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性散文范文

慢慢思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慢慢思考”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理性散文范文(共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理性反思散文作文

理性,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沿着它望去,便可以找到成功的归宿。

——题记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往成功道路上奋斗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下苦功和努力,而是在恰当的时机,做出理性的选择。

逝者如斯,却精神永驻。而九零后的我们,在社会的影响下,少了一些理性,却多了一些感性。泰戈尔曾说过:“你看不见你自己,你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悲凉的,还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像是被职责的小孩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在面对各种事物的时候,我们必须理性化。

比尔·盖茨,轰动世界的人物。而谁又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毅然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只是一个连大学都没念完的普通青年呢?对于自己的人生,他做出了理性的选择,从另一方面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一个古老的故事,匈奴和亲的消息传来时,后宫三千佳丽雅态尽失,惶恐慌乱。而王昭君,拿着心爱的琵琶孤身从人群中走出,她带着甜甜的微笑,不愿和后宫的嫔妃们争宠,选择了离开。她的理性,解决了眼前棘手的难题,赢得了皇上众臣的赞许和百姓的爱戴。

以前闲来无事的时候,喜欢剖析自己,这样的剖析总带着一些偏颇和固执,对自己有太多自省,触摸到的生命之深渊,便更暗更长。其实太多的自省会使得自己不快乐,我们之所以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因为我们总是难以离开自己的角度。如果这个时候,多了一些理性,那么自身的污点和优势便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自己眼前。

看清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内心的狭隘,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我们不能总是埋头苦干,不能做那井底之蛙,不做那燕雀。

林清玄曾说过一句相当有禅机的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镜子和窗子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能够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与盲从,那么心灵之窗便会向你打开。总之,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的内心理性,愉悦而坚定,而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

篇2:理性反思散文作文

理性使人行事严谨,心思慎密,理性使人处事不惊,不骄不躁,理性使人沉着稳重,温文尔雅……如果说感性能使人情感丰富,更能发现生活之美的话,那么理性便能使人运筹帷幄,迈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对于“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情来说,感性的人会因此情绪时喜时悲,性情使然也,理性的人则会泰然处之,平静对待,调整好心态,继续为事业、学习而奋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易过多地伤时感事,一心向前,不能让情感左右我们的行动,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悔恨,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往往理性能使我们在大风大浪中依然不会迷失正确的方向。

对于“亡羊补牢”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来说,在自己因为笼破了,而羊丢失了的时候,感性往往使人会为之而悲伤、后悔、懊恼,理性却使人忘记过去,向前看,立马采取崔氏将洞补上。这便体现了效率和能力。人生短暂,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追忆过去,理性使我们能够更加珍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勤于思考,面对各种困难才能有最正确的方法来解决。

拥有理性的人能慢慢走向成功,失去理性却只能招来失败。

引发人类历史上最大灾难的希特勒便是失去理性的最典型的例子,他不仅是法西斯的头目,还是德国的最高领导人,由于自己国语推崇军权注意,种族歧视,征服世界的野心太过强大,使得他失去了理智和理性,甚至是人的本性,发动了危害全人类的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丧心病狂的表现虽然使他在起初的战斗中先拨头筹,气势逼人,但他还是没有成功。原因为何?因为他失去了理性的思考,被野心冲昏头脑,在面对装备、军队落后不堪的俄国,他却吃了亏,从而丧失了主动权,也逐步走向灭亡。在面对双线作战,装备运不来,士兵不耐寒的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他没用撤军,而是妄图在短时间内消灭俄国军队。他的不理智使俄国人抵抗成功并反戈一击,自己也因此丧失主动权,退一万步讲,如果他在危急时刻尚有一丝理性,便不会东征损失主力过多,但正是由于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理性,一意孤行,遍招来了失败,理性的主要自然不言而喻了。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失去理智,要理性对待,唯有理性能使人最快地通向成功,富有理性的人生必将十分精彩。

篇3: 理性的回归散文

理性的回归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特别理性的人,无论遭遇到什么都能做到处变不惊,从容面对。是的,曾几何时,我与众多的青年一样有着冲动、鲁莽、粗糙甚至是狂野的毛病,为人处事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不仅让我吃尽了苦头,而且遍尝了心酸的滋味。那么是什么让我找回了自己发现真正的自我和本我呢?我告诉你,是阅读改变了我生命的认识和走向,是精神品质让我从以往的过失里吸取了教训,反思和自省促使我与过去决裂,当然年龄的逐渐递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归根结底理性的回归和生命的觉醒以及认知生活中林林总总发生的事件是休戚相关的。

我真的要为自己感到庆幸,是理性的回归让我没有迷失自己,并且及时地发现自己,我不妨可以这样说,面对过去和以往,我的生命是一片废墟,瓦砾满地,一片狼藉,我痛苦我挣扎,我贫穷我失落地有些绝望。是理性的回归成全了我生命家园,如今,从废墟里站立起来的我,满眼望去,眼前所呈现的一切无论是前庭后院还是生命路上都是芳草萋萋鹦鹉洲充满诗意的浪漫。面对此时此景,我的心里言不由衷地说:回归理性真好,是它让我告别了荒芜,告别了黑暗,还有不堪与挣扎。为此,我可以如是说,现在的我是理性的我,更是充满阳光自信的我,无论我身处何方,亦无论是遭遇顺境或逆境,我的心情我的灵性还有我的追求以及信仰不会改变。在此,我要感谢理性,是理性挽救了一只不辨黑白的羔羊,从此以后,羔羊成为安静地大卫王,用我手我心谱写生命的交响乐章。

其实,现在思想,回归理性也并不难,只要你的生命不拒绝良知和道德在心里的呼唤,不拒绝对真理、正义、公平、晨曦的渴望,当然还有你对精神的向往以及自我反思的勇气,那么理性的回归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就拿我自己实例而言,促使我回归理性的真正原因不外乎上述情况之外,再有恐怕就是和我的生存环境以及灵魂苏醒有关。是的,生命的颠簸、曲折、漂泊、无奈、挫折等等都是诱发理性回归的外因,但要真正走上理性之路并且越走越宽还是离不开自己慎独地思考的内因。思考是理性的基础,是起点又是终点,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理性的.终极目的是为生命思想服务的,为心灵自由脱去桎梏从而得到释放并且做出正确回应、分析、评判为着眼点的。生活中很多人不具备理性的素质其根本原因不是他们缺乏了生命体验、历练和对事件认识,而是他们心里缺失了反思的条件,才导致了与理性的回归檫肩而过。当然这里的理性不是指人特有的本性,而是上升到了与星空一样灿烂的高度。这样的理性才符合康德的标准,才得以让人引以为豪。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理性不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本性,而是在黑暗中永远闪烁光芒的日月星辰,这样的理性才配赞美,才值得骄傲。

可惜的是,现实中很多人将理性理解为乖巧和善变,或者说随波逐流迎合之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不单单曲解了理性真实涵义,而且辱没了人具有的智慧和思想。这样的理性即使回归又有何等意义和价值。我说过理性是一种光芒而不是表象,是一种内心的秩序与求真的翘楚,不是巧言令色和随意相从。真正的理性是从感性生活出发,回归到为生命请命、为社会立德、立言、敢于担当并且遇到不公与黑暗拍案而起,这样的理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从这个层面上泛指开去,理性的回归才值得去盼望与尊崇。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子在理性回归的实践上,无疑要比生活在底层的人脉络要清晰的多。所以,在他们身上更值得期待,理性的回归,他们肩负着主要责任和使命。

可以这样说,历史的前进与社会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理性的回归,这一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或者古今中外都如同一撤,并且毫无疑义。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社会与世界不断的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对理性的理解失去敬畏,功利与名利主导了社会秩序,使得整个社会变得虚伪和自欺,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衰退和人性的堕落。为此,事实再一次让我从黑夜的边缘里呼唤理性的回归。我知道,我不是横眉冷对的鲁迅,也非身陷囹圄依然坚贞不屈、坚持真理的顾准,但我只知道服从良知的召唤,做好自己,不要让理性从生命里缺失,那么,回归就不会被任何势力所拦阻,至于其他不是我要考虑的,因为事实让我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哪怕他是谁!

篇4:说权衡散文

说权衡散文

权衡最早是指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现在的磅秤也被称为衡器。权,指秤砣,权重是也;衡,指秤杆,平衡是也。

每一杆秤都有定盘星,也有固定的秤砣,也就是说有最大的称量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不准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定16两为一斤,这16两在秤杆上就有16颗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

在菜市场的第一排有两个卖菜的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左边的看起来机灵,浑身上下透着精明。右边的看起来老实,木讷。他们俩卖的菜样数差不多。初次买菜的人往往被机灵的卖菜人所吸引,嘴甜,左一个大姐右一个大妈地叫着,老实的卖菜人话却不多,有买菜的自然打发人家满意而去。

一段时间以后,老实人的生意逐渐好起来了,他还是那样木讷,话不多,只管打发顾客满意。

原来,机灵的生意人在秤上做了手脚,以高出十几倍的价格请制秤人把10两一斤的秤改为8两一斤,每次称量的时候秤都高高的,买菜的人以为得了便宜,可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发现,那只是假象,貌似高高翘起的秤尾,原来隐藏着缺斤短两的秘密。

老实的生意人总是打平看秤,公平买卖,从来不为了讨顾客欢喜而强颜欢笑,那不是他的`性格。他只管把菜打理得新鲜、整齐,保证无污染,因为菜是他家种的,他对菜有十足的把握。秤也是祖上传下来的,祖上做生意用这杆秤,童叟无欺,为他的家族赢得了一世英名,良好的家风使得这个家族内心纯净、心地善良。他也传承祖上的美德,把这个生意经代代相传。他也坚信,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有良好家风的家族都会兴旺,是因为他们懂得做人做事都是在修福、积德,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丝毫不会有错。

仔细看看秤上的星花,都是黄色或是白色的,这是遵从古人的教导,表示生意人的心地要似纯金白银般无私,心地要善良,不能昧良心。星花万万不可用黑色,不希望做黑心的生意人。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特意增加了福禄寿三星,做生意如果亏一两折寿,亏二两损禄,亏三两就没有福了。如此严重的惩罚,黑心的生意人竟然不在乎,也难怪钱财跑到别人那里去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实的生意人做得长久生意,从长远看,不但没有吃亏,最终还是赢家,他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赢得了自己的信誉,传承了良好家风,最主要的是心底无私,定力了准星!

纷纷扰扰的尘世,孰轻孰重,朋友,请各自掂量!

篇5:说羡慕散文

说羡慕散文

有一则寓言故事写到:一个渔缸里有两条鱼,另一个鱼缸里有一条鱼,它们在自己的鱼缸里看对方,都觉得对方的缸要比自己的缸大。于是,它们调换了缸,可换了之后才发现两个缸其实是一样大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的人有着类似鱼缸里的鱼一样的思维定势:他们往往是羡慕别人而忽略了自己,总以为别人的东西一定比自己的好,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当他们真正得到了令他们羡慕不己的东西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羡慕不己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开始后悔。

这种人总是吃着嘴里的.,想着碗里的;吃着碗里的又想到锅里的。比如一个人羡慕别人画得一手好画,就去学画画;当他在学画画时,看见别人弹得一手的好琴,觉得画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去学弹琴;当他在练琴时,又羡慕别人有一手好的球技,觉得学好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于是又去学打球如此下去,最终什么也学不会,无异于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人,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做事情应该有头有尾,不要半途而废。既然你选择了做这件事,就不要羡慕旁人,只要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当你成功之后,说不定还会成为别人所羡慕的对象。大凡成功人士大都是脚踏实地,不会盲目地羡慕别人,对自己的事业总是自信满满的,不会因为一点挫折而轻言放弃。喜欢盲目地羡慕别人的人永远不会有成功的一天。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现实中的诱惑太多,当我们为一个目标奋斗时,往往因为把握不住自己而使既定目标无法实现,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浮躁心理所致。要实现既定目标,贵在执著。我国古代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说明了这一道理。我们周围的许多同学,并非缺少才华和智慧,只是因为他们的这种盲目、见异思迁的思想窒息了自己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在学习上朝秦暮楚,知难而退,终至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这一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羡慕也不是件坏事,运用得好,羡慕也可以成为学习的润滑剂。有了羡慕,才会给自己加点压力、多点动力,鼓励自己要超越别人。于是艰苦奋斗,为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自己,最终使自己爬上了成功的顶峰。

看来,羡慕并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就看你是如何去对待它、运用它。若是盲目地羡慕别人,就没有成功的一天;若是把羡慕化作一股无穷的、强大的动力,那么请相信,成功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了。

篇6:说家散文

说家散文

一首老歌里这样唱道:“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词句虽然平淡,却深深地打动着听众,因为歌词诉说了人类最本能的情感:对家的眷恋。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家,因为它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地方。当你受到伤害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去疗养伤痛时;当你受到委屈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去倾诉不快;当你遇到挫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去寻找慰藉;当你感到疲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卸下压力……

有一位警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因醉酒而迷了路的富翁,警察问清他的住址后,把他送到了住处,告诉他到家了。富翁望着豪宅发呆,却说那不是他的家。警察不解,于是追问。这时富翁突然伤心地哭了。他说,那是房子,不是家。这则小故事正好给家的内涵一个合理的铨译:有的人可能只有一间仅可栖身的屋子,但一家人过得亲密无间、其乐融融,这是一个温馨的家。而有的人可能有很多豪宅,却没有一个家。可见,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没有了爱,即使你豪宅千间,也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家是什么?是难以割舍的亲情;是温馨祥和的乐园;是父慈子孝;是哥友弟恭;是夫妻恩爱;是妯娌和睦……在这里,长辈用慈爱之伞为晚辈撑起一片绿荫;儿女用孝顺之心为父母奉上一缕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长者之慈、幼辈之孝、夫妻之爱、兄弟之情、伙伴之意、伦理之和、家庭之春……家是人们扎根的沃土;是成长的摇篮;是育才的校园;是栖息的港湾……家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家是一轮照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一柄撑在雨夜的小雨伞,使漂泊异乡的人感受到亲情的庇护;是一颗甜彻心脾的奶糖,让长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蜜;是一条飞架长天的彩虹,让满目阴霾的人看到世界的希望……

家是享受母爱的天堂。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浓浓;上学时,母爱缝在书包内,背着它,情意融融;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中,枕着它,爱怜绵绵……酷暑时,母爱浸在冷饮里,喝着它,凉透心扉;寒冬时,母爱织入毛衣内,穿着它,暖入肺腑;成功时,母爱露在微笑中,看着它,倍感欣喜;失落时,母爱融在鼓励中,听着它,陡增动力……

母爱如一股清澈的甘泉,那么甘甜;母爱似一道绚丽的彩虹,那么美丽;母爱若一缕浓郁的花香,那么温馨。

家是永远快乐的地方。家是快乐的,就像一桌酸甜苦辣皆有的菜席,尝过了酸,才觉得甜的美,品味了苦,才感受到辣的香。在家就像在伊甸园,劳累是开拓的象征,困惑是探索的开始,失败是胜利的起点,成功是奋斗的结果。在家里可以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在家里可尽情倾吐委屈和不快,在家里可尽情地放纵和撤娇。家是永远快乐的。

家是终生留恋的港湾。它是以爱心为基础,以亲情为梁柱,以真诚为砖瓦,以和睦为架构的大厦。尽管人们走出山山水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永远走不出父母宽广的心田;走不出充满爱意的小屋;走不出最初启航的港湾。因为那里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校园;因为那里有我们启蒙的笫一任老师;因为那里是养育我们长大成人的发源地。不管你离家有多远,恋家情结是剪不去、理还乱,抹不去的。想家的时候,月亮是唯一的风景;星星是唯一的语言;泪水是唯一的家书;回忆是唯一的归路。想家的时候很甜蜜,睡梦中,仿佛家乡的月亮照着自己的头;想家的时候很美妙,幻觉中,宛若家乡的柳条牵着自己的手;想家的时候很温馨,恍惚中,似乎家乡的山水贴着自己的心。可见,家是夕阳西下时,可供飞倦了的鸟儿栖息的窝巢;家是风雨狂泻时,可供游倦了的鱼儿放松的湖滩;家是风云变幻时,可供厌倦了的游子回归的乐园。

其实,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缘之家,大到一个国家,推而广之,乃至整个地球村。让我们共同爱护这个家、建设这个家、保卫这个家。

有家,真好!

篇7:蝉说散文

蝉说散文

已经立了秋,这天仍不见凉,依旧是闷热难熬,令人心浮气燥。

见到一幅画,画面极简单,有一枝柳条从上面垂着下来,柳枝的后面正浮着一轮明月,而月前的柳叶上落着一只蝉虫。画面静极了,没有风,只见月光和月下的蝉。蝉是秋物,这画就一定是秋天了,秋天的月下,蝉也常常鸣叫,这画就有着声音,但那是画外之音。

在这热燥的夜晚,看着这幅画,人心静了许多,听着这画外的鸣叫,到使人想起许多有关蝉的事。我很奇怪,看到月,看到柳,都不能使人产生回想,唯独这蝉,见了就勾起人的许多记忆,难道说蝉是一种能引人思索的秋虫么!

那还在上小学,住在一个机关的大院里,院中树木很多,品种也丰富,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树,长的很高,有三四层楼,叶子软软的成散条状,现在知道那一定是一种杉类的植物。我每天要从那树下走过,总听到上面有蝉在叫,我便死死盯着树上的每一个枝杆,寻着声音在找,尽管那树皮也泛着褐色,但在阳光下,蝉的透明的羽和光亮的外壳却让你很快就能寻到它。正瞧着,它却慢慢在爬动,转到了阴面的树身上,正好给我个侧面,我立刻

掏出一个弹弓,对着那蝉射去,打出好多石子,蝉依旧在叫,突然的一弹,就见那蝉骚动起来,在树枝树叶上乱碰,我想是打中了,看着它往下落,落到一半,突然一个旋转,直向空中飞去,还带着一路叫声。

我开始练弹弓,对着树打,对着房顶上的草射,对着空中的电线在瞄,技艺増长的很快,在窗台上放个小枣,我一弹弓就能打碎,而且十有八九不放空。这就是那些蝉虫遭殃了,只要我看见,百分之六七十都死在我的弹弓下。记得一次去亲戚家玩耍,跑到附近一所大学墙外,那里栽着一排排的白杨树,树身又高又直,蝉虫在那里就叫的不停,叫的是雄的,引来的却是雌虫,眼看着这蝉飞来飞去,都不走远,就在这杨树间乱串,我便举起弹弓,一棵树一棵树地去找,整整打了一个下午,这蝉就打了一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壳体,但却都活着,都在动,我拿它回到了亲戚家,进门时,却给了邻居的小孩。我知道它们活不过明天,明天便是一堆尸体,看着就不舒服,可我为什么还要打它,我也不知道,就是为了好玩,好玩在打落的那一瞬间,就像钓鱼,鱼出水面的那一阵子的快活。

后来,家搬到一个大宅院里,我也上了中学,那院中就栽了许多的树,有椿树、桐树、白桦和核桃树,树都很大,几年就长到三四层楼高,每年夏末时节,这树上就变得非常热闹,有着鸟儿,更有着蝉虫。清晨,太阳还没有露脸,那蝉就开始叫了,你一声,我一声,真就叫的不停了,越是热燥的天气,叫的就特别的响亮,整整一天,没有见它停歇过。日落,月亮当空,月光泛着一丝红气,明日肯定又是大热天,那夜,这蝉虫就叫得不停,对着月亮在叫,你一声,它也一声,像是月下的情话一般,述说的不停,天要明了,蝉才睡去。

其实,这个时分,正是幼蝉蜕变的时候。蝉的.一生,有三年或更久是在地下的黑暗中度过的,一旦从地下出来,趁着天还没有亮,就悄悄地爬上树杆,在那里蜕壳,尔后慢慢地爬上树梢,等待晨风和阳光的沐浴,蝉羽便丰满和硬朗起来,就可以自由的飞翔了,也总是趁着秋后的余热,拼命地叫呀叫,欢唱的不得了,就引来了雌虫,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随着秋天的落叶,这蝉儿也就落去了生命。当我知道了蝉的生命如此的暂短,就再也不愿意用弹弓打它,就让它快活一个夏天吧,它很不容易啊!

不知我的孩子从哪里得知蝉蛹是可以吃的,竟然悄悄的在天未明之前,同他的小伙伴们在院里的树丛中寻找蝉蛹,而且竟然捉到了十几只,在我晚上下班回家时,餐桌上竟有一盘油炸蝉蛹的菜,我知道这是一种高蛋白的营养物,人是需要这种营养的,我吃过两三个,很可口,油香味十分好吃,但我却给孩子下了一

道指令,今后不准再捉它吃了,因为它也是生命,也需要蛋白的营养。孩子听懂了,就再也不去捉它吃。

可孩子的天性总是喜欢小动物和昆虫的,我便带他去了一个公园,在一大片矮树林里,整整跑了大半天,我也没有想到捉一只活的蝉会是那么容易,我拿着一个尼龙丝线编织的网兜儿,瞅准树杆上爬着的蝉,慢慢地将网子拉开,靠近蝉虫,就在蝉虫有反应的瞬间,网子就罩上了,那蝉儿全落在了网里,再也飞不起来。那片林子,蝉虫特别的多,一下午几乎能捉到几十只,大部分蝉虫是一种叫做纺织娘的虫儿,比普通蝉要小,叫声也短而促,清亮的好听。孩子将蝉带回家里,选一两只做了标本,其它的就放开在家里乱飞,结果这蝉儿全顺着阳光飞去,落了满满一个纱窗,孩子便一只一只地从窗缝里放飞,飞到院里的大树上。几天里,这院子就成了蝉的乐园,叫声不断了,弄得院人午休不成,就跑到院里一棵一棵地摇树。

我与蝉的接触都是在青少年时期,从伤害它到爱护它是有个认识的过程,按道理讲,蝉是有害的,它从地下开始就以树的根汁为食,出了地面又飞上树去,继续吸食树的汁液,它是靠树维持生命,对植物而言它是害虫,可人与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它不能伤害人,因为它太渺小,但人可以把它当成高蛋白的营养物吃下去,以补充人的某种养分,这么说人不成了蝉的害虫,这个界线究竟如何划分!究竟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分清有益和有害,

如果说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象人类那么有智慧、有思维、有表达能力,这个问题将永远讨论不清,因为哲学家也讲过:真理也不是绝对的,何况人与蝉的争论呢。

但蝉对于人类,对于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有悟性的人来讲,贡献就太大了。早在商周,蝉的形象就被铸在铜纹上,被雕刻成玉蝉,含在死者的口中,用于避邪,那时蝉在人们的眼中就是一个轮回不灭的神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对蝉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它便又成了文人骚客笔下的寄情之物,从具有蝉家意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到辛弃疾的西江月词《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有鹊叫、蝉噪、人语、蛙鸣,真是声声入耳,闻声悟道,悟出夏夜的宁馨和安谧来,这不正是蝉意么!更有两句诗文:“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将蝉家的静悟形象的明如清水,让人身临其境,豁然大悟。蝉是虫,而禅是理,蝉禅相融便生出世间的理趣。有人讲:夏天如果没有蝉鸣,那一定会象春天没有花开,秋天没有明月,冬天没有雪飘一样。

因而蝉的存在,不仅是现实,而且是历史,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支泠泠鸣叫的细流,它轻敲着多少智者的心田,沁润过多少童年的思绪,它给智者有闻声悟道的哲思,给人类的童年

带去无限的快乐。这便是自然界中神奇的蝉了。

还是再看那幅画,那柳叶上的蝉,人心总是安静的,即便坐在秋后热燥的屋里,听那画外之音的蝉鸣,你会有春风拂面的感觉,那圆圆的月光下,世界一片清白,人心无限的愉悦,这正是蝉带给人类的快乐,非得月下说蝉不可呀!

篇8:说马散文

说马散文

马是我的生肖。

平生爱马,就收藏了诸多马的物件——

有汉代的“马踏飞燕”青铜马;有流光溢彩、品牌悠久的三彩马;有晶莹剔透、现代工艺的水晶马;有可供素描、模子里制作的石膏马;有体型健硕、古铜色木框镶着的印刷马;也有立轴里笔力遒劲、泼墨淋漓的大写意马。

这些马,有的是从旧货市场、拍卖会和藏友手中购得;也有的便是好友们馈赠的礼物了。

这些马,被我置于家中各处——

有的在橱柜顶上奔腾;有的在书桌一端肃立;有的在墙上扬蹄疾驰;有的在壁炉上方纵身跨越……它们神态各异,或优美健壮,或凛然生威,或激奋昂扬,或深沉内敛。每每欣赏之余,就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啸傲,感受到它们的气息,追随着它们的节奏,去到了它们的原野。

那马的声音总是在寂静深夜里由远及近而来,它会令我心跳加速,情绪亢奋。

我同意周涛先生在《巩乃斯的马》一文中所阐述的观点: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种偏见,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却是沙漠的怪胎……至于毛驴,顶多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马总是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

在我看来,马是所有动物里最艺术化、唯美化的典型代表,它绝非只供人驾驭的坐骑——

如果你在一支交响曲中听到了它,你一定会产生欢快及振奋的情绪。那傲然的马蹄,像密集的鼓点,夹杂着铜号般的嘶鸣,渐渐汇成群马奔驰的壮观场面。

那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你怎能不热血沸腾,激情难抑?

如果你在一座雕塑作品中见到了它,你必然会被它优美的形态、健壮的肌体、抖动的长鬃和昂奋的头颅深深地吸引。它或许是单件作品,亦或是气势磅礴的群雕。它甚至作为珍贵的文物(比如秦皇陵出土的挽车陶马、汉代的黑漆木马、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上马踏匈奴石雕,及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祭坛区的石刻骏马等);或作为某种历史的烙印,被嵌进庄严的纪念碑。

顺便提一下,我现居住的小区偌大的草坪上,就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马的雕塑,每每路过,总会下意识地脚步加快,心有悸动,仿佛有什么节奏在耳畔响起,催我前行。这个小区的开发商不会知道,当初我买你的房子,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有“马”。

如果你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欣赏到马,特别是古往今来大师们笔下的马,你定然叹服于他们高超的技能——韩干的肥硕、马晋的工细、郎世宁的富丽、溥佐的逼真、徐悲鸿的刚烈、老甲的狂放……它们有的带有皇家贵族气质;有的像荣辱与共的生死弟兄;有的好似结下深厚情谊的亲密战友,无不赋予独特、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的精神。

虽然我也是画画的,二十多年来,画过无数飞禽走兽,却从未对马轻易下笔。好在还有一支诗笔,可供描绘马的画面——

它们的鬃毛,轻烟般升起

又瀑布般落下

它们站着就是一幅图画

裸足细瘦,风采毕现

——《八骏图》

蹄子的鼓点,击在流水上

又击在流水上

当太阳,这头金色的巨兽

旋转出一道道光波

马腾空直立

被突来的大风塑成了火把

——《一匹瘦马》

马是多面的——

疆场上的马,被血雨腥风所笼罩。刀光下的引颈长嘶,炮火里的冲锋陷阵;或凝立于硝烟仍未散尽的残阳之下,或行进在将士们凯旋的队列之中;多少英雄为颓然倒下的马失声痛哭;多少勇士在枪林弹雨中被自己的马救出险境;尤其是仗打到粮草无援不得不啃树皮果腹的严酷阶段,杀马就成了必然的痛苦选择,那种场面确乎是催人泪下的:劳苦功高鲜血淋漓的马啊!你又以生命的剩余价值成全了战争的需要、人的生存需要——这是战马。

草原上的马,是牧民们的良伴和不可分割的家庭成员。在风吹草低、寥廓无际的茫茫绿原之上,它抒发高迈的豪情,展现矫健的身姿,蓬勃如朝日,迅猛如闪电,和翱翔天宇的雄鹰遥相呼应。这种场景中的马是雄性和野性的象征;是行者和漫游者们的.坐骑;是广阔无垠天地间的纵横驰骋者和梦想的载体——啊!牧马。

竞技场上的马,要么比速度,要么比风度。

比速度的话就撒开四蹄狂奔,就像运动员百米冲刺,人人奋勇争先,随着看台上陡然激起的山呼海啸声冲过终点,决出胜负,或者说决出输赢(赌马);比风度的话,那就看马术。它们步态轻盈优雅,仪态端庄矜持,像打小就受过良好训练、有着高贵血统的“绅士”,和盛装的骑手默契配合,投入表演,与对手以宫廷般高贵和传统的方式比出高低(奥运会上的顶级赛马身价动辄高达数百万美元)——这是赛马。

马是吉祥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中外企业以它冠名;

马是浪漫的!否则少女们的心扉怎会闯入“白马王子”;

马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否则干嘛把但凡不被看好、出乎意料、脱颖而出的一些事物和人物称为“黑马”,且往往以“杀出一匹”来形容?

马是关乎重要礼仪的,英国女王迎接国宾的最高规格就是在自己陪同下由皇家马车接入白金汉宫。

古人说: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马是有精神的,否则何必以虚拟的龙和实体的马组成所谓的“龙马精神”?

虽然马作为骑乘、挽车、载重的实用功能已随现代交通的发展而淡化了,但马的审美功能却大大加强。我坚持认为:马和艺术相通(甚至它本身就是艺术品);和人类的积极进取精神相通;和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内在情感相通。

每当我听见电视里传出的烈马的悲嘶,我就忍不住伤感、情绪低沉;每当我看见马在主人面前流泪的画面,我也止不住湿了眼眶;而每当我吟诵古代诗人写马的诗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李白《送友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一幅幅雄浑、悲壮和苍凉的画面……

甚至我每在深夜写作、作画时,周遭万籁俱寂,只剩下我那一盏台灯和秒针滴嗒作响的陪伴。我搁笔站到阳台上吸烟,怅望着黑茫茫的一片高矮错落的楼群,又隐约听到了从广袤深邃处传来的嘚嘚的马蹄声,它震荡着我的胸腔,压迫着我的喉咙,抵近我的灵魂,驱使我返身回屋,一写就写到天明,一画就画个通宵。

仿佛激情的火焰在燃烧,盎然的诗意在喷涌。

天地——自由——生命的呐喊——心灵的圣歌。

我属马,时常感到胸中藏有一匹马——

那马的声音总是在寂静深夜里由远及近而来,它越跑越快,并且飞了起来……

美石

时下收藏界藏石者甚众,有些藏家不惜血本,不远千里、万里远赴各地甚至各国觅石,真可谓觅石有道,藏石成癖。

那么,就让我说说我的这件藏石吧!

此石石质坚硬,手感细腻,色泽橙黄,形状长方直立,重约七公斤。既非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三峡石,更非来自天外的陨石,而是一块我至今未知的、暂且无名之石。

若细察便可见自然纹理现于石身;若置于光线直射的位置则效果更为出奇:玉般的清润、婴儿肌肤般的鲜亮透澈;并且按光线距离的远近可使石头内部现出明暗的过渡,近者,如月轮,冰清玉洁;远者,似星晕,幽邃朦胧。在我看来,它真是一件似玉非玉的美石呢!

我为它配了红木座底,放它在进家门即可一眼瞥见的玄关凹部的台面上,想到时常有客来访,黄山不是有“迎客松”吗?那就姑且称之为“迎客石”吧!

后来由于惜石使然,常拿了细棉布擦抚石身,除却灰尘。日子一久,便发现此石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些不尽相同的“品相”——

盛夏时节,此石通体透彻,纹理清晰,光可鉴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其表竟渗出一层蛋清般的油性物,像抹了“防晒霜”或“护肤乳液”似的,手感滑爽而润泽;而一入隆冬,气温骤降,那层油性物也随之褪去,代之以干涩、毛糙了,纹理也往了深处去,看不确切了。

我心知这并非“包浆”,不禁纳闷:莫非此石夏天也会出汗、散热?入冬它也觉着寒冷?毛孔收缩?皮肤干燥?呼唤着温暖与关怀?你看它“知冷又知热”的,岂非灵性之物?

如此想来,我倒真有些疼它了!

有位金石篆刻家光临寒舍,见了此石,便提议无偿为我刻个名章,被我一口婉谢了!这颇拂他的美意,他平素代人治印可是按字收费的。我解释道:在下人微“名”轻,怎当得如此巨印?其次我于心何忍?如此灵慧之物,若对它操刀,不啻是残暴行径!好在彼此颇有些交情,听我这般说,他便释然了;还有人提出要花钱买下它,出价可不低,是我当时买价的双倍呢!我是当即回绝了的。理由就一条:心爱之物,概不出售也!还有一位收藏界的朋友,见我不肯出让,便提出“以物易物”,即以他收藏之物件换我收藏之此件。这在收藏界是常有的事,我还是没能接受。

说到底,石头是件“死物”,但若以情感论,则又不尽然。

此石相伴我冬去春来十余载,须臾未曾离开家门。除去我每年几次出国、出差外,平日里我回到家一边换拖鞋,一边就能瞥见它,在于别人它是“迎客石”,在于我它就是“迎主石”啊!还有一样,嚷嚷且跳跃着迎接我的便是爱犬“历历”了。这一静一动的迎候,常一扫我满身的疲惫,欣欣然就进屋去了。

它俩都可算作我的“宠物”,爱犬自然是活物,而石头之于我也必然不是“死物”。虽未曾见它改变过模样,释放过热情,表达过思想,但它却见过我多少次的欢畅悲伤,离家回家。正所谓物是人非——从当初购得它时的风华正茂,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虽说它总是默然地守候在门前,但足可成为我这一段岁月和历史的见证!

它当然是有知的:摩挲在手,把玩良久,它便温润;弃之不顾,搁之有年,它便暗沉。多给它点光,它便通透可人;角落里呆着,它便尘埃蒙身。

它实在是喜欢热腾的夏天的,你看它一副神采焕发、乍上新妆的模样。而现在却是隆冬扑面的寒冷,妻提醒我,该给它晒晒太阳了。

于是便捧它上正午的阳台——

多么温暖的阳光啊!我搬出椅凳陪坐一旁,点上一支烟,再泡上一壶茶,“历历”猛不丁窜上阳台撒欢来了……这冬日里温暖而片刻的闲暇。

——我、石头、欢快的小狗,还有忙忙碌碌的妻!

篇9:说生离死别散文

说生离死别散文

昨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亦称“鬼节”。摊上这么个节,连上天也好像有点不开心,阴沉沉地让人感到压抑。

天刚黑,就看到有人在路边点起了香火蜡烛,摆起了水果贡品,我知道那是拜祭先人的仪式。已经过了好奇的年龄,我打心眼里多了一些忌讳,唯恐避之不及,沾染到一些晦气,所以躲得远远的,看得也是双眼模糊。

我知道每个故去的先人都是当下活着人心里的痛,对于最亲最爱的人那份永难割舍的情感,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楚,因此以这样的方式来寄托哀思无可厚非,我能理解,且能深深地理解……

在岁月长河里沉浮了一番,我看到了很多,也经历过很多。从最初的恐惧到现在的坦然,得要多少的年轮才能造就这番泰然处之的心态啊?面对生死,我直视了人生的必然经历,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了活着的意义。

最初的痛彻心扉是外婆的去世,那时我还年轻,一听到这噩耗像是天塌了一样,我只记得我的心碎和流不完的眼泪。我以为我亲爱的外婆不会有离去的那天,我以为外婆能陪我到老,我觉得我还没长大还没报答外婆的爱,外婆怎么能走呢,且是永远不能回来……那种切肤之痛无以言表,我用眼泪哭着无助哭着悲伤,哭得天昏地暗,可外婆还是不能回来。去了的终究去了,活着的还将继续活着,不知是哪一位长辈这样地开解我,我似懂非懂地默认了这个事实。多少个日夜,我的梦里常萦绕着外婆的音容笑貌,我知道,纵使外婆已不在了,可我爱她的心都是满满的暖暖的。那份爱着的感情是隽永的`,它永远存在我们今生为婆孙的心里,相亲相爱着亘古不变。

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公去世了,太公去世了……看着年长的长辈们一个个地离去,我的心也跟着一次次的疼痛,但疼着疼着就变得麻木了。我知道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我的疼是自虐,是对感情的证明,是对爱的表白。面对生死,爱有多无奈爱有多苍白啊,我只能在眼泪里表达我的爱,而对离去的生命无能为力。

最近看到一个好友的QQ经常灰着头像,好久不联系的我有点想她了,有天心血来潮地想问候一下,却发现她的QQ签名是一句:我最亲爱的弟弟一路走好!

我的心咯噔一下沉重了起来,不会吧,年轻的弟弟怎么可能离去呢?那样年轻那样鲜活的生命怎么可能殒落啊?我的好友怎么办?好友的年迈父母怎么办?我不相信,不相信这个事实,我自欺欺人的理解为或许是那个小弟出远门了,我一直不敢证实也不想证实,我宁愿装做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是不幸。如果是真的,那我的好友该是承受怎样的悲痛啊,她要怎么度过这些日子?

我的想法这样在心里翻腾了几天,就是一直没敢打电话问好友证实,直到一同学问起好友的事,我才醒过来。她也是看到了好友的QQ签名才问我的,她以为我跟好友的关系不一般,肯定是知道事的,但是我害怕还没能去证实。

有些事是逃避不了,我通过另外一个朋友终于证实了好友的弟弟是去世了,她说那天去送殡的时候也哭成了个泪人,那个我们都熟悉的小弟就那样去了天国。这样的事对于我们这帮都熟识的朋友是怎样地一个打击,我的心刹时又痛了。好友的弟弟也像自己的弟弟一样,那份爱虽然有些浅,可也真实的左右过我们的人生际遇啊。

生命如此脆弱,我们能不能都活得好好的?朋友的这句话让我幡然醒悟,只有活在当下做最好的自己,只有好好爱勇敢爱,才能活出精彩。我们经历过面对了生离死别,我们才能成熟才能真正懂得活着就要更加珍惜现在。

篇10:害群之马说散文

害群之马说散文

某马,善奔。未有千里之任任之,故不知其是否为千里马也。

某日,售于某宅。行前,马父戒之曰:“所去必为有为之地,然亦存风险无数。故尔本分负重,当可存小福远灾祸。切记亲贤远佞,善己善人。”此马将父之诚诫铭于中心,欣然奔赴某宅。

某宅所托之事,凡胜任者,此马完之并善之;纵有力不可胜者,此马亦为之,并力完之且善之。至夜,此马扪心,自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然则,某日,呵斥声起,长鞭突下,鲜血淋漓至踵。此马突遭变故,茫然无知,眼里噙泪,无人可诉。昔日亲者,今日远离;昔日远者,今日嘲讽。[欷叹兮,自夜靡朝。恍闻马父所言,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如在耳旁,清音激越:“切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此马忽误己之所失:但记本分负重,善己善人,然忘亲贤远佞,故遭此大祸!

此马仰天长嘶:“佞者何可为所欲为乎!本分负重不得存,何可存之!胡为乎天理难寻,公道不在!”此马长嘶彻夜,声极凄厉。众马皆拾草堵耳,惧闻此声。

至旦,声停,此马狂奔而去,惊起之尘遮天蔽日,三日三夜方尘埃落定。

此后,众马言及此马,不知其名,皆称其为害群之马。故作此说,以戒天下善奔之马。

篇11: 妹妹说散文

看电视的时候,我突然说:“哎…以后就不回来了,总是被问年龄,都被问老了。”

妹妹说:“姐,你不是说你永远十八吗?”

我说:“是的,我要永远十八。”

妹妹说:“对的,姐,你要在十八岁那等着我,等到我十八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约会,一起逛街,一起出去玩。”

那时候满屋子都是你我爽朗的笑声。

记得有一天妹妹突然对我说:“姐,我好想快点长大,快点上大学呀”。

我说:“为什么呢?”

妹妹说:“爸爸说的,只要我考上大学,我就可以住进你那个屋子里了,姐姐,你都不知道,你走了以后,爸妈都不让给我们进你的房间,不让动你的东西,说是怕弄乱了。”

我说:“没事,等我出嫁了,我就把我的房间让给你。”

妹妹说:“姐,你要出嫁了,那房间里的东西不要像其他人的姐姐一样当嫁妆带走哦,看着它们,我们感觉你也在。”那时我笑而不语。

有一次,你从外面玩的满身灰尘的跑回家,妈妈说:“女孩子,能不能玩的不要那么疯,满身是灰,都成灰姑娘了。”

妹妹说:“对,我就是灰姑娘。”那时我们都笑了。

记得过年的时候你的锁骨不小心摔断了,第二天期末考试,当天刚打的钢钉,因为当时家里比较忙,没人在医院照顾你,爸爸说:“我们回家养好吗?”

篇12: 妹妹说散文

第二天你起了个大早,妹妹说:“爸爸,我的伤口不痛了,我想去考试。”

爸爸说:“好。”你就屁颠屁颠的.去考试了。

记得拿通知书的前一天,妹妹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我明天,不想去拿通知书了。”

我们说:“为什么?你考试的时候都去了,怎么就不可以去拿通知书呢?”

妹妹说:“一个手拿奖状不好看。”

然后,我就语重心长的说:“这个好,比你哥哥强。”大家又笑了。

往家打电话的时候,妹妹说:“姐姐,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说:“我在思考人生。”

妹妹说:“人生,是什么东西,是吃的吗?”

我说:“对,跟吃的差不多。”

妹妹说:“那个还用思考吗?买不就行了。”

我说:“现在没钱,买不起呀。”

妹妹说:“没事,姐,等我长大了,挣好多钱,你想要什么,我都买给你。”

再打电话的时候,我说:“我想你们了?”

妹妹说:“姐姐,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开心?”

我说:“小屁孩,你懂什么叫不开心吗?”

妹妹说:“懂,我看电视上说的,人一不开心,就会想家。”然后我就没出息的流泪了。

你总是想快点长大,说是要我们等着你,可是我们多么希望你永远这么天真无邪,多希望你能理解,你的现在是多么的美好,而拥有你的我们的现在又是多么的欢乐。每一次,听说你,坚持早上六点钟起床,写着写着作业就睡着,有时候晚上写不完作业,你早上会一边哭,一边跟妈妈抱怨她,看你睡着了怎么不叫醒你。然后的然后,真的好期待你美好的未来……

篇13:说孝散文

说孝散文

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的二十四孝,将中华民族的孝道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观也得改改了。以前所倡导的孝道,毕竟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与现今的后工业化时代已不相匹配。时代呼唤新的孝道观。

改革三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之相媲美的孝道建设没有跟上。啃老、弃老等让人卒不忍闻的事常见于各种媒体报道。更有甚者,老人死后只剩白骨才被发现,让人扼腕痛惜,令人深思——今天的中国怎么了?还是那个曾被世界啧啧称赞的文明古国吗?

面对道德的缺失,特别是孝道的缺失,国人已经麻木。我以为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孝道建设。譬如:对于父母年老多病的家庭,国家应想方设法、协调多个部门,安排他们的一个子女在老人身边工作,以尽孝道。当老人得大病、住院期间,可酌情给予假期或安排灵活上班时间,以方便去照料老人、尽孝。这样一来,不会因照料生病的老人而影响家庭收入,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是老人在这时与子女产生矛盾,子女嫌弃老人。当今的经济社会,子女放弃工作专职照料父母不可能,也不现实。多子女家庭会因照顾生病的父母,兄弟姐妹们之间产生矛盾,甚至拳脚相向、老死不相往来。正所谓:一个老子能养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活一个老子。

其次,国家要加强医德建设。让医生真正做到为患者着想,根据患者家庭的具体经济情况,设计唯一适合患者的救治方案,而不是只为了经济利益,造成患者的因病致贫或子女无法尽孝,背负不孝的骂名。今年元旦期间,我连襟的父亲得病住进了市里某三甲医院。医生接诊后,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建议尽快手术。面对八万多的手术费和老人的生命,一家人之间起了矛盾。连襟坚持做,怕背负不孝的骂名。连襟的母亲之一不做,保守治疗,担心人财两空,子女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一家人争执不下。我到医院探视时,连襟向我大吐苦水。一个五十岁的大男人,说到痛心处,当着众人的面泪流满面,情何以堪!最后,连襟屈从了他母亲,取消了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就这样,开了些药、回到了老家,不出一个星期,老人没了。不知情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背地里说连襟不孝,爱钱。连襟不是不想花钱,是为了对老妈尽孝。再说了,真做了手术,老人的命真能保住?连一个老太婆都能看到老人活不长久了,我们的专职医生就看不到?医德何在?

再次,国家应树立丧葬简办的楷模,隆重表彰、重金奖励;不让子女有大操大办才是尽孝的观念。对于挂着孝名故意大操大办者给于重罚或者取消其应当享有的一些权益。现在的丧事大办攀比之风盛行,很多人怕担不孝的名声,规格在不断升级。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很多人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办丧事时,子女们很为难。不办得比别家好,村里、社区、单位里的人认为你不孝。以后再“圈子”里没法混,颜面尽失。而大操大办者,威风八面,孝名远播,人人竖大拇指夸孝顺。

话又说回来,孝是双方的事。做子女的不能愚孝,做老人的也要替儿女着想。儿女为了家人生活好点儿,常年在外打工,做父母的就要体谅儿女的不易,佳节时儿女不能尽孝,要理解,切不可在村里、社区里四处宣扬,败坏儿女的名声。既然儿女不能和自己长相厮守,那就彼此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免得儿女担心,工作分心。做老人的尽量不给儿女找麻烦,也不要有攀比心理,怨恨自己的儿女不如某某假的儿女孝顺。看到村里、社区里同龄老人的子女四时八节回家与老人团聚、大包小包的带东西,就苛责自己的儿女也要那样做,势必与儿女产生矛盾,关系恶化。做儿女的也要体谅老人的心情,对老人要真诚。现在的同学工具非常发达,逢年过节、隔个十天半月和老人通一次电话、视频聊一下天,了却老人的牵挂之心。答应老人的事,在忙都要办到,这时,多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要求的事的。

要说孝的方面很多,总的来说;尽孝要量力而行,不攀比,彼此多宽容。最后,愿天下人都成孝子,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篇14:说茶经典散文

说茶经典散文

有一种人,我是不喜欢和他一起喝茶的,那就是他太有文化了,这倒不是因为自己不是葡萄就说葡萄酸,只是个人喜好,没想刻意去得罪谁。太有文化了,口若悬壸,引经论典,可以把茶吹岀女人的花粉体香,或是妖艳的一抹胭脂,你还必须顺着他的思路去想象附和,稍有不同想法,不说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说吧,难免一番唇舌争斗,令人不能愉快。

我是个北方人,对茶谈不上喜不喜欢,爱上茶纯属意外,因为在一次采访任务中认识一个朋友,一起喝了茶,从此这位朋友给我提供了免费的茶,也就毫无戒备地上瘾了。

朋友有一片茶山,离清莱府不远,他叫它碧兰山,说来还有典故,当年一曲《碧兰村的姑娘》唱响东南亚,让人不能不想像到美丽的村庄,善良的姑娘,不知道的人都以为碧兰村在台湾,其实它就座落在泰北山区,只是不叫碧兰村而巳。据业内人员说,邓丽君晚年时间大多是在泰北度过的,这虚拟的碧兰村就是她和她神秘的恋人常去的地方。

那是去年四月,我和朋友去过他的茶山,茶山在村庄小溪对岸的半山腰,只有二亩多山地,四周围着长满紫荆藤的篱笆墙,像似菜畦子,每年产毛茶还不到一百公斤,只能算个小茶园。其实严格来说,这小茶园也不是他的`,他只是预付了一笔订金,以稍微高岀市场的销售价包销了每年的毛茶产量。他在山上叫地主盖了个小木屋,有空时到山上小住些日,过过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日子,我和他就在这里住过几宿,和他喝茶,看他做茶,听他讲茶。

朋友爱好很广,五花八门,也不知从哪来的精力。他常常自嘲自己属于万金油型,属半桶水,用老家的土话来说,就叫老鼠咬南北,东西不通。其实他是谦虚了,就说茶叶吧,他一定算得上是个行家,从做茶到审品都条条是道,据说,他还拜过中国茶叶理事陈义尧先生为师。

这次上山,他告诉了我许多有关茶叶的道理。

他告诉我,茶叶没那么深奥,无非不是吃就是喝。渴了,没神了,肠胃不舒服,冲一杯浓茶,可以解渴,提神,消化,这是实用的,所以叫吃茶。若是朋友相聚,三三俩俩,摆岀精美的茶具,围茶而席,谈谈天,说说事,叙叙旧,彼此之间缩小感情距离,这叫喝茶,以茶会友。

他还说,谁也说不明白怎样才算是最好的茶叶,就象玉石,谁也估不岀它的价值,关健是要自己喜欢,要根据消费能力,不要刻意去追求高消费高档次,否则它就失去茶叶的本质意义了。所以,茶叶只要没有变质,制作工艺上没有过失,它都算是好茶叶。

他强调,茶叶的确属于文化,但不是伪文化,所谓的文化就是附属和体现在某一事物表面和内质的东西,它可以让你获取有益和积极向上的知识,而不是消极颓废,扭曲人类真善美的灵魂。茶叶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而不是极少数贵族人的文化,也不是用来攀比的物质,更不是官场上贿赂的糖衣炮弹。

听了朋友讲的道理,我不由想起了古时修行的人,他们讲究粗茶淡菜,甘甜苦沑,品味人生,这也许就是茶禅一抹的由来吧。

我每每在想,一个好朋友,就是一生拥有的饮不尽的好茶。

篇15:说地瓜散文

说地瓜散文

上一次说了花生,这一次再说说地瓜。

关于地瓜,母亲生前常常提起这样一段往事:在我两岁的时候,正逢“三年经济大灾害”的年头,家里几天没开锅,我饿得哭都没劲了,奄奄一息之际,多亏南园二大妈送来了一把煮的地瓜干,就是这几块瓜干把我的小命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了。

岂只是我,在那个天灾更是人祸造成的饿殍遍地的饥荒年代,多少人依赖这种耐干旱、耐瘠薄、高产的块茎作物活下来了。

由于种植季节的和栽培方式的不同,那时候的地瓜分为三种。

一种是窝瓜,俗话说就抱窝的地瓜。这是栽植最早的一茬,阴历的三月就开始了,用上一年越冬保存的种瓜,囫囵埋进垄坝上的土里,浇水以后用双手拢上干土把瓜种包住,拍成一个馒头状的瓜窝窝;大约一个月之后,随着天气的暖和,地温的提高,种瓜就会生根发芽,自然把“馒头窝窝”撑破,人们要不失时机的清除母瓜上的土,只留下底部扎根的地方,这些根茎就会慢慢地膨大,到了秋分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这种瓜很面,淀粉含量高,一般用于晒干做牲畜饲料。

第二种也是春天栽的。不过它们栽的是瓜苗,那时候生产队里没有塑料大棚技术,地瓜是用“回龙火炕”育苗,简单地说就跟如今城市地暖结构差不多,用烧煤给火炕加温,上面畦的种瓜十几天就开始发芽,一茬茬的拔,一茬茬的新长出,很有趣。那时候火炕天天烧火,孩子们就偷偷地拿来地瓜烤着吃,埋在灶下灰烬里的地瓜软黏流油,烫烫的咬一口,嘿,那叫一个甜呐,真是笔墨不能形容。春瓜产量高,成本低,是地瓜家族的主角。

夏地瓜是用采来春地瓜的长蔓做种苗。由于生长期较短,产量一般不太高,但是夏地瓜大小一致匀称,是留着来年做种瓜用的。收获的时候直接运到越冬地窖里,时节已经接近霜降了。

从我记事时候起,每到秋收的时候,生产队就会把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地瓜用手推车一趟趟送到各家各户,那时候其他的作物大部分交了公粮,不宜贮存的地瓜就成了乡下人一个冬春的主食。家人就忙着把这些地瓜分类挑拣;先把大的,光滑完整品相好看的'挑出来,准备用于贮藏。剩下的半拉受伤的、磕碰的掉皮的就留下现吃或者晒干,留在明年春天接短。

过冬的地瓜搁在炕上或者顶棚上,底下铺上柴草,地瓜就一层层的摞在上面,中间也要隔上苞米秸秆,留下通气孔。天冷的时候,地瓜的外面还要用柔软的干草或者麻袋片、破被褥之类的盖上,以防上冻。

那时候家庭人口多,一家三代七八口人,还要养猪,所以家家都要贮藏千八百斤的,家家的土炕上都垒起一堆地瓜的小山儿。

刚刚收下的地瓜面大,硬硬的。搁上一段日子,尤其是太阳下晒几天之后,就会慢慢地软和,糖化下来,这时候的地瓜煮熟就会越来越软越来越甜,临近霜降的时候,煮熟的地瓜软的拿不起手,通红通红的流油,那真是煞口的甜。那时候妈妈在闲暇时,就会多煮一些,趁着好天切晒成熟瓜干,搁在一个大网兜里,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我们常常吃不饱,上学前每人抓一把给我们搁在书包里,当零食吃,就是最美味的点心了。

而到了第二年青黄不接的季节,鲜地瓜吃完了,去年晒的地瓜干就要唱主角了。一般的是加一点糖精煮着吃,说良心话,吃三两天可以,天天吃,能把人噎死,吃的人胃泛酸,而且不垫饥,吃饱了一会就饿。要是熬一锅苞米稀饭泡着吃,就顺口了。倒是磨成面粉以后花样就多了,可以烙饼,贴饼子,更可以做地瓜面条——用铳子把地瓜面团擦在滚开的开水里,煮熟捞出以后加一点海鲜打卤,鲜滑鲜滑的非常好吃。还有一道搭配的非常合理的小吃,就是把焯过的槐花挂上地瓜面糊放在盖帘上蒸煮,吃起来糯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当然,我最爱吃的还是地瓜面包子。这个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因为地瓜面比较喧,没有筋道,不容易粘连,所以包子皮必须用烫面,或者在地瓜面中揉进一些芋头才能包住菜馅。那时候妈妈去海滩上挖一些野芹菜,水焯后加上一点猪肉,还加一点小虾皮,包成的地瓜面包子真是好美味!看外表黑不溜秋的,可吃起来那就让人梦萦里不忘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特定的年代造就不一样的活法。地瓜是粮食中的贱民,是草根一组,但却支撑起我们空空的肚皮,养活了我们的生命,怎么能不让我们心怀感激呢?

篇16:说聪明散文

说聪明散文

谁不喜欢聪明?我看许多人是喜欢聪明的,不但喜欢听别人说自己聪明,有了儿女还希望他们的聪明胜过自己。我曾对自己的女儿说:“大宝,在学习方面,你没有老爸当年聪明,但却比老爸能吃苦,有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头,只要有这个精气神在,今后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其实,人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能够达到的,一时的成功并不能预示你一世的成功,若一世成功,不能单靠聪明,还要凭智慧。

聪明与智慧的关系很近,它们是兄弟,有长幼之分,在逻辑上是次弟关系。一个人可能拥有聪明,但不见得就拥有智慧,比如原央视经济台主持人芮成钢,他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曾让我的女儿羡慕的不得了。可以说芮成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还是应了《红楼梦》里宝玉梦至太虚幻境所见的说王熙凤一句曲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记得还有一副对联,我曾经用它评价过在外企时遇到的两位属下,上联是“聪明人聪明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反被聪明误”,下联是“愚蠢人愚蠢事愚蠢一世机灵一时愚蠢反被机灵救”。实际上,“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语出宋朝大词人苏轼的《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忧无虑到公卿。”难道聪明是一件不好的事吗?其实聪明本不是不好,如果聪明的脑袋没有智慧的心去把握方向,就容易出现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没有智慧的聪明是小聪明,耍小聪明的人早晚有一天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我说聪明与智慧是兄弟,智慧是大哥,聪明是小弟,小弟想单独闯江湖,如果没有大哥罩着,则早晚会吃亏的。

对于聪明,《说文》说:“聪,察也。”《书》说:“听曰聪。”《管子》说:“闻审谓之聪。”而《荀子》却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其实,聪明,不单指视听灵敏、明察事理,它还指一个人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积极性,越聪明的人,这三个特质中的一点或几点就越高。

我们活在人间世俗之中,面对滚滚红尘,总是期望着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将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记得十二年前,我在外企工作,有一次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是佛?”面对这个突然“袭击”,我立即对答说:“我成佛前佛是谁,我成佛后我是谁。”自那一刻起,我便开始对佛感兴趣了。

佛法中有六根、六识、六尘之说。明朝人杨卓在《佛学次第统编》中说:“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这里的六根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它们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万般风尘产生感知和认识。其中的眼、耳则是六根之重要利器,故耳聪目明,是为聪明。佛家是讲究六根清静的,只有这样,才能悟出佛法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则认为小孩子的六根是最为清净的,同时又充满着生机,故常说:聪明之事是顽童最擅长的,越淘气的小孩越聪明。对于六根,是要有统帅的,这个统帅应当是智慧,因为世间万物皆有法理,而欲得知,没有通识证悟的大识是不行的,这个大识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

近代大儒梁漱溟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确实如此,前两个关系可用六根之利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而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就需要大智慧,单凭聪明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说,闯人世之江湖,聪明必竟是小弟,最终撑得起局面的还的是智慧这位大哥。

篇17:三十岁说经典散文

三十岁说经典散文

孔老夫子说:“三十而立”。尽管对此话的本意各有见解,但成家立业是大众心里的普遍认同。尤其对于男人而言,三十岁被视为一道“分水岭”。“三十而立”像一个紧箍咒,不时提醒男人该娶媳妇或者事业该上台阶。

不知道是怎样过来的,自己一晃就到了三十岁!农村有句话:“人活到三十岁,黄土就埋到了腰上”。说真的,以前对这话一点也没感觉,现在自己到了三十岁的年纪,忽然想起来就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人的平均寿命按六十岁算的话,三十岁就算是已度过了一半的生命历程。

前些年,每到生日那天,总要请好哥们、老同学聚在一起庆祝一下;但到了今年的三十岁生日时,我却没有举行任何庆祝活动,平常怎样那天还怎样。心想:到了三十岁,人生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距离死亡越来越近,还庆祝个什么劲儿啊?!

在世人看来,男人到了三十岁也就意味着要成家和立业。于是,“成家”和“立业”是男人们在三十岁前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用来衡量一个男人是否成功的标尺。那么,作为芸芸众生中一员的我,不妨也用这个世俗的标尺来衡量一下自己吧。

三十岁了,我到底干了些什么?

静下心来,细细回想起来,三十年来自己干过的事情真还不少呢,要写出来的话绝对可以成一本大部头的小说;但在进行一番梳理和归纳之后,也就四桩大事:上学、求职、择偶、生子。

先说上学。从上学前班到大学毕业,我整整上了十七年学,虽然也没拿到什么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但值得庆幸的是有机会能受到教育,获得了知识,武装了头脑,改变了命运——要不然,我现在还可能正在乡下修理地球呢。我的求学生活,总体来说,虽然枯燥简单,但也有好多往事值得回味;虽谈不上有什么大成就,但也算能安身立命并有益于社会吧。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是农民,但观念不落后,也舍得花钱供我上学,这样的大恩大德,我终生难以忘怀也终生无法偿还。

其次说求职。结束校园生活,正式步入社会,已近七年光阴了。七年来,我从事过多种职业,业务员、记者、文案、策划人、咨询师;也入过多个行业,医药、媒体、乳品、房地产、咨询公司,职业经历不可谓不复杂。其间,虽然也受过他人白眼,挨过领导批评,遭过同事排挤……走到今天,虽谈不上平步青云,却还基本上算是一路平坦;虽然谈不上事业有成,却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干;虽然没有升官发财,却也能自食其力。这样看来,我的求职也基本算是成功、顺利的。在此,我要感谢身边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亲人、朋友、同事,同样也要感谢曾经白眼、批评、排挤过我的人,因为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再次说择偶。婚姻绝对是人一生的大事。说到我的婚姻,不得不先说一下恋爱。学生时代及刚步入社会的那几年,我也轰轰烈烈的谈过几次恋爱,从暗恋到单恋再到相恋,当然也有过一些短暂的欢乐与美好,但现在想来更多的是痛苦和心酸——毕竟那时还很年轻,思想不成熟,也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恋爱的结果只能是以刻骨铭心的失败而告终。直到遇到我现在的老婆,一次偶然的相遇,谈了两年恋爱之后,最后终于互相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的老婆,她虽不美艳动人,却也温柔可人;虽不优雅高贵,去也知书达理……这些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她爱我、理解我、体贴我,愿意和我白头到老,共度一生。所以说,我的婚姻生活,谈不上美满,却也充满幸福。

最后,我说说生子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之后,生儿育女也成了我人生的一大任务。对于这个事情,我倒没有刻意为之——婚后不到半年,二人世界的甜蜜还没有体验够,妻子便分娩了,呱呱落地的是一个女婴,从此我家便多了一个成员,我也多了一个角色——爸爸。虽然是没有经过我的批准,女儿提前来到世上,打乱了我的生活,增加了我的负担,但是她给我带来了希望和欢乐。虽然,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女儿不如儿子好,但在我看来无所谓,女儿也是传后人嘛,只要她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将来有用于国家与社会,这也就是我的福气。我还奢求什么呢?

三十个年头过去了,细细想来真不容易!三十年来,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欣喜,也有过悲伤;有过希望,也有过迷茫;有过追求,也有过放弃……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管三十岁前怎样,以后的路还要自己去走,负担还要自己去承受;不管三十岁之后的结果会怎样,但愿不要等到老了以后再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三十岁就像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是另一番心境。

我的三十岁,似立而未全立,但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三十岁以后的路漫长而短暂,我还应当坦然面对、继续努力!

相关专题 散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