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信息系统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卓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卓西”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谈数字化信息系统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共1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浅谈数字化信息系统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数字化信息系统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王 影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必须与信息技术整合,构建信息平台,建立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物理教材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整合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及时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DIS”是英文“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三个词的缩写,全称为数字化信息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三部分组成,是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经数据采集器传入计算机并转化为数据,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技术平台。DIS是传统中学教学实验仪器的一次革命性的改进,随着课改的推进,DIS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DIS系统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

1.利用DIS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

传统实验由于受到实验仪器、实验环境、测量工具的'诸多实验条件的限制,具有实验结果不稳定、实验数据精度低、可视性差等问题,而利用DIS强大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处理软件成功地改进一些已有的物理实验,增加原来不能做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有时效果令人震撼。

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我们经常会做这个实验:用弹簧秤挂着一个钩码,然后向上加速运动,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实验效果不好。而利用力传感器代替弹簧秤,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整个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计算机大屏幕显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感性认识超重、失重,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利用DIS开发新实验

利用DIS的高精度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开发出很多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一些新实验,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在定量研究的不足。

在研究电容器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压的关系时,用两个规格分别为(25 V,4 700 μF)和(25 V,10 000 μF)的电解电容器,学生电源,DIS传感器和相应软件,小灯泡,导线若干,电键进行实验。实验电路如下图。

接电键1让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毕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此电压可以通过电压传感器测得。

接电键2让电容器放电测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通过软件操作求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建立电荷量和电压关系直角坐标系,通过软件生成趋势线。此处数据处理也可用Excel进行处理,从而引入电容器电容的概念。

二、物理教学中运用DIS的经验与反思

1.不能过分依赖DIS,要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物理是以实验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传统实验可以为我们“重现”物理学家们科学探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的各种精神。传统物理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多次测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的习惯。在数据处理方面,学生要经过计算或描点作图,并通过结果或做出的图像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DIS实验能培养学生对知识与规律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完成一些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拓展知识的能力,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读数的技能,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数据处理的时间少,方便、快捷,但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2.DIS的应用要适度,要与传统实验优势互补

数字化实验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应建立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技术支持,教学中两者应努力实验优势互补。将DIS与传统实验恰当整合,取长补短,以取得最佳效果。对于一些传统测量物理量的基本实验,就不必费尽心思使用DIS。在定性问题上,先做一些传统实验,再辅之以DIS实验,使实验更准确、更科学。在实时数据采集上可优先考虑DIS,在实验原理的演示上辅之以传统实验,实验优势互补。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DIS是我们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DIS对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扬长避短,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将是我们长期探讨的课题。

篇2: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之我见

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之我见

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教育多媒体的介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悄然引发作文教学的深刻变革。而将信息技术这种全新的教学媒介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必将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研究方向。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帮助收集写作素材,蓄积写作灵感;提高作文评改效率”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整合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呈现出信息教学特有的魅力。信息技术同样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使作文教学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把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外化文本的意蕴与内涵,是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也是语文教学活力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下面就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小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的限制,总感觉没有东西可写,没内容可写,如果再没有写作的兴趣,就会对作文感觉头痛,甚至厌恶。因此,让学生始终要对学习活动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变怕写为乐写,以写作为乐事。多媒体软件有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令学生入情入景,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扩大训练容量,达到教师善教乐教,学生善学乐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巩固写作能力的效果。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写有关动物的作文时,可选形态、动作、睡眠等等不同的画面,通过反复播放,特点定格等方法,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按作文的要求,边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以电脑媒介为手段,输入文稿,掌握文章的排版技能,学习网络技术,登陆相关网站论坛,注册用户,发送文章,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浏览到自己的文章,充分体味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快乐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窄、视野范围小的限制,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语文学习的水平。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创新情景”、“探索新知”、“应用拓展”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思路。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大大增强教学的功能和人体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拓展思维、畅所欲言”,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设置的。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情景、画面、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立体观察、多向思维帮助他们弄清任务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多媒体化对视觉的冲击,它的震憾力,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触景生情,从而使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符合情理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由静想动,由内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想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由眼前想过去,想将来,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在大量的资料面前及逼真的情境面前,学生必然有话可说。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注意由浅入深,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画面展示、切换、组合等步骤,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创新,达到思维活跃,观察、思维、联想互为作用,相互激发,产生共鸣,使学生发表出自己的建议和想象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蓄积写作灵感。

创作来源于生活,作文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身边的人、做过的事、接触的物,对学生来说,虽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落到纸上却往往无话可写。对素材的收集,教师讲授的并不少,但学生平时真正注重的却不多,即便课堂上刚刚分析过的写作内容,学生也常常是讲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空洞乏味。究其原因,还是平时积累太少。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可以说作文的授课方式有了新的转变。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真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范文、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都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平时的收集,课堂的展现,镜头一转,学生的脑海中尽可回荡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写,即写即评,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学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形象而又直观地延伸了课堂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评改效率。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起着指导、分析、激励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作文评改一直都是一个高耗低效的工作。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从琐碎的评改中解脱出来。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作文的评改简捷、高效了许多。利用多媒体进行习作评改的优势还在于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从批改到讲评的整个过程。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课后,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对一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当场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评议,既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作文评改课上,将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看,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批、改、增、删、调、换”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们的规范符号。修改完后,用投影仪将修改前后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厌百遍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促使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交流评议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接受别人的评议,并从中取长补短。写得较好的作文师生共赏,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得差一点的文章,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纠正,师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务。这样的作文讲评,既可营造愉快热烈的氛围,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优化了作文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的许多不足,为学生创设了多维的习作环境,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创造的个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使学生文思泉涌,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篇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教育领域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引进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使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学教师已经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整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

就这个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供参考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写作教学;整合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涉及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领域讨论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之把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写作教学当中,通过信息技术特有的传播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收集资料,掌握更多的素材,便于学生写作。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意义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写作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实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处在一个情感等各方面机能不完善的阶段,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情感感受不够全面,表达的欲望不够强烈。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写作情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我们在让学生写关于“妈妈”的作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妈妈的爱。

老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在同一平面上向学生展示孩子从出生到慢慢长大和妈妈逐渐变老的两个画面,让学生在画面的刺激下,感受妈妈为自己做的一切,之后再向学生展示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妈妈的爱,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通过生动的影片和动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好,自然而然地通过文字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二)扩大学生阅读空间,增加学生写作素材,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阅读的素材也比较有限,导致小学生写作文空洞无味,对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阅读信息,并且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在网络上开展写作园地,促进写作交流

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在校园网站中开设一个写作园地的专栏,让学生将自己写的文章上传到写作园地,以供老师、学生交流。

通过写作园地的设立,学生可以自由地写作,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热情,增加了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并且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

(四)在网络上搭建鉴赏平台,实现写作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自己可以被表扬、被赞赏,当学生被肯定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热情必然会增加,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思想的互相碰撞可以激发新的想法,帮助实现写作创新,所以对于学生作文的鉴赏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通过在校园网络上搭建鉴赏平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对文章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新的想法,帮助学生写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的有机整合,使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特点,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更形象、直观、生动地进行写作学习,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写作对象,更深刻地理解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因此,老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调整方法,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好地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管秀娣.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论文集[C],20.

[2]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和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

篇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多彩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自主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欲望;突破难点;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渗入农村教育。

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这种信息技术,既能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交流、表达技能的训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信息化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对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如何进行整合呢?本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究和获得的一些经验,现就对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农村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对课本中许多十分有趣的现象不能亲眼目睹。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不能亲眼目睹的事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会让学生的认知与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

有了信息技术,过去教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譬如,在讲授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时,在教学一开始,我就用当时三位宇航员“登月”的实况,把学生的思绪带回了1969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似乎此时此刻他们也在跟随三位宇航员正一起登月。

这种集声音、视频、动画、文本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种具有一定科普性质的文章时,由于情境的创设以及网络资源的运用,也能够学得有滋有味。

这样就把本来枯燥的、复杂的、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化、简单化、易懂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教师所教的课堂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习变为自觉学习,心情也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更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创造思维能力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

学生本来就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动态呈现等的特点,能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教《苏州园林》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网络,将苏州园林的多个图片制作成PPT,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仿佛走进了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真切地体味到了苏州园林的如诗如画。

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让他们自主交流和讨论,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

这样既能保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

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播放了一年中四个季节的不同场景,呈现了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引入了不同的冬季雪景,从而使学生对作者的形象有了初步认识,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了大致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春节时,通过将东北的哈尔滨冰展图片与海南岛的春节作比较,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纬度是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

通过展示处在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图片,让学生总结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

而在观看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不同高度的景色时,学生总结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

而这节课,正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文章内涵的同时,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了新的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情境对于知识来说,就好像汤中的盐一样,盐只有融入汤中,才能够被人们所吸收,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只有融入情境当中,才能显示出知识的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我们的学生所理解、消化和吸收。

因此,语文教学要在情境中融入知识、融入生活。

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绘声绘色的具有动感的图画形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和氛围,才能够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高飞翔,才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挖掘语言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也包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感受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受到了人文教育。

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语言文化的人文教育做得更好。

因为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上农村学生阅历浅,所以他们的情感和体悟很难和诗人形成共鸣,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会有多方面的反应。

因此,我在设计《春望》的教学时,重点考虑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挖掘课文中的人文资源,引领学生大胆的思维。

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热爱祖国、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得到有效的整合,我们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设计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出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信息技术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平台环境,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海红.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J].当代教师教育,(S1):176~178.

[2]李海霞,石伶俐,王文鑫,钱力桂,周涛.多媒体应用利弊谈[J].中学语文教学,(2):62~64.

篇5: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设计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上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均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教学中应用。在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应当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通过有效措施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从而使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物理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及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需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对新型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这一认识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积极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使两者之间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物理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物理教学进一步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具有的重要作用

1.1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使学生提高感知能力

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学生是以对事物感性认识为起点的`,而感知为对于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者整体属性人的反应,也就是感性认识阶段,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这属于第一阶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将声、图、文三者集中在一起,在学生面前能够形象展示生活自身以及事物实际面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学习对象能够全面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学生能够将知识正确掌握。信息技术通过声、光、电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其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可使记忆知识保持率得到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实现最优化。

1.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可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其很容易被具体、新奇以及新明、动态刺激所吸引,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可以使事物表现更加直观、形态、逼真、动态,并且能够具体揭示物理教学中相关抽象内容,其表现力及感染力比较强,可使学生产生情感反应,对激发学生兴趣十分有利。

1.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利

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教学模式居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自主学习造成限制。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变。一方面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将世界范围内各种相关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而言,通过两者有效整合,教师能够将有关物理教学网站提供给学生,从而在任一地点都能够使学生通过访问网络进行学习,可使多对多教学方式得以形成。在时间及内容方面,学生都能够有充分余地进行选择,使其学习自动性增强。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有效策略

2.1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方面,教学理念的更新属于前提条件。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应当将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改变。在信息技术与网络课程有效整合方面,并不可以追求课程整合,也不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两者之间人为划清界线。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可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展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样化教学技巧进行应用,从而使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能够具备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更新能力。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整合教学模式更能够体现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

2.2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教学模式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可使物理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改善。在整合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属于具体表现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重视知识传授,未对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具体情况考虑,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可在学生面前生动展现教材内容,可使传统教学中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另外,通过整合还能够使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课件进行制作,将物理教学模型建立起来,使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具体性及生动性,从而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2.3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合计进行优化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属于具体形式。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其组成元素包括教师、学生以及知识与媒体。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的合理与否,对物理教学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主体为依据,从而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对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进行充分利用,积极优化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使物理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在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其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具有的重要作用,应用通过各种有效策略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从而使物理教学质量及水平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刚。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课程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4)

[2]陈志壮。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3]李品洁。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理论的认识[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篇6: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研究论文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人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此发展进程中,知识和信息是主要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整合管理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环节。伴随该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自我国正式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已经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以及各院系等部门,教学资源陈旧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加快构筑与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是高等学校课程整合改革与发展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人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图书资源数字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使信息的表达和传输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全球化的图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同样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多次开发利用。

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并且融人了Web2.0的相关理念,所有用户共同来建立资源、利用资源,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完全开放,使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过程起到纽带作用。

综上所述,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探索过程,有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不是一践而就的,而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有可能进步。

篇7: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整合初探

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整合初探

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整合初探

长阳高家堰中心学校邹君郭玲玲

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下半叶时,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迅速膨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知识爆炸”。信息社会带来的知识爆炸,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从而带来了新一轮的物理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只包涵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包括教师的信息意识。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摆在物理学科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推进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机整合,让信息广泛进入物理课堂。

一、改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是推进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整合成功的前提条件。

信息的价值在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对信息的追求和捕捉不同于一般凭直觉和经验的信息感知。时代明确告诉我们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的人应具有的如同“听、说、读、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在不断涌现的浩若烟海的信息中要准确地选择,迅速地获取所需要的那部分特定的信息,往往取决于此。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还要有一段从认识到自觉应用的过程。为了使信息革命的浪潮加速学校教育的“技术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学生负担,全面融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我们要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讨论,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大家普遍认识到现代教师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渊博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与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增添了我们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信心,因而教师应积极主动的运用网络信息,从网络上下载可用的课件和信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学校教师仅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主,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信息意识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俗话说:“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地获取信息,增长新知识,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料,充实教学内容。

只要物理教学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推进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整合成功的关键。

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很难成为“名师”的。尤其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既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必需,那么如何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呢?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我们物理教师应用软件制作简单动画模拟物理实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必须是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必须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提高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的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公开课,一次比赛,一次评比而进行的短期行为。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应付评比,临时急急忙忙地“拼凑”出一个课件来,只是“就课论课”,事先没有准备,课后无总结,公开课后,什么都丢向脑后,没有什么有益的东西留下,就谈不上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了。反之,如果我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则结果就大不一样。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需要长期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可能得心应手。

因而,我们可以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1)多在网络上阅读。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阅读方式发生了变革,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坚持网络阅读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2)多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互补,有利于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3)多在电脑室上课。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要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要用信息技术,也不要等自己的技术水平很高后再用。(4)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等,教育必须面对信息化社会,迎接信息化挑战,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带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元素,教师在信息化社会

[1] [2] 下一页

教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

三、运用好网络教学资源是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整合成功的根本保证。

为便于信息的获取,使网络资源适于教学,我们要逐步构建好物理的教学资源库。为了更好地采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物理内容科学的,有机的“整合”,使学生进入视听、思考并用的教学环境,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使教学活动更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达到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和更高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研究实践以完成资源库中课件集成的整合。(1)超越时空展示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科技成果。有些物理现象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观察到,有的科技成果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时无法“搬到”课堂上,则把这些做成多媒体课件如“海市蜃楼”、“火箭发射”等及时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实地再现物理现象和科技成果,与学生发生“共鸣”。(2)形象展示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对许多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在物理教学中用语言、文字、图片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则利用多媒件课件如“水的沸腾”、“声音的传播”、“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变静为动,变难为易,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情景。(3)生动剖析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过去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只重视概念的背诵和结论的记忆,而忽略对概念和规律的探究过程,则可利用多媒件课件如“演示惯性的模型”等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4)模拟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有的实验初中阶段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如“牛顿第一定律”、“托里拆利实验”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化静为动,再现历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佩服科学家的聪明才智的同时,科学思想也将会在学生的头脑里潜移默化。

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整合”,是一个教学改革的过程,要破要立。“整合”的整个过程是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展现,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大胆尝试,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我们物理教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努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用的学习工具,进行新型物理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

从学生的“感受”中,我们可清楚看到,学生渴望在老师地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他们渴望自己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渴望自己能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因而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地把物理教学与自身信息素养进行有机地整合,为培养将来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而不懈努力。

上一页  [1] [2]

篇8: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教学实践与探讨

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教学实践与探讨

结合在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技能考试以及学生自学提高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课件的'制作及应用,阐述数字化教学方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数字化影像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其注意事项.

作 者:王立涛 郝庆卯 Wang Litao Hao Qingmao  作者单位:石家庄卫生学校,河北,石家庄,0502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23) 分类号:G421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数字化   理论教学  

篇9: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本文先从理论上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做出分析和探讨,再结合教学实际.根据中学生的自身特点,谈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互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来为英语教学服务.同时英语教师要避免课程整合存在的一些误区.

作 者:崔巍  作者单位:海门市三星中学,江苏,海门,226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整合  

篇10: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文/金寿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新课改;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促使学生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之后,实现自身知识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组织教学形式,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进而促进初中学生物理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教师普遍认为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越有可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也唯有如此,也才能充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职责。这种观念致使他们在日常教学时更加偏向于“填鸭式”“灌输式”等类似的教育模式,将既定的知识体系囫囵强加于学生身上,却往往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抹杀他们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热情,甚至直接代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自主总结知识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这对于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2.2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时,我摒弃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向学生列举了两组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向他们指明第一组为汽化现象,第二组为液化现象。

第一组:夏天温度非常高,在地面上洒上水之后,一会儿就干了;水烧开之后,如果继续放在火上加热,壶里的水会减少;把衣服晾在室外,一段时间之后,衣服就干了。

第二组:温度较高时,打开冰箱门,经常会看到白雾;夏天自来水管上经常密布着很多小水珠;温度较低时,浴室的玻璃上会凝聚一层水雾。

之后,便鼓励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两组现象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进行大致的推测。以下即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学生甲:对比一、二两组例子最大的特点,第一组都是液态的水逐渐蒸发,变成了气体挥发到空气中;第二组则是水蒸气变成了液体,依附在物体上。

学生乙:刚才老师提到,第一组是汽化现象,第二组是液化现象,由此,我们小组推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就是汽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就是液化现象。

学生丙:我们也同意这种说法,根据物质体态的变化就可以很好地区分出汽化以及液化现象。

……

学生们纷纷发表着自己对于汽化以及液化这两种现象定义的认识,并不断辅以生活中的例子向我证明他们的观点,我则在一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并不过多干涉他们的讨论活动。不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更重要的是因为充分尊重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极大地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我更好地展开其余知识的讲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道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带给学习者极大的动力与力量,有利于他们主动克服各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争取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讲,要想更好地展开物理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初中学生独特的兴趣特点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力求通过这一点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物理知识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如此,既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其灵活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对于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例如,在学习“1.3令人厌烦的声音”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讲明了噪声的定义: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然后便鼓励他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现象以及自身的应对策略。噪声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因此,不用我多加赘述,学生就迅速融入了列举噪声现象的活动当中。如此一来,一方面充分调动了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还促使他们在列举噪声现象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知识与自身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改变其以往“物理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等错误观点提供了充足保障。

2.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中的定义、规律等大都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才总结出来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则从另一个意义上阐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总是以好奇、疑惑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万事万物。物理实验一来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实验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先进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力求通过这一手段大大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如,学习“串联与并联”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如此,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有利于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在分析初中学生心理行为的基础之上,积极组织各种教学形式,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进而大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井迎迎。初中物理有效教和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05)。

[2]龙万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12)。

[3]罗耀章。树立有效教学理念致力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物理通报,2009(02)。

(作者单位 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

篇1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教育部于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势必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充分认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笔者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所执教的小学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运用,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维能力空间

当前,对小学语文学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十分重要的工具,它虽然也存在着板书、挂图等媒介,但无论从信息量、要求、形式上,还是产生的效果上,都是无法与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相比。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变互性和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各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长期处于较闭塞学习环境中的孩子来讲,信息技术的引进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如:《圆明园的毁灭》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学生也只有充分感受了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才能“爱之深”,“恨之切”.然而,仅凭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课伊始,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圆明园的废墟,他们看到这样的废墟图,自然而然会想象昔日的景象,这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找出描写昔日风光的句子来读,由于文中用简洁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描写,学生要体会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实属空洞。因此我配以图片、带上音乐,再让学生进入园内遨游,集图像、文字、音频于一体,给学生以感官冲击,老师适时指导朗读,抑或引导学生背下这段文字,使其在情景中感受,为开启学生更多的思维提供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们后来才能畅谈园内更多没有写出来的景点,这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语文知识素养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知识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缺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知识面不够深化。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一座与社会相近、与自然相融、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特征的内容。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广泛涉猎知识,从而实现了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资源公开性等特点,在课堂外,通过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圆明园著名景点何其多,然而文中介绍不过七八处,教师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将难以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精华”,这对学生的求知也无疑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在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还有哪些景点后,再给学生出示收集来的其它著名景观,如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曲院风荷等。这样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书本上所表达出的往往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开阔视野,须得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倡导自主学习,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配合为辅助的活动过程。而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实施,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而且远远超越了语文课本的界限,而学生之间的配合更是教学过程的强大推动力、必要成分。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就使配合学习成为必然,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协同合作中,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么,里面究竟有多少宝物呢?文中提到“上自先秦时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段话所涉猎的内涵太丰富了,学生对只字片语会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其它途径查阅圆明园中到底有哪些宝贝,到底有多珍贵。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要求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汇报时,有的主要介绍名人字画,有的介绍奇珍异宝,然后老师再出示图片,这时,视觉冲击与先前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都有所得。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效果非常明显。

四、建设活力课堂,提升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目标,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任我们翱翔。它时而提供的大量图片,让我们想象场景;时而播放影视资料,扣人心弦;时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浮想联翩的遐想。我们的活力课堂建设,信息技术的运用功不可没。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先让学生汇报侵略者的罪行,然后老师总结出:掠、搬、毁。再用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侵略者的罪行。并在沉重的音乐声中相互谈感受。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员,如皇帝、大臣、士兵、普通百姓,你会怎么做?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切实的情感,一个个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后师生共同探究出“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当然悲痛不是本文最主要的情感基调,学生找到了历史原因,肯定会讲出“化悲痛为力量”的道理。在真切体验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不会讲的会讲了,讲得少的变多了,内容肤浅的也变深刻了,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维度得到了较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同时,改变了课堂上的“一言堂”,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一条充满智慧而艰辛的道路,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它不仅要求教师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现场处置知识、娴熟的执教技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还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变革和时代对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篇1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论文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论文

1.引言

我们对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这二者都是不陌生的,运动训练就是实际的体育训练,是学生实践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实践性教学,体育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教学。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合作”的关系。对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合理的分析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让两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2.1运动训练的概念

运动训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它使运动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参与并提升自己的运动成绩,使自身的运动水平提高。这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过程,在运动训练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训练的不同项目,进行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及手段。让运动员从生理、心理以及运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对训练项目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与战术,让学生能够通过专门的运动训练在实战中不断提升[1].

2.2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强调的是理论性教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一样,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设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讲授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并以不同的体育活动为例,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进行掌握,从而使自身的理论基础更扎实。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了解到目前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一些想要追求身材的学生还能够通过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进行合理的健身训练,增加自己身上的肌肉流畅程度。这样科学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够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进,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2)统一性: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学生在学习不同的体育课程时,身体与生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时身体素质提升了,但学生明白了自己与一些同学的差距,在心理方面就会产生类似“自卑感”的情绪,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提升身体素质,更是要明白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同,要学会接受与他人的差异性.

(3)教学性:体育教学通常都会有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等,同时体育教学还受教材,学生班级风气,教学条件等影响。这些外在条件都在无形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能够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运动训练

我国对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让运动员的待遇更好,让我国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在这种巨大的荣誉与利益的诱惑下,以下教练员为了让学员得到奖牌,不惜把学员变成一个“训练机器”,这种现象对于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还会使我国的运动理念发生扭曲。很对运动员从小的时候被发掘了有运动天赋,被带到训练场中没日没夜的训练,最终身体累垮了,也没有得到很好地的名次,学员从很小的时候被带到训练场地,势必对自身的文化课程产生一定的耽误,很多学员为了训练,干脆就辍学专心进行训练,文化教育跟不上,使得一些很小的运动员无法分辨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时为了胜利不惜在比赛中服用药物。这种行为就是自身没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力与自制力,还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3].

3.2体育教学

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中还是“照本宣科”的让学生接受自己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只需要掌握并直接背下来就可以了。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十分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

还有一些体育老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因学校之前对体育科目的不重视,让体育课之间成为一堂“放松课”,让一些对体育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去教导学生就够了。但现在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使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老师自身的体育水平也有有一定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跟上国家改革的步伐。对于之前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一定要刻苦把知识点补齐,才能够在学生面前有更好地权威性,来实际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体育中碰到的难题[4].

4.如何使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进行互补

事实证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密不可分,他们两者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水平提升,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人格的良好养成。只有二者互补,才能够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4.1灵活运用训练手段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这门课程。而运动训练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通过不断突破自己身体的负荷来进行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运动训练的手段,使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让学生以更好地体能、身体素质来放到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学习打乒乓球使,教师可以借鉴打乒乓球运动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乒乓球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乒乓球的拍打技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的压力减轻,从而提升了我国乒乓球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我国体育教学有了良好的发展。

4.2合理定制教学内容

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都不相同,一些学生能够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而一些体弱的同学可能连基本的项目都无法坚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爱好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教师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都能够获得提升。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对学生的提高又有多少,要在训练的同时不断时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快感,增强自信心[5].

4.3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认为只要自己不停的坚持训练,就能够不断提升。在没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一味盲目的训练只会让自己进入到错误的训练当中去,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体育水平,还可能因为错误的方法肌肉拉伤。学生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认为自己学了也没有作用。教师对于这类学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顽固”的学生,可以与学生进行打赌,以最简单的跑步为例,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跑步,每天5公里。一星期后观察学生的跑步情况,没有掌握到正确跑步知识与技巧,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没办法合理控制自己的呼吸,步伐节奏,跑步的姿势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都会导致学生在跑步是肌肉拉伤,抽筋或是第二天起来脚痛等现象。教师再以正确的跑步方法让学生进行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只会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觉得轻松不少,跑前的肌肉拉伸,对节奏的把控等都能够使学生在跑步中越来越好。

以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才能够使自己的身体素质科学的提高。

5.结语

现在是一个全民运动的时代,运动训练中有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学中更有运动训练的实践应用。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运动训练要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这不光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科学提高,也是我国未来体育行业发展的趋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现在国家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重视,体育教师要在新的改革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训练方法,合理利用好二者的互补关系,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体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航.浅析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互补[J].时代教育,,(4):39,50.

[2]闫荣.浅析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互补[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6):18,20.

[3]张丽民.浅析运动训练中的核心力量[J].金田,,(8):421.

[4]张娟.浅析运动训练中的营养补剂[J].辽宁体育科技,,37(5):123-124.

[5]王楷淇.浅析运动训练中的人文精神[J].现代交际,2015,(2):94-94.

篇1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论文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许多行业中,尤其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本文就目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策略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情境。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这一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认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地画出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美丽图案。在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进行绘图,然后将所有学生的图画进行保存。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图画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选择出最美丽的图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一些绘制简单图案的视频,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积极地了解并且掌握绘画的方法。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学习。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组,鼓励他们积极合作,小组内部互帮互助。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空间与图形”有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图形,根据自己的了解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或者音频等.利用这些动画或者视频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利用多媒体来现场进行图形的绘制,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绘画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加强空间观念.拓宽学习领域.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一些丰富的形状,或者在多媒体上制作一些空间图形,进而不断地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讲解与“长方体的认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然后不断地按动鼠标,不断地转换长方体实物,使学生可以从各个方位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之后的认识。又如,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如利用多媒体让一个由许多图形所组成的建筑房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图形,在进行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鼠标来进行移动、变色,然后在分解每一个图形的时候,对这个图形的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再如,在讲解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在播放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讲解,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业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更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尽快地了解并且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然后不断地改革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教育部于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势必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充分认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笔者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所执教的小学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运用,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维能力空间

当前,对小学语文学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十分重要的工具,它虽然也存在着板书、挂图等媒介,但无论从信息量、要求、形式上,还是产生的效果上,都是无法与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相比。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变互性和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各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长期处于较闭塞学习环境中的孩子来讲,信息技术的引进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如:《圆明园的毁灭》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学生也只有充分感受了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才能“爱之深”,“恨之切”。然而,仅凭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课伊始,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圆明园的废墟,他们看到这样的废墟图,自然而然会想象昔日的景象,这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找出描写昔日风光的句子来读,由于文中用简洁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描写,学生要体会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实属空洞。因此我配以图片、带上音乐,再让学生进入园内遨游,集图像、文字、音频于一体,给学生以感官冲击,老师适时指导朗读,抑或引导学生背下这段文字,使其在情景中感受,为开启学生更多的思维提供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们后来才能畅谈园内更多没有写出来的景点,这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语文知识素养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知识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缺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知识面不够深化。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一座与社会相近、与自然相融、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特征的内容。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广泛涉猎知识,从而实现了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资源公开性等特点,在课堂外,通过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圆明园著名景点何其多,然而文中介绍不过七八处,教师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将难以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精华”,这对学生的求知也无疑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在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还有哪些景点后,再给学生出示收集来的其它著名景观,如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曲院风荷等。这样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书本上所表达出的往往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开阔视野,须得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倡导自主学习,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配合为辅助的活动过程。而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实施,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而且远远超越了语文课本的界限,而学生之间的配合更是教学过程的强大推动力、必要成分。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就使配合学习成为必然,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协同合作中,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么,里面究竟有多少宝物呢?文中提到“上自先秦时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段话所涉猎的内涵太丰富了,学生对只字片语会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其它途径查阅圆明园中到底有哪些宝贝,到底有多珍贵。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要求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汇报时,有的主要介绍名人字画,有的介绍奇珍异宝,然后老师再出示图片,这时,视觉冲击与先前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都有所得。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效果非常明显。

四、建设活力课堂,提升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目标,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任我们翱翔。它时而提供的大量图片,让我们想象场景;时而播放影视资料,扣人心弦;时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浮想联翩的遐想。我们的活力课堂建设,信息技术的运用功不可没。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先让学生汇报侵略者的罪行,然后老师总结出:掠、搬、毁。再用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侵略者的罪行。并在沉重的音乐声中相互谈感受。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员,如皇帝、大臣、士兵、普通百姓,你会怎么做?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切实的情感,一个个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后师生共同探究出“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当然悲痛不是本文最主要的情感基调,学生找到了历史原因,肯定会讲出“化悲痛为力量”的道理。在真切体验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不会讲的会讲了,讲得少的变多了,内容肤浅的也变深刻了,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维度得到了较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同时,改变了课堂上的“一言堂”,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一条充满智慧而艰辛的道路,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它不仅要求教师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现场处置知识、娴熟的执教技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还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变革和时代对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篇15: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摘要】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情境 整合

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设计,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富于表现力,有助于充分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物理思维的形成过程,使物理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实现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物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其大部分规律往往是在定性、定量、建模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条件的制约下,很难再找到其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便利地理解所教学内容,无奈之下,靠教师一张嘴的讲解似乎是难以摆脱的桎梏。作为学生而言,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预测那种毫无激情,被动接受知识的又一无奈局面。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通过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以简洁明了,直观易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大大缩短了所学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其友好的交互界面,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可以说,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彻底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内容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集严密、逻辑与精确于一体的科学。物理教学的本质要求主体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认真思考和积极思维不断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教师的任务显然在于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毋庸讳言,物理教学中的很多现象错综复杂,有些现象教师用语言表述也好,用文字说明也罢,甚至用挂图辅助都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的脑海中也很难呈现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辅之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却可以通过其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各种图像、表格、动画、定格呈现方式,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扫物理课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例如,对于物理教学中平抛运动的剖析,电磁感应现象等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实践教学变静为动的效果,实现变难为易的目的,帮助教师轻松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诚然,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所以教学中我们应针对所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诱导学生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去,为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物理教师的自身发展

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物理教师要树立与时惧进的教育理念。虽然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从现象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少了很多,但实质上对教师所讲解内容的含金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督促我们教师不断进取:首先,真正更新教学观念。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切实走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包括改变教案、粉笔、黑板、嘴巴一统课堂的教学思想;包括淡化教师在物理课堂的绝对地位,实现由单纯的物理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其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不是为了仅仅取悦学生,粉饰教学过程,而是要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与其一致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物理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我们仅仅把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中的笑声联系起来,那将偏离运用现代手段的初衷,合理的将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才是有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再有,不断加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掌握这种技术,才能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总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众多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自己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相国。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3]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3。

[4]陈建。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9。

[5]钟绍春。关于教育信息化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0。

篇16: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丰富、传输速度快且能及时反馈。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图文等各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展现完整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

(一)创设物理情境,物理知识具体化

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颜色、形状、图画等各种展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左手定则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展现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动态情境,而不是教材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化的难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主动学习。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影响实验效果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空气湿度和器材的干燥度都是影响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阴雨天做这个实验,结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失败。而有的实验可见度低,学生很容易观察不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话,就要轮流逐个实验观察,但受器材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实现。实验过程一闪而过,可视度低,加上实验误差性大,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往往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能加强实验现象且可以重复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实物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很难控制成实验理想状态,而且实验过程非常快,实验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利用动画形式,把小车的运动过程放慢演示,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往往只是片面地表现某一个物理现象和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进行提炼,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手段提炼知识,可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描述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更多、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来形象地对知识进行提炼。特别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备课时将要复习的重点主线框图集中突出,利用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认识,突出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梳理物理知识主线,加强理解和记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比如,对发电机和电动机进行对比学习的时候,通过构造、判断方法等决定因素各方面的比较,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现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动态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并对其物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提炼知识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整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信息技术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主要是起辅助性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设计,进行教学策划实施教学方法。教师对其要进行合理利用和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实物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多媒体展现的模拟实验所不能代替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合理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动力,是信息技术实用性的体系。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模拟实验来形象表现天体运动、核裂变等这些现实中不能做的实验。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推动了物理教学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也为扎实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张安.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

篇17: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浅析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慢慢的渗透到教育事业中,慢慢的走进课堂,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很多物理老师也在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凭借着信息技术的先进性、高效性、直观性,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且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下面,让我们谈谈信息技术教育和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教师对信息接受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依靠课本,是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的。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教学中之后,很多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有了足够的教学资源。但是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多媒体教学,注重信息技术的形象性,但是在教学中,老师忽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少,从而导致师生沟通困难。

2. 学生基础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差距

发挥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整合作用,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有效的落实物理课的教学目标,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这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无非是锦上添花,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行,信息技术的认识也不深刻,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找不到平衡点,使学习陷入苦恼的状态。

篇18: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初探

作者/ 龚俊海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科学合理的发掘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巧妙地回避它的缺点,将有力地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关专题 信息系统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