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音乐热的冷思考

魔法浓厚小猫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魔法浓厚小猫咪”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少儿音乐热的冷思考(共8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少儿音乐热的冷思考

少儿音乐热的冷思考

近几年来,学习器乐演奏的儿童有逐年增多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范围内学习键盘乐器的孩子有百万人以上。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对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有必要进行冷静分析,给家长们一些有益的进言。

目前的音乐教育热有下列的原因:

攀比心理严重

有些年轻人结婚买钢琴成为身份的`象征。一些人刚结婚预先添置钢琴,一旦孩子出生,闲置多年的钢琴便派上了用场。一时间,千军万马闯钢琴的“独木桥”便成了时髦。

升学的压力使然

通过音乐考级,取得高级考级证书,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重点中学或大学。目前一些名校为活跃校园气氛纷纷创建民乐团和交响乐团,成员主要由在校学生组成,招收音乐特长生便成为一道风景线。

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一些有眼光、有见识的家长安排子女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素质,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孩子喜欢音乐

孩子喜欢音乐,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选择音乐专业去发展等等。

以上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精神回报,一类是追求物质回报。

勿庸置疑,启蒙阶段家长最重要的是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在注意观察、选择乐器、选择教师等环节上务必躬身自问,不可掉以轻心。

注意观察。家长与孩子朝夕相伴,应当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给予积极的培养。在平时的生活中,当孩子听到音乐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时,说明孩子对音乐有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在你孩子的童年时光里可以进行。虽然世上大器晚成的成才者不乏其例,但是自幼造就的童子功,从而一锤定音,影响终身毕竟仍是大势所趋。音乐很难脱颖而出,除了天分好,尚需十年勤奋,才能一朝成才。因此,父母们首先需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模仿力,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世界名曲供他们欣赏,让孩子从学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入手, 引导孩子多听、多唱,在唱中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视听能力、节奏感和音乐感觉。

篇2:《弟子规》热的冷思考

《弟子规》热的冷思考

《弟子规》最近大热,但是我们不应该人云亦云,看看知乎大神的冷思考。

(一)

我个人是十分反感《弟子规》这样的书的,然而其书出于其时,在道理上却是说得通的。社会发展到那一步,文化扭曲到那一步,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书。

我所反感的,是现如今这样的社会里,却仍然在流行这样被扭曲之后的东西。我反感《弟子规》,和反感女德班这些,是一个道理。社会上流行这些东西,并不能和国学兴盛什么的联系在一起。

《弟子规》不过对《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么一句的阐发。但是阐发的如何呢?看上去是更加细致了,细致到了如何坐卧起居接物待人,其实明显过犹不及,如何过犹不及?其实《弟子规》少说还算,说的太多,其实更是反映了孔子一路被解释几千年后终于僵化的状态。

我想要引自己之前一个答案来佐证:

我觉得夫子的重视孝道,和后世的重视孝道,是不大一样的。夫子的孝道,是发乎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靠什么来维系?夫子给出的答案是孝悌,一个人生下来,最先接触的是母亲、父亲,继而外扩到家人、亲人、朋友、社会,对自己的父母家人持有怎么样的态度和感情,是一个人的伦理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于他人交际的基础。《论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鲜矣。”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由孝悌构建出的,是内对父母孝顺,外对朋友信义,上对君王忠诚,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社会结构其实是搭建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上的。

所以一旦一种德行成为了伦理的基石,那么它的异化就是在所难免的。统治者需要推崇这样一种德行来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从农村的家庭到宗族,再到整个社会,孝顺成了社会最提倡的美德,二十四孝被当作范本大加颂扬,从这样的行为中,其实我看到的并不是原生的发自人性的孝了,而是让我看到了古时候的雷锋张海迪们,有了造神运动的痕迹,孝的地位越来越让位给顺字,所谓的父慈子孝的前半截就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父慈子孝这个概念是合乎心理的,子感于父之慈而孝。而后来的无论父母如何,都应该孝且顺,就是反人性的了,《弟子规》有:“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其中滋味,颇可玩味。夫子尚且不同意以德报怨,而易之以以直报怨,这里的父憎子孝,是怎么来的?《孟子》中提到舜于父母于其弟,我看更多也是一个[直]字,不怨,但和发乎心的孝,不一样。

我一直认为,人们孝与否,是源自于人性的,而不是源自于社会舆论的提倡,父母生我养我,含辛茹苦,我理应以孝对待,这是最基本的情感了。而这样的情感,才是夫子推崇的(父慈子孝),伦理上的价值,是基于人性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

但是我见到的是什么情况呢?反过来了,原生的感情诉求变成了强制性的要求。很多朋友的父母其实是觉得我生了你,你就必须对我如何,为了这个孝道,你必须要做出什么牺牲,你要光耀爸妈的面子,你要对爸妈好,以后你赚钱了给不给爸妈买这个那个……这样的孝道,其实是反人性的`,之前曾经知道豆瓣有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里面那些孩子们的故事,孝道二字以及背后的道德绑架带来的家庭悲剧其实并不少。

这样的本末倒置很可怕,说礼教的本意是好的,以礼教化万民。但是为什么到了民国,加在礼教二字之前的定语却变成了【吃人的】?真的是夫子的学说不好么?

再扯远一点,这种孝道其实是满足了中国人的信仰需求的。我以前和一个朋友谈话,朋友说,其实中国人唯一的宗教就是祖先崇拜。求祖宗保佑后人如何如何,乐此不疲。而所有的宗教到了中国,变成有中国特色的某教之后,不管这种宗教原来具备保佑这个功能与否,都纷纷变成了求保佑,求佛祖保佑菩萨保佑,到了全能神三赎基督,无非还是求保佑。

答主老家是晋南农村的,前年祖母去世曾完整的经历了一次丧葬礼仪,之后发现,除了丧葬之外,几乎所有的礼仪都像是玩耍了,最基本的停灵前的香火不可以断掉,七天七夜守灵,到抬棺材一路上不许棺材落地……最夸张的是,打开我爷爷的墓室(是夫妻合葬),我爸特地观察了墓室一角的罐子,罐子里是我爷爷十几年前去世的时候停灵七天的祭祀食物,有说法说罐子里的液体是澄清的,家里人后代就顺利,如果是浑浊的,则不好。我爸上来说是清的,一家人都很开心。

在现如今,如嫁娶上梁这些事情的礼节都在不断消亡,而丧葬上,却是一如既往的严格,经历了那七八天,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觉得体力吃不消。虽然旧社会在加速的崩坏,但孝道到如今依旧是维系农村人际关系的基石。

说孝道是发乎心的不假,但是我目力所及的,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孝顺的人,但是为了社会舆论,或者为了祖先的保佑,而伪装成了自己是孝顺的。通过我奶奶的葬礼,发现了我们家的好些亲戚其实是不孝顺的,而且是不孝顺的出奇,但是在面对外人的时候,面对我们小辈的时候,嘴上还是不断宣传着自己的孝顺,宣传着一家人血浓于水,潜台词我看无外乎你们小辈将来有本事了别忘了我们这些亲戚。

这样的【孝道】让我觉得可怕。我想夫子要是穿越到现代,面对这样的孝道,他的表情肯定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弟子规》之流,可以休矣。

(二)

弟子规本质上是在代际之间的power play,即,在一组双边关系中,一方要求另一方提高情商(控制情绪表达、behavior的能力)来适应自己,是自己更加舒适的自处。弟子规本身是一个“文本”,但是亲代(包括老师在内的尊长阶级)把这个文本传递、宣扬、强化、要求诵读领悟的这个行为本身,是一种比文本本身还要强悍的语言,这种昭示着权力与阶级的语言才是“弟子规走俏”这个事件的本质。

亲代明明知道自己作为成年人,远比幼童有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远比幼童更善于温言揖让,更善于在矛盾发生的时候通过技巧去化解而不是发泄情绪肆意妄为——但他们要求幼童这么去做,而不是去要求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权力。为什么不是古代女性编写《男则》,并将它传递、宣扬给男性并要求男性遵守?为什么不是幼童编写《师长规》并要求亲代、师长去记诵?为什么国际关系中的文本(规则)是由美国力主编写、加以推广的?权力,是这种言语行为的核心。有权的一方运用权力,去要求无权的一方遵行某种让自己更适意的处事方式。

举个例子,亲代极力宣扬弟子规之类文本当中子代对亲代的尊敬,要求子代去照顾亲代的情绪与感受。但就是这帮父母,在处理自己的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却普遍要求大孩子让着小孩子,要求大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情商和更高的宽容度去和小孩子相处——在这里,年龄的法则不适用了。为什么呢?弟子规里的“兄弟睦 孝在中”让我们窥见了答案:兄弟和谐符合亲代的利益,为了实现这种利益,亲代怎么方便怎么来。因为我有权力,既然我知道要求大孩子表现出高情商比较方便,我就这样做。教弟弟去敬哥哥?有点麻烦啊,要做也不是不可以,但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当某种秩序对我有好处的时候(代际之间的幼敬长),我才会付出努力去做。

至于弟子规的后半部分,十分荒诞。自己当圣人难,却指望幼童去当圣人了。

(三)

一本清朝的老教材而已。有些风靡一时的东西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变坏了,而仅仅是因为属于它的时代过去了。

《弟子规》在它诞生的年代无疑是一本优秀的蒙学读物,它把儒家的经典教义编成语录歌的形式,提高了私塾先生的教学效率,因而广受欢迎(类似的事情咱们在上世纪60年代也没少干)。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弟子规》不是类似《忏悔录》这样的哲学书籍,而是类似《三点一测》或《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样的教辅书籍。我们不会去探讨《三点一测》里面有多少精华、多少糟粕,我们仅仅关心它是否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弟子规》本身是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核的,它仅仅是官方教科书的某种缩写版。书中的思想再好,也不能归功于作者李秀才;反过来,书中的思想再差,板子也不该打在李秀才的屁股上。因为所有的思想都不是源于《弟子规》本身,而是源于它背后那个庞大的封建官方话语体系。

所以,当我们回到《弟子规》最初的面目,把它当作一本学习儒家思想的入门读物,就会发现它是好的。但问题在于,清朝的蒙童学《弟子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学好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那我们的孩子学习《弟子规》是为了什么呢?

教科书都不在了,还抱着《三点一测》干嘛呢?

教科书为什么会都不在了呢?因为它落后于时代,被淘汰了呗。的确,经典中有很多前人留下的智慧财产,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上被淘汰的东西几乎都不是一无是处。比如马车并不是因为不能拉货而被淘汰,仅仅是因为火车的效率更高罢了。封建思想也不全然是错误的,但既然我们有了更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为什么还要去故纸堆里刨宝贝呢?

具体到《弟子规》来讲,不少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道理当然是好的,但是要教小孩这些道理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来实现。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情感的交流比什么空洞的说教都要有效。我见过很多关于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心理学研究,可从没发现通过灌输某篇文字能达到什么效果。心理医生诊断的时候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你当初没给孩子念《弟子规》,所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障碍。话说回来,要是教育孩子是靠念一篇古文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做好的,那倒是人类的福音。

如果说认为读《弟子规》能提高孩子的识字水平,那倒不如教孩子念《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有图有画有知识有概念,这不比干巴巴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强得多?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好诗文。

更何况《弟子规》里还掺进来不少三聚氰胺,像什么“非圣书,屏勿视”,你要怎么跟孩子解释呢?语文课本是不是圣书?物理课本是不是圣书?都屏勿视了那也就不用上学了。“亲有疾, 药先尝”,这符合现代医学的精神吗?别等下孩子孝顺了,科学常识没了。我就不用提后面那些什么“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这些大话了,别说小孩子,你们自己有几个能做到?

封建时代的孝远远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举几个“二十四孝”的例子,如埋儿奉母,为了孝顺老母亲能把自己儿子活埋了;芦衣顺母,被后妈虐待也得乖乖忍着;刻木事亲,把已经死了的父母刻成木头人,每天伺候吃喝拉撒(我怀疑这个是精神病)。且不说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比如郭巨活埋儿子的时候挖到老天送给他的一坛金子,单是这么个孝法,就无法让现代人认同。在灌输给小孩之前,请确保你真的明白你将要灌输给他的是什么玩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过去了就要学会放下。你是堂吉诃德不要紧,你不要把你的孩子变成你的桑丘。

篇3:幼儿园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

幼儿园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

随着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视,人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日俱增,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 ,因此,纷纷将孩子送进开办有英语教学的幼儿园。一时间,英语教学又开始升温,呈现出一派“红火”景象 。社会舆论对此褒贬不一,笔者对此也有看法。

一、开办双语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幼儿园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此任务进行。而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幼儿园没有认真贯彻规程所提出的 要求,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为了赶时髦,吸引招生,甚至更直接的目的是为幼儿园搞创收,急功近利而忽略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长远目标。具体表现在:某些幼儿园为了突出英语教学,在各科教学之外增设英语 课,有的课时还比较多,这样增加了幼儿学习英语的负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有的是挤占其他教学和 游戏活动的时间,干扰了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对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很不利。这些做法实质上违背了幼儿教 育的目的。所以,英语教学应该在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二、怎样看待幼儿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 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但是,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关键期在时间上并不那么明确,这个时期的刺激效 应也不是不可逆的。比如,兰内伯格根据潘菲尔德和罗伯茨的材料,并以早期和晚期单侧脑损伤以及智力迟钝 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提出了2岁持续到12岁的语言接受期的假设。而我国主张双语教育的人将关键期的时间缩 短到学前期,这是对关键期的片面理解。实际上,兰内伯格提出的关键期并非只限制于学前阶段,它应该持续 更长时间。此外,近来经过剥夺再习得语言和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对于语言关键期所受不利影响绝对不可 逆的观点,予以了某种程度的否定。有人认为,如果让2岁儿童学会说一门外语,那么,他需要花上左右才 能达到他所学语种的.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能力,而一个18岁的青年如果有最佳环境只需4年时间就能完成。 所以,那种认为如果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里指学前期)错过了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而在学前期后再要接纳 第二种语言就颇为困难的观点,未免有些杞人忧天。

三、开办双语教学应具备哪些条件

开办双语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开办双语教学应具备以下条件:

1.应有一定的环境条件

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而获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语言学习就很困难。因此,幼儿园在 进行外语教学时,应该设置模拟的汉英双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如在活动室分设汉语区和 英语区,英语区摆放的物品和墙上饰品下注明英文,也可放置一些英文图书,使幼儿置身于两种文化背景之中 ,通过观察、比较,最终达到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鉴别和理解。同时,应创设一种模拟的汉英人际交头境,使幼 儿有机会感受和运用两种语言,这就要求除外籍教师以外,中国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也必须用英语与幼儿交流, 否则,幼儿在英语课上所学的英语不能及时得到强化。

2.应有一定的师资条件

高水平的师资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保证。要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水平,就必须具有既掌握相当英语知识又 懂得幼儿教育的师资。而目前,大多数双语教学幼儿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有的幼儿教师英语水平低,在教 学过程中,当幼儿提问到未经准备的内容,就措手不及。有的教师发音不准确,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孩子一 旦接受错误的语音训练,再想纠正就非常困难。有的园高薪聘请高校英语教师或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其中一些 人不了解幼儿心理,采用成人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特色,使幼儿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3.应有经过科学研究的幼儿英语教学内容体系

幼儿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幼儿身心特点,促进幼儿发展。目前,我国还未有一套自己的系统而科学的双语教 学教材。幼儿园教师自己选择或创编教材有很大的随意性,内容忽深忽浅,没有照顾幼儿的接受水平,甚至有 些园几年下来只教会幼儿一些单词或几句口语,幼儿学了之后不会用,很快就会遗忘。

4.应有一套适合幼儿的英语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避免成人化。幼儿园应以口语教学为主,通过各种活动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听、说、读等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避免强迫死记硬背。如用 英语向幼儿介绍玩教具、用餐时介绍食物的名称和特点以及餐具的颜色和形状等。幼儿在请求教师帮助时,必 须运用正确的语言才可能得到帮助。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在具体情景中接触并获得实用性较强的语言。在日常生 活中经过多次模仿练习,幼儿就可以无意中掌握一定情景下语言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还应注意利用各种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录音和录像设备等,使 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四、在双语教学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幼儿双语教育体系的建设

只要幼儿园开办双语教学,就应在幼儿园深入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探索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教材与具体教法,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国幼儿学习的英语教学体系。

2.幼儿双语教学效果的长期性与连续性

科学研究证明,儿童接受教育的效果与其年龄关系不大,与接受教育的时间长短确有关系。当前,幼儿在 学前期学习了英语,但进入小学后如果不能继续学习,就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还应进一步探讨幼儿 园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以巩固和提高儿童的英语水平。

3.应在幼儿师范学校开设英语课

在幼师开设英语课,不仅能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为幼师毕业生今后从事实际的英语教学作好 准备。因此,幼儿师范学校通过英语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出既懂幼儿教育又懂英语的幼儿教 师,为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学质量准备有生力量。

总之,幼儿园在考虑是否开办双语教学时,应避免一哄而起,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当条件不具备时

,切忌盲目追随,贻误幼儿

篇4:绿色GDP热的冷思考

绿色GDP热的冷思考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宏观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如何确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拟从以来出现的'“绿色GDP热”出发,揭示这一现象存在的误区,然后分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应的调整路径和现阶段的替代方案,为促进新发展观的落实以及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献计献策.

作 者:黄燕芬 顾严 Huang Yanfen GU Yan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刊 名:统计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AL RESEARCH 年,卷(期): “”(4) 分类号:X196 关键词:绿色GDP   环境经济核算   替代性指标  

篇5:幼儿园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

幼儿园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

随着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视,人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日俱增,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 ,因此,纷纷将孩子送进开办有英语教学的幼儿园。一时间,英语教学又开始升温,呈现出一派“红火”景象 。社会舆论对此褒贬不一,笔者对此也有看法。

一、开办双语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幼儿园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此任务进行。而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幼儿园没有认真贯彻规程所提出的 要求,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为了赶时髦,吸引招生,甚至更直接的目的是为幼儿园搞创收,急功近利而忽略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长远目标。具体表现在:某些幼儿园为了突出英语教学,在各科教学之外增设英语 课,有的课时还比较多,这样增加了幼儿学习英语的负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有的是挤占其他教学和 游戏活动的时间,干扰了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对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很不利。这些做法实质上违背了幼儿教 育的目的。所以,英语教学应该在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二、怎样看待幼儿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 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但是,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关键期在时间上并不那么明确,这个时期的刺激效 应也不是不可逆的。比如,兰内伯格根据潘菲尔德和罗伯茨的材料,并以早期和晚期单侧脑损伤以及智力迟钝 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提出了2岁持续到12岁的语言接受期的假设。而我国主张双语教育的人将关键期的'时间缩 短到学前期,这是对关键期的片面理解。实际上,兰内伯格提出的关键期并非只限制于学前阶段,它应该持续 更长时间。此外,近来经过剥夺再习得语言和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对于语言关键期所受不利影响绝对不可 逆的观点,予以了某种程度的否定。有人认为,如果让2岁儿童学会说一门外语,那么,他需要花上左右才 能达到他所学语种的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能力,而一个18岁的青年如果有最佳环境只需4年时间就能完成。 所以,那种认为如果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里指学前期)错过了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而在学前期后再要接纳 第二种语言就颇为困难的观点,未免有些杞人忧天。

三、开办双语教学应具备哪些条件

开办双语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开办双语教学应具备以下条件:

1.应有一定的环境条件

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而获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语言学习就很困难。因此,幼儿园在 进行外语教学时,应该设置模拟的汉英双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如在活动室分设汉语区和 英语区,英语区摆放的物品和墙上饰品下注明英文,也可放置一些英文图书,使幼儿置身于两种文化背景之中 ,通过观察、比较,最终达到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鉴别和理解。同时,应创设一种模拟的汉英人际交头境,使幼 儿有机会感受和运用两种语言,这就要求除外籍教师以外,中国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也必须用英语与幼儿交流, 否则,幼儿在英语课上所学的

[1] [2] [3]

篇6:大学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

大学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

大学英语教育热风靡全国,但是我国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从中得到乐趣与自信.越来越多的问题助长了一些负面反驳效应,如伪造证书热、枪手,涉嫌英语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丑闻等等,影响了大学英语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对大学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可以探究教育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希望能引起关注.

作 者:卢秋萍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陕西汉中,7230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   问题  

篇7:大学生“创业热”下的“冷思考”

关于大学生“创业热”下的“冷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史上最难就业年”“史上更难就业年”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想通过自身努力成就人生梦想,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可大学生创业也确实面临很多实际困难,真正能“美梦成真”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并不多。据报道,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左右,即便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仅4%左右。

眼下,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不是坏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出大学生创业热的背后虚火很旺。

一些大学生奔波于各类创业大赛和路演活动,想借此迅速拿到投资、获得资源,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筹到钱就算创业成功,这显然严重背离了创业初衷,这种急功近利的创业心态并不少见。一些媒体拿大学生创业炒作,使创业者陷入媒体的舆论**,他们缺少市场经验和生活实践,在这样不完善的创业环境中,往往举步维艰。

那么,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一社会热点,我们应该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看看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虚火现象。首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脱离实际,开设相关课程很少,教育者和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存在误区,其次,政府虽然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普遍门槛高,或很难操作,或在执行中变了样,能够获得的资助实在有限。

怎么做,才能压制其背后的虚火,让其健康合理的发展?首先,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学校要转变观念,开设适应当今社会创业的相关课程,开展创业教育,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指明正确道路;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适当降低扶持政策的'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资金或其他方面上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社会舆论也应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更为宽容。第二,对于想要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自身而言,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要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脚踏实地的创业计划,加上坚韧不拔的努力,才有可能赢得投资人的青睐,并最终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篇8:大学生村官创业“热”的冷思考

据中组部调查,截至2012年6月份,全国共有3万名大学生村官创办致富项目2万多个,总投资60.8亿元,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6451个,为24.3万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项目的开展还是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带动,大学生村官创业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群体的创业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落后、大学生就业紧张、农村急缺各类优秀人才等问题的措施。然而,由于创业项目的复杂性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局限性,亟须对当前这一群体的创业热潮进行冷静思考。

大学生村官创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负面影响

当前,缺少必要的风险规避机制和创业企业机制尚不健全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创业缺少必要的风险规避机制,创业失败后风险极有可能由财政兜底

大学生村官创业不仅面临资金的筹集困难,也面临创业之初主体抉择的风险,即创业风险及回报主体的界定模糊带来的风险。从丰县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当地大学生村官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但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的创业必然能够引导农村走向富裕。调研中虽然没有接触到大学生村官创业失败的案例,但是创业失败的风险由谁承担这一问题却不得不提前考虑。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村民眼中,大学生村官是国家派驻农村的代表,代表着“上面”的人,一旦创业失败,责任完全在各级政府,创业失败会造成当地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虽然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市场经验依然缺乏,这也加大了他们创业失败的风险。

而创业失败后造成的风险由谁来承担?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财政兜底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是,如果创业失败由财政承担,这也就意味着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既浪费了农村(特别是县乡一级)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也浪费了地方金融、工商、财税等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优惠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目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几乎全国各地都将大学生村官创业树立为正面典型加以宣传、扶持,而对创业的风险评估、审计监督等更多是停留在主管机关的日常管理或主观判断上,并未形成一套系统、完备、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潮高涨、各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监督失位的问题暂时并不突出;但是,一旦宏观经济遇到困难或大学生村官政策出现调整,监督失位所带来的后果就会显现甚至被放大,那时可能出现的将是农村新一轮的“烂尾工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呆坏账。

――创业企业机制尚不健全,亟须寻找适合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的企业组织形式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毕竟不是具有成熟企业家素质的创业者。为了保障创业项目茁壮成长,健全的企业制度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成功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从丰县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企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汉邦骄子”式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园,二是欢口镇、华山镇式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承包园。虽然两种形式创业的实绩都很明显,但也都存在一些体制问题:

前者的主要问题是经营的不连续性。“汉邦骄子”一开始是经营蔬菜种植,与欢口镇的创业园很相似,但第一批五个初创者退出后,现在主要经营育种和花卉。可见,经营方式完全取决于参与者的专业和家庭背景,主观性较大。随着这一批创业者退出后,下一批创业者会主营哪些业务尚不可知。如果推翻之前的重来,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另外,“汉邦骄子”现在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是希望控制市场,从流通环节获得利润;那么,对农村科技进步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让人怀疑。而且,采劝汉邦骄子”这种创业形式最终培养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者,在退出之后是否继续创业也是未知数。

后者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其一,土地流转政策是否长期持续,以及大学生村官创业优惠政策能否持续,对其创业的延续影响非常大。而且,目前其直接面对的问题是:续聘期结束后两位创业大学生村官将何去何从?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两位大学生村官都希望继续留在村里经营现在的产业,但是,一旦失去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将无法继续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他们的经营是否受到影响?此外,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入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还想创业,土地又从何而来?其二,现在欢口镇的大学生创业园已经遇到农忙时人手不够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经营大规模农产品 种植和销售的创业企业,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转型?

――如何处理大学生村官与单独创业的村民之间的关系需深入思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各地创业项目的目的有所差异,但是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民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创业项目(成功),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或者说从中分到一杯羹。但是,随着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各方利益诉求是否还能继续保持一致?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创业可能在未来会影响到村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长远来看,在创业型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促进下,村民自主创业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和农村流出人口的回迁,越来越多具备较高素质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将回乡(村)进行创业。在这种趋势下,大学生村官创业可能成为当地村民创业的阻碍。与其他村民相比,大学生村官能够享受着许多优惠政策,他们创业项目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更为显著。

另一方面,高素质村民的自主创业项目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失败。与相对较为成熟的农民企业家相比,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着种种的劣势,一旦在创业初期将其投入市场与农民企业家进行竞争,前者的命运很有可能是:由于不完善的企业制度和尚显稚嫩的营销方法,导致创业失败,从而引发前文所提的种种浪费;同时,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相关专题 少儿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