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中伺候老板要讲究技巧交互设计

细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细臼”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开发中伺候老板要讲究技巧交互设计(共7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产品开发中伺候老板要讲究技巧交互设计

之前写过如何处理“老板说”,但是大家在实际突发事件中,对于老板的封口气势仍然难以招架,如果真以走流程之类的言语挡回去,自己都替老板火冒三丈,特举出下面这种情况,跟大家说说应对上的一些策略。

场景:周末 你正在家裸奔

事件:老板电话 告知他的一个idea,需要你处理

通常同事们的应对方式:

回答一: 您这需求还有好多地方没细化,数据没验证,做不了。。。。

(老板后遗症:唉!我的人效率真低,水平太差。。)

回答二:%……&¥@#, 哦,啊。。嗯,咳!。。 *&¥&………R%。 (脑子里一锅浆糊,老板的事必须做,老板没让我跟别人说,先做了看吧)

(老板后遗症:马上就能做,看来我的人平时太闲了。做出来乱七八糟,跟我讲给他的完全不靠谱)

应对方法:

电话中:

1. 听明白老板要做啥,问清楚做的原因

2. 围绕老板的目的,丰富讨论。婉转地补充和归纳实现中老板没想到的、想错的地方。另外,建立老板对你承担任务能力的信任 :)

3. 电话中不要轻易决定动手。越有价值的feature,实现绝不是很简单的事。所以你们的讨论,也只是刺激思路、发现问题的充分拓展。实现的时候没有备忘录,是不可能没有遗漏的。

4. 讨价还价。 如果你不敢拒绝老板什么都答应的很顺利,那么换个角度,你是老板的话,会有个什么印象。这个人现在有时间。。。 这个人现在是闲着的。。。 这个任务很简单(也就是不费功夫)。。。进而。。。 ,进而就是,你在实现中没有退路!即使你很忙,也许让老板觉得你能接临时任务,又不影响其他工作,那肯定是工作量不饱和!

电话后:

这里是不能偷懒的,

表现你重视老板的需求,就要仔细想想老板交待的事,在纸上、白板上、文本工具中整理下,

你设计的实现方案和过程,与老板需要的对比

看看疏漏和必须细化的地方,坑有哪些

能实现的程度和质量,需要花多少工夫,影响到手头上的哪些工作

需要通知到谁,或者需要谁协助你给你些输入,帮你分担些啥,哪些是哪些协作角色该做的。

整理好以后,写成邮件发给老板,抄送给你想到的那些同事。

想想这样做会获得什么?

最重要的:为自己争取到了执行缓冲时间

从老板那里:获取确认和肯定。老板大都是具备煽动演说能力的人,也许是他情绪膨胀,文字能让人冷静。也让他看到你是认真的,还能帮他组织实施。记住,老板只给idea是很正常的,要不花钱雇我们干啥。实施能力的强与不强,就在于你是能组织运作整个事,还是只是貌似很reasonable地做驴。

从相关同事那里:稍微大点儿的公司,产品实现可能就分成产品角色、开发角色和维护角色。很明显,完成这件事,不全是你的职责。但是老板只讲给了你怎么办?

如果你能完整并周全地传递给协作同事,他们也会承担份内之事,他们会增进对你的信任,喜欢与你的沟通;

不如其他同事专业的地方,同事也会给你反馈,帮你确认方案;

还有些事,可能根本是老板的头脑发热,与你的同事讨论过与现有计划有冲突和弊端,没准你的同事就帮你把这事挡了。。。。

坚持对每一次这样的突发事件使用相同的方法,如果你的老板让你做特紧急或者特秘密的行动,他会习惯地嘱咐:这件事一定要马上做。。。其他事你先放放。。。 不要告诉别人。。。。!@

照顾好自己,理解老板、理解同事,协调,协调!

来自:www.laobingqun.com/space.php?uid=325&do=blog&id=1242

篇2: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德鲁克所阐述的创新机遇之七大来源:

一、意料之外的事件;

二、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三、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四、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六、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七、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要做的事情是: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必须多看、多问、多听,既要关注数字,也要关注人;

3、创新必须简单有效,目标明确;

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

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避免的事情是:

1、不要太聪明;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为现在进行创新!

创新的三个条件是:

1、创新是工作,要把创新当做工作那样去对待;

2、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德鲁克最后提出,企业家和创新者要做“保守的创新者”,“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原文链接:jary.findesign.cn/?p=3208

篇3:产品&设计&色彩交互设计

设计师得到产品设计需求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色彩的选择问题,产品经理最初也可能会提一些自己的意见,如

A:我觉得做一个蓝色的不错,就做蓝色的吧!

B:喜庆一点的,红色没错的!

C:这个颜色太压抑了,亮一点怎么样

D:这一块颜色好花啊!

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去回答呢?

先简单分析一下ABCD,4位所要表达的潜台词,

A:对该产品从个人主观或个人经验所做出的色彩上的推荐

B:喜庆的!而不是真的要求用红色或者其他

C:设计图的感觉偏移了产品初衷和产品气质,觉得这不是想要的

D:主体不突出被干扰

在最早设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产品经理最终要求,产品表现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而不是讨论色彩排版细节,这样才能先找到根本,避免CD所出现的情况,早期对产品的理解,对后期设计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理解产品价值,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就能准确定位产品色系,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色彩定位方法论, 准确定位色彩方法有很多,如色彩心理选择法、图片映衬法、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等多种形式,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1.色彩心理选择法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性质。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给人不同的心理印象,色彩上从心理感受的大方向到小方向的细分,逐渐无限的接近最适合用户心理的色彩区块,

根据色彩心理属性来筛选色彩,大家都知道,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在心理上有强烈的冷暖的区分,

如红、橙、黄让人想到阳光、火焰和太阳给人温暖的感觉即暖色系,青、蓝、让人想到大海蓝天,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即冷色系,在设计的时候最早考虑的是产品气质和宣传效果,需要给人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如果需要给人热情、活力的感觉就选择暖色系,如果需要给人冷静、高雅、庄严的话就选择冷色系,进行第一轮的筛选。

第一轮筛选后,比如选择的是冷色系,也就是色环右边的绿蓝紫区间,然后根据产品气质和色彩心理进行匹配缩小选择范围,调整小范围的色彩偏向,明度饱和度的微小差别,最后找到和接近最适合的色彩!

2.图片映衬法

在拟物化场景图片中寻找适合色彩,进行设计,例子:阅读器概念设计过程,虽然图形概念最终没有采用,但是设计过程思考方式可以进行参考。

最早设计的时候寻找了一些读书馆场景图片资料,然后在场景图片中取用3种色值作为软件主体颜色进行设计。

从图片中取用3中色值,进行场景化模拟!

最后实现效果: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

即设计师提出多种色彩方案,以交互常用的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删选最适合的色彩,这种方式准确率高,缺点就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消耗比较多!

篇4:产品感悟一二交互设计

蛋王的BLOG八百年不更新,大仙表示很欣慰;大仙的博客好久未更新了,我表示很欣慰;其实我们都很懒,作为“高级打杂”的产品经理,我们确实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们很忙,

1、理理我的一些产品经理书籍:

启示录:前段时间,看到很多同行在不同的地方推荐《启示录》,于是果断地下单购买,并满怀期待地等待书送达。书送达后翻了翻,确实不错,然后读故事书般看完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书很不错,入行必备,实战型,有案例,收获不少。可惜的是阿里的色彩太溶,不够典型。

结网:这本书让你明白产品经理应该怎样做,偏理论,入门级读物,看完让你对这个职位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入行必备。

沸腾十五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堪称互联网教科书,让你了解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兴起和趋势,给你一个大局观。最让我感叹的时,看到介绍的一些项目,有我所经历过的,现在看成败,感叹颇多。

很感谢苏杰、狒狒、王坚,感谢他们的总结和整理,对于我们这个新兴的行业提供了一些标准和参照物。

理理书籍,整理后给个推荐指数(凭记忆),也算是给后来人一个参考。

目前在看的一些书籍:《创业邦》 《IT经理世界》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精通web analystics2.0》。关注产品运营、数据分析。

2.功夫在诗外

很喜欢纯银的博客,一些关于行业、心得、沉淀,《运气与浮云》 《杂念.职场》 《杂念.行业》,这几篇看得心有戚戚焉,

功夫在诗外,产品经理本身就是一段心灵的修炼过程。沟通、思维、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最近也正在把生活融入产品,把产品融入生活。

最近很少写关于一些工作和技能的文章,技能上已经到了临界点,现在欠缺的是火候,是一份为人处事的出容。

关于工作上的事,也一直在总结。最近积累和总结的一些方向: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商店、WAP产品设计、Symbian产品设计、Android产品设计、Iphone产品设计。这也是最近1年来的最大收获: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

产品经理需要阶段性的总结和沉淀,我经常隔段时间就会花一些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一些体会。

3、关于成功

成功的要素:天赋、努力、机遇。自觉得天赋不算很高,所以唯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弥补。机遇也有,但是很可惜,去年的2次机会都没抓住,所以现在需要更加的努力,在下次机会来时能做好准备。

做喜欢的事,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等量变引起质变。

有时在想这1年来的得失,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1个光杆司令(虽然有电子商务产品经理、无线产品经理、产品助理等3个岗位编制,但人真不好找)支持了公司1整年来的业务,策划了1个WEB站,2个WAP站,2个客户端,前段时间写半年考评时内牛满面。

4.现在&未来

现在,专注产品运营,努力把产品线运营起来。

未来,继续深入移动互联网和APP,这是最好的时代。

篇5:管理者,请你远离产品开发/设计部门交互设计

先说一个身边真正发生过的故事,可能大家会对故事情节感觉非常熟悉,

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管理者就是公司的创始人,他有些技术开发背景。因为产品面向海外市场,他也比较关注产品设计与可用性。由于他对自己的技术、设计能力的自信,总是对开发部与设计部成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经常插手他们的工作。

一次,开发人员就新产品需求、设计文档的要求,提出开发方案A。这位管理者看后,以其经验判断认为不理想,并给出方案B。开发人员觉得方案B有些问题,但一时又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例证,无奈只好以此方案进行开发。

果然,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仓促间所提出方案,在设计上确实存在不合理的疏漏,导致项目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开发人员想方设法将问题一一解决后,突然发现,这个DEBUG后的开发方案B,已经变得与他们最初提出的方案A并无二致。

而此时,该项目已经严重超期,那位管理者还为此非常不满,认为是开发人员能力的问题导致的。此后,管理者对开发工作的介入变得更多,而开发人员也开始变化,一部分对领导的这种超权行为越来越不满意,矛盾变得更加激化,后面工作中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另一部分则变得越来越没有积极性,领导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

刚好看到UCDChina.com中的一篇文章《管理者不应直接参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感觉说得太有道理了。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充实文章的论据。

其实团队管理者关注团队产品的成败,是非常正常的心态。他们插手设计、开发工作,无非是希望把产品更得更好,动机是无庸质疑的。尽管如此,还是不建议管理者过多的介入具体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即使是领域专家型的管理者,过多的插手具体设计、开发工作,也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能对于项目来说,往往事与愿违,由此产生的恶性干扰多于良性的指导,这是得不偿失的。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

1、因为管理者与团队成员的权重不同,有管理者参与的项目,往往不能非常公平地对待其它项目涉众。尽管,管理者本意是以其对项目的理解和自身的经验,为设计、开发团队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至少也会增加一种思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管理者介入后,一般会导致所有项目涉众的思维模式,会被管理者所左右,就因为他是团队的管理者。

大家想想,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开发人员深思熟虑后形成的方案,经常因为管理者的一点儿质疑,而被否决;而管理者的灵光一闪,都可能形成一个决策,如果其它团队成员想到推翻它,必须经过周密、详实的举证与论述,这本就不公平,对项目也绝对没有好处,这会影响到团队成员的思路,甚至导致他们逐渐推动思考的动力。

2、因为技术背景与对项目的关注点不同,管理者与设计、开发人员会处在不同层面,看问题角度肯定是不同的。其实,能从多个不同角度看待产品,这本来是好事,可以把问题考虑得更全面一些,

但如果以管理者的角度,去干扰设计、开发中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码儿事了。

《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话说得非常好,这不是推卸责任意思,而恰恰是出于更负责的角度考虑。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把“位”理解为“职位”。

每个职位有不同的职责,职责会影响人的立场,不同立场、知识背景的人理解、处理同一个问题,其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也许管理者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换位思考”,即便如此也是搁靴搔痒的状态,其结果绝对差强人意。比如,管理者明白不能让UI设计师去考虑代码优化的问题,那又为什么自己去犯同样的错误呢?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工作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做,那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3、有人说,在IT行业,许多管理者都是优秀程序员或策划、设计师出身,这种领域专家型的管理者插手做具体设计、开发工作,应该有对项目、对团队成员有帮助。

其实不然,前面提到的两点问题,对于这样的管理者也依然存在。而且,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管理者也曾经是开发人员,本身也是位不错的产品设计师。为什么团队成员在他的指导下,项目进展依然不顺利呢?

从事过产品设计、程序开发工作的朋友应该很清楚,这样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是一个反复尝试与迭代的过程。好的设计与优秀的编码,绝对不是通过纸上谈兵或灵光一闪就可以得到的(当然,这个世界是有天才存在的,也许他们拍拍脑袋就可以把产品设计得非常完美,程序编码也可以没有任何BUG,但毕竟这种天才少得没有说服力)。有的时候,即使写好伪代码,也不能百之百的确保业务逻辑没问题。

而团队的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他们没有精力(也不应该)深入于其中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那样就会犯下过于关注细节的管理大忌。而浅尝辄止的心态,恰恰又是做好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大忌。这样看来,管理者兼顾设计、开发工作,并取得好的结果,根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领域专家型的管理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丰富的经验与思路都是对团队成员有帮助的,但仅此而已,具体的设计、开发工作还是应该让设计师和程序员来做。

基于上面分析,如果管理者仍执意要插手设计与开发工作,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观点(或决策)是100%准确与全面的,这样才不会对项目有负面影响。

当然,这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没有人敢做此承诺,所以,管理者们还去做好本职工作吧,那里才是发挥你们特长的地方。好的管理者,要懂得放权,要对团队成员应该有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也相信他们的工作态度。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管理者实在想参与设计、开发工作,那就干脆转行吧。

本文出自:blog.sina.com.cn/s/blog_564cabe30100bxmb.html

篇6:产品的价值交互设计

最近一直在想,我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最近也一直在对比,开发的价值,产品的价值,团队的价值,我的价值。

一直以来的开发经验,一直让自己看不起产品这份工作。

今天看着一片一片死在自己塔防下面的小妖,突然顿悟了。

如果把开发比做小妖, 3个开发,就是这样一个冲刺的小团队:

如果我作为一个开发,加入其中,那就是4个小妖,

生命:280

攻击:20-40

移动:中速

这样一个冲刺小队,初级箭塔倒是能闯过去,碰上点高级货,必定全灭了。

那换一个身份呢?假如产品是具备“鼓舞”技能的辅助职业:

如果我作为一个产品,加入这个冲刺团队,鼓舞同伴,给他们加攻击、护甲、速度和生命。

还有谁能挡住我们的冲刺?

篇7:无线产品规划交互设计

竞争对手分析:开发哪些平台客户端、提供什么功能、内容组成、有什么特色政策优惠、运营推广方式;挑选几个竞争对手做竞品分析,思考对方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方式,分析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

用户分析:用户群体(移动互联网用户驱动性:草根用户-精英用户,用户使用习惯是不同于PC的)、手机支付用户规模(1.5亿网购用户)、用户需求:把握需求痛点。

市场分析:市场规模、渠道支持、移动支付、

核心竞争力:进入这个行业的优势、SWOT、能够做到多大规模

(3)功能需求

传统的需求包括:从用户需求而来、从运营需求而来、从竞争对手功能而来、从WEB移植过来

WEB产品移植到客户端的基本原则:满足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去除附加功能,而非从WEB端做迁移;考虑手机的特性,如二维码、地理位置,交互特性,做专门的优化,

需求分析后形成功能结构。

(4)业务流程和PRD

用户流程:分析用户进入站点流程图,任务流程图(手机上尽量降低注册流程,如非注册通道;),手机上的流程要区别于PC,为了用户体验做适度优化(考虑手机的交互特性,特别是要遵守平台特性)。

信息架构:导航和信息呈现,直接和一目了然。小屏幕不要想着多放内容塞满,界面排版要简单易懂;布局要考虑到流量以及手机上网速度,图片要做优化,图片尺寸要限定,要充分考虑页面的加载时间和数据读取返回时间。

PRD:撰写PRD,手机产品我比较习惯用PPT,在页面写说明文档同时可以提供界面原型。

相关专题 产品开发要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