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法

生活智慧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生活智慧王”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法(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以下简称“新教材”)编辑思想明确,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符合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显示了它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我市经过几年的试用,师生对教材的总体反映良好,普遍认为新教材有利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胆结合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用好义务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推广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正确的教育观是我们教好新教材的基矗传统观念认为,人的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教师把学科知识作为一堆现成的成果来教,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接受、记忆、再现这些知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开发人们的智力,以及当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形势,使教育质量观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况下诞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内容与新的结构。义务教育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大面积提高的“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初中化学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难度,精简了许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习题难度,缩小了计算范围,注意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等的联系,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教育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使学习循序渐进,生动活泼。

3.教材各章篇幅较短,重点易于突出,易总结复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5.教材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强。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7.教材印制精良。教材每页都留有空白,易于学生记笔记和写学习心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创造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半只能达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的全身心活动,才能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性的发展。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设计研究途径,树立假说,诱导推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这样的讲授方法有望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科学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成果。

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智力技能。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实验及实验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发现、了解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试探着用一些基本操作和初学的实验技能去做新的组合,去探究解决简单问题,初步了解一些研究自然的方法。

习题的处理上,避免题海战术,因为从题海中求得好成绩也未必是能力素质的反映。

基本题型是有阶段性、局限性的,而知识的应用、思维的发展是无限的,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切因素,注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才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根本途径。总之,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关键。

二、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首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巩固概念,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滤纸、甘油滴在KMnO4晶体上着火等。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改进了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能使学生亲自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掌握物质的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例如,在第五章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迁移衍生发展到新知识。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灵活处理“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常识性介绍”和“选学内容”等内容。新教材中设置了17个家庭小实验、9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巩固复习课堂所学知识,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实际条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做时会产生困难。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课内、学生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的优势,又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学的图表描绘。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把这些内容同以往教学一样放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既造成教学课时上的紧张,又发挥不了教材特点,因此,在教学上也要灵活处理,采用详讲与学生自学,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2: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教材优势 改进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以下简称“新教材”)编辑思想明确,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符合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显示了它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我市经过几年的试用,师生对教材的总体反映良好,普遍认为新教材有利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胆结合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用好义务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推广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正确的教育观是我们教好新教材的基矗传统观念认为,人的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教师把学科知识作为一堆现成的成果来教,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接受、记忆、再现这些知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开发人们的智力,以及当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形势,使教育质量观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况下诞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内容与新的结构。义务教育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大面积提高的“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初中化学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难度,精简了许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习题难度,缩小了计算范围,注意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等的联系,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教育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使学习循序渐进,生动活泼。

3.教材各章篇幅较短,重点易于突出,易总结复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5.教材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强。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7.教材印制精良。教材每页都留有空白,易于学生记笔记和写学习心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创造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半只能达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的全身心活动,才能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才能在求

[1] [2] [3] [4]

篇3: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泰来县泰来镇中心校 陈桂芝)

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 、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并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科 学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 、进行判断和推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有助于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学 会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教材不是简单地呈现例题――结语――习题,而是既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又体现了较科学的教 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 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改进教

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从具体到抽象是儿童的认识规律,感知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感性认识,通过“操作”这一 外部程序的“内化”,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教“100以内数进位加法”(口算):

28+5=? 算理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打出投影片1)

(附图 {图})

28+5图(感性认识)教师点拨启发(知识迁移)应该怎样计算?学生根据“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 算)的计算方法,很快说出把28分解成20和8。这时教师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维)到此步教师再引导:下步还 应怎样计算?

(附图 {图})学生根据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很快说出先把8与5相加等于13。教师把片2抽拉成片3,这时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师把上述感知(即演示)过程与学生一起写出下列思维过程(抽象思维):

(附图 {图})

想:

(附图 {图})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100以内数(口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算理)。

再如:在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四册教材40页)(长+宽)×2公式推导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找: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

(附图 {图})

2.描:从一点开始把长方形图形用蓝笔沿长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准备好的学具)

3.

(附图 {图})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突出两个长和两个宽相等)

4.摸:

[1] [2] [3] [4]

篇4: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泰来县泰来镇中心校 陈桂芝)

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 、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并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科 学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 、进行判断和推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有助于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学 会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教材不是简单地呈现例题――结语――习题,而是既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又体现了较科学的教 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 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改进教

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从具体到抽象是儿童的认识规律,感知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感性认识,通过“操作”这一 外部程序的“内化”,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教“100以内数进位加法”(口算):

28+5=? 算理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打出投影片1)

(附图 {图})

28+5图(感性认识)教师点拨启发(知识迁移)应该怎样计算?学生根据“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 算)的计算方法,很快说出把28分解成20和8。这时教师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维)到此步教师再引导:下步还 应怎样计算?

(附图 {图})学生根据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很快说出先把8与5相加等于13。教师把片2抽拉成片3,这时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师把上述感知(即演示)过程与学生一起写出下列思维过程(抽象思维):

(附图 {图})

想:

(附图 {图})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100以内数(口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算理)。

再如:在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四册教材40页)(长+宽)×2公式推导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找: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

(附图 {图})

2.描:从一点开始把长方形图形用蓝笔沿长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准备好的学具)

3.

(附图 {图})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突出两个长和两个宽相等)

4.摸:引导学生摸学具的周长,摸课本和书桌的四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5.推导:例1、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把这段铁丝拉直,它的长度是多少cm?教师出 示下列图形(教具)(1)(表象)

教师用一条线绳围成的长方形一周,然后展开如(2)。得出这个绳子就是这个铁丝的长。强调这个绳子就是 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用→示意使长方形的长与宽展开周长的长与宽一一对应。启发学生怎样求这个铁丝 的长是多少cm?(多种计算思考方法)

(附图 {图})

(1) (2)

生:列式1. 6cm+4cm+6cm+4cm=20cm

生:列式2. 6cm+6cm+4cm+4cm=20cm

6×2+4×2=20cm

生:列式3. (6+4)×2=20cm

师生通过四个算式的比较对照,最佳算式是3,进而归纳出(长+宽)×2这个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抽 象概括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采取操作→感知→理解的方法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动作直观――表象――概念― ―概念系统。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学数学的认识规律。“动作直观 ”是认识的起点,“表象”是在操作和观察等活动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知识形成的中介 ,最后才在头脑里将获取的“表象”进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它要求教 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和学具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知识的“表象”,促进其理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 说算理和公式的由来,这样使内化了的外部程序,经过大脑加工转化为外部语言,这样较好地培养了儿童逻辑 思维能力。

二、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于教学过

程的始终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长期培养 的结果。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在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

1.从认数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儿童是通过具体的物体理解抽象的数,认数中包含了对数形、数义、数序、大小比较及数组成的理解。教 材按着数的自然顺序,采用在原数上再增加1得出新数;新数减少1就得原数,使学生获得新数大于原数,原数 小于新数的认识,这样学生既建立了基数的概念,又增强了对数序的认识,对“增加”、“减少”含义的理解 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材从认数2后运用图的直观作用,让儿童在“相等”的'基础上认识“不等”,同时认识表示相等和不等的 符号(=、>、<)并用符号表示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数的大小 及顺序的

理解。从认数7以后出现了式与数大小比较,从图到式、从式到数使学生感受到式与数、数与式大小的 比较是数与数大小比较的发展,式只不过是表示数与数间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对加强数的认识,渗透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极有利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起点。

这段教学教师要抓住时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数学的认识规律,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做好思维起 点的培养与训练。

2.抓住以算理指导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实验教材正确处理了算律、算法和实际计算的关系,重视 以算理指导计算。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操作并实际计算获得了3+4+2的每种算法,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具体化,并以此来指 导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和笔算。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算理在计算中的指 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口算方法的来源。如口算49+3时,重点让学生搞清口算这道题时先把49分解成40和9, 使49+3转化为三个数相加,然后根据算理进行口算。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 能自觉地根据算理确定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使计算准确无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口头表述的训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等等。而有些教 师认为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为了节省时间,加大练习的密度,他们把口头表述这项训练给去了,只重视了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述的训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 不可低估的。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33-7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从3个一里不够减7个;还得拿出一 个十和3个一合成13,13减7等于6,6加上20等于26。学生说的有条有理,使内化的外部程序,通过头脑加工又 转化为外部语言,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4.抓好对比数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验教材数学内容的编排既注意形式逻辑,也注意辩证逻辑,将有联系、相似易混的内容对比编排。如学习整十数加减法,把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减整十数对比出现;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对比出现。学习100以内数的口算,把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分别对比出现,这样编排可以 防止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在教学中一定注意发挥教材编排上的优势,精心设计,加强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材在应用题编排上注意了图与式、图与文、加与减的对照,将事理、数据相同,要求不同的一组题 进行比较,都是较好的思维能力培养的好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

“比较”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是概念与抽象的前提,在儿童认知过程中“比较”起着重要作用。如: 二册教材80页7题(1)刘英拍皮球,第一次拍了26下,第二次拍了27下,第三次拍了29下,一共拍了多少下?(2 )刘英拍皮球,三次共拍了82下,第一次拍了26下,第二次拍了27下,第三次拍了多少下?第一题是求和;第二 题是已知三个数的和与第一、第二个数求第三个数。这样加减对比安排。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才能正 确引出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培养与发展了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实验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因素,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长 期的训练,一定会促进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篇5: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连山区胜利小学 李国宏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说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何发挥教材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面临着新课题,一项挑战性的任务,我们要尝试,要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景,轻松快乐识字。 1、走进生活场景,营造识字氛围。 如: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都可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积发学生的思维。 2、调动无意注意,巧设识字环节。 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依靠于刺激物的新异与变化和主体的兴趣和需要,我总结六步识字法,“自己发现――自己认读――交流识记――合作巩固――互相反馈――相互评价”。这个设计在情境中,学生无意中进步了。 3、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常常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多种识字游戏,如猜字谜、摘果字、我指你猜,抢读字卡,巧摆图形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全部动手,识字,合作。 二、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1、抓住汉字构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重点是对象形字,形声字的学习与指导,能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三、开发课程资源,鼓励课外识字。 1、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识字。 学校的墙报,标语,班级的板报,花草树木的标签,校园文化长廊都是学生学习识字的好教材。 2、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一边参观一边识字。 3、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宣传标语,留心车站牌,街道和单位标牌的字。

篇6: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连山区胜利小学 李国宏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说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何发挥教材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面临着新课题,一项挑战性的`任务,我们要尝试,要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景,轻松快乐识字。 1、走进生活场景,营造识字氛围。如: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都可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积发学生的思维。 2、调动无意注意,巧设识字环节。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依靠于刺激物的新异与变化和主体的兴趣和需要,我总结六步识字法,“自己发现――自己认读――交流识记――合作巩固――互相反馈――相互评价”。这个设计在情境中,学生无意中进步了。 3、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常常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多种识字游戏,如猜字谜、摘果字、我指你猜,抢读字卡,巧摆图形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全部动手,识字,合作。 二、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1、抓住汉字构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重点是对象形字,形声字的学习与指导,能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三、开发课程资源,鼓励课外识字。 1、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识字。学校的墙报,标语,班级的板报,花草树木的标签,校园文化长廊都是学生学习识字的好教材。 2、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一边参观一边识字。3、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宣传标语,留心车站牌,街道和单位标牌的字。

篇7: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新时期统战工作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确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为此,做好统战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统战工作服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看,从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任务看,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抓学习,统一思想谋发展。统一战线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事关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关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近年来,随着对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政策的不断学习宣传,各级干部的统战意识明显增强,但基层仍有一些同志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统战工作现在不如过去重要,下面不如上面重要”,有的认为“不抓统战工作,照样完成经济工作任务”,没有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明确指出: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县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在党校继续开好统战理论课,在新闻媒体上举办统战理论政策宣传专栏和专题节目,加大统战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真正树立统战意识,为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抓调研,明晰思路求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统战工作不能总是说老词、讲老话、老套套,不能依赖于过去的方法,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而创新的基础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是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统战部门为党委当好参谋的基础工作。统战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量从事务性、应酬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思考问题、研究政策上、要立足县情实际,围绕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以及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依据,以理论创新推动统战各项工作的创新。

三、抓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发挥民主党派、有关团体的优势,积极献计出力。要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按照“建设者”的政治定位、经济定位和社会定位要求自己,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宽发展领域,搞活发展形式,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大经济总量。工商联要指导和帮助民间商会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要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富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表彰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先进单位活动,宣传纳税先进事迹。主动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决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抓机制,形成合力促工作。统战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和方面,面宽线长。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需要各有关部门一起做。为了形成工作的合力,必须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相互协作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理顺统战部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工作布局,以加强协调配合,增强统战工作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在党委领导下统战部对本地区统战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的重要职责。在具体工作中,统战部要与各有关部门多沟通形成共识、多协调形成合力、多支持推进工作。

五、抓制度,提高效能服务经济建设。要进一步健全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促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在政府机关和司法部门任职的党外领导干部定期来统战部约谈制度,经常同他们沟通思想,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统战部门要协助县委建立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党外人士反馈的制度,使之成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程序。进一步落实民主协商会、通报会制度,交友联系制度,对口联系制度,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土地监察员、人事监督员、环保监督员等聘任制度,以及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与重大党内外活动等制度。进一步健全统战机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考核奖惩制度,办事讲政策、讲原则、讲规矩、讲程序、讲效率,使机关工作更加协调、规范、有序,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制度建立了,关键还在于抓落实,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关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篇8: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顾德希

基本训练的内容要求初步明确,不等于实施问题就解决了。为了使阅读基本训练真正落实,抓出实效,还有大量要做的事。这里主要谈谈怎样在课堂上凭借课本加强有关训练。

这涉及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两方面问题。

从教学思想上来说,我觉得如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仍是问题的症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能弄清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课(主要反映“讲读”)上认识活动的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把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认识活动和学生在其他学科讲授课上的认识活动做一对照。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比如数学、物理),可以把学生的认识活动概括为“接受知识信息──加工知识信息”的过程。而阅读课上能否这样概括呢?阅读课上学生也要接受一些语文知识的信息并完成对这些语文知识的加工,这是没有疑问的。但阅读课上学生的大量认识活动是“接受课文信息──加工课文信息”,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的事实。课文信息显然与知识信息有着很大的区别。接受和加工“知识信息”,这是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原理、定律进行思维操作;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这是对以各种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形式呈现出来的、没有既定内容限制的语言材料进行思维操作。

能不能把这“没有既定内容限制”改一改,改成“在语文基础知识限制以内”呢?如果能够这样改,那么语文课上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其他学科就接近得多了,阅读课的改进也许就将是另外一种局面了。但这样改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所决定了的。除非语文课不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一项主要任务,而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来代替,否则决不能把学生在课上的思维操作对象限制在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范围以内。因为,某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是(或顶多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某些必要条件,而远不是充要条件。“阅读能力”的构成中除了所谓“基础知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生活阅历,各种文化知识,思想观点,读书经验,心理素质等等。所谓阅读能力就是这诸多因素(当然要加上语言的基础知识)汇合在一起对课文(即作品)进行分析―综合所达到的水平。如果仅仅用掌握和运用某项基础知识来要求学生,那将难以符合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那样也就不可能把学生的`认识主体的地位真正摆恰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改进阅读教学,必须看到学生的课堂认识活动是双轨运行的,有两条认识的轨道,一条是接受和加工知识信息的认识轨道,一条是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的认识轨道。二者有分有合,但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有时(只是“有时”)可以包容前者,前者有时可以独立存在,但前者绝不能取代后者。在文言文的阅读课上前者可能显得更重要些,在现代文的阅读课上则是后者更重要。而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把后者的位置充分突出出来,因为此时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分析―综合上有更多的需求。

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适应学生认识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概括为“引着他们(指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极精辟的见解,也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所应追求的境界。如果把我对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主张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让学生在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的阶梯上攀登。

接受加工课文信息,就是运用分析―综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思考。阶梯,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个阶段,或者说就是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段认识过程。若干问题的解决构成了课堂上学生思维认识的一条轨道。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一次次主动地沿着这条轨道努力攀登,从而使他们的阅读基本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这就是我在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上所力图解决的具体课题。

(

[1] [2]

篇9:如何改进政治教学方法

如何改进政治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基础,是达到教学过程多个要素最佳组合的根本保证. 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政治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作 者:李旭日 吴广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罗城学校 刊 名: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英文刊名:INVENTION & INNOV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0: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如下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阶梯和舞台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大致都在 50人左右,都是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后给予不同批次的作业和要求。对学习成绩教好的学生给予多一点的作业和高一点的要求,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给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朝更高要求奋进。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的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时给予适当的关心,思想上遇到烦恼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正确人生方向的指引。我在高02级有一位学生,比较喜欢物理,但学得很费劲,到高二时几乎到了要方弃边缘。我在他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对他适当的降低要求,并对他平时每取得的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于是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体验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并慢慢地建立起了自信。最后在的高考中理综取得了248分的好成绩。

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他们创设学习上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

高中阶段的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这以后才会逐渐地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她。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方向、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就一定能学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最初对物理有教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到后来就慢慢的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了。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常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谈心,及时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需求等。对优生学习兴趣本来就教浓,就需要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中等生,要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想,让他们学习起来顺利、舒畅,逐渐的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在思想上给予他们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上更要多给予一些细致的帮助和降低一些要求。让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是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让他们知道社会和集体是温暖的,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渐渐的他们也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能力

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许多理科学生都不重视对物理教材的阅读,他们大多认为,教材讲的知识太粗浅,读后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造成这种对教材认识的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理科老师也认为学生看教材没有多大用处。实际上,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物理规律的来源、理解和应用都解说得非常清楚。学生只要真正深入阅读了教材,其收获是非常大的。如我在每届学生的教学中,对于热学,几何光学、原子物理等章节我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学完一章后,又让学生自己总结该章的知识点,以及该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觉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若能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如我在“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原子的结构”等不易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我都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有形、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也间接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师要及时小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有用、有效得教育教学心得进行及时的总结,对于成功的经验要总结记录下来,对于在教学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分析原因,并及时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成功之后又作为经验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一届的学生也不相同。这样,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气质供学生们学习,这对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当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而已。

篇11:[小学数学]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数学]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在进行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新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都是一年级学生所喜欢的。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下面是教学实验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年级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一年级上册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9加5”的算法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组算法多,然后全班交流算理,使学生对每种算理都有所体会和收获,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以后的计算,也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二、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实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9加几”时,教材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你能算出来吗?”这一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用好新教材,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开学初,实验伊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组内学习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别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合作交流是很困难的。但具备一定的小组学习能力和形成小组学习规范的组织秩序又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首先,在课余时间,加强了对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怎样组织学生发言;怎样在小组内分工;遇到小组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其次,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讲礼貌。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学会补充。再次,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为了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与班中其他同学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便于学生与更多的同学进行接触、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观察每组是否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一定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一个学期下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四、设计实际背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如在教学“加法的含义”一课时,先让3个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1个学生,教室后面站2个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3个学生走到一起时,教师说停,这样反复走动了3-4次,让学生观察此情境,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个同学和2个同学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再如,教学“连加、连减”时,教师创设实际情境――教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也就是汽车上)有4个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报站名,停车,又上来了3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又上来几个同学(3个)。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7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2个学生,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5个)。这时抽象出算式4+3-2=5。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这样,通过设计实际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算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在使用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切实发挥实验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

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

篇12:[小学数学]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数学]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在进行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新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都是一年级学生所喜欢的。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下面是教学实验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年级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一年级上册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9加5”的算法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组算法多,然后全班交流算理,使学生对每种算理都有所体会和收获,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以后的计算,也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二、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实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9加几”时,教材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你能算出来吗?”这一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用好新教材,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开学初,实验伊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组内学习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别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合作交流是很困难的。但具备一定的小组学习能力和形成小组学习规范的组织秩序又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首先,在课余时间,加强了对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怎样组织学生发言;怎样在小组内分工;遇到小组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其次,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讲礼貌。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学会补充。再次,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为了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与班中其他同学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便于学生与更多的同学进行接触、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观察每组是否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一定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一个学期下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四、设计实际背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

[1] [2]

相关专题 教学方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