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stupidwandere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tupidwanderer”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共14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内容:

6月20日,北京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迎来十周年之际,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和四度合作后,双方第五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 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 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一带一路、创业创新”影响持续深入,助推区域发展,高净值人群地域分布更为均衡。伴随十年经济发展,高净值人群创富方式更趋多元,代际传承和企业创新推动人群结构进一步变化,他们的投资行为也呈现出“心态更成熟、眼界更开阔、考量更长远”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私人银行服务已深入人心,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服务的信任和依赖度进一步加深。中资银行在积极加大境外市场战略投入以强化跨境联动服务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境内高端财富管理的差异化服务模式,领先的私人银行品牌表现出显著的聚合效应。

报告基于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在中国私人银行业迎来十周年之际,对国内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50万,其地域分布持续均衡

总体保持高速增长,另类投资产品表现抢眼

报告指出,在经济L型运行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1]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其中,其他境内投资增速达35%,领先所有资产类别,私募证券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投资产品贡献较大;同时,底央行开启“降息降准周期”,利率政策宽松带动房地产市场复苏。投资性不动产净值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的8%回升至30%;此外,资本市场产品市值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2%,增速较前两年相对放缓。

2016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58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约50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相比人群数量实现翻倍。其中,超高净值人群 规模约12万人,可投资资产5千万以上人士共约23万人。从财富规模看,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49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14-2016年增速达24%,相较2012-2014年有所增加;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与2012-2014年基本持平。

综合各项宏观因素,报告预计20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相较2014-2016年有所放缓;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87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8%;高净值人群持有财富总量将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总体依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市场价值。

全国22个省市高净值人数超过2万人,其中共有9个省市高净值人数超过5万人,东南沿海五省市率先突破10万人

截至2016年末,全国22省份的高净值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而在只有广东1个省份超过2万人。其中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相关省份增长显著,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一线城市、东南沿海核心区域向全国范围拓宽的态势。2016年末,东南沿海五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的高净值人数率先突破10万人。除此之外,4省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5万人,分别为山东、四川、湖北和福建;6省市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处于3-5万人之间,分别为辽宁、河南、天津、河北、安徽和湖南。

高净值人群心态更成熟、眼界更开阔、考量更长远

报告认为,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更成熟、资产配置意识增强、财富传承需求的认知和反思更深入。首先,财富目标从早年的“创造更多财富”演变成如今以“财富保障”和“财富传承”为首要考量。其次,资产配置更理性、更开放,对风险的辩证认识促使高净值人群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投资品种,开始积极关注并尝试另类投资产品。再次,出于分散风险和捕捉投资市场机会的考虑,拥有境外配置的人群占比不断提升,人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近年来趋于稳定。最后,财富传承成为热点,高净值人士普遍认识到对物质财富传承的需求,而且逐渐认可精神财富传承以及企业传承设计的必要性。

重视“财富保障和传承”,资产配置多元化,对财富管理机构信任加深

随着财富原始积累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障财富安全”和“完成财富的代际传承”合计占比已达近50%,这反映出高净值人群以“创造更多财富”为始的蜕变。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渐上升,高净值人群逐步意识到理财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抵御经济下行和市场周期所带来的各种不可控的风险,保障财富安全并完成代际传承,进而实现长久、稳定的家业繁荣。跟踪调研也显示,高净值人群对专业机构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机构理财钱包份额在2017年上升到约60%,其中私人银行管理部分达到不了近50%。

人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趋于稳定,境外投资开始回归理性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眼界更为开阔,多区域、多币种、多形式的跨境多元化配置正在获得高净值人群的认可。报告数据显示,境外资产配置自20起成为投资热点,此后高净值人群渗透率逐年上升,一度超过50%。自20起,高净值人群人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趋于平稳,保持在20-30%的水平。从投资目的来看,高净值人群从简单的分散风险过渡到主动追求收益,境外资产配置逐渐分散,资产类别的复杂度有所提升。机构选择方面,随着对境外投资风险和复杂度的认识加深,高净值人群更看重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选择和资产配置方面的专业性。投资地域方面,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地则升温明显。

传承内涵不断丰富,财富传承站上家族治理新高度

自20起,“财富传承” 成为高净值人群继“财富保障”之后最重要的财富管理目标。虽然目前大部分高净值人群仍主要关注对财富本身传承,但是更深层次的需求正在逐渐浮现。财富传承的内涵逐步丰富——从简单的物质财富传承和风险隔离,到精神财富传承和家族企业传承。站在家族治理的新高度上,高净值人群开始全盘考量物质财富、家族企业和精神财富的传承,借助企业管理的智慧协调日益庞大的`家庭乃至家族关系,探索以制度化的方式来约定和规范家族内部的议事规则和重大决策。报告认为,高净值人群对放松管理权普遍持开放态度,但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仍较为保守。

高净值人群创富方式多元化,人群结构进一步变化

报告指出,创富方式的转变推动私人财富市场客群结构的改变:企业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二代继承人和财富新贵涌现,越来越多的二代企业家承担起家族企业管理的责任。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外部专业人士完善企业治理,市场资本化程度的提升、IPO和新三板的开闸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和变现机会,也造就了一批以职业经理人、高管和专业人士等职业金领为代表的新型高净值人群。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竞争态势的回顾、展望与启示

境内市场从百舸争流到优势分化

报告指出,市场建立初期,中资银行凭借品牌、网络和产品服务等优势取得领先地位;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业务布局,纷纷抢滩中国境内财富管理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中资私人银行优势逐渐扩大,特别是领先私人银行品牌的聚合效应凸显。相较之下,外资银行进行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并重新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包括证券、基金、信托和其他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等)依托产品和分销渠道持续快速发展。

境外市场,品牌和专业性拉动外资银行获得青睐,中资银行加大战略投入

报告数据显示,高净值人群在境外财富管理市场看重外资私人银行的品牌和专业的团队,但语言和文化差异依旧是外资银行的获客壁垒。中资银行持续加大境外投入,在香港、北美等地设立海外分行,承接国内的客户关系打造跨境财富管理平台。考虑到高净值人群的选择偏好,中资私人银行的海外分行需要深耕培育专业的服务团队,加强产品的筛选和定制化能力。

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成财富管理机构制胜关键

展望未来,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市场资本化催生的“新钱、新财富”将持续涌入,新兴行业企业家和金领人群比例将持续上升;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意识将进一步增强,部分家庭开始全盘考虑规划家族治理;高净值人群对数字化手段更为熟悉并逐步接受,金融科技也将深度融入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机构应当找准自身定位,明确目标细分客户群及其产品、服务需求,建设清晰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和相应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全覆盖策略。只有顺势而动,从客户的核心需求出发,积极打造差异化竞争模式和核心能力,强化境内外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财富管理机构才能赢得客户的长期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关内容:

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前日联合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年、年和年四度合作后,双方第五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中国富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165万亿元

报告指出,在经济L形运行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2014-201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其中,其他境内投资增速达35%,领先所有资产类别,私募证券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投资产品贡献较大;同时,2014年底央行开启“降息降准周期”,利率政策宽松带动房地产市场复苏。投资性不动产净值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12-2014年的8%回升至30%;此外,资本市场产品市值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2%,增速较前两年相对放缓。

中国高净值人群两年增加50万人

2016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58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约50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相比20人群数量实现翻倍。其中,超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规模约12万人,可投资资产5000万以上人士共约23万人。从财富规模看,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49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14-2016年增速达24%,相较2012-2014年有所增加;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与2012-2014年基本持平。

综合各项宏观因素,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相较2014-2016年有所放缓;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87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8%;高净值人群持有财富总量将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

北京高净值人群突破10万人

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全国22个省份的高净值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而在20只有广东一个省份超过2万人。其中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相关省份增长显著,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一线城市、东南沿海核心区域向全国范围拓宽的态势。2016年末,东南沿海五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的高净值人数率先突破10万人。除此之外,四省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5万人,分别为山东、四川、湖北和福建;六省市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处于3万-5万人之间,分别为辽宁、河南、天津、河北、安徽和湖南。

境外资产配置逐渐分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眼界更为开阔,多区域、多币种、多形式的跨境多元化配置正在获得高净值人群的认可。

报告数据显示,境外资产配置自2011年起成为投资热点,此后高净值人群渗透率逐年上升,一度超过50%。自2013年起,高净值人群人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趋于平稳,保持在20%-30%的水平。从投资目的来看,高净值人群从简单的分散风险过渡到主动追求收益,境外资产配置逐渐分散,资产类别的复杂度有所提升。机构选择方面,随着对境外投资风险和复杂度的认识加深,高净值人群更看重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选择和资产配置方面的专业性。投资地域方面,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地则升温明显。

篇2:中国女性财富管理报告

中国女性财富管理报告2016

女人到底是要干的好?还是要嫁的好?近日,记者从第三方平台拿到一份名为“2016年中国女性财富管理报告”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约八成女性希望通过投资理财和创业实现自身的财务自由,只有2.5%的人想要嫁个有钱人。

该报告顾问阿里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家郝建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时代、创业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财务自由,女性在投资、创业等上的财富意识越来越强。

最想投资、创业和当高管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研收录到10000个有效女性样本。既然大部分人想要干的好,那么怎么干呢?

调研数据显示,关于这个问题,46.1%的人称要投资理财、34.4%的人称要创业当老板、11.8%的人称要努力当高管。对于创业当老板一项,付诸实施的比例最多。被调查样本中,有20.5%的人正在创业或已经在筹备创业。

而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一份2015年女性创业者报告也显示出了近年来女性在创业上的热情。该报告称,截至当期全球67个经济体中有1.26亿女性正在开创或经营自己的企业,有9800万女性企业家在经营已经建立的企业。

知名创投君联资本方面人士在和记者交流时也直言,互联网时代,创业门槛大幅度降低,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几乎没有什么性别差异,女性在创业上活跃很正常、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女性身上的`很多特质,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信赖。”

当网红比嫁霸道总裁有前途

有意思的是,调研中,关于怎样达到财务自由,有近4%的调研对象选择了“天上掉馅儿饼和直播当网红”。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回答“嫁个有钱人”的人数,只有2.5%的调研对象选择嫁个有钱人来达到财务自由。

郝建彬解释,现代女性对经济独立的意识是很强大的。当网红也是创业的一种。互联网和女性相结合,正在创造一个个垂直细分的消费、理财市场。女性正通过各种方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主力军和财富创造者。

而记者在随机访问中,甚至有访问对象回答“感觉当网红比嫁霸道总裁有前途……”多位职业女性在和记者交流时直言,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财务自由会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需要提及的是,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创业的第一桶金,73%都是自己赚到的,只有27%的人会寻求家族以及朋友的帮助。

家庭财富管理“一把手”

女性和财富的关系可能还在于,在外,女性越来越乐于投资、创业;在内,女性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财富管理“一把手”。

调研数据显示,近60%的家庭中,女性负责家庭财富决策。女性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家庭中的财富管理地位,年薪越高,话语权力就越大。在女性年薪8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有57.7%的女性掌财;当女性年薪突破50万元后,掌财程度高达70.5%。

华润信托方面一位人士在听到记者提到上述数据后,也笑言他们在做家族信托业务时,经常遇到“女主人”拿主意的情况。

“女性天生就是家里管账的,如果挣得再比男性多,肯定是家里财政大权的掌控者。”他说。

挣了钱管了钱还要钱生钱

记者了解到,女人在财富管理上,更喜欢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固收产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线上理财也是女性的一大偏好。相比较而言,创业女性在财富管理上,投向更为丰富,除上述产品外,还涉及股市、债券、房产和实业等。

江苏本地一家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他接触的女性客户看,大部分接受新事物能力都很强,“一些新产品,如果收益合适,她们都很乐于尝试。”他补充,“以前我们这个市场男投资人多点,现在女投资人也不少。”

篇3:浅谈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

浅谈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

李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私人间的经济行为越来越严格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复杂化,私人财富法律风险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存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私人财富从积累到到运用方方面面都必须要在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如果私人对于法律风险评估不足或处理不当,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经济社会的复杂化,以应对经济社会复杂化下的财富法律风险,使得财富增长处于良性循环。

一、什么是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

(一)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

“私人财富法律风险”这一用语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新名词。所谓私人财富法律风险是指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中经济活动、婚姻状况、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给私人财富带来的潜在法律风险。为了规避这种潜在的法律风险,使财富良性的积累,有必要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手段,去调整经济运行,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经济生活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运行,促使财富良性积累,逐渐告别粗放式发展,逐渐构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良性积累财富的管理体系,让财富在阳光下增长的又好又快。

(二)私人法律风险的分类

私人法律风险存在于私人财富积累的各个环节,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自身法律风险和社会环境法律风险。

所谓社会环境法律风险,是指由于私人自身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国家经济政策环境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就法律环境而言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违法的多样性等。由于引发因素不是私人所能够把控的,具有不可抗力性。

所谓私人自身法律风险,是指私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经营决策、经营行为、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也存在因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法律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表现为私人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未形成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把握不足,决策、运行欠考虑法律因素,甚至存在违法之行为等。

目前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私人自身法律风险管理的不足,与法外部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由于引发因素是自身能够改进的,所以提高自身财富法律风险管理能力是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的重点。

(三)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的种类

1 、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整体的管理运行操作需要的法律设计与规划,是否对经济活动过程有了充分的法律思维性认识和法律模式构造,是否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成长因素,是否能给私人财富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 、婚姻中的法律风险:在婚约订立、婚姻成立、离婚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因婚姻是具有身份性和财产性的独特法律关系,所以婚姻法律风险是私人法律风险中最难预测的法律风险。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都会导致婚姻变质,因此都会使得财富面临损失的风险。

3、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就其经济社会现状而言,对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远远不足,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4、劳务法律风险:在劳务法律关系的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任何以方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劳资纠纷,最终使得财富面临损失的危险。

经济社会是复杂多样的,私人财富法律风险多种存在的,上述几种只是最为直观的,所以为应对经济社会的复杂多样,应对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种类多样的存在,也有必要及时建立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并构造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私人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私人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日益发展,也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建立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1、积极管理私人财富法律风险,是财富积累的客观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必须要有效防范私人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

2、积极管理私人财富法律风险,是私人财富自身积累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

3、积极管理范私人法律风险,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私人财富的不稳定势必影响社会财富的不平衡,势必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反之,则可以有力地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二) 私人财富法律风险防范的可行性

与自然风险等其他风险不同,法律风险是可控可防的。我们知道,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私人法律风险分为自身法律风险和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对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由于其引发因素不是私人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但对于私人自身法律风险,其引发因素是私人自身能够掌控的,因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

三、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的管理方法

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私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一)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体系的含义

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指私人根据法律风险的特性,在日常法律行为与经济活动中树立法律思维,建立法律运行模式,通过识别、评估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的一整套应对措施。在这个流程中应包括:预防与评估、管理与控制、防范与补救。

(二)如何建立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1、树立良好的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法体系的理念

首先应当树立以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理念。

(1)事先防范是基础

事先防范与事后救济相比,事后救济的成本高、效果差。事后救济往往是诉讼或者仲裁,由于第三方介入争议裁决,为第三方裁决投入的成本,自然都超过正常的交易成本。第三方裁决为主的事后救济,其结果具有非常不确定性,因此,事后救济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有效的事先防范,能够避免法律风险的侵害,也就保障了财富良性的运转。

因此,法律风险的事先防范与过程控制是风险防范的关键,这方面工作做到位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就构造了,法律风险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事后纠纷也就少了。

(3)事后救济也重要

虽然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私人财富的法律风险遏制在摇篮中,但是实际情况中可能并不能完全杜绝法律纠纷的产生。而纠纷一旦产生,事后救济一定要跟上,因为这是解决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后救济要及时、有效。一旦出现法律风险,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就应积极应对,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私人财富法律风险会因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多样,因此私人必须不断调整其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满足所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与财富风险。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必须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唯有如此,这一体系才能永葆青春。

建立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件系统、复杂而且需要法律专业知识及经济专业知识的工程。对此,私人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背景的律师或经济师帮助其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并指导其运行。

通过以上的简要表述,总结是:对现代经济社会意义上的财富而言,其法律风险是时刻存在;对于外部风险因素的控制,单纯自身力量是不足的,但是完全可以和有必要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把控自身法律风险,借东风规避风险;借法律保障自我。

让财富永葆青春,让财富在阳光下健康积累,我们应主动积极选择私人财富法律风险管理。

篇4: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

我国城乡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形式单一,投资渠道狭窄,现金和存款依然是城乡家庭持有资产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4月29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25个省份,268个县共1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家庭人均财富14.4万元

20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数值上看,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为187793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30708元和74513元。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44倍和2.52倍。

房产占总资产近7成

家庭财富由金融资产、房产净值、动产与耐用消费品、生产经营性资产、非住房负债以及土地等六大部分组成。为了从财富来源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生产经营性资产在城乡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有着一定的城乡差异,其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分别为7.30%和6.00%。非住房负债是指除住房债务以外的其他一切债务。

可以看到,我国城乡家庭的非住房负债并不高,非住房负债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富中的占比分别仅为-1.48%和-4.08%。与城镇家庭不同,农村家庭的财富还包括土地的价值。年农村家庭的人均土地价值为7556元,占到了家庭人均财富的11.66%。

城镇房产净值高于农村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住房问题进行分析表明:首先,房产净值具有一定的城乡差异。城镇家庭人均房产净值是农村家庭的3.78倍,略微高于家庭人均财富的城乡差异幅度。因此,房产净值起到了拉动城乡财富差距的作用。第二,在城镇家庭的住宅分布结构中,无房户和多房户比重均超过农村。这说明城镇住房的集中度要高于农村。第三,城镇家庭的未来购建房意向要高于农村家庭,这反映了城镇住房市场的活跃程度相对较高以及城镇住房升值的预期相对较高。第四,家庭拥有住房的财产价值与家庭人均收入以及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呈现出高度的相关关系。家庭收入越高,住房净值相应地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住房净值也会越高。第五,从出租房屋的情况看,城镇和农村出租房屋的家庭在全部家庭中的比重分别为9.8%和3.5%。

对金融资产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城乡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形式单一,投资渠道狭窄,现金和存款依然是城乡家庭持有资产的主要方式,债券、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的规模都比较小。相比城镇家庭而言,农村家庭的资产更加集中于储蓄这一形式。另一方面,金融资产呈现出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的特点,最高收入组的金融资产余额达到了最低收入组的51.47倍。此外,户主从业于垄断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家庭,家庭人均金融资产较高,而户主从业于竞争性行业的家庭,其人均金融资产较低。

预防性动机为储蓄主因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家庭的汽车保有率是37.86%,是农村家庭汽车保有率的1.55倍。

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绝大多数家庭在购车时没有贷款。贷款购车的家庭也多集中在城镇地区。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均属于应对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投资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的3.53%。城镇家庭对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参与度都要高于农村家庭。10.56%的城镇家庭进行了股票投资,这一比重是农村家庭的大约4倍。从户主特征看,低年龄组别、受教育程度高的组别,户主就业于中外合资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私营企业,户主职业类型是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的家庭,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参与比例都高于其他组别。

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较多的家庭会从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得建议和指导,通过分散风险以保值增值,从而体现出理性投资的特点。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等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认为专业理财师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不仅有40.87%的被访者对专业理财师的意见持肯定态度,更有28.04%的被访者在进行实际投资产品组合时,参考了专业理财师的意见。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也分析了被调查者在办理储蓄业务时对银行的选择。在城乡家庭经常去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中,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国农业银行,占24.52%;2、中国建设银行,占13.93%;5、邮政储蓄银行,占13.67%;6、保险。调查结果表明,8.16%的被调查者为应对养老风险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篇5: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8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25个省,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为了从财富来源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投资于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的3.53%。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60.07%的居民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为达到老年时期的理想生活标准,48.29%的人认为应该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33.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1-60岁制定养老计划。

子女亲人赡养和退休金是两个最主要的养老收入来源。绝大多数人都认为,60岁以后可能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只有6.74%的人认为不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在个人所担心的60岁以后将难以应付的情况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帮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费和通货膨胀。调查结果表明,8.16%的被调查者为应对养老风险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篇6: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8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25个省,268个县共1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城镇人均财富是农村3.22倍

,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为了从财富来源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

逾四成家庭储蓄为教育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投资于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3.53%。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

不安心的晚年

超过93%的'居民都对60岁以后难以应付的情况表示忧虑。

个人所忧虑的老年时期难以应付的事情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帮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费和通货膨胀,占比分别为74%、45%、13.19%、12.32%和11.72%!

43.87%的人为应对老年风险购买了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其中普通医疗保险购买比例为27.84%,而大病保险的购买比例为8.42%。商业养老保险为8.16%,而寿险和财产保险的购买比例则分别为4.79%和1.07%。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60.07%的居民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为达到老年时期的理想生活标准,48.29%的人认为应该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33.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1-60岁制定养老计划。

子女亲人赡养和退休金是两个最主要的养老收入来源。绝大多数人都认为,60岁以后可能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只有6.74%的人认为不会出现难以应付的情况。在个人所担心的60岁以后将难以应付的情况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帮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费和通货膨胀。调查结果表明,8.16%的被调查者为应对养老风险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篇7:中国五大投资人财富榜

历经18个月的竞标,中国企业复星国际上周终于将法国连锁度假酒店Club Med收入囊中,不过,最终的收购价比复星最早的报价高出了45%。

虽然复星成功拿下Club Med这一标志性法国度假品牌,但为此付出了高达11亿美元的价钱。这桩交易可能会决定中国媒体是否会继续将复星董事长郭广昌称作“中国的巴菲特”。

郭广昌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价值投资者之一,本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他也是中国最有钱的投资者。这一群体在全球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胡润研究院总部位于上海,由英国会计师胡润运营,该院日前发布了《胡润点金圣手榜》,为中国最有钱的投资者进行了排名。上榜的投资 者身价至少需要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30%为投资所得。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身份必须首先是一位投资者。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小米的雷军虽然都是 亿万富翁,但其财富主要来自公司股票,因此没有入选。《胡润点金圣手榜》共有约90人上榜,其中有9位是亿万富翁。

据胡润称,复星的投资业绩令郭广昌身价高达45亿美元,其中包括对美国时尚品牌圣约翰和位于华尔街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的投资。

中国另外4位跻身前五的投资者分别是:

陈天桥,身价27亿美元。现年42岁的陈创办了网络游戏公司盛大,并将其发展成一家娱乐巨头。胡润称,过去十年,盛大投资了140家公司。

张磊,24亿美元。现年43岁的张磊在其公司高瓴资本管理着超过140亿美元的资金。,张磊用来自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创建了高瓴资本。他是腾讯的早期投资者,主要投资于传统企业,他曾在夏天表示:如今正是投资中国的大好时机。

沈南鹏,身价18亿美元。现年48岁的沈南鹏是位数学奇才,他先是与人共同创办了堪称中国版Expedia.com的携程,后来又与人联合创办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了10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奇虎360和唯品会。

梁信军,身价16亿美元。他和郭广昌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

根据的最新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海外收购金额为230亿美元,约为的3倍。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继续在海外大举收购,这些投资人将更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也将更多地被人拿来作比较,尽管巴菲特只有一位。

篇8:中国包装财富论坛致辞

中国包装财富论坛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同志们、朋友们:

首届中国包装财富论坛开幕了,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包协,对大家来到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参加今天的盛会,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由衷地感谢。

本届中国包装财富论坛的主题是:“包装·财富·发展”,围绕“世界包装潮流与发展趋势”和“中国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对包装的影响”两大议题,根据当前世界经济的取向和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中国包装工业的发展之策。今天应邀发表演讲的都是国际、国内造诣很深、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我深信,通过这次论坛的举办,无论是对于包装行业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同样,中国的包装工业也成绩斐然。

二十多年来,在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包装行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包装行业已从一个门类缺失、分散游离、产品单一、质量低下、严重供给不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发展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大行业,去年包装工业产值达2700亿元。中国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的“包装大国”。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包装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很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结构趋同、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回收循环利用率低等。我国包装产业必需的设备、原辅材料、包装精品,很多还依赖发达国家的大型包装企业。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推动包装行业的更大发展,我们在去年十月召开的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认真总结协会成立以来的成绩与经验,研究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包装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团结全国广大包装工作者,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包装强国的奋斗目标。当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势必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保持包装产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们必须我国包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保持包装产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包装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我国包装产业的优势,提升包装产业整体水平,全面建立绿色包装工业体系。

今天在上海举办这次中国包装财富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衷心希望与会的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学者能畅所欲言,为中国经济和包装行业的发展谏言献策。

同志们、朋友们:刚刚闭幕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作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决策。我们要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工作政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把包装行业的事情做好,做出新成绩。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中国包装行业的发展,重视和支持这次论坛在上海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马力强,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来出席论坛的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对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对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我预祝“中国包装财富论坛”园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9:《中国财富》记者编辑笔试笔试题目

《中国财富》记者编辑笔试笔试题目

1、举出至少5位经济学家和其单位

2、您刚刚采访了联想集团总经理杨元庆,内容是关于联想品牌推广失误和补救方法,请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开头文字,要求有吸引力、文笔优美,字数不限,可多可少。(本题主要测试文笔与风格,文体不限)

3、您平时阅读的财经类媒体有哪些?请用一两句话评论其优缺点。

4、请列出领带的十种作用。(此题主要测试思维方式的新鲜性与开拓性,请尽量开拓思路作答)

5、您是一位部门经理,怎样才能让员工保持工作的激情?(此题为微观管理题,要求答得具体,不要只讲大原则,最好有具体方法)

6、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名词:(此题并非一般的名词解释题,要求用通俗的,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专业名词,让一般人也能看懂,

)

MBO BLOG CISCO 市场营销 通货紧缩

7、列举5种以上直接或间接改善目前股市低迷的方法,要求至少2种有独特的创意。

8、您最大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

9、《中国财富》是一本通过经济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报道,挖掘背后经验和方法,帮助中国经理层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泛财经类刊物,请根据这一定位列出至少三个您认为不错的选题。

10、如果您认为自己这份答卷答得不好,请说明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聘用您?

篇10:中国互联网催生“80后财富新锐”

谈及80后网络时代的财富新贵,人们会很容易想起有“京城四少”戏称的泡泡网创始人李想、戴志康、高燃和茅侃侃,

熟悉这四个人的知道,他们每个人有着迥异的风格:李想正直而睿智,乐观而坚持主见;戴志康亲和而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坦率而负有责任感;高燃则健谈而充满自信,常常表达比行动丰富;而茅侃侃则是四个人中被认为最接近天才的一个,常常灵光闪现妙计横生,然而距离成功者缺乏了几分沉稳和远见。而在近日一份由网友上传的“80后互联网千万富翁成员名单”中,泡泡网创始人李想和Discuz!网创始人、CEO戴志康双双上榜。

记者留意到,这份榜单的噱头在于尚未而立的富翁们学历最低为小学,以此突出财富积累与教育背景无必然联系;但榜单的薄弱处在于上榜人中免不了诸多漏网之鱼,比如中学学历、性情不羁、以颓著称的茅侃侃,

“80后互联网千万富翁成员名单”

1.李想 泡泡网创始人 1981年出生 4000万身价

2.彭海涛 锦天科技董事长 1984年出生 4000万身价

3.韩华 我爱打折网创始人 1980年出生 3000万身价

4.姚剑军 中国站长站创始人、CEO 1982年出生 万身价

5.戴志康 Discuz!网创始人、CEO 1981年出生 1500万身价

6.王晨昀 网星创始人、CEO 1981年出生 1500万身价

7.黄一孟 VeryCD创始人、CEO 1982年出生 1000万身价

8.王学集 PHPWind创始人、CEO 1982年出生 1000万身价

(备注:本榜单资料为网友上传,真实性未经证实)

篇11:中国公众的财富观调查报告

中国公众的财富观调查报告

财富观是指人们对财富价值的理解认识观,财富观亦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的身世财字从贝,贝也就是钱的原始形态,因此财富首先着眼的就是金钱的积累。其实,将财富与金钱划等号,只是货币高度发达时代的产物,在人类文明历史初期,作为财富最主要形态还是实物。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的复杂化,货币关系成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后,财富的货币积累风潮才开始流行的。继而,财富的积累带来了资本的膨胀,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

重要发现:

·近七成的受访公众认同财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且个人财富积累的多少与社会整体的有序发展密切相关。

· 相比金钱、金融等物质财富,当前公众普遍更为关注健康、时间等自然财富和人际、能力、知识、文化等精神财富。

· 在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过程中,近七成的受访公众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但仍有半数以上的受访公众存在较为严重的面子消费意识。

· 超过八成的受访公众有较强的收支规划,超过六成的受访公众的投资理财意识较为强烈,并更期待通过消费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质。

· 形成合理的财富观念,除了需要基本的收入水平作为保障之外,还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使公众对财富形成更加理性健康的认识。

调查时间:2月-204月。

问卷发放:面向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发放问卷10976份(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网络推送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07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8%。

尽管“财富”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财富的定义问题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却常常有不同的理解。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财富观强调财富的本身,即“财富是什么”,进入新古典经济学的时代后,财富观的核心就变成了“是什么创造了财富”。马克思和阿玛蒂亚森都认为,对于财富的理解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单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而是应该分析其对于实现美好生活和人的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马克思关于财富和人的发展之间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并不冲突;人的自由发展具有手段和目的双重价值;了解人的自由发展与财富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对待自然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家庭财富积累大大增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社会经济成分、利益来源与需求更加复杂,公众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交织下共存并且冲突的状态,如传统义利观与功利主义、面子消费与生态消费等观念的碰撞。让人更为熟知的是,在某些非理性的财富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发展严重失衡。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房价走势不断攀升,“办厂不如买房”曾一度成为很多实体企业家的“经验和名言”,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一度出现房价过快上涨,进而使得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进一步被抬高。2017年3月以来,三亚、杭州、南京、北京、广州、郑州、长沙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或加码楼市调控政策,在缓解楼市过热的同时,引导金融流向实体经济。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为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除了出台相关措施之外,还需要人们有理性健康的财富观作为支撑。

为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中国公众财富观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中国公众财富观”调查。调查主要采取线上发放和推送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内容包括我国公众财富观的基本理念、财富行为选择倾向、价值观变量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等。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来呈现当前中国公众财富观的新变化,摸清影响公众财富观的可能因素,探索财富观与公众财富行为选择之间的关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公众树立科学财富观的对策建议。

公众财富观:人本理念、发展理念与生态理念

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公众财富增长的新阶段。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XX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本要创新”“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其中蕴含的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和发展理念。马克思曾指出,“财富正是人对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调推进。正如马克思赞同威廉配第所说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认为土地代表自然资源与环境,而资源环境是物质财富之源。为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遵循整体性、有效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以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作为视角来全面了解当前公众的财富观。

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财富观定义为公众自身对财富价值的理解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对财富的人本理念、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理念的感知评价来体现的。在一个理性的群体当中,理性的财富观念可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爱慕财富,敬重他人,通过合作来努力创造和积累财富。而消极的财富观念的特征则是以富为耻,以穷为荣,不愿也不能创造和积累财富。除此之外,可能还存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例如扭曲的价值观,不仅不追求合作,甚至表现出“杀富济贫”或“为富不仁”的心态,或者不择手段、不顾及他人和子孙的利益疯狂攫取财富。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遵循整体性、有效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首先设立了有关财富观描述的30个项目并进行施测,前期收回样本量7348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提取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三个公共因子。结合三个理念因子的分数分布区间(平均数±标准差),借鉴吸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观点和建议,制定出三个公共因子的标准分。具体不同的财富理念指数分布区间和特征如下:

人本理念:财富是人固有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外化,它由人的社会劳动创造并且服务于人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标准分为55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认识到财富既有其物质形式又有其人性内涵,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发展理念:获取金钱并不是财富创造的直接目的,精神、知识、健康等其它财富也是个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分为50分,得分越高意味着个体更清晰的认识到非物质财富对促进自由发展的意义。

生态理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资源(环境)的损耗是要纳入到价值当中的,标准分为45分,得分越高说明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分越低越倾向把自然资本当作没有价值的东西来对待。

通过项目测试对原问卷进行修订,并广泛推广。在10074份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众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平均值为55.51分(百分制),高于临界值(55分),这说明公众较认可财富是实现个体自我价值的手段;发展理念平均值为52.39分,高于临界值(50分),这说明公众更关注精神财富;生态理念平均值为44.26分,低于临界值(45分),这说明公众的生态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见图1)。

第一,人本理念得分最高,公众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较强。财富观的人本理念是指“财富创造和消费的主体是人,过程是人,目的也是人”。我们从财富生产、人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视角,分别建立了人与财富、社会与财富两个维度对公众财富观中的人本理念进行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在人与财富的关系中,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财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人的价值衡量尺度在于创造了多少财富。66.2%的受访者表示“财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是人的价值的具体展现”,68.3%的受访者认为“人的高贵不在于占有财富,而在于创造财富”。财富的生产创造过程也是人实现自身本质的过程,而人的劳动不仅仅为了创造财富,更是实现着自身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在财富与社会的关系中,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个人财富积累的多少与社会整体的有序发展密切相关。约67%的受访者认为“贫富差距过大可能是最大的不公,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并赞同“政府应在社会福利和保障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64.2%的受访者赞同“公众不断提高的获得感是国家最大的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展现了国家社会的人本财富观。而本次调查公众的较高认同度也体现出对人本财富观的回应与赞同。

第二,发展理念得分次之,公众更关注健康、时间与精神财富。财富观的发展理念强调财富范围的延展性,具体来说财富范围不仅包括物质财富,同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财富。我们从金钱、金融、健康、时间、人际、能力、知识、精神等多个维度对公众财富观中的发展理念进行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健康、时间等自然财富得分最高,接近3.90分。污染的大气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都在透支着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调查中,有较多受访者表示“宁要穷袋子,不做药罐子”。其次,人际、知识、能力、文化等精神财富得分次之,均在3.85分上下。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金钱不是所有的财富,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也很重要。约67%的受访者认同“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资源也是一种财富”;“只要有能力,其实不用怕赚不到钱”以及“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让我满足”等充实情感的精神财富。最后,金钱、金融等物质财富得分偏低,均在3.80分以下(见图2)。相比健康、时间、文化、能力等财富,本次调查发现公众对于物质财富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第三,生态理念得分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公众共识度。不同于仅将商品作为财富的狭隘观点,生态理念是将空气、水等非商品财富纳入其中,强调非商品财富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延续得益于自然界的持续给养。长期以来,我们对自然界的索取带有严重的破坏性,造成的很多生态问题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修复,而有一些甚至不可逆转。调查数据显示,67.5%的受访者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公众的日常行为中,仍然存在反绿色消费行为,如55.2%的受访者表示“打包剩饭剩菜非常丢人”。虽然公众财富观的生态理念得分相对较低,但是相对于人本理念和发展理念,生态财富观具有最高的公众共识度。通过进一步挖掘数据显示:人本理念得分的标准差为13.00,发展理念为12.40,生态理念为10.47。标准差越高表明财富的人本理念虽然认知度得分最高,但公众认知差异更为显著,存在相对较多的低分层,即在多数人关注人本理念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公众忽视财富与自我价值的关系,陷入金钱的泥潭中。相比之下,公众对生态理念的认知度虽然不高,但是共识度却相对集中。

影响公众财富观的因素

公众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之间相互影响,财富观的形成往往也是多个因素、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受访者的受教育形式、家庭经济条件、现代性人格特质等主客观因素,以及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职业、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变量都有可能对自身财富观形成造成影响。通过因素间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某些变量间的相关性显著。为进一步探析哪些因素对财富观的三大理念的解释力度更大,我们联立相关因素和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建立了分析模型,对更详细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首先,现代性人格特质程度与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即越具有独立自主、内控取向、消费取向、公平正义等特质的受访者,其财富观的三大理念指数越高。本次调查中,公众的现代性人格特质得分均在3.50分以上。其中公平正义特质得分为3.81;独立自主特质得分为3.76;内控取向为3.72;消费取向为3.59。表明公众更关注社会贫富差距,而对享受消费的认同度相对较低。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现代性人格特质明显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均约高于各个平均值20%。

其次,素质教育接受程度与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即接受越多素质教育的受访者,其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的指数越高。本次调查中,当问及“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形式是”?39.5%的受访者选择偏重“思想品德”教育,45.6%的受访者选择偏重“以成绩论英雄”教育,14.7%的受访者选择偏重“成功就是有钱”教育。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选择素质教育的受访者,其人本理念得分为58.43(高出均值5.26%);发展理念得分为55.26(高出均值5.48%);生态理念得分为46.67(高出均值5.45%),而选择重视以成绩或金钱为主要教育目的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明显低于平均值(见图3)。

再次,家庭经济的富裕程度与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呈正相关。家境越富裕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越高。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您的家庭经济情况”,46.8%的受访者选择“小康”;34.2%的受访者选择“一般”;16.3%的受访者选择“富裕”;2.7%的受访者选择“拮据”。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家境富裕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均约高于各个平均值3.2%。而家境拮据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均约低于各个平均值3.4%。

最后,受访者的职业、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地对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有着显著影响。一是有稳定工作的受访者表现出良好的财富观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其中公务员、国企或事业单位职员得分最高,均高于各个平均值3%,而长期失业者得分远低于平均值。二是受访者的月收入与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有着复杂的关系。根据数据显示,当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随着收入的增高而递增。进一步分析发现,月收入在5001-8000元以及1-15000元的受访者,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最高。这两类月收分别为小、大城市的中等收入阶段,说明中等收入阶层具有相对科学的财富观。三是居住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或县级城市、乡镇村的受访者的财富观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指数呈现逐级递减趋势。说明居住地经济文化水平越高,当地公众对财富的认知越科学。

当前公众财富观念下的经济社会行为

致富、消费和分配财富行为是当前中国公众财富观下的三大行动逻辑。为此,我们建构了财富创造力、生态消费行为以及各领域财富分配情况三大维度,来衡量当前公众财富观念下的经济社会行为。调查结果如下:

首先,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有一定的收支规划,并已实现经济独立。当问及“您对自己的收支有规划吗”?31.8%的受访者选择“有很强的规划”,51.9%的受访者选择“有规划,且大部分能履行”。当问及“您日常开支情况如何”?43.6%的受访者表示“经济独立,且有结余”,45.3%的受访者表示“自给自足,收支平衡”。

其次,绝大多数公众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但面子消费情节仍然较为严重。88.8%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或步行。9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或有时愿意购买更贵的环保产品。而71.8%的受访者表示在请客吃饭时,经常会留下很多剩菜,55.2%的受访者认为打包剩饭菜非常丢人。

最后,公众投资理财意识较为强烈,同时也更期待通过消费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质。近65%的受访者认为“股票等金融产品也是重要的财富”以及“如果财富状况条件允许,会优先考虑投资房产”。当问及“如果有多余的钱,您更愿意”?63.8%的受访者选择“投资理财”,49.8%的受访者选择“娱乐休闲”。相比之下,只有44.2%的受访者选择“储蓄存款”(见图4)。

引导公众形成更加理性健康财富观的几点建议

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家境越富裕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越高。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的群众,一方面更有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更有可能将较多的时间和财富来满足精神需求,或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环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由人民创造财富,由人民积累财富,由人民享有财富成果。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措施的推进下,为公众创造提供发展环境。同时,在公众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又促使其进一步的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2017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之年,更需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做大蛋糕的同时,继续深化精准扶贫脱贫工作,采取更实更硬的措施集中力量补短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重视无形财富积累,深化以创造发展为原则的财富观

本次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健康、时间等自然财富的认同度最高,其次为人际、知识、能力、文化等财富。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相当一部分(76.8%)受访者或多或少会以财富多少标榜身份,甚至有受访者(19%)默许非法致富手段。说明当前部分公众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理念财富观,更加关注自然、精神财富,但是仍然存在浓厚的“金钱即财富,金钱即地位”的有形财富观念。为此,一方面,继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具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仍有不少群众价值方向迷失、盲目追求金钱利益、缺乏社会认同度。因此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力图克服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在当前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味道渐浓。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偏重“以成绩论英雄”或“成功就是有钱”,从而导致人为物役、唯利是图财富观的形成。因此,要加强素质教育,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树立可持续发展财富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仍然有不少群众存在较强的面子消费意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礼”,强调为人处世要符合身份,通俗讲,即为“面子”。“面子消费”作为“讲面子”的主要外化行为,在给公众带来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消极影响,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并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更容易形成盲目攀比的社会风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思想灵魂。“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引导公众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观,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促使公众树立绿色增长理念,自觉实现消费方式从奢侈浪费、随波逐流向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倡导提高绿色GDP、完善相关立法,通过税收杠杆等经济、法律、行政多元途径鼓励企业节约资源,引导公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篇12:胡润的中国财富之旅

胡润的中国财富之旅

每年十月,英国青年胡润制作的的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都会引起国人对于财富人物的热议,而胡润也随着一年又一年富豪榜的发布而名声大噪.他像一个“空手道”高手,原本两手空空,却在世界与中国的交相辉映中,捉住了中间的'机会,仅仅凭借一张从“业余、粗糙”起步的中国富豪排名榜单,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中国家博得了一定的名声,并因此成为其中的一位富人.

作 者:杨丽媪  作者单位: 刊 名:经济导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ECONOMIC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3:信和财富社会责任报告

信和财富社会责任报告

伊始,信和财富联合中国企业公益事业发展组委会、中国公益媒体联盟等机构,联合发布《信和财富2016社会责任报告 》(以下简称《CSR报告》)。这是信和财富暨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之后,信和财富再次发布《CSR报告》。

作为信和财富发布的第二份社会责任报告,《信和财富2016社会责任报告》从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四大方面阐述了 “普惠金融 惠及大众 信用中国 和谐共富”的为企业愿景,以及信和财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CSR报告》详细介绍了信和财富发展历程、创新服务、关爱员工、慈善公益等篇章,图文并茂多角度的呈现了信和财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情况。

企业经济责任

信和财富自创建以来,始终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从创新综合服务方面入手,服务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及城乡。从结合用户的生活场景出发,将财富管理服务场景化、灵活化,大力发展移动服务,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为广大民众和中小微企业服务。

,信和财富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实现转型升级,注重“互联网+”跨界的服务平台,以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外延,通过数据挖掘,精准识别需求等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宽财富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企业法律责任

20,信和和财富全面开展“风控合规建设强化年”主题活动,从5月中旬起,开展了全国多城市客户沟通交流会,信和财富邀请金融专家就近年来的国家金融政策,行业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对信和财富近期各项发展举措、合规管理制度、风控体系、公司文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作为互联网金融合规元年,信和财富从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到贯彻合规文化,始终秉承“诚信为本、客户为先、安全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说话算数”的品牌口号,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贴心而专业的服务。

企业道德责任

信和财富从用户需求出发,全面满足用户在时代背景下的多种互联网体验需求;倾听用户的声音,持续改善服务品质,通过多方面的创新,为用户提供安全海量的服务,为用户创造移动生活价值。

另外,信和财富坚持为人为本,主动关心员工生活及其自身职业发展,以先进的人才理念吸纳和培养人才,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感动和塑造人才,以扎实的权益尊重和留住人才,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不仅与天行泰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一起搭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年组织培训22813场,106560小时课时,559213人参与。同时,信和财富积极关心员工内心健康发展,先后成立党组织部,展开了一系列党员活动,要求党员做好带头作用,开展各项文化、体育、公益等活动,贯彻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感染员工,努力践行中国梦。

企业慈善责任

信和财富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践行者,自成立以来就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不仅致力于提供专业、透明、安全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还秉承公益传统,持续回馈社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目前信和财富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投入已达余万元,公益的足迹触及慈善事业、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和传统文化传承事业等多个领域。

慈善事业方面,信和财富在2016年先后两次开展“信聚真情·和暖人间”主题爱心捐赠活动,为全国百家孤儿院、敬老院慈善捐赠价值10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

2月,信和财富赴四川省沐川县开展慰问活动,并捐赠了价值10 万元的学生餐盘,以改善山村学校儿童的就餐餐具,让孩子“用好碗、吃好饭”。

7月,我国南方多省洪涝严重,信和财富第一时间成立抗洪救灾工作组,向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湖北省武汉市受灾严重的地区送去救灾物资,为受灾民众送去慰问和关怀。

教育体育事业方面,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赛集训及联赛(全国)闭幕,信和财富再次携手姚基金助力中国青少年健康发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9月,信和财富首届“嘉年华乐跑”活动启动,向大众传递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传承方面,信和财富向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捐赠百万元人民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

20,信和财富确立了以“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要求公司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取得何等成就,都要有“规矩”。只有建立和完善信和财富内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公司才能实现思想统一,各部门、各公司之间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各项业务服务。

另外,信和财富将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科学引导企业及社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共建和谐社会做出表率,为推动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篇14:在中国建立私人破产法的几点设想

在中国建立私人破产法的几点设想

本文将围绕在中国建立私人破产法,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和想法。限于篇幅,本文不作理论性探究。我希望这样做更能引起有兴趣的人们的进一步讨论,以便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私人破产法,寻求一个可行性方案。众所周知,私人破产法在发达国家的建立经历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和借鉴。至少,从发达国家的破产法立法和修改时间的长度来看,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信心,和专业知识的工作。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人能看到这个工作的意义。

我想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为什么要建立私人破产法;二,建立什么样的私人破产法;三,关于如何着手建立中国的私人破产法的一些考虑。

一 为什么要建立私人破产法

建立私人破产法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逐步使得普通消费者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免除贷款后由于意外原因而无力还款时的恐惧,树立和维护信用制度的权威,扩大普通消费者获得平等的贷款机会,促进金融信贷业能在一个适当的法律氛围里运行。

首先,私人破产法的建立将把作为债权人的金融团体和作为债务人的普通消费者置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以人道主义的立场,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免其于当意外原因出现而无力还款时遭受债权人索逼债务。事实上,在中国,当企业破产法开始实施时,就是承认任何企业都只是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法人实体。因此,从理论上讲,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都有烘d产的可能和寻求以破产来摆脱债务的权力。那么,为什么私人贷款者应有无限的法律责任偿还贷款而不能寻求以破产来解脱债务呢?这显然是一个法律上的不平等。

破产法是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务纠纷的一种专门性法律。根据私人破产法,只有专门的法庭有权依照法律程序和手段对债务人的债务进行甄别并作出最终裁决。从美国私人破产法的实践来看,当债务人向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的那一刻开始,债权人,无论他是银行或其它金融实体,都不再具有法律的权力向债务人追索债务。同时,债务人的所有财产都暂时交由一个法庭指定的管理机构托管。当破产申请由法庭裁定后,法庭会依据债务人的实际偿还能力判决债务人对某些债务予以适当偿还,或不予偿还,一次性地解脱债务人的债务。在这里,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依照法庭的裁决行事。

由于私人破产法将债务人和债权人置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对无力还贷的消费者提供一个法律性的解脱方式,因此,它在金融信贷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对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它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安全阀。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各种金融信贷业的崛起,信贷活动的日益增长,私人祖7d产法的建立就显得日益紧迫。从某种意义上讲,私人破产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更为重要。在发展中国家,它不仅是一个社会安全阀,它的建立,还将在更广阔的领域,促进市场经济及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的理性发展。

第二,私人破产法的建立将促进银行对信贷业务的科学管理水平,改善银行对信贷业务的操作方法。由于贷款人可以合法宣告烘d产来减免债务,这对银行的贷款风险预测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此外,私人破产法将从法律的角度,对破产帐目作出统一认定,规范银行对破产资产的清算,这将对合理评估贷款银行的业绩起重要作用。在没有私人破产法的情况下,各银行对借款人无法偿还的拖欠款项,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法律认定。所谓“呆账”究竟有多“呆”,很难有个准确的定义。当私人破产法建立起来后,根据破产法裁决的破产资产,就立即被视为应该清算的帐目,银行必须即时清算,银行的业绩也能及时得到反映。这无论对银行的投资者和国家金融部门的

[1] [2] [3]

相关专题 中国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