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忆事散文

金慢慢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金慢慢”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冬忆事散文(共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初冬忆事散文

初冬忆事散文

好多年,每到初冬的季节,身处异地的我会不由自主回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我会感觉到县坡沟的酸枣树落完了叶子,露出一串串红红的类似珍珠的酸枣子,还能记得起小时候吃到嘴里那种说不清的感觉,那不光是甜里又有酸酸后味的感觉。想起每次摘好两兜子,回家与小伙伴们分享,也常常不小心被密密麻麻的枣树划破手背,挂着好多伤痕回来,加上北方天气的干寒,手皮皴裂,手背上总能看见结痂的类似抛物线的血印子。甚至有两三次从丈许的崖背上摔下,趴在地上喘不上气来。也就在这个时候,地里的红薯蔓疯长,结出一串一串的红薯,那是地道的农家餐桌上的一份保障。其实我是深爱着那模样奇异的红薯的。当母亲刷洗好红薯叠放在锅里开始蒸的时候,我就围坐在灶火,闻那透过锅沿蒸铺上冒出来略带焦味的.清香,等着开锅的瞬间。那蒸汽,那锅就是我的希望。锅终于揭盖了,一个个红薯皮开肉绽,实在是让人馋得直流口水。拿了盘子,先盛几个端给爷爷奶奶,再给父亲,母亲则是和我一块忙碌,总是最后才吃。在家里,不管多好吃的东西先要孝敬长辈,宗老长幼得分地清清楚楚,这也是我们这个家族最注重的规矩。

在西北,初冬的早上天往往亮的晚,早上五点多就要爬起来上学。母亲会早早起来,已经为我们蒸好红薯,抱着热气腾腾的红薯,咬一口,甘甜,咽下去,心里暖暖的,顿时,全身就热了起来,吃饱喝足就急匆匆往学校跑。学校也不远,出门拐几个弯就到了。到了教室,刚好赶上出操的时间。冬天的操场,落满了寒霜,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衣,在月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半圈下来操场灰尘弥漫,土腥味极浓,有的人便开始干咳,也有的人跑出去蹲在黑咕隆冬的角落喘息,等收队时插入,然后点名看有没有人迟到。那个时候,有几次我迟到被罚站。还有一次跑完操,才发现穿错了鞋,一只是我的,一只是姐姐的,怕给人发现笑话,又赶紧跑回去换。等返回教室门口,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我就喊报告,可嘴一张,愣是喊不出来。我小时候有口吃的毛病,那时村上有几个孩子或大人也有。最后在教室外站了一会,实在喊不出来便返回家里,自然是耽误两节课,挨了老师,父母的教训。那个时候农村学校是早读完上两节课就放学回家吃早饭,早饭一个半小时后再上学,中午两点再回家吃午饭,一个半小时后又上下午课,每天就这样不停地折腾着。后来又出现夏令时,又改作息时间,直至多年后才改成了和城里一样的作息时间。

口吃,成了我最大的一块心病,对学习极不方便。不光教室外面要喊报告,有时去老师办公室也要喊。因为报告的报字,前面是是爆破音,对口吃者来说最难的就是瞬间说出爆破音的字。后来我定下心,反复自己对自己说“报告,报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口,一紧张就完了,还是喊不出口。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每次找个同学替我喊,这样就解决了问题。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课堂发言,当老师提问谁能回答出问题时,我迅速举手,老师示意我站起来回答,我站起来一张口,光张着嘴,一个字都吐不出来,只是嘴里“bo.bo.bo…”着,有点像机关枪,老师急得也没办法,只好让我坐下。这样的丑事以后出现过好多回,以致于我结巴的毛病几乎人尽皆知,这对我是有影响的,后来更有人给我起了个绰号”结结娃”。害地我后来下了多年功夫克服心里障碍,去除了结巴的毛病,也彻底去掉了那个难听的绰号。

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如今的我已经步入不惑,孩子也渐要成人,常常会有丝丝乡愁拢起于心头,会不自主地脑海里闪现出小时候的一点一滴,闪现出母亲寒冷冬天的黎明围着灶台,擦黑为我们姊妹兄弟蒸着红薯,我心头就暖了起来,热了起来,然后就是阵阵愧意……

篇2:年关忆事散文

年关忆事散文

又是一个年关到了。

记得小时候,已到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就忙碌起来,这天扫屋的格外多,说是从今天开始就是年关了。

我不懂得年关什么意思,就问父亲,父亲支支吾吾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笼统的说,年关就是每年的一个关卡,从年关开始忙着办年,准备年,谁家办的越忙,谁家就过的越好;谁家准备的越齐,谁家就过的越富裕。我听着也如同领悟般的点着头,但一直不解的是,年前二十多天忙些什么?准备些什么?我只看到父亲今天推着小推车去了集市把吃都不够吃的麦子卖了一袋,明天天背着自己用秫杆缝的盖顶去卖几个,后天没事了就去闲逛荡。反正毎天早上天不明就去了,中午空着肚子,舍不得喝碗汤,下午落日头才回来。有时给我买几个爆仗或二踢脚(两头响可以钻天的一种爆仗),有时捎点小点心或油条给我吃。所以到了快日落时,我就早早的到路口等着父亲。

母亲在家也不闲着,总是隔几天就用石磨磨煎饼的原料。天不亮就把我姐姐们吆喝起来轮着推磨,姐姐们嘴里嘟嘟着,嫌母亲不让我干活而。母亲盘腿大坐在煎饼鏊子边一坐就是一天,母亲抹的煎饼又薄又劲道,格外香脆。城里的亲戚都喜欢吃我母亲磨的.煎饼,母亲每年过了初八就让姐姐给城里的亲戚送煎饼去,每家包上20来个煎饼。人家城里亲戚就回过来饼干、鱼什么的,母亲就留着饼干正月里出门用,鱼留着来客人吃。

到了年除夕,父亲就把亲戚回过来的和自己办的年货一样一样的整理:留下除夕夜吃的,把不怕坏的放进缸翁里用盖顶盖好,再压上块石头;把怕坏的挂在梁上,让风透着不容易变质(有一次挂在梁上不舍得吃的鱼被猫叼走了,父亲竟然说是被灶神拿去了)。然后就让俺们不要出门了,也不准多说话,说是一会就去请家堂和财神来家里一起过年。我趴在炕上总是天真的四处找,也没找着家堂和财神在哪个地方,但一直不敢问父亲;母亲包着水饺,编着瞎话,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这一夜,外面的鞭炮声不断。初一天不明,我们姐妹就被母亲吆喝起来,说是吃了饭好去拜年讨压岁钱。我巴睁着眼不乐意起来,感觉除夕夜被窝里格外暖和,父亲就把我硬拽了出来,说让我挑鞭炮放呢。吃着母亲包的水饺,一口咬出了个钢镚,把牙好杠,我咧着嘴喊痛,父亲却乐了,说我今年要发大财。我说我这么个小孩子怎么发财啊,父亲笑着说,儿子啊,你去收压岁钱就是发财呀。

跟着姐姐们去长辈家亲戚家拜年,收了他们的压岁钱就跑,跑了一家又一家。顺耳听到长辈们说的一些话,我隐约悟出了年关的另一层含义,有人说,某人家过年全家连件衣服都没做上,怕丢人没出来拜年,全家人包在被窝里。有人说,某人在腊月二十八没有了,差一天也没过来年。有人说,哎,终于又是一年了……我这才知道过了除夕就是过了年关。

我渐渐长大,年复一年的跟着父辈过着年关的风俗。但一直到我成家立业有了儿女,我都没有真正弄明白年关到底是什么意思,多亏儿子也没问过我。

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淡忘了年关,到腊月二十九了,也没见有人忙年准备年的,只见人们和日常一样风风火火奔波劳作着,时不时有人从汽车里卸下一样一样的日常吃用的,听有人问:今年放了几天假?对方说:初六上班,还有两天值班。

篇3:中秋忆事散文

中秋忆事散文

时光的快车,一恍又把我们带进了金色的秋天。今夜,有倾城的月光温柔地映射下来,惊落了片片红叶和一树的桂花,幽幽的花香随风轻送,原来,这一季的中秋,又悄悄来临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又依稀忆起儿时的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着香香甜甜的月饼。

都说青年人喜欢畅想未来,老年人喜欢怀念过去。我开始在想,自己是不是老了?也许是已经老了,因为近来总是喜欢怀想过往,尤其喜欢怀想那些童年旧事。

都说节日是孩子们的专利,一点不假。反正我小的时候,总是喜欢过节,总是盼望着节日的到来,过了大年盼元霄,过了元霄盼端午,过了端午念中元,过了中元望中秋,过了中秋想重阳。

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个年月,生活还很不富足,每每逢年过节,不但有不少好吃好喝的,而且还不用干活,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怎么会不喜欢呢,怎么能不喜欢呢!而在诸多的节日当中,于我最为留恋的又要数中秋节了,因为中秋节能吃上甜如蜜的月饼。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喜欢甜食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只是我的这份天性大概要比别的孩子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以至于大人们常常要说我是一个“小馋虫”了。

回想起来,那时所谓的月饼,其实不过就是非常廉价的“蜜酥饼”和“五仁饼”,尽管是些廉价的饼子,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却是天下最美的美食了,想想那时可真是傻得可爱。每每赏月时,还有那么多花生之类的干果可供选择,可我,却独独钟爱蜜酥饼。也难怪,因为花生等都是自家载种的农作物,虽然不能经常吃,但平时还是有机会吃到的,唯有这月饼,一年只能尝到一次。而仅仅的一次还要定量,每人绝对不会超过两只,我估摸当时的我最少也能吃下五只。如果那时会有人要问我人生有什么理想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想要吃饱一顿月饼了。

记得第一次赚到了钱,也就是采到了一些山货拿到合作社(供销社)的收购站换到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便跑到了副食品柜台,想用这山货换来的钱,再去换柜上的饼子。可当营业员问我有没有“粮票”时,我连吞了几口口水之后说,没有。唉,原来这月饼除了要钱之外,它还要粮票。

于是,我只有望饼兴叹了。

于是,对于月饼的渴望,我只能寄托在中秋节了,只能寄托在中秋节前后,来自母亲的奖励上了。

说起这个奖励,是母亲为我们兄弟姐妹设立的一项奖励制度,就是对于我们当中表现好的,在中秋节前的几天内,会每人奖励一只月饼,那时的我们谁都想先尝为快啊。可我小时候因为淘,从来都算不上一个乖孩子,因此这个额外的奖励于我一般是无缘的。

“我一定要拿奖!”自从历经了“粮票事件”后,我那幼小心里就发出了一个获奖宣言,并从此开始了我的乖孩子的人生历程。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的各项指标终于达到了母亲评奖标准的下限,我也如愿地第一次挤进了得奖行列。当双手捧过奖品——一只月饼的时候,我恨不得一口就要把它给吞了下去。可是我又不能,因为在这一瞬间,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我的一个远房的姐姐,不对,按辈份我应该叫她小姑,尽管她只比我大两岁。

远房小姑的小名叫桂花,是村里有名的乖乖女,在大人们的眼里,她什么都是好的,不但心灵手巧,听人们说还是个美人坯子。不过当时的我是看不清这些的,我只知道她的眼睛比我们要大一点,皮肤比我们要白嫩一点而已,当然还有山歌也唱得好。自从看过电影《刘三姐》后,大家都称呼她为刘三姐了。当时的我总觉得大人们对她有些偏心,其实,我的山歌唱得也好,这一点连小姑都是认同的,她有时甚至认为我的山歌比她唱得还要好呢,可那些“可恶”的大人们却没有一个人称呼我为阿牛哥。“怀才不遇”的我,于小小年纪甚至就开始要感叹世道的不公了。

我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能够获得母亲的“大奖”,其实是小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牛,一起砍柴。上学时我们是同桌,是她教我做好了作业;放牛时是她帮我看住了牛,从此那牛没有再去偷吃了队里和邻居的庄稼;砍柴时是她帮我捆好了柴(我因年纪太小而不会捆柴),她还经常会带一些豆子、花生之类的果子分给我吃。于是,我最终决定,把奖品用作业本纸包好,装在了衣兜里,要和我的小姑一同分享。

第二天是星期天。然而,对于农家的孩子来说,星期天尽管可以不用去上学,但却要跟随大人一同到生产队的田里去干活。我照例换上了破衣烂衫,照例跟着出工的队伍一起出发。当走到半路时,突然想起我的奖品——月饼还在换下的衣兜里,我赶忙拔腿就往回跑,等到了家里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因为姑姑——我的亲姑姑已经把所有的脏衣服都挑到河边去洗了,再追到河边一找,奖品已然成了一团烂泥……

这下完了,我想,我总不能拿这一团泥去同桂花小姑分享吧!我别提哭得有多伤心了。

于是,我就开始从心里埋怨起姑姑来了,甚至觉得姑姑她来坏了,进而觉得这个罪魁祸首就是姑父了。如果姑姑她不来,母亲肯定不会也不可能那么早去洗衣的,也就可以避免我的这个“悲残事件”了。

原因是姑姑头一天同姑父吵了架并打了架,一气之下跑了回来。

说起我的姑姑,其实她也很可怜。姑父是个铁匠,除练就了一身好手艺之外,也练就了他那火爆的脾气。因此,姑姑挨打也是经常的事情,结果就是姑姑三天两头地往娘家跑。头天姑姑回来的时候两眼就肿肿的,身上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这天吃过早饭当我们出工的时候,姑姑就帮她的嫂子我的母亲拣起一大堆脏衣服到小溪上浣洗了,好心的姑姑酿造了我的悲剧。

看着我伤心的样子,姑姑一脸的尴尬,最后还是母亲过来解了围,她又大度地给我补发了一份奖品……

之后,每年的`中秋,照例我都能得到一份奖品,只是每次考评,我的排名都能相对靠前一些,直到最后的名列前茅。当然,我也会照例同我的小姑一起分享我的奖品。

到了后来,后来我去了镇上读书,去了县城读书,去了省城读书。而桂花小姑,在念完小学后就辍学了,虽然老师也有到过小姑家去动员她的父母,说小姑的学习成绩好,是个难得的好学生,要求让她继续念书。可小姑的父母一方面强调家庭负担重,因为小姑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另一方面认为女孩子书念得再多再好都是帮别人念,因此任老师他怎样做工作,他们就是三个字和五个字:“不答应”“坚决不答应”。当小姑得知自己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去镇上读书时,也曾偷偷地哭了,还将一本只写了几页的笔记本送给了我,说她已经用不上了,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了她微笑的脸上闪烁着泪花。记得当时我还骂了小姑的父母几句,可小姑说不要怪她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为什么她只是个女孩子呢,边说边哭她就跑开了。我知道,她的内心对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是有不平的,也是有怨恨的,因为他的哥哥学习那么差那么烂还不是照样在镇上读书,并且他父母从来就没有要停他学的意思。只是习惯了做乖乖女的小姑,无力也无心去抗争罢了。

之后,小姑又继续做她的乖乖女,并在我到县城读书的时候,她遵父母之命嫁到了邻县,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了,听说她还生了个可爱的儿子。而在我到了省城读书的第二年,小姑她出事了,听说是因忍受不了她那跑运输的丈夫太花心,一气之下自缢,死了。而小姑的儿子,也在九岁那年在河里淹死了,听人说是因为玩水而溺水,又听人说是因为后母的虐待而跳河……

往后的年月,我开始很少吃月饼了。因为,只要一提起月饼,只要一看到月饼,就会忆起我的童年,忆起我那苦命的桂花小姑……

篇4: 西塘忆事散文

西塘忆事散文

走过西塘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因为深陷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之中,始终没能坐下来记录有关西塘的文字。但心中却时常回忆起西塘,忆起西塘的水、西塘的桥,西塘的廊棚,西塘的巷子,还有西塘诱惑人心的酒吧。

时常忆起曾经有过交往的人,回忆曾经去过的地方,有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久远渐渐淡出了记忆,而有些人和事却深藏在记忆深处,时间越久,印象越深刻,过往越清晰。西塘留给我的记忆是深刻的。如画的美景时常在脑海中闪现,让我能不忆西塘?

西塘古镇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它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西塘有着淳朴的民俗民风,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及多桥、多弄、多廊棚等景观特色。是一座保持着江南水乡原生态的古镇。

古镇之中有9条河道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有100余座风格古朴、造型各异的小桥连接着水乡的街巷。自古就被外界称为“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因此而成为江南最有名望的古镇之一。

西塘景区有十几个入口,我们是从塘东街进入西塘古镇的。塘东街是一条热闹的街市。古朴的牌坊,洋溢着千年的古老韵味。在古风古韵的氛围中,店铺、茶社、客栈、酒吧等服务行业的门市一应俱全,支撑着这条古老街市的兴旺和古镇百姓富足的生活。

走在西塘的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绿水白墙,红花青瓦,是斑驳的门楣雕梁和蜿蜒的不息河流。目睹被历史岁月冲刷的痕迹,让人心生感慨,波澜起伏,不知道西塘蕴藏了多少让人心动的故事。

如果说水是西塘的命脉,桥则是西塘的灵魂。

西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小桥、流水、巷弄、人家。五步临水,十步遇桥。桥是小镇令人瞩目的一道亮丽景观,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五福桥、卧龙桥、永宁桥、送子来凤桥,还有很多不知道名字的桥,它们默默矗立在河水之上,连接着此岸与彼岸的心事。

卧龙桥是西塘最高的桥梁。据说卧龙桥初建时候是一座木制小桥,因为年久失修,有人落水而死。住在桥边的一位朱姓竹篾匠决心重新修造这座桥,却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就削发为僧,用了10余年时间奔走化缘,积累了数千两白银终于修成了此桥。

圣堂附近的五福桥,桥身是用一块完整的石块搭建,是由当时西塘的五户人家共同集资建造的,这五户人家分别把五种不同福气安置在桥面上,据说从这座桥上走过,就会带上长寿、康宁、富贵、高德、善终五种福气。

送子来凤桥更有其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初建桥时候,飞来一只凤凰落在了尚未建好的桥柱上,人们便把这座桥称为来凤桥。石桥建成后,恰巧桥边一户人家生了儿子,人们认为是新桥带来的灵气,便把桥改名为来凤送子桥。由于当地人很是重男轻女,后又改为送子来凤桥。站在桥上,看两岸的民居由近而远延伸而去,雾雨天气,民居被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时隐时现。烟雨之中,一只小船悠然而出,如诗如画,柔情万种,犹如一幅变幻着的水墨画般美丽,宁静而温婉,朦脓而闲适,让人心醉不已。

位于烟雨长廊与钱塘人家交会处的永宁桥,是西塘最繁忙的一座桥,它是烟雨长廊、北栅街、烧香港和西街的必经之桥。站在永宁桥上,西塘古镇的景色一览无余。

此时,我站在桥上看风景,我也装饰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位于烟雨长廊与钱塘人家交会处的永宁桥,是西塘最繁忙的一座桥,它是烟雨长廊、北栅街、烧香港和西街的必经之桥。站在永宁桥上,西塘古镇的景色一览无余。古镇之中,保留了许多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当地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让小镇保持着生生不息的灵气。西塘的老宅基本都是临水而建,多是“前街后河”或者“前河后街”。如今依然保留着那份原始和古朴……

水乡西塘,土地非常珍贵,称得上是寸土寸金,当地居民更是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居,在建房时都是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距离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许多条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巷子。这些宽窄不一的街巷,成就了西塘小镇特色的古朴与神秘。

来到西塘,怎能不看小巷?西塘的巷子小巧而精致,堪称江南一绝。随意走进一条巷口,深也好,浅也罢,都会感受古巷的质朴,体验小巷人家的真实生活。院落之中的一口老井,几盆花草,院墙上的长藤,墙根处的旧藤椅,以及雕花的木窗,斑驳了漆色的木门,还有脚下的青石板……这些都是小巷之中最为真实的绝美风景。正是这些质朴的风景,为西塘人家增添了古韵与诗意,也展示了古镇千年历史浓浓的沧桑感。

石皮弄是西塘一条很有名的弄堂。说它有名气,不是因为它豪华,也不是因为它处于繁华位置。它的名气之大就在于它的狭窄,在于它两侧住宅山墙的高大,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石皮弄是处于两幢住宅之间的一条弄堂,宽只有1米,最窄处不足0.8米,两侧的山墙近10米高,看上去狭长而幽静。抬头仰望,犹如一些景区的“一线天”景观,只能看到一条狭长的天空。

而石皮弄还不是最窄的巷子,据说西塘最窄的巷子位于环秀桥附近的野猫弄,两幢房子之间的距离仅为30公分,行走时只有侧着身体才能经过。我没有找到这个地方,也没有亲眼所见,更没有体验走过去的艰难。

西塘的种种印象,总是在有意或无意间萦回在脑际,让我难以放下。

我时常回味起西塘的烟雨长廊,从名字上感受,总认为它是与一场爱情有关的景观或场所。细问导游,果然名字之中深含着一场心心相通的爱情故事。烟雨长廊被当地人称为廊棚。相传在西塘塔湾街上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处小商铺。在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上,有一个卖豆腐的王二,老实厚道,经常帮着胡氏做一些体力活,时间久了,胡氏便对王二有了好感,却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情感,于是她借修缮店铺之机,在店铺前至沿河边搭建起了一排凉棚,此后,在店外卖豆腐的王二即可免受风吹日晒,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一家亲,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之后竟连成一线,高低统一,非常整齐,成为西塘特有的建筑。后来百姓知道了个中缘由,便称其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

“烟雨长廊”不过是一条临河而建的廊棚。它之所以闻名,就是因为它造型古朴,简单且又实用,特别对于多雨的西塘,雨天避雨,晴天遮阳。既照顾了自家生意,又方便了行人过往。

今天的烟雨长廊已经成为西塘的标致性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千百年来,它默默地伫立在沿河岸边,在宁静中散发着沧桑,在质朴中演绎着生活。

遗憾的是,一路之中没有云雾,也没有落雨,虽然走在廊棚下面,却没能看到河面上升起的雨烟,也没有感受到烟雨朦胧的意境。

西塘与乌镇相比,这里的商业气息浓厚一些。临街的商铺、酒吧比比皆是。特别是纯朴的民居与热闹的酒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们感觉古朴与现代只在咫尺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西塘的酒吧很富有情感,连名字都取的很有诗意。“这儿”、“果然”、“有时候”、“西风瘦马”等,让人感到与城市酒吧的不同。而门前一块块小牌子上充满诱惑的话语更是让人心动。“对待美女要像春天般温暖”、“在爱情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徘徊”、“我想早恋,但是已经晚了”、“纯,属虚构”、“温馨提示:进入艳遇高发地,请保管好你的媚眼、贞操和风骚”……言词之中,虽然有些露骨,却很直率,很真实,很有味道。

酒吧中弹唱最火爆的一首歌是《为爱痴狂》,“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是啊,为爱痴狂,年过半百之人,已经失去了这份心情,也迷失了一份激情,还会为爱痴狂吗?我也想问问……但我想,酒吧多是为年轻人开设的,或许原本就没把我这个年龄段的游客例入其中,只是自己自作多情而已。你看,走进走出的,或坐在窗下窃窃私语的,或独自一人品着红酒默默发呆的……哪一个不是俊男亮女?哪一个不心有激情?哪一个不充满了青春活力?

爱在西塘。西塘的酒吧几乎都打着“艳遇”的招牌,也许这里真的.是一个适合邂逅的地方,宽松的环境,浪漫的空间,放纵的心情……来这里游玩的年轻人难免不生出一些情感来。

沿着一条幽静的小巷走进去,想感受一下小巷深处的原始和古朴。一曲委婉而温情的歌曲飘然而出,从歌词和酒吧门前的歌曲名目上我猜想,这首歌应该是西塘自己的歌曲《我在西塘等你》。西塘,是寂静的,也是热闹的;是浪漫的,也是古朴的。西塘酒吧每一间每一处都充斥着浓浓的诱惑。再淡定的人,内心深处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昔日的西塘,被今天的酒吧占据了一片天地。

走至酒吧街的尽头,有一家“猫的天空之城”,是酒吧,还是书城,从门牌上很难分辨。走进去看个究竟,却是一家概念书店,楼下摆满了明信片,墙壁上挂满了信箱。浅黄的木桌、五彩的铅笔、精美的图书与安静的读者,一如这古朴的小镇。室内的摆设、装饰、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进来的人。我禁不住环境的熏染,挑选了一张自己喜欢的带有西塘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图案的明信片,坐在窗前的座位上,专心构思我的文字。不写希望,不写祝福,而是写上此时此刻身在西塘的心情和感受,收信人写上自己的名字,寄给明天的自己。一时间感觉很美好,很真实也很开心,自己终于也玩了一次浪漫,只可惜,这张明信片到今天还没有收到。或许浪漫的邮寄过程是漫长的,或许漫长的邮程之中也会发生浪漫的故事,或许我写给我的那张明信片还在路上……

走进西塘,感觉到了西塘的原始与古朴。虽然没有震撼视觉与撼动灵魂的风景,西塘却像一首流淌的诗,满眼的古风,浓郁的古味,别致的房屋,极具特色的小巷,到处都书写着满满的古韵古风的意境,让人慢慢回味;品味西塘,展现出的是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淡然,古镇处处散发着静谧悠然,古老深邃。

西塘渐渐远去,但在烟雨长廊里悠然移步的恬静惬意,在深深小巷里向游人讲述的那份沧桑古朴,在座座石桥上轻拂春风的自然舒适,却是那样的乐 六

享与留恋。

离开西塘,眼前总会浮现出小桥流水人家和乌篷船的影子,也会时常梦回西塘,梦里还漫步在长长的烟雨廊棚下,站在别致的石拱桥上,乘坐在悠闲的乌篷船上,享受着水乡西塘的那份惟美……

篇5:用在一时-忆事散文

用在一时-忆事散文

三年前的一天,奥克兰市阳光灿烂,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去当地温泉浴场游泳。我正在买票,一个小伙子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有个4岁的孩子,”他惊慌失措地说,“他溺水了,要死了!快叫救护车!”

我转过身朝泳池跑了过去,那里围了一群人,家长们把吓坏的孩子们都领到了一旁。慌乱的人群中央躺着一个瘫软的小男孩,没有生机,他的爸爸跪在他的头前,发疯般地喊着他的名字,旁边站着个年轻的救生员。孩子的妈妈急得坐立不安,她的朋友安慰着她。孩子的嘴唇和手脚开始呈现出青紫色,人们无奈地看着。我不是医生,但懂得一些救护知识。

“气管,应该检查一下是否干净,孩子刚才干什么了?”我喊道。人群里有人说了句:“他刚才在吃香肠。”

我掰开孩子的嘴,看到他的嗓子里还露着香肠头。我伸进手指,把它拔了出来。

“你们刚才怎么救的他?”我问。

“我们给他做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我知道,他们那样做只能让更多的食物涌进孩子的气管,现在等救护车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必须清理孩子的呼吸道,你会不会用膈下腹部冲击法?”

救生员没说话就把孩子背向抱到胸前,双手连续敲击了几下他的上腹部。他把孩子放在了地上,我再次检查了一下他的口腔。随着我从他的嘴里掏出了又一截香肠,孩子的身子轻轻抽搐了一下,然后呕吐起来。看到孩子的身体有了些反应,我缓了口气,但是孩子的身体仍然在变紫,没有生命体征。

救生员又往孩子的嘴里深深吹了口气,但是他的小胸膛还是没有鼓起来,现在男孩的身子已经变成深青色,我看到他的妈妈坐在地上失控地大哭起来。

“你们一定要救活我的儿子。”孩子的爸爸看着救生员和我,央求着。“是的。”我回答,但是我心里没底,我从没遇到过这样严重的情况。

“心肺复苏术做了?”我问。

“是的',我们试了几次,”救生员回答,“但是我不能再做了。”

“现在你做这个才真能救他的命。”我说。

救生员看起来很疲惫,但还是开始又做一次心肺复苏。这次,男孩的肺鼓了起来,真不容易!救生员反复给孩子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没有停下来,我测试着孩子的脉搏,观察着他的生命体征。

就这样,仿佛过了漫长的一生时间,小男孩深深地吸了口气,我在他的脖子上摸到了一下脉动。

“停止!”我喊道。孩子的妈妈和爸爸盯着我。他们肯定是认为我们停止了努力,要宣布他们的孩子已经死亡。“他现在有了一点儿呼吸。”我解释说。孩子的胸脯起伏很小,但是当我把他的手放在孩子的脖子上时,孩子的爸爸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又过了一会儿,孩子的眼睛睁开了,他的喉咙动了动,下巴还很紧。最后一截香肠带着一些血丝被掏了出来,孩子还吐了几口液体,然后是粗重的一下深深的喘息。

“我想回家。”孩子声音微弱地说,接着哭了起来。我们盼望了这么久,终于听到了这四个字。

我曾经接受过的救生训练,只有这次真正派上了用场,但一次就值了。

篇6:故乡忆事散文

故乡忆事散文

窗外的柳花在漫天彻地地飘扬,它迷离的影踪惹起了我飘忽不定的心绪,以及对于过去那长长的、似水流过去的岁月无尽的回忆。在那些温暖的空气里,柳花一样恨逝的点点滴滴,如今对我已成弥足珍贵的桩桩件件,它们能使我找到人生本真的最初。故乡的春事是涌动的、烂漫的。这个时候大约正是梧桐花开、紫香翻飞的时节,故宅和老街的上空笼罩着我芬芳的思念,记忆就如一群群的蜜蜂,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地围绕着旁枝侧欹的老桐树那香气四溢的紫色花丛,我想,那是旧家老树焕发青春最欢欣的时刻了罢。

宅院旁老梧桐树那巨大的荫翳曾经遮蔽着我快乐的童年,老学古修公在孩子们的围绕当中端坐树下,有多少个桐花乱坠的日子里,他老人家荒诞离奇的故事演绎着古老的传说,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种下快乐与向往。在我还不知道也读不懂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在受着他和它的熏陶了,这不仅是因为以地域的概念来说我的家乡就是蒲松龄的家乡,也不是说他曾经就住在崂山下宫写过那株名叫“绛雪”的名花耐冬,而是因为我童年所接触的民间传说,都具有聊斋的风格和滋味,实际上我们那儿对吹牛神侃、讲经说古的人就谓之“聊斋”,修公就被大人孩子们尊奉为“大聊斋”,这样的头衔名副其实,品位已经很了不得了。自崂山的乡野村庄、山畔海角,到那现代文明开发尚未波及之地,即使一山一岭、一村一路、一木一石,遇见妇妪童叟尚能攀谈之人,定能指你以幻迹并告之以奇闻,而这些传说在我旧年的蒙昧之中,是伴着我血肉的生长给我以灵魂之膏腴的。

随举怪石一例,却并非以石为证,尽管崂山多的是奇石,远看崂山峰岭之上,各种拟态的石状遍布纷呈,象蒲扇的、象耙犁的、象蟹子甲、象石老人,它们经年地伫立在那里、不懈地注视着人间,任一块有形之石必有其远著的声名。单说我们村外五里,流清河边荒草路旁有一巨石,形状类似巨犬却混身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窟窿洞眼儿,它当然有名,我们叫它“狗窟窿石儿”,奇则奇矣,你若不惮烦足累,请随我沿着水清流缓、芳草夹岸的流清河再走去五里,这里又有一巨石卧在路边。又是石头!这有什么奇怪!可是你再仔细端详,你就定会为造化神工所惊呼感叹了,因为这块巨石与前面的一块惊人地相似,无论大小形状姿势神态都异曲同工惟妙惟肖,它当然也叫“狗窟窿石儿”,在你惊异欣赏的时候,我就可以给你讲讲这对石头的来历了。话说当年有证无考之岁月、似是而非之年代,崂山还是海上仙山、胶州还属世外桃源之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游历仙境,在深山阅此二石称奇,随欲携之以归,他以睫毛为杖担此二石迤俪行来,路遇一砍柴拾粪老者,却有几回相识,因为当时神仙和乡民的不同还不是分得很清,真正是同在一片蓝天下,过的是一样的光阴岁月。老者一见铁拐李就乐了,要象往常一样打趣几句,正好见他吭哧吭哧累得直喘,就说:“你个贪心的老神仙,不拾粪不砍柴倒捡了对大石头,我看看这是用什么扁担掮着?眼睫毛啊,小心折了砸着脚!”

铁拐李正在暗中使劲,经老者这一说,劲一松气一泻,“嘎吧”一声眼睫毛断为两截,就留下了这两块间隔了有五里地远的石头在这里,铁拐李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吹胡子瞪眼一顿足,回南海去了。

当时修公讲得还要绘声绘影、有趣得多,而且阐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特别是对不懂之事千万不可多嘴多舌的圣人训诫。

记得那时说话既不可轻易多嘴,而该说的时候说得不得体更不行。我们那里当时狐神之类的踪迹经常是与乡人的生活融会交织的,经常有装神弄鬼的事情迷惑了愚人的传闻,只不过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迷人而聪慧的狐仙却轻易遇见不着,老人们嘱咐年轻人万不可不辨真假而受骗上当。在这方面修公也是有经验和智慧的,他讲述过自己引以为豪的`一段经历。据说后山老狐狸的修炼已经功成业就,寻思着不想再做狐狸了。不知从何途径修公耳闻了这件事情,他算计着老狐狸这天早晨该有所动作了,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就去后山打柴。在老狐狸出没的地方,樵夫们这些天不是丢了外衫就是不见了烟斗,今天修公屁股刚挪了一个窝草笠就不见了。天光见亮的时候,老狐狸终于忍不住扭扭捏捏地来和修公搭讪,它穿着布衫、带着草笠、嘴巴里叼着烟斗,朦胧看去还真是人模人样的,它两腿站在那里斟酌揣摩了半天,搞不明白修公的心思,但还是开口了。

“天混混,地混混,老人家,你看我,象个神?是个人?”

修公没好气的说:“你不象个神,也不是个人,你是个臊狐狸!”因为修公正为丢了草笠而生了一肚子气呢。

不用说老狐狸丧气了,恨恨地在修公的草笠里边放了个臊屁,就头也不回地溜了。修公当时说:说你神(人)你就神(人)不神(人)也神(人);说你不神就不神神也不神!如果不是修公这次晓究竟、明事理地回敬了老狐狸一嘴,不知狐狸成精还要迷惑多少的愚氓之人呢。只是不知为何多年以后,修公的这句话现在被那些人面精怪们借去演绎成了这样的法则: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管是人世还是鬼域,都是有约定俗成、各自成章的游戏规则的,有时两者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借鉴、套换与交流的,老狐狸可以借人言成精,狐怪横行我们是有责任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故乡的人象石头,各种姿态形状、沉默无言的石头,的的确确实心的石头。而修公是一块开口说话了的石头。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韧到一成不变的石头,才有那热烈奔放一香彻骨的烂漫桐花,我回忆中故乡的春天就象石头上开出的花朵,有时我想,让我忘记过去那荒凉穷苦的故乡吧!但我不能,特别是在这绿遍原野香透天涯的春天,就象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里有女主人公这样的一段话语:想想我受着这么大的苦楚和劳累,我就想从此不再在牧场上牧牛了,搬到城里去过安安逸逸的日子,可是每到春天,看到牧场上牧草绿茵茵的,我就动心了,也许今年是个好年头,因此也就满怀希望地干了起来……

篇7:七月忆事散文

七月忆事散文

七月,当最后一抹夕阳缓缓坠下,那岁月的风声也如流水般荏苒地扎过。浅夏去了,带着一季的灿烂,默默地,隐退于烂漫飘落中,虽不情愿,却依旧高傲、明妍......习惯了一个人,用自己的步伐看着繁华的街头,虽然过于单调,过于乏味;看着过往的人们乐此不疲的忙碌着,倒也有几份乐趣。时光流逝,岁月流转,一场繁华落尽,终于剧终。记得来时,你装饰了我单纯的梦,而归去时我却成了你眼中最落寞的风景。人生就如一程旅途,沿路的美好,总是稍纵即逝,也许走过的风景就该边走边忘吧!回首点滴,曾经美好,曾经刻骨,记忆的沙砾,虽略带忧伤,却也刻着甜蜜;一段段,一缕缕,依旧那般悠扬那般清新。

抬头仰望这暗淡的浮云,乱了心扉,醉了回忆,喜欢这种仰望的姿势,迎着徐徐清风,无比惬意。看着那狂乱飘摇的枝叶依然在天幕下独舞着自己的绝美,洒落一地的过往,这时,又在拼凑着,苍凉、茫茫......天沉沉的黑下来,空气变得有点苦涩。窗外,星星点点,淡淡的温暖透着如水的光辉,柔柔的挥洒,掀起我清浅的心事。听着悠扬的音乐,一缕思绪,一曲天籁,声情跌宕,忽而浅浅,忽而浓浓。

捧起书一本,执手茶一杯,一丝若有若无的微风,扬起杯中如雾的白烟,浮躁的心沉淀了。合掌、闭目,暮然回首,无意间触到了心底那根已断的弦。思,一片混乱;念,一片纠结,只怨那时间、地点犯了最美的错,伤了最真的情。我只能不言、不语、不辩解、不反驳,不去问那流放的故事何时踏浪而来;不去想你给的到底是不是春天。就这样,以一抹淡然的莞尔轻笑,搁浅、淡抹。

隔窗凝视,喧嚣的城市,纷繁的悲喜,瞬间淹没在夜色深沉里。此时的思绪实在无法再匆匆,缓缓地如从容淡然的流云,穿过尘烟,趟过溪流,久久静默,呆呆痴念,试图隐去一切杂乱和琐碎,回归心灵深处的平静,却怎么也无法释怀。时光就在这流转中低吟浅唱,多想留住这漫天的星,陪我的孤单和清冷,许我一生的美好和安稳;不在乎芬芳刹那的惊心动魄,只求留一抹清幽的舒适和携永。

几度夕阳,挥染青春。过往尽在这深夏里飞舞,每一次起落都有着极致的韵律。寂寥的回忆,一如那袅袅的青烟升腾,行云流水般分布每个角落,从没像现在这样的疲惫不堪,在我荒凉的世界里独自演绎了一曲悲怆的离歌。无数次风里回眸,雨里聆听,只为不舍那梦里遗落的馨香;不舍那千山万水般的遥望。风依旧路延伸,于是,我学会了释然,学会了在安静的时光里,拾捡一份花开不败的深厚与美好。风过无痕却留声,云飘无声却有影,一切的一切都在记忆深处烙下印迹,清晰而不曾褪色;宁愿沉醉于这简单的美好中,还生活一份云淡风轻,还自己一份宁静与安然。

站在回忆的边缘,时光没有带走记忆,反而那些往事相继跃显,历历在目,无端的又生出几份彷徨和无处安放的茫然来。花开有声,落英无言。岁月流逝走的是静默,带不走的是心里的光!看着自然匆忙的脚步,慌忙地走过繁华,碾过沧桑,站在这一季的深处,我回望着,心情淡淡,心思满满,如那夜色,凄清又冷寂。听着深夏的的浅唱,许是怜伤,许是感怀,不及防备的泪,怎么也挡不住;顺着指尖簌簌滴落。一直以来,总是凝神静心地看着周遭的一切,总相信自己眼里的春天是独一无二的一道精致风景,是别人无法染指的明媚;可是总有那么一丝混沌杂于其中,怎么就平白无故惹了尘世的`念?我不惹尘埃,尘埃却掀翻我晴朗的天空,把这些归罪与谁,我无从知道。

很是怀念那些单纯简单的日子,平凡而没有波澜,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多么伤感的词语,强烈到让人心疼,心酸,也许生活中的笑并不都是开心和快乐,或许蕴藏着另一种更深的痛,更深的伤吧!琐琐碎碎,情情怨怨,填满着每一寸空间,什么是天荒什么是地老?等待了千年寻觅了万世,原来所有执迷的一切都只是美丽一瞬,昙花一现,清楚的眼却看不清模糊的心。一场盛开的心事,终于在自我的低语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土,于暮霭深沉中遁于无形。

深夏阑珊,阵阵清凉。时光深处,季节在不停的变换,不一样的季节描摹着不一样的剧情,渲染着不一样的情怀。总想枕在天边,听风吟看云涌,如今多少明媚,多少花事,多少美好单纯的愿望,都渐渐地物化成尘,缓缓散去。悲欢离合瞬间之事,人生确实如戏,紧张的入戏,动情的出演,颓废的谢幕。细细想来,生活难免要经受彷徨和无奈,谁又有足够的智慧来决定落幕的时间呢?很长一段时间心都是空白的,思想就如这四处乱闯的清风,没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无从讯问,只是沿着心的轨迹小心翼翼走着,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偏离,于是有那么多的场景与自己失之交臂,那么多的故事于我眼前擦肩而过。有时候实在是太过于清醒,过于理智,无意中却意味着别离,伤口的背后,隐约碰触了疼痛,也许过多的考虑了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自己是不是伤了,痛了,一直逼得自己无路可走,才明白不能选择却终要选择。

风不懂云的漂泊,眼不懂泪的落魄,所以你不懂我的选择......伤心于这座城市,总让人充满犹豫,总让人杂乱无章地飘絮着。眼看着这些凌乱在我的世界里蔓延着,我怯,我怕,我彷徨无助;我伤,我悲,我无能为力,到头来流年转变,连最初的相遇都变成一抹美丽的弧线,日升月沉,模糊不清......浪漫的章节过了,可这个七月,玉兰飘香的时候,带给我的记忆也许永远都无法超越,恍如经年厚厚的积雪溶解无期,哪怕时光走到尽头,我若想起,还是会不经意间捂住心口。往日,已成往日;遇见,已无归期。走过风花雪月的故事,才深知,这繁华的念里,我已深陷,这种不安分的情绪仿佛一经渗入,就无法自拔,总想在彷徨不定里寻找个全身而退的出口。努力的结果,是更加的纷乱迭起,只能在淡定的微笑里渡回味了。

七月--拾起的记忆,像清晨的薄雾,一碰就落,那曾经绽放的欢颜也慢慢枯萎成了最后一点感动,心不再寂静麻木,视野不再苍白乏味,所有那些认为过不去的过去,终究都会过去。当我还能感知自己的眼睛能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就注定了我的记忆天空或多或少的添加了几抹美丽的色彩。当我还能用心珍藏拥有的点滴时,更加注定行走之间我不会是一无所有,因为存在,所以体验;因为体验,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收获。从此我的世界多了阳光和明媚,少了灰色和阴暗,我珍惜着属于自己的点滴感动,充实着自己的记忆行囊,我会怀一份真诚,用自己那缕淡淡的微笑感谢生活,感谢人生,感谢你。因为你们,心的十字路口从此伫立起一道路标,我会笑看风花,淡观雪月,一路好好走下去......

一个人的天空,依旧晴朗;一个人的独守,仍然明艳,一样的醉意朦胧,一样的淡然清欢。几度春华,几度盛开,几度辗转,几度思量,想问:我浅浅的笑,是否可以挽留这似水年华;我浅浅的心愿,是否可以为今生写上最完美的一笔......这一点点散去的七月,注定了你纵肩远走,我却至于原地......远去的画面,苍老着年轮,此去经年,还会温暖如初,唯有轻声问候:“你好吗”?

篇8: 家乡忆事散文

家乡忆事散文

在我老家华北平原一带,前些年几乎村村都有石头碾子。石头碾子一般都架在村里的大街边,所处的地方也比较宽敞,为的是方便乡亲们随时使用。在我小的时候,石头碾子对乡亲们的生活帮助可大了,不仅可以把高粱、谷子脱去壳,也可以玉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象我这个年龄华北平原的农村孩子,不论男女,小时候几乎都帮着大人推过碾子。

所谓的石头碾子,就是两大块经过打磨后的大石头,主要由碾盘、碾滚等石块组成,再加上起辅助的用砖垒成的碾腿、用木头做的碾架等。在碾盘中心有一个坚轴,连着碾架,碾架中固定着碾滚。碾盘和碾滚都被石打磨得十分光滑,平整如镜。天热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特别喜欢坐在石头碾子上,感觉碾子滋滋地往外冒凉气,特别凉爽。

一提到石头碾子,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高中同学李学东。李学东的个子很高,当时几乎比我们要高出多半个头。可李学东同学走路的姿势特别难看,标准的外八字,再加上屁股特别大,十分逗人。由于李学东的屁股特别大,我们都不叫他的名字,背后偷偷给他起了一个“磨盘”的外号。多年后,以致于好多高中同学都忘了李学东这个大名,只记得“磨盘”这个外号了。这个所谓的“磨盘”,其实就是石头碾子中的“碾盘”。

那个时候,农村几乎没有电,乡下人吃的粮食,除了到磨坊里磨的细粮外,都要借用碾子来加工。象收获后的红高粱,非得经碾子一碾,去壳后再碾碎,然后才可以拿回家去蒸红高梁窝窝头;还有玉米,也必须经碾子压碎后,再过一下箩筛,才可以泼白粥、蒸玉米饼子了。玉米白粥和玉米饼子,是那个时候我们华北平原一带农村家家户户的主食。其实,碾子可以碾的粮食还有好多,比如黄豆、谷子、豆饼、山药干、黑豆等等。

推石头碾子特别好玩,就是围着碾盘不停地转圈。碾子也十分实用,除了下雨天,白天晚上都能推碾子。别看碾子看起来那么笨重,可是推起来却十分轻松,不用费太大的力气,也是小孩子特别喜欢干的活,我们这些乐些不疲。只要把手放在拉扛上,用力往前推动碾子,让碾子滚动起来就行了。在这个时候,往往有一个大人,在拉扛的后边,一手推着拉扛,一手拿着条帚不停地从碾盘边上往中心轴扫着粮食,生怕这些粮食从碾盘上掉到地上。

我们队里的碾子就在我家旁边,小时候我和弟弟经常帮着母亲推碾子。有的时候,我们兄弟推得兴起,会一起用力,把石头碾子推得飞快,让跟着拉扛后过的母亲都快跟不上了。母亲在后边不停地说,慢一点,慢一点。母亲越是这么说,我们兄弟就越用力气。当时,我们兄弟之所以这么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母亲,我们兄弟长大了,不用母亲再推碾子了。

当然,有条件的农村,为了省力,就用牲口来代替人力拉碾子。就是把牲口套在拉扛前边,赶着牲口往前走就行了。拉碾子的牲口往往是小毛驴,而不是牛呀、马呀,更不是骡子。因为毛驴的个头比较小,转圈比较灵活,不象牛高马大的那些牲口,转个弯需要好大的地方,不太方便。这个时候的小毛驴和拉磨的小毛驴完全一样,人们怕它偷吃,还用一块布蒙住毛驴的双眼。

我对碾子印象最深的就是通过碾子做好人好事。那个时候,国家正在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全国上下都搞得热火朝天。我们村小学规定,每个小学生一个星期必须得做两件好人好事。农村的`孩子,不能搀老人过马路,也不能擦教室里的玻璃(我小学的窗户上都是贴的塑料布),我和我的同学只得每周都得替一些爷爷、奶奶推几次碾子。最为好玩的是,有的粮食已经碾好了,后来的学生非得再把这些粮食重新倒在碾子上,再重新碾它一次。

推完碾子后,这个石头碾子又是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地方,百玩不厌。由于石头碾子个头巨大,我们经常躲在碾滚、碾盘的后边,或者干脆趴在碾腿的下边。特别是到了晚上,躲在这些地方,小伙伴们是很难发现的。这时,聪明的小伙伴就会站在碾子边上大喊,我看见你了,我看见你了,快出来吧,快出来吧。其实,这是小伙伴在唬人呢,因为他光喊叫,脚步却纹丝不动,这种小花招,我也曾经用过多次。

时代在进步,乡村也在变化。我曾经那么熟悉的石头碾子,和许多原先司空见惯的老家农具们一样,随着电气化的普及,也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光荣退役,没入了滚滚红尘之中。但是,不论是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点,每当我想起家乡的碾子的时候,我的感觉还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那么入神。

篇9:雪花忆事散文

雪花忆事散文

雪停了。据当地天气预报还有雪。

这几天来,先是北风嘶叫,其尖叫声是多年不曾有的,后又纷纷累积落起如小米粒的雪,小小的雪偶儿有几朵大片的花,是六角开成八角,或八角余下的六角呢?我不能细细说来,因为我不在它们魂变的路上,怎能知它们一路风一路魂呢!

早餐时候,我也不怎么去想下雪的事了,因忙于整理当天的事,急急在雪路上向去单位上班地方走去。直到我搁下粉笔,才又想起雪的事,一只用了许久多年茶杯,是玻璃烧制而成,玻璃上烙制着冬天腊梅花,除了雪花就是腊梅的红了,我固执地想雪花来,是先六角还是八角,是魂变还生的魂吗?我惊愕于杯中的淡茶水,还热热地冒白气,像那烧制前的热在向外溢出,溢出了这么多年苦寒的'我,雪心是红的吗?明明看到冬天腊梅花,淡香而过于层胸浮云往事。

这些日子,我情绪一直不很好。

也分不清情绪先后样子。皆因的事,也分不出先六角还是八角,只不过是我写了违背“黑势黑道”意志的字,纠纷了一场与刑事案件的举报(夜遭入室的刀)。目前,我疲惫于各种阴阳势力慰藉而我的铅衣,白日里,我听凭着恐吓侮辱,忍受各种精神蹂躏。在其它时间或晚上,就抽出时间来,整理整理还没有掠夺的说话权力。

大雪后。

那些冷魂,时融时结,冰渣碎雪,泥块泥泞,已经让路很难走了。我在网上一直向上级部门反映,像干火云炒雪团,无论怎么说,也是在泥路上踯躅难行。

风,并没有融化在雪花。

端起杯子透明的清茶水,……,我,…….,呷一呷喉部的狭窄部位,溢出皆因为果雪花魂变而来的天泪。据当地天气预报,今夜零下十五度,层雪下面的水,活着的水声也封存了。

天阴灰。天有风。

溢出吧,溢出吧。

我不再细究雪花的来由,是六角开成八角,或八角余下的六角呢?我穷极自己的见解,驮着沙漠从没有见过的雪光,生长出从不歌唱死寂的沙漠骆驼刺,去拜访一滴露珠的云与海。魂变前与魂变后的事物,我在中午小睡梦中,大喊:魔鬼地界,道术的巫师,你们改变不了我是烈火透明玻璃烧制而成的雪花与腊梅花。今晚,将再会落下满天颜色雪花,于灯罩上凝结的冷气团里。

篇10:初冬经典散文

初冬经典散文

阳历十一月十日前后进入立冬时节,但离下小雪还有大概半月有余,真正意义上的冬天,我感觉要到十一月底前后,只有天空飘落皑皑的白雪,北方人才认为步入了冬天。

下雪前的北方,天气干燥风大,呼呼的北风一刮就是一整天;干黄的树叶,经大风一吹,纷纷扬扬满地都是;你看那白杨树,早已叶落枝秃,犹如一位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呆呆地站在路边;默默地迎着凛冽的北风俯视着路上的行人。干燥阴冷的天气,使路上的行人过早地换上冬棉衣;一个个嘴唇干裂、手皴脱皮,好像人们并不喜欢冬天的到来…

偏偏在一个阴冷的下午,天空暗淡了下来;狂风夹带着小雪,纷纷扬扬撒满大地;越来越大,纷纷的雪花变成了如鹅毛似的大雪,落在行人的脖子里感觉凉飕飕的;调皮的玩童们竟相奔走呼喊着:“下雪了,下雪了!”这稚嫩的童音,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乡村;人们纷纷走出来站在家门口向天空上望着,好像心里在默默地祈祷:“希望今年来一场大雪,给干渴已久的冬小麦盖上一层厚厚的冬棉被,来年定能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景…”我也跑了出来,望着天空,鹅毛般的大雪依旧在下,而且越来越大;望着路面上的尘土渐渐地被白雪覆盖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张扬…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哇”,远处的房顶上、院墙上、院里的梧桐树上、路两旁的杨树、槐树上都落满了白雪,如同披上了洁白的外衣,甚是凄美壮观…

学生们也都快放寒假了,你看那道路上调皮的孩子们在打雪仗;你追我赶、嬉笑打骂声不绝于耳…远处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更是白茫茫一片,甚是壮观;梨树上、苹果树上、桃树上、枣树上、杏树上、梅花树上…;也都披上了洁白如玉的圣装;这时候,三五一伙,七八结伴;踏雪咏梅实乃人生一大乐趣啊…

你看那梅花树,在凛冽的北风吹拂下,花儿开得依然艳丽逼人,五片粉红色的花瓣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风姿卓约、独占鳌头;没有哪一种花能像梅花一样不惧严寒,依然迎风傲雪、独自盛开;我最欣赏冬日的梅花的'美颜,更喜欢它那种不惧严寒的高贵品格和个性;啊!梅花,你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不怕长途奔波慕名而来欣赏你、观赏你;啊!梅花,你令天下多少游客、摄影爱好者不惧驱车劳顿而来同你合影留念,留下历史精彩动人的瞬间…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下雪后在晴天太阳的暴晒下,往往各家房檐前第二天早上留下长长的冰喇叭,垂下的晶莹剔透的长长的冰喇叭,犹如一个个小冰柱,甚是壮观;小时候,还特意用棍子打下来放嘴里吃,一咬“嘎巴嘎巴”的声音,顿感别有一番韵味…;但路面上就糟糕了,白天太阳晒化的路面到了晚上经过一夜之间的冻结,第二天早上,结冰的路面溜光奇滑,行人走在上面如同进了溜冰场,一不小心,就有可以人仰车翻…

渐渐地,已步入“四九”时节,民间谚语:“三九四九,冰上走”。这段时间也是最冷的时候;眼看快要过年了,这时最令人愉快的事就是和大人们一起赶年集。

我的家乡年集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这天对我来说别提心情多激动了;早上早早起床,等母亲做好饭,吃完饭,我就和父亲一起去赶年集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出门都是电车(条件好的地方开着轿车),父亲骑着一辆老式高梁自行车,我坐在后面;乡间的公路上,行人可不少,有骑车的、有步行的,有大人、有小孩;农村赶集就是这样,如同打仗上战场一般,全民皆兵啊!…、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集上;你看那整个街道上人山人海,叫卖声不绝于耳;商品百货更是琳琅满目…,有卖吃的,(鱼、肉、菜、蛋、饼…)有卖穿的,(各种衣服:冬季的、春秋季的、老人穿的、年青人穿的、妇女穿的、小孩穿的…,帽子、手套、被褥…)有卖用的,(各种傢俱一应具全、家电、五金、通信、交通工具、电工用具…),但最吸引我的就是过年要放的烟花,每个烟火摊前都挤满了人,争相讨价还价;父亲除了家里放的鞭炮外,给我买了几摆“齐火”;又一起买了些年货(春联、火蜡烛、供奉的神仙图画、猪肉、各种蔬菜…),满载而归…

北方的冬天,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过年这几天;一到腊月三十下午,家家开始贴春联,三十晚上放鞭炮(除夕夜,代表要除去一年的秽气,迎来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吃饺子;家家户户,天还不黑,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一阵高过一阵;电光鸣闪之后,天空到处浓烈的火药味弥漫着,地面上落下一层层厚厚的鞭炮红纸屑…最美的事就是鞭炮过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着香气溢人的饺子,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这种感觉是最温馨最浪漫的;“家合万事兴”、全家人全部聚在一起过年,我感觉这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最幸福最完美的时刻;顿感心里面年味越来越浓了…

篇11:初冬漫忆情感征文

初冬漫忆情感征文

天开始冷了,身上厚厚的外套依然挡不住冷风习习,冬天来得如此突然,冷得无法呼吸。滴滴答答的校园,湿漉漉的空气,视线开始模糊了,记忆却异常清晰……

冬风卷走了最后一片落叶,四季的更替永远是这样杳无痕迹,在不知不觉中也见证了这世界的变迁,我们也成熟了。

两年前,带着希望与新奇来到这座小城,它是那么小以至于让人无法清晰地记住它,它并不发达,但是它是好客的,是质朴的。人们总向往的大城市的生活,然而我却不喜欢,大城市的躁动浮华会让我的心灵走得更远……

刚踏入师专的那一天 ,对周围的环境都是那么陌生,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学校绿化太美了,空气很新鲜,就是空气太潮了,有点冷,在闽南是很温暖的,不过初踏贵宝地呼吸者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空气也许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吧!

还记得大一和宿舍的'人一起去爬上的情景,我们带着好多零食背着大包小包,宁德不仅是一个雨城更是一个山城,在这之前我从不曾爬过山,我们一大群人又说又笑的来到“镜台山”那里很美,山也不算高,虽然那次我没能战胜自己爬上山顶,但我想我终于也有机会和大自然真正的融合一体,哪种兴奋地程度无语言比。

宁德人也是好客的,每逢中秋佳节我们宿舍人总去家住本地的同学家蹭饭,他们的家人好客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总想买点回礼,但终究在忙忙碌碌中忘记了……

大二我们课程多了,考试也多了,就很少再出去玩了,大家忙着逛图书馆,忙着做作业,忙着……却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包括这里的气候。

如今我们即将毕业,也许将离开这座小城,这所学校,不舍之中包含着无奈。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记号了,忙碌的学习生活也将换上了做简历,找工作。昔日的舍友情同学情在这离别之际变得异常的珍惜异常的不舍。

滴答的雨水宛若水帘,倚栏凭眺,很冷,很美,很朦胧……

岁月像条河流,左岸是无法忘记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的隐隐感伤。是的,三年的大学生活有着我们青春的痕迹,最美的记忆,然而岁月的流逝,也印证着我们不再年轻的心。

在这初冬里,回忆蔓延着整个整个个冬季。青春,散场,晚言……

相关专题 初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