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导入 设计

镜逐竞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镜逐竞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落花生》导入 设计(共10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落花生》导入 设计

师:谁愿意上来写自己的名字?

(学生上黑板写自己的名字,孙老师请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名字的`意思。)

师:老师这儿也有个名字,(板书:落华生)谁来猜猜这名字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之后――)

师:大家联系预习的课文想想。

生(恍然大悟):这名字是由“落花生”中变来的。

师:(把“华”字改为“花”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 ◆

篇2:《落花生》导入设计

《落花生》导入设计

师:谁愿意上来写自己的名字?

(学生上黑板写自己的名字,孙老师请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名字的意思。)

师:老师这儿也有个名字,(板书:落华生)谁来猜猜这名字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之后――)

师:大家联系预习的课文想想。

生(恍然大悟):这名字是由“落花生”中变来的。

师:(把“华”字改为“花”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 ◆

《落花生》导入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浅谈如何导入设计

浅谈语文课的导入设计

俗语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语文课也同样如此,只要开头开好了,那么就已经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成功的基石。那么如何导入新课,破这个“开头难”呢?我步入教坛已经十一年多了,从执教初中语文到小学语文,从教经验甚微,但经过这些年的亲临实践,结合平时的理论学习,我总结得出:“关键在于充分而合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情境,激起情感是开课的一门艺术。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它的的产生也是由一定的情境引发的。课堂中,师生一旦融入情境,就会立即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激流的融汇与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述、朗读、演示、音乐、表演、游戏、猜谜语、观看视频等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

一、猜谜语式:通过猜谜语,直切主题。

如教《我的影子》就可以引导学生猜谜语,引出课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鸦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踊跃猜谜语。然后,教师引导:有一位小朋友也对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好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我的影子》。这样开头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影子产生好奇,从而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故事式:用讲故事或看经典影片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小狮子》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狮子王》,再提问:你喜欢影片中的小狮子吗?为什么?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喜欢,因为它勇敢、不怕吃苦……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但是有一只小狮子,开始可不是这样的,它什么也不想学,什么也不想干,想知道后来怎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狮子》这篇课文。最后,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随着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的学习凡是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开头。

三、游戏式:做一个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习的渴望。

如教《天鹅、大虾和梭鱼》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辆玩具车,让一名学生把它拉动,并引导学生谈拉动玩具车是不是很容易。然后,引导、质疑:有三个合伙人却让它纹丝不动,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课文。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由自主地走进课题。还有《我们的玩具和游戏》等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开课。

四、直观式: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导入新课。

如教《贺年片》,我通过贺年片这一较熟悉又新鲜的物品,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出示一张贺年片,并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回答:“贺年片”、“贺卡”,贺年片是用来传递友谊,送祝福的。我继续引导:“你们收到过贺年片吗、都是谁送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张贺年片,并配上一段温馨的悦耳的表达祝福的音乐。引导学生说出收到贺年片后的心情和贺年片传达的祝福。

五、质疑式: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如教《松鼠日记》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张小松鼠的图片,问:“你们认识它吗?有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吗?学生积极回答,个别学生踊跃介绍松鼠。然后,我继续质疑:“有谁知道小松鼠是怎样过冬的呢?今天,我们去学习一只小松鼠写的”过冬的日记。”又如教《小马过河》时,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积极质疑:“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过河干什么?”“它过河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它怎么面对困难的呢?”“它最后过河了吗?”就这样,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愉快地走进课文,同时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质疑的习惯。

六、谈话式: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几年前,我在教初中教材《背影》一课时,我采用的是谈话引入法揭示课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是俯首皆是,比如说,下雨天,很多家长为你们送来了雨伞。这,送来的仅仅是一把伞吗?在伞的背后,你们体会到了父母对你们的关爱了吗?老一辈这种崇高而又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疼爱之情不同于西方的父母,它更深沉、含蓄,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生活细节中,有的令人终生难忘。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听课文的朗读录音,体会一下这篇课文作者所表达的东西: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作者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他对父亲怎样的感情?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回味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自己又是怎样去回报父母的,让学生受到孝敬老人的教育,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背影》的强烈愿望。

七、切题式:从文章的内容,单刀直切主题开课。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初中学生学习鲁迅的第一篇文章。它分两部分,前部分写百草园,后部分写三味书屋。对这两部分的关系,以及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大致有如下三种意见。一是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三味书屋枯燥的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二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三是统一、和谐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三种意见都有一定的根据,因为鲁迅生前写过很多批判封建教育的文章。但鲁迅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有过明确的说明,他说只是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因此,我在教本篇课文时先简介鲁迅的有关事迹,然后讲有关资料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寿老先生的评价和记载,以及作者的写作缘由《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这样单刀直切主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无限崇敬之情。

八、看图式: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情感,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如教学《秋天到》、《流动的画》等此类写景课文时,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走进风光绮丽的图画,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

九、联系比较法:联系旧知,在比较中学习新知,新鲜有趣,出人意料,较好的去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如教《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时就让学生回忆《春》的意境。同时出示一组相关照片让学生欣赏,然后煽情:“《春》是一首抒情诗,一副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冬天的赞歌《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你们喜欢过冬天吗?(大部分学生说不喜欢)可是老舍带给我们的冬天绝不亚于《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享受一下济南的冬天吧!”接着,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这样一比较联系,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开了个好头。

以上九种方法,无论哪种,都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开讲,因地因人制宜,在导入新课中灵活的把握运用,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导入设计]

篇4:导入设计

导入技能(the skill of introductory procedures)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度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导入技能的功能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上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生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导入的目的与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兴趣是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牛们一只有了学习动力,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2)设置问题情境和制造学习气氛,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在英语课的开始,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为学生学习新的英语语言项目、新的词汇、新的阅读或听力内容作鼓动、引子和铺垫。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待。

(4)在导人活动中,通过对学生反应的强化,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

导人技能的构成要素

导人技能是由引起注意、激发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和促进参与四个要素构成的。

l.引起注意

导人的构思与实施,要在一节英语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使学生进人学习的准备状态,并能保持这种注意力。当学生专心于导人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进人学习状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已经引起注意的标志是:同学们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思考,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或议论纷纷。

善导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向有意注意。例如: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图片、电视屏幕上出现引人人胜的画面,生动活泼的黑板画和色彩绚丽的模型或实物。在和谐宁静的课堂里,教师采用轻微的低声教学,在讲至关键之处,声音由小变大。教师优美的语音语调,并配以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走动。导入内容的新颖,导入方式的多样化。以上这些方法都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在导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学习目标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越高,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设问导人,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为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必须注意有关内容与事物。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听老师讲,容易集中注意。

2.激发认知需要

在导人活动中,教师将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作用于学生,使他们感到与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不协调,从而学生产生了认知需要。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内容需要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依据教学内容中本身的逻辑意义,明确教学内各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所提出的要求,并依据这种联系决定导入的类型。教师通过导入,引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内容,与教学内容对峙,使其表面化,激化,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认知上的差距。

3.形成学习期待

学生意识到了认知上的差距,产生了认知需要,还不能构成学习活动的启动机制。教师还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活动的方向和活动的方式,即产生对学习的期待。

教师常常可以用提出主问题的方式来进行。主问题是对问题情境的概括,是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是以问题的形式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教师还要指出学习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4.促进参与

教师通过强化,使学生得到来自于集体和教师承认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参与教学的欲望。

导入技能的类型

导人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外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在英语教学中一般常用的导人类型方以下几种。

1.旧知识导入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的知识做铺垫。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总是很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2.直观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投影片、图表、实物、录像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进行导人。直观导人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项目。

3.设疑、悬念导入

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是导人的另一种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开始,常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读文章,听广播看电视,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听。在英语阅读和听力教学中,设疑、悬念导人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教师常常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即将阅读和听的材料进行预测。预测会使学生们对所读的文章或所听的内容更感兴趣,提高阅读速度。

4.故事导入

5.听录音、看录象导入

导入设计原则

(1)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寻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3)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应该尽量以生动、具体的情景为基础,引入新的语言项目或知识。

(4)导入要具有趣味性,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篇5:《林海》导入设计

《林海》导入设计

远安县南门小学  陈娥

远安县蔡家湾小学 陶晓雄

《林海》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片断]

师:板书海,请同学门用一个词形容你所见过的海。(包括电视和课外书)

生1:无边无际

生2:广阔无垠

师:同学门见过这样的海洋吗?

点击花,这是什么海?为什么这么叫?

生:很多花开的很热闹就叫花海。

师:点击云,这是什么海?

生:很多云就叫云海。

师:你们还能说几个形容很多的像花海、`云海这样的词吗?

生1:人很多就是人海。

生2:车很多可以说是车海。

[1] [2]

篇6:导入设计政治论文

导入设计政治论文

一、政治课堂导入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选材不正确

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但是目前的政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设计形式化

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对教学非常不利。

(三)缺少设计过程

很多政治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只要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好了,课堂导入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就不做导入设计过程。这种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学生是认为课堂很有趣才学习的,如果没有有趣的导入,那么他们就很难被调动进入课堂学习。

二、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政治课堂导入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课堂导入设计要坚持遵循科学的原则,导入内容需要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一定的联系,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范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导入。政治课的导入有它的独特性,在导入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采用启发性学习,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针对性

政治课堂导入应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堂中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新课堂的导入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复习课堂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

(三)把握时效性

政治学科的课堂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性,而且政治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设计政治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个特征,可以将新发生的一些和政治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因为学生对这些新发生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贴近实际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导入素材,这也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增加趣味性

政治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而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政治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所教的知识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政治知识,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政治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设计,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篇7:《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3、出花生课件,解释: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最喜欢的就是这落花生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 浏览课文,脉络回顾,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出示课件)

2、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 通过刚才你们读课文发现,种、收、尝花生,作者寥寥几笔,而议花生这一部分作者却颇费笔墨,写得非常详细,那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作者想通过议花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就是议花生是重点,作者就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作者则(与详细相对的词是)写得简略)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们平时写作有什么启示呀?(写作文时不能平均用力,主要部分我们就把它写得详细,次要部分就把它写得简略)

4、 既然这篇课文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这一部分,好吗?

四、 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做上记号。一会给大家读读!

2、 父亲提出了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3、兄妹俩所说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

3、 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4、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5、 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6、 父亲不仅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值得赞美呢?我们应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7、 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8、 我们刚才通过填写表格抓住了重点词语来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确实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因此,你从中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花生有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9、 谁愿意来读读

10、 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1、 读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出课件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2、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那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的人呢?

生:只讲美 注重外表

师:举例说说你看到这样只讲体面的人吗?

五、 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 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 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 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共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3、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 课堂讨论

1、 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 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在21世纪的今天,你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4、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 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6、 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种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论你想做哪能一种人,你都

应做――有用的人,这就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

篇8: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为写作服务。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3、出花生课件,解释: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最喜欢的就是这落花生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 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出示课件)

2、 板书在这几部分内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看

3、 师:指板书,通过刚才你们读课文发现,种、收、尝这几部分作者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在这一部分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写,这是为什么呢?这件事是文章什么呢?(①重点②主要部分)

4、 师:对,因为议花生是主要部分,作者写得详细,而次要部分作者则写得怎样简略(与详细相对的词),这就是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板书、主次分明

5、 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以后写作文有什么启示呀?

师:(写作文时,我们不能平均用力,主要就写详细次要就写简略)

6、 既然这篇文章主要写议花生这一部分,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这一部分,好吗?

四、 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他们家人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印象深刻的句子可能是你读懂的,也可能是你有疑问的?做上记号,一会儿和大家交流交流

2、 我对兄妹们谈花生好处的句子印象深刻,板书花生的好处

3、 兄妹俩所说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还对谁议论花生好处的话印象深刻

4、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5、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6、 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7、 父亲不仅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值得赞美呢?我们应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8、 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9、 我们刚才通过填写表格抓住了重点词语来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确实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因此,你从中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花生有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10、 用什么语气读(赞美)谁愿意来读读(PK )后点评

11、 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2、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父亲说花生的可贵是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父亲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生:在讲的道理)父亲哪句话明白在讲做人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这是父亲对孩子的什么?(希望)那么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呢?

13、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举例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师:体面是什么意思?

生:只讲美 注重外表

师:也就是外表的光鲜好看,讲体面对吗?(老师今天穿得体面吗?假如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是对你们的尊重吗?人讲体面美没错,关键是怎样(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外表光鲜好看,还要做?(有用的人)

五、 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 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 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 这篇课文,谈的是花生,其实是讲的?(做人)它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种写法叫什么?(借物喻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3、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 课堂讨论

1、 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 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可以吃,都有用

不同点果实埋在地里高高挂在枝头

3、 在21世纪的今天,你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4、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 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

篇9: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请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出示图片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谁能给我们读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两段内容?(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板书:议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给文中写花生的好处的句子做上记号。随学生回答幻灯出示花生的好处。

(2)你还知道花生的哪些好处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爹爹根据我们的回答,也总结了花生的好处。出示第9自然段,

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请大家再仔细的读读这一自然段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同学们课文的最后有一句话含义很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三、课堂小练笔:请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结束语:同学们谈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四、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五、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借物喻人)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议花生(对比)

人要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重点名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篇10:《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17、《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见教参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师: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吩、咐、茅、榨、价、榴、慕、矮。这些生字,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发现哪些生字比较容易掌握?

1、练习写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下面同学们自由组合练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4.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要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激发阅读思考的兴趣。)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写了许地山二家人过收获节议花生的事,除了这件事课文还写了哪些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完成课后第二题。

2.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形成板书:

种花生一―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四、分清主次,巧埋伏笔

1.课文写的这些事中,哪件是主要内容?(议花生)

2.大家课前都通过搜集资料或向别人打听了解了一些花生的基本知识,你们知道从种花生到吃花生需要多长时间吗?(三四个月)

3.“议花生”只是很短时间内的一件事,为什么作者要写得这么具体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姓名溯源,激趣导入

1、 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自己的名字?说说你名字的'来历。

2、 老师这里也有个名字:落华生,你们知道这名字包含了什么意思吗?联系课文的题目想想。

3、 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笔名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获得答案。

二、温故探新,直奔重点

1.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课文讲了哪些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生一收花生一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为什么要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写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内容。(3――15自然段)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画下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学习。

三、精读课文,深层领悟

1. 你们对这部分课文内容你们有疑问吗?(诸如父亲为什么难请之类的问题教师相机介绍许地山父亲的背景资料。)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许地山的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生,这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事。一般说来,父亲总是和妻子、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许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节还要去请他。

2. 请一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的情况。

在学生读“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时,要指导学生读出兴奋、愉快的心情,并扣住“实在”体悟父亲在百忙之中仍抽空来的一片良苦用心。

3.你最喜欢哪一段?

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4.谁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所说的这段话读出来?

教师可充分肯定学生在朗读中突出的关于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不同特点的词,如“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矮矮地”等,井顺势提问:为什么要突出出来?引导所有同学再读这段话,这样通过比较,感悟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4.四人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话,井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所在小组朗读。

---------------------------

5.抽取朗读小组。

在小组代表朗读之前,先请小组成员将要嘱咐的话跟代表说说,再请其他组的同学给他一定的提示帮助,通过这种形式巧妙地将他们小组讨论的朗读要点展示出来,给其他小组成员一定的启发,促进组际间的交流。

6.刚才从同学们的朗读和交谈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父亲”这句话的深刻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7.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8.读了父亲的两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9.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么多话,把作者的一段感悟都说出来了。

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齐读。

10.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它能伴随着大家

相关专题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