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构图有哪些原理?

Anson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nson康”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构图有哪些原理?(共8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构图有哪些原理?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构图有哪些原理?

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

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绿地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把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有序组合起来,并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使整体协调,取得绿地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就是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的内容(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绿地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绿地建设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物质基础。园林绿地的构图不同一般的平面构图,它有自身的特点。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1、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景观。

2、园林绿地构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绘图美、文学美的综合,是以自然美为特征,有了自然美,园林绿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自然式园林更突出自然美。因此,园林绿地常借助各种造型艺术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3、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

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植物景色各有特色,使景观变化无穷。如北京香山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4、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园林绿地只能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因境出。

(三)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

1、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确定其设施与形式。

2、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

3、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即分隔又联系,避免杂乱无章。

4、各园都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喧宾夺主。

5、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色环境,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避免娇揉造作。

6、要具有诗情画意,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诗和画,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上升为诗情和画境。园林造景,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把诗性和画境搬回到现实中来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前面提到园林构图的特点及要求,如果想设计出一个比较美观的园林构图,可遵循下列基本规律:

[统一与变化]

[均衡与稳定]

[比例与尺度][比拟联想]

[空间组织]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

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二)均衡与稳定

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

1、均衡

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

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不对称均衡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如右二图:六榕塔、假山。

(三)比例与尺度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比拟联想

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更为重要。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视觉感受等等,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给人联相无究。

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有“岁寒三友”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增加意境。

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等。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5、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题名、题咏、题诗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五)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2)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则闭锁性愈强,反之成角愈小,闭锁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小。闭锁风景,近景感染力强,四周景物,可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闭塞,易觉疲劳。

(3)纵深空间与聚景

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这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不要片面强调开朗,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

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景空间,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

3、空间的转折

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两空间干扰不大,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如用疏林、空廊、漏窗、水面等。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山阜、建筑、实墙来分隔。虚分是缓转,实分是急转。

篇2: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二)均衡与稳定

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

1、均衡

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

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不对称均衡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

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如右二图:六榕塔、假山。

(三)比例与尺度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比拟联想

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更为重要。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视觉感受等等,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给人联相无究。

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有“岁寒三友”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增加意境。

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等。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5、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题名、题咏、题诗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五)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2)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则闭锁性愈强,反之成角愈小,闭锁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小。闭锁风景,近景感染力强,四周景物,可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闭塞,易觉疲劳。

(3)纵深空间与聚景

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这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不要片面强调开朗,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

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景空间,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

3、空间的转折

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两空间干扰不大,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如用疏林、空廊、漏窗、水面等。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山阜、建筑、实墙来分隔。虚分是缓转,实分是急转。

园林设计文化遗产依赖于背景环境而存在。有背景环境的烘托,文化遗产才能全面彰显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载体。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就是要求不得改变文化遗产的历史原状,要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历史信息。完整性原则,则是要求将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保护不仅限于其本身,还要保护其背景环境,特别是对于历史性城市更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整体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的升温,许多历史性城市出现了持续的大规模改造热潮,在历史城区内采用一般性城市的改造方式,实施大拆大建,将传统街区成片推倒,建设大体量的建筑物和大规模的建筑群。针对当前历史城区保护面临的重重困境,应综合考虑历史性城市特殊的社会、经济、历史、自然条件,从整体上保护特色风貌和文化遗产。必须明确,保护各类文物建筑、文化遗址和历史街区,都只是保护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不能取代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

篇3:园林景观绿地设计有哪些构图原理?

园林景观绿地设计有哪些构图原理?

园林设计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

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绿地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把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有序组合起来,并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使整体协调,取得绿地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就是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的内容(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绿地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绿地建设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物质基础。园林绿地的构图不同一般的平面构图,它有自身的特点。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1、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景观。

2、园林绿地构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绘图美、文学美的综合,是以自然美为特征,有了自然美,园林绿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自然式园林更突出自然美,

因此,园林绿地常借助各种造型艺术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3、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

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植物景色各有特色,使景观变化无穷。如北京香山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4、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园林绿地只能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因境出。

(三)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

1、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确定其设施与形式。

2、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

3、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即分隔又联系,避免杂乱无章。

4、各园都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喧宾夺主。

5、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色环境,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避免娇揉造作。

6、要具有诗情画意,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诗和画,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上升为诗情和画境。园林造景,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把诗性和画境搬回到现实中来

篇4:园林景观设计

摘 要: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的,简单的介绍了园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规划设计理念及实际应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 ,景观功能,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05-(页码)-页数

一、园林绿化的景观功能与作用

通常来说,园林绿化既能优化环境、空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同时也符合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的需要,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具有突出的作用。与山、水、建筑其他园林要素相比,园林绿化造景优点很多,主要包括:

1)造价低;

2)建设的时间短;

3)能保持原有景区风格不被破坏。

在实际过程中其可以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减弱噪声和有害折射、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层中含氧的元素等等重大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能很好地起到分隔室内外空间的作用,使空间“隔而不断”,既满足了人们生活上私密性的要求,又满足了其社会性的公共景观要求。合理配置植物,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园林景观设计、冬青”的四季景观,可令人们赏心悦目,享受大自然给予的一切。

二、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

篇5: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学原理的应用探讨论文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功能性、艺术性、社会文化性是必须要遵循的3项基本原则,以此达到现代人对于心理生理、社交安全的需求。特别是在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之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自然回归成为许多城市住宅区的设计者想要达到的理想目的,而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近年来,随着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的理念宣传,生态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得到普遍倡导,并且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70年代,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让秉承师法自然原则的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者,得到了新的理论血液,开始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生态型园林景观是在保持园林景观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相关技术,借鉴植物群落的种类构成、植物种群结构的特点和演化规律,以植物群落为基本的设计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展现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之美。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

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地将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9.4%,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4%,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26%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态环境面貌。同时,该通知还对园林城市提出了新的标准:即在城市中,人均绿地面积必须超过8m2且城市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35%以上[1]。因此,如何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达到生态和谐,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基于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基础上,生态和谐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该项工程中的指导方向。

1.1遵循建设地域的自然条件原则

气候差异是导致地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地域的生物种类、水文分布,还直接影响地域的地形地貌,且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人文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这些因素对特定地域的园林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因素,制定最适宜的设计方案;尊重地域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保持地域的自然特点和原始面貌,遵循建设地域的自然条件,这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1.2人文关怀与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在设计中,始终要体现园林社会化和人性化的基本要求,满足人们的交流活动、休息娱乐的生活需求。任何园林景观设计都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其最终落脚点。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设计时遵循特定地域的人类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规律,充分考虑场地特色和日常需求,将有益于人类生活舒适健康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标准,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回归需求。打造一个环境舒适,亲切自然的园林景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满足自然生态的心理需求。

1.3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良好素材

地域特色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良好素材和灵感来源,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必然会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一项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考虑的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对该地域的建材植物、建筑文化进行充分利用,达到“入乡随俗”的效果。例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在园林中的上百种植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培植的乡土植物,不能算作是新颖奇特。但事实证明,尊重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不仅可以适当减少经济支出,还更容易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学原理的应用探讨论文

2.1园林景观植物引发的生态效应

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的设置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外界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通过植物群落表现出来。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2]。可以运用植物对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的不同反应,来了解空气和土地的污染程度。例如:不同植物对于二氧化硫、氟污染和粉尘等都有不同的监测和净化效果。另外,研究植物根部所富集的重金属元素,可以得知土地污染状况。特别是在住宅区内的园林景观植物,监测污染和净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2原有建设场地生态植被的保留

保留建设地原有的生态植被,这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忽视的问题,因为保留原始植被可以更好地观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一味大力人工开发建设,园林中就只会存在植物次生群落以及人工植被群落,缺少正确判断当地生态的重要标尺。因此,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适当地留下原有的植物群落。

2.3保持园林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动群落,并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其中既包含了植物、动物也包含了微生物种,在上文中提到的保留建设地的原始植被,它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保证生物多样性。因此,要实现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平衡,针阔混交林可以取代单一树种以及选择本土的优秀植物种群作为园林中的主要种群。此外,引进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新型植物品种,驯化观赏价值高的野生植物群落,来丰富园林中的生物品种。丰富的物种群落可以让园林生态圈更加牢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并且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可以营造良好的观赏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多样性是指种类多样,而并非数量多。如果一味的叠加单一物种群落,这样的生态环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在现实中,为在园林景观中突出生物新奇,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引发生物入侵的惨痛案

2.4生态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

园林生物景观的生态美学完美的园林生物景观设计应该是生态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既要满足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又要考虑生物所展现的美感,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植物形态的调整和组合是最常见的例子,而动物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园林中水景中饲养的观赏鱼类。

3园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在园林景观中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建设离不开一个可持续使用的水循环系统。特别是在生活住宅区,涉及到生活用水,因此对水环境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降水的合理使用是重点。同时,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率。

3.2园林建材资源的使用

园林中的景观建设材料主要包括铺装和建筑物,利用更加环保的建材可以降低景观建设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并尽可能使用本地建材减轻资源浪费,这也是园林景观建设的生态要求。

4结语

现代住宅园林中的景观设计更加趋向于自然回归,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生态理念建设的住宅原理符合生态城市的大要求。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自然安全的生活坏境,实现人类生活与自然生态的完美融合,这对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7: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不段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一味地寻求经济的发展,而忘记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环境恶化。我们需要在全球倡导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并在这影响下,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发深入人心[1]。

2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2.1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一个十分重要法则,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景观园林设计师们就会着眼于整个景观园林的内部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的地貌地形和江河湖海甚至城市各部分功能区的分布关系。景观园林的合理布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并且可以长期保持,生生不息[2]。

2.2互利共生原理

互利共生是共生中的一种形态,是生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共生的物种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竞争、捕食等等。

2.3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的种类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就会比较稳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会越强,景观园林就能更长久地存在。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篇8: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3.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保护并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无论是哪方面的景观的建设和设计,都应该基于当地的自然风情和文化背景来建设,就是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文化设计及。依据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协调性原理,要对当地的自然风情、地势地貌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去设计改造,尽可能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具有价值高的景观生态环境[3]。

3.2根据生态自然调控原理,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

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严格把握好生态调控,充分利用循环再生原理。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该充分地利用当地已经拥有的物质资源,并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很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减少对其他物质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从而节省建造成本。

3.3植物种类的搭配设计

在对植物进行种植配置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的各种习性,合理地为它们选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季相搭配、落叶与常绿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师应该根据植物的搭配原则来进行群落设计,生态群落越复杂越好。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创建和设计中的相关利用

4.1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是景观要素和景观分类以及景观作用的组合。在生态景观设计当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景观的功能是指景观要素与景观各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景观的基本功能由景观的各部分结构共同决定。

4.2功能原理

4.2.1景观异质性原理

景观的异质性原理是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创建和设计中的重要属性。景观生态学家曾研究表明,景观的异质性相差越大,生态景观的类型就会越多。这样系统之间的稳定性就越强。

4.2.2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1]。大多数科学家曾都认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多样性能够产生系统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地理环境,适地适树、选择合适的树种。

4.2.3景观变化多样性原理

有关研究曾论述到,当景观生态系统不受任何干扰时,景观的水平结构逐渐趋向于均质化,中度干扰会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严重干扰则可能增加或减少异质性[2]。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进行一定的适度干扰,从城市外的区域引进能量、物质、信息流动,以此来创造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5.1植物造景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

充分合理的进行植物的搭配,是形成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的一步,也是形成景观的长期效益和发挥持续的生态效益的前提条件。在城市生态景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在进行植物种植时,根据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的原则。

5.2园林树种规划设计的生态学原理分析

5.2.1景观树种规划设计原则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树种规划原则丰富了树种规划设计原则:地域文化性原则、色相变化原则、季相变化原则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3]。

5.2.2乡土树种与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原则

强调城市园林绿地是乡土树种的保护伞,我们应该少量利用外面引用的树种,大量采用本地的乡土树种。

6结语

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每一个阶段的社会发展、经济水平都相适应,面对着新社会的挑战,新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不断的挑战中开拓自己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设计师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孙桂琴,王见华,熊金香等.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08,(12):38-39.

[2]王昭艳,张旭东,周金星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6):32-34.

[3]刘向东.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J].民营科技,2010,(12):312.

相关专题 构图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