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路人王铁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路人王铁牛”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共14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企业创新活动情况,根据省、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XX县统计局于12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全数调查,对其他企业实施抽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全县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了解企业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为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投入稳步增长,研发创新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任重道远。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在市场竞争中,科技含量高低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已经受到全县企业经营者的普遍认同。调查显示,全县22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0家规上服务业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同时逐渐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创新意识增强

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全县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被调查的工业企业中45.4%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产品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工艺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组织管理创新,27.2%的 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营销创新,有68.1%的被调查企业准备在今后几年内开展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抽样调查的10家规上服务业中,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不足20%。

(二)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随着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以及研发人员的数量都稳步增长。,3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科技研发项目的企业占37.5%,分别是(益能铁合金有限公司、山丹水泥集团、宏定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瑞源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丹马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润牧饲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丰源节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长山子煤矿、青龙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铁骑水泥)。科技研发经费支出4292.7 万元,同比增长188.4%,其中政府资金42万元,企业资金4250.7万元,参加科技项目人员120人,其中女性10人,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占 50%。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实验室的企业占12.5%,分别是(山丹水泥集团、铁骑水泥、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从业人员34人,其中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可见,企业已经重视自己拥有研发机构的优势,把注意力放到了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方面。

(三)创新成效显著

科研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研发成果,全县企业创新成效显著。20,32家被调查企业新产品研发支出2927.9万元,新产品产值6785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612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明显,被调查企业在产品方面:28.1%的企业增加了新产品,31.2%的企业提高了产品性能或质量,25% 的企业取得了开拓新市场或增加市场份额;在工艺方面:25%的企业提高了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28%企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31.2%的`企业降低了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在知识产权获取方面,被调查的企业中39.3%的企业形成了国家或同行业标准,1.25%的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或申请了专利,如:铁骑水泥”、“丹马油脂”、“西部合金”。

(四)市场导向及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实施创新战略

企业创新战略的推动实施不外乎受到外部需求及自身发展压力的共同影响:(1)外因——市场需求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自发地对产品性质和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81.2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另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紧迫感,有52%的被调查企业承认,市场或同业竞争也是其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2)内因——自身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靠一成不变的产品很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创好名牌产品,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调查数据显示,有42%的被调查企业因为企业内部研究与发展要求,迫使企业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企业逐渐意识到,要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永续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是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调查显示,有28.1%的被调查企业的创新产品对于本企业是新的。

(五)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全县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县的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调查显示有34.3%的企业准备或者已经在和各大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展开合作。如:丹马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的油菜籽深加工油脂干式冷凝真空脱臭系统技术集成应用,长山子煤矿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长山子井田砂砾岩含水层分布特征及防治水对策研究、丰源节水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承插式悬辊管的研发、益能铁合金的多元铁合金新产品的开发等。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在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篇2: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企业创新活动情况,根据省、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XX县统计局于201x年12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全数调查,对其他企业实施抽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全县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了解企业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为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投入稳步增长,研发创新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任重道远。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在市场竞争中,科技含量高低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已经受到全县企业经营者的普遍认同。调查显示,全县22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0家规上服务业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同时逐渐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创新意识增强

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全县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被调查的工业企业中45.4%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产品创新活动,40.9% 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工艺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组织管理创新,27.2%的 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营销创新,有68.1%的被调查企业准备在今后几年内开展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抽样调查的10家规上服务业中,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不足20%。

(二)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随着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以及研发人员的数量都稳步增长。201x年度,3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科技研发项目的企业占37.5%,分别是(益能铁合金有限公司、山丹水泥集团、宏定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瑞源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丹马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润牧饲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丰源节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长山子煤矿、青龙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铁骑水泥)。科技研发经费支出 4292.7 万元,同比增长188.4%,其中政府资金42万元,企业资金4250.7万元,参加科技项目人员120人,其中女性10人,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占 50%。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实验室的企业占12.5%,分别是(山丹水泥集团、铁骑水泥、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从业人员34人,其中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可见,企业已经重视自己拥有研发机构的优势,把注意力放到了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方面。

(三)创新成效显著

科研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研发成果,全县企业创新成效显著。201x年度,32家被调查企业新产品研发支出2927.9万元,新产品产值6785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612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明显,被调查企业在产品方面:28.1%的企业增加了新产品,31.2%的企业提高了产品性能或质量,25% 的企业取得了开拓新市场或增加市场份额;在工艺方面:25%的企业提高了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28%企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31.2%的企业降低了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在知识产权获取方面,被调查的企业中39.3%的企业形成了国家或同行业标准,1.25%的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或申请了专利,如:铁骑水泥”、“丹马油脂”、“西部合金”。

(四)市场导向及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实施创新战略

企业创新战略的推动实施不外乎受到外部需求及自身发展压力的共同影响:(1)外因——市场需求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自发地对产品性质和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81.2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另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紧迫感,有52%的被调查企业承认,市场或同业竞争也是其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2)内因——自身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靠一成不变的产品很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创好名牌产品,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调查数据显示,有42%的被调查企业因为企业内部研究与发展要求,迫使企业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企业逐渐意识到,要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永续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是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调查显示,有28.1%的被调查企业的创新产品对于本企业是新的。

(五)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全县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县的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调查显示有34.3%的企业准备或者已经在和各大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展开合作。如:丹马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的油菜籽深加工油脂干式冷凝真空脱臭系统技术集成应用,长山子煤矿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长山子井田砂砾岩含水层分布特征及防治水对策研究、丰源节水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承插式悬辊管的研发、益能铁合金的多元铁合金新产品的开发等。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在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就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尤其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调查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为零。大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将技术研发经费全部寄托于政府投入,没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会自主投资开展创新。同时,企业中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思想普遍存在。

(三)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在32家企业中有4家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其他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均无内部的、依托的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具备任何实验研究、分析化验设备和条件。企业缺乏创新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以,创新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行为,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尽快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要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技术研发队伍、改进技术研发条件等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品牌,如重点发展“铁骑水泥”、“丹马油脂”、“西部合金”等已有品牌。要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市场追踪,掌握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内涵。

(二)要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宏观引导职能。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是从我县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拥有水平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放任企业盲目地开展创新,与发达地区竞争技术优势,势必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创新成本,反而会挫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创新事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强力推动,都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说明,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就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激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要在创新决策、资源分配、责权利确定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加大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通过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

(三)积极推动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企业要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好院企业合作平台,继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我县企业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帮助论证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形成引进科技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查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机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研究建立引进使用好人才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来企业创业。通过科学评价,让引进的科技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企业还要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县企业的实际,人才引进中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调动各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

篇3: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对提高XX市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统计局对全市1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r&d活动人员数量略增,分布特征明显。

,XX市1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为33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18.97%,比减少3家,减少8.33%。20,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有r&d人员3950人,比20增加308人,增长8.46%。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2806.5人年,比年增加139.6人年,增长5.23%;其中研究人员1257.3人年,比2011年减少40.5人年,下降3.22%。按活动类型分,r&d人员从事的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活动,为2791人,占全部大中型企业r&d人员的70.66%。

分经济类型看,r&d人员主要集中在内资企业,占全部人员的96.18%。。

分行业看,r&d人员数全部集中在制造业,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r&d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为767人、717人、618人,分别占人员总数的19.42%、18.15%、15.65%。

(二)r&d经费内部稳步上升,投入强度同比略减。

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82389.1万元,比2011年增加14483.1万元,增长21.33%。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即r&d活动内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09%,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从经费支出活动类型看,2012年XX市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支出,为82309.7万元,占全部支出的.99.9%。

从经费支出用途看, 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经常费支出(包括人员人工费、原材料费、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和其他费用)为71969.0万元,比2011年增加15793.8万元,增长28.12%;资产性支出10420.1万元,比减少1310.7万元,下降11.17%。

从经费支出来源看,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资金。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业资金为77773.9万元,占支出总额的94.40%,比2011年增加15265.1万元,增长24.42%;政府资金为3854.9万元,占支出总额的4.68%,比20减少743.7万元,减少16.17%。

分单位类型看,r&d经费内部支出集中内资企业,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97.85%

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居前三位,分别为18740.9万元、18227.0万元、15207.24万元,分别占支出总额的22.75%、22.12%、18.45%。

(三)r&d项目数量微减,投入加大

2012年,XX市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491项,比2011年增加了减少153项,减少23.76%;项目参加人员3448人,比2011年增加211人,增长6.52%;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470.2人年,比2011年增加95.9人年,增长4.04%;项目经费内部支出72359.8万元,比2011的增加15508.3万元,增长27.28%。

(四)企业办科技机构数同比减少,科技活动产出有所增加。

2011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机构数26家,比2011年减少7家。

科技活动产出有所增加。2011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291件,比2011年减少1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比2011年增加17件,拥有注册商标258件,比2011年减少97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37项,比2011年增加93项。

二、思考与建议

(一)不断提高r&d活动投入强度。

r&d活动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对r&d活动的经费投入虽说较上年有所增长,但相对主营业务收入而言,经费投入水平显得偏低。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7.75亿元,比2011年增加174.79亿元,增长29.98%。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从总额看,企业用于r&d活动内部经费支出虽然比2011年也增长21.33%,但依然跟不上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r&d活动投入强度仅为1.09%,比2011年下降了0.07%,也就是说企业每取得100元主营业务收入,用于科技活动的内部经费支出仅有1.09元,距离国际通行的5%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建立r&d活动经费投入良性机制,确保企业随着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对r&d活动投入,不断提高r&d活动投入强度。

(二)加大政府对r&d活动经费投入力度。

从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支出来源看,企业资金占94.4%,来源于政府方面的资金仅占4.68%,水平偏低。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大r&d活动经费支持力度,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增加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促r&d活动的开展。

(三)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意识。

2012年XX市1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比重为18.97% ,与2011年的27.3%相比下降8.33个百分点。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惟如此才能推动企业r&d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篇4:企业科技创新总结

企业科技创新总结 -总结

xx区为xx市三大主城区之一,目前全区下辖4镇6街道,人口42.1万,流动人口20多万,200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1.49亿元,比上年增14.6%,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18.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9亿元,分别增17.9%、13.0%;农民人均纯收入8433元,增12.2%。XX-200x年台州市对9个县(市、区)经济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均名列全市第一。与此同时,该区的科技工作紧紧抓住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条主线,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积极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7家,总量均居全市第一,省级16家,市级32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8家,市级24家;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全市唯一,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市级6家。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4项,其中国家重点火炬2项,省级火炬项目2项;国家星火项目2项,省级星火项目2项。近年来,该区的科技工作也得到了省、市科技部门的充分肯定,在200x年和200x年全市经济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该区的科技工作连续两年加满分,被评为200x年度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0x年度市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先进单位和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单位;被评为200x年度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200x年度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200x年度和200x年度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继和200x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后,200x年该区又并评为XX-200x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更令人欣喜的是,200x年8月该区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区,成为全省20个科技强县(市、区)之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新合力

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科技事业列入每年的 、人代会、政协大会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对全区科技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区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和研究有关科技发展重大事项,如科技工作中领导干部配备、科技经费预算、科技政策的制定、技术人才的引进、重大技术交流以及大院大所的引进等等。同时,经常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外籍人才座谈会,通报xx区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行”活动,实地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二、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

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企业家的发展理念。根据xx区企业的发展现状,成立了全市首家企业家俱乐部,采取交流研讨、考察调研、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开办与复旦大学合作ceo(总裁)高级研修班、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40万元与国务院国资委合办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等,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落实人才工作各项措施。通过对企业家的学习培训,使广大企业家树立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进步之路的发展理念,并在企业家中形成了走创新之路的良好氛围,

总结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8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著。

三、加大科技投入,确保财力支撑

科技要发展,财力需保障。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每年财政预算优先保证科技经费的'安排。财政科技经费从200x年的1021万元到200x年的1480万元、200x年的2132万元、200x年的2500万元,其中三项经费均占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的50%以上。每年安排500万科技创新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科技投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区政府每年投入近100万的资金举办全国性的科技展览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全国性的科技成果展览会,共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466个,技术成交额达10.3亿元,其中xx区共签订技术合同45项,成交额达6300万元,展览会的举办加强了全市的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的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此外,在政府的鼓励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200x年全区科技经费总投入为3.05亿元,比上年增长49.5%。

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是实现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的决定性因素。推进科技进步,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技术、管理人才队伍。xx区始终把科技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培养、引进两手抓。在政策上创造优势、环境上营造优势、机制上运用优势,充分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坚持多方联动,把引才、育才、用才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一是加强调研,摸清底细。全面开展了科技人员普查,详细掌握科技人才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情况,并建立区人才信息库。二是拨出专项经费,为科技人才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区里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工作。三是抓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把培养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常性举办研修班、学术讲座、科技报告会等,对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充电”,以保证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四是建立良好科技人才工作环境。设立xx区高新技术创新协会,为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场所,满足科技人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开展“xx区十佳外籍科技人才”评比活动,每年召开科技人才座谈会,营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个轮子”一起转

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定期召集科普联席会议,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分析和解决科普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以科普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努力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素质培训,每年培训党员干部达2500余人,近两年培训农民学员5000多人

(一年期)。积极开展科技周和科普宣传月活动。近3年来,每年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宣传月等大型的科普宣传活动。组建了60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科普讲师团,常年活跃在基层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无偿赠送科普书籍5万余册,科普资料10万余份,有1.2万人次接受培训。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安排科技扶贫经费6.77万元。不断完善科普宣传设施,城区14个社区全部建有标准科技画廊,城区繁华地段树立大型电子屏幕,各镇(街道)建立了科普长廊、科普图书室和活动室。

篇5: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反响和感受,为下一步全市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上海社会调查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专门对全市368家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这些企业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服务业以及新能源领域、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将调查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科创企业对科创中心建设一年来成效评价较高

1.对“科创22条”政策整体评价较高

上海市于去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的22条意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五大块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些出台的政策,被调查企业总体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均分均在3.8到4.0之间。这说明“科创22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科创企业和从事科技创新事业人才的欢迎。很多被访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这些政策的出台十分振奋人心,激起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的产业报国之心、创新强国之梦。

2.对于具体落地的七个方面政策,被调查企业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科学普及政策等七个方面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情况,被调查企业的评价均分都在4.0分左右,表明被调查企业对于各个政策的推进实施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受益。

3.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相对较高

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无论对于科技成果的产生还是一个企业的活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显示,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科技人员表示创新很积极的占25.5%,比较积极占54.7%,两者相加超过了80%。这说明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已经在政策的刺激下得到了释放,科创中心建设的氛围正在日渐浓烈。

科创企业反映仍有四个方面问题需进一步破解

虽然各类创新企业对科创中心建设的评价很高,但是在各类政策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统筹解决。

1.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障碍

调查显示,近七成被调查科技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有合作,这些企业中超过八成对合作表示满意。但是,从未来扩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力度看,仍存在一些问题(详见图2),如被调查企业中有四分之一认为企业资金不足、高效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就表示,一些科研成果不接地气、难以被企业直接应用;部分科研成果见效慢且获利不高,难以规模化发展;部分尖端科研成果引进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支出大量资金的风险。同时,被调查企业中还有19%认为企业自身的知名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愿意开展合作,还有15.5%认为缺乏信息渠道,缺少聚合的桥梁和平台,难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

2.科技企业希望行政审批、政策法规等涉及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核心要素能进一步改善

调查中企业纷纷表示,涉及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诸多要素,虽然都有改善,但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一是行政审批仍要进一步简化流程、放宽门槛。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41.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行政审批没有简化,58.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有简化,但是简化的程度不大。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融合,形成了一些新兴市场。但当前的行政审批机制对企业快速拓展新兴市场还有一定的制约,59.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过去一年这种情况仍未改变,这导致企业很多新产品、新技术进入市场的周期变长。二是法律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调研显示,近9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还存在不足,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一定的阻碍。

3.资金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阻力

调研显示,企业反映还有很多关键因素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超过5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关键因素为“科技成果转化缺乏风险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短缺且投入比例失衡”,其中前两个的综合评价分以3.61分并列居第一(详见表1)。这说明整体上看,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最为关键的还是资金问题和机制问题,即企业仍然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投入成果转化,在政策上缺乏更多的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如接近一半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在成果转化创新上未能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另有50%以上的企业表示虽然享受到了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是优惠幅度并不足以鼓励其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

4.企业反映仍然缺乏专业化中介服务

企业开展研发创新需要一系列专业中介服务,调查结果显示,8种中介服务的需求均分均在4分左右,尤其是知识产权服务、成果产业化服务和技术示范与推广服务,均超过4.2。但调查中发现,当前上海的这些服务仍然较少或还不够完善,如83.7%的被调查企业非常希望获取一些涉及专利申请、保护以及有效维护等一系列的专业中介服务,83.4%的被调查企业非常希望获得涉及成果产业化相关的产品中试、市场分析等服务,80%的被调查企业非常希望获得较为准确和详尽的成果转化信息和咨询服务。

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根据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在一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破局的基础上,下一步深入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进一步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破解关键体制机制瓶颈,进一步营造“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环境,尽最大可能让更多创新企业分享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形成创新企业争相集聚的良好氛围。

1.积极建立中小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联盟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经验,打造中小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平台,将中小企业的研发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技术力量以及政策的鼓励和补贴三者有效对接,让创新企业获得发展助力,让高校科研院所把握市场创新方向,促进两者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联盟和协作网络。

2.根据创新规律和要求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创新企业的实际要求,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能够快速推广、占领市场,踢好“临门一脚”。同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关心的问题,仍然需要抓政策落实、推政策完善,让企业真正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

3.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关键问题

进一步强化天使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借鉴以色列、美国等发展天使投资经验,对现有各类政府引导基金进行归并,进一步加大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资金注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推动国资国企自主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加强众筹等现代方式创新,强化对天使投资发展的税收支持,打造整合全市资源的天使投资网。进一步发展科技银行等支持创新的金融工具。针对企业成果转化中短期融资难的问题,上海应借助金融中心建设优势,积极推动科技银行发展,进一步发展“投保贷”、“投保联动”、“投贷联动”、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多层次金融工具,满足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激励。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力度,对R&D经费支出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专项补助。建立企业创新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于“高科技企业”、“小巨人”等资质认定要加大成果转化的评价比重。实行重大科技创新产品专项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给予相应力度奖励。进一步加大首台(套)产品购买力度,能够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准的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4.进一步推动科技中介行业发展

遵循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创新发展与合理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加强各类专业化科研中介机构的培育,尽快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品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服务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外国知名品牌中介机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国内知名机构在沪开展业务,对于成功的案例给予一定奖励。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推动科技中介行业的整体发展。

篇6: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反响和感受,为下一步全市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上海社会调查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专门对全市368家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这些企业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服务业以及新能源领域、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将调查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科创企业对科创中心

建设一年来成效评价较高

科创中心建设启动一年来,科创企业已经逐渐感受到了政策效应和政策红利,总体上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各类政策评价较高。

1.对“科创22条”政策整体评价较高

上海市于去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的22条意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五大块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些出台的政策,被调查企业总体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均分均在3.8到4.0之间。这说明“科创22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科创企业和从事科技创新事业人才的欢迎。很多被访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这些政策的出台十分振奋人心,激起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的产业报国之心、创新强国之梦。

2.对于具体落地的七个方面政策,被调查企业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科学普及政策等七个方面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情况,被调查企业的评价均分都在4.0分左右,表明被调查企业对于各个政策的推进实施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受益。

3.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相对较高

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无论对于科技成果的产生还是一个企业的活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显示,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科技人员表示创新很积极的占25.5%,比较积极占54.7%,两者相加超过了80%。这说明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已经在政策的刺激下得到了释放,科创中心建设的氛围正在日渐浓烈。

科创企业反映仍有四个方面问题需进一步破解

被调查企业中有四分之一认为企业资金不足、高效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各类创新企业对科创中心建设的评价很高,但是在各类政策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统筹解决。

1.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障碍

调查显示,近七成被调查科技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有合作,这些企业中超过八成对合作表示满意。但是,从未来扩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力度看,仍存在一些问题(详见图2),如被调查企业中有四分之一认为企业资金不足、高效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就表示,一些科研成果不接地气、难以被企业直接应用;部分科研成果见效慢且获利不高,难以规模化发展;部分尖端科研成果引进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支出大量资金的风险。同时,被调查企业中还有19%认为企业自身的知名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愿意开展合作,还有15.5%认为缺乏信息渠道,缺少聚合的桥梁和平台,难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

2.科技企业希望行政审批、政策法规等涉及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核心要素能进一步改善

调查中企业纷纷表示,涉及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诸多要素,虽然都有改善,但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一是行政审批仍要进一步简化流程、放宽门槛。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41.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行政审批没有简化,58.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有简化,但是简化的程度不大。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融合,形成了一些新兴市场。但当前的行政审批机制对企业快速拓展新兴市场还有一定的制约,59.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过去一年这种情况仍未改变,这导致企业很多新产品、新技术进入市场的周期变长。二是法律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调研显示,近9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还存在不足,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一定的阻碍。

3.资金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阻力

调研显示,企业反映还有很多关键因素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超过5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关键因素为“科技成果转化缺乏风险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短缺且投入比例失衡”,其中前两个的综合评价分以3.61分并列居第一(详见表1)。这说明整体上看,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最为关键的还是资金问题和机制问题,即企业仍然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投入成果转化,在政策上缺乏更多的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如接近一半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在成果转化创新上未能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另有50%以上的企业表示虽然享受到了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是优惠幅度并不足以鼓励其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

4.企业反映仍然缺乏专业化中介服务

企业开展研发创新需要一系列专业中介服务,调查结果显示,8种中介服务的需求均分均在4分左右,尤其是知识产权服务、成果产业化服务和技术示范与推广服务,均超过4.2。但调查中发现,当前上海的这些服务仍然较少或还不够完善,如83.7%的'被调查企业非常希望获取一些涉及专利申请、保护以及有效维护等一系列的专业中介服务,83.4%的被调查企业非常希望获得涉及成果产业化相关的产品中试、市场分析等服务,80%的被调查企业非常希望获得较为准确和详尽的成果转化信息和咨询服务。

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更加科学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能够快速推广、占领市场,踢好“临门一脚”。

根据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在一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破局的基础上,下一步深入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进一步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破解关键体制机制瓶颈,进一步营造“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环境,尽最大可能让更多创新企业分享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形成创新企业争相集聚的良好氛围。

1.积极建立中小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联盟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经验,打造中小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平台,将中小企业的研发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技术力量以及政策的鼓励和补贴三者有效对接,让创新企业获得发展助力,让高校科研院所把握市场创新方向,促进两者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联盟和协作网络。

2.根据创新规律和要求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创新企业的实际要求,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能够快速推广、占领市场,踢好“临门一脚”。同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关心的问题,仍然需要抓政策落实、推政策完善,让企业真正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

3.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关键问题

进一步强化天使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借鉴以色列、美国等发展天使投资经验,对现有各类政府引导基金进行归并,进一步加大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资金注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推动国资国企自主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加强众筹等现代方式创新,强化对天使投资发展的税收支持,打造整合全市资源的天使投资网。进一步发展科技银行等支持创新的金融工具。针对企业成果转化中短期融资难的问题,上海应借助金融中心建设优势,积极推动科技银行发展,进一步发展“投保贷”、“投保联动”、“投贷联动”、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多层次金融工具,满足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激励。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力度,对R&D经费支出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专项补助。建立企业创新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于“高科技企业”、“小巨人”等资质认定要加大成果转化的评价比重。实行重大科技创新产品专项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给予相应力度奖励。进一步加大首台(套)产品购买力度,能够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准的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4.进一步推动科技中介行业发展

遵循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创新发展与合理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加强各类专业化科研中介机构的培育,尽快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品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服务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外国知名品牌中介机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国内知名机构在沪开展业务,对于成功的案例给予一定奖励。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推动科技中介行业的整体发展。

篇7:企业创新活动调查报告

企业创新活动调查报告

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基本情况

(一)研发企业数量增加,大中型企业占据绝对优势。xxxx年,xxxx市工业企业中有14家企业开展了研发(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也称R&D)活动,比去年增长27.3%,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4%。全市4家大型工业企业中有3家开展了研发活动,占大型企业的75%,远高于中型企业(10.40%)和小型企业(1.26%)的水平,大型企业因为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占据明显优势。

(二)研发人员队伍稳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队伍继续壮大,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明显增加。xxxx年,全市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的人员1740人,比上年增加60人,增长3.6%。以投入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425人年,比上年增加45人年,增长3.3%。从事R&D活动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量稳步增长。xxxx年全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达到486人,占R&D人员总数的27.9%;其中博士10人,占R&D人员总数的0.6%;硕士40人,占R&D人员总数的2.3%;本科436人,占R&D人员总数的25.1%。

(三)R&D经费内部支出较快增长,投入强度稳步提高。R&D经费是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血液,是影响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xxxx市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筹集经费,结合本企业的产品特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xxxx年,工业企业投入R&D经费2.43亿元,比上年增加0.63亿元,增长25.93%;R&D投入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24%,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较大,从R&D经费内部支出的来源渠道占比情况看,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例为98.69%;其余为政府资金,占1.31%。由此可见,企业自筹资金是xxxx市R&D经费最主要的来源形式。

(四)R&D项目数大幅增长,自主创新项目研发趋于活跃。xxxx年全市工业企业开展R&D项目166项,比去年增长25.8%。从R&D项目来源看:企业自选科技项目是主要来源形式。xxxx年全市自选R&D项目数占规模以上工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95.2%;其次是地方科技项目,为3%;其他科技项目为1.8%。从R&D项目合作形式看:独立研究是主要合作形式。xxxx年全市独立研究的R&D项目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89.95%;其次是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比重为5.72%,与境内独立研究院机构合作项目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的`比重2.41%,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的比例为1.92%。从R&D项目成果形式看: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和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是主要成果形式。xx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中,有49.2%的项目成果形式表现为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有45.8%的项目成果形式表现为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两种成果形式的R&D项目数占R&D项目总数的95%。从R&D项目技术经济目标看:开发全新产品是主要技术经济目标。xxxx年开发全新产品项目数占规模以上工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55.7%,其次是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为38.9%。

篇8:煤矿企业科技创新论文

关于煤矿企业科技创新论文

一、目前城郊煤矿生产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实际生产过程中缺乏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行动城郊煤矿作为煤矿企业中的佼佼者,领导和员工实际上都已经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和解决煤矿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煤矿企业已经将科学创新管理应用到煤矿生产中,包括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从中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但是对于所引进的科技成果很多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缺乏将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行动。除此之外,矿井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也努力的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研发出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因此,将所引进的技术和自主研发成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矿井生产也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2.员工中缺乏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后续培训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企业之间也包括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中尤其是科技因素即科技人才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竞争的重点问题,因此,即使已经成为煤矿行业的佼佼者,城郊煤矿还是必须要重视对科技人才进行培养的问题,这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

3.不重视对科技资料的管理,管理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科技资料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资源,其承载着企业引进和研发的科技成果,在煤矿企业进行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然而,当前对于煤矿科技资料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科技资料的管理工作较缺乏,管理方法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人员的调整、调动使得之前的原始资料不能很好的保留和完善的保存。

二、科技创新管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1.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长远计划和规划对于每一个煤矿企业来说,只有建立起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长远计划和规划,才能更好地将科技应用于煤矿矿井的生产,促进煤矿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生产技艺、设备水平和实际生产状况,制定出煤矿矿井的长期计划和规划,并与之相对应地制订短期的安排,才能促进煤矿的科技发展。只有制定出以科技创新管理为基础的长远规划,才能使企业得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跻身为一流的煤矿企业。

2.建立员工激励的机制,成立专门资金科技创新管理需要激励机制的作用,因此,煤矿还应该建立专门用于奖励科技创新的资金,并制定完善的奖励制度,对企业中有价值的优秀的科技创新进行奖励。在奖励制度中,不仅要对具有专业性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的奖励,还应该要鼓励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开展创新活动。这样,就能使企业中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气氛,提升煤矿矿井的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从而能够改善公司的煤矿生产,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

3.引进先进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引进之后,能够极大地促进煤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矿井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促进矿井生产的发展。

4.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煤矿企业还应适时地开展适应现代化科技创新管理的培训课程,引进现代煤矿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建立起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培训体系,不断地提高公司员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公司在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要重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矿井生产中的一线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一线人员的素质,提升他们的科技水平,才能在矿井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排除。

5.规范科技资料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煤矿应提高对科技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员工对科技资料进行管理的意识,将科技资料的归档工作纳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当中。同时要建立起科技资料的科学管理体系,改变以往传统的科技资料的管理方式,加快科技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促进科技资料更有效地为具体生产服务。

三、结语

总之,对煤矿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尤为重要,科技创新能够使煤矿在目前处于白热化状态的煤矿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的生产水平,从而为整个国家提供更好的、充足的煤炭能源。

篇9: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的调查报告

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的调查报告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达到“个人形象如一面旗,工作热情如一团火,谋事布局如一盘棋”。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弄清新时期改革开放大潮流、大政策、大环境,准确把握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科学发展,促进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推进,工作大落实,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实现**的“二次跨越”。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科技管理职能部门面对存在的问题该怎么办,如何解决,按照州委的统一布置,结合此次的学习活动,3月底4月初,单位主要领导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到四个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认真调查研究了全州科技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的科技现状分析

“十五”以来,**州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初见成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各级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队伍自身建设也得到发展。全州共有科技管理机构5个;独立科研所2个;29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助理员;全州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35人。

(二)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进步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结合**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进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208项、科技成果156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以来,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4项,其中,省级项目55项,州级列项及配套项目289项;项目资金共投入1889万元,项目涵盖了农、林、牧、卫生、生物等大部分行业,一批科技项目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开始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民族贫困地区科技综合示范项目所实施的优质稻、优质蔬菜、沼气、稻田养鱼、庭院经济、科学养猪等十多个种养业和能源开发示范项目,项目区粮食产量和人均经济收入均突破千斤千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好示范效果。

(三)科学普及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积极组织开展民族贫困地区科技试验示范、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及科普阵地建设等科普创建活动,开展科技扶贫,有效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十五以来,共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4934场次,受训农民达84。7万人次,印发各类科技、科普实用技术资料10。2万份,共招收省级农函大班55个专业,74个单科班4525名学员,培养了一大批农村能人群体,广大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科技合作交流和专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举办云南**科技展洽会、组织参加云南省科技展洽会和省院省校科技成果洽谈会等形式,搭建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州内企事业单位先后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国林科院昆明资源昆虫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施的云黄连、萝芙木、咖啡、漆油、木蜡、草果、老窝火腿腿源标准化示范等开发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产学研结合取得新突破。一期工程10万吨电解锌项目已建成投产,为把兰坪建成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专利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干部的科技意识不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满意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畏难情绪;做事习惯于条条框框、按部就班,缺乏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胆略和气魄;遇到实际问题却一味强调客观原因;浮躁心态、工作不够深入、急功近利;学习理论和业务不够系统,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分析问题粗浅;考虑局部多、考虑全局少、发展理念不强。具体表现为全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引进、项目的推广上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重视不到位,常常持观望态度,致使一些成熟和适用于我州的科技项目,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

按照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计划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要增至25084人,从现有人才状况分析,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数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实现增加现有人才总量的目标,特别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总量提升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

2、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我州现有的10635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6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7%,副高级职称59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6%,)、37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5。29%)、627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9。04%),显示出高级职称人数偏低,初级人才基数偏大。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第三产业高层次的金融、商务、法律、外语、计算机、建设规划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州严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划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严重影响,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才分布亟待调整

从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分析,州直机关人才量有1229人,虽然只占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各类从事职业人才分析,教育、卫生人才的数量为814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3。8%。我州是农业大州,各事业单位中农林牧渔人才总数995人,占人才总量的9。02%,占农业人口总量的0。27%,比重明显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仍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总量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31。9%,研究生仅有11人,只占专业人才总数的0。1%;本科学历的有954人,也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64%。人才分布不均衡,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在“三次产业”第一线的人才较少,在所有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人才占总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紧迫

“十五”期间,**州人才外流严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出现“流出不流进”现象,高级职称人才流出28人,中级人才流出127人,而调入的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为9人。

5、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政治边防的影响,**的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受市场经济大潮锻炼的人才较少,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缓慢。

6、人才队伍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全州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的4%,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145人。

(三)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调查中了解到我州公众科学素养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为6。1年。而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员。因此我州的很多农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这样,科学普及和适用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群众的接受能力也较弱,一些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依然形成对自然资源,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严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观念还依然存在。不仅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四)我州的各类企业创新能力低

从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各类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州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客观制约因素多,难有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州工业科技难以发展。

(五)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

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三、积极推进我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1、人才总量

按照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计划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要增至25084人,从现有人才状况分析,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数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实现增加现有人才总量的目标,特别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总量提升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

2、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我州现有的10635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6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7%,副高级职称59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6%,)、37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5。29%)、627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9。04%),显示出高级职称人数偏低,初级人才基数偏大。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第三产业高层次的金融、商务、法律、外语、计算机、建设规划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州严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划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严重影响,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才分布亟待调整

从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分析,州直机关人才量有1229人,虽然只占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各类从事职业人才分析,教育、卫生人才的数量为814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3。8%。我州是农业大州,各事业单位中农林牧渔人才总数995人,占人才总量的9。02%,占农业人口总量的0。27%,比重明显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仍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总量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31。9%,研究生仅有11人,只占专业人才总数的0。1%;本科学历的有954人,也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64%。人才分布不均衡,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在“三次产业”第一线的人才较少,在所有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人才占总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紧迫

“十五”期间,**州人才外流严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出现“流出不流进”现象,高级职称人才流出28人,中级人才流出127人,而调入的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为9人。

5、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政治边防的影响,**的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受市场经济大潮锻炼的人才较少,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缓慢。

6、人才队伍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全州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的4%,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145人。

(三)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调查中了解到我州公众科学素养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为6。1年。而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员。因此我州的很多农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这样,科学普及和适用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群众的接受能力也较弱,一些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依然形成对自然资源,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严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观念还依然存在。不仅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四)我州的各类企业创新能力低

从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各类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州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客观制约因素多,难有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州工业科技难以发展。

(五)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

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三、积极推进我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1、人才总量

按照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年计划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要增至25084人,从现有人才状况分析,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数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实现增加现有人才总量的目标,特别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总量提升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

2、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我州现有的10635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6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7%,副高级职称59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6%,)、37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5。29%)、627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9。04%),显示出高级职称人数偏低,初级人才基数偏大。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第三产业高层次的金融、商务、法律、外语、计算机、建设规划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州严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划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严重影响,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才分布亟待调整

从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分析,州直机关人才量有1229人,虽然只占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各类从事职业人才分析,教育、卫生人才的数量为814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3。8%。我州是农业大州,各事业单位中农林牧渔人才总数995人,占人才总量的9。02%,占农业人口总量的0。27%,比重明显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仍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总量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31。9%,研究生仅有11人,只占专业人才总数的0。1%;本科学历的有954人,也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64%。人才分布不均衡,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在“三次产业”第一线的人才较少,在所有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人才占总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紧迫

“十五”期间,**州人才外流严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出现“流出不流进”现象,高级职称人才流出28人,中级人才流出127人,而调入的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为9人。

5、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政治边防的影响,**的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受市场经济大潮锻炼的人才较少,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缓慢。

6、人才队伍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全州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的4%,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145人。

(三)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调查中了解到我州公众科学素养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为6。1年。而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员。因此我州的很多农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这样,科学普及和适用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群众的接受能力也较弱,一些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依然形成对自然资源,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严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观念还依然存在。不仅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四)我州的各类企业创新能力低

从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各类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州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客观制约因素多,难有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州工业科技难以发展。

(五)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

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三、积极推进我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二次跨越”战略支撑体系――“努力构建**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基地,打造**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进一步明晰科技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推进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方面的职责定位,做到紧扣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协调推进持续发展。“强抓农业科技,推动工业科技;强化科技普及,提高科技素质;强化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州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采取切实措施,实施提升我州传统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民族文化保护开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发展领域创新行动。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我州企业的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二)完善我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科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为科技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理顺政府、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关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和客观要求,把培育我州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放在优先地位,通过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的引导,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条件的共建共享。我州属“三江并流”区域,同时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资源情况,达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整合资源,高起点开展建设工作,依托高等院校技术支撑,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工程中心,使其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以点带面拉动全州生物资源开发,同时达到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资源共享、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利用、构建网络科研环境、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整合,形成一个开放高效的科研保障体系,改善区域创新基础条件。

3、加大省院省校和周边国家缅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组织开展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开展项目开发、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工作;积极推动我州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与对外合作方建立长期、深入、有效的合作。

4、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在引导社会投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科技投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重点来加以确保,有力保证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

(三)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减少或避免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倾向,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创业人才和科技中介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四)加强科技普及及科技宣传,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科普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团体和部门齐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农村、社区、青少年,广泛开展解决“学科技难”科普活动,加强科技培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力争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通过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的形成能力和保护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及社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州的各项科技法规政策,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政策环境。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落实,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科技工作的社会氛围。

四、对策措施

我州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州,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州内和州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按照州委州政府科教兴州战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宏观管理,把重点放在研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创造保障条件、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各级领导要强化科技宏观管理意识,把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弱化对竞争性研发活动的具体干预,建立机构完整、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联动的科技管理机制。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揽科技工作全局的责任,统筹区域科技发展,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评价和公众监督机制。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围绕我州重大科技需求,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和合作,学习引进国内外、省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在消化吸收中再创新,结合我州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各类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进步。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投融资支撑体系

要把科技投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重点加以确保,有力保证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及各种社会组织加强科技投入,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支撑体系。

(三)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服务环境

随着科技强州战略的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服务环境,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我州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完善科技管理服务机构;二是要整体提高我州科技人员队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县基本建设投资规划,进一步改善各县科技服务环境;四是出台科技有关的政策法规,围绕科技创新、成果引进、合作、研发、推广应用、特色产业培育等,大力改善州县科技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紧紧围绕我州的支柱产业,围绕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选题指南,加大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力度,做到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按照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安排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实施一批项目,培训一批农民,涌现一批农村能人群体,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局面。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构建和完善企事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我州的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五)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

一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机构形成开放、流动、竞争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靠给舞台、压担子培养和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数据共享、科学资料提供等多种方式,为各类人才的科技活动给予公平的对待。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二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与投资、分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评价科学、运行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要围绕科技发展需求,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针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外来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形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保障。

(六)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和技术普及工作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工程来抓。

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普及教育,使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与我州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相适应。传播科学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充分利用边疆“解五难”的机遇全面提升我州科普工作。在我州可以考虑建立少数民族科普专业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健全科普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团体和部门齐抓共管和科普工作格局。各级党政领导带头支持和参与科普,有关部门积极制定科普规划及相关标准,建立投入保障、竞争激励、监测和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协调一致,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

三要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普能力。确立科普的公益性主导地位,确保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要重视和强化科技场馆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优先实施,抓好科普基地建设,并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篇10:企业创新口号:科技无极限,创新无止境!

1、创新驱动,你我先行。

2、融合德智勇勤,创新其乐无穷。

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推进新奥持续创新。

4、爱我新奥,树我新风,团结创新,续我辉煌。

5、众志成城迎气化,全力以赴夺优秀。

6、科技无极限,创新无止境。

7、勤学习,谱文明直风;争创新,绘秀美蓝图。

8、今天的小发明家,明天的大科学家。

9、创新驱动未来,纳福传动世界。

10、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11、全员发动,迎接气化;齐心协力,力争创新。

1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3、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14、激情纳福,睿智创新。

15、诚信立足,创新致远。

16、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创新人格。

17、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18、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开拓者找创意。

19、没有高不可攀的大山,没有停滞不前的新奥人。

20、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创新。

篇11:企业创新口号:科技无极限,创新无止境!

2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求创新。

22、科技传播文明,创新成就精彩。

23、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创新经济。

24、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25、创智未来,心享纳福。

26、企业要发展,科技要创新。

27、创新求突破,科技促发展。

28、科技承载梦想,创新打造辉煌。

29、有你创新,创新由你。

30、科技的世界,创新的时代。

31、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32、创新为科技插上翅膀,发明为成功添上动力。

33、轻轻松松上班;快快乐乐干活;开开心心进步;高高兴兴创造。

34、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35、放飞梦想,成就新奥。

36、科创新时代,圆我中国梦。

37、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38、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做为标志。

39、携手创新,共建和谐社会。

40、抓经济,抓创新,两手都要硬。

篇12:企业创新口号:科技无极限,创新无止境!

41、力行求是,勇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4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3、心系新奥,贡献你我,全力以赴,力争创新。

44、科技创新增效益,合作共赢谋发展。

45、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创新是发展的桥梁。

46、科技要发展,创新是关键。

47、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企业。

48、振兴科技靠人民,创新科技为人民。

49、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50、数字新科技,创新来演绎。

5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52、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53、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54、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经济发展。

55、创新无条件,信手偶得之;创新无诀窍,突发奇想中。

56、新奥因成功而美好,员工因创新而精彩。

57、不是空洞口号,创新是必要行动。

58、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

59、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60、人人崇尚成功,事事成于创新。

篇13: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论文

摘要:国内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放缓,企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走出重组、破产困境,转型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企业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创新平台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前提之一。文章讲述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从创新平台基础设施设备情况、创新平台人才状况、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创新平台建设对策。

关键词: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当前,国内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放缓,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形势严峻。企业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减产、重组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降反升呢?企业要想走出重组、破产等经济困境,转型发展是企业新一轮效益增长的唯一出路。转型发展需要依靠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突破技术改造升级的难点,而技术创新始终离不开完善的创新平台环境。科技平台是集聚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科技设备、高技术研发水平聚集的地方,具有开放共享特征、支撑和服务于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科技机构组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包括科技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基地、专业技术研究院等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也是集聚企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有效的组织形态和空间形态,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创新示范作用和新技术带动功能。平台建设能推动企业专业技术升级,实现企业高品质技术新的突破,为企业把握新机遇、寻求新模式创造有利条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企业平台建设现状

1.1平台基础条件不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创新平台建设,不愿意在平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认为平台建设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资金投入可有可无,企业是以效益为中心,减少投入意味着增加了效益,企业选择放弃资金投入。创新平台试验仪器设施设备不完善,平台已有的设施难以满足研发创新需要,研发试验无法顺利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受阻,有的时候因为研发设备设施缺失,技术开发人员的研发工作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试验验证,企业的研发成果在未经过充分试验验证后直接应用在市场上,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风险,失败的研发成果投入到市场可能影响企业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说的严重一点可能会失去所有客户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失去了市场,导致破产。

1.2平台管理缺失

多数企业未给创新平台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专职管理人员、专职研发人员,认为建立单独的创新平台完全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企业平台建设意识不强,认为企业技术研发无需专门的创新平台,等有需要研发创新的时候临时组建一个团队从事研发工作,研发工作结束,研发人员还能从事市场业务、承担企业生产任务等工作。企业技术研发是一项延续很强的工作,因为没有专职的研发管理人员和专职技术研发人员,研发成果就成为了个人的成果,无法成为企业的成果,研发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沉淀和积累,企业只能依赖员工个人,一旦人才流失,研发技术随之消失,新技术研发人员需要重新熟悉原有技术原理和方案后才能开始新技术开发工作,导致研发效率低下。

1.3平台人力资源得不到保障

企业高层对平台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平台内科技人员工作得不到企业的重视,薪资收入与同等条件的其他部门人员收入相比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甚至与其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人员相比较差距较大,企业创新平台内人才职业规划前景不明朗,以至于平台科技人员认为进入创新平台等于失去职业发展机会,很多致力于创新研究的优秀人才选择放弃从事创新研究工作,平台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得不到保障。

1.4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创新平台机构不直接面向市场,而平台技术需要应用于市场,平台机构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可平台技术又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对平台建设意义了解不够,企业对创新平台的考核流于形式,未从创新平台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平台管理的考核机制、体制。平台考核机制与研发创新成果无直接关系,创新成果不是衡量平台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标准,绩效考核不能直接体现在个人薪资水平上,平台内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高。

2、完善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2.1完善平台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等条件

技术创新有风险,为了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科技人员在新技术投入市场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实验,基础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设施为依托,提高新技术开发成功率,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平台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的投入,为研发创新提供基础保障。企业在年初预算时留出一定比例的预算资金用来购买技术实验仪器、设备和设施以满足研发创新工作过程试验需求,以便平台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开展实验校验工作,待实验校验成功后再推向市场,以减少新技术的市场风险。

2.2加大平台管理力度

平台管理是技术研发水平管理的关键,要让研发成果真正成为企业的技术成果,就需要有平台管理人员统筹管理平台研发创新工作,明确专职技术人员的职能定位,深入研究平台发展战略,管理企业技术成果,为企业业务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建立专职研发队伍,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确保企业技术开发的`延续性。

2.3提高创新平台人力资源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状况是平台建设好坏的直接决定因素,企业要高度重视平台人力资源投入,大力引进行业领域高精尖人才,充实平台人力资源状况,提高平台研发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创新平台知识结构。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平台人才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平台人才创新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4建立科学有效的平台激励机制

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能推动平台创新工作快速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平台建设水平。适当提高平台研发人员的薪资收入,让更多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开发人员愿意进入平台从事创新工作,有效提高平台人员素质。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新的研发成果采取业绩分红奖励或者一次性奖励等方式,鼓励平台技术研发人员大胆开发新技术,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动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主体,也是创新平台建设的主体。企业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要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吸引集聚创新要素。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以专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龙头,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科技平台建设体系,努力实现企业创新由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新局面,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要让创新平台成为企业科技要素集聚地,成为成果转化高地,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湘潭,傅建球,张瑜.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谢旭红,季诚昌,周芊芊.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3]陈志辉.科技创新平台内涵特征与发展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

篇14:创新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协作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业的话,可以到专业的地方看看有什么好的项目,我有朋友在展览公司上班,好像是听说他们在20xx年3月9日--11日在山西太原有个“小微项目加盟展”,里面有连锁加盟的店,也有中小型的加盟店,都比较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而且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扶持政策的哦,近的话可以到现场去看看……

毕竟现在做为创业者来说,市面上的生意五花八门,做什么的都有,自己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即便有了好项目也被自己的优柔寡断错过了,目前动漫周边产品市场比较广,毕竟80后90后都是伴随着动漫文化而成长起来的,动漫对他们的影响不可谓不深,新颖时尚的动漫店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所追求的特色个性,更是一种别样的动漫情愫,了解动漫行业,关注动漫店这个新的市场商机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

你好,夏天可以开一家露天啤酒吧,在酷热难耐的夏天,人们都愿意饮上几杯凉爽可口的啤酒消暑。因此,你可以选择街头广场,公园一角或居民小区的空间地带,支上几把太阳伞,摆上桌椅和啤酒,露天啤酒吧就算诞生了。你可以提供现酿的啤酒、冰啤等高品质新型啤酒,让啤酒吧用新颖和特色来招徕顾客。冰啤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外兴起的,是把嫩啤匀速送到刮板式换热器中,将啤酒冷却到最适宜的温度,使之出现冰晶,然后把含冰晶的'酒送到重结晶罐中,经过搅拌使冰晶和啤酒充分混合而成。这样做出的啤酒清凉纯洁,口味绵柔爽口,尤其是它的热量低于普通啤酒的20%,但又有效地保留了啤酒中的营养物质,故而男女老少都能饮用。所以,开露天啤酒吧,你最好要购置一套制作冰啤的设备,据目前市场行情看,该设备的价位在一万元左右,再加上其它的费用,只需投资两万元,一所露天啤酒吧便属于你的了。

做熟食凉菜加盟,我觉得廖排骨不错哈!~

楼主是成都人的话肯定晓得廖排骨哈!~四川的百年老字号,30年品牌历史,在全国有400多家加盟店的哈,光成都都有近百家!~

廖排骨是四川最大的卤味连锁企业,也是整个卤菜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企业。他们的菜系分为卤菜、凉菜、香辣油炸系列,近70种菜品,卤菜最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