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焦虑总述

鲤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鲤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焦虑总述(共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焦虑总述

一、焦虑的定义

个体或集体在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的威胁作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状态。

二、焦虑的诊断依据和分级

(一)诊断依据来源:

1.生理方面——焦虑可以表现为心悸、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出汗、颤抖、瞳孔散大、声音发颤或音调改变、坐立不安、面色潮红或苍白、疲乏等。

2.情感方面——焦虑病人缺乏信心、失去控制、神经过敏、不能放松、预感不幸等,表现出发脾气、哭泣、自责或谴责他人。

3.认知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思维中断等。

(二)焦虑的分级来源:

根据焦虑的强度、适应程度、持续时间和体征,按从轻到重顺序将焦虑分为六级:

1.心神安定——没有焦虑或很少,不至于影响个人的状态。

2.安康状态——经历成功后,个人感到轻松、舒适和快乐的状态,有少量焦虑,但个人不重视。

3.轻度焦虑——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使人处于一种有益于学习的状态,有助于应付各种情境和总结经验。因此,轻度焦虑对人是有益的。

4.中度焦虑——表现为觉察力差,注意力略微难以集中,学习较费力。在适应和分析方面有些困难,伴有说话声音的改变,可见肢体发颤、抖动,呼吸、心跳加快等。来源:

5.重度焦虑——个体的接受能力大大减弱,表现为注意力高度分散,学习、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常用过去的思想方法观察现状,对现有情况几乎不能理解。

6.恐慌——表现为接受能力失常。对交谈内容难以理解,有时微小的刺激可产生不可预测的反应。

三、焦虑病人的护理

(一)帮助病人确定并降低现存的焦虑程度来源:

(二)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焦虑

(三)减少或消除不利的应对机制

(四)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篇2: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疼痛总述

一、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一)影响疼痛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即在推崇勇敢和忍耐精神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更善于耐受疼痛,并避免抱怨和引起别人的同情;过去曾反复经受疼痛折磨的人会对疼痛产生恐惧心理,当再次面临疼痛时,对疼痛的敏感性会增强;有人认为疼痛是对自己的惩罚,有人则认为是对自己的考验;情绪状况会改变个人对疼痛的反应,愉快、兴奋、有信心会减轻疼痛,恐惧、焦虑、悲伤、失望会加剧疼痛的程度;在某一方面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疼痛会减轻甚至消失;个人心理因素包括病人的气质、性格,可以影响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语言和表情可增加病人的焦虑、抑郁或恐惧情绪,从而使痛感增加;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有时也会增加。

(二)疼痛的反应——疼痛时可出现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血压升高、手心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胃肠道功能紊乱、食欲不佳、恶心、呕吐;骨骼肌紧张;内分泌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人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可出现皱眉、咬嘴唇等表情,哭泣、呻吟、尖叫、退缩受伤的肢体、握拳、无意识地踱步或敲击等。疼痛的情绪反应表现有退缩、抑郁、愤怒、依赖、挫折感等不良情绪,且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休息和睡眠。

二、对疼痛病人的评估

(一)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状况、疼痛的程度、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疼痛的时间、疼痛的表达方式、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对病人的影响等。

(二)评估工具——有数学式评估工具、描述式疼痛评估工具和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成人和青少年评估可以用前两种工具测量。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应用第三种评估工具。

三、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非药物性止痛方法

1.松弛术——通过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达到解除疼痛和焦虑的目的,同时增加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2.心理治疗——对难治愈的疼痛病人可进行心理治疗,如催眠术等。

3.皮肤刺激——应用按摩、热敷、冷敷等皮肤刺激可有效解除紧张和疼痛。

4.适当运动——改变姿势和体位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5.针灸治疗——针灸止痛对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止痛。

(二)药物性止痛方法

1.非麻醉性止痛药物——用于解除中等程度的疼痛,如阿司匹林等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2.麻醉性止痛药物——用于难以控制的剧烈疼痛,如吗啡、度冷丁等通过抑制中枢达到止痛作用。

篇3: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门诊部

一、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医护人员要为就诊者提供优质服务,使就诊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一)设置和布局医院门诊设有和医院各科室相对应的诊室。门诊的候诊、就诊环境,以方便病人为目的,并做到安静、整洁、美化、绿化、合理布局,且备有醒目的标志牌和路标。来源:

门诊设有挂号处、收费处、化验室、药房、综合治疗室与分科诊察室等。诊察室内设有诊察床,遮隔设备。洗手池。桌面整洁,各种检查用具及化验单、检查申请单、处方等物品应放置有序。门诊综合治疗室内应备有必要的急救设备。

(二)门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来源:

2.安排候诊

(1)开诊前准备好各种检查器械、用物,检查诊疗环境和候诊环境是否安静、整洁。

(2)分理初诊和复诊病案,收集整理各种化验及检查报告单。

(3)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记录在门诊病案上。

(4)按挂号顺序叫号就诊。必要时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检诊。门诊病人就诊结束后回收门诊病案。

(5)随时观察候诊病人病情,遇有高热、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急、危重症或老年病人时,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

3.健康教育来源:

4.治疗

5.消毒隔离

二、急诊: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要求急诊科护士责任心强,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具有各种急症抢救知识和经验,技术娴熟,动作敏捷。急诊科护士的组织和技术管理应最优化,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急诊科一般设有预检处、诊疗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监护室、扩创室、石膏室、手术室等。还应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x线室、挂号室以及收费室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单元。

篇4: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理评估

一、资料的类型

(一)主观资料

病人的主诉,是病人对其所经历的感觉、思考的问题及担心的内容进行的描述。

(二)客观资料

护士通过观察、体检、借助诊断仪器和实验室检查等获得的资料。来源:

二、资料的来源

病人的健康资料主要源于六条途径。

1.病人是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

2.病人家属、抚养人及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事等。

3.有关保健人员,如经治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来源:

4.病案记录、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既往健康记录、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等。

5.体格检查所见。

6.医疗和护理的有关文献资料。来源: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观察——护士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诊疗器械系统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

1.视觉观察:运用眼睛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如观察病人的体态、神志、精神状态、皮肤黏膜、营养发育状况、呼吸方式、呼吸节律及速率、四肢活动能力等。来源:

2.触觉观察:运用手的触摸感觉判断病人的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物理特征,如皮肤温度和湿度、脉搏的跳动、器官的形态和大小、肿块的位置与质地及表面性质等。

3.听觉观察:运用耳朵辨别病人身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病人的呼吸音、谈话时的语音、器官的叩诊音以及借助听诊器听到的心音、肠鸣音、血管杂音等。来源:

4.嗅觉观察:运用嗅觉辨别病人身体或排泄物、分泌物发出的异常气味,如呼吸、呕吐物、尿液、汗液的特殊气味等。

(二)交谈——护士与病人沟通思想和治疗信息的有效方法。

1.目的:有助于获得可靠、全面的病人健康资料;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病人反馈有关病情、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信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2.方式:有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两种来源:。

(1)正式交谈:按护患双方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的交谈。常用于病史采集。

(2)非正式交谈:在日常工作中与病人进行的随机交谈。此方式可使人感到轻松、自然,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

3.交谈要点:交谈环境舒适、安静,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向病人明示谈话的目的和所需的时间;抓住主题,引导交谈;注意倾听,及时反馈;语句表达清晰,语意明确。语速适当;谈毕小结。

(三)查阅——在评估前及护理活动中,护士需要随时查阅病人的医疗病历、护理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四、资料的组织及记录

(一)组织将收集的健康资料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检查有无遗漏的过程。

常用分类方法:

1.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敬与被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来源:

2.戈登(m.gordon)的功能性的健康形态——主要有健康管理、代谢、排泄、运动、睡眠、感知、自我概念、关系、生殖、应激耐受和信念。

3.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的个人反应形态——构架为交换、沟通、关系、价值、选择、移动、感知、认识、感觉。

篇5: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患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或称交流,是指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来源:

沟通包括五个基本因素:沟通的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馈过程。

二、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形式有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形式。

(一)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又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等不同形式。口头语言沟通在护患交往中应用较为广泛;书面语言沟通在护患之间主要用于健康宣教资料,在医护人员之间主要用于各种医疗文件的记录等方面。

(二)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文字,运用身体运动、姿势、表情、眼神和触觉等进行的沟通。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维持自我形象,验证语言信息的准确性,调节互动,维持护患关系。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来源:

1.体语——通过人体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如面部表情、步态、手势等。

2.空间效应——对人们交流时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和应用。个体沟通交流时的空间和距离影响个体的自我暴露程度及舒适感。人们交往过程中应用的距离主要可分为四种:

(1)亲密距离:人们能互相触摸的距离。用于安慰、爱抚、查体等活动时。

(2)个人距离:约一臂长的距离。文化不同的人群交流时的个人距离差异显著。与亲密朋友交流,护士对病人解释治疗护理操作、进行护患沟通时常用此距离。

(3)社会距离:用于工作单位或社会活动时,如护士与同事工作时或通知病人进餐时。

(4)公众距离:用于上课、讲演等活动时。来源: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快慢可反映出对交流的认真和关注程度。

4.环境因素——影响人们传递信息和舒适程度的因素,如光线、噪音、室温等。

三、有效的沟通与沟通技巧

(一)有效沟通的概念信息接受者获得的信息与信息发出者所要表达的一致。沟通的结果是使双方相互影响,并建立一定的关系。来源:

(二)促进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的素质、有利于沟通的环境、适当的沟通技巧等。

1.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即真诚、亲切、不批判、能保护病人隐私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等。

2.沟通的环境应舒适,并利于保护病人隐私。

3.促进有效沟通的一般技巧来源:

(1)全神贯注:关注病人的需求,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避免表现出分心的小动作。

(2)参与:适当参与,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示在倾听,且能理解对方的信息,可促进谈话进行。倾听:倾听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耐心,不因病人的语音、语速等而分心,不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不对病人做是非判断,注意领会病人谈话的隐含深意,注意病人的非语言性沟通,同时可鼓励病人将非语言性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

(4)核对:交流中经常核对自己的理解,以确定获得信息的准确性。核对的方法有澄清问题、重复内容和总结归纳等。

(5)反应:答复或示范对方叙述的内容,使病人重新评估他的谈话。

(6)沉默:适当运用沉默的技巧,可使病人感到舒适,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7)提问:提问可引导谈话进行,提问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允许病人做出广泛的、不受限制的回答;闭合式提问只要求病人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篇6: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和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它们是密切相关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可能使护理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人——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调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人是一个开放系统,他既能影响环境又受环境的影响;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具有不同的基本需要;人对自身的健康有不同的追求方式。

2.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一种状态,人的健康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健康的观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来源:

3.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护理工作就应帮助人们适应环境。提高适应能力以恢复和促进健康。

4.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是在科学指导下一种帮助人的活动,护理程序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来源:

二、整体护理的概念: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对人实施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护理,从而使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篇7: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理计划

一、排列优先顺序

根据健康问题的轻、重、缓、急,将多个护理诊断按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排列。

(一)首优问题

威胁病人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的问题排在首位。多是有关生命体征方面的问题。

(一)分类与陈述

1.分类

护理目标分两类,7天内可实现的目标叫短期目标,需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叫长期目标。

2.陈述

护理目标的陈述有五个部分: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和评价时间。主语是护理对象时,可以省略。

(二)注意事项来源:

陈述护理目标应注意:来源:

1.目标的主语是病人或病人身体的一部分。

2.陈述要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3.目标要可观察和可测量。

4.潜在并发症的目标重点放在监测其发生或发展及配合抢救上。来源:

三、护理计划成文

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按一定格式书写成文即构成护理计划。

篇8: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理诊断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

护理诊断是有关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是由护士负责制定的。

二、护理诊断的组成

(一)名称:对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或疾病反应的概括性描述。

1.现存的——健康资料显示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来源:

2.潜在的——健康资料显示有危害护理对象的因素存在。不采取护理措施将会发生的问题。陈述形式为:“有……危险”.

3.可能的——有可疑的因素存在,但缺乏有力的资料支持,或有关原因不明。陈述形式:“有……可能”.

4.健康的——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具有向更高健康水平发展潜能的描述。陈述方式为:“潜在的……增强”,“执行……有效”.

(二)定义:对护理诊断名称的一种清晰、正确的描述。来源:

(三)依据:做出护理诊断的临床判断标准,通常是相关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史。

1.主要依据——做出特定诊断必须具备的症状或体征。

2.次要依据——做出特定诊断可能存在的症状或体征。来源:

(四)相关因素

使护理诊断成立和维持的原因或情景。包括生理、心理、治疗、年龄等。

三、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一)三部陈述法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临床表现(s);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

(二)二部陈述法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用于“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三)一部陈述法护理诊断名称——(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

四、书写护理诊断注意事项

1.一个护理诊断只针对一个健康问题。来源:

2.护理诊断须采用规范的名称。

3.护理诊断陈述的健康问题必须是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的。来源:

4.相关因素是制定护理措施的依据,因此必须准确,陈述使用“与……有关”.若无法确定相关因素时可写“与未知因素有关”.

5.确立知识缺乏的诊断,可陈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五、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

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属于合作性问题。多指由于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潜在并发症。陈述方法为“潜在并发症:……”.

篇9: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治疗性沟通

(一)概念

治疗性沟通是护士帮助病人进行身心调适,使病人从疾病状态向健康方向发展,能应对应激、调整适应,并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它是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有目的的护患沟通。治疗性沟通的内容是护理范畴内与健康有关的专业性知识内容。

(二)目的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收集资料。

3.促使病人参与治疗护理,积极合作。来源:

4.向病人宣教健康知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5.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健康。

(三)特点来源:

护患双方围绕与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有目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

(四)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与计划阶段包括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明确交流目的和内容,制定交流的提纲,提供适于交流的环境。

2.沟通开始阶段应尊重病人,有礼貌地称呼病人,主动介绍自己,并说明交谈的目的及所需时间,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3.沟通进行阶段应以病人为中心,鼓励病人交谈。交流时除采用一般性沟通技巧外,还可采用其他沟通技巧,如:

(1)指导性交流技巧:病人向护士寻求指导,护士给予病人专业知识、经验的指导及帮助等。

(2)非指导性交流技巧:病人在护士的支持和促进下,运用自身潜能找出、面对并解决问题。

(3)提出问题:护士应多使用开放式提问。但应注意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并尽量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问题应简单、明确。

4.沟通结束阶段在沟通结束时应注意:来源:

(1)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期计划控制结束时间,结束时不提新问题。

(2)简单总结交流内容,核实记录的准确性。

(3)预约下次交流的时间和内容。来源:

(4)对病人表示感谢。

篇10: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人工呼吸器使用法

一、简易呼吸器的操作要点

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病人头后仰,托起下颌;扣紧面罩,挤压气囊;挤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2.送气量约为500~1000ml/次,速率为l6~20次/min.来源:考试大

二、人工呼吸机的操作方法

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及手术麻醉中的呼吸管理。

(一)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及类型来源:考试大

1.工作原理借助机械动力建立肺泡与气道通h的压力差,对无呼吸的病人进行强迫通气,对呼吸障碍者辅助呼吸。

2.呼吸机类型

(1)定容型:该机送气量稳定。即将预定潮气量的气体压入肺内。使肺泡扩张形成吸气;利用肺弹性回缩形成呼气。

(2)定压型:送入的气体压力一定。通过压力的预定值自动控制吸、呼运动的转换。此法受气道阻力的影响较大,故通气量不稳定。来源:考试大

(3)混合型:即以间歇正压方式提供通气,且潮气量恒定,压力为零时形成呼气。兼顾定容型和定压型两机特点。

(二)操作要点来源:考试大

检查呼吸机性能,调节预定参数;连机后注意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及病人两侧胸壁运动是否对称、呼吸音是否一致等。机器与病人呼吸一致,提示呼吸机工作正常。

三、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原发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情况,判断通气量是否恰当。

(1)通气量合适:吸气时胸廓隆起,呼吸音清晰,生命体征平稳。

(2)通气量不足:皮肤潮红、出汗、浅静脉充盈消失。

(3)通气过度:病人可昏迷、抽搐等。

2.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防止漏气和管道脱落。

3.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湿化吸人气体,促进痰液排出。

4.预防医源性感染。呼吸机管道等消毒1次/日;病室空气紫外线消毒1~2次/日;病室设备用消毒液擦拭2次/日。

5.加强病人营养,做好生活护理,特别是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相关专题 焦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