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探究

哈尼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哈尼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探究(共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探究

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地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被重视。课堂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力度不够,觉得地理课“可听可不听”。课堂上“互动合作”教学方式成效不明显,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合作,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地理,上课的时候睡觉、讲话、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要从三个角度进行探究:(1)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试化”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力度不够;(2)从学生的角度讲:地理学科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产生了“畏难”的情绪;(3)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化,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这些现象是造成地理课堂师生“互动合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初中地理“互动合作”学习,提供参考建议。

一、设计双向性任务、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课堂互动合作不足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尽快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时提问:“为什么喜马拉雅山每年都会长高?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是会运动的,喜马拉雅山受地壳运动的影响;B.人的测量技术有限,存在误差;C.喜马拉雅山自己会长高;D.人的主观想象。”教师要求学生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我觉得是选A”“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应该选……”。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师生情感,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合作中。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合作、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合作,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胆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效地实施“互动合作”学习。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投入情感,在互动合作中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享受学习地理的快乐。

三、增加课堂活动,促进互动合作学习氛围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特性。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上畏缩不前,认为地理是非常难的学科。为了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地理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概念记忆大赛”活动,教师给出20个学过的地理知识点,然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良中分配,然后在给定的时间内开始记忆知识点,最后进行小组比拼,看哪个小组默写出的公式总和最多。学生为了集体荣誉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我们广泛开展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互动学习的实施。

四、结合社会焦点、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英国伦敦的奥运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奥运会开幕之际,长达数个月的火炬传递活动将奥运圣火和奥运精神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教师结合地理学习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教师从世界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图上,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挂图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挂图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让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点。类似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五、角色扮演,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角色扮演”是一种拉近学生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距离,是地理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初中一年级的《世界气候》的时候,采取了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组查阅资料和阅读课文,讨论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异,说出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互动学习中,十几分钟后两组学生各派出代表,有的同学说:“我是来自马来群岛的人,我比较黑,那是因为我们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常年高温多雨,气候年较差比较小,各月平均气温在25到28度之间,太阳比较晒,所以我这么黑。”“我是来自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这里不像热带地区那么热,但是1月份平均温度也在0度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在25度以上,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我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人……”这样贴近生活的表演,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生活教育情境,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自我发展,有效地展开了学生的互动学习策略。

六、从身边生活出发,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从学生身边发掘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地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的变化,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掘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讲述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时候,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提前观察:“最近,请同学们观察不同时间段的气候和季风变化,然后做好记录,自学有关季风与气候的知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教师在讲到《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因此,地理教师要具有善于捕捉、善于发现的慧眼,发掘生活中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指引学生根据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分析,在实际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出发,感悟地理,学习地理。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合作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地理并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多少地理知识,也不是要对地理事物有多透彻地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才是地理学习的关键。而教师的引导在这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学习形式、合理分工、亲切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听课、透彻地理解,使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阚星星。让地理教学走进学生生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09)。

[2]李树民。生成性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地理教育,(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致远校区)

篇2: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探究

文 许淑娟

摘 要: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互动合作”学习的重视,其中主要以设计双向性任务、促进互动合作学习;培养师生情感,促进互动合作学习;增加课堂活动,促进互动合作学习氛围;结合社会焦点、促进互动合作学习等策略,作为强化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实施。“互动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享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为培养出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主要针对初中地理课堂上如何提高地理“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地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篇3: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效率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效率论文

一、以兴趣为指引、组织学生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实现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互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教师要以兴趣为指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比如:为了让学生读懂地图,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地图上的方位形成明确的认识,为此我在地图的教学之前,专门针对地面上的方向设置了游戏环节。先让学生们认识游戏地图,之后创设游戏情景:地图上的a点发生了火灾,消防员们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救。请同学们给消防员们指路,让他们尽快地赶到现场。并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模拟消防员,赶赴火灾现场的过程。完成任务后,让学生们总结自己是如何在地图上给消防员正确指路的。通过这样游戏环节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学生在教学情景的氛围中进行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

二、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互动的实效性

课堂上的教学互动,能否充分进行,不仅与教师的兴趣激发和有效引导有关,更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氛围有关系。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处于不平等的紧张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就不会充分,效果就不明显。为此,教师要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鸿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比如:在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的教学中,学习到《“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祖国和香港、澳门的关系,引申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让学生领会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还带领学生们一起演唱了学生们喜欢的《东方之珠》这首歌曲,进一步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扫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让学生打开心扉,融入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和学生性格各异,导致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各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地自主参与。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们进行了角色扮演,在这个时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有的学生就显得扭扭捏捏。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批评,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营造热烈而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拓展互动空间,全面提高互动效果。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互动,不仅要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研究的方法组织教学,把全部学生按照6个人一组进行小组划分。针对教学内容设定主题,进行教学交流、研究活动。通过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对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再让各组学生到讲台前面,就这几个方面的认识进行小组展示,在小组成员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及时地进行补充,实现了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促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提高了合作交流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篇4:地理教学的教学方式

一、发现教学法

指教师通过提供适宜学生进行

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指教师通过提供适宜学生进行

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发现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适宜使用发现教学法。

2 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相对难度不大时,可以使用发现教学法。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就可让学生联系“中国的气候”来发现学习。比如纬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3 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比较分析,“发现”异同,得出结论,也是发现法应用的方面。如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将其与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相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二者特征上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

同,以及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的学习时可以应用发现教学法。

4 可从直观及实物操作入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泡沫塑料模型操作实践,发现等高线地形图的涵义。如纬度不同各地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同就可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二)、发现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三)地理发现教学的基本要求

1.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的探究、发现过程往往围绕着某一问题而展开,因此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成为“发现”的情境,而这种发现的情境往往是通过设疑、激发困惑、引发心理矛盾而形成。

2.善于引导,讲求实效

尽管发现教学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但学生的这种探究发现并不会任意、自由和随心所欲。因此发现能否取得实效,教师的善于引导也很关键。

教师的引导能够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避免盲目的猜测和无益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不能太具体,应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给学生以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创造的思维空间。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睦氛围

发现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自由发现、研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尽管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中可以充当支持者、鼓励者,但教师绝对不能替代学生,“包办”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

“启发”首先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调控手段。其次,“启发”又是方法和形式。

叶圣陶先生曾经针对课堂提问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可否自始至终不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人更深。”

(一)、地理教学中“启发点”的选择

1 在知识重点处寻找启发点

心理学家罗索指出:“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课堂上经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等一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能启迪思维。正确的做法是把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让学生有所思,思有所得。

2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选择启发点

启发的价值主要看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在知识的衔接点上选择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定点一新旧知识连接点一新知延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 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处”寻找的启发点称之为“动态”启发点,它是伴随着教学的动态过程出现的,如果启发得当,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4 从练习错误的疑难处探寻启发点

在错误之处探寻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开启心智,启发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

类似这样的在问题的“结症”处,一步一步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无疑也是启发的最佳点之一。

(二)、地理启发式教学的形式

1直观启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过程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之上,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地理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直观性,使学生将直接感受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 设疑启发

思源于疑、学起于思,有了问题,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达到主动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

3 读图启发

地图比文字的叙述更准确,更直观,学生容易辨认,判断理解,其丰富的又为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思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通过读图启发,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假设启发

假设启发对于分析、分解、巩固教学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十分有效,在地理启发教学中常常用到。

5 探究启发

探究需要观察,需要提出问题,是能动地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乐于探究。

6 联想是一种思维方法,

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应。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一些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地理教学,可利用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彼此相关性的特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7情境启发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过程,精心创设的良好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由“境”生情、情境交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关系图启发

地理课有不少内容都有一个内在知识体系和关联性,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条主线,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最终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实际教学中,这种关系图启发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不错。

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追求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着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的报道” 。

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且富有启发性” 。

舒尔曼则这样描述案例:“一个案例,正确理解的话,不单单是一个事件或故事的报道。称某事为一个案例就相当于做一个理论断言——断言它是某事的一种情况或更大类中的一个例子” 。

案例教学有自己的规定性。首先,案例与一般的举例是不同的。案例是一个复合体,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例。作为教学选用的案例具有自己固定的构成要件和特征,不是简单的举例。其次,案例教学的核心是以案说理。说地理的道理,以案传道;传播地理原理,理解地理原理。

案例教学所选的案例必须有几个规定性:

一是匹配性、思想性。教学所用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且具有思想性。隐含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线索。

二是真实性,疑难性。案例不能“虚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件、实事。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是趣味性、典型性。所选案例要有情节,有趣味。案例是通例,有典型性。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5:地理教学的教学方式

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味。

1、“润物细无声”------教学内容生活味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教学现状往往是照本宣读,缺乏生活味,从而使学生感到在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而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见运用到教学中的话,则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增进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在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知识,如:为什么交通灯选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路旁的道路指标为什么是红白相间的条纹?为什么环卫工人穿黄颜色的衣服?夏天同学们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近段时间房地产很热,尤其是宁波市连续三年商品房价格涨幅居全国首位,买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讲得最多的话题。利用这个在讲气候资源这一节时,就可联系生活中的这一热闹话题,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一个购房者,你会选择怎么样的房子(主要从我们讲得气候资源这方面考虑)这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纷纷地从光照条件、通风情况、湿度、温度条件、绿化状况等方面做了很好地评析,兴趣盎然。

2、“社会即生活”------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味

如果说课堂教学中溶入生活,是把社会上的、生活中的东西搬一点到课堂做点缀,好比在金鱼缸中放一些珊瑚、水草,而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就好比是将鱼放到海里任意遨游。

我曾叫学生几个人一组利用寒假时间对家乡的水资源进行调查,学生都感到很有兴趣,还纷纷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对水的含氧量、化学成分、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做了详细地研究和分析,同时也调查了一些污染源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地改进措施,也找了相关的环保部门,对当地水资源状况的改变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使他们深深感到了知识的有用。

每个学生都看到过月亮,但可能在讲月相之前,没有一个学生会想到月亮出没和观测时间和方位是怎么样的?所以在上课前,我请同学连续观察月相一个月,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规律,然后在上课时,老师用“敢上西天揽月,敢下东海抓鳖” (上西天,下东海。即上弦月,上半夜,西边天空可见,月面朝西;下弦月,下半夜,东边天空可见,月面朝东)这一句同学耳熟能详地谚语加以归纳,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而其中却将月相的规律的精髓部分概括起来了。而同学们经过实践更是能深切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

二、 在地理教学中点缀一点文学味

中国的文学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描述不但优美而且颇多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道理,值得我们去回味和理解,也有助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用唐诗宋词强化月相知识的巩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刘方平的“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另有“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等,可以对月相的出没和方位有更进一步了解,同时能更透彻地了解诗人传达的诗情画意,也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另外在讲水循环时,可以分析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话的科学性;在讲气候垂直地带性时可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分析日较差大时可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可用王之焕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夏季风的势力范围;用“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来描述三峡工程的浩大……。

三、 在地理教学中注入一点新闻味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而地理学又是一门现代的学科,和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的知识充斥到地理教学课堂中去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中。

在新教材上册的课本中有一个关于石油污染方面知识的内容。这节课我刚好是11月14日上课,但在11月13日下午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海域搁浅并发生燃料油泄漏的“威望号”油轮断裂沉没的消息,我立即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及受到石油污染的海鸟的图片,并配上“谁来救救我”等类似的文字,将其做成课件,在上课时应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使这节课上得生动有味。

在讲交通运输时,我用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粤海铁路的例子及相关的图片;在讲凌汛时,我用了网上刚刚看到的黄河壶口瀑布变成冰瀑的图片,诸如此类的新闻类的地理,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经常会在课上发布一些最新的新闻地理,效果颇佳。

四、 在地理教学中添加一点人文味

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它是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而现在的教育过分注重教人“如何而生”的本领,而偏废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使学生缺少一种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地理教学中添加一点人文味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务之急。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过多地侧重于知识地灌输和机械地训练,忽视了智力开发、个性张扬和情感地体验,使学生过早地出现了情感的荒漠。“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人文化。

新教材下册中就用诸子百家的论述来表达了古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在教学此节内容时也可以用《诗经·伐檀》“檀檀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来说明以前黄河水的干净以及造成破坏导致现在一杯黄河水,三分之二是黄沙的后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能自觉地投入到宣传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五、 在地理教学中充入一点综合味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古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广博,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充入一点综合味,自古至今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面。

篇6: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文/卢 佳

摘 要: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重视,其中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的基础和保障。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针对初中地理课堂面临的师生缺乏互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篇7: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的原因

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地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被重视。课堂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力度不够,上课的时候“可听,可不听”,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地理,上课的时候睡觉、讲话、学习其他的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试化”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力度不够。从学生的角度讲,地理学科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化,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以上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是造成地理课堂师生缺乏互动的重要原因。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投入情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

2.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也逐渐起到了重要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地在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课、做笔记的授课形式以及传授知识内容都比较单一的授课方法。将互联网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天气与气候》的时候,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生动地展现了晴天、阴雨、春、夏、秋、冬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课件,放映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栩栩如生。冬天,银装素裹,雪花飘飘。生动形象并配有虫鸣鸟叫声,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然后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解读和美妙的音乐。将气候变化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境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魅力,让课堂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地结合并交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文本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3.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课堂互动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既有流程的指引下尽快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讲《地球与宇宙》时提问: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的高度不够

教师要求学生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我觉得是选C”“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选……”。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沈阳的全运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在全运会开幕之际,长达数个月的火炬传递活动将全运圣火和全运精神传送到沈阳的各个角落,教师将地理学习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从沈阳全运火炬在省内传递的路线图上,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挂图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挂图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点。类似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科学化、合理化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必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地理课堂互动性。例如,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我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研究中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教育科研,(10)。

[2]张尚军。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科教育,(12)。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中学)

篇8: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创新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创新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的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新课改形式下的历史教学课堂也逐渐使用新形势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认同,在此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去,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课改正在逐步的落实,这此过程中突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且在逐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本文中笔者作为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育工作,以本身的经验对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师生互动 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今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新形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赞同。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平时枯燥乏味的历史课程变为思维活跃的课堂,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改革的时间尚短,没有通过具体实践的检验,从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对年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经验结合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提出以下几种看法:

一、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师生互动过程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师生之间互动形式单一,缺少生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后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并且学生逐渐的代替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课堂不断的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过度的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必要的探讨或者仅仅限于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影响学生再进一步的探讨问题的可能,较为单一的探讨空间缩小了学生的交流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气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教学质量。

1.2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为形式主义,交流内容缺乏深度。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对于教学内容十分熟悉,在课堂上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教师的引导性交流,限制学生的探讨空间和思路。教师一般采用的方式为提问或者反问的方式。这样的交流方式既不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又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明显的是一种流于形式的互动教学方式。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师生之间互动目的,教师主导薄弱。

在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教师一般需要在课前对于课程的教学和讨论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课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通过教师的侧面引导使之保持不断深入,并且不会使得讨论偏离主题。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前没能够充分的备课以至于在师生互动中不能够及时的把握学生探讨的主要路线,使得学生的探讨缺乏目的性,这样讲大大的减低课堂效果。

二、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2.1 教师应当优化备课方案及内容,灵活选择师生互动形式。

不论是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充分的备好课是作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在课堂上将历史课程进行生动讲解的前提。尤其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课程备课阶段只有将课程内容和讲课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排后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丰富的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并且在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教师能够从容的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丰富多彩的历史课程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并且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氛围,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保障。

2.2 创建民主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氛围。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已经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进行改变,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内容的发起者、引领者和总结者,师生之间的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探讨交流,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努力的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平等和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进行理论阐述。师生之间砼的积极的互动交流式的学习将初中历史课程穿成一条知识线,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不但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对于问题的正确认识和个人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自学中成长,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个性的人才。

此外,除了以上内容,为了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歇息氛围,教师还应当抓住初中时期孩子的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灌输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孩子进行逐一教育,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谈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重要的是完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三、 结论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顺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是提高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前提支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动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但是这些还没有完全的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想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起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积极的努力完善自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的去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李秀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答策略[J]. 新西部,.(16).

[2]张亚梅.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模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

[3]乔远慧.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21).

[4]秦桂曙,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02).

篇9: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论文

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交流互动 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论文摘要: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对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交流互动式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运用交流互动。

加强对师生互动的研究,特别对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以及小学生认知特点来说,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的基础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尽管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互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建立起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使教与学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那么小学数学课教学效果将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探究型问题,有时甚至要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来设计,这样做的意义不在于寻求完全正确的解答与现成的结论,而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见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1.让学生面对问题。揭示课题后首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提出了诸多令人产生疑问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学生形成的关于该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教师引导学生筛选并板书关键的问题:(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2)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3)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能不变?(4)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2.建立假说。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作为后继探讨的导向:“先来看第(2)个问题:请大家猜想一下,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即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3.收集证据,验证猜想。要求学生以“48÷8=6”为例,小组合作学习,举例验证多种猜想(被除数48和除数8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看看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商是不变的?4.解释说明。学生解释验证结果。5.交流评价。通过归纳总结,对验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组织和整理,并与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这样的教学就改变了传统有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了新型平等、合作交流关系,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理念。

二、倡导主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进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学习“百分数”以后,我们可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验黄豆的发芽率,规定每个小组实验的粒数和质量,并要求每个成员互相配合,认真地观察与记录。一周后的课上,让各位学生查验黄豆的发芽粒数和未发芽的粒数,各组分别计算发芽率。当汇报求得的发芽率不同时,可随时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讨论:为什么发芽率不一样呢?要使自己组内实验的发芽率高,必须怎样做?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时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灵活地修正他人的观点;虚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认真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组内交往协作,有效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对发芽率的理解,又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三、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但是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丧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口算减法(44—25)”时,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了七八种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真行!”“还有不同意见吗?”加以引导,整个交流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方法之间还有相对合理、简洁的区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和自我调整,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形式化的开放和放开只能带来表面的热闹而缺乏实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总之,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交流互动是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需条件。教师要善于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而富有情感的氛围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着共生关系。如果教师教学能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数学课堂将会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将因此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也将因此而生动。

参考文献:

[1]吕含贞,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J],课改纵横,,(4)

[2]何振中,洪涛,新课程理念下的“交往互动”摭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112)

[3]李素芹,交往互动创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11)

[4]王海涛,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尝试[J],现代阅读,2010,(12)

篇10: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的研究论文

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的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得到广泛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效。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存在目的不明确、互动缺乏秩序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失衡、“结构性”互动不足等问题。实现有效互动,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作为一线地理老师,笔者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并不理想,为此,笔者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依据

1.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其中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互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活问题,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欲望。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生活化”互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耳熟能详的成语、形象生动的视频等,都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等等。

2.勇于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每节课都大同小异,都是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厌烦,失去这种参与互动的热情,课堂讨论也就成了形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

1.互动目的不明确。表现为注重表面形式的互动,缺乏深层次和思维上的互动。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的互动,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表面上看课堂互动气氛相当活跃,实际上学生们的答案大都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因注重互动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了教学互动目的不明确。

2.互动形式失衡。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师生互动为主,不太注重生生互动,甚至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一点生生互动都没有。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没有充分的交流未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结构性”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常常需要设计教学情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一些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散,教师把学生放开后,不注意收拢,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知识的系统化不强,学生上课感觉挺热闹、挺充实,但实际上却感觉自己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

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够自如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互动中提升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潜力。做好课前准备要紧抓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视频与音像共利用,课件既生动形象,有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易于理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还能及时地得到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篇11:合作学习地理教学论文

合作学习地理教学论文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21世纪的课堂教学,是对话教学,是民主和谐的教学,也是交互性的互助合作的教学。这种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学中,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小组,并在小组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信息化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习七年级下册《西亚》为例说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学习目标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思想,结合学生实际、信息环境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与学生协商的前提下确立,要讲究团队合作的技能,要有世界公民意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定可操作的合作学习过程

1.充分利用QQ的学习功能

学生个体发现好的学习资料时可以把它上传到QQ群共享。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学生间可以通过QQ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补充、追问、更正。在QQ群学生可以平等自由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或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教师可以发起讨论话题,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探讨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2.老师利用QQ群及时进行评价和管理。

老师也在QQ空间里发表“解题思路”、发表图片,有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还可以对发言学生进行评价;对发言偏离话题或发表不当言论进行及时制止。

3.成果分享,存储资源

学生将学生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通过多媒体分享学习成果。展示更多的资料与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信息、分享成功、分享喜悦。然后利用电脑分类存储资源,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分享和创建在线文档,就本节所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与进行经验交流,让师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这就是使用信息化工具来促进合作学习的好处。

4.问题引领,做实课堂合作学习

出示本课核心问题,引领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在独立学习,有成果或疑问时组织小组讨论。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亚地区战乱不断地原因?如阅读课本内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探究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以色列哪些方面?

三、信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管理

1.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要教育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教育学生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要做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合法、正确使用网络信息。不轻易点击、回复不明身份的邮件,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分享不健康的网站,不泄露个人信息等。

2.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学生在信息环境下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善于倾听,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做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育学生懂得地理教学需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与认真探究。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3.注重小组建设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座位安排:小组座位采用“面座式”座位排列,这样便于小组同学合作与交流。分组方法: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性别、能力高低等因素,让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组合,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接近。每个小组人数4人为宜,优生和差生各一名,中等生两名。合作规则:

(1)小组成员必须遵守班内规则和组内规则,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学生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

(3)岗位轮值。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

(4)建立竞争机制。班里建立竞赛栏,实施小组捆绑竞赛。

(5)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要对发言特别踊跃的学生进行次数限制,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两次,使学生慎重选择发言时机,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四、信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评价

地理教学离不开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教师就要做好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幸福、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在评价时要做到几个结合:学生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测试成绩、作业情况、实践活动等方面综合考量。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新教学理论、模式的产生,信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教学实践的一个聚焦点,提升信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傅金梅 单位: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

篇12: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摘 要:互动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交流、合作、对话、交往的有效结合。论文对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指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前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二、关键: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设置

调查显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有这样两种:

1.课堂朗读互动活动

课堂朗读,以读带讲,让重读来加深记忆并且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以自我的主体性特征完成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口,必要时动手,但是动脑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朗读一般运用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生字词语的记忆中。

解决的方法有三种:开展互动性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疑问句、感叹句等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模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对文章已经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我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进行自主性学习。 2.课堂问答互动教学

课堂问答教学一般分为:

①开放性问答,即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语文是一个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②悬疑性问答。悬疑性问答又称为推理性问题,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采取悬疑问题设置的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的连续性提问,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评论性问答。评论性问答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性问答和辩论性问答。这种类型的问答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理解还要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分辨出文章思想的利弊并且根据自我的实际对课文的主旨和内容进行深度性的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三、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互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发展学生主体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接受。总之,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

[2]李页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界,。

[3]赵联标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方法刍议――试论“大课堂、大综合、大讨论”的大语文观[J].科学咨询,2009。

篇1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改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改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地理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改掉以往简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评价机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只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是“副科”、“豆芽课”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污染源都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的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土地资源》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

(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评价机制,重拾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要让地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自主评价,都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以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力.关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12).

[2]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A, (02).

篇14: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讨教育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对初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日益重要。对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法、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

一、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主题活动就是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这种环境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既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施,也可在课外单独进行,形式灵活;它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良好。当然,一个好的环境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要选好主题,考虑活动的依托形式和部分组成,还要遵循环境教育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主题活动更有成效。

环境主题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认识环境、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通过问题教学法渗透环境教育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有争议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争议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从事他们自己选择的问题的调查。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若干的必要技能,而这些技能又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必须的过程。如识别环境争议问题的技能;分析争议问题和以一定方式调查争议问题的能力;确定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和执行行动计划的能力。

三、通过比较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比较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中,比较法又具体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1.纵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讲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时,那时,由于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发生火灾,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使它们不得不迁往他地以谋生存。早期的农业生产中,刀耕火种,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横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东部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开发过度、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严重等;而西部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问题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通过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地理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多样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当然,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环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探究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就“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不力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还有很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这样就可以发挥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功效,收到好的环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及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06.

[2]梁丛城.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3.

篇15:改变地理教学方式的几点做法

改变地理教学方式的几点做法

王清友 刘学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根据这一理念的要求,我们试着改革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就对这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以《世界的气候》中气候概念的导出为例来说明

导入: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论的话题,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天气或气候的话?

2.通过这些谈论,结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天气知识,你认为天气和气候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变化,多变,主要有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要素。气候: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稳定,也是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简评:这种导入有亲和力,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个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根据气候与天气的这些不同,你认为应怎样给气候定义?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

4.下列诗句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B.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天气或气候的诗句或成语?

5.了解了气候的定义之后,你觉得应该怎样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你还能说出与我们当地不同的气候吗?它们大致分布在哪里?

(简评:通过设置这六个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在探究气候概念的过程中搭建了一个个台阶

[1] [2] [3] [4]

篇16: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关键词】互动合作 模式 探讨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首先,一些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还在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沉闷、缺少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其次,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老师也大多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存在区别,接受能力和把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令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上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给老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纪律把握方面加大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互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互动合作主要是尽量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革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别组成若干小组,创设一种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氛围。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小组互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中担当一部分探究任务,随着探究的深入,参与范围的提高,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取了新知识,大大提升了创造、研究能力。

2.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互动合作小组基本上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取得了高度的主动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及调整,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程度也大大减少,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一定相关支援。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扶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和、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四、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施行

1.成立“学习协作小组”

在实施互动合作前,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配对,组成结构合理的“学习协作小组”。学习协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排上,一般以两人同桌的形式为主,应依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状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与友好协作。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排名”“共同达标评估”的形式增进小组内部的协作与小组间的竞争。怎样组织好小组协作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对此我提出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小任务,也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2.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实行

教学流程实施当然不会有固定不变的'形式,一般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安排。一般的流程如下:

(1)复习导入。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本堂课更顺利的开展,也使得课堂教学连接有序。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布置任务。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以评价量规的形式提出评价标准。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本任务的要求、目标,并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3)进行分组。依据分组内容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

(4)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

(5)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协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

(6)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这也是互动合作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⑺点评作品、总结。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协作成果,通过口头评定、广播作品等方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小组互动合作的评价一般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

3.制订互动合作项目成果评价量规

五、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建立协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

组建4-6人为一组的协作小组,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性格、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同时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2.加大课堂纪律的调节,使学生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一般孩子的通病。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是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把互动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会协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协作。

3.要让互动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

当协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协作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励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全部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绩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取得的成绩负有一定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保证小组互动合作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所在,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协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协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协作达标,确立全新的互动合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互动合作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互动合作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

通过对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我深深地感到采取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良好效果,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我将继续研究小组协作的教学,以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互动合作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篇17:体育互动合作教学尝试的论文

体育互动合作教学尝试的论文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知识和才能,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全面素质和能力,使之最终成为社会的现实主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主要是教育教学培养的结果。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行为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内容,讲究教学艺术和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体育教学中的互动合作教学就是要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人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来实现儿童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实现师生统一主体,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针对我们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学校场地设施充足,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开放式教学,让互动合作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教学合一的优势,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具体的做法是:

一、激发动机,引起需求

学习离不开动机、愿望和需求。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充分地创设情境,让互动合作的学习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准备活动时我们可以设计律动游戏“小动物找朋友”,在游戏之前,老师可以为学生这样设置情境:今天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一早起来来到草地上做起了游戏,做的什么游戏呀?(播放音乐)听,是在做找朋友的游戏,随即教师可以和小骨干带上头饰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随着头饰的不断变化,学生们模仿着小兔、小鸟、小猫、小鱼、小蛙、小象……各种动作的姿态进行游戏。因为游戏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模仿,相互交流,把小动物的各种姿态模仿得活灵活现,学生兴趣昂然。这样的互动性准备活动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地做好了准备活动,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

二、指导学法,内化技能

“自主学习,合作学练”,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我们从学法角度上去研究教法,结合教材实际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学生把尝试练、观察示范、互相讨论、小组纠错和教师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是1、引导学生观察。如五年级教材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我先提示学生观察的要求,并利用学生示范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的不同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再作示范,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原地动作和起跑一瞬间动作。因为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观察示范特别认真,正确的概念很快形成。2、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动作概念后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动作,模仿练习,这时的模仿练习是让学生自主地练习,教师只需要对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而对于其他的学生让他通过观察思考来体验动作,从而达到熟悉动作。3、倡导学生交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基础后,开展小组比赛,以四人为一小组,一人听教师口令练习,其余三作技术指导,学生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熟悉了动作要领,熟练了动作技能。蹲踞式起跑作为新授教材,通过一个课时互动合作学习,学生95%以上了解了动作要领,掌握了动作技术。当然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必须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同的教材可以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但设计中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统一整体。

三、发展迁移,创新运用。

教学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外化可以使内化成果得到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创新运用,其实就是知识的外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能以后应鼓励学生体验、创新。如在进行一年级换物赛跑游戏时,先让学生从游戏名称入手,结合换物和赛跑两个要求进行游戏方法的思考,并尝试游戏,学生从观察、体验、交流中初步了解了游戏方法规则,掌握了在快跑中换物的技能。此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技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换的物品再增加一件,让学生思考三样物品的换物游戏怎么做?并让学生尝试练习、观察、讨论交流,并从这个过程中找到最快的换物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游戏,掌握了技能,并对内化的知识技能进行了外化体现。

同样,我们在进行放松练习时也让学生把内化的技能,通过互动合作转化为外化的。如在放松练习时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自编舞蹈进行放松,学生就会把已掌握的舞步、手型动作,身体姿势进行重新组合,编成新的舞蹈,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作的复习、模仿、交流不仅巩固了已有的技能,还掌握了新的动作技能。又如小结时候的交流,评述都是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来完成的。

互动合作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的点拨,发挥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健康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尝试,师生一起讨论、学习、交流,学生学的欢,掌握得好,用得活,教师也教得轻松,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互动合作教学,不仅增强了师生情感交融,发挥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调节了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加强了儿童与情境的交互影响,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践能力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18:初中地理教学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区域差异: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1、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3、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5、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五、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篇19: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学期结束了。作为一个新老师,这一个学期过的着实不容易。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有不足有缺陷,但更多的是有成长有收获。在担任七年级7班仅一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同时,不忘向老教师、教研组同事以及领导多请教,并积极去多听课,争取更好完成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实际操作上教学经验为零的我,对这一方面掌握的还是不够。我只有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其七级上册地里,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几乎每节课都要强讲、精讲、细讲,充分利用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每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前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月考、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七、多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练习。

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多向备课组长请教,多与新同事一起交流,一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事、领导的指点、帮助,自己能够早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成熟。

相关专题 互动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