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gebare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gebare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共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心衰是指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以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通常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使得心脏血液输出量逐渐下降,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因此引发一系列的症状[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咳嗽等。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老化现象,其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心力衰竭等疾病[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5月~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8.6±3.8)岁。实验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9.7±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体征,并确定患者下肢是否出现浮肿,对浮肿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病房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以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心律不齐等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入院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能够使用积极、鼓励、暗示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确保患者接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出现心理变化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效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与家属,禁烟酒,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多食用低钠低盐、维生素高以及低脂肪的食物,确保患者每天摄入充足的水,最好维持在600~800 mL左右。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告知禁止食用经过烟熏等工艺制作的食物,多食用钾、镁含量高的食物,以便降低血压,保护心脏。

1.2.4 健康教育

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不典型心衰的发病因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疗效、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病。告知患者如何控制好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增减衣服,有效的预防感冒。其次,药物指导。告知患者以及家属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服药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向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作用与意义,并了解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另外,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前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在家需要加强锻炼,坚持按医嘱用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电话随访,1次/周,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 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见表1。

3 讨 论

由于心衰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通常心衰的发生与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波动有关,在对其治疗的同时,需要对这些诱发因素进行抑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便提高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4-5]。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4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篇2: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医学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月~6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入选标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年龄在37~80岁的,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功能分级制定的II、III级标准;病史至少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女)或>55mm(男),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2.4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冠心病34例。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阿托伐他丁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心功能分级和疾病构成比上以及服用降脂药物剂量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5岁,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地高辛,每日0.25mg;血管转化酶抑制剂(个体目标耐受量);利尿剂(视液体储留情况调整)等。阿托伐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丁每次20mg,每天一次。治疗观察均为24周。

1.2.2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测定

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测定时采用美国惠普SONOS5500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设定其探头频率为2.0~2.5MHz。所有入选患者心脏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24周时进行测定。

1.2.3标本采集与检测

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24周时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取其外周静脉血,对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治疗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

心衰两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阿托伐他丁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

2.2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慢性心力衰竭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脑钠肽(BNP)水平分别是常规治疗组288±67.5pg/mL,阿托伐他丁治疗组285±65.5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9.9pg/mL;两组治疗4周后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常规治疗组265±36.9pg/mL,阿托伐他丁治疗组238±25.5pg/mL,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24周后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常规治疗组165±26.3pg/mL,阿托伐他丁治疗组93.5±15.5pg/mL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托伐他丁组治疗后4周、24周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脑钠肽(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

2.3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的关系

两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与治疗24周后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

3讨论

BNP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天然拮抗剂,参与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这些均起到维护心功能作用。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在心室负荷过重或扩张时增加,因此反映心室功能改变更敏感、更具特异性。

上世纪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室重塑中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作用有了逐渐的认识,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加重又被进一步激活,由此也使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这样使恶性循环形成。故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随着心衰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不仅仅能够降脂还能够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提示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可能有益。国外学者报道阿托伐他汀在对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6等炎症因子降低的同时,还可对其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改善及重塑心室。

本研究提示:脑钠肽(BNP)水平不仅有助于及时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而且也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帮助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

篇3: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3年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明显改善24例(60%),好转8例(20%),总有效率80.0%;3年内因心衰恶化再住院6例(15%),3年内死亡4例(10.0%),未愈2例(5.0%),恶化2例(5.0%)。结论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可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拮抗剂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对40例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预后明显改善,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月~2月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62.5岁;病程1~,平均8.5年。缺血性心肌病32例(80.0%),扩张性心肌病4例(10.0%),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10.0%)。其中合并糖尿病16例(40.0%),高血压病20例(50%),合并心律失常18例(45%),其中心房纤颤10例(25%),室性心律失常6例(15%),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5.0%)。上述病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按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全部病例均为全心衰,均有不同程度双下肢浮肿。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①病因治疗:积极给予病因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收缩压≤150mmHg。纠正高血糖:全部2型糖尿病患者晨空腹血糖≤8mmol/L。纠正心律失常: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者予胺碘酮治疗,视临床情况按发布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给予口服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限盐、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避免应用加重心衰症状的药物,如大多数CCB、非甾体抗炎、皮质激素等。②利尿剂的应用: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双下肢浮肿,均选用口服或静注呋塞米,同时补钾,防止离子紊乱。体重每天减轻0.5~1kg,持续用药至“干体重”,以后按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并自测体重,3d内体重增加2kg以上时增加呋塞米用量,以避免液体潴留。本组病例5例出现利尿剂抵抗,改为静脉应用呋塞米,并加用小剂量多巴胺100~200μg/min静滴,均取得控制液体潴留效果。③地高辛的应用:除房室传导阻滞外,均给予地高辛治疗,0.25mg/次,1次/d,长期服用。④急性心衰发作的患者:均住院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纠正急性心衰症状后在给予上述治疗。

1.2.2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 此为治疗重点。①ACEI:全部病例均给ACEI治疗。我院贝那普利。方法:与利尿剂同时应用,10/次,1次/d,每1w剂量加倍至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目标剂量40mg/d。用药过程中监测血肌酐,肌酐增高>30%~50%时ACEI减量。本组病例中5例因血肌酐增高>50%未达目标剂量。②β-受体阻滞剂:除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外均β-受体阻滞剂治疗,选取酒石酸美托洛尔,尽量在“干体重”基础上应用。方法:在利尿剂及ACEI基础上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次,2次/d,每2~4w剂量加倍,靶剂量150mg/d。用药期间监测血压、液体潴留及心衰恶化、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以便于调整剂量。

1.3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心功能改善情况、病情稳定后3年内死亡率、3年内再住院率。

1.4疗效判断标准 ①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上调>Ⅰ级,症状基本消失;②好转:心功能分级上调>Ⅰ级,症状明显改善;③未愈:心功能无改变或症状无改善;④恶化:心功能下调Ⅰ级或症状恶化;死亡。

二、结果

症状明显改善28例(70%),好转8例(20%),总有效率90%;未愈2例,5.0%,恶化2例(5.0%);其中病情稳定后3年因心衰恶化再住院8例(20%),3年内死亡4例(10.0%);死亡原因:泵衰竭2例(5%),猝死1例(2.5%)。

三、讨论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伤后延续的结果。在初始的心肌损伤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2,3],以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关于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文献报道:ACEI除扩血管外,还能拮抗RAAS激活的心脏毒性作用,从而延缓心室重塑和心衰进展,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27%。β-受体阻滞剂能拮抗和阻断心衰时的交感神经系统异常激活的心脏毒性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使心衰患者的死亡率降低31%~65%,故也是治疗心衰至必选。本文4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结果有效2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0.0%,取得可喜的效果。

体会如下:①注意病因治疗:对高血压及糖尿病者,应积极调控血压及血糖,积极纠正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戒烟、戒酒。②利尿剂须尽早应用:首选襻利尿剂,缓解症状最为迅速,液体潴留缓解后,嘱患者加重自备体重计,每天测量体重并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液体潴留并调整剂量。③ACEI示治疗的基石,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剂量加倍至靶剂量。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血肌酐、血钾。肌酐增高>30%应减量。血钾>5.5mmol/L应停用,本组中5例血肌酐升高未达靶剂量,但可用至最大耐受量[4]。④β-受体阻滞剂应用体会:应与ACEI合用,二者有协同作用,尽量在无液体潴留时用,用药期间有液体潴留时加大利尿剂剂量,用药期间监测血压,液体潴留、心功能变化及房室传导阻滞。早期应用可防止猝死。⑤督导用药依从性:应告知患者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起效需用药2~3个月以上,因此,如能耐受应坚持服药,即使未达靶剂量亦能改善预后。本组病情稳定后8例因心衰恶化再住院治疗,均为中途停药所致。

参考文献:

[1]李克梅.β刺激纤维细胞治疗对心脏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科技通报,,10.

篇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常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本研究通过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的`疗效对比,评价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的门诊或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9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LVEF<45%。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7.6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7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凡合并β受体阻滞剂过敏,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分,静息状态下动脉压低于90/60 mmHg,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永久置入,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者不纳入本试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前述常规治疗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倍增一次,直至目标剂量,目标剂量为25mg(体重<85kg)或50mg(体重>85kg),2次/d,若随访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视情况调整目标剂量为其最大耐受剂量,不良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停药。两组每隔2周随访观察一次,共随访7月。

2讨论

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取得显著疗效,其LVEDD、LVESD、LVEF较普通常规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改善,心功能改善效果亦较常规治疗好。提示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方法治疗CHF能取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室的重构。虽然卡维地洛的不良反应少而轻,但因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临床应用仍需谨慎,应从小剂量起始,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因为个体敏感性和耐受性差异较大,所以需根据每次随访结果和患者的主观症状,及时调整患者的目标剂量,达到目标剂量之后,需长期维持,临床疗效常在用药2-3个月才会出现。

篇5:心理护理知识: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全的一种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反复发作,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时,身心极度痛苦,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心衰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职业、经历和心理需求等有效地展开心理护理。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心衰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

1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衰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心衰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对于此类患者,要热情、耐心地给予护理并加以安慰。为患者讲解心衰的医学知识,如心的起因、治疗、预后等,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了解,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治疗、用药、活动量等。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绪镇静、不急躁,从而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2  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

来源:考试大

心衰患者自信心的降低和依赖感增强常导致患者需要永久的药物治疗,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就是说让患者参与治疗和自我护理。为此要经常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要求,这种模式使患者获得了某些权利,人格也受到了尊重。在护理中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护理,不仅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这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巩固疗效果

应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心衰的疾病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引导家庭成员给予心衰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

4  做好情志护理,搞好护患交流来源:考试大

护理人员要耐心聆听患者的讲述,要让其感觉到护士在专心致志地倾听他的诉说,而且是十分认真地对待他的问题。应针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见给予正确指导和最大限度的满足。护理人员要有计划地使患者与外界保持联系,让其看报、讨论实事,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和动态,使其相信科学,相信医疗技术。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交流时态度要坦诚,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态度去感染患者,做好护患之间的交流,能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处于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真正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5  给予鼓励保证来源:考试大

护理人员通过鼓励使患者感到有人在关心、同情和帮助他,通过护士对健康的保证,唤起患者的希望和信心,但在进行保证和安慰时既要坚定有力,又要以事实为依据,绝不能轻易许诺或对患者进行承诺,否则一旦保证不能兑现,必然使患者失去对护士的信任。总之,心理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同时又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改变了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中,还需要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以适应现代化护理工作的要求。

篇6: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分析

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探讨其在未来治疗当中的应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78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具体情况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护理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疗效显著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88.24%,而对照组的疗效显著病例数占47.05%;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措施,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临床疗效;慢性胃溃疡

胃溃疡(gastric ulcer),又叫做消化道溃疡病,是一种较为常见消化道疾病,一般医学上将其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1],有个别的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等处,犯病原因多样,临床症状复杂[2-3]。临床治疗中,中药(如苗岭舒胃方等)结合食疗同时进行的方法治疗效果不错[4]。手术治疗通常应用于呕血或便血情况。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探讨其在未来治疗当中的应用。本研究将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78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具体情况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护理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护理效果。该院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78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实验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为(73±6.2)岁,病程3~7.5年,平均(5.1±1.7)年,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为(71±8.3)岁,病程3~8.4年,平均(5.5±1.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确诊为胃溃疡患者。

1.3 排除标准

具有严重心、肝、肾损害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危重病人;具有心肺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精神症等严重疾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胃粘膜修复、良好的饮食习惯。胃溃疡是典型的胃粘膜疾病,所以解决胃溃疡的根本在于胃粘膜修复,胃粘膜保护类药物抑制、醇溶谷蛋白、维生素C等蛋白和微量元素补充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胃溃疡病人一定要严格禁食的过冷、过硬、过酸、过辣、过甜等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剧胃粘膜刺激、加重溃疡病情。建议患者进行一次幽门螺旋杆菌的查杀,以确保更全面的彻底消除溃疡病患。忌食坚硬、油煎、辛辣食品的同时,酒类、咖啡、浓茶也是禁忌范围之内的[5]。避免暴饮暴食现象。暴食症通常可以根据发生的频率和心理作用逐步形成。特别是岁末年初,我们更应该应细嚼慢咽,不可过饱。当患者的出血及疼痛较剧时,通过及时的服用一些事物也可缓解,如可食牛奶、烂面、蒸蛋、豆浆、藕粉肉松、面食等流质或半流质的特殊食物,药物辅助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PPI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抑酸作用更强且作用持久。H2-RA可抑制基础及刺激的胃酸分泌,常用的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在此期间不吃刺激性食物,胃溃疡后由于胃粘膜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刺激性食物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诱发溃疡病复发,因此应忌辛辣、咖啡、浓茶、汽水、酸性饮料、糯米食品、过多油炸食物等。这适用于各种难治性溃疡或NSAID溃疡患者不能停用NSAID时的治疗,还可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PPI促进溃疡愈合的速度较快、愈合率较高[6]。

实验组患者,依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病情以及心理状况等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首先评估慢性胃溃疡患者的身心状况,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护理方案,从常规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针对性护理与指导患者,认真跟踪调查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给以随时随地的调整。类似患者黑粪增多并伴出汗、面色苍白,这就需要特别的注意[7]。此外,如出现出血量增加;疼痛如呈持续状,剧烈,并向右肩胛或背部放射,这种状况则提示有穿透可能;在类似如疼痛如刀割,大汗淋漓,可能是急性穿孔,这个时候则必须请医生诊断治疗。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8]。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注意纠正患者的饮食习惯,不注意饮食卫生、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或嗜好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是促进溃疡愈合的良好习惯。消除患者身边的细菌感染病因,以往认为胃溃疡与胃液消化作用有关,与神经内分泌机能失调有关,因而传统疗法是,制酸、解痛、止痛。近年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有些胃溃疡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这类病人必须采用抗生素结合治疗[9]。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护理1个疗程后,根据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病人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治疗效果分为效果显著、有效、无效三种情况。将效果显著和有效例数作为总治疗有效率。①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病人满意度高;②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胃镜检查明显减小,病人对治疗无任何不良反应。③无效:患者的情况未达到以上两标准为无效。

1.6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疗效显著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88.24%,而对照组的疗效显著病例数占47.05%;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措施,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专题 心力衰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