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检查反馈材料

sbdd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bdd”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床路径检查反馈材料(共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教案检查情况反馈

为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前段时间,

教务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对全校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案方面

(一)成功之处

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超前备课,按节备课,教学内容能按照教学计划如期进行,

详细规范,书写认真,教学环节齐全,设计合理,教案反映出上课思路清晰,重难点选择恰当,讲练结合,体现了教法和学法。

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详案率高。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案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甚至只是教学提纲,备教法、学法的少,少数教案项目不全或者周课时数量不足。

2、少数教案不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环节欠缺,或把教学反思写成了重难点的罗列,

或者是对前面那人的补充,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应该是侧重于这节课的成败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一层面。

3、个别教师对教案认识不够,设计流于形式,大队事故教案详细阅读会发现对于实际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

甚至毫无意义,不切合实际教学,或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4、大多数教学过程设计 没有体现出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

表面备课中没有充分备学生,同时也反映出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二、作业方面

(一)成功之处

本次检查整体上作业布置次数批改数量基本符合要求,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

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错误之处能做出适当的批示,写出批改日期和等级;作业布置题量适中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批改作业不够细致认真,有的科目作业布置及批改次数过少,有的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或错号,批阅粗略;

2、对于错题没有明显的标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更正要求不严格;

3、上交作业本数不足。

4、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显然,不足十个字的评语很难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这样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

三、今后努力方向

1、教务处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增加抽查的次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解决;教师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符合“三步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步九要素;课后反思要及时

3、作业布置量要适中,要分层;批改要更加认真,要全批全改,包括作文批改,保证两周一篇作文。

4、对错题要有明显标记,并及时督促学生更改,进行二次批改;批改作业时要有鼓励性批语。

四、真情寄语

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好坏不是取决于教案书写的好坏。

但是教案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种体现,是教学的一种构思和设想,也是对我们教学内容的

一种约束,没有课前的构思设计和认真备课,就失去了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写教案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教案内容要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体现出一

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是作为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的积累。

希望我们要认真对待教案的书写。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可以检测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此我们在认识到这次教案作业检查的得与失之后,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精心备好每一

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学生的每次作业,耐心帮助困难中的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在

我们的辛勤耕耘中快乐成长,让每位学生的人生因我们的付出而精彩!

篇2:教案检查情况反馈

第二次教案检查情况反馈 -5-12 本着进一步扎扎实实改进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强化常规,督促教师平时备好课,教务处于5月11号晚自修组织各备课组长,对全校课任教师的教案,进

行了全面检查和评议,第二次教案检查情况反馈。

现将检查和评议结果,反馈如下。

一.总体情况 因迎接13周市教研院的调研,绝大部分教师在思想认同上都形成了共识,

都非常重视,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次的教案检查,引起了广大教师们高度重视。

总体质量好于以前。

2.情况反馈 (1)未交教师:(名单另见) (2)绝大多数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结构比较完整,内容详实,条理清楚。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层次清楚,能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备课。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部分老教师书写认真,教学严谨,态度认真、其精神尤为称道,如:

陈庆康老师、谢颖老师、陈秀娃老师、王小红老师等,还有陈美意老师的教案设计有创意,

重点内容用彩笔突出,每个教案后均能写教学反思,长者几段心得,短者也有一两句话总结,还有林元培老师、金秀青老师也有许多教学反思,

谢尚悦老师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几个步骤书写,教学过程能体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引申归纳对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王少梨老师还有板书设计说明等,也有部分年轻教师教案各个要素

详尽,教学过程叙述详细,自我要求严格认真备课,部分教师实现了在电子版本教案基础上体现了二次备课。

但也有少数教师,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按照学校要求来备课,学校明确要求的各教学环节有严重缺漏,甚至有应付了事的痕迹。

如: 老师上交的备课本只有一个教案。

(2)问题反馈 1、部分学科,部分教师的教案,仅仅体现课堂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设计要求和过程。

2、高三教师在这个阶段复习以练习课训练课为主,是合理的;但部分高一高二教师的教案夹带大量的练习。

(如:等) 3、很多老师缺少板书、课堂小结,教学后记和对学生的下节课相应预习要求等环节。

篇3:教案检查情况反馈

马集中学教案、作业检查情况通报 (12-下期第一期)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参加,对春季开学至3月22号

期间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语文组:

本次教案编写课时量充足,设计合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作业次数充足,批注认真,有评语。

特别是杨焕荣、尹秋菊等老师的教案内容充实,书写认真,反思深刻。

数学组: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规范,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

且能从实际出发,由感而发,作业批改及时,有详细的批注,评语。

简亚丽、何修建、王新爱等老师,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很认真

英语组:

通过检查英语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且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写有反思的有楚玉莉、董玉玲、余为勇、陈海云老师。

作业形式多样,批改认真,董玉玲、孙俊老师全批全改且有鼓励性语言的有余为勇,存在问题是个别教师备课量虽足但过于简单,没写课后反思。

政史地组:

本次检查中,教案编写都较认真,及时,足额,且内容较为充实,完备,结构完整,

书写认真,反思深刻,设计操作性强,方法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

个别同志有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也有个别同志教案过于简单,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理化生组:

大多数教师多为详案,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节节有反思。

作业有批有改,极个别教师部分教案书写有点简单,内容空洞。

通过各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备课、编写教案,课

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篇4:临床路径工作制度

临床路径工作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 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不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六、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七、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说明 <

上一篇:中美律师制度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

篇5: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院实际,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制定的,以病人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临床路径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单病种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临床路径实施准备阶段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进行,必须使所有参与人员在统一的领导下紧密协作。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院长为副组长、以医务处、护理部、党委办公室、质控处、院办、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试点科室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

医务处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制定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制定护理路径,党办负责组织制定医患沟通路径。质控处、医务处、护理部、党办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病案室和信息中心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经管科、审计科、出入院管理科负责合规收费的实时监控;办公室、宣传部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保障工作。

实践小组

因为临床路径涉及到多个学科,因此临床路径的发展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团队。除领导小组外,每个科室还应有实践小组,这个小组包括:科室(治疗组)的临床医生、护士,临床辅助科室、药剂科等科室指定的专门协作人员。这些成员需要对临床路径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信息的交流,并且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小组长由各科室科主任担任。(实践小组负责人及病种名称见附件2)

2.人员职责

(二)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和科室选择

病种选择需考虑: 医院的特点、特长;根据本地常见病和多发病,选择诊断明确、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疗效确切的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

科室(治疗组)选择原则:技术力量强,服务好,治疗该疾病技术可靠,科室负责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院长召集科室主任讨论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可行性

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服务模式要进入医院,必须首先让参与人员有清楚的认识,因此院长首先要召集各科主任研究,以便对临床路径有充分的了解,更好地明白各自科室的责任,并能了解各科室的实际困难与需要。

四、临床路径实施阶段

(一)路径内容及表格制定

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对临床路径的设计内容和表格的框架,如治疗、检验、饮食、活动、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和变异记录等方面进行适用性的评估。目前医务处经与8个临床科室科主任及专家反复沟通,精心挑选11个病种并制定了单病种临床路径规范,设计了11个单病种医师临床路径表。护理部、党办也已制定了护理路径和沟通路径。

(二)制定标准化医嘱

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等等。标准化的医嘱应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明确临床路径的进行。

(三)各部门的教育宣传

临床路径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实施之前应举办说明会,对各专业人员进行说明,使医、护和其他各科室人员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培训日程见附件3)

除内部宣教外,还要向社会、病人和家属说明所开展的服务的目的和相关内容。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和进展情况。在院内显著位置的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进行公示。

(四)试行临床路径

通过试行可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逐步制定出相对完善、合理、切实可行的临床路径。

(五)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

临床路径是由专业人员为病人提供的、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服务品质,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的服务方法。因此对临床路径进行结果评估和评价时,应包括以下项目:

1.住院天数;

2.医疗费用: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

3.照顾品质/临床结果;

4.病人/家属的满意度;

5.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6.资质的使用:平均住院日;

篇6: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临床路径试点各专业均迫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着手按专业分类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我们建议能尽快利用“中国临床路径网”搭建一个有助于临床路径制定者同具体实践者开展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理解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文本及相关政策信息,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细化,有助于试点科室开发出更加符合当地医院管理流程和实际诊疗水平的临床路径。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编码、《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分析,在使用中存有困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些方面的专题培训。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目前,市内黄梅县人民医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路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考察,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试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3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开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医院迫切要求提供试点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的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做出统一规定,以利于今后试点工作的评估,并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至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

相关专题 路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