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说故事:古帝共工

泪的天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泪的天使”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传说故事:古帝共工(共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经典传说故事:古帝共工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

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

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祝融与共工战 《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参见“共工”、“杞人忧天”。

1.关于龙的故事

2.民间灵异故事

3.经典传说故事:古帝共工

4.人生哲理励志小故事(推荐)

5.廉政的小故事大全

6.明星光鲜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7.收费站业务学习总结

篇2: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民皆安居乐业,天下一派何平景象。只是九霄云外,确是另一幅画面。

共工与颛顼相对而立,四周战火四起,众神远远的观望着这场决战,却不敢靠上前去。这场战争的结果关乎到他们以后跟从那个君主。

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他举起手杖,指着颛顼,说:“今日你我于此,只可存一。”颛顼不以为然,“我必胜你。”共工说:“勿言甚早。”

一场大战即将开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空气中都有一股紧张的气息。共工和颛顼视线相对,好似蹦出火花。

一场恶斗,九霄云外雨火交融,天河冲破堤坝,民间雨如倾盆。

共工终不敌颛顼,受伤倒地,颛顼居高俯视,说:“如何?”共工站起,愤愤不平,驾云远去,喊:“既如此,你我与世界同灭。”说着撞上了不周山。

天柱折,地纬绝,世界一片混沌。

初一:冥芯戴妮

篇3:共工触天历史传说事迹

一、共工触天历史记载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工与颛顼之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神农(《雕玉集·壮力》),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传说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相争,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

二、共工触天历史历程

《淮南子·天文》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里记载的故事是颛顼与共工争帝位而战,那么时间就是颛顼时期,据说也就是因为这样,才有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女娲相去久远,不说也罢,只是大禹与颛顼相隔240年,这水患有那么多年吗?

依据《山海经》记载,共工为神农后裔,因发明筑堤蓄水的办法灌溉农业,因而被封共工氏。《史记·补三皇本纪》云: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霸道的共工,又和祝融打起来了。传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

三、共工触天传说事迹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水神共工恼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刹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逃回大海。他满以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会知难而退。因此立在水宫,得意起来。不料祝融这次下了必胜的决心,他全速追击。火龙所到之处,海水不由滚滚向两旁翻转,让开了一条大路。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浮游活活气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无法再战,狼狈地向天边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这场大战,皆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一方面说明了水火相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睦;另一方面说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干扰。纵观远古时代水神和火神的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没有什么所谓正义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击。而败阵的水神共工因恼怒去撞不周山,女娲补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

篇4:古树名木的传说故事

康熙命名的“二将军柏”

树种

生长地点

景山公园

传奇档案:

有着“将军”头衔的这两株古柏位于景山公园观德殿前面,种植于公元9世纪。两株高高的古柏树干苍劲挺拔,枝杈宛若龙爪,树高30余米,就像一对雄姿威武、气宇轩昂的哨兵比肩而立,守卫着观德殿。

观德殿是位于景山公园东北角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是清代皇子练习射箭的场所。康熙皇帝登基以后,为了使八旗子弟不忘马背民族的骑射传统,经常在景山的观德殿考验儿臣的骑射技艺,并进行亲射示范。为了提倡忠勇神武、丹心取义和亮节成仁的精神,康熙皇帝在射箭之余,还为观德殿东边的关帝庙题写了“忠义”匾额,并将观德殿前面这两株古柏命名为“二将军柏”。

篇5:古树名木的传说故事

千岁唐槐“槐中槐”

树种

生长地点

景山公园

传奇档案:

景山公园观德殿西侧,有一株树龄至少已达千岁的古槐,它像一位饱经世事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一个角落,远远地眺望着人头攒动的万春亭。

据专家推测,这株古槐种植于唐代,古槐的胸径约有2米,胸围6米有余,冠高约20米。从远处看这株古槐,树干高耸挺拔,枝干舒展昂扬,生机勃发。但是走到近前观看,就会发现这株古槐的主干早已朽空,西南侧的树干也蜕皮迸裂,整株树的主干只剩下很薄的木栓层和苍老的树皮支撑着树冠并维持着生机。

有趣的是,不知何时,在朽空的树干中又生出了一株小槐树,形成了既是“槐中槐”又是“怀中槐”的独特景观,为古老的景山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篇6:古树名木的传说故事

乾隆御封的“遮荫侯”

树种

生长地点

北海公园

传奇档案:

“遮荫侯”是一株高大的“二针一束”的油松,生长在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的东侧,相传为金大定年间所植,至今已是800多岁的高龄。树高20余米,周长达3.18米。树干苍劲挺拔,枝叶苍翠繁茂,树冠像一把巨伞。

相传一年盛夏,乾隆皇帝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兴,突然想起明太祖朱元璋给柿树封侯之事,遂封这株遮荫纳凉的油松为“遮荫侯”。

篇7:古树名木的传说故事

乾隆御封的“帝王树”

树种

银杏

生长地点

潭柘寺

传奇档案:

潭柘寺毗卢阁殿前东侧,傲然屹立着一株古银杏树,郁郁葱葱,俨然一副王者风范。这株古银杏树据说种植于唐贞观年间,树龄已过千年,树高30余米,胸干周长达9米,遮阴面积600平方米。据记载:“帝王树……言在清代,每一位皇帝继位,即自根间生一新干,久之与老干渐合。”乾隆皇帝遂下旨,封其为“帝王树”。

说起这“帝王树”还有一桩趣闻:辽代时,人们在帝王树西边与其对称的地方又配植了一株银杏树。这株银杏树“身量”略小一些,高约20余米,故而被称为“配王树”,也称为“娘娘树”。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两棵银杏树都是雄性。

相关专题 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