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思考

春日青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春日青豆”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思考(共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对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思考

对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思考――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吴静茹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共同点就是强调技术性和职业性,注重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使用能力及职业技能运用能力。但在教育对象,教育层面、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篇2:对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56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0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是党中央确定的未来10 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性目标和核心任务。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产业、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高水准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上。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共同点就是强调技术性和职业性,注重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使用能力及职业技能运用能力。但在教育对象,教育层面、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依据国际上较为公认的“职业带”理论把社会人才结构简化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三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和部分技术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较高的专业技术员和部分工程师。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是实现这个转型的必要条件。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系统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

一、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属于不同部门,彼此相互独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很少交往,缺乏必要的协作与交流,更缺乏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造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严重脱节,职业技能培养出现断层,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积极性。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定位

明确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前提。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著名职业教育家姜大源先生在谈到职业教育中提到: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从工作出发……解决“如何做”和“如何做的更好”的问题,其中“如何做”是解决经验层面的技能;而“如何做的更好”是策略层面的技能,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升华。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职业技能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从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角度分析,中职教育应该承担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和少数施工技术人员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领头人物,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在策略层面技能的培养,具体的讲,对应的就是施工技术人员和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这些工作综合性强且复杂程度加大,高职毕业生要做为某一施工领域带头人,以保证对技术变化的把握、施工组织的管理及施工队伍的统一。

三、中高职教育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结构体系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基于知识运用的课程。

建筑工程包括许多类型的工程,每一个工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涉及到使用的材料、施工工艺、技术、方法、组织管理等内容,每一方面工作的完成都需要运用许多知识。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结构体系需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提炼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的课程,基于认识规律选取课程的内容并进行排序,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按照分层次递进,建立相互包容的知识结构,使学生逐步从“如何做”到“如何做的更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实际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设置课程,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结构。在课程中根据工程任务的难易及综合程度设置一定数量的学习单元,形成一个二维的课程结构体系,纵向是学习领域(即课程),横向为分层次递进的一定数量的学习单元。按照单元的'难易程度确定中高职学生学习内容,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内容的开发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落脚点是课程内容的衔接。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依靠学科体系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学习知识?学习怎样的知识?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确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把知识放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中。

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过程涉及到:建筑工程任务,这中间包含有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以及所对应的工作对象;施工组织及其管理;施工产品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的控制;安全生产监控等要素。工程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生产周期长;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施工现场变化大,每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都不同,即使同一工序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同。从技术应用的层次来讲,包括了手段层面、系统层面和人文层面。从技能学习的角度讲,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中职层面立足于比较单一和简单的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高职层面完成综合性强,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课程单元的内容必须循序渐进,考虑各单元之间的包容和衔接。

根据这一思路,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开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基于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第二基于实际工作任务基础上的学习工作任务开发,即课程设置;

第三工作任务背景下的分层次的主题学习单元,即课程内容选定。

【参考文献】

1、史枫,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调查及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J].职教论坛(25):66-69

2、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1):37-39

篇3: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

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既给职业教育带来发展良机,也给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中高职衔接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大众化背景下中高职在层次、生源、专业和课程衔接以及质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功能选择偏失和管理结构缺位是中高职衔接脱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中高职实质性衔接的四点思路,即强化系统自组织功能和自我调节机制,适度扩大对口招生,加强专业与课程衔接和改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作 者:王育培 WANG Yu-pei  作者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8 刊 名: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LLEGE 年,卷(期): 11(4) 分类号:G710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高等教育大众化   结构与功能  

篇4: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开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今后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保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打造一支优秀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形势下,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成为技工院校关心的热点.在对天津市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和各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所采取的策略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院校充分地认识到了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结合各自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推进了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一体化师资的比例.

作 者:刘桂平王玉明 蔺树亮 王学玲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 “”(8) 分类号:G45 关键词: 

篇5:中高职衔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的论文

中高职衔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社会、个人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选择正确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使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有成效、有效率的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角度,基于美术专业教学就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来论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研讨的问题是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II的高职校联合办学,采取3+2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2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校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等院枕包括现有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及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将以上几种形式作一比较。

1.选择部分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举办5制高等职业教育开通高等院校初中后5年一贯制招生渠道,无疑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势在于可以在5年的时间内,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既避免中职学生基础理论较差而造成与高职对接中错位的现象;又弥补了普遍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从美术专业教学角度看,我国目前举办的5年制高职的教学计划也符合国际上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最短年限为初中后学习5年的要求。但这种形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招生数量上看。就美术专业本科院校而言,其任务是培养本科生以上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本科大学的办学重点不在职业教育,因此,即或招收高职生,数量也是有限的;成人高校由于受场地、校舍、教学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其招收5年制初中毕业生的能力也有限。

(2)从效益上看。高等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实际上使高等院校承担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没有发挥高等学校应有的效益;实际上缩小了高等教育的规模。

(3)从师资方面看。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因其前3年属中等职业教育,其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方式上都与高等院校有较大不同,这不仅给这一阶段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也不利于发挥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的资源优势。显然,让高校教师去适应中职美术专业教学,而中职教师却因生源不足而闲置,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在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从1985年开始,在4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试办高职班以来,至,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普通中专举办高职班的学校己达22所。这些学校有着几十年办职教的经验,在深化改革、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借鉴国外职教理论开发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还有一部分重点职中附设了大专班、电大班和大学函授辅导站,在试办高职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并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具备办高职的基本条件,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中职校办高职,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设置条件,并不是大多数学校都能够达到的。

3.3+2式的中高职衔接近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21000多所,一部分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当前的情况是,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当中,有相当数量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对口招生数并没有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希望求学深造的道路依然艰难。尽管我国目前中职毕业生已超过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但中职毕业生对II升学的升学率不足30Ic,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相差十余倍,这既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无益于目前社会上的“普高热”的缓解。采取3+2方式,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观点有利于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另外中职学生的成才路径主要是,初中—中职—高职一极少部分能升本,高职学生的成才路径主要是:初中—普高—高职极少部分能升本。中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较强,但文化基础课较差,成才机会主要受到文化课基础薄弱的限制。学生上升通道窄,渠道不畅,且高职专科是多数人的终点。

要着重说明的是:这种衔接不是原来的中职+高职而是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而不必集中在一个学校配全5个年级美术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所必须的全部资源。

当然,这种衔接方式,要有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予以保障。包括招生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中职的教学不仅要保证愿意升入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要考虑不愿升入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防止走入以升入高职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歧途。

篇6: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训策略

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训策略

职业教育中高技能人才培训策略

王秀

山东东平县技工学校(271500)

【摘要】本文运用综合手段,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突出实践锻炼,注重工学结合、明确目标导向,实施“一体化”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育团队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策略,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就业技能。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整体素质;工学结合;双师型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现代职业教育贯彻“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实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的职业教育培训战略。

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就业技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应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本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职业教育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谈几点粗浅的感悟和认识。

1运用综合手段,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以职业技能为本位”,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职业技能本位,即职业教育的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

因此,职业教育不但要在学生技能培养上下功夫,还要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下功夫。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通过良好教风、学风的沁润和影响,通过优秀文化的感召和引领,通过丰富多彩活动的融合和带动,通过社会责任意识的培树和强化,通过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理解和认知,切实加大对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的培训教育力度,让他们不但会做事,而且会做人,会做对社会、对家庭、对未来发展有益的人,从而实现技能培养和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近年来,东平高级技工学校在文化能力建设方面坚持积极正面引导,培养学生通过“志于业、游于技、成于道”,形成具有坚强意志、吃苦耐劳、清晰认识、丰富情感的技能人才。

学校先后明确了校训、教风、学风、校风,诞生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成果,提炼和提升了符合学校优良办学特点的,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东平技校精神,收到了积极成效。学校近年来输送到全国各级用人单位的人才不但很快占住了脚跟,得到了认可,而且因为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首肯和重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突出实践锻炼,注重工学结合

应用是高技能人才不变的标准。要想培养更多更快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在实践中强化知识,在实践中提升适应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工学结合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工学结合又称合作教育,就是将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引入教学体系,即:以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需要及人才标准为依据――培养目标;以能力本位取代学科体系的主导地位――课程体系;(职教论文 )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技术发展同步――教学内容。

近年来,东平高级技工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专业取向,并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造,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以任务需求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整合理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体化”课程,编写出版了部分专业教材,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入职学习或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培养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明确目标导向,实施“一体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体化“教学思想。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训中教学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智谋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一是建立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因此,能力训练是一种应用和迁移的养成过程。建立以打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用行动方式来引导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既定行为方式或习惯的改变。

东平高级技工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职业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依据职业核心能力要素,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中,突出了以下4个特点:即学习的行动性――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方法的多样性――综合运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等各种任务性学习方法或手段,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过程的合作性――合作学习、合作任务,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任务”的真实性――强调“任务”工作流程的重视、重视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二是实施“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是指在学生的学业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技术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实现从知识考核到能力考核的转变,实现从结果考核到过程的考核的转变,在任务处理过程中检查学生知识、技术及方法的运用引导其形成职业能力。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让评价更加注重实际、更加注重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更加科学规范。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实践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关键环节和细节的打磨和刻划;纸介考试采取终结性评价进行,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考试配题中,做好知识性命题与应用性命题的比例搭配;发展性评价是在对学生性格、学识、特长、专业技能、社会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展望,以期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心理暗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育团队

教育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想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和需要的,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有丰富职业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东平高级技工学校在师资培养上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派遣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

同时,学校还以“专业教师下企业”为抓手,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打造一支以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与专任教师一起,构成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活力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让职业教育培训结出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总是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各级各类技工学校应当充分认清形势,改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实际教育教学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篇7:一体化南京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南京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南京最早的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可以追溯到1918年.1918年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该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并以职业冠名的学校.自1999年开始,随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南京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南京迅速建立起了一批职业院校,同时一批中等职业院校和继续教育学校通过合并和拓展获得了发展,培养了大批学生.目前南京有19所高等职业院校,占南京53所高等院校的比例为35.8%,在校生约16.5万人(数据来源于各所高职院校招生网的招生计划).南京高等职业教育仍然以专科层次为主,主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主,解决了大批南京对劳动力需求的压力.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其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南京高等职业教育中仍然占主体地位.2010年南京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约5.4万人;2011年南京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约5.7万人;2012年南京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约5.4万人,其中“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招生710人,占总招生的比重为1.31%;2013年南京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约5.3万人,其中“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招生973人,占总招生的比重为1.8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南京高等职业教育仍然以专科层次为主.

2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后项一体化的必要性

2.1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

在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历程中,相当长的时间其人才培养一直定位在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要从专科层次向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方向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其在教育、社会认识等方面地位低下的现状,才能形成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等的地位,才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关于对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的表述相吻合,并且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教育的论述相一致,形成在形式、层次上并驾于普通高等教育,不能在意识上贬低高等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层次上只有专科层次.

2.2有利于高职教育完整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学历层次和结构上有所完善与提升即后项一体化,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历结构上形成一个体系:不仅要有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要取得延伸,研究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以目前的高职高专形式的专科教育为主体;以普通高校的高职专转本为本科教育的通道;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为研究生教育延伸,在形式上形了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如果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专科层次的教育,虽然有利于培养人才对职业性、技术性的需求,但是对于技术的再认知将出现不合理的现状,对于一些高精度、高要求,通过师徒式传授的技术将出现断层现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向上层发展,有利于技术的总结与传授.

3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后项一体化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建立与发展,虽然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需要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矛盾,但同时也给人们在意识上留下了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劳动力的场所.高等职业教育应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和普通高等教育要并存于高等教育中,它的发展趋势必然也应该包括本科阶段的教育、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而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专科教育层次来培养人才,和更高层次的教育进行脱离.为了缓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不合理矛盾,南京一直在致力于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后项一体化的举措.

3.1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后项一体化之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3.1.1继续加大力度推行“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教育

在南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有部分院校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实训、实习能力的培养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本科层次分化出职业教育类型是一种共同趋势.为了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2年江苏首次推出“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学生读完3年专科,经考核合格升入相对应的本科院校再继续读2年,获本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2012年参与“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共有11所高职院校,其中5所位于南京分别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合作,进行分段招生.2013年参与“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高职院校南京增加了3所:分别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以上“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就是南京对举办本科层次教育的新探索.自2012年江苏首次推行“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以来,参与该项目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越来越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在高校和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教育是高职院校举办本科高职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今后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行“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教育.

3.1.2借助普通本科高校进行高职专转本教育

目前普通本科高校接收高职教育数量自从1999年以来迅速上升,南京本科高校招收专转本学生多达17所之多,给高职教育提升至本科层次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普通本科高校一般采取高职学生毕业后取得专科阶段的毕业证书,经过专转本入学考试成绩合格后,高职毕业生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二年,通过至少二年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的等环节的考核达到本科层次的水平,最终实现高职专转本教育.可见,专转本教育也是举办本科高职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本科高校以专转本的`形式加入到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队伍中来.

3.1.3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

高等在职业教育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和国外的很多高校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这就为高职院校和国外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基于这样的办学愿景,2009年由江苏卓越国际交流教育基金会专门开发、专门为广大专科生前往国外大学取得本科学历以及本科后学历的绿色通道的“海外本科直通车引”项目,江苏有11所高职院校参与该项目,其中至2013年参与该项目的南京高职院校有6所,为江苏省专科学历学生赴发达国家攻读本科以及本科后高层次学历提供难得的机遇,为我国培养各类亟需的专业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搭建平台.可见,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高校合作办学,对高职人才进行培养是举办本科高职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更多的有条件、有能力的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本科高职教育,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把相关本科院校引导向职业化培养,在资金方面予以帮助,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学校自身要构建职业化体系的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体现职业化和专业性.

3.2南京高等职业教研究生层次后项一体化

我国的学位制度中把学位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两大类,专业学位教育应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培养应具有应用型、技能型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将其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可以拓展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范畴,加快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高层次专门人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经批准已经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法律等39个学科举办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2013年南京招收专业硕士学位的高校达16所之多,可以说,是专业学位的设立把高等职业教育向研究生层次进行了拓展,把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由设想变成了可以实现的“蓝图”.但是,南京在高等职业教育后项一体化实践中,更高层次的博士专业学位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尚属空白,希望各大高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在博士专业学位层次进行探索,从而使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

相关专题 对中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