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祝英台近戴复古,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仗吉他走天涯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仗吉他走天涯”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祝英台近,祝英台近戴复古,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共11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戴复古——《祝英台近》

泛杭川,临尘水。

几日共游戏。

歌笑开怀,酒醒又还醉。

奈何一但分携,连宵风雨,

剪不断、客愁千里。

水云际。

遥望一片飞鸿,苦是失群地。

满眼春风,管甚闲桃李。

此行归老家山,相逢难又,

但一味、相思而已。

作者: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入。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尝居南塘石屏山,因自号石屏。江湖派著名诗人,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曾从陆游学诗,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词中亦颇有爱国之思,风格豪放,接近苏辛。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篇2:戴复古——《祝英台近》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祝英台近》

【内容】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鉴赏】:

这是封建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爱情悲剧。复古隐瞒了家中娶妻的实情,而富象翁又因爱戴之才将女许之,婚后二人产生了爱情,女方尤其炽烈。所以,当三年之后,戴如实告以真情并不得不舍妻归去时,其妻不仅婉言劝父,且以所有装奁赠夫并以身殉情。此词是戴复古妻诀别丈夫之际所作。以词情与本事相印证,则此词实为其生命与爱情之绝笔,显然比戴词更为感动人心。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起笔三句,即说尽全部悲剧。这里的“多才”不仅指富于才华的人,它也是宋元俗语,男女用以称所爱的对方。这里是戴复古妻用以称其夫。父亲爱复古之才,以女儿嫁之。这在现代人看来已有荒谬意味,更离奇的是婚后女儿竟深深爱上了复古,这是幸事还是不幸?谁料到丈夫竟然已结过婚!这个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但事到如今,自己仍然爱你,只能自伤命薄,尽管千方百计要挽留你,却无法挽留下你。“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在这诀别之际,展开花笺,又揉碎花笺,怎能忍心写下让人肝肠寸断的诀别辞句?揉碎二字,将女词人与丈夫诀别之际痛苦无奈的心情展现无遗。所揉碎者,非花笺,乃心也。“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此四句写至眼前分手之情景。道旁杨柳依依,就象那惜别之情,依依不舍。此句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成句,亦是用乐景写哀。“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愁绪却比柳丝多上千万倍呵!此三句一气流贯,比兴高妙,委婉而深沉地表现了缱绻柔情与无限悲伤,确是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事至今日,从何说起?又有何可说?今生今世,夫妻缘分,从此结束。是父亲当初把我轻率地许配给你啊。这对于我,是可喜还是可哀之事?末句哀而不怨,甚可玩味。女词人对丈夫仍然是爱的。如果有怨,恐怕主要也不是怨丈夫之不诚,不是怨父亲之作主,而是自怨命薄,如起笔之所言。这正是性情柔厚的女词人当时应有之心态。实际上,事到如今,怨又有何用?“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言简情长,说得十分深刻。意思是:当年你曾说,只要我喜欢,连天上的月亮你都能摘下来送给我,这可不是作梦时的梦话啊!可仅仅三年,誓言竟已成空。紧接着,结曰:“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今日一别,便是永诀。只希望你若重来此地,如未忘情,请把一杯酒浇在我的坟土上。意谓你若不忘记我,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可以瞑目了。结笔所提出的唯一要求,凝聚着女词人执着热烈的爱,高于生命的爱。情之所钟,可以震撼人心。

戴复古妻无疑具有高尚的德性:善良、宽容、坚贞。她对于爱情生死不渝的态度,决不仅仅是由于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基于自己纯洁挚烈的爱情本身。在她的心灵中,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真爱。

这种想法让人觉得可敬、可哀,又可叹!此词有真挚的感情作底蕴,艺术上也比较成熟。上片比兴自然高妙,下片语言晓畅自然,全篇意极凝重而辞气婉厚,回环诵读,令人不忍释卷,不愧为词中之一杰作。

篇3:戴复古妻——《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

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後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

把杯酒、浇奴坟土。

作者:

戴复古妻(?—?) 武宁人(今属江西),姓名不详。据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戴复古未遇时,流寓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

篇4:辛弃疾: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辛弃疾

宝钗分,

桃叶渡,

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

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

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

应把花卜归期,

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

哽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

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晚春”,写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伤春伤别的闺怨。上片写伤春伤别。首三句写离别时的凄迷景象,融合如今思念时的怅惘情怀。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次二句写不忍登高远望,因为总是失望,而失望当更添愁恨。又以“十日九风雨”烘托离人的凄苦。“断肠”三句,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风雨摧花全没人来救,更有谁劝那黄莺儿将啼声罢休。在烘托足够环境氛围之后,佳人正式出台。瞧瞧簪在鬓边的花簇,算算花瓣数目将离人归期预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数。花卜归期,以微妙动作显现佳人心态。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梦中悲泣着哽咽难诉:是春天到来给我带来忧愁,而今春天又归向何处?却不懂将忧愁带走。才簪又数,梦中呓语,盼归之切,怨春之深,十分传神!

篇5:辛弃疾——《祝英台近》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祝英台近》

【内容】: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

更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宝钗分:指分别时,女子把金钗分为两股以赠别。

桃叶渡、南浦:均为分别之地。

花卜归期:以数簪瓣之数预卜归期。

【赏析】:

这首闺怨词写一少妇在暮春时节思念久出不归的丈夫的种种情态。此词写得缠绵悱恻,词丽情柔。词人善于运用转折的手法,一片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层层推进。词人还善于通过对人物典型动作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韵味也更为深厚。

篇6:祝英台近,祝英台近戴复古,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祝英台近,祝英台近戴复古,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诗词大全

祝英台近

作者:戴复古  朝代:宋  体裁:词   泛杭川,临尘水。几日共游戏。歌笑开怀,酒醒又还醉。奈何一但分携,连宵风雨,剪不断、客愁千里。水云际。遥望一片飞鸿,苦是失群地。满眼春风,管甚闲桃李。此行归老家山,相逢难又,但一味、相思而已。

篇7: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内容】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鉴赏】:

清陈廷焯说:“稼轩最不工绮语。”(《白雨斋词话》卷一)此说不确。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写得词丽情柔,妩媚风流,却是与作者纵横郁勃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头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莺乱飞,人们感到莺啼预示春将归去。所以寇准说“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踏莎行》)。更有谁能来劝止喻示春去的莺声呢?“都无人管”与“更谁劝”,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其意虽转,但其情却与上阕接连不断。“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

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试把”两句是觑的结果。飞红垂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倖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接着深入一笔,以梦呓作结。”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词: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蓦地和春带将归去。”和赵彦端《鹊桥仙》词:“春愁原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可是辛词较李、赵两作更流畅,更委婉。

出之以责问,托之于梦呓更显得波谲云诡,绵邈飘忽。虽然这种责问是极其无理的,但越无理却越有情。痴者的思虑总是出自无端,而无端之思又往往发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这恰恰是满腹痴情怨语的少妇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法。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新意迭出。上阕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下阕由“占卜”到“梦呓”,动作跳跃,由实转虚,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态。

全词转折颇多,愈转愈缠绵,愈转愈凄恻。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通过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处。寥寥几笔,“占卜”的全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只一句梦话,痴情人的内心情思便和盘托出。透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脉搏的跳动,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词章法严密,以春归人未还绾合上下阕,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沈谦《填词杂说》曰:“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张炎《词源》“辛稼轩《祝英台近》……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黄蓼园《蓼园词选》也认为此词必有所托,说:“史称稼轩人材大类温峤、陶侃,周益公等抑之,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这话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到江南之后,就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恢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发胸中的郁闷,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同一情调,同一抒情手法。我们不能把这首词确指为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去妾吕氏而作的,是不足为信的。

篇8:祝英台近・晚春

祝英台近・晚春

〖宋词〗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的词篇。如果我们联系辛弃疾的思想实际和他一生的经历来看,这首词很可能寄托了作者由于祖国长期遭受分裂、不得统一而引起的悲痛。

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一瓣一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跃然纸上,甚至连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灵活现了。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层。通过梦中语,还进一步说明“花卜归期”只不过暂时取得心灵上的某种安慰,并非有确实的凭据。反过来,这“梦中?quot;又进一步烘托出盼归之情的急切。在结构上,结尾又密切照应开篇,因与情人分别时是”烟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说”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

这首词通过儿女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词中很少用典,并以浅近的口语于不经意处信笔写来,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声情口吻。这首词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这一段话说明,这首词是带有婉约词的特点的。

篇9:祝英台近,祝英台近戴复古妻,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祝英台近,祝英台近戴复古妻,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诗词大全

祝英台近

作者:戴复古妻  朝代:宋  体裁:词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後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篇10:祝英台/祝英台近,祝英台/祝英台近丘,祝英台/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

祝英台/祝英台近

作者:丘  朝代:宋  体裁:词      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最好是。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篇11:祝英台近·荷花原文及赏析

高观国〔宋代〕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

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鉴赏

首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时当盛夏,放眼眺望,但见水面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这里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

“波面”两句,以澄霞比喻荷花,陈与义《虞美人》词小序中描写荷花云:“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伊人亦结伴登上小舟,泛游于荷花中。采香,见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这里就指采摘荷花。

“有人”四句,写饮酒游乐。欧阳修有《渔家傲》一首,是用民歌方式渲染出欢乐的情调,可以作为对比:“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写民间少女以荷叶当酒盏,欢饮至脸庞和荷花一样,醉眠于船中而不知船已搁浅。在本词则仅以“水溅红裙”和“晚醉”来概括这游乐的场面,他们在舟中泼水相戏,溅湿了色如荷花的红裙,欢饮至于都有了醉意。不知不觉,已是夜幕降临,月儿初上,风清露凉,欢乐已随白昼消逝,分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下片连接上文写分别以后,思念同舟赏荷的伊人。“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伊人去后,唯余寂聊忧闷,耳中不闻遏云歌声,“娇姿”是指怀想中伊人默默无语的姿容,同时也关连到眼前“欲敛娇红向人语”的'荷花。

“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这里亦暗指荷花红,莲心苦,“朝来又觉西风起。”“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欧阳修《渔家傲》)

结末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但她那优雅的仪态和轻盈的步履,犹如四周嫣然摇动的荷花,“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姜夔《念奴娇》)两者如今都无由得见,这种清幽的境界,亦只好让水际沙边的鸥鹭去领略了。

高观国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相关专题 祝英台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