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这个可以问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这个可以问吗”参与投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共6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例: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我)还自扬州——《伤仲永》

(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二)省略谓语

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三)省略宾语

例:

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

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

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投(之)以骨——《狼》

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与(之)俱来——《隆中对》

将以(之)攻宋——《公输》

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例:

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驱之(于)别院——《童趣》

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

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急湍甚(于,比)箭。——《与朱元思书》

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篇2:文言文省略句句式解析参考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篇3: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今都有的现象,当文言文的省略情况比现代文多见,也较复杂。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A主语省略

B谓语省略

C宾语省略

D定语省略

E介词省略

F定语中心语省略

A主语省略

1、(苏子)举酒属客。译:苏轼举起酒杯劝人喝酒。(《赤壁赋》)

2、于是(苏子)饮酒乐甚。译:这时候苏轼喝着酒,快乐极了。(《赤壁赋》)

3、(苏子和客)相与枕藉乎舟中。译:苏轼和客人互相在船上靠着垫着睡着了。(《赤壁赋》)

4、(兰芝)乃投水而死。译:兰芝于是投水自尽。(《孔雀东南飞》

5、(兰芝)十三能织素。译:兰芝十三岁就能织白绢。(《孔雀东南飞》

6、(婚姻生活)始尔未为久译:婚姻生活才开头。(《孔雀东南飞》

7、(我)终老不复取。译:我就一辈子不再娶妻。(《孔雀东南飞》

8、(沛公)坐须臾。 译:沛公坐了一会儿。(《鸿门宴》)

B谓语省略

C宾语省略

1、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译:有志气,不盲从别人而停止。(《游褒禅山记》)

2、遣去慎莫留(她)。 译:千万不要留她。(《孔雀东南飞》

3、戒之慎勿忘(这个悲剧)译: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孔雀东南飞》

4、使工以药淬之,以(之)试人。译:让工匠用毒药浸过它,拿它在人身上试验。(《荆轲刺秦王》)

5、人不敢与(之)忤视。译: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荆轲刺秦王》)

6、欲与(之)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译: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荆轲刺秦王》)

7、前为(之)谢曰。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荆轲刺秦王》)

8、使(之)毕使于前。译: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荆轲刺秦王》)

9、竖子不足与(之)谋。译: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鸿门宴》)

10、毋从(其)俱死。译: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送死。(《鸿门宴》)

11、则与(之)斗卮酒。译: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鸿门宴》)

12、为(吾)击破沛公军。译: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鸿门宴》)

D定语省略

1、主簿通(太守)语言。译:主簿传达太守的.话。(《孔雀东南飞》

2、樊哙侧其盾以撞,(交戟)卫士仆地。译:樊哙侧着盾牌一撞,交戟的卫兵们跌倒在地上。(《鸿门宴》)

E介词省略

1、而卒葬(于)之译:死后葬在这里。(《游褒禅山记》)

2、有碑仆(于)道译: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游褒禅山记》)

3、沛公军(于)霸上译:沛公在霸上驻军。(《鸿门宴》)

4、徘徊(于)庭树下。译:在庭树下徘徊。《孔雀东南飞》

5、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译: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金,购取他的头。(《荆轲刺秦王》)

6、取之(以)百金。译:用一百金买下。(《荆轲刺秦王》)

7、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译: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带一点兵器。(《荆轲刺秦王》)

8、沛公军(于)霸上。译:刘邦驻军在霸上。(《鸿门宴》)

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鸿门宴》)

10、置之(于)坐上。译:把它放在座位上。(《鸿门宴》)

F定语中心语省略

篇4: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篇5: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中考

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中考

1.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篇6: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相关专题 句式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