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习日记4--对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czc199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zc1990”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深圳学习日记4--对新课改教学的思考(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深圳学习日记4--对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参加10月20日下午历史组集体备课后对我校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1、  关于课标:

a每个老师手中必须要有自己学科的课程标准。

b要利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课程标准的集体研读,通过自己研读和集体讨论解读,更加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对某一知识章节或单元的要求,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我们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多月课了,很多老师手中还没有课程标准,还在盲目的完全忠实于教材,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去上课,做了很多无用功)。

c一定要改变过去以某本教材为本的旧的观念,而变为以课标为本。教材只是一个参考,可以选这种教材也可以选那种教材,也可以教师根据对课标的把握,参考各种教材而自编教材。

d课标上没有要求的,就不要去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即使要补充和拓展知识,所补充和拓展的内容也是为了加深和方便对课标要求的理解而选择的。

e教师备课,编制教案学案,前面必须要有课标解读这一环节,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去认真的解读和把握课标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或编制的教案学案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2、关于课标要求高教学内容多和时间有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时间不够的问题)

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要求是全国一致的,存在课标要求高教学内容多与时间有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我们感到很困惑,广东的各个学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与高一历史组的老师交谈中,我们都谈到这个问题,我从中得到启示,更加证实了一个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课标的解读把握,大胆的取舍。在相同时间相同要求的情况下,新课改考验老师的,就是对课标的解读,谁把握得更充分更准确,谁选择的内容、舍去的内容、补充的内容更加贴近课标的真正要求,谁围绕课标要求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更加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加有效果。简而言之:比的是谁的内容取舍更得当,谁的教学方法更有效。这要靠个人的修炼和智慧,更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3、要激励教师自编教材和资料。

深圳二实从xx年开始,就再也不在外面订教辅资料。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所有的练习和检测,都是本校科组教师自己编的。在编印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修订完善和积累,到一定的时候,教师和学校就可以出版自己的书,有自己的版权,也是教师和学校科研的成果。我们的教师和学校,总是依赖于外面的资料,自己不肯动脑筋,没时间动脑筋,形不成自己的东西。这一点要逐步改变,始终还是要靠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篇2:新课改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一步步的革新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语文教改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谈谈自己的思索。<?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思考之一:关于作文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新课改下的教育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然而曾几何时有人把学生作文,教师须先写“下水作文”称之为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至于这是否真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暂且不论,根据我个人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师作文水平与学生作文水平并不能成正比,事实上学生模仿教师的“下水作文”极大限制了学生作文的思路。我比较赞同鲁迅的观点“写小说要少看小说写法之类的文章”。看多了这种格式化、程式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创新思维,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面目可憎、无个性、无新意的模仿式套写式作文。就象有人所形容的那样,教师“克隆”了前人的思想,再来“克隆”未来国民的思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写。师云亦云,邯郸学步,使原本丰富多彩的个性强求一律,使原本无比广阔的生活强求相同。长此以往,不仅致使作文教学走向死胡同,缺少童心,缺乏真情,还失去了作文的创新性和真实性,更违背了“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谈何而来?又怎么能写出内容新颖、形式各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的文章呢?要知道,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悟”出来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     

  思考之二:关于文体    

有这样一种观点: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记叙、描写性的文字必须占全文字数的2/3以上,议论、说明性的文字至多占1/3。一篇议论文,议论性文字必须占2/3以上,记叙、描写性文字至多占1/3,否则,会写出非驴非马的“四不象”文章。这种过于从文章规范出发而不是从表达需要出发而定的条条框框,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导向,极有可能扼杀学生作文的生命力。教师要决意抛弃种种限制,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想什么就写什么。就象<?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鲁迅先生在《这个与那个》中那个意味深长的比方一样:“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紧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不会走路的。” 况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没有过高的要求。 所以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孩子。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这就要求作文必须求“真”,淡化文体,超越传统;打破模式,贴近生活。因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真正告别“假、大、空”。让学生放心放胆去写,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以“以我手写我心,以我事写我心”。“情动于中发于外”,自然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放心放开让学生写一些自己最熟悉、最动情、最想写的文章。可记叙说明,可议论抒情;多提示,少要求;不限定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且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命几个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样,学生一定能写出一篇象样的富有个性的有见底的文章来。如我在教学中曾让学生以“我多想……”为题写一篇文章(一定真实再现自己表达的内容)。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我多想是条鱼,鱼儿是幸福的,是无忧无虑的,鱼儿可以在浩瀚无垠的海中自由的游荡,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不被世间红尘所缠绕,更不用说什么烦恼。……鱼儿的世界是温馨的,它们不象人们那样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它们的心是纯洁无暇的,我向往着这样的心灵,鱼儿总是成群接队的在一起,生活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人在这一点和它们相比真是差到十万八千里。……我想如果我们班集体象鱼那样有着这样强的集体意识,我们班现在的班风肯定不会这么乱了。”原来班级内部有几个不想学习的同学在破坏课堂的秩序,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作为一个认真学习的同学却借机写出了她的肺腑之言。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感情真挚,发人深思。

思考之三:关于作前引导

很多同学最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不知如何下手。看来引导很重要,既须得法,又须恰到好处,达到开拓学生的文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首先,选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一次一位学生写《感受爱》“别忘了多加衣服,别忘了写作业 ,别忘了……妈妈也真是的,整天对着我喊她那几句名言,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烦死了。……一天晚上妈妈又在不停的说着,我不耐烦的打断妈妈的话,然后小声嘀咕了一声:‘罗罗嗦嗦,烦人!’我抬头看了妈妈一眼,觉得自己太不礼貌了,连忙走了出去,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不安使我脸上发烫,妈妈的怀疑目光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但是我没有勇气,对妈妈说声:‘对不起。’第二天,妈妈只是不冷不热的招呼我,上学时也没听见妈妈的响声,以前很不耐烦妈妈的声音,可是妈妈不喊了,我感觉失去了什么似的。……第三天清晨,闹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又想起自己的过失,怎么才能让妈妈原谅我呢?正在这时,听见妈妈熟悉的声音,别忘了上学,我一愣,心马上跳了出来,妈妈原谅我了。我好高兴。爱真是伟大,爱是无私的,宽广的,请多多珍惜吧!”该学生最终从妈妈的唠叨声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工具,使用这一工具,会使自己和别人和集体和社会相处更和谐。这也应了一句话“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

其次,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很多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回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同学。我让两个学生站到讲台上去,让下面的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发表意见。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说出他们的胖瘦、高矮、服饰、发型,至于性格、能力是否一样?教师可以引导。最后可以进一步引申由于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又如写老师,提醒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 或作业 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

或是从创设作文情景进行指导。在作文前,教师可以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作文角色,激发起写作热情。也许三言两语、简明扼要的提示就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把学生带入写作佳境。可能突然之间文思泉涌,迸出思维的火花。顺势让学生把自己行文的思路说一说,再行之成文。

不过,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引导要尽量少而精,防止“包办代替”;引导得太多,范围可能就会变窄,学生的欲望也许就变低。写作就会失去“兴趣、欲望、自由”,当然也不可能写出多好的文章来。

思考之四:关于作文批改

作文究竟怎么批改,也曾引起过很多争论,众说纷纭。大部分学校包括学生及家长要求教师必须“精批细改”,从错字病句到段落层次,从文法修辞到章法结构,从立意构思到选材布局,从条理主题到情感表达等等。要有眉批、总批,要“密批”,无一例外,否则,他们就认为教师在偷懒是不称职的。等作文批改完了,批改细了,也批改好了,可以说是“满堂红”。但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一定提高了吗?相反,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也失去了学生特有的个性、原意,失去了学生原本纯朴的认知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变成了在天真纯朴的作文上强加了成人思想的材料,面目全非了,学生看不懂了,那批改的价值又何在呢?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累垮了没时间钻研教材,学生还变懒了,依赖性增强了,积极性不高了,兴趣不浓了,写作不认真了,随之而来的是水平降低了。改多了,学生不敢写了,改多了,伤了学生的自尊;改多了,教师代替了学生。         其实改作文就是一个思索、去伪存真的过程。既然这一环节完全由教师承包,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那我们老师不妨偷点“懒”,尽量少改,精改,诸如错别字、措词不当、特殊病句、条理不清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应留给他们自己改,给学生宽松点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因为学生在这几方面比教师还积极认真,都想找出对方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批语的程度。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百忙之中能带三个班的语文课不也这样做的吗?当然教师要指导他们怎样写评语,比如评语要中肯、要有鼓励性、指导性,不能相互抨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体验到作文的艰辛与成就感。

 

 

 

 

 

 

 

 

 

 

个人简介:

陆焕军,女,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已从事语文教学四年。本人在教学中,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努力让语文教学变的更有效。

地址  徐州市铜山新区启星中学初二办公室

 

篇3:新课改下加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及合作学习的思考

杨 洁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摘 要: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都是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这两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高效率。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教师也需要对每个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而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组成小组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探讨,在学生之间形成对知识的独特见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篇4:新课改下加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及合作学习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建出了数学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应有的知识掌握。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合作学习的采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整合采用,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就更为有效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综合应用,需要教师对于这两种模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以及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实行。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课程也比较紧张,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真实的讨论,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监督,让合作学习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得到确切的实行。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虽然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教师不断地进行整合,但是这两种教学方式整合起来,就会让分层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实行起来,学生能在教师的领导下得到真正的学习方法,收获到很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以及相反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然后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情况安排不同的任务。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发掘自身的潜力。

二、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进行整合的思考

1.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分层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学生进行定位,然后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教师不要在课堂说一些“优等生与后进生”之类的话语,因为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对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我的任务和他的任务不同,教师就可以说这样的学习任务更适合你。

因为分层教学不是综合来安排任务的,而是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仅仅能代表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知识的讨论,这样就可以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一个小组内,要有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互穿插,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教师在进行这样的教学的时候,就很有效地将分层教学以及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学生体验到新的教学方式带来的高的学习效率。

2.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教师也需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引。合作学习比较适合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只会强调,而不是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难以理解的知识是最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处于指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到独立学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分工安排,给予擅长不同知识的学生不同的安排。因为这样的学习任务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结合着分层教学,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安排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小组,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分层教学的深入。

3.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整合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初中教学中的关键。因为将两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课堂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提出疑问,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才符合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怎么进行定义的。所以,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独立地得出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需要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这就是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整合的典型案例。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

在进行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积极的关于学习的探讨,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探讨做出分析,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探讨中出现的问题。一旦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课堂的教学效率将会更高。

总之,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都是初中数学教学最为有效的两条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整合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创建高效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东阳。初中分层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任慧云。有机推断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徐建东。基于高中数学“课堂留白”的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篇5:论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迎着世界高中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理念,包括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对提升地理教学思想、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和丰富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学实践者,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不断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结合我的地理课堂教学实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对教学的辅助,让抽象的变得充实形象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内容,主要是一些概念、地图,对学生来说很抽象。我们老师就要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科书中的一些不好理解和抽象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在山地形成的教学中,把教科书的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在《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中,把锋与天气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锋面的形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锋面的形成及其影响。另外,气旋与反气旋、气压带与风带、世界洋流运动规律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性,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

新课改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课堂活动,同时要考虑到课堂活动带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设计时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例如: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教材中要求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进行分析。由于对美国中部平原缺乏基本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分析时无所适从。因此,我课前搜索了美国中部平原的视频,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视频,边看边观察。同学们参与意识很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转换师生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复习《大洋洲与澳大利亚》的过程中,因为初中阶段学过大洋洲的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来归纳讲解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工农业等知识,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注重教学和生活的结合,注重把身边的实际运用到教学实际中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地理课本中的部分案例并不符合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如何利用好身边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时,我用绵阳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布局来分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在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用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我们绵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较丰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河流水量较丰富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有了鲜活的实际案例,学生的兴趣就容易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新课改地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真琢磨,设计出种种方案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帮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充满自信,培养其终身学习地理的方法。

篇6: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一、转变教学观念

1.转变课堂角色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学习的过程也显得比较被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转变这一思想,将自己定位成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替代以往的“传授”,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2.转变教学方法

(1)重视提问的互动作用。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提前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亮点,设计出一些问题用于课堂中,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2)认真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显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材的“迷信”是不可取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过时。教师只有在充分发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趣味性地讲解课本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有效传递物理思想。

二、重视网络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广阔网络资源的具体形式,这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能够活跃课堂,给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声音和立体的动画,这些丰富的内容能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下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看模拟的自由落体运动、磁场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内平抛运动等过程,利用动态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妙,这可能比教师直接的语言描述效果更好。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的物理课堂会变得更加精确,也更符合课堂对互动与交流的要求。另外,还可以利用物理的实验性质,在学生拥有扎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理论融入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好物理的实用性。比如测量重力加速度、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等等。

三、小结

总之,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趣味的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并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7: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 要:数学是人类数形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掌握各学段数学知识和技能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实践,立足课堂探究,着眼学生综合发展。在教学中,要思考教学问题,把握课改重点,采取教学策略,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数学 课改 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还是教学评价、教学实践,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新的“教研教改”理念也在教学环节中逐步渗透和深入,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成长需求,教材内容编排有所侧重。我觉得,小学数学具有“与生活联系密切,内容开放,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式学习方式明显,注重创新思维培养”等特点。笔者现就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些教学问题粗谈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

一、关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课程内容学习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方面,应该把握以下要求:

1.要深化理念认识,立足教材内容。小学数学内容要求我们要树立新教材观,灵活运用教材。现行教材经过了历次改革,融合部分国外课程及教改成功的经验,结合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具有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学习氛围等性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性与感性协调发展。

2.要注重角色转变,精细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前提下,要联系生活,在数学中创设童真童趣教学素材,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差异,安排教学内容要有“弹性”,应在过去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灵活运用,选择探究式教学手段和体验式学习方式,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小学数学教改重点

从新课程改革思想看,小学数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1.注重联系生活。农村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感,觉得数学遥远,无法触摸、感知,太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教学时,要尽量提取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内容,举出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信心。 2.注重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全面、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人才规格的多样性。按学生是主体、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交流式的学习方式。

3.注重课堂活跃。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被动学习向探知科学转变。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设疑诱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采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教学内容生活化。密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教学应与学生生活充分融合,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和探究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实践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因此,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实践数学、运用数学”。

3.教学评价多元化。新课程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即时评价与长期评价来评价学生,但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分数。新课改要求不能把考试分数当“靶子”,不能让“形而上学”泛滥,要把形成评价与考试分数有机结合使用,学生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肯定和表扬,要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导向。

数学是社会数形交流的语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应立足学生数学思维“转化”,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中,教师能不断思考教学问题、把握课改重点,采取教学策略,依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来构建生动、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就会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促进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峰数学课:亮出你精彩的结尾[J].小学教学参考,。

[2]邢宝志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J]教改研究,。

篇8: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本文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入手,着重分析了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语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语法教学 高中英语 教学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而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逐步被我国外语教学界所接受。交际教学法在全国各地的中学课堂里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但是很多人对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

一种观点是,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认为学生能套用课本中旬型进行对话就算达到教学目的,语法不用教了,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交际运用,将两者对立起来。这种现象造成许多学生不懂句子成分,不懂什么是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更谈不上运用了。

有人反对语法教学的理由是我们汉语都没有专门的语法课程。但要知道,我们在习得母语时,时时刻刻处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下,不学习语法就可以形成语感,逐渐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我们的教学改革并不是让我们在习得使用语言过程中排除语法教学,而是让我们要“优化”语法教学,所以我们中小学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语法教学。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的交流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套习惯的体系,更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倡导交际教学法思想的专家在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下定义时,无不把语言能力(lin-guiatic competence),即掌握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规则、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等,作为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须手段。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既具有交际属性,又据有认知属性;既是功能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语法知识可规范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具有交际能力,且又是系统的语言知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深层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唯一的语言环境,所以外语不能靠习得,还必须依靠学习。语法教学的实质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由此可见,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法研究人员早在几年前就指出“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经不是语言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束定芳,)。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只能优化,不能淡化,更不能不教。

但是,为什么受到众多语言学家首肯的语法教学,现在会受到冷落甚至排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外语教学实践加以回顾。

2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法单一、陈旧、缺乏趣味性

近年来,尽管教材一变再变,但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根本转变。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来设计教学,没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设计的目的,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在口语课、听力课上也大讲语法,语法课上更是“满堂灌”、“填鸭式”,往往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动脑,不思考,许多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更谈不上体会学习乐趣了。

2.2语法教学应注意系统性和连贯性

现行的教材语法分析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在教材中呈现。尽管教材编者注意了语言知识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却忽视了语法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它中断了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容过于分散,配套练习又缺乏针对性,达不到精讲精练和突破难点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语法,教师课后找大量习题让学生练习,大搞题海战术,否则学生难以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整体概念,这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导致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受到挫伤。

2.3语法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课、口语课及听力课,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更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却乏人问津,老一套的归纳法、演绎法早已使学生麻木、厌倦,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也不多见。这也是语法教学缺乏活力的原因之一。

3语法改革的建议

高中英语教学该如何实施语法教学呢?针对高中语法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优化语法教学很有必要。

3.1注意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教学被许多学生认为是“干面包”,他们认为语法学习难,枯燥无味,难以下手。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语法时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虚拟语气时,为了使语法更具课趣味性,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

(1)让学生用虚拟语气造句,说出自己的愿望。(2)利用图画协助练习,画一幅简图。(提前画好),让学生根据图来用虚拟语气编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联系了虚拟语气。这样做既让学生动脑,又联系了学习的语法知识,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编自己喜欢的故事,从而兴趣十足。学生造出的句子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些也很幽默,但只要把语法联系了,在快乐和兴趣中学习又何乐而不为呢?另外,龚扬老师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发表的“长句难句教学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中用了树形图表示法:

①we must be-lieve;②that each of us is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and;③that;④when We discover;⑤what this somethingis we must work⑥until we succeed,学生感到很新鲜,学起来很用心,所以理解这样的句式就很容易了。这种方法可谓匠心独用,既省了繁琐的文字解释,又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2注意语法知识语言的通俗性

有些老师讲语法喜欢将语法专业化,一出口都是专用术语,把语法弄得高深莫测,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老师多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将语言通俗化,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些。例如,现在教材都把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称为ing形式。但不少老师还是按传统的语法将其划分,再逐一讲解,这种区分对学生理解形式和意义的区别及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学生连语法名称都记不清,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教师自己也是劳神费力而收效甚微。

3.3将语法融于语境

语境是字、词、句产生确切意义的语言环境。人们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没有语境就没有交际活动。将语法教学与语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其语言交际能力。在讲现在进行时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来用英语表达。例如,学生在口语中使用进行时容易丢失助动词,而只有ing形式。老师可以通过重复他的话,加以纠正。例如,学生说“We doing our homework”,老师可以重复为:“Oh,you are doing your homework,”学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加以纠正。再例如,在学习省略这项语法中,把学生带进课本剧,英语戏剧中有很多省略形式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语境中来理解语法的运用,学中用,用中学。在教材中,语法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其语法内容是通过语篇呈现的,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归纳法,即现举例说明,再进行归纳,也可以通过例子让学生来总结归纳,使学生先产生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2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3环视英语语法教学

篇9: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思考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

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为了更好地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基础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较难改变,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是学习化学的习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力,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以固化。通过激励的强化,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这是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的教育手段。化学教师不但要会用表扬和批评,而且要善于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表扬是最简单的激励方法,如每次考试后对成绩好、有进步的学生大力表扬;或者经常抽一些时间对学生的预习、复习、错题的归类等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对优秀者大力地表扬;或者不时请一些学生上讲台书写化学用语,对书写规范者进行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批评的使用,则要注意场合、程度,要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千万不能以分数为本。

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教师起着多重作用: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组织者;二是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期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化学课偏重实验,这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互动空间,有利于教师调节学生情绪、赢得学生的信任、融入学生团队。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实验课的机会,在保持学科严谨特点的同时,使自己很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求证和实验当中,参与到支持、协助学生的学习之中,并为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成功感到由衷的欣喜。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失误,严格地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信任。综上所述,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把握化学教学的规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善用表扬和批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高中学生在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化学成绩及个人素养和品质。

篇10: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思考的路径分析的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思考的路径分析的论文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方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挥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存在着过分追求解题方法多样性的问题,对于一道数学题目,所介绍的解题方法少则几种,多则十余种,在这些方法中,有些的确构思巧妙、独具一格,但有些却是牵强附会,刻意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对于解题方法的过多追求使高中数学课堂从表面上看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于题目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另外,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模式也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2.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来是高中数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诚然,这种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分追求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自身作用,因此,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只能在原地徘徊,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改进方法

经过我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我觉得应该重点给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黑板—教材—教师”历来是高中教学的传统模式,而现代数学的教育理论则认为,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正如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联合作用势必会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对自身数学能力和成绩的重要意义,改变他们只懂得听教师讲解的传统观念。(2)教师要在教材中挖掘出适当的学法因素,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融入传授知识点过程当中。(3)要加强总结。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前一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促使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理性反思、强化和固定,最终将其熟练地掌握。

高中教学内容与初中教学内容相比,更加深奥、复杂。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起来,这是对教学工作者的一个挑战。40分钟的时间,每一位任课教师都集中于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深入探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11: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关于初中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新一轮初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从目前的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可以看出,由于受传统教与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面临许多困境。为此,现阶段对其进行思考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学科 学习方式 探讨

一、对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反思

1、教师“教”与学生“学”分化,缺少对学习方式的指导。在由传统的课程环境向新课程环境转化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出现了两方面的误区。一是不少教师跟不上时代步伐,对新课程改革有消极对抗情绪,认为改来改去,还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是好猫”,如果采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动脑筋,说不定还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还不如用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来教更省力、更有把握。

2、将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对立。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而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却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在初中历史新教材中也有所反映。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由于对学习理论片面了解和对许多基本概念含糊不清,许多教师人为地把传统学习方式作为对立面来批判,认为既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就要完全抛弃“被动、竞争、接受”,立新同时弃旧,人为地把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对立起来,阻碍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改变历史教学方式的实践措施

历史教学方式是由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所组成的'一个整体。下面结合有关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以讲授式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的运用为例探讨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1、恰当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式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理设计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式。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传授方式;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历史情感。因此,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如何用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学习理论对这种教学方式加以改造,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融入这种教学方式之中,使之更加完善,更具活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目前教学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留有充足时间和机会,促进主体参与探究。实践证明,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整堂课都讲解,应把讲述压缩在最短的时间内,只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下功夫,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首先,留有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使平淡无奇的问题富有新意,以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自评或互评,切不可让学生进行“放羊式”自学。这样使学生感到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思考,主动地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留有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既活跃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第三,留有时间让学生思维。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在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地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自己直接回答或让学生直接回答,应让学生考虑之后再回答;讲重点、难点、疑点时,应在需要学生思考之处,稍作停顿,或用其他方式引起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有时要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即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急于下判断,空出学生的思考时间。

3、与其他教学方式相配合,融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讲授应与读、议、练、范例教学、差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穿插进行,这样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深入,有助于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是,讲授应结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等不同情况而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

总之,笔者以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注意结合课堂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讲授教学方式散发出新的活力,才能让初中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开辟新的思路、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祥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家》,(9)。

[2]林晓杰新课程理念对高三历史复习的启示--兼说近代高考文综试卷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第26卷(2)。

[3]王锡安反思学习方式的转变[M].《教育科学论坛》,(2)。

篇1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考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考论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篇13: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目前高中学牛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巾不少存初中成绩不错,但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帅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动手能力筹足部分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要解决这一衔接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困难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 者:朱含冰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中学,安徽,定远,2332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4: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学生主体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一跳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1.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情感互动的转变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教学手段的转变

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作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3.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

4.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得到启发,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篇15: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作者/ 朱继忠

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发展了高中物理教学,对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从实施有效分组、提供有效的活动规则、实施有效全员参与、提供有效的合作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

倡导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物理的解题方法,若不能把握高中物理知识的实质,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去交流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审题能力和物理评价能力以及提问的能力等。

一、实施有效分组

合作学习离不了分组,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分组五花八门,如何让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互助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应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组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应进行一定的分工,担任一些特定的角色,以利于小组的合作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提高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效率。在小组的数额方面,经过试验,相对大班而言,四人小组是比较理想的。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曾明确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师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四人小组成员坐得彼此比较靠近,便于交流,这样也有利于资源共享而不容易影响到他人。四人小组最好应该是面对面而坐,共同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提供有效的活动规则

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地顺利进行,教师应设计一套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则,创建一个自由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建立稳定的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的秩序。因而,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者、设计者和策划者。

教师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则。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在合作性学习中,“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倾听”在合作性学习中的重要性,“倾听”既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别人发言时可以用点头、微笑等表示赞赏,不随意插话,先听后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教学环节不仅和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所倡导的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的基本原理。活动的规则是为课堂教学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服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在活动的规则下有效、有序地开展。活动的规则对学生个体、小组之间不是束缚,而是更好地促进小组内部学生个体的最佳发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实施有效全员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避免学优生“包场”的现象。因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内的那些学困生,为他们更多地创造发言的机会,特别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在合作性学习中真正地做到全员的有效参与。如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讨论,是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学习中,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只有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小组内的交流、讨论,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诚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中认真组织,要让每一个个体都切实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中来。

四、提供有效的合作评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高中物理的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自然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有效的合作评价是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的。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看学习的个体,更应该看到课堂合作学习的小组情况。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评价时,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组总体成绩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组内合作、组内竞争、组间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博湖中学)

篇16:浅析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浅析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摘 要】高中政治新课改至今,有部分政治教师还是采用原来的老方法,思想观念上没有及时转变,使得新课改流于形式。从目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想象力、体会、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政治课变得枯燥无趣,这必定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本文就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发表自身意见。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

一、保障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一)和谐师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和谐地心灵交流沟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一起学习研究,相互交流经验、知识,共同启发思考,促进彼此共同进步。长期教学实践表明,专制式教学和放任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完全听从于教师和权威,只知道考试,“死读书”且缺乏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原来单纯的“自上而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帮手”、“引路人”,服务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谦和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培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交流,建立双向互动的平等教学关系。这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二)活用教材

要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提高,关键在于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师中心”的传统模式,把学生确立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效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不断调整完善认知结构,准确掌握政治学理论并能够合理运用,从而更好地来认识这个世界。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不同层次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研究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包括学生原来认知能力水平、学生学习接受程度、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问题。也就是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全面深入的研究处理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途径

(一)将目标转化为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它对于教学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传统教学目标往往只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虽然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基本都是机械记忆,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把条框式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一系列思考题,巧妙合理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更好学习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问题要有一定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另外,教师要采取分层方式来设计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会有很多不同答案,要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合理运用知识,设置问题情境,落实教材相关基本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要求。

(二)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

传统教学往往只传授知识结论,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最终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不懂得运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把握知识形成过程,因为该过程既包含了知识探究、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包含了发现问题、得出概念、探寻思路的科学过程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必须由原来的侧重结果转变为侧重过程,突出学生学习重要性。要协调处理好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关系,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启发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有必要可以展开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

因为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时空跨度大、对象多、事件、地点、因果联系等线索复杂,而且高中教材中的政治事件很难确立概念,所以学生往往会感觉政治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首先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政治教材有很多可以挖掘利用的素材,像高一上册中有一幅名为“一哄而下”的漫画,反映了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国家宏观调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才能真正把握市场经济特征。该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理论性,通过漫画可以更加具体形象地反映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在联系。像这种用漫画来介绍抽象概念是一种比较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形式应服务于内容本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注重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

合理运用幽默语言艺术,这有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其心理情绪,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幽默元素,直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幽默教学资源,像漫画、笑话、格言、谜语、相声等,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精心加以改造利用,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幽默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共鸣,能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体会到政治课程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主动性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注重学生评价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张凤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陈晓斌。新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思考.新课程(中学版)。2011(4)

孟娜。浅谈在高中政治谋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周刊A版。2011(3)

相关专题 深圳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