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第10课 椭圆的妙用

知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知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第10课 椭圆的妙用(共6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第10课孤独之旅(九年级上)

第10课孤独之旅(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10课孤独之旅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69―77页。文章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节选部分描写了少年杜小康随父放鸭的经历,这是一段充溢“孤独”的旅行,也是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快速阅读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够运用环境描写抒发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章的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精妙描写。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曹文轩的介绍,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创作追求来理解文章。

2.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

3.设置问题,渲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之旅。

4.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各自“成长”的.体会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文中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景物描写与作品的融合。

2.感受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感,并体会“成长”所需要经过的历练,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2.理解编者命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

从写作和文章结构两方面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突破1.让学生为节选部分命题,引导其在思索的过程中体会编者命题的用意。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文中的情境、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个人“成长”的小故事,查阅作者曹文轩的有关资料,阅读作品《草房子》,查找电影《草房子》的音像资料或者相关影评。    .

◆学生准备

能够主动的阅读作品《草房子》,准备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结合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导入  新课。  1.了解作者的创作追求,在阅读中体

会。

2.锻炼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梳理故事情2.快速浏览文章,提取故事主要情节。

节。

3.启发学生,领会杜小康的“孤独”。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杜小康的

“孤独”。

4.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认识环境4.鉴赏文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的作用。    5.体会“成长”,激起情感共鸣。    5.感受杜小康的“成长”,交流成长的感

一、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曹文轩及《草房子》,从作者“如

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的创作追求

导人新课。

1.了解课文是节选文以及作者的创作

追求,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

2.布置学生通读文章,概括故事内容。

3.再次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复述故事的

主要情节。

2.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整体认知,概括

故事内容。

3.锻炼快速阅读的能力,提取故事主要

情节。

二、结合景物描写体昧“孤独”(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提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标题,

你认为合适吗?还可以怎样命题?

对于学生的拟题适时评价。

2.提问:文章标题为“孤独之旅”,请同

学们说说你对“孤独”的理解。

3.组织学生找出文中描述“孤独”的有

关语句并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

“孤独”的体会,领悟杜小康的“孤独”

感受。

4.请同学推荐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

段环境描写,并说明理由。从

篇2:第10课孤独之旅(九年级上)

第10课孤独之旅(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10课孤独之旅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69―77页。文章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节选部分描写了少年杜小康随父放鸭的经历,这是一段充溢“孤独”的旅行,也是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快速阅读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够运用环境描写抒发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章的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精妙描写。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曹文轩的介绍,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创作追求来理解文章。

2.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

3.设置问题,渲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之旅。

4.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各自“成长”的体会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文中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景物描写与作品的融合。

2.感受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感,并体会“成长”所需要经过的历练,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2.理解编者命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

从.写作和文章结构两方面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突破1.让学生为节选部分命题,引导其在思索的过程中体会编者命题的用意。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文中的情境、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个人“成长”的小故事,查阅作者曹文轩的有关资料,阅读作品《草房子》,查找电影《草房子》的音像资料或者相关影评。    .

◆学生准备

能够主动的阅读作品《草房子》,准备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结合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的创作追求,在阅读中体

会。

2.锻炼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梳理故事情2.快速浏览文章,提取故事主要情节。

节。

3.启发学生,领会杜小康的“孤独”。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杜小康的

“孤独”。

4.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认识环境4.鉴赏文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的作用。    5.体会“成长”,激起情感共鸣。    5.感受杜小康的“成长”,交流成长的感

一、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曹文轩及《草房子》,从作者“如

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的创作追求

导人新课。

1.了解课文是节选文以及作者的创作

追求,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

2.布置学生通读文章,概括故事内容。

3.再次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复述故事的

主要情节。

2.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整体认知,概括

故事内容。

3.锻炼快速阅读的能力,提取故事主要

情节。

二、结合景物描写体昧“孤独”(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提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标题,

你认为合适吗?还可以怎样命题?

对于学生的拟题适时评价。

2.提问:文章标题为“孤独之旅”,请同

学们说说你对“孤独”的理解。

3.组织学生找出文中描述“孤独”的有

关语句并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

“孤独”的体会,领悟杜小康的“孤独”

感受。

4.请同学推荐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

段环境描写,并说明理由。从.写作和

文章结构两方面把握,对学生的推荐

作出评价。

5..总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渲染

气氛、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的作用。    .

1.自拟标题,和文章标题相比较,体会

标题的内涵。

2.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

验谈一谈。

j3.自主阅读,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有

感隋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细细品

味;结合自身感受,领会人物情感。

4.锻炼文学鉴赏能力,推荐自己喜欢的

环境描写与同学分享,主要从.写作和

文章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5.自由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以

及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三、结合课文,畅谈“成长”(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

的?

1.分组讨论后回答: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

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感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变得坚强。

2.提问:作者对鸭群的描写与表现杜小

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3.组织学生畅谈自己“成长”的感受。

2.回答:有关鸭群的描写对完成杜小康

形象的塑造有衬托作用,使杜小康的

感受更真实化。

3.联系杜小康的成长,和教师、同学交

流成长的感受。

本课.总结

文章是《草房子》的节选部分,要注意结合原作的创作追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是这篇文章学习的重点。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的方式为主。

板书设计

芦荡    鸭群景物描写兰孤独――成长风雨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合作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同时,带领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欣赏的过程中感悟人生,丰富自我精神世界。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篇课文节选自以描写少年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并且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教师可从作家和题材这两个方面切入教学,和学生进行交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的作品容易进入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文章的教学,

篇3: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10课

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10课)

第 13  周 星期  三  年  11 月  24 日     教学内容 第10课 欣赏《春节序曲》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感受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 重  点 欣赏、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 难  点 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 关  键 认识、学会用打击乐器 教  具 多媒体课件、锣、大鼓、钹和小鼓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欣赏《春节序曲》(20分钟) 1、  听着《春节序曲》的音乐进教室,感受春节的气氛。(5分钟) 2、  教室: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的那个乐曲,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啊?热闹,欢快(5分钟) 3、  向同学们介绍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3分钟) 4、  请同学们说说,春节的时候你们都怎么过呀?(3分钟) 5、  再次欣赏《春节序曲》,请同学们说说,你在音乐中“看”到了什么。(6分钟) 二、  欣赏《东北秧歌歌曲》 1、  同学们,当全国人民都在热热闹闹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也去看看东北人民是怎么样过春节的。介绍在东北过春节的一些风俗民情。(2分钟) 2、  欣赏《东北秧歌歌舞》,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从歌曲中都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5分钟) 3、  介绍锣、鼓、镲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先用口练简单的锣鼓经,再到击掌练习简单的锣鼓经。(5分钟) 4、  请三个小朋友在锣、鼓、镲上,把大家说的锣鼓经敲出。(3分钟) 5、  播放《东北秧歌歌曲》,教师带领同学走简单的秧歌步,小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每一句的结尾伴奏。(5分钟) 三、  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学生对于节日的热爱表现得尤为突出,听到熟悉的音乐和欢快的旋律都会让孩子们显得格外的兴奋,所以在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课堂纪律的掌控,能放得开也要能收得紧。     第 14  周 星期  一 2010 年  11 月  29日     教学内容 《行花街》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而自信地参与模拟逛花市的自编自演活动。 重  点 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 难  点 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方言歌曲 关  键 唱准方言歌曲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10分钟) 1、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春节的热闹气氛,还体验了一次东北人民扭起大秧歌,热闹过大年的气氛。今天啊,我就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年是怎样过的。(2分钟) 2、  比较一下北方人过春节和广东人过春节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说说,在广东过春节一般都要做些什么呢?(4分钟) 3、  教师介绍:广东是中国的南方,气候温暖。春节期间春意盎然,鲜花盛开。因此“逛花市”是广东人过春节独特的节日活动。人们都会在花市开放时,全家老小到花市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华式品种,装点家庭,营造节日的气氛。(4分钟) 二、  学习演唱歌曲《行花街》。 1、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花市上都有些什么好看的花呢~~~ (1分钟) 2、  聆听歌曲《行花街》,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是用粤语演唱的。(4分钟) 3、  对歌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逐句的解释。(5分钟) 呢――这; 个――那; 睇唔晒――看不够; 拣唔晒――挑不完。 4、  教师带领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歌词。(5分钟) 5、  用普通话教唱歌曲。(8分钟) 6、  会说粤语的学生,尝试着领着大家用粤语来演唱歌曲。(4分钟) 7、  邀请同学边唱边表演行花街逛花市的场景,感受广东行花街的风土人情。(8分钟)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这是一首广东方言歌曲,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但是大部分外地学生学广东方言比较困难。    第 14 周 星期  三 2010 年  12 月  1 日   教学内容 儿童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 在音乐律动的陪伴下,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二: 学会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集体舞表演。 重  点 学会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集体舞表演。 难  点 如何通过音乐律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二、  简单的进行教唱歌曲,可以在教唱的过程中,配合音乐进行拍手律动。 三、  集体舞的编排: 组合动作(每小结2拍) 双圈,女孩在外圈,男孩子在内圈面对逆时针方向准备。 前奏的后4拍:5-6男孩向女孩伸出右手做邀请的手 势;7-8女孩把左手搭在男孩的手上。 (1)1-4男孩模仿小熊走步4次,女孩后跳踢步8次;55-二人对面都向右横迈1步;6-左脚在右脚旁跺地1下,同时双手在右耳旁拍1下;7-8反面。 (2)1、8动作同上。 (3) 1-6女孩拍手跑跳步6次,男孩模仿小熊步伐6步, 同时逆时针方向里、外圈换位置;7-8对面行礼。 (4)1-6动作同换回原来位置后再换人;7-8二人行礼。 继续与另外的小朋友跳舞。 四、全体同学边唱歌曲边进行集体舞表演。 教 学 后 记 全班性的集体舞表演,在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中,这是第一次,所以小朋友们显得格外的感兴趣,学起来也非常认真,但是由此带来的是课堂上也显得特别的热闹,在课堂常规管理上,应该下重功夫,既能给孩子们带来喜欢的课程,也要维持好课堂纪律。     (15―18周是期末测试,“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排练时间)

篇4:四年级上册第10课《盐的妙用》教学反思

1、课堂语言的运用有了进步,流畅自然。但说话内容还不够精炼,讲得较多,还需要多加练习,注意留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注意手写板书,粉笔字需要练习。

2、教态亲切自然,显得更有自信了。但遇到学生在课堂上有其他状况的时候就会紧张,控制课堂、管理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由于本课的设计是先练后教再练的.形式,在复杂的环节中,对学生课堂纪律、节奏的把握很重要。

3、教学设计新尝试,教学结构比较完整,能把握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先练后教再练的形式也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撒盐画失败的原因,实现自主探索实践学习。

4、课件、微课的制作给课堂增加了亮点,也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反思学生:

内容较难,课题撒盐画有很大的随机性,与很多因素有关:水分、颜料干湿、颜料厚薄、撒盐方式、撒盐分量、撒盐时间,包括当时环境温度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盐融化需要的时间,颜料干的时间。所以一节课的时间需要考虑以上多种因素来学习撒盐画的创作,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通过两次的实践都能成功创作出肌理,小部分学生不能把握水分、颜料、盐等而失败。

容量较大,一节课需要学习创作盐的肌理,还需要用撒盐创作肌理的方法设计绘画一幅有趣的画面。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节课不能解决两个问题,所以本课我分两个时刻教学,第一课时先学会撒盐画的随机肌理的创作,第二课时再用之前学会的方法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深入学习盐的妙用这一课。

篇5:第10课《松鼠和松果》

松鼠                             松果

生活                  成长

松树

第10课《松鼠和松果》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第10课〈论语〉教案

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

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掌握十则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评点、质疑法,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而2009年九月二十八日则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全球华人在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一部电影《孔子》也同时上映。(教师出示图片曲阜、郑州纪念活动)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学习他十则语录。

二、整体感知:

1.你对孔子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视情况出示课件补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帝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先秦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2.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找出拿不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以及画出读不顺的句子。(课件出示字词)

(1)论()语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省()吾身

(5)传()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

(8)诲()女()知之乎

(9)是识()也

(10)弘毅()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其恕()乎

3.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1)教师指导诵读、划分节奏。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三、文意疏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前五则文义。

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课件预设)

作业:抄写、今译、背诵前五节。

第二课时

一、继续疏通文意。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后五则文义。

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课件预设)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2.学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再大声朗读课文,

二、质疑探究: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预设问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2)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4.背诵课文

三、当堂检测:

翻译句字: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课堂小结: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作业:1.翻译后五则。

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请你以”老师"为话题,结合《论语》中有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相关专题 妙用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