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

杨乐多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杨乐多”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共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

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

几年来,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出“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理念,追求有特色高品质教育,不断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引领,使“有层次无淘汰教育”理念成为全校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作 者: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作者单位: 刊 名:北京教育(普教版) 英文刊名:BEIJING EDUC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教育孩子有五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教育孩子有五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充分说明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诚信、善良、尊重他人、有礼貌等更多品质方面。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孩子出现问题,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很少反思自己。都说教育哈子有五个层次,来看看你在第几层呢?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保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家里条件没那么好,还会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花3万给孩子报补习班等等。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这些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同事张哥说“儿子跟我一点也不亲。我这天天忙着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为了给他多挣些钱花!”另一同事反驳“现在讲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

父母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应该的,但仅仅在金钱上,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有两位爸爸:

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他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他都没赶上。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还经常搞错班级。

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跟自己特别亲。他说:“时间不白花,收获的都是幸福。”

你觉得两位爸爸,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答案不言而喻。时间挤挤总是有的,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什么是教育的目标,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

你想培养孩子具有的品质: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

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

这些就是目标。家长根据这些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三年级的芳芳诉苦:

她妈妈给她报了十个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除了常规的数学、英语补习,还有一系列特长培训班,每天放学就是噩梦的开始。而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她并不喜欢。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托尔斯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初的学习、模仿对象。

同学小林上学的时候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经常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通宵玩游戏,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为了陪孩子学习,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当代家长不像从前只根据经验教育,而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学习都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第五层次: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做到最好,并以身作则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都知道,嗯哼是个很“难搞”的小朋友,有时候面对任务,他没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当别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你可能已经责备他胆小爱哭了。

但杜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生气,而是告诉嗯哼这个任务不存在风险,不会遇到可怕的东西,要勇于尝试,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试一试,爸爸永远支持你。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再哭就不要你了,丢人”

“你怎么不学学人家”

“笨死了”……

为人父母,最高层次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而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篇3:浅谈农村中小学有美术,无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中小学有美术,无教育现状

在农村,由于有的'领导对美术教育重视、监督不够,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开设、教师考评、考核中,“偏主”现象极为严重.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使得美术教师地位“低下”,美术课程教学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小学还存在着“有美术,无教育”的状况.美术教师只能去代主课,兼代副科“美术”,这样,不仅荒废了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也造成了优势资源的极大浪费.

作 者:苏维元  作者单位:通渭县马营教育学区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农村   美术教育   现状  

篇4:《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这个寒假有些漫长,但是,也有一些幸运的事情,遇见《做有温度的教育》这一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能预想到作者一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教育学者。事实也是如此。百度百科里有他的人物介绍,他更是20xx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教育局长,20xx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未来教育家》等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方华局长不仅是个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局局长,更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家。他认为“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难。因为这是从认知改变到思维改变再到行为改变的漫长过程。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内涵:关注学习,关注个体通过学习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务是向内的探索,当教育“慢下来”,更多关注孩子本身,并给予多元评价,孩子才能温暖绽放。

认知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他们不太能够理解抽象的符号,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学习,所以当老师遇到低年龄段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配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他们借由种种的游戏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样的知识,学习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需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都是为了提升生活适应能力来做准备。所以,如果老师能够结合游戏和教学,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就能在愉快的情绪下自然地学习。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游戏化。

当我们明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之后,而能够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学习复习,不仅能够活络气氛,在愉快的情绪当中,能够自然有效地学习,而且,能够在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举个例子,在教学一年级的孩子10以内的分与合的时候,等教学结束后,我会给孩子们介绍“抢10”游戏:把1-9的数字做成卡牌,小组4-6人进行,每人手中一张牌,同时翻开,然后看是否有两张卡牌的数字加起来正好是“10”的,如果有,马上按铃抢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说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赢走那两张卡牌,如果没有可以组成10的卡牌,继续每人翻一张牌,赢牌数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回家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既促进了亲子交流,同时10的分与合更是牢记在心。

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响而转移。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让孩子们能够专注的元素。而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有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是让孩子们愉快,并且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在教学活动设计游戏配合复习,就可以让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这样的学习就比较有成效。并且当孩子们觉得学习有成效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动机,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温暖的吧。

篇5: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笔记

有幸暑假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比如: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课堂上不规整的可爱;每一分都值得珍惜;由放风筝想到的;能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是好老师;只要拿起书就是成功......下面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一.怀揣敬畏之心,用爱照亮明天

张居正曾经说过:“慎则思,思则通微;慎则慎,慎则不败。”这句话很适用于教育。教师不仅一份职业,还是一份伟业,因为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塑造孩子心灵的“工程师”。我们教师扮演这个角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稳定和繁荣,甚至还关系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和进步。肩挑如此重要的“担子”,教师怎能不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呢?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对专业学科知识精益求精,还要善于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为了“播撒阳光”,我们要时刻心怀敬畏之心,我们要有原则地肯定学生的个体价值,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祖国花朵”。教育是爱的事业,关爱学生不是只爱自己喜欢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公平地给予每个孩子应有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鼓励并帮助每个孩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蔚蓝天空。教育的爱是从师生良好的关系开始,这种关系指向感情,而情绪是感情的外显和表达渠道。老师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只有照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接纳与爱,老师的爱才有意义和价值。

二.有条不紊教学,循序渐进育人

教育需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艺术。急功近利是当前教育的弊病,也是教育的死敌,当前教育诸多问题就源于教育的急功近利。只有站在人终身成长的需求来看待教育,我们现在眼中好多“重要”的教育节点、教育要求或许就没有这么重要了,充其量不过是阶段目标、单方面要求而已。带着这种心态去帮助学生,老师、家长可能会少些“火烧眉毛”和“别无他路”的焦虑之心。

教育的“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在于给教育多一些“可能和后劲”。教育最大的忌讳是“一锤定音”式的、“当场结算”式的绩效观。评价、考核、舆论等无不为“塑造”大量的名校名师推波助澜,这极大地使真正的教育禅让于“短平快”式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强势而为;教育的效益不是“短期投资”,而应是“长期投资”。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成长。我们要少用温室和催生素来“帮助”种子的生长与成长,因为这不是帮助而是催生。教育要有“后味”,有“后味”的教育给人的发展提供“可能和后劲”,看前方不一定能马上改变现状,但能给以后的教育一些“留白、希望与念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不仅是教育所需,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觉悟,需要用智慧与耐心来冲泡这杯茶。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望

教育要让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无“欲”则无力,无“欲”则无行,无“欲”则无趣。教育不是教诲,教育也不是给予,教育是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个性化工作。教育是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活动,他不仅涉及教师的“教”,还要有学生的“学”。只关注“教”的教育,注定是灌输式的教育,是单向的、主观的,这样的课堂多半是程式化的,自然也缺乏吸引力。好奇一贯被世人认为是儿童的“专利”,正由于这些好奇,才促使了他们产生兴趣。学生学习是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从学他到共学再到自学的思维和路径转变,而这些转变的前提是学生拥有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老师的“教”应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激发的学生兴趣,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是不同的,除了学生本身“基因”有别,还与家庭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人与事都有关联。这说明孩子的“兴趣和欲望”是动态的、可影响的,正因如此,给教育留了“契机”,让老师的帮助带来“可能”,这个“契机”和“可能”正是教育的魅力和活力所在。有好奇就会寻找;有兴趣就会自觉;有欲望才会永不停步。

作者说:“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才能称为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场。”好的教育,教人求真、向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始终以健康快乐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刘欢)

篇6: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6本学期,我读的一本书名叫《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该书的作者是方华。这个作者对于我来说,很奇特,因为他是一个教育局长,教育局长出书,挺少见的。因此我就很好奇,想看一看这位局长对现在的教育现状有什么高见。

我已经读完了第一辑:教育是什么。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内容是:教育应该淡化功劳,多些功德。里面的两段话写得非常好,我就摘抄出来与大家共勉。

教育的功劳如同推平村头、河边的小高地,让它们变得平整、好看;教育的功劳如同砍掉桥头、垄边的小灌木,让那里变得通透、亮堂;教育的功劳是到处都浇上混凝土、贴上花岗岩,让小草长不出、雨水流不进的干净、便捷;教育的功劳是为了让自己的感官舒服、生活舒适,而不让小狗小猫、小草小树、小坑小洼、小虫小鸟进入我们的生活,打扰我们。可是,这种功劳是真正的功劳吗?教育的功劳是带领孩子们朝着既定目标出发无论他们是否愿意,跟上就是优秀的,落下就是失败的;教育的功劳只在乎你能否到达目的地,而不在乎你在途中的感受与体验;教育的功劳是希望每个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同样得方式同时到达目的地,而不问你为什么去、去干什么以及路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育的功德是小路上的杂草,就该让它肆意生长,只要它不影响行人走路;教育的功德是小桥头的灌木丛,就该它自由生长,只要它不影响走和桥梁的安全;教育的功德是门前小院留一块能长出小草的泥地,门前屋后留一些能蓄雨水的小坑;教育的功德是村头还有百年香樟,村边还有高低不平的坡地;教育的功德是考虑自己舒服的同时,也想想身边的“朋友”和未来的需求与可能;教育的功德是让孩子经历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失败、悲伤、无奈与担忧,成长中的骄傲、自豪、痛快、与希望,因为这是真实的成长、自然的成长、以我的成长。

只有实现“让孩子成长”这样的功德,教育的功劳才是真正的功劳。因为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孩子阶段性成长的需要(包括考试、升学的实际需要),也要关注孩子成年后组建家庭、进入社会的需要。当前路面需要浇灌混凝土的,还是要浇,但不必全部浇灌上,可以留些小草、小花、小树。总之,不要为了眼前的便捷而毁掉所有看似没用的东西。

功劳和功德两个词可以说是近意词,但是劳和德的意思差别可就大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太重视劳了,却忽视了教育“德”才是最重要的。百善孝为先,做人德为首。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然后才是教会学生做事。

现实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可悲可惨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功德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仅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优秀的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应该把他们教育成有精神的风骨的中国人。这样,我们一个民族在世界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还有我们的社会总是抓住教育的功劳不放,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用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合格,用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称职。所以我们教育出来了好多所谓的人才,品质却跟差劲,不但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还给国家和社会带了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学生本应该可以快乐幸福的生活着,由于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的功劳了,我们扼杀了他们的幸福,更有甚者,把孩子逼疯了,逼傻了,逼死了。在网上总会看到某某学校的某某学生跳楼自杀了。

如果我们的教育可以做到像这位方华局长说的那样:教育应该淡化功劳多些功德该多好啊!老师们就不会为了学生的成绩“而不择手段”给学生增加课业的负担,就能真正的做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康的。

教育应该是灵活的,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孩子都教育成一种人,他们将来会成为哪种人,适合他们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小草,小花,小树,都是人,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任何一个!我们要做的是教育他们变得会生活,会学习,更重要的一点是教他们学会做人!

篇7:《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

在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师生”、“教育是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它让我看到了方华老师的教育高度和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几年的教育工作。我在心里默默问自己,我算不算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

篇8:《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假期中,再次阅读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推荐的《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方华老师的一些平凡无华的话语让我明白了好老师的真谛就是一个“爱”字。“爱”字也可以理解为老师的“温度”,这份温度是师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是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教育是爱的事业。

当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学生时,不是说爱自己喜欢的、优秀的学生,而是要爱全部学生。也不是时时把爱挂在嘴边,而是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搭班的向老师给我说了一位覃同学写的一篇作文,文中写的是他在听刘老师的上数学课开小差时,刘老师对他的微笑是他心中的一抹阳光,自此上课不再开小差。后来我也观察了一下,转变确实挺大,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微笑能换来学生的自律,我想我应该多对学生展露笑容!

去年我接了一个从各个村小集中起来的住读班,孩子们都是第一次离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当晚就有不少孩子躲在被窝里哭了,这个时候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从那天起,我时常和孩子们谈心,帮助他们缓解想家的情绪;病了就陪着去医院拿药;摔了就拿来在办公室准备的碘酒或是跌打损伤的喷雾剂为他们减轻疼痛;天冷了提醒加衣保暖……在毕业前夕,我收到其中几个学生的卡片,上面写着:“刘老师,我很想叫你一声刘妈妈。”“谢谢您在生活上的悉心照顾,学习上的耐心指导……”我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学生的这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值得了。

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性。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我们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顺势而为,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有不同的景色,明白完成今天的选择后还要接受未来的结果,明白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样的优秀,但可以让他们不触碰底线。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同等的关注、肯定和温暖。我们做为老师,可能给不了学生明确而成功的未来,但可以给他们更多可能的机会去探寻未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方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那些经验,我可能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但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边学习边进步,真正的做一个温暖的老师!(刘兰芳)

相关专题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