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放屁小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放屁小狗”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共10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化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化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王东生

(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

中国有句俗语:“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一句歌词唱到“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些都说明了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中大家一起探讨,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各成员积极参与,责任明确又分工合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竞争。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形合而神不合”的现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提高合作效率”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精心分组,促进合作有效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小组内成员互相协作,小组间又互相交流、竞争,分组的科学性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个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要正视学生差异,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敢于动手、敢于质疑、观察仔细、记录准确、善于表达”的学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被分在同一组中每一名学生应进行角色互换,避免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在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展示时,真正发言的只是那一两个学生。实验探究时,胆大好动的学生始终充当实验员。这样的合作达不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一旦形成,组成人员就相对固定,一般一个学期不变,以便学生能在小组中担任不同角色,对小组中其他成员能相对了解。加强师生合作,促进合作有效。

二、加强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合作技能。我认为:(1)师生合作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参与度。每一位学困生都有受老师关注的欲望,在他们心里总觉得由于自己学习差老师看不起他们,讨厌他们、放弃他们,学习中会消极、被动甚至放弃这门课程。(2)师生合作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迷茫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技能、合作习惯尚未成熟且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是常见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合作探究时学生的害怕情绪会消失,对探究成功的自信心会增强。(3)师生合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的学习内容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此时应该更有效地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应扮演学习小组的一员,只有教师成为课堂合作学习的一员,课堂任务才容易完成。

三、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合作热情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激励的心理过程,就是由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对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积极表现予以肯定,对在合作中的创新成果加以推广。我对他们的做法给予表扬和推广,从此这个小组在学习中的表现很积极,学习的效率也很高。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学生有了问题该指出的一定指出,该批评的一定批评,该制止的一定制止,绝不能姑息养奸,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科学的态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赏识和批评的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不能单讲片面,应让二者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若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效率的合作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只有真实、有效的合作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让我们努力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互相交流,把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做好、做实。

参考文献:

顾纯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苏州大学,.

编辑 马燕萍

篇2: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

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

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

文 汪清泉

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计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已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好的化学课,教师的巧设妙问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还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反思、总结,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设计问题呢?

一、创设化学情境性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时,教师可设计:为什么修理厂工人手上的污渍可以用汽油洗去?洗洁精是如何洗去油污的?讲授灭火原理时油锅着火为什么用锅盖盖灭?吹灭蜡烛又是什么原理?讲授合金时,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钢、铝合金窗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重要的应用。

二、利用课堂实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实验不再是验证学生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设计问题,既可以使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经常会出现液体低于或高于1/5的现象,这时就可以设计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气密性不好还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是其他原因?若是气密性不好又该如何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方法设计更好的实验方案?

三、根据学生作业、考卷设计问题,深化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的.作业、试卷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反馈途径,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为教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样本参考。教师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总结归纳出学生常犯错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些知识点设计问题,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刚开始在氧化物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把高锰酸钾、氯酸钾看成是氧化物,因此在学习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就要特别指明氧化物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顺便还可以引出含氧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区分两者的不同,还可设问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是氧化物吗?

四、根据学生课后疑问设计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可能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有的可能是方法错误,有的可能是对定理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在学生疑惑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借此对该知识点做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解释,学生也在问题的再思考解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强化了记忆和应用。如在讲授溶液知识中,学生很容易误以为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而忽略了溶液是混合物这个前提,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讲溶液的定义时设计问题: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总之,问题的优化设计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确定导向、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篇3:学习高原期应对策略

学习高原期应对策略

同学们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同学对已学过的知识越复习越模糊,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有的甚至发生倒退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同学们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

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克服“高原现象”的建议:

首先,提高认识,树立必胜的信心。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到了学习极限,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在高原现象出现时不要惊惶失措,只要挺得住、忍耐住,就会顺利走出“高原”。常言道“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要坚信自己还有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凭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学好各门功课。只有树立了信心,你才可能拥抱成功。

其次,变换学习方法。学习初期阶段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适合,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例如,学习数学时,解题方法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常量代换,套用公式,套题型的方法上,那么进一步解决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力的问题时就必然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形成停滞不前,因此学习者此时必须变换学习方法。

第三,头脑冷静,适当放松。学习的高原现象阶段是同学们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设法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不要着急。要明白“高原期”是下一个飞跃的前奏。你可以适当休息,合理使用大脑,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打打球,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增加大脑的活力。当然,也决不可放松复习。

篇4: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鼓励合作学习是国家决策部门对教改提出的新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要对合作小组进行精心组织,教会学生开展合作的`基础技能,建立有效的学习内容,并注意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作 者:王传书  作者单位:钱库二中,浙江・苍南,32580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3.4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策略  

篇5:求职笔试问题及应对策略

笔试并不是每家公司的招聘流程中都会涉及的环节,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笔试作为简历筛选之后的第一轮,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就一些对于专业的技术性要求不高的职位来说,对于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也可以通过其它的途径来实现。比如,有的公司的申请表上有很多主观性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考察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是也考察了你的表达能力。

和面试相比,笔试是一种相对初级的甄选方式。有的公司将笔试作为面试之前的第一轮甄选,主要目的是为了选出那些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公司所希望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的人。还有的公司则将笔试作为面试的一种辅助手段,侧重于考察那些在面试中考察不出来的素质,如书面表达能力等。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职位,笔试则可能是主要的甄选方式。

笔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面的考核,主要是一些通用性的基础知识和担任某一职务所要求具备的业务知识。二是智力测试,主要测试毕业生的记忆力、分析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以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三是技能测验,主要是针对受聘者处理问题的速度与质量的测试,检验其对知识和智力运用的程度和能力。四是性格测试,主要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心理测验试题或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考察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笔试根据内容来分,主要有以下两类:

1. 技术性笔试

这类笔试主要针对研发型和技术类职位的应聘,这类职位的特点是,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比较高,题目特点是主要关于涉及工作需要的技术性问题,专业性比较强,

这类考试的结果,和同学们的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密不可分。所以,要成功应对这类的考试,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

对本科生而言,专业笔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不是很高深的学问,一般都是专业基础课。比如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会计学、财政学等等。在本书前面多次提到的张达在谈到他在中国移动的最后一轮面试时说:“当时面试的内容主要是技术型问题,我都没听说过的技术,结果我只能结合自己的知识讲讲我的看法,结果过了,我猜他们可能只是想看看我有没有那个常识应聘编程职位。”

对于这类技术性岗位,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笔试内容的侧重点有很大区别的。一般小公司注重实用性,考的比较细,目的就是拿来就用。大公司则强调基础和潜力,所以考得比较泛,多数都是智力测验,情感测验,还有性格倾向测验。对于大公司的笔试,建议可以看看公务员考试的教材,有很多智商题,也有很多综合性问题,这类问题对大公司的笔试是很有帮助的。

2. 非技术性笔试

这类笔试一般来说更常见,对于应试者的专业背景的要求也相对宽松。非技术性笔试的考察内容相当广泛,除了常见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理分析能力外,有些时候还会涉及到时事政治、生活常识、情景演绎,甚至智商测试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英文笔试是在所有的笔试中占的比例最大的一类非技术性笔试,其考察的重点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即表达能力。。英文笔试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形式,就是英文写作的考察。有些公司的笔试,是结合了前面所述的英文阅读测试和写作测试的,有些则是专门考察英文写作能力的。

篇6:对化学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对化学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摘 要: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交流、互相鼓励、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但是,合作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同桌间学习能力的不同、小组成员安排不合理、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学习任务不明确等原因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使合作学习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课堂;解决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化学中合作学习的模式也应运而生。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合作学习方式正在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误解,下面就目前化学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本人对此问题的认识进行探讨。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安排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这样的安排并不是盲目的,座位的安排、小组的分配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按照学生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良性竞争环境,为课堂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小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教师可以学习的内容变换小组。如,解决一道难度适中的计算题时,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实验课上,以固定的小组成员围坐一起,互相协助完成实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组合,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分工、分时间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某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而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过程,在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是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合作学习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在“硫酸”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巩固对浓硫酸性质的学习,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多种方法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等体积且外形相似的浓硫酸和稀硫酸吗?”此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的难度在于“多种方法”.像这样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以寻求多种解决方案的学习任务,适合课堂合作学习。另外,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最好的合作学习场所。

三、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匆忙的时间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活动就已经停止,教师已经在总结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把合作学习的时间当成闲聊的机会,在激烈的讨论假象下等待教师的结论,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探究、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发言、更正、辩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组内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

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但也有组织困难――纪律,对于一场看似热闹非凡的合作学习,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假热闹”.有些学生之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共同的讨论与交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对别人的一切漠不关心,也不参与其中,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丝毫的兴趣。针对这样的一种怪像,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教师要积极应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内有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明确责任,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努力培养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五、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分数至上”理论的影响,教学评价只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样,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得到高分,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从而不利于他们的和谐发展。鉴于此,教师应该以团队作为考核评价的新型方式。把个人间的竞争改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学生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际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良好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

总之,合作学习的能力与默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大脑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填充的容器。”当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热情被点燃时,课堂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努力学习的精神,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篇7:试论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试论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江苏省盐城市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许益军

【摘要】

在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出改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做好语言积累,并且让大家更积极的展开语言的应用实践。此外,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很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篇8:试论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仅在于作文练习对于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要求较高,也在于作文技能与作文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对于当下职校语文作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剖析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改善策略,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语言储备

学生作文水平较为局限,一遇到需要动笔作文就头疼,这种问题在学生中非常普遍。对于这类问题展开剖析后不难发现,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的语言储备非常有限,平时的语言积累十分贫乏所致。这也是语文作文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做好语言积累与语言储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根本。学生们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自己作文时就会非常困难,想要写出好的文章更是不太可能。语言积累是文章写作的根本,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和学生们传达这种理念。要让大家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于语言素材的积累。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越来越丰富,有了这些积累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展开语言的应用实践。

辅助学生们更好的展开语言积累与语言储备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平时与人的交谈或者是看电视等日常活动里,要让学生们随时收集对写作文有益的词语。积累的关键在于要学会在使用中积累,在积累中使用。因此,要让学生们在平时回答问题,与别人谈话或作文时,尽量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词句,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此外,为了更好地积累语言素材,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个“词句摘抄本”,把透过各种途径摘选到的词语抄在上面。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一定会慢慢丰富起来。通过上述方法,坚持不懈地把这些词语积攒起来,那么在学生自己写作文时,自然就不会再感到语言贫乏了。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学生习作时觉得非常困难,即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仍然觉得作文时毫无头绪,或者是写出的东西非常空洞贫乏,没有可读性。这些都体现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匮乏,这同样是作文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种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与锻炼。教师要透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这方面能力,让大家能够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丰富的展开对于语言的应用实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学生们只有喜欢写作,才会更乐于展开语言应用,经过这样的不断积累与训练,()大家的写作水平才能够有实质性的提升。

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找素材,只有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显得空洞苍白无力,才会更生动、更逼真。其次,老师不必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或是周记,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写下来,这是一种更为灵活而高效的训练形式。除了平时的练笔外,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时常看看自己以前写过的东西,对自己写的东西进行再次评析修改。时间长了,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慢慢会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写作时也不会因为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思路而无法展开了。让学生们更多的展开语言的应用实践很有必要,只有这样。大家的习作水平才能够不断进步。

三、深化对于学生的作文指导

想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能,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很重要,然而,在许多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在这一点上却做的并不是太好。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给予学生们的指导都非常有限,给学生的讲解也是一些大而空的东西,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们自己来完成习作。学生的动笔练习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引与启发往往能够收获更好的成效。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注意作文指导的方法与模式,要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形式。例如,在作文讲评中,老师可以选出作文质量比较好的作为例子,一边讲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指出文章好在哪里,同时,也可以指出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地方,这样一来,既是对于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认可,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习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们积极改进。其次,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课文是写作的范例,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给学生创造情景,启发并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写、续写课文。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拓展自己的思路。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作文写作上有更多进步。

【结语】

在职校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出改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做好语言积累,并且让大家更积极的展开语言的应用实践,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将会很有帮助。此外,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很重要,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样有着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9: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传统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上的某些倾向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使写作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写作的评估既要有结果评估又要有过程评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作 者:陆维卫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写作   教学   问题   策略  

篇10: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写作能力作为高职高专英语必须掌握的五门技能之一,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本文从英语教学实践出发,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作 者:赵金川 王力 胡志利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英汉思维差异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