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分析

hanxue444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anxue444”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分析(共8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分析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制定安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方案,以此来使脆弱性对系统的影响降低。

摘要:本文以信息管理技术方案优化制定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进行了优化,首先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决策模型进行了介绍,之后将遗传算法应用于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中,最后以实际算理对该优化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脆弱性对系统的影响,同时实施该技术所需的实际费用较少,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的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篇2: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分析

1引言

近年来网络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对于海量信息的安全管理日趋重要。但由于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硬件、软件及管理策略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脆弱性,因而对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进行制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方案设计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可控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本文首先对网络工程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进行了优化,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技术,并对实际算例采用上述优化技术,对该优化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2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

制定时的决策模型通过对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的优化制定可以使信息管理系统中脆弱性的威胁降到最小。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脆弱性表示为v1,v2……,vm共m种,当脆弱性vi存在时以数值1表示,当这种脆弱性不存在时以0表示,每一种脆弱性对应于一个权值i,这一权值用来表示对应的脆弱性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度,本文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进行了描述,列出了表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脆弱性及表示20种不同的脆弱性。对应于每一种脆弱性都存在相应的安全技术,这些安全技术以s1,s2……,sn来表示,当技术方案中采用了sj这种安全技术时,sj等于1,当没有采用时取值为0;对应于sj安全技术的实施费用用cj来表示,本文给出了13中安全技术手段。

脆弱性及其对应的安全技术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对某一脆弱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后该脆弱性可能部分的.或完全的消除,但也有可能导致其他种类的脆弱性产生,其中部分消除安全性是指相应的由该脆弱性导致的信息管理系统破坏程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对脆弱性实施安全技术手段后,相应的脆弱性在系统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残留,对于残留的脆弱性用r1,r2……rm来表示,ri对应于脆弱性vi,取值分别为0,0.5,1,分别对应于脆弱性存在,脆弱性部分去除以及不存在。用矩阵T={tij}表示对脆弱性采用安全技术处理后的情况,tij是指采用安全技术sj处理脆弱性vi的处理能力的大小。

确定残留脆弱性处理规则,当vi=0或1时,有j∈{j│sj=1},此时tij=1,那么ri=0;当vi=0时,存在j∈{j│sj=1},使tij=0,此时ri=0;当vi=1时,存在j∈{j│sj=1},使tij=0,此时ri=1;当vi=0时,存在j∈{j│sj=1},使tij≠1,同时存在j∈{j│sj=1},使tij=-1此时ri=1;当vi=0时,存在j∈{j│sj=1},使tij≠1,同时存在j∈{j│sj=1},使tij=-0.5此时ri=0.5;当vi=1时,存在j∈{j│sj=1},使tij≠1,同时存在j∈{j│sj=1},使tij=0.5此时ri=0.5。综上所述,安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方案设计需要以两个目标为基础,如式1和式2所示:式3中Cmax为实施安全技术手段所需要的费用的最大值,对E进行无量纲修正得到E’,和分别代表脆弱性权重和费用权重,和之和为1,表示二者在系统设计时的偏重程度,当>时,脆弱性在设计时比费用控制重要,反之亦然。

篇3: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分析

安全技术手段集合的子集即为所制定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其可行解共有2n个,具体方案的选取属于多目标优化问题,n值增加,问题的解空间呈现几何式增长,如果要在如此庞大的解空间内实现最优解的搜寻,则必须采用效率较高的搜索策略。

为此引入遗传算法,在遗传过程中的各代个体以适应度值为依据进行交叉和变异概率选择,即采用自适应规则,从而使个体自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身的调节。首先对于问题的编码,用符号串表示各个染色体,这种符号串具有n位二进制编码,用这种符号串表示的染色体即代表了对应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状态用二进制编码的每一位表示,即1表示该技术手段被方案采用,0表示该技术手段未被方案采用。如此即可转化网络工程安全信息管理技术优化问题为染色体最优编码求解问题。

4采用优化后信息管理技术的实际算例

采用上述对脆弱性和安全技术的分类,设脆弱性的情况为(11010100110111000110),将各脆弱性权重列于表3,实施相应安全技术所需费用权重列于表4,脆弱性的重要性和实施相应安全技术花费的重要性同等重要(==0.5),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技术对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求解(N=100),各概率值为Pe=0.4,Pc0=0.52,Pc1=0.29,Pm0=0.37,Pm1=0.23,迭代次数最大为300,50为稳定代数的最大值。最终结果为,S=(1000010000010),即出现单一、集中、敏感、可分离、可测、顺应、难以恢复、自我认知匮乏、不以管理、透明、电子访问等脆弱性时,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手段为,弹性及鲁棒性技术、人员管理技术、分配动态资源技术。本文同时对不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均表明增加脆弱性和技术手段的种类,本文提出的以信息管理技术方案优化制定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其优化效果均较为显著。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方案的设计进行了优化,以此为基础,引入遗传算法对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进行了优化,并以实际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可以为安全技术方案的确定提供决策制定方面的支持,有助于使脆弱性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威胁性将至最低。

篇4: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规范作用,这也促使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清醒地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探讨建筑工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更为高效地推动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实时管理目标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建筑物拥有明显的固定性特点,这使得建筑物需要长时间地或者永久性地与地基连在一起,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中。因此,建筑施工人员连续施工或连续使用建设设备时,就应该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及时性管理力度,这在以前的管理中几乎是不可实现的,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够轻易地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所产生的管理数据及时地发送给项目管理人员,实现实时管理的目的,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1.2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达到多样化管理要求

在比较相似的建筑风格背景下,建筑工程实际所处的建设条件、所处的建设环境以及所采取的实际管理方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是造成建筑工程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实际管理工作难度大大提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其所相应的施工条件,以便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有所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的工程管理策略,以更为灵活地应对建筑工程建设中所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

1.3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满足全程管理需求

与其他项目管理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存在明显的规模大、工期长等特点,再加上建筑工程需要经过不同季节的变化,会加大建筑工程露天施工的难度,这不利于开展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大大增加其难度。因此,在当前建筑管理中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而更为科学地开展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对于缩短建筑工程工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1.4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管理目标

因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再加上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环境以及条件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假如采取过去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肯定会对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资源产生明显的消耗影响,并且难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因此,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协调同一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及物力,并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更全方位地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企业文化

信息技术想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得以深入的应用,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构成元素。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而言,信息只是原材料,梳理而成的知识则是其核心竞争力。

2.2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对信息技术应用成本的`深入分析,企业管理模式是影响信息技术是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时代所构建的专业分工管理模式,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其反应过于迟钝的劣势尤其突出。而在建筑工程管理及运营中,要求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部门间紧密配合。但是,由于不同部门间所存在的壁垒,导致难以顺畅地流动信息,使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可能性大大降低。

2.3应用理念

由于信息技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领域,在最近几年里得以高速的发展,持续推出新的应用技术,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及终端用户难以把握技术应用重点及难点,更多时候是处于自身工作需求提出清晰度较低的需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属于整体性较高的应用技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需求更为突出。这必然要求信息部门结合不同业务需求,提出整体性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满足建筑工程项目不同部门管理需求。假如难以在不同应用部门间协调相应的信息需求,则难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工作。

2.4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基于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技能,必然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策略的应用,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同样如此。假如对员工缺乏持续有效的技能应用培训,自然难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虽然有很多系统设计及开发实现的质量较高,但是却难以得以有效应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是重要的原因。

3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深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必然要求建筑企业打造高素质的综合性信息化专业人才,不仅仅需掌握丰富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还应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但是,当前建筑工程组织架构存在如下问题:员工数量跟不上发展需求,岗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亟需提升员工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高层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

3.2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有待扩大

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管理前期工作中,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建筑施工设计,而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建筑工程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建筑成本核算与控制领域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够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或者所应用的信息平台未进行整体性的统筹、功能同质化严重,未能够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需求做相应调整,大部分属于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此外,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紧密地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内部管理细节高效地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使得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需求,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管理作用。

3.3信息技术应用理念过于落后

建筑工程项目作业中,不同的员工岗位,所掌握的建筑技术有所差异,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人解决问题更依赖于自身工作经验,受传统观念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缺乏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并且建筑工程项目未提及明确的信息化要求,必然造成多数工作人员难以清晰地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建筑工程管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3.4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规范性、整体性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具有高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得以深入应用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部分建筑工程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而导致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难以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目前,国内高校所推出的工程质量监督PDA平台,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环节中信息采集与处理,及时跟踪施工进度与质量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仍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3.5缺乏统一的地区行业标准

对于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现状而言,其分布较为广泛,而且不同地区的建筑行业所构建的行业发展标准也有所差异,这使得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面临着行业标准不同所带来的应用难度,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得以深入应用。

篇5: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研究论文

4.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统一性

由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管理流程特殊化的特点,因此,在工程立项及招标环节中需采取批量定额的方式,造成管理系统过于复杂、庞大,必然会导致定额增加,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关注的重点。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所获取的信息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重要的工程成本核算参考数据,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也会牵涉到不同的管理细节,这必然要求在建筑管理工程应用信息技术时充分考虑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改善工作管理流程,更为科学、合理地监控不同部门的进度及质量管理力度,构建全新建筑工程管理环境。

4.2提升建筑工程数据库的实效性

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领域中,多数是根据设计机构或建设部门所发布的核算信息,采取编制投标报价的方式,然而在实际中体现的却是建筑部门定额,在缺乏考虑市场实际供需以及不良竞争等因素的前提下,中标价格本质上相当于建筑部门所能够承受的最高成本。然而,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还需担负着建筑工程的其他实际成本,并且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还需采取各种方式保持自身良好的建筑品牌形象,同时需担负着建筑承包商工作考核等多方面的管理职责。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市场竞争现状,科学、规范地构建建筑工程实际的材料信息库,确定科学、规范的材料编制模块以及合同模板,这样就能够让客户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操作,提升建筑工程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效率。

4.3推动信息技术的层次化应用

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到不同部门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管理环节紧密管理。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必然要求结合不同利益部门的实际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持续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以更为高效地推动远程监控管理模式,这对于推进全过程现场施工管理及施工信息的高效获取意义重大。此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管理所需的信息,形成信息共享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4.4促进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的适应性

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公路等工程常会受到气候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而房屋及市政工程项目常受建筑周期、环保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约束,需要投入巨大的工程资源,不利于建筑工程进度如期完成,对建筑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通过参数设置的方式满足多样化应用的需求,以确保应用用户能够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环境设置相应的系统参数,确保信息平台的平稳应用,及时、高效地获取管理信息。此外,在确保建筑工程进度及质量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建筑成本,这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协调好成本核算与进度管理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工程量,科学合理地评估工程费用成本,并通过信息技术简便地获取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差异,为建筑工程采取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信息支持。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符合便捷、可操作性、工作量小等应用理念,才能够确保在减数工程管理中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

4.5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数据化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本质相当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参与方完成管理信息的交互,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通常是通过传真、电话或者书面的方式完成信息交互,存在信息交互速度较慢,难以协调不同部门工作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交互经济性、高效性等方面的工作需求,难以统一提升建筑工程信息交互质量。实现数据化管理是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这对于明确员工管理职责、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意义重大。此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业务流程自动化的管理需求,改善工作管理现状。

5结束语

历经多年的发展,虽然信息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的应用问题,但是对于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内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当前实际的管理现状及未来管理需求,更为全面、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并做好信息技术应用经验积累与总结,推动后续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工作更为高效、更为科学得以开展,发挥更为重要的应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燕.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1(1):110-111.

[2]王宾.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34(5):266.

[3]杨家亮.探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62(10):135-137.

[4]任博.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测试,2014,21(S1):143-145.

[5]周晓燕.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35(18):291,298.

篇6: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分析论文

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基层人民银行担负着保障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的重要职责,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工作带来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虽然借助于科技的力量便我国基层人民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其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就此问题从五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一、引言

在互联网和网络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被提到全社会普通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普通大众对自身的金融财产安全问题非常敏感和关注,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已经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工作列为重要项目,因为信息安全工作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运行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及客户权益等方面,基层人民在这方面工作,责任重大。

二、现阶段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剖析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管理层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都不是特别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有所欠缺,真正制度落实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从目前的基层人民银行的信息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相关部门的当事人对信息安全工作也不能做到滴水不漏,思想行动上有待加强,安全意识非常淡薄,这就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

(二)网络科技人员匹配不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大量具体的工作是由普通工作人员充当,但关键的核心技术工作却离不开技术人才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看出,客户信息的存储、保管和备份等工作都得通过电子设备和互联来完成,这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都得依靠技术人才来完成,他们才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所在[1]。

(三)设备的改良

一直以来,基层人民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主要表现在:机房运行环境和硬件设施这两个方面,虽然国家和上级已经在尽力的改善这样的现状,但是或多或少依旧会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一些用于机房建设的预算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人员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给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虚设或不完备

任何工作的管理,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制度先行,对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来说,这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信息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有科学全面的规章制度作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二个工作薄弱现象,一是由于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欠缺,导致相关的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完整,有些事项无法可依,可法可循;二是在实际工作执行力上也是力度不够,应付了事,对一些可疑信息不做细致分析和研究工作,这都会影响到人民银行作为一个国家政策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为让信息安全工作向前推进,必须从领导做起,把相关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在制度执行上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为信息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2]。

(五)应急预案不过关

应急系统的出台,为保障信息安全工作正常顺利的开展提供的强有力的借鉴参考的依据,这也是就对突事件和最重要手段,当出现泄露安全信息或其它重大事件时,都要依靠这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有力,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国家和民众的经济财产损失,但从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安全系统的应急预案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很大距离,在关键时候,这个系统可能会出现瘫痪,这将是一个重大隐患。

三、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现状问题的对策探讨

现阶段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上文中已作了详细阐述,需要基层人民银行认真对待,及时解决。大的层面说,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具体来说,也是为保障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的金融财产安全的需要。为此,本文谨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以对症下药,探讨应对之策[3]。

(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意识提升

这里所指的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包括二个层面,首先是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如果管理者没有危机感,不够重视此项工作,那么执行者的安全意识也就难于提高,所以,为预防为主,隐患于末然,首先要求管理者提高认识,对从事信息安全的执行人员从制度加强管理,促使执行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把按章行事,照章执行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并要与干部提拔绩效分配等个人利益问题挂钓,加大考核力度,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执行者的工作动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尤其重要的是,首先对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选人用人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审核和思想品德的考量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前提。

(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人才匹配到位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立在互联网及各种高精尖技术之上的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如果没有相当要才的引进,这项工作的很多重大问题就无从解决,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匹配要相应的人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人力源支撑,时不我等,事不等人,对于目前对应的要才岗位匹配,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尽快落实到位。

(三)推进体制改革

改革一直是一个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每一个企业都是在改革中一步步探讨才能够成功。因此对于银行来说,也应该推进改革。主要手段就是垂直管理,派遣相关的负责人员进行内部审核的工作,并且内部审核人员不应该与其他的部门产生任何利益关系,从而保证内部审核人员的独立性以及公平性。为银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功贡献。

(四)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补充完善

为适应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在现阶段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不论哪个环节的规章制度缺陷,都要全面研究,科学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制度,这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当然,为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到位和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也须同步跟进,在此不作详细论述[4]。

(五)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提升

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操作水平的熟练基础之上,只有知识过更,技能过关,才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做出快速反应,从容应对。为此,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圳力度,让他们学有所用,二是加大相关人员的目标考核力度,以目标倒逼能力。

四、结束语

基层人民银行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问题的存在终是各种不可预测的隐患的导火索,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具体执行机构,都已引起高度重视,所以,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崔文瑞,刘世芳,黑维广等.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分析―――以人行庆阳中支全辖为例[J].金融科技时代,(1):62-64.

[2]申文杰.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情况调研[J].中国金融电脑,(4):75-77.

[3]杨胜基,严弘宇.数据集中后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5):31-32.

篇7:内部网信息安全分析

内部网信息安全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内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现有安全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多因素身份认证为基础,基于加密网络协议和加密磁盘文件系统,同时具有强移动存储安全管理的方便、有效、先进的内网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内网的诸多安全问题。

【关键词】内网 网络安全 加密 身份认证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企业或机关单位都组建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快速有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内网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网中一般会有大量的保密数据文件和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例如政府、军队或军工单位内具有一定密级的文件、文档、设计图纸等;设计院所的图纸和设计图库等;研发型企业的设计方案、源代码和图纸等数字知识产权;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等,都是保密数据信息。如何对这些保密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同时内部局域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得分布在各台主机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处于一种高风险的状态,很容易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非法访问。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隔离装置等网络安全保护对于防止外部入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内部泄密显得无可奈何,内部人员的非法窃密事件逐渐增多。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调查,信息安全的现实威胁也主要为内部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根据对内网具体情况的总结分析,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见图1)主要有4类:a.窃取者将自己的计算机非法接入内网或者非法直接链接计算机终端,窃取内网重要数据;b.窃取者直接利用局域网中的某一台主机,通过网络攻击或欺骗的手段,非法取得其他主机甚至是某台服务器的重要数据;c.内部员工将只允许在局域网内部使用的数据通过磁盘复制、打印、非法拨号外联等手段泄漏到外部;d.内部人员窃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非法进入重要的系统和应用服务器获取内部重要数据。 在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同时,如何加强网络内部的安全,防止企事业单位的关键数据从网络中泄漏出去,是网络安全领域内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三、现有内部网络安全产品分析

为了解决内网安全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的内网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1.监控与审计系统

现有各厂商的监控与审计系统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客户端、服务器。其中,客户端安装在受控的计算机终端,用来收集数据信息,并执行来自服务器模块的指令;服务器端一般安装在内网中一台具有高性能CPU和大容量内存的用作服务器的计算机上,存储和管理所有客户端计算机数据;系统安全管理员可以登录到服务器端管理各类审计功能模块,并制定各种安全策略。客户端根据控制端下发的安全策略,对受控主机进行相应的监控,并将相应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它能够获取受控主机的信息资料,对各类输入输出端口如USB、软驱、光驱、网卡、串/并口、调制解调器、红外通信等进行控制与监控,也可以对各类应用程序进行监控,防止终端计算机非法接入、非法外联,对文件操作等行为进行审计。

这类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控制功能,但由于其重点是按照安全策略进行记录和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产品,因此并不能很好地阻止单位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泄密事件发生,损失已经造成,所以这类产品的安全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2.文档加密系统

篇8:海洋空间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1国外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研发概况

1)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向立体化发展海洋空间是以海洋为核心的立体空间,包含海底、深海、浅海、海面、海空等不同特性的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从海洋空间向临近空间、外层空间拓展,针对不同的层次空间特征,包括不同的信息环境和自然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体系,实现多源信息融合、多功能冗余互补,海洋空间信息安全令人担忧。

2)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向一体化发展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未来战争对空间的依赖越来越强,海战将从海空一体战拓展到深海、太空及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将以体系形式出现,因此,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正在向一体化发展,跨越陆、海、空、天、赛博五维空间,适应联合作战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威胁手段也从单种方式(如电子或网络等)向网电一体化综合威胁(即网电一体)发展。

3)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向无人化发展随着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小型导航设备、指挥控制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在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中,无人化技术发展很快,海上无人机已经用于海洋信息侦察;水下无人航行器正在迅速发展,也应用于水下的信息获取,包括海洋战术数据收集、水下目标搜索和侦察等。无人化海洋信息获取手段使用灵活,功能多,环境适应性强,风险低,大大提升了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威胁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