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倾听金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倾听金煊”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考(共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长期以来,德化陶瓷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的核心,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而产品变化却不大,甚至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以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最终往往是“两败俱伤”,而客户却“渔翁得利”。这种在低技术层次上的生产能力的上升并非好事,一旦这种生产的扩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德化的陶瓷经济发展便会陷入困境。解决德化陶瓷经济发展这一深层次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一个新的陶瓷经济发展战略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技术创新在西方国家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甚至新的工业宗教。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德化的陶瓷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多为销往欧美的小工艺瓷,科技含量低,艺术含量低,几乎没有什么附加值。虽数量巨大,但登不了“大雅之堂”,因而价格十分低贱。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用“既多且美,购价甚贱”来描述德化的陶瓷,而新近从南中国海打捞起来的“的星”号沉船竞一次运载35.6万件的清代德化青花瓷,足见德化瓷器“量多价贱”是古已如是,也许这也可以说是德化陶瓷的一个“传统”了。

步入WTO的门槛,我们感受到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德化到了顺应世界潮流用技术创新作为陶瓷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时候了。

二、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与技术最终要通过企业这个环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开辟新市场、利用和开发新资源等。从基础研究、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最初设想到研制、开发,再到工程化、商业化的生产,直至通过市场推广应用而产生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的全过程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在这种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下,科研直接为生产服务,企业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使得产品层出不穷,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规律。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提高陶瓷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县陶瓷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形成以陶瓷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我县的陶瓷科研机构基本上是名存实亡,而陶瓷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技开发队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使陶瓷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先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其次要出台面向所有陶瓷企业的、针对研究开发能力建设和活动本身的减免税政策;第三要颁布更具体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第四,应有强度更大的、针对企业家和创新者的创新激励政策。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正确把握二对现实关系。一是产品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发明或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从一开始到工程化阶段、生产阶段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同时与市场、组织管理、生产过程、资金运用、技术背景等各方面交互作用。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无法自动与其他要素实现重新组合,单纯技术无法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

创新,而必须依靠组织管理创新或制度创新来实现。二是首创创新与改创和仿创创新的关系。技术发明的意义要靠技术创新去实现,而首创创新的意义要靠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去实现。任何一项或一群技术创新中,进行首创创新者只能是少数一两家企业,其余企业或者跟在首创企业之后,瞄准首创技术发展进行技术跟踪,随时准备进行生产组织和市场战略的调整以实现创新,或者与首创者保持相当距离,节省研究开发费用,只投入少量资源于技术服务、培训,把注意力放在一旦新的市场出现后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可能占得的市场份额,也即大多数企业只能做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

三、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的关键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逐渐接近尾声,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

然而直面我县的人力资源状况,不难发现,尽管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人力资本缺乏,即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这是发展陶瓷经济的薄弱环节。首先,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低,从高中阶段升学率不足50%可见一斑。其次,劳动技能低,结构不合理。普遍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技术高超的比例极低。第三,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数量偏少,加上陶瓷企业普遍实行家族化管理,家长制、结构简单、规范性差等因素也制约了技术的创新。

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我县陶瓷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根据县情,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改变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劣势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着眼点。一要转变观念,把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础战略。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

积累人力资本。三要改革分配制度,把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放在同等位置,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四要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追求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总之,企业要由以生产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为主,“知识主管”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大力开展创新活动。

四、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同龄人中70%的年轻人都得接受“在企业是学徒,在学校是学生”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经过很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是经济稳定的`保障。”而日本人认为“职业教育是明天的经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作用于经济,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德化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大量的技术创新人才。

(一)在纵向上,要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重点拓展高中后职教和高等职业教育。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由于主动适应和服务于陶瓷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层次偏低,而高中后的职教还是空白,大量的高考落第生未经职业技术培训而流入人才市场。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迫在眉睫。目前县委、县政府正积极筹建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德化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极具前瞻性的重大举措。未来的陶瓷学院,必将成为德化陶瓷技术创新人才的摇篮,成为陶瓷技术创新的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研中心,为德化陶瓷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使德化陶瓷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在横向上,要以陶瓷产业发展为目标,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改变目前专业单一的现状,要做好陶瓷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围绕陶瓷行业关键技术,新兴技术、优势技术不断开设新专业,特别是陶瓷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类人才、科技人才、涉外类人才、营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的匮乏成了建设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瓶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标准》规定,要有100个本科学历的教师且专任教师中的25%应是高等学校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方可批办。因此,独立办一所学院要走一段较长的路程。实现办陶瓷学院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分步实施、先联后独:  第一步,先与高校联合办学,办成某高校的教学点;第二步,办成某高校的一个二级分院(如泉州大学陶瓷学院);第三步,独立举办德化陶瓷学院。

人类社会已进入充满竞争与希望的21世纪。县委、县政府把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定位于“建设一流瓷城”,提出“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致力于增加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力创品牌,巩固和扩大德化陶瓷在国内外陶瓷市场的覆盖面和占有率,保持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的地位,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环保陶瓷生产基地”的陶瓷产业发展构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与构想,就必须推动陶瓷产业全方位技术创新,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把握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陶瓷业急需的各种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未来“一流瓷城”的基本内涵。

篇2: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论炼化存续企业科技发展战略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论炼化存续企业科技发展战略

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以后,炼化存续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三年来,从集团公司总部到各个炼化存续企业对这个问题都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实践中见到了显著的成效.

作 者:刘振武  作者单位:中油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刊 名:石油科技论坛 英文刊名:OIL FORUM 年,卷(期): “”(5)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思考论文

现阶段,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有了显着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缺少研发及生产经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相关设备、专业型人才、产业结构、科研能力等都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1].

1.1 生物制药产业及规模状态

从全局的发展角度来说,我国大多数的生物制药产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多数都是民营及外资企业,缺少资金,进而在生物制药的研发方面及技术方面都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此外,部分生物制药企业虽然工商注册的资质是生物制药产业,但经营过程中违背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生物制药行业在众多的行业领域当中没有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加剧了生物制药行业的产业规模小、结构不规范的现象。

1.2 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性现状

相比较其他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的投入较少,资金的不充足导致一些产业链无法正常运转。我国生物制药的专利技术占据总体的比例较低,技术上缺少创新性,使我国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1.3 现阶段我国生物制药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不能够适应产业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融资的'途径比较单一,导致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进而阻碍了生物制药行业的向前发展。

1.4 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理念

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无论是在产品的研发上还是企业结构的管理发展上都缺少先进的思想意识,效仿其他国家的科研产品进而在市场中谋取利润,这种管理发展方式是极其不利于其发展的。对产品的研发缺少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自主创新的能力弱。此外,我国的相关部门对生物制药的研发成果的审核效率较低,导致研究成果因为审核的时间过长降低了其市场价值,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所以,相对而言,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与总体上的发展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生物制药产业的管理层缺少充足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的知识,对企业没有长远的规划,缺少前瞻的意识,这也是阻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进步发展的另一方面原因。

篇4: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思考论文

2.1 协调与完善生物制药产业结构

我国或者地方的政府、相关专业的高校、科研院等一些相关的领域应紧密联合起来,共同为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打破现阶段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科研专利少、创新型科研人才缺乏的现状,进而提高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能力以及满足大批量科研人才的需求,将产业的研发工作与合理的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2].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发展方式对于生物制药的相关领域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首先,采用高校与科研院的市场资源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其次,高校可以利用充足的人才及生物制药研发的优势结合企业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培养创新型产业人才,提升生物制药的研发水平

先进的科研技术人员是支撑生物制药产业的核心力量,由于这一行业领域从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范畴,对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需要创新型的技术应用人才。所以,从生物制药企业的角度上考虑,应将一部分发展重点放在培养科研人员与引进科研人员的工作上,阶段性地开展科研人员的培训交流报告会,促进交流沟通,拓展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以此种方式提升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企业的发展。

2.3 完善企业的生物制药管理体系

生物制药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设备生产研发配套的设施,而且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创新型的研发手段。与此同时,这一行业领域还有着技术高、运转时间长的特点。只有依据时代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物制药管理体系和产业结构,才能够保障整个企业的良性稳定发展[3].对此,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及相关的行业应加大对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予以政策或者资金上的支持。此外,对于我国当前生物制药产业融资难的状况,应为其拓展融资的空间,如建立专项基金等。由此可见,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弥补各个层面上的发展缺陷,才能够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众多的强国中有利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在产业结构、融资渠道、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发展意识和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因此造成了与现阶段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差异。针对目前的情况,我国的相关企业应重新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加自己的专利;实现标准化管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4].

3 结语

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为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在各个大国的高素质生物专业人员的研制下,国外的生物制药产业的商品流通对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的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我国面对强大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度,应利用相应的政策推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5].在我国得政策基础上,生物制药企业应强化自身的发展能力,加强对生物制药的研发工作,采用创新型的技术手段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蕊 , 田澎 . 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J]. 工业工程与管理 ,,10(5):107-111,117.

[2] 文 淑 美 . 全 球 生 物 制 药 产 业 发 展 态 势 [J]. 中 国 生 物 工 程 杂志 ,,26(1):92-96.

[3] 姜照华 , 李鑫 . 生物制药全产业链创新国际化研究--以沈溪生物制药产业园为例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9(23):65-68.

[4] 李天柱 , 银路 , 石忠国 , 等 . 生物制药创新中的专家型公司与核心公司研究--兼论我国生物制药区域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J]. 中国软科学 ,,29(11):108-116.

[5] 石忠国 , 李天柱 , 银路 , 等 . 生物制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织运行模式研究--基于生物制药接力创新特性 [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3,24(3):85-92,109.

篇5: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动力

论文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市场、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统制度,以降低国有企业参与技术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篇6:对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对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市场、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统制度,以降低国有企业参与技术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培育能有效激励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会促使国有企业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有效利用资源,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机制的曳动效应.可以从夕:部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激励系统,激发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因此,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效打破垄断,加速市场化建设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培育技术竞争市场。通过市场体制建设,创造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模式,以市场的外在力量在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同时,由于不正当行为会侵害创新主体的利益,挤占创新主体的市场空间,严重挫伤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也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积极性.保证竞争行为的规范有序,以增强创新动力。

三、强化政府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市场在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也不能自我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除了依靠市场制度的激励作用外,还需要将政府政策安排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第三层面,借助政府行为促进市场体育的发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面的导向和支持。

政府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和推动措施安排,必须突出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诱发效应和导向作用,从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的角度,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用非市场的方法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以消除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不确定性,加快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政策实践的成功经验,政府激励政策应包括财政刺激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专利保护政策、公共采购政策等。其中,财政刺激政策往往以税收优惠或政府财政投入的形式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支持,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专利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排他性产权的确立来保证发展者为其发明活动获得一定数量的回报,刺激创新行为,增加科技成果的供应量;政府采购政策则要通过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公共消费市场来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金融支持政策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建立金融酱与产为酱之间分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机制。虽然各项政策安排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相辅相成。虽然各项政策安排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政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已在上述三个层面进行了诸多探讨和实践,在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股权期权制度、技术成果交易制度、专利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措施安排在其现实运行中还存在一定缺陷,相互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不够,还未形成有效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完善的措施体系。为了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必须强化上述三个层面的措施建设,使各项政策措施安排有机配合,在全社会形成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相关专题 德化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