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要把活儿干细

名字太low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名字太low”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营销:要把活儿干细(共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营销:要把活儿干细

中午偏晚,步入一砂锅店充饥,店老板和员工正吃自己的午饭,只有偶一个顾客,巧遇一个营销小案例,值得一说……

某饮料品牌的青岛区域经理(凭经验我断定他是经理或主管)领着一个业务,进了砂锅店,打开了两箱饮料,很熟练地将饮料摆上了砂锅店的每一张餐桌。饮料一大一小,还有一个印有宣传口号的硬纸底托,摆上去不能说多美,但倒也不难看。

在经理和业务摆放饮料时,出于职业的习惯,我恭维了一句经理:“你们这个办法很好呀!”嗯,顾客在一个地方看到不见得喝,看到的地方多了,就想喝了”,经理回答道。我附和说:“对,你说的没错”。

前后不到5分钟,经理和业务就把这个砂锅店的铺货搞定走人了。

我拿起饮料来看了看,是一个新品牌。

我问店老板:“你付他钱了吗”?“谁付他钱啊?他想摆着卖就卖呗,卖了才给钱。”“那要是丢了怎么办?”我问道。店老板说:“丢了是他的,他会给补”。说话的同时,店老板打开了一瓶饮料,尝了一口,说道:“什么破玩意儿!谁喝这个呀?”听老板这么说,我笑笑问:“卖这饮料不是可以给你的店里增加一个利润点吗?反正你也是搂草打兔子,顺手的事情!”老板答道:“谁靠他这个赚钱啊!”

故事到此似乎就结束了,

如何来评价这个小案例呢?

非常值得的肯定的一点:把饮料陈列在砂锅店里,尽管这招并不新鲜,但是,作为一个新品牌也是个小品牌,能够想到并且做到这一点,依然是难得的。

非常值得商榷的是:经理和业务没有把活儿干细致。

一、经理和业务并没有把店老板真正搞定。店老板显然是“出地不出力”。店老板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她下面的店员的积极性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尽管货是铺上了,但是,店老板和店员主动推荐产品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二、经理和业务没有给店老板和店员讲解其产品的功能与卖点,也就是没有做产品知识培训。

三、铺货砂锅店主要是为了做宣传,而没有寄太多希望于现实销售,而实际上一举两得是完全有可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的激励及结账政策不清晰,货没有变成店老板自己的,老板没有压力,没有积极性。因而,砂锅店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活终端”。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营销之事,想到了不等于做到了,做到了不等于做到位了,做到位了不等于做细致了,做细致了不等于做好了。

篇2:营销练得是细功夫

任何经营公司里面,人数最多、地位最高、待遇最好的莫过于营销人员,可是,在鲜亮的外衣背后,是他们辛苦的工作、承受的极大压力、面对异常竞争的现实情况。我们说营销人好做也罢,不好做也行,营销这个行业本身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言。

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大批走出校园的学生纷纷投身这个职业,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之中有的功成名就,成为行业精英;当然,绝大部分的会泯然众人,三十四十岁了还是一只包在基层跑业务,差距巨大。大家接收一样的教育,一样熟记4P理论,一样从基层做起,差距为什么这么明显那?关键一点,你把营销看成你谋生的手段还是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其实说白了就一点,下细功夫把营销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离成功就不会太远。

要做好营销工作,必须得下细功夫,下大功夫,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之努力:

一、 学习

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懂得,只是当被动的学习和主动的工作相提并论的时候,你或许才真正懂得它的内涵。时间在变、社会在变,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和新形势,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认可这样的新情况,学会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我们打破固有思维和传统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艰难,因为要剔除原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本身就需要一种勇气。所以,谁有勇气和信心来改变,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剔除固有思维而学习新思维并应用到工作当中,那么谁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目前我们的优秀企业都在大力打造学习型公司或学习型团队,就是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格局下的一种适应。毕竟,有想法的组织或个人的成功之路需要更多的是脑力和智力方面的支持,就要不断的通过学习了提升。

二、 执 行

在我们日常的企业管理当中,谈的最多的是“执行力”三个字,执行力的强弱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效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参考。

我们做营销工作,也需要这样一种态度。企业的执行力更多的强调是自上而下的服从和实施,有以企业为代表的一套监督组织来配合实施。而我们个人营销行为则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自觉和自律。这就要求我们的营销行为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把营销工作当成终生奋斗的事业。同时,对于一些正确的方法和思路,要坚定不移的落实下去,而不是怀疑和裹足不前。记得笔者的年少时的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做了可能会成功,不做一定不会成功!”就很直接的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有做了才有可能成功,不做一定不会成功。

而营销工作本身对于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的高要求,更要求操作能力,

这就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常会看到那些能力一般、想法一般的“笨员工”,在执行公司的经营方针的时候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看似很傻,却最后大多获得很大的收获。而很多所谓的“聪明员工”,对于公司安排的一线调研、市场细分和深挖并没有详细的落实,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向公司交差了事,到最后却很难获得成功。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是要告诉我们,营销需要踏实,需要一丝不苟的执行!

三、 有 心

这里说的有心,指的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用心、要专注。认认真真的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认准一个目标和方向来做,何愁没有收获?

首先要强调的是有心。为什么要这样做,整个流程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做是不是最优方案,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这样解决是否可以完成等等,一定要在心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链条。同时,将每次做的事情进行有效记录和总结,以备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解决。

然后强调专注。所谓专注就是要求凡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我你做任何事情难的不是一时一会用心去做,难的是一直坚持用心做而不中断。经常会有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毕业没两年的职场新人先笔者咨询:为什么做不好工作,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他自己的工作等等之类的问题。我总是会反问他们:你坚持做一项工作了吗?工作是死的,它不能主动来适应我们的要求,而我们完全又可能来主动来适应工作的要求调整自己,这样一定不会被工作淘汰。

营销需要下细功夫,其实其它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啊?

王亮,医药行业资深营销人士,多年知名企业从业经验,“定位突破营销模式”倡导者,历任市场经理、企划部经理、调研部经理、总经理助理、营销总监等职务,精通医药招商、OTC、第三终端、商业流通等专业渠道营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全球品牌网、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博锐管理在线、第一营销网、管理人网、中国医药会议营销网、品牌中国网、营销中国网、有效营销网、中华思想网、中华品牌管理网等知名网站专栏作家,《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医药采购报》、《中国联合商报》、《销售与市场》等知名媒体特约撰稿人!电话:13592599929 邮箱:wl51688@sohu.com


关于作者:

王亮:医药行业实战营销人士,多年知名企业从业经验,“定位突破营销模式”倡导者。历任市场经理、企划部经理、调研部经理等职务,对医药招商、OTC、第三终端、商业流通等渠道均有一定研究。《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销售与市场》等知名媒体撰稿人!信奉实践出真知,希望和各方朋友交流探讨!查看王亮详细介绍 浏览王亮所有文章 进入王亮的博客

篇3:营销,这些活没干细

一、善意的骚扰电话,你动了我的睡眠

5月26日晨,看完了欧冠的巅峰对决,困极了,赶紧躺下补觉,源于职业的关系,我从不关手机。不曾想,酣睡正香时,被某品牌售后服务的回访电话给无情的叫醒了,而且还是接连两个,青岛售后一个,总部回访一个……你接着打也行啊,两个电话还相隔了20分钟,两次被吵醒,怒不可言,欲哭无泪,再也睡不着了……我的亲啊,尽管你不知道我是球迷,可你至少知道今天是星期天,星期天大多人都有睡懒觉的习惯,这个回访电话能不能放在下午打?

回访电话,人家无是善意的,可是确确实实变成了骚扰,抢走了偶的睡眠。或许,企业培训真的涉及不到这样的细节。但是,作为训练有素的大企业售后服务人员,工作真的不能机械,多一点点用心,多一点点能动性,就完全可以避免带给顾客这样的骚扰。熬夜看球尽管是个特例,但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形却经常发生:完全不顾及客户的生活起居规律(比如,很多人都有晚上工作早晨晚起或者夏天午睡的习惯),往往一个电话过去,就骚扰了对方。

骚可以,扰真的就不好了。

二、某某饮料:送到了明星手边,却没有送到嘴里。

“看某某节目,喝某某饮料”。最近,一款大品牌的新饮料傍上了央视的某王牌栏目,除了冠名之外,在节目现场也做了夺眼球的生动化陈列:每位嘉宾面前都摆放着一个组合装:2盒1瓶。把活干到这一步,已经是中规中矩了。但是,作为职业的营销人,活干到这一步,新产品在这个栏目中的出境效果是否真的已经最大化了呢?非也。仔细一瞧,这些饮料没有一个开封的,

这就不免让观众产生歧义:这饮料品牌咋这么小气?光是给电视观众看,就不真舍不得给嘉宾大腕们喝一个?或者:饮料是可以喝的,但台上的嘉宾人家压根就不爱喝这玩意!

送到了手边,却没有送到嘴里,这不是营销的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一公分。

三、可以复制的声音VS不可复制的水准

《中国好声音》的一炮走红,引发了多家卫视疯狂跟进……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和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很值得一说。

芒果卫视终归是娱乐选秀节目的老手和高手,尽管《声音》主题被中国蓝抢了先机,但,芒果后发制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反观《梦之声》,则不免相形见绌。原因何在?

《梦之声》所请的四位导师,单就个体而言,其量级不能不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却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到底差了点什么呢?

首先,导师差了形象。导师,作为大牌歌手,站在舞台上热歌劲舞时,无疑是其魅力四射之时,然而,当他们静坐在导师台后只露出上半身时,高矮胖瘦,难免有参差不齐之感,视觉上已经打了折扣,而电视,是视觉艺术;

其次,作为歌手,如果“唱得比说得好听”,那么,坐在导师的位置上,在说的功夫上,无疑是露了自己的短,而电视,又是语言的艺术;

第三,好球员不一定就可以成为好教练。做歌手和演员是大腕,但是,做导师却未必,当球员和当教练,完全是两种能力;

第四,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声音》这样的选秀,导师无是使一个核心要素。导师,除了个人层面的影响力及能力,更重要的是导师之间能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乃至是一个临时团队——只有起到1+1+1+1>4的效果,才能出彩开花,才能夺眼球。而《梦之声》的四位导师,怎么看怎么都不搭……相比之下,《中国最强音》则显然要棋高一筹。

栏目,可以复制,然而,水准,特别是水准背后的审美,想要复制,实在不是一日之功。

篇4:人性营销:就要把冰箱卖到北极去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记得营销课上,曾开玩笑地说要把冰箱卖到北极去肯定有得赚。没想到前几天看到报道“中国小伙把冰箱卖到了北极”,不由汗颜,细细品来,本想用蓝海战略开始这边文章,但本人一直不赞同蓝海战略的开拓性,便想起了当初学营销探讨的差异化营销之人性营销。

中国小伙高宏听一个经常旅游的客户说爱斯基摩人储存食品很简单,随手扔到地上,食用的时候用热水解冻,那里应该有冰箱不是用来冷冻食品而是用来保温食品。高宏听来不错,便带了两台冰箱了北极,准备将两台冰箱赠送给爱斯基摩人。在赠送中教会爱斯基摩冰箱的使用,一起体会非冰冻食品的兴奋,并发现爱斯基摩人狩猎量大,一般需要两台。随后其继续考察发现北极有冰箱,但都是坏的,因为当地电压不稳定,并没有人修理。高宏随后带上修理工和60台配了温控器和稳压器的冰箱及部分零部件。在销售中,高宏把冰箱的使用方法拍成DV,并赠送中国的特色佐料,教会爱斯基摩人使用冰箱融水清洗食物,用冰箱热手避免开裂,并传授特色的中国厨艺……随后将冰箱卖给当地的冰旅馆,并开了几家修理公司,现在开设了一家冰旅馆,深入了解冰箱的使用及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惯。在差异化的人性营销中,中国小伙已然成了了百万富翁。

把冰箱卖到北极去,已经是营销界值得一提的,然后将冰箱植根于北极,植根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应该成为教科书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而这一切两年不到的时间,一切仅仅因为高宏深入市场/深入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的人性化营销,

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

其一,深入顾客群体生活开展市场调研,感知他们的切实需求。立足于顾客的产品需要,激发客户的产品欲望,成功地转换为产品市场需求。北极的生活体验及市场调研,试用品的赠送,北极冰箱使用的惊奇,成功地实现需求-欲望-需求的激发。人性营销不是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而是深入感受客户的生活和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

其二,满足需求,成功地实现客户满意的让渡价值。爱斯基摩人需要冰箱,两台冰箱,但没有人帮他们解决问题:冰箱总是坏。高宏感受冰箱需求的同时着手解决爱斯基摩人冰箱使用中的问题,温控器和温压器的使用、冰箱的维修、新功能的开发、中国特色的作料等,让爱斯基摩人感受朋友般的关爱,而非简单的买卖交易关系。让自己融入爱斯基摩人之中同时将冰箱扎根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其三,用人性化的服务体现营销的差异化,把握市场每一个细节。营销的差异化手段很多,产品差异、服务差异、渠道差异、人员差异、价格差异、形象差异,而根本的是服务差异,顾客也是人,需要转化为需求,是因为能得到满足,能有效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高宏深入爱斯基摩人生活,用人性化的服务开拓了新的市场:冰箱的正确使用光盘、融水清洗食物、冰箱温手、中国特色佐料、中国特色菜肴……

其四,和顾客做朋友而不是做生意,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正是出于朋友似的客户关系高宏深入地了解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性,感知他们的冰箱需求,开发出新的使用功能。做朋友将更关注朋友的生活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做生意则更侧重于将产品卖出去,往往忽视客户最真实的需求。从而失去了一片片市场。

蓝海的市场很广阔,实现的方法就是深入蓝海客户的生活,了解他们最真实的需求,像关心朋友一样关心他们。高宏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很多…

篇5:品牌营销中不可忽视的“细节点”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相信各大品牌企业也正在忙活着2008奥运年的品牌营销活动;笔者也不例外,作为集团公司的品牌管理者,也正忙于新年度的品牌战略管理与规划的工作当中;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件因不起眼的细节点所引发的事件,却让我“触目惊心”,不得暂停手头的工作,重新审视新品牌时代的“营销细节点”问题,

每天晚上看新闻是我的必修课。2008年1月5日晚,我下班回家后照例打开电视,观看新闻节目,当调到青岛电视台综合频道时,新闻60分栏目刚好开始。不经意之间,“事件”发生了――――-青岛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的记者在青岛某医院做了一个这样的现场报道:“青岛某社区的儿童XX在饮用国内知名的“X牌”听装乳饮料时,在未做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听装产品直接放在火炉上加热而引发产品爆炸,致使他永远失去了左眼;当孩子家长拿着某品牌产品让记者看时,上面没有标明任何的食用方法”......

第二天笔者带着疑问,就走访了青岛一些知名大卖场,就听装乳饮料“产品本身”探个究竟。在琅琅满目的听装产品面前,笔者仔细的观察了所有的品牌,却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很多大品牌都忽视了的一个“小细节点”――――――将近2/3的听装产品在食用方法的说明都很含糊,只有少数的品牌在显要位置注明了“如需加热,请开启易拉环”或“如需加热,请勿直接将产品放在火炉上或微波炉内,避免危险”等的字样,而大多数的产品却没有明确正确的食用方法(避免发生危险的提示性说明);更多的是写着“加热饮用更佳”,但如何加热没有说明;当然也有品牌在包装上注明了“加热时应小于XX度”,试想,消费者如何来控制温度呢......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业内人士会感觉我小题大做,或者认为因操作不当(监护不到位)而致使事故发生,责任在家长,与企业无关,但是笔者却认为不然,因为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品牌!那“品牌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解释,大家都很明白!

在品牌营销过程中,“消费者就是上帝”、“谁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谁就抢占了市场”、“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等词汇语句在当代的品牌管理、营销管理之中,绝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策划大师、营销大师都快用烂了,只要称得上是“策划方案”或“营销方案/计划书”,前半部分必然要进行消费者的研究与分析;不管是谁,只要在营销界游荡几年,都会知道:“品牌策略来自于对消费者、竞争对手、行业发展以及企业本身的SWOT分析等缜密研究分析而得出的”道理,但是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在营销活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忽略了那些所谓的不起眼的小细节点,也往往就是这些小细节点,却在某些区域内或在某个消费群圈中,当这个响当当的强势品牌失去了原有的“大品牌”地位,

品牌建设的大道理,我在这里也不想做过多的阐述,只要在百度、GOOGLE或雅虎上输入“品牌”两个字,就会出现成千上万的关于品牌的文章;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品牌管理者和营销管理者,在做品牌规划或进行营销策划时,我们要真正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其实我们本身也是消费者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品牌,时时刻刻在与众多的品牌进行着亲密接触),多挖掘消费者在使用品牌时最容易忽视的小细节点,想在消费者所想之前,做在消费者未做之前,尤其是那些“因为消费者的失误操作或忽视而容易发生意外的产品生产企业”,更应该从细节上下更夫,在细节中给予消费者所想要的;使真正的品牌营销进行到底。

老子曾经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最后用老子这一句话来结束本文,也期待上述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因年底时间紧迫,未能有大量的理论来进行“论道”性的陈述,也未能用华丽的辞藻来装饰,还请业内各位同仁、专家见谅海涵!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hdceo2008@163.com

相关专题 要把活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