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生心理综合症折射教育弊端

大理你松哥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大理你松哥”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生心理综合症折射教育弊端(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优秀生心理综合症折射教育弊端

优秀生心理综合症折射教育弊端

一位成绩一贯优秀的女生,仅仅因为一次英语没有考好,就说:“过去学习成绩好都是假的,只有这一次才是真实的,我完了,没脸见人了。”

一位学业出色的男生,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在交往中格外谨慎,总是担心“我的表现是不是不尽如人意、言谈是不是得当”。

在高等学校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印象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但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王东莉、马建青两位老师在与优秀学生的长期接触,包括心理测验、日常观察、访谈以及心理咨询中发现,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60%的优秀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特征。“其中女生比例更高。”王东莉老师说:“他们是一群需要引起关注的特殊人群。”

王东莉老师和马建青老师认为,“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完美。一方面,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行为上关注细节,稍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够,便惴惴不安,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症状。已经很优秀,但总不满意;有成就,但没有成就感,成为许多优秀大学生的通病。另一方面,对他人和环境的期望过高。一些优秀学生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不能接受,不是抱怨周围同学素质低,就是埋怨环境设施不如人意。他们在大学中体验多的是不满和不快,少有幸福感和快乐感。

二是关注消极面。一些优秀学生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容易关注不足和弱点,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却视而不见。有一个自卑心理严重的大学生,明明经过努力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却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死用功、花时间比别人多”。关注消极面还表现在经常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如人意或令人害怕的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等方面。

三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一方面,这些优秀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使得他们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消极面的特点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对自己的举止不满意,事后还要反复考虑有什么偏差,使自己很不轻松。一些人不得不减少与别人的交往,显得有点不合群。

此外,一些优秀学生还表现出对失败异常敏感,面临选择时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不少人为保持“优秀”的评价而紧张焦虑,持续的不良情绪转化成了躯体症状,如头晕、失眠、胃痛等。

马建青老师认为,“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个人成长经历、个性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家庭、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把“成绩好”、“听话”作为好孩子、三好生的标准,而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又对他们期望过高,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现实社会中流行的“成功导向”,使得许多青少年非常看重成功的结果。越是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的定位越高,越有可能脱离实际。这种做法,在造就一个个学习尖子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心理脆弱、过分追求完美的“好学生”。

王东莉老师说,心理综合症的实质是心理素质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自身合力的结果。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倡健康、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社会对优秀生、优秀生对自己,也要学会适当降低期望、变追求完美为扬长避短。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拓展视野、锤炼意志、开阔胸怀,以减少和预防“心理综合症”的发生。

篇2:优秀生的消极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优秀生的消极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 之为“优秀生”。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障 碍: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理、感情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 所掩盖,末被教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优秀 生的健康成长,据南京脑科医院心理问题专家统计,每年10月份前后,前来咨询就诊的病人 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数量在增加。今年10月份,仅在校大学生就高达四成左右。如何改善 优秀生的心理状态,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那么,优秀生的 “瑕”、“疵”大多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用精细的刀剪去精雕细琢,消除那些不应有的斑 点?搞清这些问题,使优秀生成长得更加健康,乃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优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

1、自傲心理

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升学压力,使 得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令人弦目的光环,老师对其过份信任和偏爱,同学作业时常有 困难向他们请教,再加上儿童式的幼稚,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久 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至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 到自己的缺点,不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同伴交住中持才倨傲,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别人是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固执已见。有时甚至表现非常敏感,钻牛角尖。

2、好胜心理

优秀生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尖”往往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听不得反对意 见,受不得一次挫折,凡事总要与别人比个高低,论个输赢,不愿让人,更不愿容人。一旦 遇到打击,要么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推卸责 任。

3、负重心理

优秀生因其学习处于拔尖的特殊地位,所以,老师、父母都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较高的期 望。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择校的狂热,更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 这种期望。老师、父母的期望是一种动力,但同时也会使优秀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荷,造成 心理疲劳,容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损害身体健康。仅在每月一次的南京市中小学 生心理信息测查中,食欲不好、睡眠不好的学生人数高达30%以上。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 偶尔的一次考试的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惑不安,情绪低落、自信消失、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甚至有一切都完了,老师父母谁都不会再喜欢我了的绝望心理。愈演愈烈的单纯追求升学 率的问题,也是加重优秀生负重心理的重要原因。

三、对优秀生消极心理的教育对策

1、树立目标,明确方向

优秀生成绩名列前茅,在他的小圈子里,没有竟争对手,容易满足现状,教师就要做有 心人,帮助这些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如:长远目标:从名人传记、伟人事迹中确立自己的 人生目标,明确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社会的中坚、。中期目标:考上重点大学,学 更多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近期目标:争取全年级第一,以优秀的综合素质跨入重点中 学。长远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信心、有步骤地全 面学习,正确认识升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不片面地为升学所困,放眼未来,在成绩面前 永不知足,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2、勤作比较,认清自我

经常搬出班级各类“尖子”让他们自我比较:“学习尖子”值得大家学习;“体育尖子 ”十分令人羡慕;“自理能力尖子”同样值得骄傲……取长补短,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真正 的“尖子”,真正的“优秀生”。经常搬出年级中的综合素质方面尖子,介绍这些尖子生的 学习生活情况,将这些优等生与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激发他 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同时,不盲从社会上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认识 ,在教师、父母的期望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3.因势利导,自我内化

优秀生不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但他们理解能力强,上进心也强,所以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我内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感 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由此产生自觉自愿地弃旧图新的动力。极限催化,不失为达到这一目 的的好办法。

3. 经受挫折,严中施受

人生的道路上不都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生活的道路可谓一帆 风顺,优秀生尤其容易得意忘形。专家学者不是一再呼吁:给孩子们一点挫折教育吧!因为 挫折教育能使优秀生更坚强,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因此有必要对优秀生进行挫 折教育,加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通过挫折教育,培养优秀生谦虚的美德,懂得“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道理,调节自傲自大的心态,从而健康成长。但作为一名教师,在充分认清这 一点的同时,也要注意优秀生自身优势以及特殊地位带来的对教育的心理反抗,教师要在严 格中,表达对优秀生的爱,以真切的关爱,平等的关系,朋友式的帮助,引导优秀生从偏爱 、溺爱的羁绊中走出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⑴教师对待优秀 学生不能特殊化,要把他们和其它同学一样看待。⑵优秀生担任学生干部不搞终身制,合理 轮换,使他们适应上能下好机制。⑶教师对优秀生犯错绝不可忽视,更不可迁就,而应该严 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做错了也一样要受批评,甚至受处分。⑷教师要多给优秀学生创设一 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们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 摸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败,而当他们对此习以为常时,就学会了坦然面对 人生路上的挫折、打击,从而更勇敢、更坚强。

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学校中优秀学生踏入社会后,并没有都在事业上取得优秀成绩,而 一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除了智力因素外,与心理品质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可见,心理 品质的培养有多么重要。精雕细琢,帮他们进行自我完善,使之心理、思想、智能素质全面 提高,有个健康的人格,才能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生。

篇3:浅谈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彭艳春

【摘 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就业理念;校企合作

近年来,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就业的扶持优惠政策,但就业形势仍然堪忧,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中国人口多,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相对有限,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我认为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期开展就业心理的教育和培养

就业心理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把它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品质、意志品质、个性情感品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心理

所谓的职业意识,就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特点,学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解决好理想、能力和方法问题,把职业意识教育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而应从小事抓起,贯穿在每个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树立坚强的就业意志品质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的强弱。宋朝着名文学家苏轼就曾指出“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创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为困难所吓倒,到后来势必一事无成;相反,意志坚强者在向希望奋进之中,在困难曲折之下,往往能够凭借其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成功。

意志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家庭和学校。对于中职生来讲,塑造意志的最佳时机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但由于家长的溺爱,相当一部分孩子娇气、软弱、任性、固执、缺乏坚持性,缺少挫折的体验。这些已经形成不良的心理因素,给中职校的教育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学校要有一套合理并保持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如中职生守则、中职生行为规范、奖励与惩罚制度等等。通过规章制度,把中职生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在他们的意志努力下,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二是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教师的工作作风、教师的道德风貌,教师的意志和专业知识渊搏与肤浅,对中职生的意志培养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意志培养的方法大致有说服法、锻炼法、激发法和自我教育指导等。

二、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就业理念——“就业即创业”

调查,我国学生创业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3%,而在本这一比例达到了17%左右,在美国达到了20%以上。此,培养和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是职业学校就业教育中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的个性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为,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创业意识是中职学生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理过程。

对中职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中职生一般在创业的问题上都比较自卑,认为自己能力低下,不能自主创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我们可以用中职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来激励他们;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在校生,激发他们去思考:同样的中职生,别人能做我为什么连想都不敢想,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使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校要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目标。选择目标时,要针对中职性的特点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则力不能及;过低则不经努力可以轻松的达到目标,不能充分发挥人的才能。

(三)创设创业的情境,强化创业动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应是技艺和操作型的人才,那么我们的创业目标也应定位在技艺和操作上。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动机时,就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创业基地或中心。如我校为园艺专业的学生创设了园艺公司;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创设了现代会计模拟实作室、核算实作室;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创设餐饮实作室、客房实作室等等。经过公司和实作室的实训,学生创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创业的需要与动机得到了强化,在创业教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行校企合作,强化企业文化教育

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市场开门办学,推行“产销衔接”,同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已与2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并据此大力开展工学交替,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工学交替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会服从领导、服从命令,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技术、技能、经验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住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能够使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拥有的养分和精神食粮。工学交替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个性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教育教学效果轻松自然,水到渠成,绝不是课堂上几节德育课能够轻易达到的目标。

学校的就业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的教育人员和管理者一定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职生就业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把握就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使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2]吴少银。责任胜于能力[M].

[3]陆士桢,徐莉。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辅导[M].2007

篇4: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靖西中学 赵英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出现心理障碍大流行。近年来世界组织通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有关部门还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40――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是很惊人的,它已表明,中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比大人还要严重。特别是高中优秀学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上动荡发展,加之学业紧张,竞争激烈,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可见加强对优秀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高中优秀学生常见的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心理负担重;虚荣心强,耐挫力差;自负傲慢,交往能力差;虚荣,感情脆弱;苛求完美;对失败异常敏感;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以过分追求完美为个性特征;以关注消极面为认知特征;以过分关注自己的印象和他人的评价为人际特征;以优柔寡断为意志特征;以弥散性紧张、焦虑为情绪特征。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多年的教育探索和研究发现,高中优秀学生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因来看:学业优秀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动机低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不同步,生理的迅速发展与滞后的心理发育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情绪起伏不定、大起大落。(2)思维还不成熟,带有片面思想。(3)严重的依赖性及意识上的独立性。(4)自我封闭造成心理的孤僻。

2.从外因来看:一是家庭方面原因。中国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形成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黄白兰在“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一文中指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优等生”有不少成了应试机器。三是社会方面原因。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观念,成了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诱因和强化剂。

二、疏导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对策

对高中优秀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关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高中优秀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中优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客观现实,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www.fwsir.Com)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

2.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高中优秀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能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充分沟通、相互帮助、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使高中优秀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另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没有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目标还有一大截差距,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4.对高中优秀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少了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成绩至上”往往被作为信条与原则。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家里都缺少相应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为使中学学业优秀生能健康成长,在中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

复旦女生吴颜援曾说过:“无论在别人眼里我的学习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多么精彩,我的成功多么荣耀,但有一点我是深刻体会的――那就是学习真的很累、很苦。”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

6.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一种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7.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学科教学要注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8.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也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高中优秀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因此,对高中优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应当特别关注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把握他们心理特征的脉搏,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心理发展环境,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篇5: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

尤思甜

一、问题的提出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 之为“优秀生”。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障 碍: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理、感情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 所掩盖,末被教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优秀 生的健康成长,据南京脑科医院心理问题专家统计,每年10月份前后,前来咨询就诊的病人 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数量在增加。今年10月份,仅在校大学生就高达四成左右。如何改善 优秀生的心理状态,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那么,优秀生的 “瑕”、“疵”大多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用精细的刀剪去精雕细琢,消除那些不应有的斑 点?搞清这些问题,使优秀生成长得更加健康,乃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优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

1、自傲心理

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升学压力,使 得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令人弦目的光环,老师对其过份信任和偏爱,同学作业时常有 困难向他们请教,再加上儿童式的幼稚,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久 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至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 到自己的缺点,不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同伴交住中持才倨傲,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别人是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固执已见。有时甚至表现非常敏感,钻牛角尖。

2、好胜心理

优秀生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尖”往往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听不得反对意 见,受不得一次挫折,凡事总要与别人比个高低,论个输赢,不愿让人,更不愿容人。一旦 遇到打击,要么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推卸责 任。

3、负重心理

优秀生因其学习处于拔尖的特殊地位,所以,老师、父母都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较高的期 望。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择校的狂热,更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 这种期望。老师、父母的期望是一种动力,但同时也会使优秀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荷,造成 心理疲劳,容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损害身体健康。仅20在每月一次的南京市中小学 生心理信息测查中,食欲不好、睡眠不好的学生人数高达30%以上。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 偶尔的一次考试的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惑不安,情绪低落、自信消失、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甚至有一切都完了,老师父母谁都不会再喜欢我了的绝望心理。愈演愈烈的单纯追求升学 率的问题,也是加重优秀生负重心理的重要原因。

三、对优秀生消极心理的教育对策

1、树立目标,明确方向

优秀生成绩名列前茅,在他的小圈子里,没有竟争对手,容易满足现状,教师就要做有 心人,帮助这些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如:长远目标:从名人传记、伟人事迹中确立自己的 人生目标,明确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社会的中坚、。中期目标:考上重点大学,学 更多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近期目标:争取全年级第一,以优秀的综合素质跨入重点中 学。长远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信心、有步骤地全 面学习,正确认识升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不片面地为升学所困,放眼未来,在成绩面前 永不知足,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2、勤作比较,认清自我

经常搬出班级各类“尖子”让他们自我比较:“学习尖子”值得大家学习;“体育尖子 ”十分令人羡慕;“自理能力尖子”同样值得骄傲……取长补短,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真正 的“尖子”,真正的“优秀生”。经常搬出年级中的综合素质方面尖子,介绍这些尖子生的 学习生活情况,将这些优等生与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激发他 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同时,不盲从社会上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认识 ,在教师、父母的期望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3.因势利导,自我内化

优秀生不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但他们理解能力强,上进心也强,所以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我内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感 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由此产生自觉自愿地弃旧图新的动力。极限催化,不失为达到这一目 的.的好办法。

3. 经受挫折,严中施受

人生的道路上不都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生活的道路可谓一帆 风顺,优秀生尤其容易得意忘形。专家学者不是一再呼吁:给孩子们一点挫折教育吧!因为 挫折教育能使优秀生更坚强,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因此有必要对优秀生进行挫 折教育,加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通过挫折教育,培养优秀生谦虚的美德,懂得“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道理,调节自傲自大的心态,从而健康成长。但作为一名教师,在充分认清这 一点的同时,也要注意优秀生自身优势以及特殊地位带来的对教育的心理反抗,教师要在严 格中,表达对优秀生的爱,以真切的关爱,平等的关系,朋友式的帮助,引导优秀生从偏爱 、溺爱的羁绊中走出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⑴教师对待优秀 学生不能特殊化,要把他们和其它同学一样看待。⑵优秀生担任学生干部不搞终身制,合理 轮换,使他们适应上能下好机制。⑶教师对优秀生犯错绝不可忽视,更不可迁就,而应该严 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做错了也一样要受批评,甚至受处分。⑷教师要多给优秀学生创设一 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们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 摸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败,而当他们对此习以为常时,就学会了坦然面对 人生路上的挫折、打击,从而更勇敢、更坚强。

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学校中优秀学生踏入社会后,并没有都在事业上取得优秀成绩,而 一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除了智力因素外,与心理品质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可见,心理 品质的培养有多么重要。精雕细琢,帮他们进行自我完善,使之心理、思想、智能素质全面 提高,有个健康的人格,才能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篇6:中职生积极心理教育分析论文

中职生积极心理教育分析论文

一、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积极行为

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培养积极心理、积极行为是抑制问题行为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来说,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的根本是解决如何看待教育、看待学生的问题。由于近年来中职生生源质量严重下滑,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高发区域。对此,以明显消极特征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矫治功能,学生更多地被看到问题,其教育模式定位为问题的预防和减少。积极心理学认为“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教育就必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教育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作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学生的积极行为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有时“问题的克服和积极的培养也许应是一个平衡的统一的过程,两者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干预的指导思想应进行转折性变革,不仅要预防和减少消极品质、消极行为,更要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和整个中职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关注中职生的问题行为,更应该关注其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潜能,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积极健康的人。对于正处于少年期或青年早期的中职生来说,难免会在适应学校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遇到失败和挫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积极认知加工及相应的应对技巧加之内心力量不足、积极心理品质缺乏,往往会陷入心理困扰而不能解脱,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对此学校教育应该通过综合的指导和训练,发展个体应对生活障碍的策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强调优点与长处,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发展积极行为,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个体的积极品质、积极行为得到了发展,其攻击行为、问题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得到预防和消解。

二、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积极人格建设的重要保障。创设积极育人环境是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并抑制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培养其社会行为获得良好发展。

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并促使其积极行为的发;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提高,班级内部的人际气氛更加融洽,在这样的环境里,消极行为就会相应降低,学生乐于也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且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同伴关系,这也会进一步强化个体以后的积极行为。所以,学校管理要重视各科教师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人际互动,通过教师支持和爱护行为,为学生提供良性行为样板,传达了教师对积极行为的认同信息,对消极行为的否定信息,促使班级内部积极行为呈升高趋势,并达到预防和抑制消极行为的效果。

2.协助学生获得融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信任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学生采取积极的人际态度,并促进其积极行为方式的选择。因此,学校管理中要重视校风、班风、舍风建设,重视学生良好情绪、亲社会自我概念等的培养,并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此来为中职生融洽同伴关系的建立,以及积极行为的表现、问题行为的抑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

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是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并抑制问题行为的重要保障。传统教育管理中,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仅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组织支持系统,学校将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与各学科教学及学校的其它各项主体工作完全割裂,似乎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只是学生管理部门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与其它教师和管理者无关,这必然导致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教育根本目标的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所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仅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使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项主体工作之中,形成合力,实效性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任何与“心”有关的教育,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建立了信任、安全、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班主任工作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与第一要务也是“建立信任关系”。对师生之间的信任影响最大的是由刻板教育观念导致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所以在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严而有爱、严而有度,教育学生中要体现民主、灵活、爱护、妥协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积极行为的养成、消极行为的抑制。

2.各科教学渗透积极教育的思想。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而且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所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注重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注意调节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在具体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例如,对胆小内向、自我评价较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让其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或回答简单问题,并多给与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积极体验,感受积极情绪,逐步提高其自我评价水平和学习信心,最终促使积极品质获得发展;对课堂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要加强对其偶尔表现出的积极行为的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学生挖掘内心潜能和优秀品质,向学生无形中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使其逐渐认识到人过去的不良经历并不对现在或将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管处于什么状态,只要是一个人,他必然存在积极的力量和积极的品质。

3.学校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在管理实践中,常常发现中职生的部分冲突行为由学校管理引起,而这类冲突往往是学校措施不到位、不得当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而引起的矛盾激化的状态。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学生需求,防止冲突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要求学校管理人员要和善和蔼,遇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急噪发火,不讽刺羞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②要求楼管、校卫既要严查严管,又要关心学生。让学生从管理者的身上感受到宽宏友善的处事方法。以管理者亲善的作风感染学生,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增进友谊、完善自我,与同学和谐相处,宽容相待。从而为学生积极行为的表现提供积极良好的管理氛围。

4.学校管理要加强与中职生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外出打工、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等家庭因素与中职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关爱、没有人情味、没有理解和谅解,而是充满责骂、侮辱、冲突、争吵、冷漠,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内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深藏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甚至仇恨,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积极个性品质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学校有必要了解中职生的家庭状况,并加强沟通,争取中职生家庭积极配合,引导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职生良好的社会适应。具体表现在: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个体要引导父母在子女的教育管理中培养并发挥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使学业、心理、行为不良的个体获得良好的发展结果。因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般是在子女问题行为异常突出,学业严重不良,无法在普通高中就读、家庭也无法管教的情况下,才考虑将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就读。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父母更愿意让子女到职业技术类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以便提早就业,减轻家庭负担。这类学生往往比较优秀,很少有问题行为的发生。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学校要加强与其父母及委托教养人的积极沟通,并建立信任、取得相互理解,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给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支持和爱护,以弥补父母教养的缺失,促使其积极行为的正常发展。对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要积极向其宣讲积极有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鼓励家长提高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关注度,力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篇7:体育生心理教育分析的论文

体育生心理教育分析的论文

一、现状分析

目前,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竞争意识的不断深化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虽然一定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奋发图强、不断前进,但是如果压力超过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又没有妥善地处理它,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随着高中生承认感和成熟度的不断提高,青春期的一系列特征也会使他们产生不少心理矛盾。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就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虽然以提高和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精神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所以,体育生必须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肢体上的发展壮大,而没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后盾,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造成高中体育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弱、理解能力差、对体育不感兴趣、设施器材有限、不敢尝试等。另外,学生的懒散和忍耐性差也是其中一个要素。

二、原因分析

教师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分析高中体育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体育运动能力和先天身体素质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学生掌握和理解技术动作,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不得要领或者动作变形的情况。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进而产生恶性循环,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在体育课中出现胆怯不安、缺乏自信的现象,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从客观方面来看,单调的体育项目是影响体育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不少体育生是因为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而不去上体育课,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即使他们来上了体育课,也无法体会到运动竞技的乐趣;另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就是学校的体育设施不足,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这也是导致体育生厌恶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措施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是有效实施体育课程的前提和保证。笔者根据多年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和顽强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不怕苦累的顽强品质开始,锻炼和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强化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要让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必须先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再慢慢培养他们的习惯和品质。当学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后,就会产生提升体育技能的欲望,进而才能获得成功与失败、团结与温馨以及各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从主观方面来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相信,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念;从客观方面来讲,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尽量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最后,高中体育教学要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在把握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体育教学手段,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督促学校改进场地,改善设施条件,提高体育教学器械的使用率,尽量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安全保护,在帮助学生完成常规训练的同时,帮助他们打消疑虑和顾忌,提高教学效果。高中体育生的心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究,才能培养出身心都健康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篇8:走出优秀生的教育误区

走出优秀生的教育误区

郭顺玉       提到对待学习的心理虐待,一般人就会想起成绩差的孩子,似乎只有他们才是被教师批评、威胁、嘲笑的对象。优秀生则是教师的宠儿,家长的骄子,与心理虐待无缘。然而,学业优秀的学生真的没有受到过心理虐待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优秀生同差生一样受到了心理虐待,只不过这种虐待更加隐蔽罢了。     对优秀生的心理虐待表现为两种方式:     一、“一白遮百丑”――优秀生没有缺点。     因为优秀生学习成绩好而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其所犯的错误包庇原谅,不闻不问,导致这些学生在品德和心理方面产生问题,如,滋生骄、娇二气,瞧不起同学,妄自尊大,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自恃聪明,抗挫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等。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被掩盖起来,长期得不到矫正,为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埋下隐患,造成深远的、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二、奉行完美――优秀生不能有缺点。     对优秀学生奉行完美主义的教育,要求优秀学生各方面都优秀,不允许他们有任何闪失。一旦有所闪失,师长们则谆谆教导,以防患于未然,使这些学生自信心受挫。     如何走出这种教育误区?     首先,要还优秀生以“孩子”的本来面目。优秀生也是孩子,成绩好不代表心理健康。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一样,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帮助。任何漠视、忽视优秀生身心发展的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应把每一个优秀生都看做是普通的孩子,“教书”与“育人”并重,既重视优秀生的学业成绩,又重视他们品德与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既做他们学业上的良师,又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护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完美主义要求学生,不允许优秀生有缺点、犯错误是违反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久而久之,只会徒增学生的心理负担,酿成心理上的疾病。     其次,要充分认识优秀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特殊性,优秀生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由于他们学习成绩的优秀,使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正面评价的环境中。他们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善于理解,有独创性;勤奋,有进取心,具有排除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活泼开朗,组织能力强等。这些孩子由于表现突出,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同学的羡慕与尊敬,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有很强的.优越感。同时因为这种过分的重视和额外关注?又使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容易形成自负、自私、脆弱等不良性格,这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充分认识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这种特殊性,并根据其特殊性采取相应措施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总之,对学业优秀的学生,既要把他们看做是普通的孩子,防止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忽视对其心理的辅导,又要认识这些孩子心理上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下一代。

篇9:浅谈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

浅谈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

在学校,大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致使在一些好学生 中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好学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错误的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 。从他们的本身看:

1、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由于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特别是在这 大变革的年代,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像冲击波,一阵阵波及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 么都想接触、学习。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梦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都考虑得不多, 形成了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又容易轻听轻信,缺乏独立思考。顺利时,易骄 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慢慢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先进行列中掉了 队;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2、理论根基浅,拒腐能力差。他们虽然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和政治常识,以及必要的道德教育,但是马列 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贫乏,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看问题易看现象忽视本质。有时凭血气方刚,“初生牛 犊不怕虎”的优势,和青少年固有的自尊心、好胜心去做事情,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了解和认识,当碰到是 非界线不清,良莠不明的事物迎面而来时,就会出现犹豫、彷徨,甚至作出不正确的选择,错误的追求,好恶 并吞,以致走了弯路或是陷入泥坑不能自拔。

3、进步的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是父母的普遍的心理,但有的家庭、亲友不恰当 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这样 ,当他们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不再继续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里,而一旦受到挫 折和遇到困难,就觉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没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除以上三个主要的自身原因外,老师、学校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不严,方法不当也是一 个重要因素。一是思想上偏信偏爱。个别班主任往往不是积极地维护三好生、优秀生的威信。对他们的表扬、 批评缺乏辩证法。即使他们有了缺点也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如某班有几个学生,自习课不请假上街,其中有个学 生是三好生,这个班的班主任对其他几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当面进行了严厉批评,而对他只说了声“今后 要注意”。另外,有的班主任对反映三好生、优秀生的问题往往听不进,以为是对他们的嫉妒,吹毛求疵。这 样的事也是很多的。二是管理上忽视、放松。有的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对如 何搞好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都重视不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待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总以为他们 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放松教育管理,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引 导。某班有个班干部,班主任对他过分信任,放松了对他的要求,结果与班上的一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违犯 了学校纪律。

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他们也会朝相反 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必须加强。

(1)要辩证地看待优秀生。在调查中,普遍反映三好生、优秀生思想基础比较好,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接受新事物快;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学习工作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是班 级建设的排头兵。但是,也由于他们与其他同学所处的地位不同,成长进步的条件存在差异,在思想上理想上 的追求不一样,决定了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管理教育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教育具有针对 性。

从整个优秀学生的群体分析,有稳定型和摇摆型两种表现形态。从我调查的五个不同类型的班级看,两种 类型分别占先进层的62%和38%。稳定型的优秀学生,思想基础比较牢固,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既定目 标,一般不易发生动摇,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我修养比较好。对待这 部分优秀学生,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使思想境界不 断有新的升华。摇摆型的优秀学生,表现为思想基础不牢固,他们之所以要求上进,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为 了某种目的,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愿望没有达到,思想就会出现波动。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调动积极因 素,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秀生的动机,引导他们向稳定型发展。在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励为主, 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内容上,应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在要求 上不宜过多,起点不且过高,要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要把握住管理教育中的几个环节。一是考察关。在培养优秀学生和树立典型时,要注意全面了解考 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采取走访、座谈、谈心等方法,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一个“准”字,不能把一些道 听途说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更不能凭一时一事的印象一锤定音。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管理教育的重点 ,树立过得硬的.典型。二是宣扬关。这个关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优秀生的质量。所以在宣扬他们的事迹时 ,要坚决反对和防止“假、大、空”,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夸大,不掺假,不任意拔高。哪方面突出就 宣扬哪方面,不强拉硬凑,对待典型不能消极地保,要积极地帮,否则将适得其反。三是荣誉关。对待荣誉, 绝大多数优秀学生是能够正确对待的。但也有部分优秀学生,当荣誉、赞扬的话接踵而来时,就象走进了一个 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感到头晕目眩,由此沾沾自喜,飘飘然起来,使荣誉成了这些学生沉重的包袱。所以必须 做好表彰以后的思想工作。要针对他们对荣誉的不同思想反映,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鼓励 他们把荣誉作为学习进步的新起点,不断进取,向新的高度冲刺。

(3)要正确地处理管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严是爱,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经验之 谈,也朴素地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 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体现在 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帮助上,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优秀生思想接受不了 的要求的“严”,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 助长他们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长。

(4)要引导优秀生开展好“两个互助”活动。在优秀生的管理教育中,开展先进与先进、先进与后进的 两个互助活动。先进与先进互助活动,有利于先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 同提高;有利于相互团结,更好地发挥先进层的群体作用。先进与后进的互助,可以有效地防止先进、后进两 脱节的现象。在互助中先进学生可以不断向后进学生传播知识和先进思想,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道成长进步。

篇10: 《教育走向生本》优秀读书笔记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书中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师,我才感觉到自己该改变角色了。

作为教师,我一直认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对得起学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学质量,是积极、认真地服务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但没想到自己其实是犯了“汗水主义”思想,带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师苦做”思想,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更破坏了他们自由生长的规律,使得学生被传统束缚,无法自由施展。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抛秧式”教育不仅能减少劳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自由生长的快乐,且效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其中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就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内部自然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不做“执鞭”的“耕民”,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不要“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欢乐”。

篇11:走出优秀生的教育误区

走出优秀生的教育误区

郭顺玉

提到对待学习的心理虐待,一般人就会想起成绩差的孩子,似乎只有他们才是被教师批评、威胁、嘲笑的对象。优秀生则是教师的宠儿,家长的骄子,与心理虐待无缘。然而,学业优秀的学生真的没有受到过心理虐待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优秀生同差生一样受到了心理虐待,只不过这种虐待更加隐蔽罢了。

对优秀生的心理虐待表现为两种方式:

一、“一白遮百丑”――优秀生没有缺点。

因为优秀生学习成绩好而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其所犯的错误包庇原谅,不闻不问,导致这些学生在品德和心理方面产生问题,如,滋生骄、娇二气,瞧不起同学,妄自尊大,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自恃聪明,抗挫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等。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被掩盖起来,长期得不到矫正,为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埋下隐患,造成深远的、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二、奉行完美――优秀生不能有缺点。

对优秀学生奉行完美主义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求优秀学生各方面都优秀,不允许他们有任何闪失。一旦有所闪失,师长们则谆谆教导,以防患于未然,使这些学生自信心受挫。

如何走出这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误区?

首先,要还优秀生以“孩子”的.本来面目。优秀生也是孩子,成绩好不代表心理健康。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一样,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帮助。任何漠视、忽视优秀生身心发展的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应把每一个优秀生都看做是普通的孩子,“教书”与“育人”并重,既重视优秀生的学业成绩,又重视他们品德与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既做他们学业上的良师,又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护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完美主义要求学生,不允许优秀生有缺点、犯错误是违反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久而久之,只会徒增学生的心理负担,酿成心理上的疾病。

其次,要充分认识优秀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特殊性,优秀生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由于他们学习成绩的优秀,使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正面评价的环境中。他们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善于理解,有独创性;勤奋,有进取心,具有排除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活泼开朗,组织能力强等。这些孩子由于表现突出,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同学的羡慕与尊敬,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有很强的优越感。同时因为这种过分的重视和额外关注?又使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容易形成自负、自私、脆弱等不良性格,这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充分认识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这种特殊性,并根据其特殊性

[1] [2]

篇12:浅谈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

浅谈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

浅谈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在学校,大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致使在一些好学生中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好学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错误的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 。从他们的本身看:

1、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由于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特别是在这 大变革的年代,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像冲击波,一阵阵波及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学习。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梦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都考虑得不多, 形成了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又容易轻听轻信,缺乏独立思考。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慢慢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先进行列中掉了 队;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2、理论根基浅,拒腐能力差。他们虽然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和政治常识,以及必要的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但是马列 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贫乏,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看问题易看现象忽视本质。有时凭血气方刚,“初生牛 犊不怕虎”的优势,和青少年固有的自尊心、好胜心去做事情,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了解和认识,当碰到是非界线不清,良莠不明的事物迎面而来时,就会出现犹豫、彷徨,甚至作出不正确的选择,错误的追求,好恶 并吞,以致走了弯路或是陷入泥坑不能自拔。

3、进步的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是父母的'普遍的心理,但有的家庭、亲友不恰当 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这样 ,当他们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不再继续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里,而一旦受到挫 折和遇到困难,就觉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没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除以上三个主要的自身原因外,老师、学校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严,方法不当也是一 个重要因素。一是思想上偏信偏爱。个别班主任往往不是积极地维护三好生、优秀生的威信。对他们的表扬、批评缺乏辩证法。即使他们有了缺点也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如某班有几个学生,自习课不请假上街,其中有个学生是三好生,这个班的班主任对其他几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当面进行了严厉批评,而对他只说了声“今后 要注意”。另外,有的班主任对

[1] [2] [3]

篇13:优秀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职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在生活、学习和日常交往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对中职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中职生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疾病,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是中职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当代中职生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正确认识它们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当代中职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来自学校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看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来自于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动手创新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阴影。具体来说,由于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同等年龄其他在校生相比较低,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是很强,遇事不够冷静,出现问题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从他人那里寻找发泄渠道和途经,往往容易产生偏激心理,遭到反对或者出现与自己心愿不符的言行的时候,经常产生挫折感,同时不懂得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给予恰当的缓释,使心理问题越积越深。另外,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应较弱,在应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创新不够等心理挫折,以上种种,不胜枚举,都是中职生在校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来源。

2.来自家庭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笔者多年分析和研究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家庭的压力。具体来说,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大多是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出来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学生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些较小的心理障碍或许通过自己的调适能得到及时解决,但很多出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缺少家庭关爱,不懂得理解和关心别人,无法融入集体中,使得学生不能锻炼和施展个体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容易陷入孤独、焦虑的不良心理中不能自拔,学习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父母离异,缺少经济来源,在校容易形成自卑感,是一系列心理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来自社会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环境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拜金主义流行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处于世界观正形成时期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不良引导。一旦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往往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和症结,但归根结底,这跟中职生个体的自我调控力有着密切关系,中职生在心理上造成如此种种不同阴影或者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正确引导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十分欠缺。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从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出发,施教者按照一定心理教育方法,挖掘受教者心理发展潜能,使其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预防和消除各种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的教育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接受良好心理培养和计划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主动帮助其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困扰其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家庭和社会参与的权重。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一时间很难走出已经遭遇的心理阴影。那么,通过参与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团体花样心理训练、校园心理剧竞赛及富有家庭和社会温暖的主题班会等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心灵涤荡和社会、家庭关爱。实践证明,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而且对那些已经受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特殊学生来说,成效十分显著。

3.注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从上文分析来看,实现上面两项目标,归根到底是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因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能否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最终靠的是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就是内因的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不仅注重外在心理培训和疏导,还激发和发挥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最终才能实现有效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让中职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报刊、参加社会心理实践及大型集体性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性格、锻炼心理品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认识,以便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心理问题能根据科学方式调整和发展正确心理。

篇14:优秀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最叛逆、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心理更为敏感、脆弱,更需要多方的关怀帮助解决其遭遇的心理问题。在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专题讲座,并在班里设立心理委员。但是现实中存在的许多困难,使得现行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补充、支援。

一、中职生心理特点及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职生心理特点与普通初、高中生的是存在区别的。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敏感时期。中职生大多都是15—18岁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十分叛逆的青春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脱离了父母的管教、约束,家庭教育产生空缺,而且中职生大部分是学习上的后进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他们的耐受力比较强,往往对父母、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不放在心上。其次,中职生需要更快的接触社会,对人生、职业的规划也早于普通同龄学生,因而心理年龄上的不成熟、对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正确选择职业、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如何面对各种竞争等是承受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就完全能够解决。内心的自卑感也让其很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困惑,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导。

职校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于学生的管理较宽松,而教学主要以传授技术为主,虽然近年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重视,相继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报告,设立心理社团及心理委员等,但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较为单一。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足、专业水平也较低,故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空缺,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支援、填补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同伴教育及其在中职生心理健康中运用的可行性

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运用同伴教育的新型模式。同伴教育原是指具有相近年龄、相同性别、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广泛运用于预防艾滋病、戒毒、预防犯罪等方面。本文探讨的是将同伴教育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即运用同伴关系去影响、感化、帮助学生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所谓同伴关系,(通常是指同龄人或同辈人)是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进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生理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影响,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因此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同伴教育有着其特有的优势。

研究表明,中职生发生心理问题时一般不愿选择求助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而大多会选择与同学、朋友、同伴倾诉。同伴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中应用显然是最为合适的模式,同伴由于他们存在相似的背景、接近的年龄、有更多共同的语言、兴趣爱好,容易相互信赖,可以减少抵触心理、防备心理,更容易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同伴教育开展的形式也较为灵活,可以超越时间、地域等限制,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容易展开。

三、同伴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班干部正是同伴教育实施的主体

班干部正是同伴教育实施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班团干在班级心理健康中的主导作用。班团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在班级的管理及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班于是学生的榜样,是在学生信任和支持下选举出来的,他们代表着全体同学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同学,要充分利用班团干的核心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让他们时刻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就会形成一个爱班、爱集体、爱他人、爱自己的一个团结拼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班级,也会让该班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一种有效而又非常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班团干因为经常进行活动组织工作,他们和同学之间的接触、沟通最频繁,这就让他们掌握班级同学的心理变化有着极为优越的条件。从这些班干部中选择一些号召力、亲和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把他们培训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伴教育者,让他们先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把日常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经常性地组织各班团干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集体心理健康辅导,让他们掌握一些常规的心理辅导方法,让他们学会通过集体活动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他们培育成同伴教育实施的主体。再由他们把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更灵活、更适宜的方式将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给他们的同学。

(二)心理委员是学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桥梁

在班级里设置的心理委员便是进行同伴教育的桥梁,经常对心理委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他们主动承担起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员、联络员、辅导员,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员。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学期要做大量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以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在班上设置班级心理委员,负责该班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发放、收集及整理,收集到的数据更真实。同时,心理健康委员的设置可以让他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第一时间了解到班级同学的心理变化,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反馈给学校,为老师或班主任开展心理引导工作提供了依据和第一手资料。其次,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络员。学校的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讲座等可以通过他们进行传达,让他们能有最有效和最短的时间把学校的工作及时布置下去,充当重要的联络员角色。再次,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辅导员。让班级心理委员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他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一些常规的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他们可以用同伴易于接受的语言去进行开导,化解心理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起班主任说教式的心理开导、教育方式有效得多。心理委员的同伴教育在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以上方面的作用,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为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开展及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心理委员的设置为心理老师与学生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老师主导心理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同伴教育的新模式,弥补了学校心理老师不足的问题,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初期就能得到筛查。

(三)开展团体活动是学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载体

同伴教育可以通过团队、班集体活动、座谈会、讨论会、联合活动等载体,将心理健康知识自然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降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概率的最好方法是以预防为主,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社团和利用班会阵地、班级文体活动等进行团体与个别心理辅导,则可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发展性问题,从而节约一定的教育资源。同样可以使每个班级成员产生归属感,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据此,同伴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特有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会发挥无法比拟的作用。将成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模式,将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关专题 综合症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