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观范文

皮皮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皮皮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教师观范文(共2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教师观是什么?

教师职业概述

1 .教师的概念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人,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他们的活动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变化。他们既可以是家庭中的父母,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其他人。狭义上的教师是指以学校为其活动背景的教师,他们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我同《教师法》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教师职业的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承担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与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这一过程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个体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中小学教师观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角色转变、二是教师行为转变,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师角色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另外,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篇2:观《现代启示录》有感

周一下午看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锵锵三人行上,建英把冯小刚《一九四二》和《现代启示录》相比较。《现代启示录》上映时的票房赔得一塌糊涂,科波拉为了《现代启示录》赔掉了所有靠“教父”系列赚来的钱,但现在是公认的经典之作。?建英认为《一九四二》也是如此之作。不过在我看来,《一九四二》比《现代启示录》还是差些档次,主要不在技术上差,而是在哲学与历史的反思与表现上。《一九四二》反思历史很不够不到位,冯小刚说这是一部忆苦思甜之作,可影片是否成功将观众引向忆苦思甜的道上了呢?我看没有。仅仅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现场并不够,还存在表现那些部分及怎样表现的问题。

战争有多残酷?生在和平之中的我无法想象,科波拉《现代启示录》给出最接近真实的答案。身在前线的士兵唯一想法就是不要被飞来的子弹击中。点60高高架起胡乱的扫射,向着真实的敌人,更向着无形的对死亡的恐惧。当许多电影打着“复兴梦”、“爱国”的旗号宣扬战争时,我们需要看《现代启示录》,看看战争有多残酷。

《现代启示录》不颂扬美国价值观,也不质疑宣泄越共及北越政权的残暴,科波拉的目的就是表现战争、反思战争。傅雷在勇士们读后感里写到:“厮杀是一种本能。任何本能占据了领导地位,人性中一切善善恶恶的部分都会自动集中,来满足它的要求。……心理上的一切压制都告消灭,道德和教育的约束完全解除,只有斗争的本能支配者人的活动。”《现代启示录》中,库尔茨上校的游击队领地里尸体到处悬挂着,头颅像碎石一样抛在各处,士兵们跳着原始祭祀舞蹈,像敬重巫术头领一样畏惧库尔茨。库尔茨是游击队的精神信仰,他激发出士兵们的原始本能,赋予他们原始道德,否认敌人作为人——纯粹却也血腥。

战争有正义的吗?没有!当机枪瞄准平民时,它已转化成残暴和非人性的不可饶恕之恶。任何形式的对他人生命的剥夺都没有正义可言,包括对犯人施以极刑——它不过是以相对的正义惩罚不正义——当然强求绝对正义只会带来更大的不正义,就像不惩罚杀人犯就存在更多人的生命可能被剥夺的危险。记得当吴英以巨额诈骗罪被判处死*时,我愤怒的在微博上写到“这是残暴,而非法律的正义,任何法律都不可能以诈骗钱财的罪名剥夺人的生命,这是绝对的不正义”

有些战争有时不可避免,颂扬战争的高尚却不能接受,战争不过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最直接的展示。我们需要更多《现代启示录》,需要更多人认识战争,呼吁和平。当然我们也知,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中,完全和平的理念不过是乌托邦的理想,可也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反思力量。

篇3:观《现代启示录》有感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很超前的战争艺术片,或者通俗的说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战争片…如果你想看的是类似《拯救大兵瑞恩》的史诗般宏大场面,那还是奉劝你不用去看《现代启示录》了,俺看多了那些“伪影迷”大放厥词般的影评,很是影响俺的心情……要说《现代启示录》最经典的场面,莫过于神经质的上司为了一块冲浪宝地而发动了一场奇袭,这场稀奇古怪的短兵交战伴随这瓦格纳的《武女神》的曲段,俺仿佛也能嗅到那股呛人的战争臭味……回到正题,《现代启示录》以一个上尉接受一个秘密命令——刺杀叛变、疯狂的上校而起书,在执行命令的路上,处处遇到让人不可思议的荒谬。

接受命令的上尉,本身就带着越战的心理创伤,以至于接受命令之前酩酊大醉,房间里弥漫着让人窒息绝望的气息氛围;一些小细节在电影中的出现显得非常有意思,那场荒诞暧昧的慰问晚会鲜明的表现出了战争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连人的欲望都无法满足,那标榜着“解放越南、剿*共产主义”的战争,能给这些士兵带来什么?重新上映的《现代启示录》补足了之前删去的法国殖民者的那段情节,在这个场景中,法国殖民者和美国士兵之间的交谈直至最后近乎矛盾爆发的质问,完全把战争的诡异表现出来:越南的丛林,真的就比巴黎的生活更加重要?所谓的根植,难道就是这般苟且偷生?

神经错乱的上校在柬埔寨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实现癫狂目的的王国,死亡、血腥、残忍充斥着这个王国,在这种群体下,所有的隶属人的属性全部消失,将原本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动物本能给表现了出来,在这个矛盾冲突下,无论究竟完不完成任务,那位上尉最终仍然逃不出被战争改造的命运:不杀上校,意味着上校之前的哲学般的对话有着深刻的涵义去解读,而最终杀死上校就如同镜头展现那般,上尉成接过了神经错乱的上校的衣钵……影片中唯一带有孩童般天真思想、喜欢听听摇滚乐的少年士兵最终倒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也证明了科波拉想要表达的思想高度:所谓的战争,剥夺掉人性,只剩下弱肉强食的自然机制,任何的怜悯和慈悲,都是可笑的、虚伪的……

无论艺术如何激进,总是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现实,无论充满激情、充满大同精神的艺术家如何去用电影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实总是无情的告诉我们:人始终是一种悲哀、变态的动物就让《现代启示录》去传承战争的本质,让现实中的战争继续抹杀吞噬现代社会中仅有的丝丝人性。

篇4: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作者/ 史文青

“生态观”一词最早来源于自然科学,是论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与自然的客观存在之间关系的学说。近年来,由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生态问题备受关注,更有许多学者开始探究“生态观”背后各主体的深层关系,并将其嫁接到其他领域,形成了“生态哲学”“生态文化”等新兴概念。在全社会高唱生态之歌的大背景下,公文作为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积极加入“生态论”体系,更是大势所趋。

一、公文生态观的概念与时代背景

“生态观”在其他领域的运用,为将其引入现代公文领域提供了可能性:

公文生态观具体是指用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眼光来审视现代公文发展系统,着力解决公文写作与文书运行中存在的资源不合理运用、发展进度不平衡,以及外在因素对公文环境的污染等生态问题,对公文发展领域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与保护,维护公文运行的良好秩序。这一观念的践行,不仅是公文领域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广大文书工作者与研究者正视现代公文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从根本上修补目前我国公文发展中的一些漏洞,将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引向规范、全面、有序的发展轨道,营造我国公文写作更为健康的大环境的需要。这一观念的践行与推广,要求广大公文研究者敏锐地捕捉“维护生态平衡”这一潮流化的社会认知趋势,为现代公文写作与运行研究提供新角度新方法,并结合现代公文性质特征、发展现状等客观因素,对公文写作与处理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诊断,尽可能实现公文领域的“生态和谐”。

值得肯定的是,现阶段,公文生态观的运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众所周知,公文是用于公务活动的应用文书,它承担着传递国家治理策令的特殊使命。要真正发挥公文的社会功用,公文撰写者就必须正确把握公文运行的政治环境,这也是公文撰写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四川省秘书学会会长叶黔达教授在《树立新的公文环境观》一文中指出: “树立新的公文环境观,是办文工作中有待树立和强化的一个新观念,在历史的新阶段,树立新的公文环境观,就必须以世界眼光、法律眼光、民主眼光、现代眼光、规范眼光、群众眼光直至政治眼光来要求、审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这里所指的“公文环境”,即指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党中央对当时政治格局提出的新认识、对治理国家提出的新要求。现如今,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公文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建设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公文环境为公文生态观的推行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公文虽不具备很强的文学性,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具有某种精神导向作用,它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从公文的性质及发文、受文者的关系看,它作用于政令的上传下达,周转于各级党政机关之间,它的发展理应属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在举国上下投入生态文明建设之时,在公文发展领域推行公文发展观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反观公文运行系统内部的“生态指数”,实现公文自身“生态和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使整个国家全方面的“生态和谐”。

二、现代公文写作与文书工作中的“非生态化”现象

在公文写作与处理中,逐渐显露出了一系列“生态失衡”现象,这使得用现代生态观来指导文书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公文领域的生态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内部环境受到污染。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五章第十九条指出,公文拟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概括而言,可以说准确、严谨、精练是国家对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内部环境的具体规定,而一切破坏这种基调的行为均可视为这里所说的“污染”。回顾近几年的公文发展现状,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首先要说的是伪造公文的现象。8月23日,新浪财经了《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称“有人”竟盗用国家税务总局的名义伪造了《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即“47号公告”,该公告严重误导了纳税人;月25日,华夏经纬网发表了题为“台“环保署”批云林县府:假公文误导环保团体”的评论文章,指出云林县府公然出具“捏造数据、篡改事实并推卸责任”的公函,行为恶劣。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文的社会公信力,大大降低了公文服务政府管理的功用,说其污染公文运行环境不足为过。另外,年网络语言进入政府公文的现象同样引发了争议。2012年6月7日,新浪网新闻中心公布了福州警方用网络流行的“淘宝体”撰写的一条通缉令:“亲,现在起至12年31日止,您拨打24小时免费客服热线110,包全身体检、包吃住,还有许多聚划算优惠套餐……您对此满意吗?满意请给全五分评价噢!。”除此之外, “咆哮体”“甄痔濉币蚕嗉探入公文,虽然有公众认为公文中适量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有利于改变公文一直以来给人的死板印象,增加政务工作的活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网络语言的大面积混入,已经开始污染公文原本的运行环境,它不仅会削弱公文的威严性,还可能影响公文原有的行政效用。诸如此类的“污染”还有很多,譬如公文用语不当导致观点变味、模糊语言大量使用影响公文的准确性等,若此类现象继续蔓延,就容易造成公文性质模糊不清、公文效力减弱,甚至导致政府信息传达的阻塞。

(二)公文写作中文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傥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 14号),明确列出了15个公文种类,并用法规形式对各类文种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撰写者在公文写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但在实际公文运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文种使用不当的情况。譬如,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几个文种,从不考虑文种的具体适用范围;有的公告、通告、通报不分,运用时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复函、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代替;有的在一篇公文中混用多个文种,如《关于请示领导出席旅游节开幕式的报告》《关于召开第x届党代会的请示报告》等;还有的自创文种,将汇报、建议等列入公文范畴,套用公文格式进行写作,如《关于认真贯彻××副省长批示精神的情况汇报》《关于加强和改进民兵组织建设的建议》。这郁是不合理开发运用文种的表现。其实,在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各个环节,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运用还不止这些,诸如文头不规范、标题成分残缺、主送机关排列混乱等公文格式方面的不规范现象,越级上报、多头行文、请示一文多事等行文规则方面的混乱现象,都有悖于公文法规的具体规定,均可理解为对法规规定不合理的实践运用。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公文书写规范的不统一、公文办文秩序的混乱,从而破坏公文写作与运行环境的“生态和谐”。

(三)公文运行状况发展不平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务工作中信息量的与日俱增,办公自动化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提倡,公文载体由纸质转向电子文书成为公文处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公文管理呈现出三种不同进度:一是完全进入了电子公文化办公模式,二是半电子公文化模式,三是纸质公文化模式:这体现了如今公文运行环境下公文模式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存在,既不利于我国各地区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公文信息的汇总与管理,也影响了全国上下公文发展大环境的统筹协调。

三、“生态观”在公文领域的践行

现阶段要大力倡导公文发展领域的生态观,即要求文书工作者“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在充分认识公文写作与运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观念更新与实行其事并行,理论传播与实际监管并重,促使公文“生态观”建设全面化、系统化。

(一)树立正确的公文生态观念

推行公文生态观念,即用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提倡的健康、平和、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工作,力求营造纯净、有序的公文运行环境,确保公文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秉持公文生态理念,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切实原则、有序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切实原则,即要求文书工作者切实保证公文的纯真性,用真实的政令、确切的数据支撑公文,用真诚的态度、淳朴的语言撰写公文,严厉杜绝公文语言华而不实、内容千篇 一律、数据漏洞百出的现象;要努力提高公文的实际功效,有针对性地进行公文写作,避免大量使用批转文件、普发文件传达信息造成信息堵塞;要努力提高公文的应时功效,保证公文发布的及时性,以免对政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坚持有序原则,即要求文书工作者遵循公文写作与运行的普遍规律,从文种选择到行文方式的运用,都严格遵守已有的规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要求文书工作者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公文工作,防止现代公文工作止步不前。现阶段,推行电子公文与实行无纸化办公是公文领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为此,就要在公文载体的节约与环保、公文归档的持续与便捷上谋求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公文领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公文文种的节能减压等,也是今后走公文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公文领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机遇现代公文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只有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广大文书工作者才能在这个岗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现代公文生态观的推行,同样需要广大从业人员积极配合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各项规定,不将个人情绪带入公文创作之中,不受外界文风影响随意改变公文的写作基调等二其次,在职业道德方面,从业人员要秉持求真务实的观念,不弄虚作假,保证办事流程的公正公平、办事方法的合情合理,不为一己私利做任何有悖职业道德之事。在业务能力方面,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公文运行的大的政治环境,熟悉各类文种的适用范围、使用方式、行文特点及党和国家对公文写作与运行的相关规定等。另外,新时期的从业人员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准确全面地掌握信息,精准地概括情况,周到地汇报情况。在工作态度方面,从业人员应戒骄戒躁、严谨细致,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使用,都要仔细斟酌,确保自己制发的公文“零差错”。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盛行和无纸化办公方式的推行,从业人员在保持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同时,更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能力,顺应不断发展的公文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标准化管理

要切实增强公文生态观,就要在确保已有制度有效施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文管理制度,建立公文写作与运行的各项标准,杜绝出现公文“非生态”现象,保障整个公文体系的健康、和谐。

目前,党和国家发布的《傥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傥政机关公文格式》等标准法规,虽然有效保证了公文运行大环境的基本稳定,但文种乱用、行文混乱等影响公文运行秩序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法规落实不力及法规自身不合理、不完善,这就凸显了强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乃至各个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的有关规定,增强公文法规意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更具针对性的公文管理规章;注重对公文撰写者写作能力的培养,明确对公文质量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公文是否合格的鉴别以及对办文程序合法化的监督;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优秀公文撰写者进行表彰,组织学习优秀公文的撰写方式,对违规办理公文的人员进行严惩。另外,对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修正完善。譬如,现行法规中有些文种之间界限不清,在用途上多有重复; “通知”的用途太广,负担过重,导致某些公文撰写者为减少文种使用错误,频繁使用一种公文;《傥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不完全适用于电子公文处理等。为此,有关部门及现代公文研究者,应积极地收集现行条例的各种漏洞,分析原因,并尽可能提出最为完善的行文标准。针对电子公文的特殊性,可制定具体的电子公文处理法规,来保证无纸化办公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公文生态观在当代社会形势下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这种观念的合理运用必将净化现阶段国内公文的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清除公文写作与运行中的不和谐现象,营造绿色、生态的公文环境。另外,公文作为政务管理的工具,它的健康、完善同样会影响整个政治环境,可以说推行公文生态观是党中央整顿文风口号最实际的行动回应。公文领域生态体系的建立必将影响社会其他领域,这种行动的接力,最终出现的必是全社会、各领域的生态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但是,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总会有一定的曲折与坎坷,一种新兴观念更是如此。用生态观来指导现代公文写作与运行,在公文发展领域推行“生态观”,现阶段虽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要真正融入现代公文研究之中,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磨合。纵使它的发展道路充满荆棘,这种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的研究方法,仍是新时代每一位公文研究者的追求,只有将创新与尝试的理念带人现阶段的公文研究之中,我国现代公文发展才会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篇5:现代教师 现代语文

现代教师 现代语文

现代教师,现代语文 石家镇中心校  陈克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崇尚创新已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那么,面对现代语文,现代教师如何从繁重、低效的语文教学中解放出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基本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教育学生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 二、构建语文教学新理念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建立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张扬个性,丰富感情,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创造“亲、助、乐”的人际环境和“美、趣、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2、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又提教师主体,也许有人认为矛盾。其实不然,要让学生主体得以体现,首先得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你准备了哪些应急措施?整个过程做到收发自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主体就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 2、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教学中坚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并交给学生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序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了。教学中,教会学生生疑,学会提问,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精思质疑,在探讨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对同伴或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倡大胆分析,敢于创新。 三、通过整体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从而使学生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语文真正成为思想的载体,信息的载体,文化人载体。

篇6:现代教师 现代语文

现代教师 现代语文

现代教师,现代语文 石家镇中心校  陈克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崇尚创新已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那么,面对现代语文,现代教师如何从繁重、低效的语文教学中解放出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基本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 二、构建语文教学新理念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建立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张扬个性,丰富感情,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创造“亲、助、乐”的人际环境和“美、趣、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2、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又提教师主体,也许有人认为矛盾。其实不然,要让学生主体得以体现,首先得摆正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你准备了哪些应急措施?整个过程做到收发自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主体就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 2、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教学中坚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并交给学生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序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

[1] [2]

篇7:杜维明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

杜维明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

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杜维明的这一现代知识分子观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作 者:魏彩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28 刊 名:贵州文史丛刊 英文刊名:GUIZHOU HISTORICAL STUDIES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现代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儒学复兴   自我批判意识  

篇8:现代德育过程观刍议

现代德育过程观刍议

提要: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实践性过程,主体性过程,系统性过程。现今学术界对现代德育过程概念的阐述不多,本文率先从以上三个过程方面作了初步探索,权为引玉之砖。

正文:

德育过程是德育学或德育原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德育过程论是德育学中的基本理论,对德育过程作理论上的探讨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德育工作过程,作为德育学研究对象的德育并不同于我们一般日常意义上的德育,而是更概括、更抽象。由于德育过程涉及到诸如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德育也涉及到这些问题、因此德育过程观实质上也就是德育观,但两者在理论探讨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德育过程是把德育作为一种活动,在展开意义上探讨的,显然只是德育理论的一个层次,由于这一层次对德育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也是广大实践工作者普遍关心的。一般的德育学著作都在德育过程理论中涉及到德育原则,即是从指导具体德育实践而言的。

学术界对现代德育、现代德育过程概念的阐释还不多,由于现代德育实质是培养现代人的德育,我们当今对德育理论的探讨实质上也就是在不同层次探讨现代德育本质,只是这种探讨尚需系统化、科学化。只有在此基础上,现代德育学体系才能形成,现代德育过程也是如此。

一、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

所谓实践过程,包括两个含义。其一,必须以实践观点审视德育过程;其二,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以往,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等基本原理简单化、概念化,把德育看作是单纯的阶级斗争工具,片面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往的德育过程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片面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德育的目标、内容、功能、本质、途径上都强调社会政治的需要,随着思想解放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的主体性问题得到了重视,现代德育过程不仅要强调其受社会制约的一面,还要强调其能动性、创造性的一面。不仅有服务性功能,还有其对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功能,这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得到统一,实践是人的本质和活动方式,是物质存在和意识的中介,也即人的实践活动把人的感性存在和精神活动具体地统一起来。现代德育过程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现代德育过程的三个要素:教育者、教育内容方法、受教育者,在实践或活动中相互作用,构成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运动。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起因于个体自我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身上的自然投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品德的形成不是思想与知识的直接结果,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一个人可能有知识、会工作,但同时在道德方面又可能缺乏修养,因此必须强调在行为活动中培养、考察学生的品德,既强调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道德行为的践履,使认识、体验、践行结合。

二、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过程。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自主和创造的内在特性,它体现在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也体现在人对真、善、美等价值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道德作为人的关系、人的活动、人的价值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现代社会赋予并要求人们具有高度发达的主体性,作为培养人的道德的教育实践在人的主体性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主体性原则是现代德有的根本原则。所谓现代德育过程的.主体性,具体说包括西方面:一 是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对受教育者来说,德育过程不仅要为包括人的道德主体在内的一般主体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在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成长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自觉的道德主体。

传统德育过程根本抹煞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不顾受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需要,脱离我国人民的整体需要,要求学生都成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新人;在德育内容上,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起来片面强调集体利益本位,强调集体对个人的统制;在德育方法上,强调说教和灌输,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接受某些道德规范。结果造成受教育者盲目接受道德信条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接受一些“高而大”的道德规范而连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都没有掌握;个人道德选择和实践能力大大削弱,在复杂的社会实际面前,要么谨小慎微,循规蹈距,要么无善恶原则,随波逐流;要么道貌岸然,心灵阴暗;要么对已有的道德信条怀疑、抗拒、叛逆。

现代德育过程造就道德主体。在德育目标上,培养学生高度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和坚定的信念,使其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道德实践的独立的道德主体,成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能维护社会基本伦理原则的公民。在德育内容上,在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同时,提倡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提倡人的价值、尊严、利益、需要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培养。在德育方法上,讲求平等对话、说服疏导、自我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现代德育过程的主体性,要求德育过程在总体运作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所谓能动性,即不仅强调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还要强调个人追求人生价值、自我实现、自我解放的内在需要,在具体道德教育情境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所谓自主性即遵守自律性,这就要求强调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水平,把道德教育的主动权逐步让给学生,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一个有根高的道德教育能力的人,能不断更新道德观念,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所谓创造性,是指道德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应教育学生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具有变革更新道德观念的能力。

三、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系统性过程。

与实践性和主体性相联系,现代德育过程还具有系统性,它也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德育过程必须接受系统原理的审视;其二,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有着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其产生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但是唯物辩证法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人类认识方法发展进程的结束。随着现代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等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得到改变。众所周知,系统思想植根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就是系统内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现代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系统辩证思想。

以往的德育理论对德育过程不作结构的分析,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只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突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德育的外部环境关注甚少,或者简单地认识到德育环境如家庭、社会的影响,没有分析学校和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现代德育过程以系统辩证法作为指导,不仅对世界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划分,而且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事物的结构要素;不仅强调矛盾、斗争,还强调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强调“协同”作用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不仅强调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还强调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强调系统只有在开放中才具有生命力。对现代德育过程作结构的分析就是一种系统思维,无论其构成要素或成分有多少,是三因素、四因素、五因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然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现代德育过程运作的基本媒介,现代德育过程强调双方共同参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仅是矛盾对立的,而且是相互作用,双向影响的。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讲求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即主体性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大小应当体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程度上。现代德育过程不是泛泛地研究作为德育环境的家庭、社会。一方面,德育环境被分得更细,如同辈团体、社区、校园文化等得到关注,特别是由于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想、信息相互交织,先进的传媒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国界、域界,使得德育环境日趋复杂。另一方面,强调学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既看到两者相一致的一面,把环境作为一 种德育资源加以利用,又看到两者不相一致的一面,讲求学校德育对环境的改善;既看到环境对学校的影响,又看到学校对环境的影响,展示着一个更为复杂的运行关系。

在德育过程的本质探讨上,不仅强调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还包含着社会要适应满足个体需要,个体与社会之间是双向适应和改造的互动关系。

篇9:散文鉴赏:现代观桥

散文鉴赏:现代观桥

一进入现代城A区,豁然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座大理石铺就、玻璃作护栏的巨大桥梁,正静静地横卧在前方约十米的地方。这阵势,好气派,好雄伟,好壮观。

大概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我想,“桥”——肯定是现代城最具特色的标志。

从桥上往下看,由于桥身过于厚重,几近水面。桥底下是一潭较大的清澈见底的水塘,昭示牌说的是“水花园”。水草点缀其间,虽居闹市,这个形态不定、幻象奇特的水景花园却也徒增了几许深幽与玄妙。水中有座半岛,说是半岛,其实只有不足五米宽的路面与陆相联。这倒多少触动了我过于敏感的神经,于是神情专注地观看着眼前的这座半岛,越发的奇思妙想。这种仿制自然的工力,竟然未留下任何斧凿的痕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因此,感觉中,无形夹杂着既有某种不凡的“现代”韵味,还有一种难于言清的乡野气息。越过了巨桥,便进入了这座半岛,这个半岛进行了全面的修整,变成一棵以朴树为圆点的小广场。小广场的两边设有座椅,外围则是修成过膝的昏色杜娟树等。这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小“气候”,让人觉得格外的温馨、浪漫与宜人。

这个独具风格的小广场,虽与陆地相联,我则更愿意将其称之为“飞”地,因为就在这个不大的地儿,还有两座风格异迥的桥梁横空跃出,又将三个地方紧紧地联接在一起,这种巧夺天工的奇妙构思,幻化出有如仙境般的神秘,还有一种愈发鲜明的美丽。

一座是通往左侧数排楼房的浅黑色木拱桥,桥面略呈弯形,着实令人喜爱。大概也就五米来长吧,踏上去,咚咚有声,坚实而沉稳。桥头边则有一方小亭,这是供人缓气歇息,或是休闲娱乐而特意设立的。

正前方的一座石桥,依然是大理石铺就,玻璃作护栏,平坦而宽阔。虽然稍比前一石桥小上许多,却也风流尽显,雄气依然不减。

越过了石桥,没走上几步,道路的右侧又有一座上平下弯,通往另一个地方的黑色木桥。沿着石步,来到桥上,往左看,前方便是一个较小的瀑布,只是这个时候并未有流水溢出,自然也就看不到瀑布了。往下看,落差不小,溪涧虽然不宽,仍似有种悬在空中的感觉。

从桥上返回,再直线前行,还没走几步,靠右的前方便是一座石拱桥。看上去,娇小而乖巧,玲珑剔透。桥如人生,上坡又下坡,这种哲理上的启迪意味不言而喻,便不由的.爱之受之,于是驻足寻思。往前走,便是“水庭院”的所在地。所谓的“水庭院”,就是围绕着水泊流向而逐一垒起的隔院、壁墙、亭台、水榭。而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集群,又由坞桥、圆拱桥、石步灵而有趣地串在了一起。

再往前,便是两溢轩广场,名曰广场,实则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水乡泽国。乐舞榭台、水中塑像、观景台、高台水池……胜景如林,星罗棋布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何谓两溢?依我看,现代城这个最大的水面湖汊最多,枝枝芽芽,伸向各处。其中两个面积较大的湖汊,分别斜向伸向东西两端的。而横跨于两个湖汊之间的则是一座宽大平坦的木桥。此桥通往的前方,便是一大片鳞次桎比的楼房,因而往来的人络绎不绝。在桥上观鱼,不比那些大公园里逊色。淡红色的小鲫鱼,浅黄色的大鲫鱼,还有暗黑色的大青鱼,也许鼓里的麻雀吓大了胆,毫不在意、亦不惧怕往来穿梭的游人,而是大摇大摆,成群结队地游来弋去。湖阔纵深,鱼翔水中,虾游湖面,水蚤跳跃,看到这一幅幅令人心动的画面,着实让人享乐无穷。正如地牌标示:山水美如画,咱是画中人。

站在桥面上,放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耀如彩虹的一道道弯曲形、电弧形、拱形、平形的形态各异的木桥、浮桥、石桥、水泥桥镶嵌其间,使得这片连绵不断的水泊湖乡锦上添花,更加的妩媚动人;也正是这些嵌玉镶珠的形态美观的各型桥梁所能的烘托、彰显、昭示作用,使得现代城的这片佳景胜迹耀世腾空,惊艳四方。

就因为各色美丽的桥、桥、桥,给现代城带来了辉煌与美丽,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佳景雅区、乐园美所,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着独有的安康、快乐与幸福。正如“有心”亭楹联所云:“离去不觉惆怅”、“归来倍觉温馨”,可谓神来之笔,一语中的!

至于B区C区的桥,那就更多,她幻化给你的妙趣,更是难以言尽,我姑且就此打住,还是留给游客,任由他们评说与抒发吧。

篇10:《易传》圣人观及其现代意义

《易传》圣人观及其现代意义

<易传>圣人观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圣人与三才的关系,圣人四道与三至的关系,德与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易传>圣人观进行梳理,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重要机制--圣人作为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现代意义.

作 者:韩星 HAN Xing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安阳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3) 分类号:B221 关键词:<易传>的知识脉络' >  圣人观   现代意义  

篇11:现代德育过程观刍议

现代德育过程观刍议

提要: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实践性过程,主体性过程,系统性过程。现今学术界对现代德育过程概念的阐述不多,本文率先从以上三个过程方面作了初步探索,权为引玉之砖。

正文:

德育过程是德育学或德育原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德育过程论是德育学中的基本理论,对德育过程作理论上的探讨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德育工作过程,作为德育学研究对象的德育并不同于我们一般日常意义上的德育,而是更概括、更抽象。由于德育过程涉及到诸如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德育也涉及到这些问题、因此德育过程观实质上也就是德育观,但两者在理论探讨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德育过程是把德育作为一种活动,在展开意义上探讨的,显然只是德育理论的.一个层次,由于这一层次对德育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也是广大实践工作者普遍关心的。一般的德育学著作都在德育过程理论中涉及到德育原则,即是从指导具体德育实践而言的。

学术界对现代德育、现代德育过程概念的阐释还不多,由于现代德育实质是培养现代人的德育,我们当今对德育理论的探讨实质上也就是在不同层次探讨现代德育本质,只是这种探讨尚需系统化、科学化。只有在此基础上,现代德育学体系才能形成,现代德育过程也是如此。

一、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

所谓实践过程,包括两个含义。其一,必须以实践观点审视德育过程;其二,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以往,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等基本原理简单化、概念化,把德育看作是单纯的阶级斗争工具,片面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往的德育过程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片面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德育的目标、内容、功能、本质、途径上都强调社会政治的需要,随着思想解放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的主体性问题得到了重视,现代德育过程不仅要强调其受社会制约的一面,还要强调其能动性、创造性的一面。不仅有服务性功能,还有其对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功能,这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得到统一,实践是人的本质和活动方式,是物质存在和意识的中介,也即人的实践活动把人的感性存在和精神活动具体地统一起来。现代德育过程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现代德育过程的三个要素:教育者、教育内容方法、受教育者,在实践或活动中相互作用,构成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运动。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起因于个体自我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身上的自然投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品德的形成不是思想与知识的直接结果,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一个人可能有知识、会工作,但同时在道德方面又可能缺乏修养,因此必须强调在行为活动中培养、考察学生的品德,既强调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道德行为的践履,使认识、体验、践行结合。

二、现代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

[1] [2] [3]

篇12:三国之现代职场观

三国之现代职场观

刘备

评价:刘氏集团董事长

特点:最擅长空手套白狼

刘备这人,武力有,不太强;谋略有,不太多。但他为人宽厚(其实是假仁义)、礼贤下士,企业文化搞得颇有成效。他不似曹总好面子、喜奉承,也不似袁总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官渡之战的惨败。正因为刘总的谦卑,才能“三顾”求得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同时,刘备此人城府极深:“长板坡扔子,收买人心”搞的众将士无不感动落涕,誓死效忠;“白帝城托孤”中一句‘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更是高明阴险到了极点,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搞的诸葛亮是不得不扶之,最后七出祁山客死五丈原。

刘备其实不算是天生的领袖,能够招到的人才终究有限,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庞统这样的精英团体,但与曹氏集团的“豪华阵容”相比还是稍逊一筹。毕竟只有五虎将,且龙是卧着,凤还是幼雏。因此,刘氏集团还是很快走向衰落。

曹操

评价:曹氏集团最佳的执行董事

特点:5才出的.杰出领袖

作为曹氏集团的总裁,曹操被认为是五百年才能出一位的杰出商业领袖。他通过打造的“诗赋”企业文化,与员工共同进退。他善于挖掘人才,因此集团内人才济济:前期有郭嘉、荀,夏侯氏(敦,渊)许褚,后有司马懿这位统兵与谋虑兼备的奇才。他与麾下众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兄弟关系。为此,手下人也没有不为他卖命的。

像处理关羽的问题时,曹操充分展现了自己爱才、惜才的一面。他曾说:“赵子龙,吕布死后,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战将了,我爱死他了!”但也有说法认为曹操作为企业领导还是“太可怕了”,原因是他知错改错但从不认错,下属没法猜出他的想法。

孙权

评价:尚属争气的“富二代”

特点:自己不行,用人得当

孙权有点像现在幸运的“富二代”:父兄舍命打下的江山,交到了他的手里。可他在产品研发、经销、企管统统都外行,幸好此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用人得当。他任命的几任CEO,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有才又忠心,因此东吴集团虽然没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也保住了原有的蛋糕,这就很不容易了。

诸葛亮

评价:史上最优秀的CEO

特点:最明白老板的需要

三顾茅庐也许仅仅是个传说,但诸葛亮在营销整合和替企业运筹帷幄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当年诸葛亮到刘备那儿面试的时候,拿出的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清楚标明刘氏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正是这份量身定做的计划书打动了刘总,让诸葛亮立马当上集团CEO。诸葛亮的成功之处在于吃准了刘备,知道刘备的问题是什么、希望是什么,那就是说,他知道老板需要什么。

身为CEO,诸葛亮还是有其自身魅力的,征服了一些像马超这样的有才之士,也使得刘氏集团迅速得以发展。很多人甚至认为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氏集团的宏图伟业。但也有观众认为,在识人用人上,还是有所欠缺。不然,他也不会错看马谡失了街亭;因不喜魏延,觉得此人日久必反,屡次排挤、怠慢他。

周瑜

评价:恩威并施的总经理

特点:忍辱负重

在整个“三国市场”上,最佳总经理当属周瑜。可是他年纪轻轻又无显赫军功,让一干居功自傲的老臣心内颇为不服。幸好,此人初掌帅印,便明立军规,恩威并施,此等手腕让众将心悦诚服。都说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既然如此,为何明知程普托病不出,仍亲往探望;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加害诸葛亮,其实是因为对方不能为我所用,将会成为本集团的大患,可谓眼光长远。

后记:电视版三国过分的神话了诸葛亮,其实在三国中论谋略有郭嘉,耍小聪明有杨修,至于带兵打仗则更有周瑜,如果把谋略与统兵综合起来则是司马懿,所以诸葛亮或许更适合做一个出谋划策的辅臣而非统兵的大都督。亦印证了司马徽在诸葛亮出山时的话“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同时司马徽与司马懿的关系也是个迷,三国时期总人口只得几百万,很难说他们两扯不上关系,况且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三位大哥最后都没统一中国做皇帝,而是让司马家给捡了便宜

篇13:什么是教师观

多年来,对于教师是何种性质,何种身份,从教育专家到普通老师,从教育研究到教学过程,人们都在思考和探寻,其结果是不同版本的,有的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充当人类文明传承的使命者;有的认为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的思想修养和知识猎取;有的认为教师是塑造者,如同雕塑家一般,把学生塑造成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式样。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引领我们教师数千年,已经在我们思想意识里“根深蒂固”了,韩老先生的这句话在事实上把我们教师划拨为课堂的主宰者,乃至是学生发展的主宰者,强调教师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学识去教导学生。当然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积极的、有实效性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知识结构的膨胀,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如此“包干”,不可能用自己的有限精力将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个人这个“媒体”传输给学生。这样,教师的角色在新时代就悄然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标准》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那么,教师也就应该具备时代要求,具备新课程所倡导、所希望的标准和素养,应实现几个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一、教师应该是促进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不能只是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且要对学生的培养做到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强调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力,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思想方面我首先想到的是,必须要真心的爱学生,有民主作风。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不对学生分层次对待,没有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只是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接受知识的能力、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才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别,但是教师不能给学生做这种定性分析和差别对待。往往教师只会关注学习成绩好和调皮捣蛋的学生,对那些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的学生,关心很少。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不应该吝惜一句小小的夸奖,多多鼓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感情真挚,没有心里距离,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与老师接近,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三、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俗话说其身正其令行,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渗透着老师的品德和作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所以一个教师的行为,常常是学生行为的先导,青少年学生往往是从身边教师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吸取是非、善恶、美丑观念。记得小时候,有很多同学喜欢学老师的一切,言行、举止,模仿老师写字,总觉得老师是个圣人,什么都懂,什么都对,所以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的人。

四、教育要重视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寻求真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例如,学生学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后,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运用这一知识,去查字典,去给一段汉字按照音序排列顺序。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已经推行了,教师的行为备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推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广大教师。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必须从传统的45分钟课堂中的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深刻理会新课程的理念,作一种实在的反思,树立新的教师观,并在行动中具体落实,为新课程的实施及成功作出个人的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工作真正合适于新课程,服务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篇14:现代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可是的道理在自我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仅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仅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我的职责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我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日想来、自我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我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教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所以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并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此刻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一样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礼貌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主角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教师的安排。此刻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向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日就是教师的昨日、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境、教师经过回忆自我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境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明白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篇15:现代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之余喜欢翻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虽然有些案例已看过多遍、但每当再次拿起依然爱不释手、因为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教师后面:“胡教师、昨日我被狗咬了”;“胡教师、李强上课踢我”。“胡教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教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明白了、明白了。教师很忙、今日就这样吧。”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一天、当他的教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教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我想办法吧!”说完教师就去开会了。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教师便看到自我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教师、你很忙、也不明白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日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欢乐。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教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教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以往我也觉得自我很忙。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我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教师的依靠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能够。可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当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此刻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3、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我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样走就怎样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所以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取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之后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并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习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篇16:“现代教师”十大看点

“现代教师”十大看点

看点一 教师做出10项信用承诺  2003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5万中小学教师率先向社会作出10项信用承诺:更新观念,创新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学生排队并实施不正当奖惩;严谨笃学,做到一课一备,不得重复使用旧教案,严禁无教案进课堂随心所欲上课,不准不改学生作业或请学生代改作业;热爱学生,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作业量,不得用作业惩罚学生,不得歧视、驱赶差生,不得谩骂、侮辱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动辄让家长到校并斥责家长;遵章守纪,严禁上课迟到、早退或拖课;不从事第二职业,在工作时间不得在校外兼课、经商和利用节假日办各种收费补习班,未经学校批准,不参与和介绍学生参与社会力量举办的办学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定期家访,做到每学期家访不少于两次,不得收受学生家长礼品或让学生及家长为个人提供服务;敬业奉献,严禁参与大面积的有偿补课,不搞有偿家教,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义务无偿辅导,中层以上干部、党员教师、省特级教师、各级名教师、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搞有偿家教辅导;廉洁从教,不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不强制学生集体购买复习资料、教辅读物和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为人师表,不能在教学区或学生面前吸烟、喝酒,不在上课时间佩带传呼机和手机。  点评: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纠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意或无意失信行为,引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诚信表率,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所应有的规范。  看点二 打造师德监督网  从2003年2月开始,南昌市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向全社会公布本校的师德监督电话,并设立师德信箱,发出《告家长书》,公布教师师德规范,定期向家长发放征询意见表,收集“教师忌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同时,南昌市教育局将师德建设和师德现实表现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度考核及奖惩挂钩,与教师职称评聘、晋级晋职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另外,南昌市还将评选一批优秀教师,为他们颁发证书,并一次性奖励名师1000元。  无独有偶,湖北省今年已在全省各个学校广泛建立起“师德档案”制度,“师德档案”采用自评与公开评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对教师的道德水平进行考核,记录教师在道德上的成绩和问题。考核共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与不称职四个层次,而且已纳入教师人事档案,并将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点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行为的规范。当规则成为一种习惯时,他律就自然会转化为自律。  看点三 推出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制  2003年3月11日,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规定:在全市3.6万名中小学教师中实施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制。此项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首次考试小学教师于今年4月26日上午9∶00至11∶30进行。中学教师则在今年下半年进行考试,考试形式均为闭卷。长春市在编的中小学教师(含企事业办、民办中小学校)都需参加考试。可以免予考试的教师包括:长期从事后勤及教辅工作,并且不兼课的;不任课的副校级以上领导(含村小学校长);女满53周岁,男满58周岁的任课教师;2002年认定的市级骨干教师;2002年新课程教学大赛新秀教师、十佳教师;省特级教师。  考试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次,装入教师业务档案。考试结果将作为学校聘任专任教师和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考试合格的发给考试合格证书。  点评:“鱼目混珠”的大锅饭时代已经过去,教师惟有终身学习,不断提升,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但是,免考的规定值得商榷。  看点四 规范中小学教师穿着打扮  2003年3月27日,辽宁省教育厅出台有关规定,今后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进行定期检查,禁止中小学教师上课浓妆、乱补课等行为发生。  按照规定,中小学教师应穿职业装上岗,有条件的学校要统一着装,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不得袒胸露臂,不得穿无袖上衣和超短裤(裙)从事教学活动,不留怪异发型,女教师不浓妆艳抹;不佩带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饰物,不携带手机、传呼机进课堂;教师执行各项收费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不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和学习参考资料等;不在工作日内有偿补课;不向学生及其家长索取财物或通过学生家长谋取私利;尊重学生人格,不得讽刺挖苦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2月,新疆昌吉市教育局也出台了《昌吉市教育系统教师廉洁从教若干暂行规定》。规定了教师的12个不得行为。对违反《若干规定》者,一经查实,年度考核不得评优,年度内不得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其高职低聘,情节严重者,取消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点评:制度落到了实处,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政策的出台如果再加上切实的举措,存在的弊端自然会得到解决。  看点五 封杀教师语言冷暴力  2003年6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向全市广大教师发出倡议:要规范教师用语,使教师用语文明、人性和艺术化。同时,推出教师不能使用的十条禁语。这十条禁语是:1.“你为什么这么没用。”2.“你简直无可救药。”3.“你再这样调皮,我就要请家长。”4.“你怎么这么笨。”5.“你再不努力学习,就考不上好中学(大学),将来就没有什么出息。”6.“你这样总是全班最后一名(或者倒数几名),对得起你的父母吗?”7.“全班同学不要像他(她)那样。”8.“某某同学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9.“某某品德不好,是全班最差的。”10.“你不认真学习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等语言成为教学忌语大纲。  11月,山西阳泉郊区教育局为全体教师规定了38条教学忌语。这38条忌语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在讲课、教育学生时,可能使用的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的语言。同月,天津市河北区教育局在全系统广泛征集教师忌语,归纳了教师用语“十忌”。“十忌”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在讲课、教育学生时,不得使用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在和学生家长沟通时,不得使用不负责任的、告状式的语言。  为把教师忌语规定落到实处,两地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违反“十忌”的教师,今后在全系统各级各类的先进评选和晋级、职称评定中一律一票否决。  点评:被喻为“冷暴力”的过激语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长期和一些学生不说话,有意识冷落他们,甚至“横眉冷对”,那无疑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不小的伤害。提出的教师用语“十忌”,以及相关的惩罚措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看点六 “首席教师”闪亮登场  从今年6月开始,深圳市在中小学推行“首席教师制”。获评的首席教师的任期为三年。该区教育局将一次性奖励获选的首席教师教科研资助金7000元,在任期内他们还将每年获得6000元的补助。首席教师将成为学科方面最具权威的人,学校教学改革方面将主要听首席教师的意见。首席教师可参加该区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并能优先获得相关的科研课题。  不久,济南中小学也开始在全市推行“首席教师”制,就是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选拔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担当学科带头人,在学校乃至全区起到辐射一片的作用。经过教师报名、学校初评后,再由区教育局公开评聘区“首席教师”,学校再确定该校“首席教师”。“首席教师”每两年推选一次,每届任期两年。  点评:“高薪首席”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意识到这一点则比较晚。可以说,评聘首席是我国培养专业化教师人才的一次新尝试,符合教师职业化的国际趋势。这种尝试不仅是几个教师、几所学校的事,还会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对办学特色更深的探索。  看点七 打破“终身制”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认真准备,中山大学于7月初正式实施一项人事制度改革,对于除附属医院外的全校教师推行职务聘任制。这项举措,意味着以往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教师“职称评审”不再进行,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师“终身制”和“铁饭碗”的现象。  学校教师职务的聘任将分为“有固定期限聘任”和“无固定期限聘任”两种。助教职务为有固定期限聘任职务,首次聘期最长三年,续聘期为一至三年,最多可续聘一次。讲师职务为有固定期限聘任职务,首次聘期三年,续聘期三年,最多可续聘两次。副教授一般为有固定期限聘任职务,每个聘期三年,可以连续聘任,在受聘满三年后,若双方商定续聘,可以申请签订无固定期限聘任合同。教 授职务则为无固定期限聘任职务即长期聘任职务。  同月,哈尔滨市中小学特级教师也开始打破实行了多年的“终身制”。教育主管部门将对115名在职特级教师加强管理,每两年考核一次,考核方式包括社会监督和内部考核,对不讲师德、碌碌无为的教师,建议上级部门取消其荣誉称号。特级教师称号是经过严格评选产生,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的,原为终身称号。  点评:有道是,束缚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终身制”。做多做少一个样,“终身制”不可能让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采取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机制,正是充分地调动教师的潜在动力,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看点八 构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教育部直接推动和组织实施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下简称教师网联)”计划,从今年9月10日正式启动。教师网联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组织、有计划、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大幅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教师网联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经过教育部批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牵头组建,初步形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师教育协作组织。  点评:信息化为教师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有利于打造一支学习化的团队,对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看点九 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  2003年11月17日,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从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选聘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  新成立的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将就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向教育部提供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方针、政策,对国内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以及体系、机构设置、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师资格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将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点评:这对正处于改革和发展重要时期的教师教育,对亟待在课程改革中提高的教师们,无疑是一大福音。  看点十 严禁向新教师收“上岗费”  2003年11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发出了《严禁向新任中小学教师收取“上岗费”的通知》。《通知》指出,向新任中小学教师收取“上岗费”的现象,严重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给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坚决纠正,严肃查处。  《通知》要求,要坚决制止任何部门向新任中小学教师收取或变相收取“上岗费”。各地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人事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新任中小学教师收取“上岗费”。对已收取的“上岗费”,要认真进行清理,限期尽快全部退还给教师本人,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点评:这是年末全国教师都喝好的政策。

篇17:“现代教师”十大看点

“现代教师”十大看点

看点一 教师做出10项信用承诺

2003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5万中小学教师率先向社会作出10项信用承诺:更新观念,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学生排队并实施不正当奖惩;严谨笃学,做到一课一备,不得重复使用旧教案,严禁无教案进课堂随心所欲上课,不准不改学生作业或请学生代改作业;热爱学生,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作业量,不得用作业惩罚学生,不得歧视、驱赶差生,不得谩骂、侮辱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动辄让家长到校并斥责家长;遵章守纪,严禁上课迟到、早退或拖课;不从事第二职业,在工作时间不得在校外兼课、经商和利用节假日办各种收费补习班,未经学校批准,不参与和介绍学生参与社会力量举办的办学机构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活动;定期家访,做到每学期家访不少于两次,不得收受学生家长礼品或让学生及家长为个人提供服务;敬业奉献,严禁参与大面积的有偿补课,不搞有偿家教,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义务无偿辅导,中层以上干部、党员教师、省特级教师、各级名教师、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搞有偿家教辅导;廉洁从教,不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不强制学生集体购买复习资料、教辅读物和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为人师表,不能在教学区或学生面前吸烟、喝酒,不在上课时间佩带传呼机和手机。

点评:规范教师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行为,纠正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的有意或无意失信行为,引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诚信表率,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所应有的规范。

看点二 打造师德监督网

从2003年2月开始,南昌市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向全社会公布本校的师德监督电话,并设立师德信箱,发出《告家长书》,公布教师师德规范,定期向家长发放征询意见表,收集“教师忌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同时,南昌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局将师德建设和师德现实表现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度考核及奖惩挂钩,与教师职称评聘、晋级晋职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另外,南昌市还将评选一批优秀教师,为他们颁发证书,并一次性奖励名师1000元。

无独有偶,湖北省今年已在全省各个学校广泛建立起“师德档案”制度,“师德档案”采用自评与公开评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对教师的道德水平进行考核,记录教师在道德上的成绩和问题。考核共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与不称职四个层次,而且已纳入教师人事档案,并将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点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行为的规范。当规则成为一种习惯时,他律就自然会转化为自律。

看点三 推出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制

2003年3月11日,吉林省长春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局规定:在全市3.6万名中小学教师中实施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制。此项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首次考试小学教师于今年4月26日上午9∶00至11∶30进行。中学教师则在今年下半年进行考试,考试形式均为闭卷。长春市在编的中小学教师(含企事业办、民办中小学校)都需参加考试。可以免予考试的教师包括:长期从事后勤及教辅工作,并且不兼课的;不任课的副校级以上领导(含村小学校长);女满53周岁,男满58周岁的任课教师;2002年认定的市级骨

[1] [2] [3]

篇18:现代教师教学论文

一、现代教师教学督导的典型模式

临床教师教学督导模式。

临床督导技术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督导,它直接以问题为中心,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和提高教学为主要目标,该督导技术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科根(MorrisCogan)和戈德哈默(RobertGoldhammer)。他们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成为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课堂督导技术。所谓“临床督导”即督导人员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困难、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督导技术最适合于对年轻教师的督导。

临床督导具有多个特点,戈德哈默把临床督导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九点:

①一种改进教学的技术;

②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有益干预;

③一种有目的能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双重需要教学管理活动;

④能促进在教师和督导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⑤要求教师和督导人员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⑥既有自己固定的程序,又需要灵活运用;

⑦提倡双方进行思想交流;

⑧要求督导员比教师更了解教和学;

⑨要求对督导员进行必须的专业训练。

科根将临床督导整个过程分成八个阶段:

①在督导员和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融洽工作关系,并促使教师进入共同督导的角色;

②同被督导者一道商讨教案,共同备课。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实现方法、教具以及评估的方法;

③设计和策划课堂观摩和听课的策略。双方协商确定收集课堂教学哪些方面的素材,确定收集这些素材的手段和方法;

④督导员亲临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实况;

⑤共同分析观察所获课堂教学的素材,总结出施教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规律性的行为和偶发事件,并将二者明显区分开来;

⑥为双方讨论会谈确定策略,制订目的,准备相关资料,编排进行程序;

⑦召开双方面谈讨论会,共同分析素材,寻求成功与不足之原因,获得形成性评价;

⑧重新回到备课环节,开始新的计划。制订改进的方案,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开始准备下一单元的教学。

2.区分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

区分性教师督导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并在本世纪初在美国学校推广应用。所谓区分性督导,乃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运用个别差异方法,借助于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督导人员、教师之间等,分门别类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乃至其专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评价,以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对其专业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给予全力支持的教学督导活动。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具有许多共性。区分性教师督导模式正是针对教师个体的特点,先行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而开展满足他们需求的教学督导活动,或是试图通过教师与教学督导人员的协同合作,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有多种理论模式,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有格莱索恩(Glatthorn)模式、丹尼尔森和麦格里(Danielson和Mc-Greal)模式、格拉夫和威利尼奇(Graf&Werlinich)模式三种。格莱索恩模式从专业教学的重要性、组织机构对督导模式的影响、督学、教师本身等四个不同视角探求区分性督导的建构,为教师之间平等互助与合作提供良好的、饶有意义的机会。成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完善自我指导的教师专业活动。该模式包含五个选项,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丹尼尔森和麦格里模式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设计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督导结构,主要集中于督导的形成性方面,利用教师指导活动来促进专业学习。此外,该模式还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不同活动会;格拉夫和威利尼奇模式与格莱索恩模式非常相似。它认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即授课教师。学校如要达到良性发展,就必须培育彼此的信任和道德环境。因此,设计了三种督导和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划分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教师发展阶段,以求适应每个教师的长处,满足不同教师发展的需要。综合以上三种区分性督导体系可得4点特色:

①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区分督导方式,提供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水平的督导活动来适应不同类型教师的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满足不同教学经历、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②鼓励教师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督导活动,实现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督导的重心放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增强责任心和发挥主体性上;

③承认每一个教师的独特性和尊严,使他们更乐于参与督导过程;

④为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平等合作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为提升教师专业程度制定出一套自我指导和提高的发展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区别督导,促使每个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3.发展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

顾名思义“,发展性督导”活动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提倡的“发展”。同其他督导模式一样,督导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发展性教学督导的首要目标和宗旨也不例外。不过,与区分性督导不同的是,该督导模式强调督导对象是发展的主体,因而是以促进督导对象的发展为目的。发展性教师督导模式最早发端于英国。1984年,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学者莱特勒(Latoner)等人用了两年时间,就“学校或学院教师考评方案的本质、影响及其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得出当时的教师督导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绝大多数教师对督导模式存有恐惧心理;

②督导模式重教学效能的核定,轻教师职业的发展;

③督导模式具有单向性,督导者与督导对象缺乏双向交流。

因此,他们在建议中提出了建立发展性督导制度。随后,英国教育与科学部授权苏福尔克(Suffolk)教授对原有的教师督导模式进行分析和改革,提出了发展性教师督导制度的具体方案,内容包括:督导与奖惩脱钩;注重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督导者自身的素质;督导的准则是相互信任与合作;督导必须确定发展目标;督导必须透明和开放;督导面谈是最好的督导方法。可见,新的发展性教师督导制度与传统发的督导制度相比,有四点主要不同。首先,在督导方向上,注重督导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督导对象的未来发展,重在使督导对象增值。第二,在督导方式上,倡导督导对象的参与,重视发挥督导对象的积极性等。第三,在督导手段上,督导者和督导对象以互相信任为基础,制定双方均认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督导计划和策略,并由双方共同担责,以实现发展目标。第四,在督导的效果上,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督导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学校单一督导主体的状况,强调自评、互评、他评,建立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督导方式,使学校督导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行为。

4.对等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

对等性督导也称同侪督导或同伴督导,这种督导是在教师的同行或同僚之间,基于彼此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协同督导工作,并以此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可以说,在临床督导体系下共同工作的教师事实上也同时参与了对等性督导的实践。但对等性督导还有多种别的形式。美国学者格莱索恩给对等性督导的定义是,对等性督导“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教师为自身职业发展而进行的共同工作所达成的共识的中等正规化过程,通常的做法是互相观察课堂教学,对观察结果提出反馈意见,并就职业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督导模式当然可以超越课堂观察,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它能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使教师间可用非正式的形式讨论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交流观点,帮助彼此作好课程准备,交换教学技巧,相互支持等。格莱索恩的研究是深入的。他在其定义之上具体描述了五种不同的对等性督导的形式:

①同伴指导。新任教师接受资深教师的教学指导,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探索新方法;

②同伴互导。教师之间就各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分析,相互评价与评测;

③课程改进。教师之间就与课程相关的主题展开协同工作,诸如如何实施和改进现行课程,以更广泛地适应课堂教学,切中学生特点,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开发新的课程单元和材料,以丰富现行课程。

④专业对话。同级教师间就某个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以思辨方式,针对教学展开定向讨论,旨在促进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探讨;

⑤行为研究。仔细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教学实践的变化,研发新的可行或更优方案。

美国学者瑟吉奥万尼(ThomasJ.Sergiovanni)则描述了另外三种形式:

①顾问指导。顾问即受委托充当督导员的教师,负责对新任教师进行辅导,为其提供训练和加以引导,帮助其了解教师角色,建立良好的教师自我形象,在资浅与资深的迅速转变中获得成功;

②课程研究。教师之间互相实施、观摩和评鉴课程,以设计新的课程或改进现有课程;

③教师协同考察学生作业。多位教师一起,通过共同检查和评价学生作业,以增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普遍关注,从中分享教与学的实际成果。并作为改进教学的有力措施,促使就教学的核心问题进行议论、反思,使教与学变的更为深刻。

二、综合评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运动渐入高潮,伴随着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合作主义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学督导职能发生了巨变,其由原来纯粹对教师的行政监控,迅速转变为监督与指导双重职能并重。在这一职能转化过程中,以改善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当然最终目标是以完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代教师教学督导模式日渐成熟。纵观上述几种模式,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1.督导方式从单一的训导转向协作互助。现代教师教学督导模式摈弃了传统的训导般的督导方式,强调督导员同被督导者之间的身份平等,注重在两者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彼此协作互助的融洽关系。这是一种全新的双方身份的诠释。这种转向极其有利于个体教师的自我设计和自主进步、极其有利于教师群体和教学团队的共同提高。

2.督导内容从单一转向广泛而丰富。四种督导模式中,虽然也包含对被督导者已有水平的评鉴,但更注重其未来的发展提高。不仅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关注增进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激励教育教学反思、增强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3.督导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与综合。现代教师督导模式中,作为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督导主体,其构成成分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涵括了院校的领导、行政主管、教师同僚、教师自身,学生家长、社会其他人士等等。一言以蔽之,只要关心教师发展和教育进步、能为教育献计献策的人士,原则上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督导的主体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4.督导信息的反馈从滞后变为及时。以上四种新的教师督导模式都十分注重教学过程动态情况的实时反馈,从督导开始实施直到结束,督导者都会依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督导对象的教学水平的变化、提高和专业发展动向,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及时与其进行广泛而频繁的会谈、交流与沟通,指出其优缺点,并及时给以鼓励。每一轮督导结束后,督教双方立即召开督导总结会晤,就本轮督导整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获的经验、取得的成功等进行全面交流,彼此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下一轮督导计划制定的关注点。除上述几个共同的特点外,每种模式也有其独自特点和不足之处。临床督导并非人人必需,也并非一种长期不变的策略。它主要适用于新任教师。对资深教师而言,临床督导或许意味着监督过度,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模式。区分性督导本意即在于对不同经历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督导方法。它在尊重教师个人发展阶段性和个性化的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之上,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诸如为实习教师制定转型计划,为新任教师制定达标计划,为有困难教师制定改进计划,为资深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等。但其并非一个具体督导模式,需结合其他模式进行。发展性督导也不是一种具体的督导模式,而是在总结现代教师教学督导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指导教师督导工作总体方向的理念模式。对等性督导适用于各类不同的教师,但因督导者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权威性而使督导流于形式。

篇19:现代教师礼仪用语

二十条现代教师礼仪用语

1.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

点评:老师的话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关心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自己提供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点评: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懂得了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点评: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点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点评:学生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老师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点评: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用“最有灵气”不断激励自己,按着老师的话不断努力。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点评: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

点评:这是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

11.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点评:这是一句发展性的评价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学习上已达到的程度和已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点评: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后,你是最富有的!

点评: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认识富有与贫穷。告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变成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14.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

点评:“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这样亲切的话语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6.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点评:教师用“最出色”评定学生,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褒奖,更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激发源。教师的肯定与褒奖,自然会使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完美。

17.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点评:这是教师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学生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8.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点评: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20.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

点评:教师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消除了学生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这种做法易于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篇20: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一第一,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环节,只有人的实践,才能产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是通过对比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体现出来的。人与动物的活动虽然对自然界都会发生一定的影响,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即劳动使人并不像动物那样仅仅是消极的适应自然界,而是有目的变革、利用自然。只有人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他们的意志印记。正是劳动使人实现了第一次提升,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劳动,人类取得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使自然界的面貌和人类社会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恩格斯相当重视主体的能动性,可见,恩格斯的生态观是积极的。

第二,恩格斯指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的前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即人有受动性的一面。所以,人类不能过于自负,盲目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而滥用人的实践能力。恩格斯针对当时已经出现的一些生态失衡现象,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必须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这就需要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界进行变革。对自然界的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顾后果的肆意开发,那样做只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而只有在充分认识并掌握自然规律后,主客体之间达到一种统一,人类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按自己的目的去变革自然,人与自然也才能真正相互协调、共同进化发展。

第三,恩格斯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是自然之子,人永远不能割断与自然界的联系,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人类一方面按照一定的目的以自己的劳动改造着自然界,使自然不断地适应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也必须改造自身以适应自然界的发展,这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因为人类的活动作用于自然界的同时,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即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反馈给人类。这种反馈不仅仅是给人类提供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同时也以一种异己力量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共同发展。

第四,恩格斯把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认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对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进行变革。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类并不是孤立地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是以社会为中介与自然界发生着联系,对自然界进行着改造。人不仅是自然存在,也是社会存在。人类要想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恩格斯看到了资本主义及以前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存在着局限性,即“都只在于取得劳动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统治利益就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这种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考虑自己行为的长期后果。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大目标是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当高额利润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相矛盾时,只能牺牲后者。所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与合理的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真正完善的社会制度,才可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不仅要形成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而且要形成人与人的新型关系,人类才能自觉地创造历史。

由以上四方面可以看出,恩格斯的生态观是积极的、谦逊的、理智的。他在强调主体的实践意义的同时,警告人类不要滥用这种实践能力。不仅要在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而且还要改造社会、改造人性,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从生态学的度加以阐发的,他在一百多年前表现的对生态问题关注,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

[1] [2]

相关专题 教师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