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内心变轻了美文

东云博士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东云博士”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重的内心变轻了美文(共8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沉重的内心变轻了美文

沉重的内心变轻了美文

窗外的雨啪嗒啪嗒地下,我的心也啪嗒啪嗒地沉下去,当新闻组的组长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也想要去做,但是就时间一直压迫着我。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什么不够时间,还不是之前的准备没有做好,还不是自己没有真的`用心在做。

虽说外界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但是这对于濒于崩溃的我来说,这是沉重一击。内心不想让自己这么矫情,也觉得眼睛很干涩哭不出来,想找个出口倾泄。拿着单反到处拍拍拍拍,这是在捕捉新闻,但其实也是想借此来玩玩。

真的找到很多素材,但我又怕到时候写出来了,没有是意义,没有什么光辉形象,会怕,不过,已经有素材的话,文笔不好的话会浪费了的。

示弱了,但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回应,而他的回应让我更不开心了。还是自己坚强起来吧,什么都不要想太多,对自己对他也好。

为了解决我的问题,我就去解决办法了,跟当地的小孩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济来源,当我问一个小孩子的父亲向他了解他的经济收入有关的,他竟然鄙视我,觉得跟我说话很累,一方面是他的普通话确实是不好,另一方面是他讲的东西我也确实不懂。感觉好害怕,好像自己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被看出来了。不过他的经历很丰富,肯定就知道人的内心。

遇到事情就哭的话真的很懦弱,就这样,当伤心时,就到处走走吧,做别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我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当我们伤心难过时,没人安慰时更有利于我们成长,有人安慰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脆弱,这样我们内心就有了依靠,这样不利于成长。我就这样自欺欺人着,才不会太难过。

篇2:葡萄变轻了作文500字

葡萄变轻了作文500字

周末里,我打开平板漫无目的地翻阅着,突然一个有趣的实验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便兴致勃勃地的拿来材料,准备大显身手,做一做这个神奇的实验。

我先将那个视如珍宝的汽水端了出来,加上一个透明玻璃杯,一颗穿着紫色礼服的`葡萄姑娘,这就准备开始进行实验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汽水倒入玻璃杯,紧接着,只听"咕嘟咕嘟"几声清脆的响声,晶莹剔透的汽水便顽皮地跳入了杯中,但这时的杯中并不像视频中那样冒着气泡,关键的时刻到来了,我拿起葡萄"扑通"一声,以一个优美的姿势入了水,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葡萄,心里一直默念道:"要成功啊,一定要成功啊"但老天不尽人意,葡萄偏是不听,像一头倔驴,头也不回地沉入了杯底,过了几秒后,它却还未浮上来,这时我便思考其原因来,我看着视频不断对比着不同,突然发现也许是自己的汽水中的气泡稀少,导致实验的失败,查明了原因后,我便准备东山再起,再来一次实验。

我将步骤重新做了一次,并将汽水换成了一瓶从未开过的汽水。这次我屏住呼吸,将葡萄放入杯中,顿时,葡萄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气泡,就像是衣服上镶嵌的钻石那样美丽,与此同时,葡萄像自带了游泳圈,几秒后便浮了上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葡萄放入去水中后使大量二氧化碳流出,从而使物体表面覆盖气泡,让物体变轻,最终使物体浮上来,看了这个实验,使我无不佩服科学的神奇。

篇3:沉重的书页美文

沉重的书页美文

一个偶然或者说必然的机会,我得到了有范新红先生赠送的《登欢喜地》散文集一书。小米的黄色,散发出阵阵馨香,差不多正方形的版式,一帧梅兰桃盆景交集的国画和一号仿宋字的书名,还有一枚镌刻着书名的星钮,整个封面大方简洁,赏心悦目。

我摩挲着,轻轻地吻着、嗅着,能出一本书,一向是我的夙愿,然而……今天看到久已神交而虽未谋面的朋友赠送的这么一本我向往已久的书,又怎么能不浮想联翩呢?

看到书名,打开目录,在众多的篇目中,作者何以以《登欢喜地》作为全书的名字呢?我不由地思索起来。这也是我一向阅读的习惯,于是翻到这一篇文章,虔敬地拜读起来。原来,“登欢喜地”,讲得是一种禅家的悟道,是一种佛家不可为外人道的境界。而我认为:这更是人们希祈的一种灵魂高度,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涵养深度。我想,这也应该是普天尘世、芸芸众生应该勉力达到的一种思想层次,一种修养的佳境。正所谓“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

原来如此。

说实在,读范新红先生的书有些吃力,有些凝神,有些沉重,有时忍不住要鼻子酸涩、泪眼朦胧。虽然其间既不乏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也不少怡红翠绿、妙曼佳人;既不缺沃野千里、桑竹万顷,也不少波光掠影、海水荡漾……然而,我读到的更多的是尘世中凡夫俗子,是棚户区百姓的呻吟,是街头擦鞋者的顾盼的眼光,是流淌于霓虹灯下半裸半露的风尘女色的辛酸泪水,是年三十晚上为了生计而彳亍于大街小巷的三轮车主,是过去时光中是曾经历过的浸润楚痛的`欢愉,是香港同胞百年离恨所积郁的满腔悲愤……

每每合上书页,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跃然于我的眼前:那难得正月半上城看电影看戏的被售票者奚落的尴尬买票女子,那乡间乡下露天广场电影银幕背后无奈而满足的观众,那破败的曾经显赫一时的老宅门前怅然的子孙,那站在豪华大厦下期盼的乡下窘迫的无钱买房者,那编辑部里对于求生的渴望和对于生命力量的感恩,那苏小小墓前门后年轻人的梦幻萦绕与感叹……他们或凭或立,或正襟危坐或者对酒当歌,或愁眉百结或笑口常开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回避不得,割舍不断,不得不凝眸注目,长吁而短叹:生命中竟然有如此千种风情万种变幻,世态人人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沉沦起伏!如果作者不具备如此的才情慧眼,不具备如此细切隐蕴;如果作者不具备这样哀怜悲悯,不具备这样的体恤同情,那是看不到在这酒楼林立霓裳遍地的万千世界中有这么被人遗忘的一族的,更不会知道在乡野之下如此丰富多彩而奔放热烈的生活,当然也不会记得三十多年以前农人无处诉说的心酸无度和悲凉遭遇。

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古人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坐惯了机关、拿稳了俸禄的铁饭碗们,是决不会有这么多顾忌的,恐怕也很难想到在这繁华街市还有如此的贫困潦倒之人,除非他的农民的本质还没有丢掉,除非他骨子里父辈的血还没有彻底到换掉,而范新红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坐在机关心系平民,关注民生的文化人,一个心忧天下苍生的读书者,思考着,一个放不下些许下里巴人的沉重笔者。这就难怪,范先生的书也是这样的沉重,同时也让读者的心灵沉重……

篇4:美文推荐倾听内心

We’re often confused at the next step to take, making pros and cons lists until our eyes bleed and our brains are sore. Instead of always taking this approach, what if we engaged a new part of ourselves that isn’t usually involv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我们常对未来犹疑不定,反复考虑利弊直到身心俱疲。与其一味顾虑重重,不如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待决策之事。

I know we’ve all felt decisions or actions that we had to take simply due to our “gut” impulses: when asked, we can’t explain the reasons behind doing so ― just a deep knowing that it had to get done. This instinct is the part of ourselves we’re approaching for answers.

其实很多决定或行动都是我们一念之间的结果:要是追问原因的话,恐怕我们自己也道不清说不明,只是感到直觉如此罢了。而这种直觉恰好是我们探索结果的潜在自我。

To start this process, take few deep breaths then ask, “Heart, what decision should I make here? What action feels the most right?”

开始前先做几次深呼吸,问自己:“内心认为该做什么样的决定呢?觉得采取哪个方案最恰当?”

See what comes up, then engage and evaluate the outcome.

看看自己的内心反应如何,然后全力以赴、静待结果吧。

篇5: 内心圣殿美文

内心圣殿美文

我们在做训练时,有一个很好的就是建立一个内心圣殿,即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以便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入其中。这圣殿是我们放松,宁静,安逸的场所,因此我们完全能够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去创造它。

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在舒适的位置中放松。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地点任意,只要对我们有吸引力就行了。在草坪上,在山顶上,在森林中,在大海边,甚至在海底,或是另一个星球上,不管在何处,都必须使自己感到舒适,愉快,安宁。巡视这一环境,注意一切视觉可及的细节及声音,气味等等我们所体验到的一切与环境。

然后按我们所的那样把这地方安排得成为旬家一样的舒适环境,我们也许愿意想象建造起附某种房屋或栖身之所。或是仅仅用充满保护和安全的金色的光辉把整个地方围绕起来。

从此以后,这一地方便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圣殿,任何时候,只要闭上眼睛,想到那里去,就可以欣然面去。我们将永远会从那里得到放松与宁静,这个地方还将是永远对我们充满力量的.地方,每当我们进行放松的时候,就会希望到那里去。

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圣殿常自发性地产生变化,也许我们会尝试着或增加一些什么。在自己的圣殿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出创造精神,得到无穷的乐趣,但是请一定记着不要丢掉宁静,和平与绝对安全基本性质。

篇6:不容忽视的沉重美文随笔

不容忽视的沉重美文随笔

人性是个永恒的话题,无论哪个年代和哪个地方,只要有人类的生存,就有人性的存在。所谓人性就是人的各种品质,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形容初始的人性都是善良的,人性不会一直停留在初始状态,人性是会随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而变化的,因此不同时期的人性是不同的。人性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更是决定着国家繁荣富强或民困国贫。

藏獒的忠诚、道义、责任、仁慈、良知、悲悯等等美善的品质是我们所要铭记于心且要发展传承的高尚美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社会公德才能在竞争异常的社会上站得住脚,且才会德高望重,流芳千古。没有社会道德准则的人是社会发展的阻碍之物,如果这一类人不是被社会发展的浪潮所淹那么他们将会让人类社会瓦解。藏獒精神之所以被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当下人们正缺少像藏獒精神的精神,这也是对当下社会人性的一种呼唤,希望已被扭曲的部分人性能够回归正常的轨道。自从改革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显著。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日益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在悄然的演变,这些负面效应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秩序下产生的,其起源于根本人性在时代当中的演变。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但没有了改革之前物质匮乏时代具有平均分配的制度的存在,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的出现,这是个在物质层面上没有追求就不能拥有的年代。僧多粥少,必定会出现残酷的竞争局面,在这激烈的竞争过程当中,就会涌现出一些极端的不符合我们的自古以来就灌输的人性思想,这些思想所支配的行为俨然已构成了对人性的无视和践踏。

忠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从小我们就接受要忠诚于人们、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这样的思想教育,但忠诚在某些人身上是没有踪影的。一些子女在父母年迈之时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与责任,落下不忠不孝之臭名、一些职业者频繁的更换工作,不忠于职守、夫妻之间的婚姻不忠、朋友之间交往互相猜疑等身边的事件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忠诚已陷入严重的危机当中。忠诚是我们的本分,一个忠诚的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与价值,也就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缺乏忠诚也就丢失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根基,没有去追求人生价值的人终究是行尸走肉活着。再者缺乏忠诚也就没有责任,不负责任的人将一事无成,由一事无成的个体所构成的社会谈何发展?

“小悦悦事件”一出现就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灵,一时激起社会舆论千层浪,国民劣根性遭到严重批判,一些有识之士更是痛心疾首于一个世纪以来无法屏蔽的国民劣根性。作为中国人,当看到该事件的发生过程时,我相信个个都是捶胸顿足的悲痛和怒目圆睁的`气愤,为什么路人就不及时的伸出援手,一个幼弱的生命就不会灭亡了。但是,冷静过后就会发现其原因,每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必然理由,该事件也不例外,该事件的存在的必然原因是人们的良知与同情心早已被冰冷的冷漠所取代,见义勇为与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已被见义不能为和帮人或许会害己的思想所替代。优良的精神品质为何会被取代呢?在南京江苏,见义勇为者彭宇好心将摔倒在地的徐老太扶起并送去医院,结果却被徐老太起诉,称彭宇撞倒了自己,结果法院一审判定彭宇撞人且赔偿4万多,“彭宇案”最终以和解告终。这是一幕闹剧亦是悲剧,这与“碰瓷”手段大同小异。可悲的是知恩不报者反而诬陷见义勇为者,还有司法的不公。人们害怕伸出援助之手时会有厄运缠身,此时就产生“想帮而不敢帮”的矛盾心理。这矛盾的心理经过长期的斗争演变,最后竟没有矛盾了,成为“在外不能帮人了”,人人都成为了“看热闹”的局外人了,这悄然间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人们不再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了,有的只是一双双冷漠的眼睛和面无表情的脸庞围观着,这是社会公德的沦丧。旁观者的自私与冷漠无情让人心寒,但能让人们的自私无情生长的社会某块土壤更让人揪心。

笔者认为,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人性的贪婪被无限放大,贪婪是自私自利的基石,自私自利的人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冲突时,会选择前者,在切身利益面前人们有恩不报、冷漠无情,这推残了人的善性,突出了人的恶性。在这样的年代里,人们开始除了自己似乎谁也不相信了,戴着有色眼镜,朋友、同事、员工与领导间出现了不忠诚,每个人对他人都持有怀疑的心而不是对权威持有怀疑的精神,没有了忠诚,这就导致了信任危机,随着信任危机而来的会是一系列的危机,最后只能是生存危机了。藏獒精神中的忠心耿耿的忠诚可靠、舍生取义的知恩图报、怜悯同情弱小的良知等品质都是当下演变的人性所缺乏的品性,藏獒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战,为正义而战。人性相对于藏獒精神中的正面精神来说是悲哀的。我们要要寻回曾经炽热的人性的真、善、美,只有充满人性的社会,才会是真正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篇7:沉重的灵魂舞蹈美文

沉重的灵魂舞蹈美文

进入作家诗人的笔下,有些乡愁富有诗意,是一支古筝发出的悠长的清响,例如席慕蓉、余光中这些人诗歌里的乡愁;还有乡愁饱含苦难的描述,是百十把唢呐发出的集体悲吟,例如路遥、余华他们笔下那些小人物背负着的乡愁。

苦难的描写,是最深重的一种乡愁。文学写作中,我不支持特意炫耀苦难,更不喜欢把苦难当成一种标榜,就像有些人,在乡村走一圈,看到了一些表面的、皮毛的东西,回去坐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里胡诌一首诗,写一篇短文,要不画几幅画,发一些不疼不痒的感慨,美其名曰表达乡土情怀,关怀国计民生。

当下的社会,苦难不存在了吗?我认为苦难在一些地方,在一部分人中间一直存在。我的问题是苦难存在的时候,我们怎样面对苦难,化解苦难,走出苦难。文学这时候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帮助?文学描写能不能成为一种化解苦难的突破口?

这样说,是因为我想到交往二十多年的互助县的两位基层作家——王连学、薛文德。我敬佩于他们对文学的挚爱和钟情外,更敬佩他们面对苦难的坚韧和不屈;因为经受了苦难,他们的文学创作也在表达苦难,但他们不是抱怨和仇视;也不是揭开疮疤给人看,以求赢得别人的同情。这几天我埋头于两位作家的作品里,阅读着,思考着,也拷问自己,我的文字写出了多少生活的份量?我的写作该面对风花雪月的浅吟低唱,还是针对现实人生的艺术提升?

先说说王连学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写作。

那是十多年前,他的长篇小说《风雪一枝梅》在文学刊物《彩虹》连载,看过两三期的连载,就有一种想认识作者的冲动,恰好县文联有一个小规模的文学活动,王连学和我都参加,这一次也就认识了有些木讷的他。

也是那一次,我知道他当过兵,复员后一个人一冬天在茶卡盐湖的盐船上守过工地,在水泥厂当过临时工,之后天南海北地到处打工,但他热爱文学,生活再苦也没有放下手中的一支笔,践行着“我笔述我意”的文学梦的追求。

生活的道路很艰难,但心存诗意的人有更强的化解苦难的意志和能力。王连学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是,他一边东奔西走打工,一边完成了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写作。

王连学有一篇纪实散文,这篇散文的题目叫《疼痛》,是写他在外打工受伤的一次真实的经历。

这是一次伤筋动骨的意外事故,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多月,最后小老板只给了一点医药费打发了他。真实的经历我不愿多说,要说的是他把这次疼痛的经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写成了一篇纪实散文,里面写到了个人的心理活动,亲人们的惊惧不安,还有一块打工的同事们的善意帮助等,但文章的字里行间还是没有抱怨和咀咒,甚至读不出心中的一丝不平。从他的文字里,我只读到了一种不甘和无奈。

王连学有一个短篇小说《父亲大人》,文章写一个苦难中掏食的农民父亲,计划生育时期盼儿子超生,养育四个儿女,生活很艰难,但这个父亲知恩图报,挺着脊梁拉扯四个儿女,整个小说写完,也没有发现这个父亲对生活有多少抱怨和一丝仇视。

在这个父亲身上我看到了王连学的影子,他就是一个心怀感恩的,挺着脊梁面对生活的人。

父亲相信他的儿子一定会如约而至。这是他们早就约好了的。只是,这得需要耐心,需要等待,需要滴水穿石那样耐心地等待。而这样的耐心也只有父亲才有啊,这也是我们的父亲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他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生活中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处之泰然的原因。

这是《父亲大人》里的一段话,这更是作者的心声,给美好生活,对文学创作,他都有这样的祝福和期待。

现在的王连学在省城的一家印刷厂做文字校对,原因就是那次意外事故之后他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是文友苏子达介绍这份工作的,一两千元的工资他也释然,他说有事干总比没事干强了很多。也是上个月,听到他的长篇小说成功申请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作品项目,听说他一边上班一边正在抓紧修订自己的长篇小说,这是老天对他最有情的一次眷顾。

王连学是一个生活艰难但放不下文学的人,和他一样的追梦人在互助还有几个,其中的薛文德的生活经历和王连学差不多,也是60后人,生活的担子比较沉重,但他用文字给自己抗压,用文学给生活解忧。

几天前我拿到了第一期《彩虹》杂志,在散文栏目看到了一篇散文,题目是《雪花飘落》,我以为又是一篇风花雪月的小抒情散文,一看作者是“北方雪”,也就是薛文德,心想五十多岁的他再不会来个情啊爱啊的浪漫吧?再说现在的他的年龄和生活不容许他谈情说爱啊!我因为好奇心认真地读完了这篇散文。

是的,文中也是写情和爱,但不是他二三十年前的诗歌里的'浅吟低唱,也就是少男少女们的情爱歌吟。想当年我开玩笑说:晓雪,你要走出汪国真式的清浅秀丽,再不要哥呀妹呀了,写一些深沉一点的东西。此时我读到的这篇散文真正走出了小散文的格局,读完之后心里有一些沉重,但也感到欣慰。

薛文德曾经的笔名是晓雪,后改为北方雪。他开始以抒情诗人的身份出现在互助文学圈子里的,那时候他写出了很多唯美的抒情诗,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后来他写过中短篇小说,最后转向散文创作。现在有《雪花飘落》这样一篇有分量的散文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篇散文写的是对妻子儿女的一份爱,也就是很多人都在写的一份亲情,但作为一个夫妻双方从水泥厂下岗,为生计不得不奔波劳碌的人来说,亲情更是抚慰心灵的安魂药。

这篇散文有一些细节描写特别打动我。妻子下岗以后不打扮自己,拉出旧衣服穿起来,为了改善生活坐在窗下没日没夜地做十字绣的描写;一对儿女为了一件新衣服和一次到饭馆吃饭的欢欣鼓舞,以及对父母的困难的理解和体谅等等,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还有对爱情、亲情的更深刻的一种认知和提升理解。

《深山峡谷里的路桥人》、《高寒日让沟,挥汗路桥人》等文章是薛文德发表在《青海日报》等报刊上的散文,是他到路桥公司打工之后的生活和工作写照。文章写到了路桥工人的艰辛和苦难,但更多的写出了一种高原人的豪迈和乐观。

因为天天抓着麻绳爬上爬下,手已经硬硬邦邦地很难伸直,手掌多处的皮肤也被蹭破了,而当他/她说起老家和孩子,那陷入憧憬里的笑脸,令人动容……

——这是一段很真实的叙述,这样的细节描写里展现着这些打工者的生活艰辛,也流淌着他们热爱生活、憧憬幸福的心愿。

描写苦难,但不让苦难抹黑自己或者压倒自己。这应该就是我认为的最深重的一种乡愁;用一种把苦难化成动力的笔调写出这种苦难,这才是最抒情的乡愁美文或者经典文章。

王连学、薛文德和我们都是60后的一代人,相对于我,他们肩上的生活担子很沉重,五十多岁的人还走在打工者的队伍里,但他们把这个当成一种历练,熬中药一样熬成一种文学素材,打磨成一篇篇文学作品奉献出来,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的文学才华,给他们一席文学之地,在生活上、写作上扶持他们,让他们写出更能贴近生活,更能反映现实的好作品。

篇8: 只因内心强大美文

只因内心强大美文

许多年前,我喜欢听一些“小众歌手”的歌,譬如许巍、陈绮贞、李健。这些名字,如今是年轻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了。但是很多年前,他们默默无闻,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

歌坛也好,演艺界也好,所有的明星都好,如何才能红?这似乎是有定论的。你要么长得很好看,要么很会做宣传,要么愿意付出潜规则的代价,要么唱得好或者演得好。

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看许巍、陈绮贞、李健,他们长得好看吗?都不见得,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演艺圈里实在算不上什么。他们很会做宣传吗?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都是独立出唱片的,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性的`炒作。那么,他们是否唱得特别好呢?不可否认,这几个人的唱功都是可圈可点的,但依然算不上是最好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巍、陈绮贞、李健,为什么红了呢?

秘密并不在身外,而是在于内心的强大。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内心强大的流浪者,生活可能比富豪更加好。他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加懂得坚持自我的重要性。我见过许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却总是被市场或者别人的言论左右。一个唱歌唱得好的人,可能被听众的一番评论,就彻底迷失了方向。一个文章写得好的人,可能被读者的一次谩骂,从此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许巍、陈绮贞、李健这些人呢?你可以去听他们的音乐,几乎是同一类型,唱法类似,歌词风格类似,甚至连调子都是类似的。从第一次听你就会知道,这是小众的,但他们只有一个态度去面对,那就是坚持。他们形成了一个自我的世界,每年都会吸引一些人来听,虽然不多,却总是在增加。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到最后,竟然成了一个惊人的、庞大的阵容。

走红,从来不是这些人的目标,他们内心的强大,使他们走到这一步。其实,人真的不需要学太多的东西,只要精通一些,懂一些,明白一些,然后坚持下去就够了。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内心的安宁与坚定。

相关专题 美文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