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本土文化拓展美术教学-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勇敢爱世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勇敢爱世界”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发本土文化拓展美术教学-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共3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开发本土文化拓展美术教学-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开发本土文化拓展美术教学-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当令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比族文化.但是,当前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为特征的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却知之甚少,导致了优秀文化遗产难以得到传承;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衰减.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挖掘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是适时的和非常必要的.

作 者:崔建凯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马路小学,467000 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 

篇2:地方文化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策略论文

地方文化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策略论文

摘要:地方文化是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海沧有着丰富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但几乎不被重视、并正遭受破坏。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保护意识,可以地方文化为支点,结合绿活实践模式,与美术课程整合开发研究,提炼出地方文化美术绿活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探索以学生综合探究为主体的地方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唤起学生关注和保护生存环境,提高文化传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地方文化;绿活;课程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以厦门海沧为例,基于地方文化的美术绿活课程开发就是应视挖掘厦门海沧丰富的乡土文化,借助绿活主题性实践活动优势,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一、美术绿活课程概述

1.绿活起源

“绿活”最早起源于绿色生活地图,1992年,美国学者温蒂包尔女士创作了第一张纽约市绿色生活地图(GreenAppleMap),她把制图的概念和方法放在网站上,从此很快被得到认可并推向国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全球环境保护绿活绿能议题不断被各国学者提出且受到各国的重视。至夏天,已有6大洲、46个国家、315个地图专案加入其行列。这种以环境保护、绿色消费、资源再生、社区共享等为主题的绿活绿能议题活动称之为“绿活”。在中国台湾、香港较早接触绿活,例如20香港开设了“绿活地图”(wherevergreen.hk)网站,该网站是一个开放式,人人皆可参与的网上协作平台。过后,在国内也很多大学生以志愿公益的方式加入“GreenAppleMap”推动和实践绿色生活。

2.美术绿活课程

在国内最早把绿活与教育相结合是台湾地区。21世纪初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倡导以社区资源作为学校教材开始成为关注的议题。绿活传播到台湾,台湾学者、大学教授(以台湾东华大学徐秀菊教授为代表)把绿活理念与社区教育、环境教育、人文教育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相结合。让绿活走进学校、社区、城市、乡村、街巷、田野,乃至大自然之中,结合美术学科进行综合探究教育,利用校内外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提升环境意识。[2]这种活动台湾称之为美术绿活活动。这种以保护海沧当在文化为主题,以学生小组实践为主体,以调查收集整理文化材料,制作个性绿活标示(图1),主题绿活地图(图2),教学案例开发研究等美术创意活动为内容,透过绿色活动与美术实践,激发学生对周边生态、人文环境重视和关注,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多一份关怀与爱护为目标的课程称为美术绿活课程。

二、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的意义

1.挖掘丰富的地方美术校本资源的需要

厦门海沧自唐代以来就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千百年来,海沧人在这临海富饶之地生息繁衍,创造了许多文化遗存:如历史悠久宗祠宫庙、富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民居群落、纯朴厚实的民风民俗等。海沧还是保生大帝信仰、七月普渡、炸韩丹爷等台海习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极其丰富美术校本资源。

2提高学生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的需要

随着区域性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不被重视,许多特色红砖古厝传统建筑破坏严重,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被拆毁。其次是对地方文化没有认同感,笔者在美术课堂中提到当地传统文化,而学生常会流露出不屑和厌烦的眼神,在骨子里不喜欢这些“过时”的东西,而对迁徙来的“新厦门人”对本地文化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认同。另外,由于城市发展需要,许多村庄将要整体拆迁,这是对地方文化毁灭性破坏。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笔者意识到如果没有提高当地人们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诸多破坏现象将无法改变,而且会更糟糕。本课程开发是基于海沧在地文化资源,通过学生参与海沧地方绿活文化调查和美术主题实践,让学生体验感爱海沧悠久的历史故事、精美的建筑雕塑、深厚的民间艺术等传统地方特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主动传承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传承地方文化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需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性质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3]美术绿活课程开发是以小组为单位(图3),根据学生兴趣,利用学生所学的美术课程知识,组织学生从真实生活出发,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探究自己身边的文化遗存,寻找能代表海沧文化的元素,收集整理图文史资料,设计有个性的绿活图示,制作海沧地域文化绿活地图,创作出有海沧文化元素艺术作品,从中提高对地方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这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综合探究的过程,真正地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以绿活体验为目的.,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探究能力。

4.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整合能力的需要

美术绿活课程开发是综合探究教学模式,是开展地方乡土文化研究的有效方式,找到地方文化融进课堂的钥匙。虽然通过厦门意象文化绿活艺术教师工作坊的培训,只是了解绿活实践基本操作流程,但绿活与美术课程怎样融合根本不知。更何况在台湾也只是在尝试和摸索的过程,网络文献极少且琐碎。可见,美术绿活课程研究至少说是本区域创举。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尝试把绿活探究活动融入美术课程教学,带领学生调查研究当地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案例教学的研究,选择把绿活实践中的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与美术教育内容进行课程整合,形成有特色的绿活美术校本课程。这一研究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提升了教师校本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三、美术绿活课程开发与设计

1.美术绿活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4]本课程开发围绕从拟定绿活课程开发方案――学生调查收集整理图文资料――教师监管和指导――学生创作绿活标示和绿活地图――课程编写等环节进行构建的,充分挖掘海沧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突出了地方特色,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本课程是把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透过绿活课程,观察生活周边的景物,对环境中所蕴藏的文化符号加以提炼,运用文字和图像进行美术绿活创作,提升学生视觉素养的能力。这过程也将人文、环境、生命议题融入到学校课程中,建立人与环境的关系,让地方文化不仅以随处可见、可触摸的形式存在于我们学生的生活中,影响并塑造学生,而且还以无形的、潜在的方式规约和影响着学生,从精神观念的深处塑造着个体的人格与心灵。

2.美术绿活课程开发方法

课程研究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目的,注重实践,兼顾知识;注重团体,兼顾个人;注重情感,兼顾理念,采用学生调查和访谈、分组行动研究、案例教学等研究方法。此外,有意识地把学生实践活中设计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运用全员撒网和和第二阶段重点深入探究。撒网式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所居住社区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让学生利用节假双休日进行绿活实践活动,着重是让学生参与和收集地方文化资料。其次重点深入调查阶段,第一步就是根据第一阶段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兴趣,组成年级的绿活研究活动团队。第二步根据前阶段收集的材料进行梳理出富有特色的文化内容,在教师参与和指导下,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行深入、调查。第三步就是重点是完善绿活图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各社区的绿活地图设计制作。通过以上诸多方法,透过海沧美术绿活课程实践研究提高了学生对乡土文化认识和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绿色生活态度与习惯。

3.美术绿活校课程规划

美术绿活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开发。本课程围绕单元化教育,突出绿活课程的实践性、开发性、自主性、生成性。本课程元规划为五个单元,共十一课,是以美术学科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目录如图4所示)

四、地方文化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策略

绿活课程是一个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刚开始没有太多的参考范例,在课程架构上倍感吃力,不知从何下手。随着坚持不懈深入研究,总结出基于地方文化的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策略,首先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调动学生自主性,其次是采用循序渐进方式逐步推进的课程开发,细化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指导,及时评价鼓励等一系列策略达到课程开发研究效果。

1.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的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学生行为多表现为情趣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由兴趣和心情喜好而决定。绿活课程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学生对绿活课程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是绿活课程开发内在动力。如何把学生对绿活课程开发的热情持续下去,重要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竞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些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绿活课程开发实践中乐于探究,在活动过程中的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打破学生一味在课堂被接受知识的形式,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课程开发氛围。

2.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的循序渐进策略

绿活课程开发是全新的教学实践,这需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首先是学生的认识、调查研究过程是先易后难的循序渐进过程。学生在地方文化调查中,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开始自主组成小组,策划调查路线图,从学生熟悉的文化开始着手。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怎样进行小组任务分工、怎样探找地方文化,怎样收集图文材料等。在美术绿活实践活动也是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刚开始要求学生运用文字的方式整理出有主题的文化历史故事,接下来让学生用绘画、雕塑、设计等方式表现传统的文化(图7-10),最后是让学生进行绿活标识(Icon)和绿活地图的设计制作。起初学生基本不懂什么是绿活标识和地图,第一步先让学生先临摹,在临摹中体会绿活标识和地图的特点,接下来再进行学生自主设计,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方法来表现。学生最后完成的绿活作品还在全市展示,并在《厦门晚报》中报道。绿活课程开发采用循序渐进方法就如摸石头过河,先从简单的、容易的、学生熟悉的领域不断地向前试探,从中体验着绿活实践的快乐。

3.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的实践指导策略

教师的指导不是代替和包揽,而是帮助、引导和监控。绿活课程开发是学生学习新领域,综合性强,教师和学生都在尝试,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励,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例如在学生小组分工上,教师要在协作方式、学生特长、完成任务上给予指导,能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其次,在学生调查实践中给予预见性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设计采访稿的问题,使调查成效得到提高;还有在材料收集整理上给予指导,教学生怎样筛选、整理材料,学会图文处理的软件系统,提高学生文史资料整理能力;还应在学生绿活标示的设计上给予创意性点拨指导。最后,在绿活地图设计教师除了在创意、构图等方面给予指导外,更重要是要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等思路上进行指导,在绿活地图的设计上可帮助学生找点子,降低制作难度。如建议学生下载各村的卫生地形图,根据地形图进行想象和创意,这样有个依据,从而降低了制作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作品呈现的质量。但在指导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不过多地教,而是更好地激励和启发,点燃学生创意的火花。

4.美术绿活实践活动的评价策略

海沧地方文化美术绿活课程开发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发践中获得体验和感受。这就要求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要有所改变。绿活课程不适合对学生进行划等分类的评价,在本次课程开发中对学生评价主要体现在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及时性评价。如“自我反思性评价”就是让学生“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对自己行为、思想等方面自我反思;如开展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赏识评价。评价注重学生过程参与、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评价。评价还要及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这兴趣得到持久。及时评价也可让学生调整活动方案,改变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正面,用评价点燃学生的热情,得到鼓舞,分享绿活实践活动的喜悦。总之,基于地方文化美术绿活课程开发研究不单纯是校本课程的建构过程,其实更准确说是一种探索过程。绿活课程开发的方法也好、策略也好,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和热爱我们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这要求教师从用心去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尝试用绿活课程开发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多多关注家门口那春夏秋冬却不断变迁的小巷,村边那棵叶落叶长的大榕树,身边那座精美不断在风雨岁月中逝去的红砖厝,还有那伴随着学生长大的童谣和故事……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在生活中慢慢消失的岁月印记。让我们把海沧地方文化作为美术绿活课程的起点,用绿活来记录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事、时、地、物的感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06-08].

[2]徐秀菊.社区创意与艺术教育(创意篇)[M].台湾:东华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09-27]..

[4]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校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传承研究的论文

校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传承研究的论文

摘要: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学是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在传承当地文化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学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还处在初始阶段,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将地方文化更好的融入地方高校美术课堂,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更多文化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文化论文

一、引言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的集合体,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如江苏省宿迁地区特有的项羽文化,目前宿迁地方政府正在全力打造一系列项目如排练有关项羽的电视剧、戏剧、歌舞等,这些项目的开展有利于项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也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如在江苏省的宿迁地区有地方高校宿迁学院,将该地特有的项羽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对于项羽文化的传承必将有重要作用。

二、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融合的理论概述

第一,地方高校美术教学。高校美术教学是在高等教育中,拥有扎实美术功底和技能的美术教师对选择该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美术训练与培养的过程。因为美术学科的特殊性,高校培养的美术专业的学生除具有专业技能之外,还得具备独特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独特的眼光去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在地方高校中,因为地方文化的特殊性,高校及高校美术专业教师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应注意将地区特殊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入进去,这样有利于一届又一届的美术学子将地方文化传承下去。第二,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将地方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其获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如江苏省宿迁地区的项羽文化,因为政府考虑到要打造宿迁地区特有的项羽文化,所以开展了诸如拍电视剧、排练与项羽相关的歌舞、戏剧等项目,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也自然会想到其它有利于传承项羽文化的活动,宿迁学院的美术教育自然被列入其中。但是目前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地方文化的介绍还是太浅,缺乏系统性的引入。在地方高校的研究机构中,专门研究当地美术文化的研究机构的数量屈指可数。美术教学与地方的文化不仅可以传承当地地域文化,也是对大学生展开爱国爱家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在地方高校传承当地美术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一,把地方文化纳入高校美术课堂。高校可以在美术专业的课堂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相关课程,如开设地方美术作品欣赏、地方文化鉴赏以及地方美术作品的工艺制作课程等,在江苏省的宿迁院校,就可以将关于项羽文化的美术作品拿到课堂上供学生学习交流,也可以带学生到项羽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去亲身体验。也可以开设有关地方美术作品鉴赏与地方文化感悟的选修课,使得地方文化不仅仅在美术学生中传承,也可以在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中传承,这样可以使传承的范围更广。另外,在美术专业的实践课教学中,高校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地方文化像宿迁地区的项羽文化融入艺术创作中,这样很容易可以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因为带有地方的独特味道,也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第二,组建专门的地方美术研究机构。目前,很多地方都将研究所建立在高校内部,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人才。在组建专门的地方美术研究机构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我们应建立完善系统的高校美术研究体系,从地方文化研究到地方美术作品欣赏再到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应当形成一个连贯的过程,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研究机构来完成。其次,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面,可以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拓展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范围,让地方高校真正成为研究地方美术的重要基地。为了完成这些研究任务和在高校中设置相应的课程,都需要在高校中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并安排相应的研究人员从事美术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三,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拓展教学范围。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地方文化更好的与地方美术教学融合起来,除了可以开设相关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创作蕴含当地文化的美术作品之外,还可以在当地设置实习的基地,使学生能够亲临其境感受当地文化,或是以“民间采风”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感受属于当地的文化,并要求他们自主挖掘当地文化的可利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不仅仅只限于在课堂上学习当地文化,学习理论方面的美术知识,还可以在校外亲身体验,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就相应的拓展了高校美术教学范围。最后,高校也可以让当地知名的艺术大家或是对当地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到课堂上进行讲学,宣传当地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教学空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教学与地方文化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其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地方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列入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我国,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发掘地方文化对于传承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如在江苏省就正在准备充分挖掘当地的项羽文化。美术教育要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以后的发展趋势也应当是与当地文化的有机结合,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地方文化要想发扬光大,必须要有地方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未来,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新时代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也有责任有义务自觉承担起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蒲洁,白石.数字媒体专业工程化教学与地方文化对接研究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2]王颖丽.地方高校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2).

[3]王涛.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中的有效路径与方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04).

相关专题 美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