象,让它在思想的天空驰骋,总之,你尽可以大胆地写出自己,张扬自己,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把一个活泼、全新的自我展示给同学、老师与父母亲人看吧!

五、培养读书兴趣,勤写生活日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经历,所以只能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得经验。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有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如果把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日记上来,把写日记当做一个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这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那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更有助于锻炼出一个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的作文水平,彻底改变同学畏惧作文的想法,而转变为会写、能写、乐写。

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很多很多,我想,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持之以恒地锻炼,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的!

篇3:冷思考“龙芯”

冷思考“龙芯”

最近的龙芯热,让大家很兴奋,作为一个中国人龙芯当然值得我们骄傲,但在骄傲之余切记不可自傲,在那么多人都在说龙芯好的时候,有必要泼点冷水,让大家对问题的人认识更加客观、脚踏实地一些。毕竟,我们实际上做的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国庆节前后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领域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个,一是中国自己的“龙芯”芯片正式问世,二是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评估问题终于有了标准——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京召开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论坛国家和部分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150多家企业CEO、CIO出席了会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主任宋玲在会上公布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和“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推选方案”。据悉,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据悉,在此次论坛上,14家著名的信息化先进企业和信息化服务商还联合向全国企业发表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我们一起行动!》倡议书。如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回答了企业的这一问题。对我们颇有启发的是:目前轰轰烈烈,似乎要大干快上的电子政务建设热潮其实也需要这样的指标体系,需要能够系统、科学评估相关信息化效益的标准和方法。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10月9日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上说,预计“十五”期间,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大约是5000亿元。其实,实际的`市场规模远不止这些。而且,在产业信息化之外,仅仅政府信息化的采购有关方面预测规模会达到万亿元以上的。这么多钱,怎么花才有效益,是关键中的关键。

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实已经被各个媒体炒了很久。9月28日,我国第一款商用化的通用高性能CPU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1号CPU正式在北京发布。据说“龙芯”9月22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龙芯1号最高主频达到266MHz,定点和浮点最高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200MHz主频的龙芯1号样机的实测性能与采用180MHz MIPS R5000(双发射)的SGI O2工作站相当(国际先进水平)。龙芯1号功耗低,200兆主频Linux运行下工作功耗为0.4W,支持Linux、VxWorks等主流操作系统,能直接支持软解压的流媒体应用,可用于网络终端机(NC)、工业控制计算机等嵌入式设备。

消息出来前后,诸如“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的两弹一星”、“挑战英特尔”、“民族科技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等说法纷纷见诸报端。

这一段时间,笔者曾经就此事征求了一些专家、业内人士的意见。大家的反映其实并不像媒体那么热烈。相当一部分观点倒是比较冷静:第一,龙芯是不是完全拥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一个疑问,这里面很多问题目前还不能深入展开来交流、探讨。第二,龙芯号称已经由芯片、整机、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龙芯”与“龙腾”服务器的诞生,使大家看到了产业链的雏形。但是实际上问题绝对没有这么简单,龙芯现在已经培育的上下游配套硬件、软件、应用系统,离产业链还非常非常遥远,甚至支持一些简单、核心应用也会遇到兼容性差、应用缺陷很多等问题,目前的高端服务器CPU市场上,众多的大厂商都已经和英特尔联手,剩下的也大都选择了AMD。这种情况之下,龙芯所处的地位实在有点尴尬。在低端的PC市场上,这种情况则更加明显。第三,“龙芯”不仅运算速度很低,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几十分之一,而且后续研发力量的跟进以及对国际芯片研究领域内最新技术的跟踪、把握能力近乎于没有,客观而言,我们目前仅仅只是做出了一款不太先进甚至非常落后的非完全通用芯片而已,龙芯的未来,甚至不是龙芯自己能够决定的。第四,龙芯从命名到目标市场的确定,项目运作手法,都给人以打着中国概念股、民族概念股、安全概念股以及政府推动信息化热潮等概念股炒作、捞票的嫌疑。第五,龙芯号称有自己的优势:作为中国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国家重点项目,首先很容易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其次,在国防、军事等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内,广泛使用国外造的芯片多少有点让人不放心。所以龙芯在这些领域可以大有作为。但是笔者以为,真正的大有作为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解决后门、序列号等安全问题,第二,是真正作为高性能产品必须能够发挥关键、核心作用,至少在和别人的较量过程中不会失败、居于下风。在第二重意义上,如果仅仅只是有这么一款“国产”芯片可以用,性能不高,应用开发不多,配套硬件又太少,我们认为可能反倒是个安全问题,因为你的系统比别人落后,应用水平、较量能力比别人差。

重要意味着必要,龙芯项目应该上马。中国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应该有自己的芯片。但是。在那么多人都在说龙芯好的时候,有必要泼点冷水,让大家对问题的人认识更加客观、脚踏实地一些。毕竟,我们实际上做的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篇4: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冷思考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冷思考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冷思考

江苏 射阳 ●王秀堂

卡尔韦弗说:“听是交际活动的核心。”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占45%,说占20%,读占16%,写占9%。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听在英语学习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味地抱怨学生的听力差,加大听力训练的量,可学生提高并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重视成套的听力材料训练,忽视课本的听力材料

安排

课本教材听力课时的安排针对性强,能围绕并针对教学目标,并且材料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其中大部分听力材料集听力训练、句型操练、语法巩固、话题表达于一体,并充分利用了教材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语言规范,交际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准确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平时要重视课本的听力训练及听力材料的使用。

但平时教师是怎样对待课本的听力教学呢?预习听力题目――听录音――做答案――核对答案――结束。之后,这个听力材料就被闲置起来。这样做就没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完成任务后,我们还可以使用讨论、多次播放听力、阅读、模仿造句等多种形式来处理听力并归纳核心句型和词汇,使学生对核心句型形成条件反射,从而突破重难点,提高听力准确性,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 2 《Integrated skills》Part A .What sports do you like?PartA1:

Mr Wu:Do you like sports,Amy?

Amy:Of course!I love swimming.I’m very good at it.

Mr Wu:Good.What about you,Simon?

Simon:I like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

Mr Wu:Great!What do you like,Millie?

Millie:I like playing volleyball.

Mr Wu:……

听力题目仅仅是将人物和相应爱好进行连线搭配,这个要求很容易完成。此外,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核心句型I like/love/enjoy+doing sth,并将其句型贯穿于整个听力过程,使学生进行反复的口头操练并听写,不仅解决了词汇问题,又总结了句型、练习了听力,并使枯燥的语法知识也在听力课堂中得到了有效渗透,增强了语感。

二、重视精听材料,忽视泛听材料

精听通过反复认真的听,达到对篇中语音、语意、词汇、句型等的熟练掌握,牢固记忆。精听一般是听后答题、听写、复述等方法。精听能打好听力的基本功,促进注意力集中,提高正确率及培养对声音信号的接受和反应能力。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听力教学绝大多数都是精听,很少进行泛听。其实在听力训练中,既要求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数据,如日期、人名、地点及事情,又要兼顾把握大意,这就必须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交替练习,即把精听和泛听分成各自独立的练习,听时穿插安排。

例如可以把一个故事或听力材料的精彩段落精听,其余泛听。在精听时,要首先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对有些难句可以反复听,听反复;而泛听则首先着眼于大局,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个细节;精听遍数不限,直到完全听懂为止;泛听的遍数由材料难度和自己的程度来决定,一般不要超过三遍,否则就失去了泛听的意义。泛听时,不宜中间打断,要一气呵成;精听则可在句子之间或困难之处停下机器,倒带重听。精听不精,会养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习惯;泛听过精,则见树不见林,抓不住大意。所以,这两种训练哪一种也不应偏废,不能只重精听,不重泛听。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除了在课堂进行大量的泛听练习,在课下我布置的作业中也有很多泛听任务。比如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在做事情的同时播放我们下发的录音磁带,或是尽量看电视时选择那些英文的节目或是影片,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英语的听力水平,也通过影片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表达或是习惯用语,这样既减轻了学生书面作业的量,又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三、重视题目操练,忽视基本功训练

听力理解依赖于所听信息的输入,如果输入大脑的单词读音与听力材料一致,那么学生就能获得正确的听力反馈,从而正确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要从基本抓起,做到每个音节、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语音语调正确。

例如:M:Mary,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and sit in the second row, you are shorter than Peter.

W:Thank you!Mr White.

Q:Where does Peter sit in the classroom?

A。 In front of Mary B. Behind Mary C. Beside Mary

正确答案:B。

此题学生正确率较低。其原因归结:在对话中学生不能直接地找到答案,必须在较短时间里根据前后两句话推断出答案,这就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迅速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平时不能脚踏实地去巩固每一个知识点,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必然会造成学习中的漏洞。

可见听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提高听力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词汇量不足是听力的一大障碍,因此平时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其次,句子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听说是紧密相连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并经常让学生通过听读与范读进行对比,然后改进,久而久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能从大脑中及时正确地调取相应的信息,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总之,教师应尽量使听力教育情景化、交际化,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以排除母语的干扰。教师也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做总结,反思自己的听力教学观念,正确地做好转型工作,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篇5: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学习了有效课堂交流研究专辑 我不仅反思自己教学中的课堂交流方式。

有效课堂交流是从价值判断形态走向现实状态的过程,也就是从“理想”到“思维”再到“状态”的逐步转化过程。说实话对这句话我真的很难理解。太术语话了。在看四个特征上理解:1、交流内容丰富,我的肤浅理解应该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交流的延续中要遵循着螺旋上进的发展趋势原则,引导学生由知识的交流转化为技能上的交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碰撞。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前能预设交流的结果,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思维火花,情感撞击,这就要求你要引起学生交流的文题呈现不能泛也不能窄。同时要敏锐的发觉孩子交流中生成的问题,同时要进行价值的取向,这个要求真的是很高的,我们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反思,已提高教师的智慧。有了交流内容的丰富,结合进行交流方式的灵活才能努力造就交流过程的和谐。有了和谐的过程才会引起交流结果的深刻,也就引起了情感上的撞击与升华。

当我们能很好的'实现了有效的课堂交流,也就基本能达到教学的有效了。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也不知做的怎样:具体如下

1.提供孩子可交流的内容尽可能的广: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探究交流计算原理时允许同学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方式的探讨讨.比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有学生用摆小棒的方式,有学生用说理的方式,有学生符号的方式多给予肯定与支持,而不在制定他们用什么方式去探究什么;

2.多方位的内容决定了灵活的交流方式

开始是知识的呈现,反馈交流各自的探讨结果,在探讨中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无论你用什么方式计算的结果,其实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原理?众所归一,理解这么多的方式是同一原理的不同体现。例2交流时就要同学间合作完成,一人操作,一人解释。(有单一的个人交流到了合作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孩子新的品质)同时你要预设有些基础差的小朋友在这一个过程中因自卑会自我放弃学习交流,这时做为老师的我得为他们提供不同的交流方式: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中我把算式表示的算理做成卡片形式,藏在他们中,当然谁多不知道。讨论过后就是我的小把式了,请同学们在( )找找它们的好朋友,让它们牵起手来啊.(贴到板书边上)同时尽量引导他们说出哦为什么你手中的卡片是那个算式的好朋友,在引导大家印成技能的同时感受了愉悦。

篇6: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初体验和冷思考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初体验和冷思考

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圆满成功,虽然我们享受了高科技手段带来的方便和乐趣,课堂活跃了,容量增大了,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那么,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宄竞是利,还是弊?如何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针对产生的困惑和问题,笔者在本校不同年段的数住语文老师和电脑老师的配合下,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验证其优越性和缺憾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初体验和冷思考,以摆正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真正让语文课堂更加靓起来.

作 者:马爱芳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高县古城镇中学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教学课件  

篇7:关于CGFNS的冷思考

本人作为网络上第一个开始向护士广泛宣传cgfns的人(自5月份开始),亲眼看着cgfns在国内的萌芽,发展,壮大以及降温,感触颇多,在这里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对那些渴望了解cg,备考cg以及已经通过cg的人提供参考。

但现在cg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初一些进入这个市场的公司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有的已经倒闭,有的还在顽强维持,而有的正在进行业务转型,表面上cg的报名似乎比较热,实际上它已经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很多护士已经从对cg的狂热期进入了冷静期,变得更成熟。一些当初准备报考cg的人,也包括正在准备cg的人好多都开始将精力转移,她们中不少人被cgf搞的精疲力尽。

cg为什么曾经狂热,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介公司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宣传导致cgfns过热。

去年有大量的中介公司和培训机构在国内涌现,她们使劲全身力气展开宣传,而国内公司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夸大,于是本来一个美国的护士考试被吹嘘成了国际护士资格考试,似乎只要考了这个其它国家都能通行了。而去美国也被说成了是年薪百万,有的中介公司竟然还宣称只要考了cg就能在西方国家免签证旅游,让人啼笑皆非。最近我还听说一个护士大奖赛的赛题也准备用cg的题目来测试。

有培训机构曾宣传只有参加它们的培训班才有资格报考cg,有的培训机构把自己包装成cg的国内委托,有的宣称cg授权它们组织报名等,中介公司和培训机构的一些误导让护士无所适从。有不少护士花了很多冤枉钱才大呼上当。

第二、信息来源少导致护士对cg的难度以及前景估计不足

虽然中介公司和培训机构向国内护士介绍了很多关于cg的知识,但是为了利益的考虑,她们并没有讲或者避免讲cg的难度以及前景。

由于信息的有限,就连我自己起初也对cg估计不足,对护士去美国这条路的艰难估计不足。

第三、美国非常优厚的条件

美国至今是多数护士心中最理想的国家,高额的薪水,发达的经济,自由的环境,良好的人权状况,确实是让很多人向往。尤其是美国对海外护士给予非常优厚的条件,有的甚至给你报销考试费用,免费提供机票,免费提供食宿等。这些不得不让护士们动心。

cg为什么会冷下来,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报名条件限制

cg的报名条件限制很大程度影响了护士,在cg报名条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中国独立的于护理教育分开的高中教育,而中国护士多数是中专,虽然刚开始有不少中专护士获得了考试资格,但是随着cgf对中国的了解,现在变得越来越难。

篇8: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冷思考

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冷思考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经日益深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且凭借其多种鲜明的优势与侍统的`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易于突破教学难点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要注意不能以辅代主、滥用多媒体手段、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以模拟探作代替实际操作、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要做到当用则用.

作 者:张震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3 G64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特点   恰当运用  

篇9:对戏剧教学的冷思考教育论文

对戏剧教学的冷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

戏剧教学如何生动、有效地贯彻实施,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戏剧教学必须作出深刻领会。笔者认为需从营造教学氛围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还应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创新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是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来落实教学效果,否则最终会成为“镜中月,水中花”。

关键词:

戏剧教学 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 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一些戏剧名篇,目的是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如何让戏剧生动起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理论研究者也提出了诸多理论。我认为在这种热闹的背后,更多应把握住戏剧教学的本质,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国家教育部也曾明确要求,“学生应初步具有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通过文学作品教学来培养这种能力”。而戏剧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也同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一样担负着这一重任,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这一点,并立足这点搞好戏剧教学工作。对戏剧教学采取何种方式,怎么进行,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主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戏剧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影视艺术日益普及,学生经常看电视、电影,看戏、读剧本,甚至参加文艺演出,而且看影视节目已成为学生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重视和加强戏剧教学,通过戏剧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增强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显得特别迫切和必要了。可见,加强戏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生活中高中生由于受到固有知识和个人情感的限制,对戏剧的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只能是教师个人唱独角戏,那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剧本的人文因素,表现出对学生的人格、情感的尊重,这样就能和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我在教《长亭送别》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崔莺莺和张生的离别之情,我重点讲到两点,一是以景衬情,因为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诗歌,所以对课文通过凄凉的景物描写来反映悲凉的情感就很容易理解了。二是利用情感共通的特点,讲到亲人分离时的惆怅,古今一样,并请学生联系自身,这样也就很好地理解了崔莺莺和张生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戏剧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和捕捉时机,激励学生在表演、导演、歌唱等多方面的才能,让学生展现自己,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共同交流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戏剧教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重点表现在戏剧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应该要有所选择,重点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去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例如我在教《哀江南》时,就创设了参与式、表演式和研究性活动等教学情境,在整个教学中贯穿“听唱――学唱――试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理解和品味古代戏剧内容的博大和曲调的精妙。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样而丰富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有四篇戏剧课文,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和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在讲授这四篇戏剧作品时,可采取单元教学模式。从整体上设计,融戏剧欣赏、戏剧知识、戏剧评论以及戏剧小品创作演出于一炉,打破单篇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确定单元教学的目标、要点,分配各课时的知识点;其次,通过自学“单元知识提示”,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戏剧的特点;再次,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①现当代戏剧的特点;②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③戏剧人物的鲜明性格;④戏剧语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教学重点分别加以落实。教学中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戏剧的特点。

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落实。

一篇课文讲下来,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教师要心中有数,否则,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就有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得。那么教师对戏剧的教学效果如何落实呢?我想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形式来加以落实。

一、开展辩论课

高中戏剧课文的重点是丰富学生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艺术素养。这就决定我们不可能象其他知识一样设定标准答案来问他们,因此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课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挖掘和拓展能力。例如在上完《茶馆》我就组织学生当堂进行辩论,请他们谈一谈如何认识王利发这个人物双重角色双重性格的相互交错,这样就使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较量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二、开展练习课

根据戏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评价戏剧的人物,从而评价某一部戏剧,并把戏剧改写成剧本,如果学生水平高,学习效果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找题材创作一部戏剧。

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己对戏剧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注意和学生的互动,相信戏剧教学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篇10: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冷思考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冷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语文教学,给语文课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师争先恐后地制作和使用课件,一堂堂评优课、公开课无不采用多媒体.

作 者:王伟健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吴兴中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5) 分类号:G43 关键词: 

篇11:《有效教学》读书笔记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许多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有效教学的含义,而且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许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研究》,有了几点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2、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活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篇12: 《有效教学》读后感

刘加霞教授的文章中把方程与方程思想阐述地特别透彻,有一种不再雾里看花的感觉。原本模糊地认识逐渐变得清晰了。

刘教授认为:方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这个定义,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即培养学生代数思维能力,也就是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

她认为:方程思想的核心体现在建模思想和转化思想上。方程是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等号的左右两边的两件事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这就是数学建模的本质表现之一。方程根本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它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本身,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事实本身,只是在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要强调用数学的符号把要说的话(两件事情等价)表达出来,体会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

方程的学习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抽象、概括,另一个是做事情的运筹和逻辑的条理。方程的抽象在于围绕既定的目标(解决给定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抽象。在方程的教学中,从现实情景到用自然语言等价地表达出来是一次重要的抽象,也是方程建模的关键,然后才是用数学符号等价地表达出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事情。

当初丽在PK中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我们也进行了挖空心思地设计,最终落脚到课堂中――让学生经历抽象的全过程,在多个实例中概括出方程,从而实现建模的目的。当时只是就一节课看一节课,没有这么深的理解,也没有那么广阔的视野。如今看来,才为当初的设计找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把握方程的本质,逐步抽象,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篇13: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设计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有效教学设计原文作者:潍水岸边

11月28日,在江苏南京听了南京师大教科院吴永军教授关于有效教学设计的报告,深受启发。关于有效教学的设计,他说: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三维目标要统一)

2、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尽量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即谁能完成所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习者。规范的教学目标的开头是“学生应当…;学生能够…”(“学生”两字可省)

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行为动词来加以描述,如:写(列、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背诵等;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分三种类型:一是对辅助手段的说明,二是对时间限制的说明,三是对完成行为情境的说明(如在课堂讨论时);

行为结果:指行为产生的结果,如能理解300个词语。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包括四方面问题: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三是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多元学习”;四是内容呈现。

三、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要贴切

在选择方式方法的标准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式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是要符合学科特点,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着重点来选择。(如“语文”,离开了“朗读”,有效感悟就难以想象;“思品”没有了体验就不会有有效教学。)

四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式的重要基础。

五是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 一律。

四、教学评价要完善

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1、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在评价观念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即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

2、过程性

过程性是指,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做法,在评价对象上,既要评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要给予适度评价,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评价方法上讲,“档案袋评价法”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有效形式。

3、多元性

多元性主要是指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即改变单一化倾向,除了考试、测验及作业以外,还应设计多种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研讨法、游戏化的竞赛、自由创作、答辩等,这些都是有效的评价手段。

4、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在评价主体上,应确立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面广量大的过程性评价中,充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总之,当前最能体现“三个有利于”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即最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最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被学生认同和喜欢、最能有利于教师获得成功体验并逐步成长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关于问题筛选,他指出: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的不断前进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

决的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尤其重要。问题要具有生活性、思维性、互动性,精炼性。

关于思维性:就问题本身思维程度而言,我们一般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分类,把问题分成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或测验中,过度地强调了前两个类别:知识(记忆)和理解(材料的转化),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复杂思维的后四类的培育。

我们教材上的问题经常是“知识类问题”,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后第四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看似“分析性问题”,但却是一个“知识类问题”;可以转化成“评价类问题”。

如:《人类的“老师”》是关于仿生学的,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谈”(这是事实性问题,只是搜集事实,扩大一些知识面,最多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但如果发挥孩子的梦想,问:“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这就是综合性创造性问题)。(同样,关于上海“世博”的知识考核,就可以有不同“问法”,发展学生的不同能力)

就“问题解决”来讲,提出问题后,若是学生回答不出或答得不对,不要简单地告诉,而是可以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的观察或对比自主建构;或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是像以往那样简单地告诉、灌输给学生,还是由学生自主建构。

1、学生关于世界的现有观念(有关知识)并不总是能够通过直接讲授(告诉)的方式加以传授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自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

2、学习者处理知识的方式和知识本身同样重要;(渔和鱼的关系)

3、过去直接告诉的方式类似于“填鸭式”,不利于“人”的成长;

美国社会学家杜波依斯表述了他的信念:“所有真正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成为木匠,而是使木匠成为人”;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成为人”不可避免地涉及品格的发展和理性的培育。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心智(mind)、心灵(heart)和精神,这是仅靠“告诉”所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

篇14: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唯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唯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四、注重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五、实现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关注教学反思,不断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单调的、缺乏情趣的教学要剔除;灌输式的、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剔除;同样的做秀式的、华而不实的教法也必须剔除。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能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有效地激励,自己“教”得不苦,学生“学”得不累,却能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这实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之崇高境界。

篇15: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英语有效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等,帮助学生及时牢固地掌握相关英语知识,有效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从事十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工作,我对英语有效教学有了更真实地感受、更深刻的体会和更全面的理解:

一、有效备课。

英语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但备课无疑是其中是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备课质量的好与坏、备课的全面与否都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与败。有效备课,就是要以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为基础,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将之消灭于未然或过程中,确保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我在最初一两年的英语教学中,没能帮助学生取得特别理想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备课工作不够扎实,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不足,导致英语教学课堂效果不甚理想。而且由于缺乏英语教学经验,在备课过程中过分地相信和依赖教师用书,认为书中提到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主要考点,因此就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视学生掌握过程中真正遇到困难的知识点,这导致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新目标英语教学测试更注重考察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全面性,所以经常会考到一些很细微的知识点,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在过去备课过程被我忽视的。在考试中,很多学生难的题目都答出来了,但是简单的反而失分。因此,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善用但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用书,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学生实际的接受情况,做到“重点难点不放过,微小细节尽掌握”,不但要备教材,更要被学生,只有这样的备课才能对英语教学工作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二、有效实施。

有效备课的成果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但这个实现的过程也必须讲求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把握好有效和指导这两个环节的有效性:

1、有效激励。

激励学生学好英语的方法很多,如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歌曲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激励学生的方法中,真正谈得上“有效”二字的屈指可数。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人人参与,互助合作,将作业、小测、课堂表现纳入小组的考核,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也很高。每周优胜小组、进步最大的同学、作业最认真的同学……激励的作用收到更到的效果。

2、有效指导。

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良莠不齐的,后进生总是令老师头痛不已,但又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我对他们往往实行分类指导,并且在指导方法上也力争有效。例如每一届学生对于tell sb. to do sth 这个词组在运用中总漏掉to,以往我总让学生写上多遍来加深印象,效果却不好,于是我在出错学生的手上写了个“to”,不用写许多遍学生们都能掌握。营造一个没有压抑感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因为因人而异,课堂指导更有效。

实现有效英语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英语教学成果和目标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必要的方法。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付出,而且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这是对老师和学生来说一项互利的工程。

篇16: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回首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感受颇多。作为一名资质颇浅的新老师,刚好又赶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感觉挑战更大。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一学期多的时间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能够温故而知新,掌握新的知识,学到新的教学方法。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我讲过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以我们自己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时会高估学生的知识水平,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这还需要我一段时间去学习。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听课不仅能学到新的教学方法,还能学到驾驭课堂的技巧,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我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也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就要针对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但是我校教学条件有限,多媒体课程很难进行)。

对于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因为案例教学较多,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结合乡土地理这些大多学生所熟悉的案例,以此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同时,在半年多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个共同特点: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只会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而自己可以说是不会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在上课和作业的批改中,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一学期多的教学,深感自己还有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勤问、勤思考、勤总结,取得好成绩。

篇17: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完《有效教学》以后,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像以前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颇有感触。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在我看来,我觉得很有道理,说实话,自己在备课时感觉备的很认真,各个环节也都很清楚。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在上班时间,老师们的备课时间并不充分,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每当我安排了计划,想要备课时,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要你去做,结果忙忙碌碌的一天结束后,自己的备课反到没有实现自己的原定计划了。

关于有效指导,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好在自己平时还算比较注意,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新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练习课中,重点培养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有效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在复习课中,也是从方法入手,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感觉自己做的还算不错。

关于有效讲授,中间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这一点,比较符合自己的课堂特征。一直以来,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关于课后反思。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早在学习这本书之前,在我们学校提出了这一点,而自己也非常明白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会因为懒惰或者文采的限制,而只是去简单回顾自己近期内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书面整理,所以,自己的总结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也是自己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改进方面。

而在最后自己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效练习。现阶段很多人对于练习不屑一顾,认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课堂效果等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相冲突,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练习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只是由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同学感到一定的挫败感,于是就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开始搪塞老师,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真正体现练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习形式。

学无止境,同样,对于一个老师来讲,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相关专题 有效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