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流泪狗狗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流泪狗狗头”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共7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光明路小学 刘晓红

【摘 要】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完善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的特殊地位日益彰显。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特殊地位 联系 重要性 和谐

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普及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音乐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它涉及到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又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所涵盖的内容有:德育、语言、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它们都与音乐有许多交集。尤其是小学的音乐教育,它在小学的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做如下论述。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德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这句话里,包含着这样一个认识:音乐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顾及他人,学会忍让、善良、感恩、坚强,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课例:(音乐教学论文 )歌曲《冬瓜和南瓜》(小学)

《冬瓜和南瓜》是一首表现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歌曲,以甲甲种冬瓜和丫丫种南瓜为主线引出了一段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趣事。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感,树立乐于助人的信念,懂得同学间应团结友爱的道理。

再如,在多声部合唱训练中,要求声音的和谐、统一,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互协作,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演唱出来的声音才能美妙动听、协和悦耳,才能使人得到愉悦的享受。如果有一位学生不协作或唱错一个音,就会使整体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与语文教育

音乐教育中渗透着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音乐课上,优美的歌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语言的熏陶;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总是能被人所感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

课例:欣赏《苗岭的早晨》(小学) 《苗岭的早晨》是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了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当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完这一乐曲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则小短文,题目是《苗岭的早晨》。许多同学写出了真情实感。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早晨,太阳暖暖的升起来,你听,鸟儿在叫,树郁郁葱葱的,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挺立在那里,小草像一块绿茸茸的地毯铺在那里,你看那小屋,结结实实的。人们在河边打水,往回走,脚踩在竹板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苗岭的早晨真美!”可见在音乐欣赏中,学生们通过自己感知的艺术形象写出了多么美好的作文,“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音乐为学生们提供了感知的对象,为他们创设了想像的空间。

三、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上,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低段年级的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还不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针对这一特点,如果以满堂贯的形式上课,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有的老师就采用课堂中插入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来削减疲劳。在音乐中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又保持了注意力的集中,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设了条件。

当然在音乐课中也有数学的元素在里面。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一年级)一课中,音乐老师在讲授的进程中,就复习了区别“大”和“小”、点数1――5的数学内容。像这样含有数学内容的音乐课还有许多。

这样,我们不仅在数学课上欣赏了音乐,也在音乐课上巩固复习了数学课的内容。

四、音乐与英语教学

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语言记忆和艺术音乐思维是由不同的大脑皮层区域承担,如果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会对学生进入英语状态起到倍增的作用。学生爱听时尚音乐,学唱英文歌曲,既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演唱英文歌曲做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意愿,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音乐与体育有很多相融之处。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还有许多学校将民族舞做为课间操活动纳入到体育当中,来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篇2:论英语在“3+X”中的地位

论英语在“3+X”中的地位

论英语在“3+X”中的地位

黎志敏

况下,“3+X”的高考模式把英语放在了不适当的位置上将导致更多的问题。因此,英语在“3+X”中不应居 核心的3门主干课程中,而应归于“X”类别。

当前,广东地区正在进行“3+X”高考改革的实验。“3 ”即指“语文、数学、外语”,是学生参加高考 的必考科目;“X ”即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1―6门科目,并依此参加高考。“3+X”模式在广东地 区经过短期试验之后,将在全国推广。因此,认真地探讨“3 +X”中的有关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3+X”模式中,英语居于核心的“3”的地位, 这种设置也许是想体现一种重视外语素质,着眼国际 接轨,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思路。但从我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来看,“一边倒”的现象严重,把英语放在“ 3+X”的“3”中,是否能真正达到预定的效果,值得怀疑。

外语,是指非中华民族的其他一切民族的语言。而在当前,英语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 置,尤其在中学阶段,“外语”成了“英语”的代名词。正如在50~60年代,外语就等于俄语一样。

解放初期,我国在外语课程设置上受政治与外交的影响,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成千上万人在刻苦学习俄语之后,并未从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从“以俄语为主”转为“以英语为主”之后,不仅 从前的俄语专业人士,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被迫放弃原来的俄语专业,从头学起了英语。这一切,都给我国政 府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今天,风靡全国的英语学习热潮是否会导致历史的重演?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面向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和民族的。英语国家(即指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在我国的 投资,以及与我国的贸易分别仅占我国外资及外贸总量的一小部分。并且,以英美国家为首的英语国家一向对 中国疑心重重,动辄以“人权、配额、制裁”等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亚洲、欧洲、非洲等一些非英语国家与我 国的经济、政治往来日益密切,对我国的政治经济起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现在,我国外语学习中出现的“ 一边倒”现象,必将导致我国英语人才的大量过剩和其它语种人才的严重不足,从而损害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恶果已经开始显示出来。5月, 到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求职的三千五 百多位专业外语人才之中,有近95%为英语专业人才,供大于求近十倍;而对于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 等语种的专业人才,求大于供的五倍;至于阿拉伯语、印尼语、马来语等语种的专业人才则更是寥寥无几。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将“外语(即英语)”置于高考模式“3+X”的核心“3”的地位, 势必进一步加强 英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从而加剧以上所揭示的问题的严重性。

反观这些年基础教育的现状, 我国绝大部分中学生在中学学习了6年(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 时间更长)英语之后,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均不理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普遍存在的“哑 巴英语”现象。

前不久,中国华南地区名校华南理工大学从级2400名学生中挑出1600名佼佼者,进行了英语口语测试 。结果,“有的同学听完问题后搜肠刮肚也‘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来,只好可怜巴巴地对考官说:‘ 我可不可以用汉语来回答?’”尽管老师所提出的是“你到过海边没有?”之类的简单问题, 可是结果“由于 许多人都听力不佳, ‘PARDON(再说一遍)’便成为整个考场重复率最高的用语。”(注:引自《羊城晚报》 ,1月11日,第五版。) 名校里的“佼佼者”的听说能力尚且如此,那其他大学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 考上大学的学生尚且如此,那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就更差了。

以上这一现象,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个地区。它集中反映了我国英语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的问题。这一种现象的形成,与我国中学的英语教育的目标、方法及英语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位中学生的最高目标就是“上大学”,而“上大学”的唯一途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 分。我国中学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就 是“题海战术”。英语教育也是如此。

如果说“题海战术”还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一个数学公式,或者熟记几件历史事实的话,那么它对于提高 学生的英语能力则毫无意义,不符合学科特点。显然,学生笔头做完一万道英语试题也还是不能口头回答诸如 “你到过海边没有?”一类简单的问题。并且,许多英语试题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笔者曾经随便抽取一套总分100 分的“英语高考模拟测试题”分别给10位来自美国、英语、加拿大、澳大 利亚的外籍教员回答。最后按照参考答案计算出十位外籍教员的平均得分仅为82分。外籍教员普遍反映,试题 中的许多题目没有道理。北京大学的外籍教员John Velrma 认为有45%的题目“unanswerable ”(不可回答) , 湖北大学的外籍教员Jerry Wilmsen抱怨:做这种试题实在是一种“torture”(折磨)。广州师范学院的 外籍教员Anne Reusch 还说一些测试题目完全是对中学生时间的“waste”(浪费)。

一个6岁的英语国家的儿童,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而一位做了六年英语试题的中国中学生,结果则是 自己不会运用的“哑巴英语”。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因为英语国家的儿童有一个中国学生所没有的“英语 语言习得环境”。在适宜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一门语言会事半功倍;没有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学习一门语言 则事倍功半。例如:马克思在到达伦敦之前学过几年英语,并且还将一本英语书译成了德文。可是当他到达伦 敦后,却发现自己不能和当地人用英语交流。他于是努力学习,短短三个月之后,他就可以和当地人顺利地交 谈了。这个例子再次说明了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的中学生,由于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尽管在英语学习上精力投入巨大,收获却很少。许多中学 生在中学时期养成的一些不良发音习惯,反而成为大学阶段难以克服的障碍。相比城市的中学生,农村的中学 生更不幸,因为多数城市中学生还有不少机会听英语磁带或者看英语录像;老师的发音也相对标准。而农村中 学则普遍缺乏录音机或者放映机:许多农村英语教师连自己也没有多少机会见到过说英语的外国人。

既然中国学生大多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以致在英语学习中事倍功半,那么,高考就不宜强调中学生 的英语成绩,不必将英语考试摆在高考的核心地位。这样,还能大大减轻英语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及“题 海战术”的危害程度。

“3+X”中“3”的导向性极强, 对于中学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影响。而在这一模式中,英语的地位到了空 前重要的位置,必将引起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高度的重视和全力的投入。在这种状况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更 将利少弊多,后患无穷。

第一,由于学科特点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的低效英语教学所致,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许多学生对英 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而这些大量地花费在教师教授,没天没夜地背诵、没完没了的书面练习中的时 间精力究竟换来了多少实实在在的英语能力呢?我们知道,目不识丁的`儿童和老人仍然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母语 ,说明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环境和运用,而不是黑板和练习纸。应试式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能力的提高事倍功 半,收效甚微!如果学生们把这样的精力投入于理、化、生、史、地等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 成长应该更有收益。

第二,在历年的高考中不少中学生在中文、数学或者物理、化学、美术、音乐等方面具有超人天赋,而对 英语却一筹莫展。尤其是一些学习条件不理想的农村中学的才子们,更是被英语成绩挡在了高校的门外。实行 “3+X”后,英语所占的份量更重,对总成绩影响更大,上述情况将更为严重。大批的才子们被英语这条门槛 所阻挡。我们的英语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有专家认为:“无才不怪,不怪不才。”的确,世界上许多奇 才都只是在某种科学领域的天才,在其他方面往往显示出低能,面面俱到的人反而难以成“才”。而学好英语 也决不是成才的必然条件。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规定英语为中学生必修课,上大学必考课呢?美国中学生虽然 也学外语,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种,并且只学二年,学好学坏对上大学没有影响。至于那些有一技 之长的美国中学生,学不学外语,都可以轻易地进入自己满意的大学。

[1] [2] 下一页

高考对于英语的不适当的重视无疑将扼杀天才。

第三,事实上在我国的现实中,中学毕业的能够进入大学深造的人毕竟只占极少数。许许多多的中学毕业 生,在他们离开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接触英语。尤其是农村毕业学生,英语的使用率更低。 因此,作为必修课,设英语还是开设其他对于他们走向社会谋生立足更重要的学科,不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 者反思吗?

第四,在英语学习之中,学生们难免会接触到一些英语国家的道德价值观念。而中学生对一些错误思想的 抵抗力、免疫力尚不健全,所以极其容易受到一些反动、堕落、腐化的东西的毒害。许多学生在接触了英语文 化(指英语国家的文化)之后,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采取拒绝和抵制的态度。

我们制定任何有关中学英语的政策,不能不考虑到它的实用性,不能不考虑到占中学生中80%的农村中学 生。

许多出版社,最爱出版的就是帮助中学生应付考试的学生英语辅导丛书、习题集之类。在书店里,最畅销 的也是这类读物。另外还有磁带、音像及相类设备等等。若作一下统计:家庭、社会、国家每年花在英语学习上的金钱恐怕应以百亿计。而学生、家长、社会在学习英语上所耗费的人力也是十分庞大的。现在,各种英语 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学生家教市场中英语家教一枝独秀等现象,就足见人们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之多。而 这些巨大的财力人力的投入换来的却是微乎其微的收效和一大串问题。值得吗?

因此,应降低英语在中等学校的地位,给中学生以选择不学英语的权力。换言之,英语不能成为高考中人 人必考的科目。另外,对英语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要认真研究,努力消除。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于实现这一目的,除语文和数学以外,许 多其他科目都比英语更为重要。譬如政治,使学生们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意志坚定:哲学,帮助学生们认识 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历史,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过去,热爱祖国的现在,献身于祖国的未来。而英语 呢?纯粹是一种工具。懂得它的人,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著来了解世界;不懂它的人,通过译文同样也可以了 解世界。何况,中国人的英语学得再好,也好不过英国人、美国人。

综上所述,得出的结论是:对英语在中学的地位作一些调整是必要的、必须的。

首先,在中等学校,把英语降为一门选修课;愿学者学之。在一些条件相对好的城市地区,可以鼓励学生 选修,不愿学者则可以不学。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就不必规定学生一定要学习英语。

其次,取消英语在外语中的垄断地位,根据社会的需要,均衡地培养精通各种语言的人才。

最后,集中人力物力认真研究中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善中学生学习外语的环境及方法。使将 来的外语人才出现少(当然要够用)而精的局面,取代今天的多而滥的局面。

所以,英语不应该占据“3+X”高考模式中的核心――“3 ”的位置。英语首先应该为真正的外语所代替 ,然后被排入“X”的行列。

上一页  [1] [2]

篇3:论英语在“3+X”中的地位

论英语在“3+X”中的地位

论英语在“3+X”中的地位

黎志敏

况下,“3+X”的高考模式把英语放在了不适当的位置上将导致更多的问题。因此,英语在“3+X”中不应居 核心的3门主干课程中,而应归于“X”类别。

当前,广东地区正在进行“3+X”高考改革的实验。“3 ”即指“语文、数学、外语”,是学生参加高考 的必考科目;“X ”即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1―6门科目,并依此参加高考。“3+X”模式在广东地 区经过短期试验之后,将在全国推广。因此,认真地探讨“3 +X”中的有关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3+X”模式中,英语居于核心的“3”的地位, 这种设置也许是想体现一种重视外语素质,着眼国际 接轨,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思路。但从我国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历史和现实来看,“一边倒”的现象严重,把英语放在“ 3+X”的“3”中,是否能真正达到预定的效果,值得怀疑。

外语,是指非中华民族的其他一切民族的`语言。而在当前,英语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 置,尤其在中学阶段,“外语”成了“英语”的代名词。正如在50~60年代,外语就等于俄语一样。

解放初期,我国在外语课程设置上受政治与外交的影响,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成千上万人在刻苦学习俄语之后,并未从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我国的外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从“以俄语为主”转为“以英语为主”之后,不仅 从前的俄语专业人士,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被迫放弃原来的俄语专业,从头学起了英语。这一切,都给我国政 府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今天,风靡全国的英语学习热潮是否会导致历史的重演?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面向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和民族的。英语国家(即指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在我国的 投资,以及与我国的贸易分别仅占我国外资及外贸总量的一小部分。并且,以英美国家为首的英语国家一向对 中国疑心重重,动辄以“人权、配额、制裁”等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亚洲、欧洲、非洲等一些非英语国家与我 国的经济、政治往来日益密切,对我国的政治经济起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现在,我国外语学习中出现的“ 一边倒”现象,必将导致我国英语人才的大量过剩和其它语种人才的严重不足,从而损害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恶果已经开始显示出来。195月, 到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求职的三千五 百多位专业外语人才之中,有近95%为英语专业人才,供大于求近十倍;而对于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 等语种的专业人才,求大于供的五倍;至于阿拉伯语、印尼语、马来语等语种的专业人才则更是寥寥无几。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将“外语(即英语)”置于

[1] [2] [3] [4]

篇4: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入儿童文学作品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些儿童文学形式对小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帮助小学生能够容易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思想道德。但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到现阶段,其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作品千篇 一律,缺乏创新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主动意识不强。因此,在今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最终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之间的联系

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属于少年儿童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也属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是终身的。在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内涵和真实情感是小学生了解现实、了解生活、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形成基础写作、阅读能力,通过教育在小学生思想中树立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从教育目的统一性来说,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此外,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语文可以了解语言文字,形成基本的读写能力,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保证之后,小学生可以更好的涉猎儿童文学,也更容易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深刻的含义,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文学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儿童文学的引用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文学基本要求,否则会造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引用不科学现象出现,无法很好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的选用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行为、认知和成年人比起来更加具有可塑性,同时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引用儿童文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性;其次,保证儿童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少年儿童形象思维十分丰富,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惊人,而小学生理解抽象性的内容却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比较难接受抽象的事物,只有形象性的事物才能保证少年儿童更好的接受到相关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引用还要具备形象性特征;最后,小学语文教育中引用儿童文学应该保证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科学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分析

1.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疑问教学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引用,以儿童文学为主的教学内容站到了整个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六成以上,较以前比例大大得到提升,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作品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精卫填海》、《小蝌蚪找妈妈》、《皇帝的新装》、《农夫与蛇》等,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而且还具备了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讽刺意义。例如《皇帝的新装》中就是对虚荣心、自欺欺人行为的一种大胆讽刺,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文中的小孩子的行为能够教育广大小学生要诚实守信,对待人要真诚,《小蝌蚪找妈妈》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小蝌蚪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小蝌蚪不停的寻找自己的妈妈,向学生展示了亲情的可贵。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而且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丰富教育意义,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首先,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程标准中所制定小学生阅读目标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课外阅读共同完成和实现,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可以显著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通过很多实践证明可以发现,凡是阅读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知识面广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收获丰富。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是儿童文学,这是因为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儿童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可读性强,而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常常在内容和思想上远离实际,思想性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少年儿童阅读这些作品很难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因此,儿童文学读物自然就成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其次,儿童文学读物是开展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所进行的听书读写实践活动。他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通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更好发挥小学生的活泼好动,观察细微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爱好。而在小学语文课外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作品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如儿歌、儿童诗歌、儿童小说作品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儿童文学读物开展歌唱比赛、朗诵会、诗歌表演、儿童戏剧表演等内容,此外,优秀的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进行课外练习范本,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

3.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得力助手

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其趣味性强,适应儿童阅读能力等优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去更好的了解学生和亲近学生。儿童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阅读哪些儿童文学,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语文学习。此外,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和兴趣爱好,保证教师获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深入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保证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将儿童文学作品应用到语文教学,拓展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湘云.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02)

[2]程淑莲.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 科技创新导报. (13)

[3]台君.探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求知导刊.2015(16)

[4]刘莉.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8)

[5]史杰.略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J].情感读本.(11)

[6]梁修琴.关于小学语文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07)

[7]谢乔.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与教学设计[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24)

篇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议论文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议论文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9,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建国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意义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

(1)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

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的主体、入学、教育教学、实施、物质保障等方面从法律上作出了比较全面的保证。

1992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更加规范,也更趋于完善与成熟。

2.《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

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义务教育法》共十八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篇6:论小学涵养在朱熹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论小学涵养在朱熹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本文把小学涵养放在朱子哲学体系的整体中评价其地位.朱子哲学纲领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敬(涵养)与格物(致知)是朱子学说的'两个支撑点.本文分别讨论了小学涵养与敬(涵养),小学涵养与格物(致知)的关系,指明了它对这两者的意义.从而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小学涵养是朱子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作 者:谢晓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NZH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1(1) 分类号:B244-7 关键词:小学涵养   敬   格物(致知)   朱子   哲学体系   地位  

篇7: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游戏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 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 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 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 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 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 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 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 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 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 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 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 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 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 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 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 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 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

[1] [2]

相关专题 小学教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