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jasonlbc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asonlbc”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共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在总蛄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论述了我国体育理论界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四种学说,再深入阐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对我国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协调发展对策.

作 者:唐岳年 管情安 苏益华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30(4) 分类号:G81 关键词: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协调发展时策  

篇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 要:首先对我国锻炼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进行引见,并讨论了体育人才的培育形式以及锻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重点剖析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培育办法,总结定期举行运动会的有效意义,为体育事业开展做好根底工作。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人才管理

一、我国锻炼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

(1)锻炼体制现状

体育竞技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开展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在展开培训任务时,要注重丰厚锻炼内容,锻炼方案是分等级来进行的,国度队在管理方案中最为严厉,等级逐步的向下开展后,锻炼的强度也因而而降低,在一些地域体育竞技俱乐部也是常见的培训机构,学员的数量组成更合理,在培育体育竞技储藏力气时,可以依据各学员本身特征来展开培训方案,并且将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进行严厉的划分。这样的锻炼体质就有长期开展潜质,但在体育人才的划分上还存在需求完善的内容。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范围与构造特性

业余选手在锻炼期间多数项目是以兴味为动身点来进行的,为促进我国体育竞技储藏力气的整体素质,在工作初期,会采取部分试点的方式来进行素质的提升,在专业教练人才的培育上,可以更具有针对性。普通中学内所展开的体育竞技教学是针对专长学生来进行的,调查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时,发如今也存在很多的体育类专长学校,学生在承受教育培训是,更契合本身的实践状况。但除专业的体育专长生之外,我国的普通学生承受体育教学锻炼缺乏,并且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也呈现逐渐退化的现象。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形式

最后是我国体育储藏人才培育的形式,青少年具有更多的.选择,体育俱乐部以及学校中都可具有更多的学习时机。我国的体育后备人才中注重定向人才培育,并且强化整体学生体育素质的培育。运发动在承受培训时理论与理论会辨别进行,运发动可以将所学习到的理论学问与理论操作办法分离控制,防止呈现学生体育理论学问丰厚而理论经历缺乏的状况,运发动与普通学生在承受体育锻炼时辨别并不明显,并且这种的教育办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长时间处于这样的锻炼环境下,更严重障碍了运发动专项技艺的提升。对运发动所采取的集中锻炼办法中,存在教学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竞赛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

(1)我国现行竞赛体制与竞赛品种

针对体育储藏力气培训期间存在的主体不明白现象,国度体育总局采取了展开竞技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协助培训人员理解基层中体育专项人员的分配方式,这样的环境下所储藏力气培训会有更明白的目的主体,并在工作方案中引入对学生的定向培育。竞技竞赛中会明白规则参赛者的年龄,确保竞技竞赛项目展开的公平性,学校以及体育俱乐部在对运发动进行培育时,会思索到对参赛项目的选择,这样有助于完成平衡开展体育储藏人才,并且到达国度对体育青年运发动的需求规范,体育锻炼运发动都具有对等的参赛时机,除此之外还会展开一些定向的竞赛方案。

(2)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赛现状

学生体育竞技运发动的数量是最大的,因而针对锻炼也有明白的规则,是由教育部门结合体育部门规划的。定期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为运发动提供了竞赛时机,学生运发动能够依据本身的专长项目来选择竞赛类型,运动会可以鼓励学生找到锻炼目的,也可以为体育事业开展保送专项人才,观看竞赛的过程中能够选择一些专项人才,经过系统化的培训能够到更大的平台上去参与竞赛。国度体育管理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调理作用,在竞赛类型以及竞技项目的参赛规范上,都起到了决议性的作用,除全项竞技项目之外,还会举行一些单项锦标赛,这对体育事业开展也有很大的协助,能够协助体育管理人员理解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事业开展状况。再如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规则:竞赛分甲、乙组,参与甲组竞赛的运发动入学前应是普通中学生。但凡在国度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注册的运发动不能参与甲组竞赛,假如确是入大学后培育出的优秀运发动为参与全国性竞赛而在田径管理中心注册者,经调查核实,仍可参与甲组竞赛。

(3)我国竞赛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剖析

学生是我国体育后备力气的主力,也是竞技项目的重点培育目的。教育部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经过定期具备体育竞技竞赛能够引导学生酷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气。所采用的办法是由整体带动部分,经过宏观调整来促进学校所进行的体育竞技项目培训构造愈加合理,谐和好长期开展与人才储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人才培育形式不会呈现地域的差别,运发动都可以得到对等的培训时机,并且在专项人才的散布方式上也会愈加合理,处理了传统办法中中央人才差别性的问题。能够理解我国体育人才构造方面相对单薄的中央,有助于强化培育构造。

篇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86所普通高校的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结构(见表1)

表1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   教师人数 人数比例(%)

51-60岁   343   17.04

41-50岁   496   24.65

31-40岁   771   38.31

30岁以下 402   19.98

总计2012 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 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 学历结构(见表3)

表3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 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叶长文,孙月霞.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6):102~103.

[2] 阎书波.浅谈河北体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体育研究,(2):32~34.

[3] 刘明辉,黄力生.福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7~82.

篇4: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86所普通高校的2012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结构(见表1)

表1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   教师人数 人数比例(%)

51-60岁   343   17.04

41-50岁   496   24.65

31-40岁   771   38.31

30岁以下 402   19.98

总计2012 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 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1] [2]

篇5: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体育健身市场的涵义及构成的前提下,对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快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健身市场 体育 全民健身计划

一、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健身市场即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服务的部门”。是体育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非实物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结合。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状看。目前以商品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能基本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形成。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是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这项工作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健身作为体育的本体价值。是体育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开发这种经济功能,使健身的效用(使用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促进全民健身市场运作。既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体育产业”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它能促使全民健身计划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而使整个计划实施的力度和效度得以提高。

从健身市场的内涵及现状看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体育健身娱乐的经营实体。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健美俱乐部等。

(2)体育健身娱乐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

(3)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

(4)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运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

(5)体育康复: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及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

(6)体育健身娱乐的科技开发,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二、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以及外资开始投资易于盈利的体育经营项目。举办诸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领域开始出现了私营。集体。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一个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育健身市场。

但是体育健身市场也还处在发展之中。从各种文献资料查询结果看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健身市场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区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沿江的省份在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远远高于内陆省份;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农村处于空白:

(2)主业和副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主业的经营收入远远低于副业经营收入。

(3)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提供高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提供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则发展缓慢。另外。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都集中在市的商贸中心。而在城乡集合部,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则缺乏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这也使得体育健身市场在布局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2、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各级体委是各级政府主管体育事业的行政机构。也是体育健身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各级体委只考虑下属事业单位如何来进行健身产业的经营。而在如何对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经营活动实施行业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考虑。这一状况有两方面负影响:一是体育部门办的一些体字号的经营活动要到文化部门去登记。并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限制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服务领域的拓宽。二是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缺少对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将使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就是把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服务经营单位也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强化这项职能意义重大。

3、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目前各级体委在体育健身

经营开发中的合作经营、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外合资的一些大型项目。合作期限过长:二是合作中对有形资产有低估现象。无形资产不在评估之列。因此。加强体育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资产评估科学化。对防止在经营开发中体育部门国有资产流失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健身市场发展对策

现阶段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总体策略是: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体在培育体育健身市场主体、拓展体育健身市场领域、加强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探索新路子。形成一个以体育健身、娱乐为主的社会化体育服务体系和一个由体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实现体育健身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这一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配套的依托社会、面向市场的体育健身市场运行机制。体育健身市场是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一项产业。也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2、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站)。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应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不断拓宽群众体育消费领域。

3、体育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应继续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要注处理好场馆经营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4、体育院校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加社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健康评估等有偿服务。

5、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为全民健身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创造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要考虑人民群众实际的消费水平,重点开发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适度发展高档健身娱乐项目。要在积极引进国外趣味性的健身娱乐项目和设施的同时。做好挖掘和整理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有偿服务。

6、切实抓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本着保障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体育健身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宗旨。重点抓好体育经营实体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的制订工作,尽快实施体育健身经营许可证制度。

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政策建议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关系到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推进方式的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尚须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议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的投入和投资政策。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应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和试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地增加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投入。

2、加快体育健身市场的立法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当前应根据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不顺。政出多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体育健身市场管理办法》。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地方性体育健身市场的管理法规。

3、争取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各级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享受文化和教育部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力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健身产业的发展。

4、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通用性健身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产业发展规划。要尽可能使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投资、信贷、就业、用地等列入城乡整体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产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要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产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5、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健身市场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市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喻小红:公共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8

[2]喻 坚: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4

相关专题 协调发展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