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幼儿园国秀华园长谈中法幼儿科学教育比较

君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君酌”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北师大幼儿园国秀华园长谈中法幼儿科学教育比较(共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北师大幼儿园国秀华园长谈中法幼儿科学教育比较

北师大幼儿园国秀华园长谈中法幼儿科学教育比较

这一活动是6岁左右幼儿进行“认识人体”科学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教育活动全过程如下:

第一步骤  直接提出问题,请孩子们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伸出自己的手,问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

孩子们毫不犹像地回答:“不一样大。”

教师接着问:“用什么方法知道手的大小呢?”面对教师的新问题,教室出现了暂时的安静,紧接着,孩子们便纷纷发表个人意见。

“可以将两只手对着比一比。”

“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可以看看谁抓的东西多。”

“还可以将手画在纸上看看谁的大。”

……

面对孩子们不同的设想与见解,教师又问:“种办法能使我们更精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于走,孩子们又以桌为单位展开了激烈的小组讨论。最后26名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认为“画手印”和“抓珠子”的方法更好。

第二步骤  子们充分的时间运用自己设计的方法,测量手的大小,并作记录。

第一环节:教师让孩子在方格纸上画画小手,数数手中的格数了解手的大小。

当教师看到孩子们认同了“画手印”、“抓珠子”的方法后,老师把几筒珠子拿出来放在旁边,又把一叠画满方格的纸拿在手里,对大家说:“如果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画有方格的纸和一张白纸,同时画手的轮廓,你们想一想,哪一张纸上的手印更容易让我们了解手的大小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孩子认为在格纸上画手印更好,这样,数一数手印中的格数,就知道手的大小了。也有的孩子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和疑议:“有整格有半格怎么办?”一部分孩子说:“整格半格一块数。”另一部分孩子说:“分开数更准确。”最后,大家基本都同意后一个意见。教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带方格的纸,我们看到在方格纸的下部,已有“整格”、“半格”、“抓珠子数”三类统计记录的位置。

孩子们拿到记录纸,都非常认真地在纸上画小手的轮廓,画完后,仔细地数自己手印占有的整格与半格的数,并将数目分别记录在表的不同栏目中。

大多数孩子完成了任务后,教师又请孩子们分别报告个人手占的格数,并将其记录在全班的统计表中。与此同时,教师又建议每个小组试试自己的第二种方法。这时教师还进一步提醒说:四人一组,轮流合作,每人抓一把珠子并把珠子穿在绳子上。

第二环节:小组和组,探索每个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已完成画手数格任务并作出个人和全班记录的小组,陆续取来带孔的木珠。4人一组轮流,每人抓一把珠子,抓好后要将其穿在一根绳子上,然后再数出珠子的数目有多少,再将它记录在自己的记录表上。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合作非常有序,当一人抓珠子、穿珠子是,另外一个人要给他递珠子,其他两个人帮助数数。

其中不乏急性子的孩子,前一个人还没有穿完珠子时,他已迫不及待地去抓珠子了,但在同伴的提醒下又将珠子放了回去。

在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了抓珠子数珠子的活动后,教师再一次请孩子们报告自己手抓珠子的数目,并将每个孩子所报的数一一填写在全班的统计表上。同时还将一串串珠子帖挂在黑板上,并在每串珠子下写上孩子的姓名。

第三步骤  全班的统计结果,对测量手大小的方法展开进一步讨论

这时教师和孩子们面对全班的统计表及黑板上一串串长短不一的珠子,教师问孩子们:“通过画手,抓珠子,我们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孩子们一致回答:“是。”

教师又问:“我们画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孩子们挣抢着说:“是看画的手印占的格多少才知道的。”“是看柱子串的长短知道的。”

还有的说:“还要数数珠子的数有多少才知道的。”

教师又问:“哪种办法最准确呢?”

有的孩子说:“先看手占的格数,再看手抓的珠子数,两个合在一起最准确。”

教师问大家是否同意这个意见,孩子有的点头,有的说:“同意。”

教师又说:“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用这个办法找出班上最大与最小的手。”于是,师生试着寻找统计表中手印占格最多与最少的人,以及抓珠子最多与最少的人,结果基本一致,同是那两个人,孩子立即兴奋地欢呼起来,欢呼之余,教师请最大的手与最小的手的两个孩子将手贴在一起给大家看,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大手与小手相差真得很大!

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不是手的大小与个子高矮一致呢?这将成为孩子们下一次研究的主题。

观看完此活动,我的感触很强烈。法国教师的目标意识突出而明确,提问环环相扣适宜而有价值,为孩子们反复验证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引导其及时记录。娴熟的科学教育艺术使我受到强烈的震动,更为孩子们积极动脑主动探究学习的表现而惊叹。中法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差异究竟在何处呢?感慨之余,我静心反思,以下三方面的差异是不容置疑的:

一、法国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明确而又有价值的,我们的科学教育目标却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就科学教育的宏观目标而言,法国明确提出要从小培养儿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儿童实践与验证,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用事实来说话。在“手的大小”活动中,教师为使儿童准确的判断手的大小,便鼓励幼儿通过“画手数格”、“抓珠子数数”来获得具体的证据,以此认识、证明手的大小,而我们在宏观目标上,对此缺少明确性,因而导致在具体实施中忽视让孩子真正探索实践的过程,更多的实验都是过场,或直白地传授知识,告诉答案与结果。

在科学教育的微观目标上,即一个科学主题教育目标或是一个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在法国都是十分明确并有其实在价值的。我们则有些模糊、飘忽不定,常常陷入迷茫之中。

就“认识人体”科学教育主题为例,在法国核心目标是,帮助孩子认识了解人体的主要部分与特征及人体之间的差异,以达到理解与尊重。为此,法国教师选取了“人的表情”、“人的头发”、“人的身高”、“人的手”等系列活动作为教育内容和载体,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探究方式沿着自己的学习之路,向着这一科学概念一步一步迈进。在这里,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的确立与实现,都是为着实现总的科学目标服务的,正是由于一个个具体目标的价值所在,才保证了最终主题目标的实现,使孩子逐步对“人体”有了完整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我们以往开展“认识人体”的活动,往往将目标定位在通过观察、认识、讲述、表现人体的各部分,使幼儿认识与了解人体,提高观察表现力等。我们对目标的认识与定位,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但又缺少内在逻辑关系的目标,绝不是一个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正因为如此,我们组织该活动,一般是“看看人长什么样?”、“画画人”、“唱唱人”、“在表演中感受五官的作用”等,原本以科学教育为目的和起点的活动,最终迷失了方向,偏离了轨道,究竟是使孩子形成科学概念,还是单纯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难以说清。在这样一个主题下,我们什么领域的教育都进行了,但是什么领域的教育都缺乏尊重科学本身的特点和内在逻辑性。

就一个具体活动而言,法国教师由于有着明确的目标意识,在与孩子共同进行的探索活动中,总是能最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儿童的关键问题或教师本人提出关键问题,引起孩子们的积极思考、争论,引导孩子不断朝着科学目标的方向迈进。在“手的大小”活动中,教师通过“我们的手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知道手的大小呢?”、“用哪种办法能更精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手的大小与身高一致吗?”这些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导着孩子们的探究方向。

我们在展开这样的活动时,目标定位往往不明确,教师在组织上会出现较大偏差,指出问题往往没有核心目标,泛泛指向粗枝末节,特别是问题指向缺少一致的目标。如,我们会引导孩子“看看、说说自己的手”、“有几个手指头”、“它们长得什么样”、“手能干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手”等。这样引导下的活动,显然无法使幼儿经历真正的探究过程,更谈不上获得探究方法与科学概念。另外,我们目标定位的不明确,还常常表现在教师凭着个人经验与兴趣随意的将活动向不同的方向引导,如唱手、画手等:有时教师完全随着孩子的兴趣将活动向下延续,如孩子说“我的小手会捏泥,我要捏泥”,于是全体孩子进行泥工活动,科学教育变成了泥工活动。

如此种种,应该说都是我们对于宏观与微观上的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不明确,而导致我们在内容的选择、组织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科学教育没有实现有价值的目标。

二、法国教师能够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而我们给予孩子的探索时间是短暂而匆忙的,好似蜻蜓点水走过场。

就“手的大小”活动来看,在短短的40分钟,给予孩子实践与讨论的时间为30分钟。时间有了保证,孩子们就会带着自己设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结果的猜想,反复验证。他们精心画手印,反复多次数手印中占有整格与半格的数目,可以与同伴交流哪种数格记格方法最准确等。

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以及教师到位的引导,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认识手的大小,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连续不断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一次次感知手的大小,最终获得了对手大小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经历了数数、测量、统计、表达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逐步习得尊重事实,积极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和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要给孩子充分探索学习的时间,但是,仍受我们旧有教育意识的影响以及教学计划、生活常规的限制,在此方面,我们相差甚远。就认识“物体的沉浮”第一个活动来说,我们的一般做法是:给孩子一堆不同的物品,让他们将其放在水里,看一看什么沉下去了,什么浮在水的上面,让孩子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最后教师加以概括和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如果想进一步进行尝试与探索,可能因为要做操了或者要喝水了,教师就宣布活动结束了,孩子们的愿望便不能得到实现或不得不中断延缓。

孩子的探索活动失去了时间上的保证,自然会失去幼儿在实践中的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机会,更不可能养成执着的探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仅有时间的保证,没有教师的适宜引导,时间可能会在无意义的活动中或等待中度过,仅有教师的“引导”,而没有儿童的探究时间,其教育便成了灌输式的,儿童的学习是被动的。因此,我们应注意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意义探究的活动,同时也不可忽略教师适宜的引导。

三、“让幼儿如实记录自己实验的进程”是法国科学教育又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我们在此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在法国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记录本,其中记录着他们的一个个学习的过程,每位教师也有一个记录本,其中记录着幼儿对某个学习内容最初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最后的结果。在每个班级有幼儿的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全班的集体记录。应该说,记录对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建构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手的大小”活动中,运用了个人记录与集体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幼儿从自己画手印、数格数到集体统计每个人手印中的格数;从个人抓珠子、数珠子、记录珠子数到集体统计记录每人抓起的珠子数,他们经历着从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应该说,记录在幼儿的实验过程中太重要了,它可以帮助幼儿将一次次数出的格子数、珠子数得以强化,有效地促进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使他们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喜欢数学并理解数学:帮助幼儿不断地回忆和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达到经验和认知的概括化;帮助他们思维的高度概括与深层的体验,使他们获得说明的具体数据,逐渐产生尊重科学事实的思想。

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记录的意义与作用还未被我们完全认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基本没有此环节。也就更谈不上适宜的方法了。缺少了记录,我们的孩子就失去了精心反思梳理实验过程的机会,失去了强化己有经验与认识的过程,失去了学习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机会……因此,法国科学教育中的记录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以上是我通过观看法国“手的大小”科学教育活动后的一点粗浅认识,也许我的认识还比较粗浅,也不全面,但在“让儿童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的今天,我愿与同行分享和交流我们的认识,愿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共同探讨不断对话,为我国的幼儿科学教育的改革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篇2:幼儿园幼儿新入园教师教育心得

幼儿园幼儿新入园教师教育心得1

孩子们起床以后,一个个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我告诉大家这天吃的点心是热呼呼的青菜馒头,第一排的孩子有秩序地先去洗手了,但是还有冉冉、小业、露露、若茜四个孩子坐在第一排没有动静,其他孩子都在提醒他们,只见他们个个嘟着嘴,带着尴尬的表情看着我。我明白他们又要嚷着不要吃了。连忙说:“这天但是香喷喷的馒头,这些馒头都是食堂阿姨们自己包的,里面的青菜很新鲜,味道很好!你们不去尝一尝,怎样明白自己不要吃呢”我又走到小业面前:“小业,你爸爸放学要很晚来接,你要是还不吃馒头,那待会肚子肯定会饿得咕咕叫,你舍得这样!”这时候,后面的小乔就开心的插话道:“我已经闻到馒头的香味了,肯定很好吃。”旁边的孩子也三三两两的发出声音:“我最喜欢吃青菜馒头了,……”

小业这才站起来去洗手准备吃馒头,旁边的几位也陆陆续续的跟上了。等他们吃完,我又问他们:“这天的馒头味道怎样样”他们都笑了“很好吃,我全都吃掉了。”

大班的孩子似乎越来越有主见,对食物也开始挑挑拣拣,经常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分析其原因,也许是为了特立独行,让自己看起来不一样,这样就能得到老师更多地关注。也许是在家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可能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也可能是家长放任自流造成的。第三种原因可能是爱学样,看到别人能够这样,那我也这样,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

基于以上分析的可能原因,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细致观察幼儿平时的饮食,询问其挑食的原因;其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状况,从而分析其挑食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那么就要与家长沟通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转变自身的挑食观念,躬亲示范。如果是家长放任自流的原因造成的,那就要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幼儿挑食的严重后果。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原因,那么就要耐心、细致的引导幼儿,一方面用生动搞笑的语言赞美食物,勾起幼儿的食欲,另一方面让他们明白老师会平等的对待每位幼儿,只有表现的好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不是靠树立坏榜样获得关注,从而帮忙他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篇3:听省军区幼儿园于娴园长谈《美术领域教育活动》有感

听省军区幼儿园于娴园长谈《美术领域教育活动》有感

从走进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对美术教育活动有一些迷惑,总以为美术活动就是教幼儿画画,总是怀疑小小的孩子不教画,不给范画,孩子们怎么能画出好的作品?今天听了于园长的讲座后才知道以前的美术教学都走入了一个误区。《指南》中指出美术领域的目标在于让每个幼儿学习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乐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而不是让幼儿学会某项技能。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幼儿感受到美?美感应该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平时发现不了美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用力搬东西的时候感受身体和力量的美;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善行的美;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美;在科学活动中发现大自然的美;在数学活动中发现秩序的美。幼儿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了,会给幼儿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能感受到身边的美了,那我们又怎样让幼儿表现美呢?《指南》中指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要点是: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经验去影响幼儿,要用多种方式让幼儿多观察、欣赏真实的事和物;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勇敢的表现、创作。因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不能给幼儿范画。

对于幼儿的画,我们教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呢?没学习前我们总是用你真棒、你画得真好等来评价幼儿的画,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美术活动要从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对幼儿作品做出评价,如:你想得真好、你真会想,怎么我都没想到呢、你的手真巧,能设计那么美的.作品,你还能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楼,太了不起了等等。

最后幼儿作品应该怎样处理呢?一个学期幼儿的作品有很多,一部分我们可以拿来装饰我们的环境,让幼儿体验被欣赏,被关注感觉。另一部分可以选择幼儿有个性,有特点的作品进行装订成册,做一个美美的封面,写上幼儿的名字。教师还可以在封面上对孩子本学期的表现作个小小的总结、或是写一些勉励幼儿的话送给幼儿,让幼儿自己也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

总之,这次学习给我留下了深该的印象,我将把这些对于美术教育的新理念用在实际工作中,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向于园长说的那样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双能勇敢表现和乐于创造奇迹的小手。让我们的美术教育能影响幼儿一生!

相关专题 中法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