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

小伦伦的小秃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伦伦的小秃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共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演化在两个极端(任意性与理据性)之间往返,不同类型的.语言中可论证的符号与不可论证的符号比例可以不同,由此形成词汇型语言和语法型语言.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作 者:李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H1 关键词:语言符号   任意性   理据性   词汇型语言   语法性语言  

篇2: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探讨

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探讨

在对任意性同词的音义间的理据关系进行考察之后,本文表明语音象征、拟声词和感叹词的理据性程度低,不是对任意性的'挑战;象似性和同源词的派生理据不仅是语言符号相对任意性的体现,而且是对任意性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作 者:石艳华 唐爱华 SHI Yan-hua TANG Ai-hua  作者单位:石艳华,SHI Yan-hua(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唐爱华,TANG Ai-hua(宿州学院,中文系,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唐都学刊 英文刊名:TANGDU JOURNAL 年,卷(期): 24(3) 分类号:H0-06 关键词:索绪尔   语言符号   任意性   理据性  

篇3: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文章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系统回顾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的缘起及认识过程,重点从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说明:1.理据性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2.就汉语词汇发展来说,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原生阶段以后的同源派生、合成构词等各个阶段;3.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点,分别表现了语言符号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者并不对立.

作 者:孙炜 严学军 Sun Wei Yan Xuejun  作者单位:孙炜,Sun Wei(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严学军,Yan Xueju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00089)

刊 名:语文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H0 关键词:任意性   理据性   原初理据   派生理据   合成理据  

篇4: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至今意见未能统一,近年来又成了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其实,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二者有机地对立统一于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和范畴.

作 者:郭中 GUO Zhong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 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8(1) 分类号:H0 关键词:语言符号   任意性   理据性   对立统一  

篇5: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一、词法理据

“词法理据指的是大部分词可以从构成该词的词素或其他手段分析出词义的来历。根据词法构成的词体现为词素的组合,而词素本身可能是有理据的或者无理据的。但词汇的构成是有理由的,是由有意义的更低层次的单位构成。”[4]索绪尔把这一现象称为相对任意性,若以理据性为参照,我们也可以称为相对理据性。据统计,在英语词汇中,只有9%的词汇才是完全任意的,而另外91%的词在音义或者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是有理据可循的,如派生词(deriva-tives)、合成词(componundwords)、逆成词(backfor-mations)、拼缀词(blendings)、外借词(theborrowedwords)、缩略语(abbreviations)等,都是有一定理据的。那些9%的具有完全任意性的词汇可以称之为原始词汇,由这些原始词汇发展而来的即为二级词汇。比如英语中用“Roll”表示“滚动”是原始阶段的构词,而之后由roll发展而来的词汇,如troll(使旋转)、scroll(卷)、enroll(卷,包,招进来)、roller(滚筒)、rolling(滚动的)、rotate(旋转)、rotary(旋转的)、rotor(转子)、roam(漫游)等,都是二级阶段的词汇,有较强的理据性[5]。原始阶段所形成的词汇在音义或者词义方面有较强的任意性,但二级阶段所形成的很多词汇都是运用原始阶段形成的固定音义关系而形成的,在音义或形义方面存在明显的理据痕迹[6]。比如“sun”表示“太阳”,“flower”表示“花”,“egg”表示“鸡蛋”,“ap-ple”表示“苹果”,这些没有什么理据可循,但用“sun-flower”表示“向日葵”,用“eggplant”表示“茄子”,用“pineapple”表示“菠萝”,却是有原始理据存在的。

二、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指根据词的原有意义推断出新的或衍生的意义。其主要来源于隐喻、转喻、提喻,也是一种相对理据,因为词根无所谓理据,衍生词也就没有原始意义的理据”。隐喻只是一种非必然的映现规律,可以是由远及近、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语言中有很多词汇是通过拟人手法构成的,如“床头”“桌腿”“山脚”等。还有通过感觉转移构成的词语,如“寒酸”(由味觉转移到触觉)、“热闹”(由触觉转移到听觉)。英汉语中常见的动物名词都通过隐喻被赋予了引申意义,如“猴”(精明、灵活、身材瘦小)、“猪”(笨、懒惰、贪吃、脏)、“猫”(嘴馋)、“狐狸”(精明、狡猾)等。

三、语言理据性与任意性

语音理据,尤其是拟音词是证明语言理据性的绝对理据,其原因是因为拟音词是对这一发音的模拟,有必然联系。例如,世界各种语言对狗叫这一声音的词汇发音大致类似。但这并不能成为证明语言理据性的绝对理据。因为世界上的语言大概有多种,各种语言中形容狗叫声音的单词也就会有2000多种,这些词就是纵向指派,其之间的相似性或许就是一种巧合[7]。索绪尔也指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绝对任意性的。虽然sunflower是由sun和flower组成的,在表意上说具有相对任意性,但是sun和flower是具有绝对任意性的,因此由两个具有绝对任意性的词语所构成的复合词在本质上也是具有绝对任意性的。但也要把握任意性和理据性两者之间的张力。对事物的联想属于内涵,要把握外延和内涵的张力。进一步说,象似性属于一种表征手段,是属性、内涵,并不是本质。我们不能忽略语言的本质,只看其内涵。任意性是语言的决定性因素,理据性是语言的属性。任意性和理据性并不在一个层面上。换而言之,任意性和理据性是不同的'角度的考察,理据性对任意性不能构成任何挑战和冲击。

四、结语

任意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象似性只是语言的一种理据,拟声词是在语音上和外部世界相似,而有的人说汉语中的“人”字就像站立的人张开双腿的姿势,这是符号“人”在书写上的象似,不论是语音象似,还是书写象似,都只是一种理据,语言可以这样象似,也可以那样象似,如果当初在“人”这个字的上面加上个圆圈代表脑袋,并且这个带圆圈的人字慢慢规约下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带圆圈的人字了。总之,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处在不同的层面上,理据性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任何挑战。

篇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为人们认识语言,掌握语言的`本质和未来语言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一,不同的语言社区里的人们任意地选用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相同的事物或概念.其二,以英语语言为例详细阐述了语言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几个语言层面上的任意性特征.

作 者:徐兴祥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6(4) 分类号:H003 关键词:语言符号   语言社区   任意性   语音层面   词汇层面   句子层面  

篇7: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思考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思考

自从19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来否认其任意性.本文通过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基本概念的阐述来看王寅教授等人的'象似性原则,认为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征,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呈互补关系.

作 者:李红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语系,广西,南宁,53000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H1 关键词: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篇8: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

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

理据性问题是术语学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术语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术语的'形式对术语所表示概念具有的解释力的大小,可以划分出形象理据性、范畴理据性和有序性三个理据层级.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密切相关,后者包括结构模式和语义模式两方面的内容.当术语的结构和语义具有优化、合理的对应关系时,术语获得理据性,从而使相应概念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作 者:吴丽坤 WU Li-kun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8(2) 分类号:H353 关键词:术语   理据性   系统性   术语模式  

篇9: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阐释

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阐释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是他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我们基于原著的内容,尝试深入地探求其本真内涵,并对有关任意性原则的争鸣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和看法.

作 者:史小建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 “”(12) 分类号:H0 关键词:任意性   相对任意性   可论证性   理据性  

篇10: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研讨论文

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研讨论文

一、语言层面上的缠绕

(一)词汇层面的缠绕

词汇层面的缠绕其实指的是发生在词汇这种语言单位层面上的缠绕,即词汇的所指与语言形式之间的缠绕。例如:1.“英语”:从对象语言层次看这一词语,这个词的所指对象是英语这种语言,但是从元语言层次看,这个词本身却是用汉语书写的。因此,这个词语本身的表达形式及其所指内容发生重叠而导致缠绕。2.“单音节”:在汉语中其表示的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从元语言层面上看,其词语本身表示的却是“多音节”的意思。所以,词语的所指内容与表达形式重合而导致缠绕。

(二)句法层面的缠绕

句法缠绕是指某个层面的词汇会在其他不同层面浮现而在不同层面指向同一对象。语言递归是句法缠绕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递归指的是“语言结构层次和言语生成中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相套”。(钱冠连,2002:94)例如:①“据说是一首歌”据说是一首歌。②IknowthatyouknowthatIknow.另外,在“小明认识A”这个句子中,A既可以指代别人,也可以指代小明自身。如果这里A指的是小明本人,这种情况就构成了简单的指称缠绕。我们借助于树形结构图来理解这个句子所体现出来的句法缠绕。

(三)语篇层面的缠绕

语篇缠绕是指发生在语篇这种形式范畴下的缠绕。例如:“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分析:语篇结构采用了递归形式,无数个小故事可以嵌套到大故事中来,从而形成语篇结构的自相缠绕。

二、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

(一)自我观念的形成

人类日常语言中每天出现频率最高、最难定义、最容易忽视的一类词,即“我”以及与“我”直接相关的其他代词。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自我观念的形成。Benveniste认为,“因为语言的运用才产生了‘我’的概念,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用代词‘我’建立起一个观察的主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建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和自我观念(self-concept)的能力。”(郑竹群,2012:66)我们人类拥有的自我观念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意识可以反作用于自己,并时刻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我们说意识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人类具有认知自身的能力,因为人的思维能够指向自身——这就是自我观念。

(二)语言与世界同构

同构其实指的就是构造相同。我们的逻辑架构应和着这个宇宙,我们的`语言也应该是按照宇宙的原型设计自身的。语言之所以和现实世界有同样的逻辑形式,是因为思想就是现实的逻辑形式,人的大脑与宇宙的运行包含着相同的逻辑结构。“语法的逻辑来自生活的逻辑,语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堆事实,而是连同事实把事理的逻辑一起给了我们。”(徐友渔,1996:290)可见,语言结构对应着现实世界。缠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自身包含着自身。

(三)大脑与思维

大脑是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其内部的神经网络的内部运行机制表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等特点。语言的生成主要依赖于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的各类连通关系,语言信息则在神经网络的运行机制中被加工和创造。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彼此联通,神经元之间的彼此缠绕反映到思维上,思维作为媒介,而且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语言也会体现出互相缠绕的特征。

(四)省力原则

省力原则(PrincipleofLeastEffort)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益的意思。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GeorgeKingsleyZipf提出来的,他分别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讨论了用词的经济性原则,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当单一化力量与多样化力量达到某种平衡,这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省力。(Zipf,1949:21-22)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oamChomsky在其“最简方案”中也对经济性原则有所阐述,他指出算子移位也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即以最经济的步骤满足系统的要求。省力原则对于语言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于语言缠绕现象自然也不例外。语言缠绕现象作为语言的一种根本性质,反映了人的求简天性,即省力原则在起着关键作用。省力原则广泛体现在语言中,换句话说,经济性一直贯穿在语言发展的进程中。语言缠绕现象的产生也正是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在起作用,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求简天性。

三、结语

人类思维具有自我缠绕特质,思维的缠绕特征可能是由于大脑内部结构间的相互联系所导致的。思维需要借助语言等手段来表达,因此语言也相应地具有缠绕特征。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语言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对于揭示人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同时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自身都非常有帮助。

相关专题 性关系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