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业故事

红糖小糍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红糖小糍粑”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深圳创业故事(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深圳创业故事

我们在深圳的创业故事

今年是深圳建市的40周年。

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

40年,深圳完成从边陲农业县到世界一线城的华丽蝶变。

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的名字,深印在我们家的烙印比得上——深圳。

#1992年#

1992年,就是邓小平深圳南巡讲话的那一年,也是万科成为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的第二个年头。那一年,我的老爸和我现在一样大,三十出头,还没发福,还有梦想,毅然决然停薪留职,拉着一帮队伍坐着绿皮火车呼啦啦的去到深圳,开启了房地产的宏大伟业。

90年代初,那些有勇气放弃稳定工作投奔商战的创业者们的风流故事叫做“下海”。回过头看,我的老爸显然是水性不好、还被大浪打到沙滩上的第一批“海草”,不过每次谈起那次轰动一生的房地产创业,老父亲都豪情万丈。毕竟,20多年后的今天,房地产仍然只是豪门贵族才能踏入的领域。

“1992年的深圳,那是遍地黄金。整个深圳就是一片工地,只要有工人队伍,就可以开工干活”。据老父亲夸夸其谈,当年他一到深圳就承接了一栋33层电梯公寓的主体工程。“老板是一个英国人,耿直大气。只要乙方说需要借款,老板就直接给现金,我几乎从来没有垫过资金”。那个时候老父亲的荷包里随时都有上千元的现金。

和普通的大多数CEO一样,异地创业、老婆孩子在家、手头还有巨资,那就不得了了,全宇宙都是他们的花花世界。老爸说的,有一天他和一个老乡,买了一张180元的俄罗斯马戏团高价门票,正在一边摇曳着高脚杯红酒,一边欣赏马戏表演时,一个工人找到他,说我妈到深圳了。过去了,每次讲到这里,爸爸依然会长长的呼一口气,这种心情就像好心人归还你掉了的旧手机,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的接了)。

好景不长,我妈去到深圳后不久,金融危机爆发了,工地停工了,英国老板跑路了。没钱发工资遣散队伍,老父亲就卷着铺盖,带着这帮子人到处找活路。

后来在深圳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一个装修厂房的活。“广东老板倒是爽快,提供住宿,还提前拨了资金”。本来打算再干一场,结果那个队伍里面没人懂专业刷漆,试了一次两次三次,最后把人家厂房的墙壁都冲掉了,只好又灰头土脸的走了。

后来,老父亲辗转多地找出路,终无果。他一直说当时在深圳挣钱,就像月中捞月,钱就在那里,但怎么捞都捞不到。

最后,老父亲决定打道回府。老父亲回到岳池的时候,我正在乡下外婆家过暑假。那天爸爸穿了一件白色的T恤来接我,满脸笑意。

##

24年后,我跟着前任boss胡去到深圳,开始了真正的创业。

20,深圳已经成为了全国的一线城市,商品房均价7万一平米,GDP突破2亿大关,万科、腾讯、比亚迪已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荣光。

跟着boss胡,我们从成都转战深圳,想以深圳为起点,开启一个生态连锁餐饮的商业帝国。可是在这片金子已被炒得发烫的红海里,连一个潮汐都可能是致命的大浪。

那一年,我们整个团队走南闯北,以出生入死的勇气狠狠拼过一场。在开业生意红火的时候,我们当过服务员、洗碗工;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在凌晨去早市买最新鲜的菜品;最难的时候,是找不到出路和方向的时候,我们隔着几千公里的距离,深圳、大连、成都,一次次的视频会议,讨论各种方案和细节。最后的结束,是两个女生哭着请boss及时止损。

年在深圳挣钱,已不再是月中捞月了,月亮已经朦胧得看不见,只剩些微弱的点点星光。

那一年,我们创业失败了。但失败在深圳,好像也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正如我的人生导师丽丽周说的那样,这一年不美好,但很迷人。

那些不眠的夜晚,那些踌躇满志的日子,那些为梦的影子翻山越岭的岁月,我们都还记得。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仍然会“成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是华为精神,大概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根和魂。

##

当我再去深圳时,已经无业可创。

今年,再去深圳时,腾讯已经搬迁了新大楼。华润标志性建筑春笋也已投入使用。2016年奋战过的白石洲区域正在拆迁即将成为新的商业地标。我在深圳也有了新的同事。

深圳是一个让人不容易找到“魂”的城市。东北话里杂交着几句广东话,湖南菜川菜里夹杂着粤菜,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背负着房贷生活的重压,穿背心人字拖的大叔可能是上千万的拆迁户,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那个城市的影子,但就是没有故乡。

如果说白天是奋斗者的城市,那夜晚才是寄宿者的深圳。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结束工作后,我和同事沿着南山大道走回酒店。

凌晨一点,街边一辆面包车正在卖盒饭。

一位男士,坐在台阶上一直垂着脸,旁边有一个空酒瓶。

这是腾讯新大厦,依然灯火通明。

在深圳,从来不缺创业者的故事,我和我的爸爸都是曾经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经历过、失败过,但从不后悔来过。祝福深圳。

这几年,每次到深圳都会到白石洲一个破烂的小巷子吃一碗潮汕甜汤。山药、大枣、薏仁、鹌鹑蛋、百合放在一起熬煮,那味道浓浓的、但不过分甜,比起满记、鲜芋仙、贡茶,这是让人会珍惜的味道。

深圳90后最年轻富豪:身价千万全靠自己打拼

1990年出生的丁仕源是榜单上最年轻的富豪。两年前他毕业于深圳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没有留学背景,现在他已自创了两家公司,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

丁仕源的成长轨迹平凡又另类,在他们被称为中国的90后富豪代表,全靠自己打拼。

稍有点长的头发,一身休闲装,让他显得十分年轻,但金项链、奔驰车,又让他显得有些老成和世故。与记者交谈时,他很少笑,体现了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沉稳。

丁仕源是一位90后、一位仅有22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凭个人积累到1200万元的财富,这是记者亟待破,解的题。一见面时,丁仕源主动拿出了两张名片:一张名头是文化娱乐公司,另一张名头是美容公司。这是他自创的积聚财富的两个平台。

丁仕源出生在广东梅州,很小时随父母移居深圳龙岗。父亲在龙岗开了一家医院。

“父母希望我过一种安定的生活,但我从小就喜欢挑战,希望过一种冲和闯的生活。”丁仕源说。

小学时,丁仕源就有些与众不同。“我像老大一样,很多同学跟着我去玩。”他自小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潮男,穿窄脚裤、Nike鞋。“但我玩的时候很有原则,不会泡妞,不会吸毒。觉得自己不应走上那样的道路。”

小时的一次经历一直让丁仕源难忘,这也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小学毕业时,他与同学去舞厅狂欢,一直玩到凌晨两点多。“后来,哥哥找到了我,很生气,就打了我一顿。我觉得需要做一些真正对未来有益的事。”

12岁,小学刚毕业,丁仕源在业余时间里学了新闻、营销、心理学等课程。

15岁闯入选美行业

这样的一个选择,没想到对他今后的人生带来重要影响。14岁时,他看到有一家服饰专业的报社招聘记者。面试前,他做了很充分准备,故意打扮得让自己成熟一些。另外,他还特意在深圳一个服装企业博览会上弄到了约300家企业的联系方式,包括一些老总的联系方式。应聘时,他不仅提供了这些资料,还对中国的服装行业进行了一个分析。结果打动了对方,应聘成功。这成为他事业的第一个突破口。

除了当记者之外,他又在这家报纸做了一段时间广告代理。他每天跑客户跑得很勤,有时一天要跑到客户那里两三次。

15岁时,丁仕源应聘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进行兼职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认识了大批的模特,积累了不少资源。他也开始协助企业搞一些选美比赛,一下子就收集了几百个模特的资料。

在这些比赛中,他负责统筹、招商,“虽然我很年轻,但算是选美比赛的前辈。但后来发现,越来越难做,因为赛事越来越多,企业的回报越来越不确定。”

工作之余,他开始想着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把模特介绍给客户做一些小生意。

“拍平面广告,国际模特按小时来收费,一般是1小时1千元到几千元不等。国内模特是一场收费8百元到2千多不等。拍平面广告,从2千多元到1万多不等。”

工作之余,丁仕源还是一名学生。当时外人常见的一幕是,一下课,他就赶回家换一套衣服,然后再往深圳市区跑。去赶晚6点或7点的发布会。“学校对我的意见很大,但是我会去衡量。”

请假多了,老师也会不批,他就让父母去帮忙请假。“除了工作之外,我也会学习。在我的一帮好朋友中,只有我一人考上了高中。”

18岁时,丁仕源开始筹备公司,终于在3月份拿到公司执照,这一年他刚好19岁。谈起为什么要开一间公司?他回答说,在成立公司之前,他还在一家集团公司工作过,有很多顶尖的明星资源。,他又去一家娱乐公司任过总经理,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后来决定自己做,开始转做企业活动策划,相对来说,这个很简单。以前也有很多企业资源,而且周期很短,一年可以做几十场。”

“注册资金100万元都是自己积累的,父母没有出钱。这些钱是以前赚的广告提成、活动费用。那几年手上赚了一些钱,但很后悔没有买房子。买了好几辆车,每辆车都不低于四五十万元。”当上老板后,丁仕源明显感觉到了不同。“以前在其他地方工作,总是有不同部门的人来配合你的工作。但自己当老板,需要一个人去统筹很多事情,需要能力非常强的人才能达到你想要的要求。”

在创办公司的同时,他也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只有400分左右,他选择入读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丁仕源说,他不认同一些老师认为他太商业的看法。“我的个人价值在哪里?我的希望在哪里?我是实战型的,需要马上在市场看到效果。”

但丁仕源表示,他非常感谢学校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了职业规划大赛并获奖。当时,他边工作边读书,并没有上多少课。

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全力以赴办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成员都是他一些相识的好朋友,现在这些朋友都已经离开了公司。朋友在一起创业并不好管理。现在的团队成员很专业。

丁仕源说,希望30岁之前身家能过亿元。

激荡四十年:华为、腾讯、比亚迪的深圳创业故事

时针拨回40年前。上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的呼声和力量逐渐积聚,“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宝安县正式被设为“深圳经济特区”。从此,深圳这座新生的城市,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突围向前。1982年,深圳率先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同年,深圳蛇口竖起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幅标语牌,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圳的满血拼劲,更是这座城市开始追求卓越与前沿的淋漓体现。

那时候的人们恐怕不曾想到,二三十年后,以华为、比亚迪、腾讯为代表的大批量世界级民企开始在深圳群体性崛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初为何创业在深圳:“1987年,这里出台的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18号文件,我不会想要创建华为。”1987年,任正非靠着倒买倒卖空分电话交换机,在深圳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有了原始积累后的任正非开始思考更多可能,他清楚地看到,90年代中国通信市场几乎完全被欧美主流厂商占据,国产设备没有任何发展空间。而不夸张地说,倘若长此以往,一旦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这样的通信网络百害无一利。于是,1990年,任正非下定决心自主研发,他从一台只能容纳500个电话用户的HJD48交换机开始,到成功研发C&C08万门机、C&C08 门交换机,很快横扫了中国电信市场。

大获成功后,任正非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成立了华为研发中心和知识产权部,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技术立身。 ,华为一口气从全国招了800名毕业生,,又是2000名毕业生南下深圳,参考《华为30年》里的说法,华为当时曾在高校招聘会上放出豪言,“工科硕士我们全要,本科前十名也全要!”他们甚至会混进Top10高校的男生宿舍,逢人便问:“同学,找到工作了吗?”,硕士在华为的月薪已经能达到8800元,还有几万十几万的年终分红,为了留住人才发展技术,任正非甚至不惜长期借贷高利贷。连工厂就在附近的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都忍不住抱怨:“华为的任正非,公司就在隔壁。我们很多同事都辞职去了华为,说能拿到两倍薪水。”一面是深圳开放大环境的鼎力支持,一面是任正非“让搞技术的人先赚钱”的经营理念,顺理成章地,1995年后,华为的营收开始每年翻倍增长,他们研发了全球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交换机,迎来了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期。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刚刚起步。他的名字叫马化腾,他当时的心情,像极了十年前的任正非。19创办腾讯之初,马化腾只是想竞标广东电信的即时通信系统,当时的招标金额90万元,在那个年代算笔不小的数字。

遗憾的是,马化腾和他的团队没能中标,为了不让努力白费,只能决定亲自经营这项业务。可越往后研发与试验,钱的问题就越发变得迫在眉睫。幸运的是,彼时深圳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开始与一个重要平台密切联系在一起,很多国内外人士都是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次关注到深圳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个平台,就是创立于19的“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那一年,首届高交会盛况空前,4000多个项目登上交易台,成交项目1459项,成交总额达65亿美元,吸引了境内外1100多家大媒体前来采访,俨然成为了深圳市新的名片。而成交的1459个项目中,其中之一就是腾讯,28岁的马化腾一战成功,融到了220万美元。

至今,马化腾仍会时不时地感怀那次盛会:“我们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我们的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深圳第一届高交会,我们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这才加快了创新步伐,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就此,腾讯开始了飞速发展。每年一届的高交会,也渐渐凭借强大的资源聚集和调配能力,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在深圳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承担起了角色。与高交会一起助力深圳经济发展的,还有1995年我国确立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深圳市是这一战略最早也最积极的践行者。当时,深圳和所有内地城市一样,都存在着企业缺乏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而且甚至,根本没有动力。于是,深圳政府重拳出击,出台了一系列大手笔引导政策:比如,鼓励企业申报自建研究机构,申报后立刻获得500万补贴;第二年更多企业前来申报,条件也上升到企业需要有符合资质的研究人员;第三年,要求又提高到得有具体研究项目;第四年,再提出要有项目前景预测和市场调研分析……以此类推,引导企业主动进入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良性循环。王传福,就是在那时决心创业,1995年,他开始领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包了个旧车间,整日里敲敲打打,创立比亚迪,研发电池。

在政策激励下,很快,,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池行业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在随后的金融风暴中,比亚迪更是凭借稳定的低成本优势,从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等品牌手中拿到了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从此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而由于想要跳出舒适区,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20,王传福不顾反对,毅然投入巨资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然后很快摸到门路,并成为了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比亚迪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与此同时,王传福再次做出重大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将电池作为汽车动力。201月22日,比亚迪与秦川汽车公司股东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入主西安秦川汽车公司,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也正是从那时起,在高精尖的智能硬件与电子产业里,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

反过来,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地区也开始变得前所未有地敢于开拓、充满活力。,由于注意到经济飞速发展之下的环境压力,深圳开始通过关闭重污染工厂如染料厂、造纸厂、制革厂和电镀厂来提高环境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将重心转向高科技产业。那里开始建成芯片、模组、方案商、材料、代工厂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孕育出世界一流的科技与新能源公司提供了最便捷的硬件条件。最典型的受益者之一就是创立的大疆。成本昂贵的无人机原本非常小众,几乎没有价廉物美的普及型产品,正是大疆利用深圳完善的碳纤维材料、航空铝后加工、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配套产业,将无人机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开创了一个百亿级的大市场。

这是一家对的企业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地点。大疆创始人汪滔常常感慨:“大疆离不开深圳,因为这里大概有世界上最好的硬件创业环境。大疆创业成长的路上,深深打上了这个城市的烙印。我必须感谢这个时代,尤其感谢这座城市。”几乎同一时间节点,比亚迪开启的科技创新,则是汽车的电动化进程。20,比亚迪的第一台电动公交大巴在深圳上路,原本环保的举动却不被外界看好,社会舆论一片质疑。顶着巨大的压力,深圳却不为所动,坚持鼓励创新。政府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和培育新生事物。历经十年努力,比亚迪不但热销车型频出,而且彻底打通上下游,成长为在电池技术、电子部件与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领域有着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这也是我国车企里的唯一一个。目前,深圳全市1.6万辆公交车已经在全部电动化,2.2万辆出租车已经在去年全部电动化,按照规划,之前,深圳还要将渣土车、环卫车等重卡更换为电动车。也正是深圳的一次次鼓励与支持,让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很早就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1.7万辆,同比增长49.6%;而比亚迪的半年销量则达到14.6万辆,同比增长96.5%,远超行业增速,市场占有率也从年初的20%提升到了24%,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具体到车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五名中,比亚迪独占三席——元EV、e5和唐DM(数据来源乘联会)。

放眼全球,即便近几年车市下行,比亚迪仍然连续四年摘得了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冠军,旗下产品在60多个国家均有销售。和比亚迪同时,现阶段的华为、腾讯、大疆等深圳企业也纷纷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通信巨头华为,如今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拥有17万员工,服务于全球近30亿用户。除了体量庞大,华为还在包括5G网络、服务器、行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在内得多个科技领域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它和全球排名第四的中兴一起,在深圳这座城市占据着世界通信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时至今日,任正非仍然常常表态:“华为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互联网巨头腾讯,更是早已渗入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占据着绝大多数渠道、资本、技术优势,抢占了流量、数据、支付等多个入口,结合提供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等各行业的解决方案,整个服务开始从消费转向产业互联网,触角遍布全行业。,微信全球用户已经突破10亿,腾讯营收3126.94亿元,在经济一片唱衰中,同比增长依然高达32%。他们,都是成长于深圳,受益于深圳。没有深圳的开放与包容,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很多事情,只有在深圳,你才可以。

而深圳,这座即将在明年迎来40岁生日的生日,已经从一片空白起步,发展到现在尽管经济体量不过上海的四分之三,增长却始终比上海快着1.5%的速度。倘若趋势延续,20年之后,深圳或将超越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

为何深圳始终走势昂扬?答案不难。这是更彻底的市场化、更活跃的民营企业、更年轻的人口、更旺盛的企业家精神和更强烈的创新探索意识共同作用使然。用广东省长马兴瑞的话说:“深圳创新有四个’百分之九十’的现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发资金源于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专利发明出自企业。深圳的GDP高,并不是我们政府本事大,而是深圳企业和企业家的贡献多。”这样的经济涨势也良性循环地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人。

腾讯大数据发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显示,深圳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最年轻的一线城市”。而且,深圳在吸引人口方面同样是全国佼佼者,20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49.83万人,连续三年领跑北上广。可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年轻化为深圳带来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活力与创造力。并且,这种活力与创造力反应在深圳企业身上仍在继续。2018年4月,比亚迪将积累多年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打包,推出了涵盖电动汽车驱动技术、高压技术、动力电池技术、低压控制技术、人车交互和车联网技术于一体的“e平台”。与此同时,2018年9月,比亚迪举办了“D++全球开发者大会”,正式启动了D++开放生态,其中车应用开发平台为全球开发者逐步开放341个传感器,66项控制权。自动驾驶线控平台则将为各类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提供线控车辆,开放控制权限,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深圳开放和共享的精神在比亚迪身上一览无遗,这是全球汽车132年发展历史上的首个开发者大会,很可能,这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风向标,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出行的巨大变革。

今年6月,比亚迪更与丰田就联合开发电动车达成合作,宣布将共同开发轿车与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这是中国汽车的自主核心技术首次对国际汽车巨头进行对外输出,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几十年来,最值得全行业骄傲的成果之一,它让中国品牌“换道超车”的情怀终于在核心技术层面落地结果。另一面,即便面对着美国疯狂的钳制与打击,华为也依然加速行进,他们没有一天停止生产,也没有一天停止发货,仍在坚韧地飞行的华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为4013亿元,同比增长23.3%。从同比增长24%的消费者业务,到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了50个商业合同、部署了150000个基站的5G业务,再到开发者已超80万、用户超5亿的智慧生态业务,华为的上半年仍旧全盘增长。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上半年,华为经历的是一场“极限挑战”,更是“生死之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取决于华为的创新与坚持。今年1月初华为先后重磅发布了鲲鹏920、业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龙5000),以及基于该芯片的首款5G商用终端5G CPE Pro等,一切都在表明着华为在高端技术上的领先。3月,华为宣布决定起诉美国联邦政府,“反击战”正式打响。与此同时,“HiLink生态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为以防万一,华为正在自研操作系统”。紧接着,Mate X成为首款获CE认证的5G手机、P30系列手机的强势发布,以及公布40个5G商用合同成果、推出Tech4All计划等等,都象征着华为的高速发展。这是时代无法阻止的中国科技进程。而腾讯,也在2018年年底开启了新一轮的组织变革。他们把云计算业务提高到了BU级,拔高到公司战略级产业,想要向B端转型,拥抱产业互联网。彼时很多人认为腾讯擅长C端,不擅长B端,因此并不看好其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可转眼一年已过,腾讯已经将地图平台及位置服务、汽车云等整合形成面向出行领域的业务闭环,并加大了网络安全、AI、内容、微信等生态能力的协同,为腾讯智慧出行业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人们再次见证并认可着腾讯的能量,“从17个月撬动17家车企,到10个月让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上车,再到助力宝马开拓中国市场研发自动驾驶云平台,腾讯在为汽车的智能网联化,从端到云的建设,再到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持续输出数字化助手的价值。”短短一年时间,腾讯智慧出行已经与21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超过45款车型正在落地,与3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携手为用户提供车上服务。这样开放的发展思路,不但让腾讯为产业互联网发展“一周年”交出了一份可观的答卷,更为出行产业数字化升级探索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新模式。腾讯正在产业互联网的世界里,再造巨头。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是深圳的包容与开放成就了比亚迪、华为,而比亚迪、华为的创新与活力也反过来成就了深圳。正因如此,成为“先行示范区”后,深圳再一次被推到浪尖,以创新、包容的姿态行走在中国前沿,为企业开放了更新的政策和市场空间,它们面向真正的高精尖企业更新了税收减免、人才安居购房补贴、政府直接资金补贴、研发费用资助、高新技术企业硬招牌、用地优先、上市优先等一系列福利,尽己所能鼓励企业着力研发,放眼全球,做大做强。

可以说,深圳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这些始终努力探索新商业形态、力求颠覆市场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拥有勇于创新和发现的性格,也离不开深圳这么多年的鼓励与支持。

他们彼此尊重,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深圳创业故事

篇2:80后深圳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可能很多人认为,在深圳买房的都是有钱人,的确现在能买得起房的都是有钱人。但我如果告诉你,我和老公靠两个人5年的积蓄25万和向家人借的10W买了深圳的第一套房子,你可能会不相信,那我就来写写我的保守型理财观吧。

买房的背景

,对于来深圳5年,搬家超过10次的人来说,一个稳定的居所有多重要,面对无限上涨的房租,未来孩子的生活环境、读书机会等等因素都让我们对稳定生活有强烈的渴望,家才是最终的归属,这是我们买房的初衷。

为什么选择深圳?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持续增长的优秀人才及有限的土地供给,决定了城市的增长价值。加之货币的贬值,通货膨胀率的持续增涨,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工资的增长率永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率。

深圳城市的未来发展上升趋势在全国范围名列前茅,创新、包容、平等,这些城市的特点对我们有着深深地吸引,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留下来扎根的信念。

买房的过程

规划

20,从计划买房开始,我每天都用表格合计手上的积蓄,反复计算首付、贷款是否在我们的经济承担范围内,核算出自己能负担的总房价价位,然后就按这个房价范围去网上找房源,疯狂的与中介联系看房,一到周末就约2-3个中介的房源。

看房

我们知道在这个价位要取舍的很多,比如地理位置,选在了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最低价的房子,虽然距离远在离上班地点50公里的龙岗。在一个月内,我们看了不下20套房源,反复对比,短时间做决定。最终在年9月26日定下了一套在龙岗南北通透,趟床上也可以看山的房子。

买房

交完首付,手上所有的积蓄,还剩余几千块,连契税都交不起。还好房子没那么快交房,契税也可以从长计议。

风险来临

接下来日子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2014年10月(距离买房过去不到1个月),老公接到了公公打来的电话,他们电话中很激动,我不确定他们在说什么,只是知道有大事发生。等他挂完电话,他流着泪说:“妈确诊了宫颈癌二期,已经扩散,医生说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哭。我蹲在地上,抱着他一起哭,我说:“没事,我们去最好的医院治疗,不行就退掉房子,这是我们最后的退路”。

我们紧接着咨询老公同学的妈妈(有很多医生朋友),咨询表妹(在广州肿瘤医院药房上班),最终的决定去广州肿瘤医院开始了2年漫长的检查、治疗过程。

医生检查后说,病情治愈的概率80%以上,预估治疗费10多万,回去筹钱吧。对于我们刚刚买了房的家庭,是一笔天大的数字。我们两个人最终决定,由公公陪着婆婆治疗,我和老公继续上班,想办法凑钱。最终老公从公司借了近10万不计利息的救命钱(特别感激他公司老板),分3年从工资中扣除。

婆婆经过了2个多月的化疗,2年的药物控制,病情终于控制住了。

经过半年多,老家的合作医疗报销了50%左右,但要先花钱再报销。

一年后,公公因股骨头坏死严重,无法做保守治疗,最后做换骨手术又花掉了7万多。

这两年我们在扛着房贷、扛着看病的还债、生了一个娃、为自己和娃买了4份香港保险。婆婆生病了我们还可以上班,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上班,如何扛起这一家的开支?

很多人又会说了,你们工资高,当然可以折腾这些啦。其实我们两个人当时的总收入只有不到1.5W/月。每个月都刚刚满足所有的开销。那两年每个月月光,特别难熬,但是经过了这些事情,我们的思维获得了重生。

其实越是收入有限,越要把风险转移,我们无法用工资去支付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后果,但是我们节省一点,就可以支付保费。

保险=财富。

1)不用时,一直享受复利带来的财富积累,未来是一笔不小的固定资产。

2)资金紧急时可以做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3)使用时,缓解家庭压力,避免风险所带来的伤害造成严重损失。

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往往别人在羡慕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你为这个目标做的努力和规划,所以仅仅归功于你是幸运的。其实幸运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一个家庭的收入,有健康的管理模式才是最重要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谁都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如何用有限的收入做健康的家庭收入规划呢?

我会做以下事情:

1、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购入增值的固定资产。如果想买房,那就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房子,有条件再更换,保证先上车。

2、记账:

记录每个月的收入、支出,把每笔支出的大方向用途记录好(比如取现了1000或者还了2000信用卡,这笔钱的大用途是做什么)方便总结、规划、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财富得以积累。

3、风险规避:

给自己和家人购置保险,第一个考虑家里主力收入来源者购买重疾,保障不能因家庭支柱出现任何问题而导致全家陷入被动状态。现在医疗越来越发达,科技变化趋势是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起的病。

4、规划家庭收入:

40% 固定资产保本值的钱(住房等);

30% 短期消费(3-6个月的生活费,国内消费成本偏高);

20% 理财(国债、理财保险,股票等),股票风险太高,我们暂时没有涉及,在今年中国股票增值指数全球倒数的情况下,能保本已经是跑赢80%股民的牛人。

10% 商业保险(如重大疾病保障),保证一家人的重大疾病保障,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转移,不让风险导致之前累计的财富流失。

真正懂得理财的人,会通过有效的投资的方式来保证财富的保值和增值。现金价值存放在银行就是贬值,这个社会往往是通过银行,穷人的存款=富人的借款。

四点创业技巧,避免无效创业!

借老东家的资源创业

经理人创业最忌讳和老东家对着来干,如果对着干失败是必然的,就像一个婴儿与一成年人为敌。有人会立即举出蒙牛成功的例子。这个反例不成立,因为蒙牛团队是从伊利分化出来的,伊利是什么性质企业?是国企。国企是什么?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处于婴儿期的创业老板,和已经是成年期的企业对着干,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经理人要出来创业,最好借原老板的资源才能成,或者把原东家做客户,最次也要错位经营。经理人出来创业,能借的唯一资源就是原来老板的资源,别人不会借给你资源,只有你原来的老板才会给你资源,别人都给不了你资源,因为别人没有你所用的资源,过去经理人朋友给你的资源都是帮忙,只有老板给你的资源具备持续商业价值,大家可以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关系。

借风投扩展创业规模

风投投资的优势就是资金优势,因为,风投的钱会源源不断,现金流不断,企业就死不了。资金断了你就死了,资金不断你就死不了,这是借风投的第一个好处;

第二好处是借风投可以帮助自己扩大创业规模,省得自己艰苦卓绝地蜗牛爬墙般地滚动发展;

第三,借风投创业还有一好处,就是风投代表人会给你带来很多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经营资源,使创业步入快车道,把自己和风投绑在了一起,把自己和企业的未来捆绑在一起。

得到了好处的同时,你也将面临风投给自己带来的苦恼:虽然风投并不一定展绝对大股份,但你不得不面对风投代表的经常性逼问,虽然你拥有一定的股份,其实,一旦用了风投,就等于又开始了打工生涯,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打工形式,过去你是为具体的老板打工,现在为风投背后的投资团队打工,你个人也是从过去成熟企业的经理人身份,变成了创业型经理人。这叫得失平衡。

练就宽广的胸怀

当老板很重要的要有胸怀,你得容忍很多事情,你再难受的事你也得忍受,没有胸怀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尤其要能够容忍与你不同的人,不当老板可以不容人,当老板就得有胸怀容人。连老板都不能容忍的人,其他人就更不会容忍了。经理人实在忍受不了,可以辞职,老板辞不了职,所以只能忍,要忍就得有胸怀。

习惯于爆发状态工作

创业当老板必须在爆发状态下工作。其他人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可以把工作当生活,但创业老板必须把工作当工作,把生活当工作,把一切都当成工作,一天24小时处在工作状态,而且是爆发状态,星期天不休息,习惯没日没夜的工作,这叫5+2,白+黑的工作方式,让老板恢复常态,反而不适应。其他人也有爆发工作的时候,但大多是常态工作方式。

篇3:在深圳创业的故事

在深圳创业的故事1:50块钱闯深圳的创业故事 几经沉浮终赚过亿资产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对于阮诗树来说是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地方,他的七家工厂就坐落在这个地方,这七家工厂是阮诗树在深圳打拼了二十几年,几经沉浮之后一手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1992年,50块钱,只身一人,阮诗树来到深圳,干过推销员、干过小买卖、到最后的自己创业,一次次创业又一次次失败……

1992年11月8日,伴随着长途客车司机的一声吆喝,“到了,到了!深圳到了!”还没睡醒的阮诗树迷迷糊糊的踏上了深圳的土地,当时的他25岁,背负着96000的家债。而当时他所下车的地方,只有七零八落的一些低矮的厂房,完全没有一点南方繁华大都市的样子。

阮诗树觉得很奇怪,向周围人一打听才发现,原来是被司机坑了,这里距离深圳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这里就是日后阮诗树的发展地松岗小镇。此时的阮诗树身上仅剩下了50元钱,在想前往深圳市已经不现实了,无奈之下的阮诗树只好就地找工作,进了一家纸箱厂当起了推销员,薪水的每天7元加提成。

某天,阮诗树打听到一家窗帘厂需要20万个纸箱,马上闯了进去,发现里面已经挤满了各个纸箱厂的推销员,阮诗树不愿放弃,轮到他报价时,报了说:“一块八一个”。窗帘厂老板听到后,板着脸问:“一块八一个?你们也太黑了吧?你说实话,一个纸箱你们要赚多少钱?”阮诗树回答说:“我在厂里了解到,赚25%。”

他的诚实回答得到了那个老板的好感,这笔订单最终落到了阮诗树的手中。此后,他骑着纸箱厂老板配的摩托车,8个半月跑了差不多10万公里,硬是把一辆新摩托车跑散了架,把方圆几百里需要纸箱的大小工厂跑得烂熟。出众的推销业绩,使他的月薪达到了1.5万元。

这样辛苦坚持了两年,1994年底的一天,阮诗树跑到了纸箱厂的七楼楼顶,冲着家乡的方向放声大喊,也冲着在天上看着自己的母亲大喊:“妈妈,我们家的96000元外债全部还清啦!”喊完之后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这些债,是为了给得癌症的母亲治病欠下的,母亲在临终前曾拉着阮诗树的手嘱托说:“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债还了。”

本来的阮诗树是在一家县医院上班,月薪为101元,正式因为这笔外债,让阮诗树决心走出农村,放弃所谓的铁饭碗,挥别年迈的老父亲和新婚的妻子,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汽车。

1995年,还完外债的阮诗树,靠着积攒下来的一些钱开始尝试自己做小买卖,却不想原本推销时那么成功的自己跌在了这里,亏了10多万。不甘失败的阮诗树第二年又从家乡信用社贷了7万元的款,在松岗创办了一家小型泡沫制品厂,由于经营得宜,赚了300万元。

,阮诗树又和一个香港人合作,在松岗又开办了一家树脂加工厂,却没料到,第二年就遭遇手下人突然“反水”,致使自己将所有钱都亏了进去。阮诗树就这样一次次起步创业,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爬起来。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最终终于成为了一个企业家,底下坐拥了7家工厂。

再回到湖北老家,已是离家多年后,作为湖北省委统战部“回归工程”的第一位响应者,阮诗树在通山投资6000万元创办了欧罗文实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天然石材加工工艺品,出口海外。

如今,在咸宁,上至官员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听说过这位拥有过亿资产的大老板,并且为家乡建设投资了很多钱。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他背负着如山的外债只身闯深圳时,口袋里只有50元……

阮诗树回忆起自己从打工仔成长为大老板的过程,坦言道,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钱,而且诚信、勤奋和执着。而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以及自己的员工会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就容易钻牛角尖,阮诗树也表示可以理解,。如果在家乡上班,遇到不高兴,回去可以跟家人讲,甚至可以不干了,家里无非多双筷子碗嘛。出门就不一样了,得忍着气、咬着牙、埋着头做事。

所以,能出来的人都了不起。做老板的,对他的员工们好一些,员工们们心里是很有数的。回头看了一下,阮诗树已经连续7年没炒过一个员工了。

在深圳创业的故事2:在深圳创业从38岁开始

7年前,胡素梅下岗,那一年,她37岁。现在她是“家家乐”家政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胡素梅说,在深圳,弱势群体也能有创业梦,也能实现创业的梦想。

胡素梅的爱人是基建工程兵。19,作为工程兵家属,她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初到深圳,只有高中学历的胡素梅在福田一家电子厂当普通工人,每个月两三百元的工资。就是这份只有微薄工资的工作,时她也失去了。

经济收入骤减,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胡素梅积极到各个招工单位面试求职,但几乎每个单位都以同样的理由回绝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没有专业技能。”一次次碰壁,胡素梅有些手足无措。

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却为她同时打开了。

恰在这时,原深圳市劳动局举办的免费创业培训让她看到了希望。从一个小培训班开始,胡素梅在深圳开始了创业之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报名参加了专为有志创业人士开设的“创办你的企业”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在培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胡素梅掌握了基本的创业技能和相关的知识。

上完一期培训班,胡素梅决定自己创业。她选择了投入小的家政行业,尽管前期投入的钱不多,可胡素梅还是觉得手头紧。这时,劳动部门再一次给了她希望,通过劳动部门的帮助,她顺利申请到了2万元政府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

9月,在就业服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之下,38岁的胡素梅成立了“家家乐家政”公司。创业初期充满艰辛,和大多数立志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一样,她面临着社会资源缺乏、自身经验不足、难以获得目标客户信任等一系列难题。家政公司开起来了,开始却一个顾客都没有。胡素梅说,那时候,在办公室里从早坐到晚,见不到一个人走进家政公司。

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也为了她的那些就业困难的姐妹们能早日实现再就业,几天后,胡素梅决定主动出击。她假扮成雇主到各个家政公司取经,学习别人的做法。每天,她都要跑十几个家政公司。她白天出去派传单,找客户,晚上回家汇总信息,总结经验,调整措施。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胡素梅不断地走家串户,登门拜访客户,请客户免费试工,手把手地指导家政服务员工作,有时遇到疑心较重的客户,她还要亲自参与服务工作,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及时掌握客户对公司服务的意见,胡素梅又开始每天打电话回访客户,请客户多提意见,多指导服务,她再根据客户反馈的意见跟家政服务员沟通改善。仅在公司开设初期的几个月里,胡素梅就打了多个电话,回访了100多家客户。

以来,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继续对胡素梅的创业做跟踪服务。胡素梅告诉记者,平均一个月时间,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服务,了解创业中的困难,还把培训班开到学员家里去,教她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在政府的扶持和自己的努力下,胡素梅创办的这个最初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胡素梅创办的公司已经拥有了约500名员工。她的事业上了轨道,就把昔日别人给她的帮助又再传递下去。在公司的员工里,100多人是下岗失业人员。她常说,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肯定会有失败,但即使失败也还是有政府扶持和鼓励你。所以,对自己的员工,她还鼓励她们自己创业,常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与她们分享。

胡素梅告诉记者,在深圳,弱势群体也能有创业的梦,也能实现创业的梦想。“政府对我们弱势群体的创业非常支持,免费创业培训、优惠的贷款条件,不定期的跟踪服务。对我们这一群缺少资金、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政府营造的鼓励创业的理念和提供的条件是雪中送炭。这也说明,在深圳,每个人都能实现创业的梦想。”

在采访中,胡素梅深有感触:“我的成功离不开深圳这么丰腴的创业土壤,特别是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来,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大了对自主创业者的扶持,我们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人,得到政府扶持,实现成功创业。”

在深圳创业的故事3:30岁的“创业巡讲团”成员

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主办了“深圳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月”暨“创业指导校园行”,在全市高校反响非常热烈。由深圳市6所高校的14名大学生创业代表、两名创业指导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巡讲团”,更是受到了明星级的热捧。30岁的程朝潮,就是“巡讲团”的一员。

程朝潮出生于1980年,潮汕人。他说,他的创业分3个阶段,最早做生意可以追溯到9岁时。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我妈妈把从工厂里拿回的碎布料做成小孩子的衣服,我就拖着大包去卖。后来我会骑自行车了,就转行卖冰棍。”程朝潮讲述了一个小插曲,以说明他从小就有非凡的能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那时候买不起冰棍箱子,就是里面是泡沫,外面是铝皮的那种。我就走到村口的一个小卖部里,跟老板说这个箱子卖给我,老板说七块八。”但是程朝潮没有这么多的钱,他就对老板说:“你这个东西几个月都不用了,漏不漏气我都不知道,先让我用一个星期,不漏气我再跟你买。”老板同意了,结果程朝潮用了一个星期。卖冰棍如果不下雨的话,一天可以赚两块五,一个星期下来他刚好赚够了买箱子的钱。

以上可以说是他创业的第一阶段,程朝潮的第二个阶段是因为兴趣而创业。他喜欢摄影,16岁时就开始学。20岁,他考上了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并开始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为服装厂家拍摄广告、做广告摄影策划和平面设计。“当时深大没有摄影专业,我在深大找不到可以教我商业摄影的老师,于是加快了脚步,同时选修很多课程,仅用两年半就修读完了大学四年的全部学分——这要感谢深圳大学科学合理的学分体系设计,只要够拼命,你可以不需要花太长的时间呆在学校里面。”

,程朝潮自己办了第一家公司,那时他还在深圳大学读研究生。他说,在这个阶段,对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还不够近。”如果你狂热到这个地步,你就可以去创业。“而且,深圳确实有着让年轻人创业的宽松氛围。”

第三个阶段,程朝潮说他是为了梦想而创业。当时他的愿景是成为一个策划人或者投资人,于是成立了深圳市传智领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机构化的职业经理人”。 “因为中国现在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其实很多老板都想提升企业产业链的地位。于是,我设立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不收你的钱,我收你们的股权。”程朝潮告诉记者,“这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你要去证明你能帮企业做这个事情。所以我找了很多顾问一起来做这件事情,事实证明,市场需要这样的模式,我们找客户经常一说即合。”

今年5月,公司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核心团队的构建基本完成,并且通过了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的审核成为学校扶持的公司。

目前,公司拥有专家智囊团成员26人,全职人员10人,下属公司3个,并和深圳市乐活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天水西联蜂业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合作运营新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预算超过3000万元。对于创业,他的感受是,要创业者一定要坚持。对于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就算得到了支持,十来万,几个月就花完了。“重要的是生存能力,就是去找生存之道,保持和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创业后你要忍人所不能忍,能别人所不能,这样你的生存空间就扩大了。”

作为一个深圳大学生的创业典型,现在,程朝潮经常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邀请,重返校园给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这从侧面凸显了深圳对大学生创业的尊重和重视,也能极大激发出深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我感觉身上责任重大。”

篇4:深圳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

人生总是需要不断总结的,作为一名创业过来人,我是从打工做起的,也经历过失败和波折,后来才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看到现在打算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想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今天写下这段真实故事,希望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给人以启迪。相信,如果以这些真实的个案,经过提炼提升,作为创业者的借鉴的教材,在某种意义上,切实的体会胜过空洞的说教。希望为创业中的朋友增加一点信心。走下去,坚持就是成功。

篇5:深圳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家中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靠一头奶牛挤些奶然后去卖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还凑合能过。突然有一天这头奶牛被贼偷走了,这家人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之中,没有了奶牛,以后怎么生活?迫不得已,于是他们就只能靠自己去加倍努力赚钱,后来日子越过越好,凭着自己,获得了幸福,赢得了尊严。

你是不是也离不开一头奶牛?你原本有很多想法,想改变半死不活的现状,却又不敢挪动,生怕丢掉了奶牛是被整个世界抛弃开了。于是激情在一点点消退,心态一点点变老,满世界全是别人的辉煌和精彩,同学聚会的时候你总是一声不吭,听到“危机”和“失业”就焦虑不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也都不甘于平庸,谁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呢?但大多数人仍还是安于现状的人,守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满足了。就像我,在武汉生活,没有激情没有梦想,畏首畏尾,如同行尸走肉般。

我上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工程设计,说实话我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1984年又糊里糊涂考上了研究生,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事业单位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我很不喜欢这个职业,虽然在别人看来是稳定的“铁饭碗”,但我却感觉不到任何成就和喜悦,工作自然也没有激情。后来打算尝试改变一下,办理了停薪留职,在武汉寻找别的职业看看,结果是越混越差,最后只好乖乖地回单位上班。

打这之后,我打算夹着尾巴安心工作,不再胡思乱想;但不知为什么,无论我怎样努力,无论我多么想取得成绩,我在单位还是逐渐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有时候我就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混日子,这种心理的出现让我觉得万分恐惧。我更不敢去想什么梦想之类的,校园时代那个激情万丈的我似乎已经渐渐远去。我很自卑很羞愧,觉得对不住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工作、生活都找不到突破口,窒息得我快喘不过气来。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我的人生开始产生了怀疑:我是不是什么都干不好,只能抱个稳定饭碗延口残喘?读了这么多年书图个啥?难道就是为了这种半死不活的混日子?

我想改变我的人生了,得给自己找条出路了,不能再这样过下去。

这个时候,“南下深圳”这个想法进入我的脑海中。因为1992正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那一年,到处都在流传着“南下特区一夜暴富”的故事,我对暴富倒没多少想法,我这种人什么都做不好,暴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只是想改变现状,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人真的是矛盾的载体。刚想到一点点改变,心中那个自卑的声音又出现了:既然我在武汉都混不下去,我又怎么敢到人才济济的特区去混呢?在武汉长久以来的安稳的生活已经让我麻木了,我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怕我什么都做不好。工作和事业的不顺心,感情生活的破裂,种种打击已经让我完全萎靡不振,终日如行尸走肉,吃饱了饭绝对不多想任何事情。如果离开武汉,再没有了那份铁饭碗,我生存都成问题了!

就这样有时候想一下自己要出去闯,要有胆量出去拼搏 ;有时候又告诫自己不要轻举妄动,你本来就是一个懦弱的人,怎么可能有胆量!?而又有时候非常痛恨自己的这种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做一个决定真的就这么困难吗?你还是一个男子汉吗?

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一位叫李琦的大学教师,他说他在年初曾经去过深圳找工作,打算暑假时再去。听到这些,我忽然有了一丝兴趣,人家大学教师都敢停薪留职,我这样的小人物为什么就不能试试?于是我就提了很多问题:“我去深圳能找到工作吗?”、“那面的发展究竟怎么样?”、“工资大概有多少?”……我突然很想亲眼看看在那片热土上的人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李琦的谈话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尤其是他说万一我找不到工作,可以帮助我去一家熟人的工厂里工作,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有些动心了,与其在武汉混日子,不如赌一把,去深圳闯闯。虽然铁饭碗是保障,但物极必反,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限制。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我消沉下去。我也厌倦了为了几块钱的奖金去和会计争执不休,我需要一种自己能够掌控的生活,既然现在有这个机会,我就豁出去了!反正我整天孤单单一个人,走了也了无牵挂。

人就是这样的一种动物:心中一旦确定一个目标之后,就会自然而然迸发出巨大的动力。既然产生了去深圳的想法,我就开始着手准备:

我先去拜访一些到过深圳的朋友,听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在深圳的感受,再买一两本有关深圳的书看一看,还弄到一份深圳地图,然后打听在广州、深圳工作的同学,先与他们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样心里才更有底。

没有路费,我就卖掉了我那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又写信向我在重庆工作的妹妹借了300元钱,再把当月那120元工资也积攒起来。这下路费算是够了。

去深圳是要办边境证的,恰好我认识一个在长航工作的女孩,她帮我办妥了证件。至今我都一直很感谢她,没有她的帮助,我是无法迈出这第一步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感觉轻松了不少,去单位的最后几天我压抑住兴奋,听着同事们谈论谁又调动了谁又升职了,我心中在想:“这些都已经于我无关了,再见了!各位,我要去寻找我的梦想了,你们继续在这里等待吧!”

买好车票后,我口袋里只剩下300元钱,到了深圳就要靠这300元钱来开始新生活了。虽然我不知道深圳迎接我的会是什么,但是我的心里充满了渴望。实在不行的话,我在深圳还可以当个工人,月工资最少也有600元,是我当时收入的5倍啊!

长久以来活同朽木一样的我终于要启动了,我要南下寻梦!

6月4日,我踏上南下的列车,之前的紧张和兴奋忽然消退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离别的忧伤,也许我可以在武汉一直生活下去……噢不!我恨自己在这个时候还产生这样没出息的想法!既然要闯,就一定要闯出点名堂来!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永远都只会是被命运嘲弄的对象!

当列车开动的时候,看着外面熟悉的景色掠过窗口,我的心里还是有些隐隐作痛。外面灯火辉煌,这个城市里的人有的在乘凉,有的在聚会,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我呢?啊,武汉,我在这里生活了12年,今天我将与你告别,告别过去的岁月,告别悲伤的记忆……我暗自下定决心:我要让自己活出个样来,再也不能像在武汉时那么窝囊了!

多少年来,每当我想起武汉,或者偶尔路经武汉,我都会忍不住暗自流泪。这里发生了太多太多让我伤心的事,……工作、事业、爱情、家庭,我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我的人生在武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树挪死,人挪活。南下深圳有点和命运赌博的味道,而我更像是一个豁出去的赌徒,押上了我的后半辈子。为的是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为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别人可以守着一头奶牛心安理得的过一辈子,但我,不需要。

深圳是中国富翁最集中的地方,很多人说在那里一夜暴富的故事屡见不鲜,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也没想到我“暴富”的时间会来的那么快,而且还来的那么有“深圳特色”……

如果告诉你在45天,赚到60000元,你会相信吗?

如果再告诉你,这个数字是来自于一个并不起眼的广告业务员,你会怎么想?

这个数字不是神话,只要你用心去做;这个数字也不是炫耀,而是无数次挫折后的回报。

它只告诉你人生如演戏,谁倾情投入,谁就能成为主角,成功就是充满自信的表演。

是做戏台上最耀眼的角色还是永远躲在幕后空悲切?

也许是习惯了当初事业单位的悠闲和轻松,也许是研究生的虚荣心理作祟,刚到深圳的我自我感觉还不错,觉得肯定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又收入丰厚的工作,但事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连续几天我面试了多个公司,结果大都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拒绝了我。好不容易有家做期货的公司通知我去做业务,半途又因为人没招齐而拖延了好几天,而我经费已经很紧张了,口袋里只剩下40块钱了,连返回武汉的车票钱都不够了。无奈之下我想起了前几天的面试过一个叫深圳市XX中心(隶属深圳市政府)的单位,他们要编一本《深圳购物指南》的书,正在招广告业务员,不管吃,不管住,拉到广告进账后,给一定比例的业务提成。一开始人家并没有要我,理由是我刚来深圳没几天,又不熟悉这个城市,但在我要求下还是给了我几张宣传单,鼓励我可以“试试”。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反正现在那个做期货的公司也要等,而且工作了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薪水,不如自己现在就去试试给《深圳购物指南》找广告,如果能够拉到广告,那就可以马上拿到提成,不然就真的身无分文了。

为了生存,我什么也顾不上了,像只无头苍蝇,看见写字楼就进去,先在大堂里、走廊上看好招牌,然后鼓起勇气去敲公司的门,结结巴巴地自我介绍。6月15日整个一天,我大概进了近20家公司,大都被前台人员或者办公室人员挡住。即使有机会见到公司老总,我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该怎么介绍,他们也对我一点都不感兴趣,我自己也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看来,这份工作我也做不了,深圳也可能不是我的福地啊。

晚上回到旅馆里,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不该这么容易认输,认真分析一天的经历,我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我还是不敢去展示自己,老是怕被拒绝,很难进入角色。虽说已经能够迈出第一步了,已经能够鼓起勇气去挨个敲门做陌生拜访,我只要让自己进入状态就可以了。但为了生存,为了在深圳呆下来,我必须学会演戏入戏,我必须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标准的市政府工作人员、《深圳购物指南》的正式员工,只有演好了戏,进入了角色,才能收发自如,才能有更高的成功率。更何况,人生本是一出戏,现在的我就象是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又有谁还会在乎我是不是在演戏呢?从那一刻起,南下寻梦的我,下定了决心,要寻梦,先演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然后我立即策划了一套行动方案:比如在见到公司老总之前,千万不要提广告的事;想尽各种办法见到公司老总后,应该先争取先在语言上打动对方后再行动;另外也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东西,及时、准确、恰当地赞美对方,在赞美对方的同时,还要显得很大气,不卑不亢。我甚至还去前台借了一本《深圳电话号码薄》,从上面记下来公司老总的姓名和办公电话,为明天做好准备。我还专门准备一套好的说辞,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口吻来叙述,既要带官腔,该慢要慢,该快要快,又要带着咨询请教的成分,比如可以很随意地说:“象我们这些人,在机关里呆久了,都快成书呆子了,您要多给我们一些指导啊!”、“我们总编经常给我们提起您,我今天是来向您学习的,您可不要保守哟!”等等。

经过梳理之后,我忽然有信心了,觉得这样才是用心去做事,我就是深圳市政府XX中心的工作人员,我就是为了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深圳购物指南》,我就是为了让老总们觉得这本册子对宣传他们企业公司很有用。

第二天我开始了我的首场演出。拜访的第一家叫做广深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姓张,他的照片我在《深圳电话号码簿》上见过。经过一晚上的准备我已经胸有成竹,可没想到还是遇到了波折,尽管我说“我是市政府的荘典,今天专程来找张总”,但还是被前台小姐带到了办公室,一位姓冯的先生接待了我。

冯先生很客气,他正在写毛笔字,要我先等等。我只好先歪着头看他写字,对于书法我心里也没底,只记得在武汉的时候,我曾经陪同司马彦,去拜访过书法家吴丈蜀和徐本一。于是我就突然冒出一句:“啊,我感觉您的字很有武汉吴丈蜀的风范啊!”

冯先生写完字后,非常客气地递过来一张名片:“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这几幅字下周要到深圳老干中心参加展览,荘典,看来你对书法很有研究,今后我们可以以文会友嘛。”

随意的一句赞美,刚好贴在对方心坎上,也打开了局面。冯先生很快带我去见了张总,我几乎没有开口,冯先生对张总说了几句话,金额为8000元(一个彩色版面的价格)的单子就这样到手了。而我自己觉得像在做梦一样。就这么简单吗?看来讲究方法和技巧太重要了。不一定要懂书法,但一定要懂如何说话啊!

(经验之谈:成功从来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才能让你的角色演出灵性来。)

这就是我的第一单啊!我飞速地赶到《深圳购物指南》编辑单位,这第一单让我收获了1600元,也让我成为了《深圳购物指南》的正式员工。下午我又签了一张2700元的广告单。

初战告捷!一天之内我赚了2140元,相当于我在武汉好几个月收入的总和啊!生存、生活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荘典居然也能挣钱了,我一下子有了信心,其实自己并不赖嘛!

从此,我每天晚上都为第二天做计划安排,上午定向去拜访多少家公司,下午又拜访多少家公司,多余的时间如何安排等等。除了中午稍作休息,我不停地到处拜访,一遍遍地重复那些说辞,每当连续有10家拒绝我以后,我就鼓励自己说,根据概率学原理,下面再走几家就很有可能签单。我每天都要跑十几二十家公司,我的心里永远都抱着热切的希望,我决不放弃!我甚至都记不起来在武汉的那些黯然的日子,每天都有很多的事等着我去做,这样充实的日子才是我想要的。

而且我发现自己已经越挫越勇了,渐渐地我已经不再害怕失败和拒绝了。我认为我每天就是去接受拒绝,当这种拒绝累计到一定数量,就必然会出现一次接受。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一场演出,与各种各样的公司老总打交道,每天重复那些同样的话语,甚至连语气都已固定下来,我逐渐变得很放松,恰如小时候在乡间捉迷藏,有时候我感觉到特别好玩,哪怕是我刚刚碰了一鼻子灰,我也毫不在乎。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勤奋一些,再勤奋一些,我分秒必争。一刻也不想停留,因为切实感受到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记得有一天晚上,在小旅馆里,我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本破旧的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介绍林彪怕风、怕水、怕冷。里面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据林彪的警卫员、现深圳锦华宾馆总经理郑怀亮回忆……”,我马上把这篇文章仔细看了好几遍。第二天上午,我就去锦华宾馆,当然是去找郑怀亮,是去找郑总多谈一些关于林彪的故事,多请教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秘闻趣事,顺便才是谈广告的事。

郑总果然十分健谈,我受益不浅,同时我也收获了两个版面的广告。

(经验之谈:除了学会承受失败,还要不断寻找方法,留心身边的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并最大程度利用它们。)

在工作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强项——很善于把握住机会,临场发挥能力很不错。比如在拜访过程中,只要发现对方刚刚动心,我就不能给对方很多时间思考,立即抓住机会马上签单。因为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能够今天签单就决不要拖到明天。有一句话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很赞成!

比如有一次拜访深穗商品供应公司,任我滔滔不绝地说,那个李总一直都是一脸严肃,我马上转换话题:“听我们总编说,李总您是我们深圳最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听说您还在深圳大学专门研究过企业管理,您可要对我们的编辑工作多给予一些指导啊!”我故意把李总在深圳大学参加的培训说成是“研究”。然后李总很快介绍了集团的杨董给我认识,并向杨董也阐述了《深圳购物指南》的重要意义,结果两个版面就这样定下来了。

我与李总素昧平生,从没打过交道,李总为什么要替我向杨董推荐呢?难道是因为这本书特别有吸引力?还是因为那天李总的心情特别好?我相信绝非如此。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非常真诚、非常自然地称赞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办起事来,则会顺利得多。对此,我深有感触。

(经验之谈: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头3分钟是何等重要。我们不仅要会说,而且还要善于观察,灵活变通,掌握好自己的的说辞与谈话方式)

还有一天在差不多快要下班的时候,我拜访了一家叫做瑞莉化妆品公司的粟总,他听出我有一丝湖南口音,于是攀起了老乡,拉起了家常,我们谈起了大将粟裕,谈起了毛泽东、贺龙、彭德怀。我也请教了一些化妆品方面的知识,比如小护士、水然白、肤换原什么的……这对我多年后从事化妆品配方研究和经营痘根尽、斑根尽,都很有帮助。

于是我又做成了一张广告单,还有粟总带给我的浓浓乡情。

有人说我运气好,有人说好事都让我碰上了,我不赞成。如果我不是每天这样辛勤地奔跑,如果我不是每天这样不遗余力地演出,如果我不是这样紧紧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我在深圳将一无所获,我也不可能在深圳寻到我的自强之梦。机会总是会出现的,出现了机会就千万不要错过。

总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5天就靠拉广告赚到了6万元!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我能重新建立信心,这比任何财富都更重要。我从此相信,我还可以做别的工作。我的人生重新有了追求,我更加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爱上了深圳!深圳没有亏待我这个“南下寻梦人”。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也许我现在还在武汉心如死灰地掩口残喘着,深圳这座城市给了我财富和自信,我决定闯出更广阔的天空,创造更多的财富。可没想到这次帮助我的,竟然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篇6:深圳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

从一个服务生到一个国内顶级上市公司CEO,有多远的距离?最新的励志大片显示是,这就是陆兆禧。1969年出生的他,在5月10日正式接替马云,成为阿里巴巴集团CEO。

但或许对陆兆禧来说,从一个“门童”到一个“掌门”的这20年间,他的角色并没有变化,他或许还将扮演那个活跃在幕后的“服务生”。

安静和火爆的“投机者”

对于外界来说,这个阿里巴巴新CEO陆兆禧最大的新闻价值是他的励志效果,而对于他身边的人来说,陆兆禧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

从广州大学毕业后,陆兆禧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当服务生。对于那个时代可以真正叫做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卑微的工作,但对于学酒店管理专业的他来说,专业对口就好。陆兆禧说:“大学毕业在酒店端盘子,有时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但转念想想,人生也和那条回家的小路有上下坡一样吧,总会经过顺流逆流,起起伏伏都是免不了的,要以顺流不骄、逆流不颓的心态去对待。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没什么不好,挺一挺就过去了。”

短短几年时间,陆兆禧拾级而上,大堂经理、客房经理、餐厅经理一个个纳入囊中,在当时的同行看来,他的前途已经让人十分羡慕,可陆兆禧却因为看不惯外籍老板对中国员工高人一等的姿态而挺身而出,“辞职前我大骂了他一顿,让他应该先学习怎么尊重人”。

离职时,正是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陆兆禧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网络通讯公司,主要经营互联网长途电话业务,一下子从酒店管理纵身跳入了互联网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新行业,可他却干得有滋有味,并击败了许多科班出身的对手,从零做起,重新学习,逐渐在圈子里做出了些名气。

“去和马云见见面。”一个在刚刚创办的阿里巴巴上班的朋友和在创业打拼中的陆兆禧说了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坦言,当时连阿里巴巴是干什么的都不太明白,但是跟马云一番谈话之后,“觉得马云这个人很不简单,十分投机”。

投机,这个词是典型的多义词,在陆兆禧看来,加盟阿里巴巴是人生的投契而不是命运的赌博。陆兆禧的内部员工号是129,即第129位加入阿里巴巴的员工。这让其成为了阿里巴巴创业的元老。

10月,加入阿里巴巴不久的他被投机的马云派到深圳出任华南大区经理,主做B2B销售业务,据说,这个经理职位是个光杆司令。

之后的互联网,虽然遭遇到了寒冬,阿里巴巴所奉行的电子商务策略却成为了过冬的利器,陆兆禧的职场生涯也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叙述:12月—3月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任支付宝总裁。陆兆禧硬是带着8个人,一手创建了支付宝。很快,支付宝成为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巨头,占有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超过50%。2月21日出任阿里巴巴执行总裁同时继续担任淘宝网CEO兼总裁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任期内,淘宝成交总额攀升了8倍。直到现在坐上阿里巴巴CEO宝座,陆兆禧完成了其人生的华丽转身。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一切,其实完全是一个陆兆禧酒店职场生涯的豪华版重现。

在陆兆禧上位后,凤凰科技做了关于“您是否看好陆兆禧出任CEO后阿里的发展”的调查,56.3%的网友表示“不看好,仍有很多棘手问题需解决”;而在阿里内部,却完全是一边倒的认同。理由很简单,外界不熟悉陆兆禧,因为他一直被马云的光芒所掩盖,然而对于阿里巴巴的员工来说,老陆是一个靠山一样的存在,而且还是一个沉寂期的活火山。

有文章称他是一个安静的执行官,可就如他当年怒斥老外那样,他的脾气并不安静,也有爆发的时候。圈内传说,当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谈及淘宝盈利问题时,陆兆禧曾拍着桌子怒吼着发誓,“我骗你,老子不姓陆!”

执着且慷慨的“铁木真”

其实在朋友眼中,陆兆禧是一个很特立独行的人,不仅仅是安静中透着火爆,而且还有股子执着。

陆兆禧极度勤奋,每天要处理300多封邮件,有时马云劝他休息一下,他却不肯。20冬天,时任淘宝网总裁的陆兆禧身体透支得很厉害,朋友劝他少花点时间工作,他说:“我不图名,钱嘛,也够花了,剩下的就是责任和人情了,为了这个,我可以连身体也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马云就说:“陆兆禧把90%的时间都花在了淘宝上,我没有理由认为我比他更懂淘宝。”

在阿里巴巴社交网站“来往”上面,陆兆禧为自己选择的头像是手扶腮帮,隐蔽在黑暗中呈沉思状。而一旦思考成熟,他就会立刻出手。年陆兆禧任还不赚钱的淘宝网总裁,正是中国电商大发展的前夜,如果错过了这班船,也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他谋定而后动,启动大淘宝战略,推出种种举措提高消费者体验,同时实行开放战略,联合商家、第三方合作商、物流等电子商务产业链上各个方面的伙伴,更好服务消费者,并推出B2C淘宝商城。在他的领导下,淘宝网巩固了中国网络零售领导者地位。

这或许是他选择“铁木真”作为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团里的绰号的来由。陆兆禧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阿里巴巴集团高层素有起武侠小说里名字的惯例。而《射雕英雄传》中的铁木真素来以“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着称。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退市前的一份年报披露,在其20B2B公司高管年薪、花红及股票套现之中,陆兆禧以4757万元位居第一。可这个有钱的阔佬对自己却非常严苛。一直单身的陆兆禧很喜欢淘宝,不仅仅是因为业务的需要,还因为生活上的需要。4月以4757.4万元合计收入居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之最的他自诩:“常在淘宝上买一打5元钱一双的袜子,慢慢穿。衬衣都是没有品牌的,但一定要整洁,我每个星期自己烫衣服”。

尽管对自己很抠门,对于员工,陆兆禧却决不是周扒皮。有一种说法是,马云在阿里集团的股份只有7%左右,大部分都分给了员工。在给员工分股权的事情上,阿里集团另一位大股东孙正义堪称“铁公鸡,一毛不拔”,所以,每次分配股权给员工,都是马云和管理层自己掏腰包散发。当然,穿5元一双袜子的陆兆禧每次都不吝啬,都会拿出很多自己的股份分给员工。

这成就了陆兆禧和员工之间的情感,即使是“铁木真”也是有感情的,就如射雕中和郭靖惺惺相惜那样。这些执着和慷慨,让员工们亲切地将他称之为老陆。

年轻的老“救火员”

在平均年龄28岁的阿里巴巴,44岁的他确实老了点,老到每次阿里巴巴出状况,马云一定让老陆去当救火队长。

年2月,因阿里巴巴B2B部分供应商欺诈丑闻,CEO卫哲引咎辞职,陆兆禧成了救市的第一人选。很快铁木真的风范立刻呈现,别看他送股份那么大方,但对害群之马却决不手软。

比起马云对卫哲“挥泪斩马谡”这样的大招,陆兆禧加大了淘宝打假的力度,运用狠招反腐。但这些招数却处处对准了自己的老同僚、老合作伙伴的切身利益,比马云的大招更加伤人,也容易被反噬,可陆兆禧没有迟疑。他在整顿完内务后,又一口气成功完成B2B由香港退市的任务,使股价长期低迷的阿里巴巴平稳着陆,未引起股市和投资人动荡。火灭了,消防队长又有了新任务。

年9月,在谷歌公开施压封杀阿里的手机操作系统云OS之后,作为首席数据官的陆兆禧转战新火场。移动互联网是阿里巴巴最大也是最新的蓝海,必须要重新规划、理清云OS的发展规划,避免与安卓的冲突,否则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和宏碁这样的手机厂商的合作,而是阿里巴巴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毕竟占据智能机半数以上操作系统市场的安卓一旦认真起来,入口将被立刻减半。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陆兆禧不负众望,迅速淡化了此事影响。谷歌没有继续敲打阿里巴巴,火苗被熄灭于萌芽。这一连串的救火成绩,也成为陆兆禧这个IT“外行”成功从其他几个IT“内行”中胜出并荣任掌门人的关键筹码,而且他也依靠“救火员”的角色扮演,无意中成为在几乎所有阿里巴巴现有业务都做过负责人的“知情人”。

当然成为接班人,外界还有一个猜测,那就是陆兆禧和马云足够互补,他能够读懂马云并知道如何与他共事。如果说马云是一个外扩型的领导者,那陆兆禧就是一个内敛型的实践者,他甚至给自己贴上了“内向安静”的标签。在创业和守成的转型过程中,阿里巴巴需要从外扩到内敛的平稳转变,而这最终成就了陆兆禧,也是一向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马云,为阿里巴巴未来发展打出的一张情理之中的安全牌。

陆兆禧曾经说过:“我们正处于快速变化的时代,压力和挑战并存,但我们必须牢记客户第一的出发点,延续‘平凡人做非凡事’的一贯风格,以开放、透明的原则,向全社会分享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

其实,平凡人做非凡事,过去对马云版阿里巴巴并不适用,因为他一直在前台,一直很活跃很有话题,这仅仅适用于过去的陆兆禧,但也适用于现在的陆兆禧版阿里巴巴和未来的陆兆禧。

篇7:深圳人创业故事-三个创业者的故事

雪糕品牌“钟薛高”、景区系统服务提供商“去买票”、社交电商运营服务商 “白石互动”,这3家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公司,存在怎样的交集?

在有赞主办的“1127 你好,创业者”大会上,这3家企业纷纷亮相,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有赞生态伙伴”。钟薛高是有赞490万商家的代表,去买票是7万有赞云开发者的代表,白石互动代表的是为有赞商家提供社交电商运营服务的专业服务商。

3个创业者,从不同的地方走来,最终交织在一起,成为有赞生态网络的缩影。而背后,有赞从SaaS到PaaS,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生”的生态建设,也不断创造出GMV新高点。

3个创业者背后的有赞生态

没人会想到,雪糕也能放到网上卖,还能一年内卖出700万只。钟薛高创造了这个新品牌神话。但钟薛高的走红,绝不是偶然。钟薛高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胡日查透露,在创业初期,钟薛高投入了多万打造供应链,并在产品、内容、外围造势上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打法。而通过与有赞的合作,钟薛高解决了品牌营销一直以来的痛点:品牌与销售无法兼顾。

在上线小程序后,钟薛高通过有赞投放了社交广告。在腾讯精准社交数据分析、有赞精准购物数据分析能力的双加持下,实现了品效合一。“跟有赞合作几个月之后,我们的ROI达到1:3。”

钟薛高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胡日查

这是新品牌钟薛高的故事。在有赞的商家生态中,还有诸多像钟薛高一样的新消费创业者:认养一头牛、小仙炖、熊猫不走蛋糕、幸福西饼、奈雪的茶、阿芙精油……这些新锐品牌本身有很高的供应链基础,通过有赞形成从获客、转化到留存的社交营销路径,实现了与传统品牌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成为新消费领域的佼佼者。

而除了消费领域的商家,还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类创业者、运营服务类创业者在向有赞靠拢。

程序员出身的张寒枫在嗅到产业互联网潜藏的巨大商机后,创立了“去买票”,为景区、剧院、游乐园产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而通过与有赞云的合作,去买票成功帮助景区实现多业态发展,探索出一套“门票+零售+营销”的多业态发展解决方案,帮助景区、剧院商家搭建自营商城、经营多品类商品,同时沉淀会员,提高复购率。

去买票创始人张寒枫

做公益出身的廖荣,在初发现了有赞生态下的运营服务机会:大量的商家想做社交电商,想通过有赞运营私域流量,但无处下手,也没有专业团队。

于是,白石互动找准了机会,相继成为故宫文化、阿芙精油、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人民文创、央广购物等知名品牌的运营服务商,并操盘了诸多优质运营案例,帮助王府井微信商城策划“口红节”并在一天内卖出30多万支口红。

白石互动CEO廖荣

有赞如何构建“生态型组织”

钟薛高、去买票、白石互动,分别代表了有赞生态下的品牌商、开发者、运营服务商。他们的背后,是有赞正在编织的一张生态大网。

“有赞将建设成一个区别于平台型组织的‘生态型组织‘,其中包含了有赞、商家、开发者、服务商、培训机构等多种角色。”

有赞CTO崔玉松这样介绍道。不同角色的生态伙伴,将为有赞商家提供不同维度的服务,解决商家个性化问题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双赢。

有赞CTO崔玉松

在技术生态上,有赞云应用市场已引入85000家开发者,为商家提供店铺个性化服务,从SaaS向PaaS发展。

目前开发者已上架了600多个应用,覆盖21个类目,商家订购总数超过10万,每月GMV增长300%,包括安踏、必胜客、呷哺呷哺、曹操出行、好想你、幸福西饼、肯德基、上海家化等在内的知名品牌都购买了不同场景的应用,实现店铺个性化定制。

在服务生态上,有赞在今年9月上线了“有赞服务市场”,包括妮维雅、劲牌、湖中之王、悟空家、中粮健康生活、王府井在内的商家,都在有赞服务市场找到了专业的运营服务商。

除此之外,有赞还与各大头部流量平台紧密合作,不断帮助商家抓住流量红利、抢占独一无二的行业先机。,有赞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短视频导购解决方案”,这一举措让快手网红纷纷实现电商变现的同时,也让有赞商家及时把握住了短视频、直播流量红利。数据显示,仅2019上半年,有赞来自快手电商的交易额就达到10亿元。

,有赞相继获得腾讯领投的10亿港元投资和百度3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不仅强化了其在微信电商领域的龙头地位,还迈出了在搜索流量合作上的重要一步——成为百度智能小程序在零售行业的唯一服务商,帮助商家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用电商小程序承接庞大的搜索流量。

在上述举措之外,有赞还通过培训、商盟等形式,帮助商家提升经营技能、实现资源互通。崔玉松透露,20有赞线下培训覆盖人数超3万人,线上培训覆盖80万人次。有赞商盟覆盖35个地区,51428个商家,共举办了583场活动。这些业务,都丰富了有赞的SaaS生态网络,提高有赞在行业的“不可替代性”。

“组织有边界,服务能力无边界。有赞靠单打独斗完成和覆盖不了如此大体量商家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希望未来商家、有赞、服务商、开发者、培训机构及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多的社会机构能一起加入这个生态,让商家只需要专注于经营自己的客户,剩下的一切都交给有赞和有赞生态。”崔玉松这样解释道。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生”,有赞也实现了商家规模和GMV的狂奔。截至2019上半年,有赞商家总数达到490万,仅前三季度,有赞GMV达到380亿元,超过20全年。有赞COO浣昉透露,2019前三季度,有赞女装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201.4%,家居家纺类目同比增长90.87%,教育培训类目同比增长78.98%,“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下,有赞商家创造了自己的小确幸。”

深圳创业服务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起起伏伏的跌宕总算把生活填充的 满满当当,别是一番滋味。

声明:以上内容自网络,发表或转载的上述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我们对文中陈述和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侵删联系!

创业过程中实现理想和目标有很多因素,其中资金就是很重要的因素,现在深圳政府对创业者有很好的资金补贴扶持政策,可以助创业者一臂之力!

深圳创业福利,符合条件100%通过。只要你或你的股东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申请最高50万补贴,最高300万免息贷款。

对于创业补贴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创业补贴是国家政策补贴给创业者的,降低创业门槛风险、提升创业成功率的一项政策,直接给予到公司账户!成功的创业者,更会顺势而为,懂得利用政策福利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助力。符合条件100%通过。

深圳市政府支持并补贴以下人才在深圳创业,补贴条件:(满足一项即可)(一人符合总共可以补贴八万左右)

1.毕业五年内高校学生(全日制)

2.深圳本地在读高校学生

3.毕业五年内留学回国人员

4.港澳居民

5.登记失业人员 (限深圳户籍)

6.退伍军人(限深圳户籍)

7.随军家属(限深圳户籍)

8.残疾人(限深圳户籍)

☆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同时申请政府提供的创业补贴☆

创业技巧:

1. 分析个性

创业的最佳技巧之一是了解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属于创业型人才。你愿意长时间工作吗?可以坦然接受批评吗?有处理财政危机的能力吗?事情不顺会及时收手吗?在你全身心投入前,首先确保你有能力承受种.种压力。

2. 拉家人入伙

与家人合作一定有助于你成功创业,因为家人可以做你的参谋,帮你出主意,提出反馈意见。家人的支持更能推动你的成功。如果给他们更重要的头衔,如商业合作伙伴,那么你们可一起分担工作量,或者劝他们投资入股,以解决你的资金问题。

3. 只卖必需品

保证你的产品可以激发大众的兴趣,这是创业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创业就是为了给大众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如果你要创业,首先确保你提供的商品是大众非有不可,而非可有可无的。在着力创业之前,请确保呢的商品或服务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4. 不必求新

事实上选择旧产品有许多好处。改进现有产品,使之添加新功能或额外好处,在某种程度上它比新产品更具吸引力。如果做新产品买卖,则必须让大众相信它的优点,从而愿意购买。

5. 全面调查市场

篇8:讲述80年代小老板深圳创业故事

25岁创业联盟

刘方开了一个视觉摄影工作室,看到戎天祥的帖子,他眼前一亮,两个人迅速达成协议:刘方的顾客要拍照,可以先到戎天祥的“109打折店”选择服装;在戎天祥的服饰店里购物满500元,可以到刘方的摄影工作室免费拍一组个人特写。两家店的利润,按双方能接受的比例统一分配。

这个模式的正确性,第二天就被一位女孩证实。她在戎天祥店里挑衣服,在刘方店里拍照。后来因为照片好看,还带了一帮姐妹来买衣服、拍照片。

这些尝试打开了戎天祥的思路,他联合一些时尚行业的小老板们,建立了一个“25岁创业联盟”。逐渐地,做银饰的刘凯,做时尚手绘的小鱼、开电子通讯公司的孙耀威,还有流行广场上的西餐厅、做纸艺的手工坊、做数码杯子的数码科技店,都加入了这个联盟。

109系列店

25岁创业联盟的会员,除了互相帮助其他成员做宣传,还互相交流经验,联合举行一些派对活动。

现在,“25岁创业联盟”在南京已经颇有名气,各成员店的营业额也因为大家互相提携、共抗风险得到提升。作为创始人,戎天祥不但成功地经营着自己的“109打折店”,还跟朋友合作开了一家“沙龙109”美发店。

“‘109’这个品牌在南京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我还想开更多系列店。别的连锁店都经营同样的东西,我们的系列店提供的却是不一样的时尚服务,可能会有西餐馆、美发店、服装店、摄影店,等等。”他说。

年轻的他们很稳健:富二代肩头的担子不轻

企业:宁波华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俞瑜

年龄:23岁

圆圆的脸上带着几分稚气,看起来还像个孩子,但一开口就让人刮目相看了。面对这位今年才23岁的老总,总觉得“俞总”这样的称呼很别扭。跟眼前这位“俞总”天马行空侃了半天大山后,终于领悟到“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道理。

去年10月接手家族企业,就任华欣公司总经理一职,俞瑜语气里更多的是无奈:“没办法啊!”据俞瑜介绍,他学的是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创始人的父亲一直有意培养他接班。“读书的时候每年暑假基本上都在公司实习,每一次实习收获都蛮大的。”俞瑜说得很谦虚。“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是不一样的。”到底怎么不一样?俞瑜解释:“书本上教的很多公式、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甚至完全背道而驰。”真正的企业管理还是要在实践中学习。

“还好还好!”虽然已经当了大半年的老总,俞瑜还是显得有些青涩,明显处处很小心。对于入主华欣,“公司许多中层干部还是比较配合的。”俞瑜说,尽管当初也很担心自己的资历压不住阵,但事实上,那些跟着父亲打拼过的元老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挺支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位俞总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年三月份,有些中层干部的月薪还是2000元,现在已经达到3000元了。”看来,这位小老总果然挺花心思的。

俞瑜接手的时候,他的公司在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还名列前茅,不过现在情况不是很乐观。“业务很少,很多医院还没到招标时间,打不开市场。”虽然俞瑜说得轻描淡写,不过可想而知他当时的日子并不好过。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这种情况下,俞瑜还是烧了两把火。

第一把火,把纯粹的内销改为内销、外销两手抓。在俞瑜的领导下,公司成立了外销部,为公司打开了另一扇窗:产品可以销往海外了!这让公司走出了业务量少的困局,更让公司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二把火,开发新产品。眼下,华欣有两个新产品面市,其中一个称作可溶性补丁的新产品颇有亮点。“我们现在医疗上使用的补丁都是钢制的,一般起固定作用。”俞瑜介绍起来头头是道:“等病人身体康复之后,还需要再动一次手术,将其取出来。”而采用俞瑜开发的这个新型补丁,就不需要二次手术了!看来,俞瑜对于自己的产品颇有信心。最后,他还透露,他正在关注育婴师这个市场,觉得很有前途,目前正和杭州一位教授联系,打算先介入育婴师培训行业。“其实压力真的很大,担子全挑在自己肩上。”俞瑜说,除了管住家族产业,他也希望能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关专题 深圳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