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申论材料的思维方式

暗室花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暗室花朵”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读申论材料的思维方式(共5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阅读申论材料的思维方式

申论核心测查的能力要素,根据申论考试大纲当然主要包括五大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其实,就实际考试而言,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申论测查的能力表现出的就是:“读材料和写答案”。这两者贯穿申论考试始终,二者缺一不可:读不懂材料,文采再好写的答案采不到得分要点上也是徒劳;读的懂材料,但却不会用书写的方式表达观点,这样就更加致命直接影响你的分数。所以必须找到准确连接这两部分的关键所在。这就是阅读申论材料的思维方式。

阅读申论材料的思维方式

依据材料作答、从材料中提取出题目的作答要点,这是申论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的特点所在。读懂材料大意、抽取主要内容,这一过程即为“归纳”;将归纳好的要点内容,用更高级的词汇提炼出来,总结成一个逻辑缜密、规范的整体,即为“概括”。这里的“高级词汇”可以是高度凝练的词语,也可以是某一词汇的属概念。如果考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对这一过程就会非常熟悉。

申论材料实例演示

看下面一段材料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1.记者昨日从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和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近几天医院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平时明显增加。毓璜顶医院专家介绍,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一方面是因气温变化,导致感冒患者增多;另一方面,雾霾天气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大量污染物颗粒不容易扩散,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传播。PM2.5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2.记者从烟台海事局获悉,受雾霾天气影响,烟台至大连、蓬莱至旅顺等省际客运船舶将于9日凌晨全线停航,预计9日夜间恢复营运,10日凌晨再次停航。8日,我市境内的沈海高速、荣乌高速、西港区疏港高速以及烟海高速的24个收费站陆续关闭。截至昨天下午5点,烟台机场共有8个航班取消,还有大面积航班延误。

3.昨日晚间11点,记者路过南京地铁4号线鼓楼广场至云南路段工地看到,往日繁忙的渣土车不见踪影,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受多日雾霾的影响,今天晚上,地铁工地上的渣土车运输被南京有关部门叫停了,明晚也被叫停,至于何时能恢复渣土车运输,目前还不知。

类似的描述性语言是申论材料的必备类型。为大家做如下演示:上面三段内容读后可以归纳出每段材料的核心意思:

1.雾霾天气大量污染物颗粒不容易扩散,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医院呼吸道病人增多;

2.雾霾天气使水运停航、高速公路关闭及航班取消并延误;

3.工地施工被叫停。

提取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归纳出段落大意,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归纳出来的这三点绝对是材料主要内容的组成部分,但只写这三点是拿不到全部要点分数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的“概括”。

三段材料的主角可以根据高频词汇得出:“雾霾”;按此方法也可以得出材料所谈的内容核心:“影响”。即,主要内容是“雾霾的影响”。

具体内容:1.原文“医院呼吸道病人增多”,在申论考试中需要换另一种表述:危害健康;2.原文“停航、高速公路关闭及航班取消并延误”,用高度凝练的词表述:影响交通;3.原文“工地施工被叫停”,其属概念就是:生产工作受到影响。

这就是一个概括过程,而这些概括出来的词往往才是重要的标准采分点。

一句话将主要内容概括出来: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交通出行及生产工作。

篇2:六种思维方式

1、横向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横向思维、思维的组合,也就是思维控制的过程。是思维者、会议主持人、讨论参加人对思维方式的选择。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思维或思维组合,选用什么样的思维顺序。是回答:下一步怎么想,下一个议程是什么的问题。就好比乐队的指挥,该钢琴、该小号还是该低音贝斯还是哪些乐器的组合等等。

在使用这种思维时要注意:我们在思考什么?使用的是哪一种思维?我们的思维是否在思考范围之内?还应该使用哪一种思维?我们应该按照某一模式思考多长时间?还需要延长吗?是否应该转换思维?转换成哪种思维?我们怎样总结现有的结论?我们的决定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完善,应该用哪种思维来完善我们的决定?

合适的思维组合通常可以起到促进者的作用,指出不合适的意见,促使团队做出合适的决策。在阶段性评估时,我们通常使用认同思维与质疑性的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在小结时采用认同思维和质疑性的思维加上信息扩展性思维再加上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最后用情感性的思维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中去。

2、质疑性的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批判性的思维、否定性思维、质疑性的思维、逆向思维,也是寻找和发现困难因素的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去审视、反思、调查所面对问题的真实性、正确性、可行性、正确性、合法性、普遍性并剖析其弱点及不利条件,发现风险和隐患等等,用电影“创业”里的话来说就是“横条鼻子竖挑眼”。找出所选择方案、设想的各种不足之处。

这种思维方式是进化成人类以来就具有的,遇事先审视环境是否对自己有害,握手就是由原来早期人类伸出手,向对方表示自己没带武器,主动让对方审视,使对方有安全感而演化为友好表示的。质疑性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绕开或排除隐患从而做出最佳决策,能够提前预见困难从而设法避免。

认同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配合起来是一个强大的评估工具,在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己起草的公文时更要注意和质疑性的思维反复使用。

在针对自己工作的具体思维过程中,要注意质疑性的思维和认同思维相协调。过少或过多使用质疑性的思维都是不利的。过少使用质疑性的思维、过多使用肯定性的思维会让人轻信、莽撞,过于乐观自信;过多使用质疑性的思维,过少使用肯定性的思维则容易使人过多地看到阴暗面,感到困难重重,失去前进的勇气。

当然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应用它。在军事上,有示形的做法,强则示弱,弱却示强就是促使对方在思维方式上犯错误,我们在对付竞争中的对手企业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思维。空城计中,诸葛亮以弱示强,吓走了司马懿。还有孙膑用增兵减灶之计以强示弱促使庞涓思维发生错误,最后打败庞涓。

3、信息扩展性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扩展性思维,是用新的事实、信息来填充原来思维的基础。在两种对立的情况难分正误时可以暂时把这两种对立的情况平行放置,必要时作记录,接下来寻找新的信息,评估原有情况的相对性和准确性。我们还可以区别信息是事实还是推论,再用信息填补信息与事实的差距。扩展原有的思维范围,来深化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我们可以问自己:

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我们想得到什么信息?

我们需要什么信息?

我们怎样获取遗漏的信息?

4、直觉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感受性思维、直觉思维、情感性思维、预感性的思维和潜意识。这里的情感性思维并不是感情用事。

在进行这种思维时,可以不必问“为什么”。事实上,人的一生中凭直觉和知觉的思维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不能做到或来不及进行深层次思维时,都可以凭直觉思维来随机应变。我们往往有这种经验,在一种成熟认识形成之前,直觉往往是各种还没有充分加工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总和,其正确的比例相当高。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所谓的“第六感官”、直觉是不容忽视的。在一些警匪片中,警察有时就凭直觉去查找线索。

但是如果只是凭直觉思维,不去扩展信息往往也会被自己的一时情绪、情感所蒙骗,越是自信的人越要注意这个问题。空城计中,带领二十万大军的司马懿被仅有少数老弱病残的诸葛亮骗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庞涓过于相信自己看到敌人锅灶数量逐日减少的“事实”,思维发生错误,被孙膑打败。试想如果当时他们如果把认同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配合起来历史可能就要重写。

5、创造性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是针对原有的信息、条件、正负面因素、兴趣点、兴奋点通过灵感、筹划、讨论而产生的新设想、新方案、替代办法的思维。

在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就是一个使用创造性思维的例子。当时重点进攻的国民党军队有45万人,全部美式装备,而且其中还有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我华东野战军只有33万人,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是才收编不久的部队。粟裕将军经过十多天的部署,完成了对国民党黄伯韬军的包围。在总攻前20个小时,获得了一个新的信息: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孤立突前,进入了孟良崮。粟裕将军果断地使用创造性思维——还有更好的方案吗?又,打74师——决定改变围歼黄伯韬军为围歼74师,并在十多个小时时间内完成了战略调整,使双方的最高统帅都吃了一惊。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全歼了74师,一举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使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是解放战争的一个战略转折点,粟裕将军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关键作用。

在使用创造性思维时,我们经常要回答:是否有更多的代替方法?在这个领域理有什么新的思路?能否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同时要注意摆脱平常的思维定式,就是要按照理性去分析问题,而不要按照套公式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6、认同思维

也称阳光思维,我们可以理解为顺向思维、认同思维、肯定性的思维。是从逻辑关系上顺延、深化原有的思维,找出所选择方案、设想的各种益处:简捷性、合理性、可行性、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易接受等优点。

这种思维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单独进行,也可以跟随在否定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之后补充、发展和强化原有的思维。使用顺向思维、认同思维、肯定性的思维绝不是做应声虫,而是要深思熟虑,把问题的正面、主导方面思考透彻。

篇3:歌唱思维方式

【内容摘要】声乐课作为一门重要的音乐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常规角度来看,声乐是经验、技能和技巧传授的课程,学生学习教师的经验,教师进行直观的示范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要有一个前提或者共识,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性指导,并强调教学中双方对声乐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思想交流。

因此,文章认为在声乐研究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思维方式的探究。

篇4:歌唱思维方式

歌唱的技能、技巧和音乐表现等问题历来是声乐研究的重点,已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然而,若纵观我国声乐研究的现状,可发现当前的声乐研究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尚有待改进。

从总体上看,我国声乐研究重心仍主要处于对歌唱技术问题的经验性总结层面,缺乏思想理论层面的探究。

例如,对一些常用声乐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人们一般仍持从众心理,很少有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有关声乐术语的确切意义弄明白。

由于声乐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人们对声乐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往往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不能从声乐问题的原点出发认识和解决问题。

本文对声乐术语和声乐原点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一、声乐术语的思维方式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研究中,再生性思维定势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对有关声乐问题的认识普遍受到再生性思维习惯影响,满足于对已有经验的重复延用,不对问题的本质做进一步探究,只是因循了前人的一般认识,缺乏自己对问题的论证。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某些声乐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常常出现偏差。

例如,对同一个声乐术语可能有大相径庭的解释。

一般情况下,在教学中使用声乐术语是简化教学用语的需要,正确地应用声乐术语对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很有大帮助。

由于声乐术语是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般并没有明确的应用规范。

声乐教学给人的印象通常是跟着感觉走。

当学生找不到好的感觉时,教师往往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由此可见,声乐术语应用中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势必导致声乐教学效果的不稳定。

因此,对声乐术语的理解应当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而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长期以来,声乐术语的基础概念一直处于不十分清楚却照搬照用的矛盾局面之中。

人们对声乐术语的理解和声乐问题的认识大多是从个人的主观局部经验出发,难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产生许多谬误。

很多人对声乐术语的基本概念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因循前人对此类问题的一般认识,缺乏自己对问题的进一步论证。

例如声乐术语“打开”,这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声乐术语,每个人对“打开”的认识程度并不一致。

“打开”到底是指什么?究竟应当怎样打开?人们的理解和做法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笔者在对此类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声乐学生对“打开”的理解五花八门,很多人对“打开”的方法应用更是错误百出。

笔者以歌唱中的“打开”问题为例,对与声乐术语有关的思维方式进行阐释。

(一)“打开”问题的不同思维角度

对“打开”问题的理解需要透彻,不能局限于表面。

例如在歌唱过程中对空腔打开的认识,这是歌唱过程中最简单和直接的现象。

空腔需要在歌唱过程中尽可能的打开,很多学生不去追究打开的原因,而认为是教师要求在歌唱过程中必须做的。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只知道照着去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这种教学过程或者教学成果是不达标的。

空腔的过分追求打开,有可能会造成下巴的挤压,进而造成喉咙的僵硬,即肌肉的不舒服,挤卡住了喉头,导致学生在歌唱过程中一系列错误的发声。

创造性思维是多角度的思维,这种多角度的思维更多的体现在多层次上。

歌唱的“打开”应该从科学角度去理解,不能僵硬的认为是一个简单动作,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歌唱状态的体现,是以整体歌唱效果为前提的“打开”,进而通过这种“打开”达到歌唱的整体协调,形成一种歌唱状态,从而完成整个歌唱过程。

“喉器”是整个歌唱过程中必须处于核心部位的一个重要发声器官,在整个共鸣腔中处于中间的位置,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枢纽。

“打开”其实更多的就是指喉器的“打开”,在歌唱过程中只有实现喉器的充分“打开”,声带才能在歌唱过程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声音的.充分共鸣。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打开”问题的具体措施

对问题的反观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指标或衡量体系,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更多体现在多角度上,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打开”问题的处理,要多角度和多层次去分析发声器官的扩张程度和状态,“打开”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发声器官的收缩,从而更好的去歌唱作品。

1.胸腔的“打开”

歌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很关键。

气息是通过胸腔的“打开”来实现的,只有运用好气息才能够实现胸腔的共鸣。

歌唱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喉腔和胸腔的连接很重要,歌者要注意胸腔的充分扩张,从而实现喉腔的完全“打开”,不能单独进行胸腔运动,要关注胸腔和喉腔的联动性。

2.喉腔的“打开”

喉腔的“打开”是一个局部运动的过程,它能够实现喉部肌肉的伸缩,体现喉部的张力。

在发音过程中,喉腔的“打开”是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发音状态,使喉器中的发音器官能够更好的发声,声带和会厌是发音的关键,喉腔的“打开”使这些发音器官能够自主运动,在喉腔肌肉的带动下实现发声。

3.咽腔的“打开”

从发音器官来看,咽腔的位置是一个交接点,它是气息的通道,也是一个调音管。

咽腔“打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共鸣,形成发声共鸣良好的状态。

在整个发声部位“打开”过程中,咽腔的“打开”是比较复杂的,且影响其他发音器官, “打开”对于发声器官来说会带来不一样的状态和变化。

学习咽腔的“打开”,要注意用“倒吸气”和“受惊吓”两种状态,打开咽腔时应尽量将小舌头提起,感受到凉气对后咽壁的刺激作用。

4.鼻腔的“打开”

鼻腔的通气是一种歌唱状态,不能把鼻腔的“打开”理解成一种通气状态,把声音和气息从鼻子里挤出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在歌唱过程中,鼻腔的“打开”应理解为是鼻甲和鼻咽腔联动的一种扩张,鼻甲张力的具体作用体现在阻挡气体从鼻孔出来,避免出现鼻音。

在关注上述各共鸣器官打开问题的同时,还必须用辩证的眼光认识各共鸣器官的收缩对抗运动。

人体任何部位的肌肉运动都应是扩张肌和收缩肌的对抗运动(或称协调运动)。

歌唱中与打开运动相对的收缩运动主要表现为对歌唱吸气状态的保持,可理解为屏气状态中的“打开”。

上述声乐术语“打开”方式的应用分析,对其他声乐问题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虽然声乐术语的形成一般具有主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的对象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此,人们最终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声乐术语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对声乐术语的经验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的高度。

二、关于声乐原点的思维方式

现阶段的声乐研究需要突破固有承继的思维定势,不断探寻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从而将声乐研究推向新的层面。

从声乐研究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指对声乐问题从多维角度进行观察,把握并多层面分析研究,具体而言,是对声乐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辩证剖析,将其分解成各个原点问题加以研究。

解决声乐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声乐领域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研究。

因此,应将有关的声乐知识点视为声乐的原点问题,明确提出声乐原点概念将有助于厘清声乐研究思路,促使声乐教学研究工作更具条理性和科学性。

比如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使之尽量符合歌唱发声要求,继而再研究歌唱的生理与心理综合状态,以达到完美的歌唱艺术境界。

教学双方对歌唱状态的认识随着教学的进展而不断深化。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歌唱者对歌唱生理、歌唱心理状态的调节与歌唱机能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在歌唱中不可能把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截然分开,任何一个细微的歌唱动作都离不开心理活动(意念)的配合。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认识步骤是指理论上的研究顺序。

在歌唱中,歌唱者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应是同步进行的。

例如对歌唱气息原点问题的认识。

在声乐中一般偏重于研究歌唱气息运动的生理现象,忽略心理因素对歌唱气息的影响作用。

在教学中常见有学生掐着秒表练气,期望借助单纯呼吸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歌唱气息控制能力。

然而,这样的练习往往事与愿违,通常歌唱气息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呼吸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不明白歌唱气息的作用原理而导致气息运动无的放矢所致。

单纯的气息运动只是歌唱的生理活动反应,只有当气息运动与声带运动相互作用时所发出的歌声,才是歌唱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综上所述,歌唱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问题可被视为歌唱气息的原点问题。

对歌唱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综合反映的认识过程即是声乐原点问题的研究过程。

目前对声乐原点问题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式的思维定势,侧重于对声乐原点问题认识的直观性和求证性,具有思维的确定性特点。

二是东方式的思维定势,侧重于对声乐原点问题认识的意念性和浑整性,具有思维的不确定性特点。

就声乐教学研究的总体情况而言,东方式思维定势仍占据主导地位,在肯定浑整性思维特点的同时,要避免思想方法出现认识偏差。

在声乐教学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歌唱问题时起到不同的作用。

声乐思维方式的研究在宏观上包括对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两方面,微观上涉及歌唱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21世纪音乐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从辩证的角度看,认识总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事物也必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继续发展。

随着声乐研究思维方式的日益改进与完善,必将更好地推动声乐艺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露娜.论歌唱发声的线条[J]. 苏州大学学报(工学版),(06).

[2]李琛.建立歌唱发声时生理与心理的统一[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04).

[3]韦红梅.谈歌唱发声中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S1).

[4]张香萍.试论歌唱发声中的气息运用[J]. 黄河之声,2001(06).

[5]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 田林,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84.

[6]李星泽.论超边缘震动现象――关于歌唱发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

[7]袁东艳.歌唱发声中的三个点及其关系试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3).

[8]宋丽娟.浅谈歌唱发声的生理基础[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06).

[9]王丽曼.浅谈呼吸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10]王玉健.论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与训练方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04).

[11]韩德森.声乐教学研究思想方法略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篇5:创新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是指对现有事物或理论相反方向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在事物发展及其学问问题上,古人曾有“于无疑处有疑,方为进矣”、“有疑则进,无疑不进”,以及“大疑大进,小疑小进”的名言教诲。也就是说,没有“问题”的生活,便平淡无趣,溅不起浪花。一个人不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生活乃至事业必定是一团糟。

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从三点把握。

一是面对新的问题,我们可以将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用常识看来是对立的,似乎根本不可能的办法去思考问题。“油水不合”,即使在今天仍被人们当作常识。油水真的不相合吗?在印刷业,人们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经过试验发现,常规搅拌,油水确实不合,而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油水混合,再适量加点活性剂,问题就解决了。

二是面对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长久困扰着我们的难题,我们不要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思路去思考问题,使我们的思路越来越窄,而应该“迷途知返”,即从现有的思路上返回来,从与它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日本有一个叫中田的人,他想发明一种圆珠笔,并试图解决圆珠笔中最令人头痛的漏油问题。冥思苦想了好久,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后来,他反回来想,圆珠笔漏油,一般发生在写了两万字之后。那么,造一种写了两万字就用完了的圆珠笔,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新式圆珠笔问世之后,果然很受人们的欢迎。

三是面对那些久久解决不了的特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即不是从彼一问题中来寻找解决此一问题的办法,而是相反,就从此一问题本身来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免疫理论的创立和付诸实践,就是这种思考方法的结果。当时,面对给千百万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瘟疫,许多科学家都在寻找一个能防治瘟疫的药物,而巴斯德却沿着和大家相反的方向去思考,给人或动物注射少量的菌苗,增强其免疫力而达到防疫的效果。巴斯德获得了成功。

反向思考法是一种科学复杂的思考方法。因此,在运用它时,一定要对所思考的对象有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决不能犯简单化的毛病,简单化只能产生谬误,它同需要严密科学的创新思维是没有缘分的。

相关专题 申论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