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

伊斯坦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伊斯坦堡”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意象(共1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意象诗歌

意象诗歌

光滑冰冷的台阶上,一个黯黯太阳的影子

巷子里没有痕迹,洒下了一路的迷惘

那棵草上全是露珠,一双眼睛飘荡着晶莹

兰花的芬芳流溢着,星子的光芒陷入了空洞

树枝上最后一片叶零落,那些草的等待变成了传说

心灵是跳跃的`,灯子的手指引着什么

杯子里满满的是哀愁,一抔月光在思想里滥觞

这是一树高贵的花朵,却在风声里传递着野火

他们曾经在荒凉的城头上挖掘,铁铲敲碎了清冷

爬行在矮崖上的青苔啊,湿漉漉悠长的梦

麦芽是茁壮的,是谁把自己装进了牢笼

沙滩上的鸟儿孤鸣,斑斓只盛开在意象中

坍塌的建筑,挂在斑驳的画壁上

其实你何必想,风尘深处必然是沧桑

一些风景被埋葬,就有一些温情月光爬上荒凉

这是一扇已经开启的窗,不远处便是葱茏山岗

篇2:杜甫诗歌意象

杜甫诗歌意象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的意象较多,现在我们就从他诗歌中月意象来进行内涵分析。

杜甫诗歌中月意象的内涵分析

1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勤勉”

《春宿左省》是杜甫于公元757年的九月在门下省值夜的时候写下的。此时唐军已经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长安。而杜甫也在这个时候从鄜州到京,官复左拾遗。就左拾遗这个官阶而言,它的主要责任就是讽谏,素有大事廷诤,小时上封事的说法。而这首《春宿左省》正是在杜甫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所写下的一首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一句颔联细腻的刻画出了时间的流逝,从夜幕到夜晚,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始终都在忙于公务,抬头望去,已有明月当空,表现出了杜甫居官勤勉,尽忠尽职的为官之道。虽然说在诗中杜甫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星光月下之景来展现帝居高远的赞颂,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侧面看出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月”这样意象同样能够用来刻画时间流逝,并展现出诗人的勤奋与努力。其实从整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在任职左拾遗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状态。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此时的杜甫为官的气息要重于作为诗人的气息,所以诗文中透露出来的是他身居高职的心绪不宁。特别是诗文的最后两句“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深刻的展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寝卧不安,在唐王朝遭受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杜甫回京办公还担任着如此重要的职务,展现出了杜甫一腔爱国之情。并且诗文中借月亮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不仅将虚无的是具现化,同时也加深了我国古代诗词中月意象的内涵。

2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志向”

从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诗人满怀一腔热血抒发自己宏远的报国志向与为国家,为人民担忧的那份忧患意识。杜甫作为我国唐代诗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深刻的表达了其内心深处的志向与抱负,还有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而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在《古柏行》中杜甫曾写道,“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颗孔明庙前的古老柏树高耸入云,云气直接巫峡,月光照耀,冰冷的寒气直通岷山,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自己对诸葛武侯的敬仰以及其对诸葛孔明的推崇备至。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孔明庙前的这个古柏一样能够直耸入云,做一个像月光一样纯洁的官。而且诗中很明显提及了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因为有君王的赏识,而杜甫也希望帝君能够看到自己的一腔热血,加以任用。所以杜甫在月亮中寄托了自己的为官之志和报国之情,但是奈何在这国家危亡之际,用人之时,如自己一样的拥有报国志向的贤才良将却不能够得到任用,那些奸佞之徒却能够扶摇直上,作者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失望。从杜甫的生平中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然而却先后遭遇了安史之乱、困居长安,一腔热血得不到君王的赏识而埋没在飘零之中。此诗是杜甫54岁在夔州居住时的咏叹之作。

篇3:杜甫诗歌 意象

杜甫诗歌 意象

诗歌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着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风格特征,解析这些意象,可以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

杜甫诗歌中的浊酒意象

(一)

酒为诗之媒,酒是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酒力的升华能够使诗人们孕育出好诗。“且将棋度日,应用酒为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像这样痛饮度日,以酒遣兴的事例不在少数。谈到酒,我们大都会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个有着“花间一壶酒”的浪漫情怀的“诗仙”、“酒仙”李白,却忽略了那个将内心愁苦酿成一壶浊酒的杜甫。

清代《全唐诗》选杜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酒的诗就有300余首,与他同时期的李白相比较,杜甫诗中的酒不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金樽清酒”,大都是浊酒,而且相对于李白的醉饮来看,杜甫诗歌之中的“浊酒”意象更加注重表现的是酒后清醒之后的刺痛之感,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就造成了杜甫诗歌之中包含独特文化内涵和思想内蕴的特殊的“浊酒”意象。

(二)

唐朝是一个崇尚美酒的典型时代,朝野上下,市井内外,都会把酒当作媒介,当时的人们也通过酒的媒介来传递感情,抒发精神情趣。

在占其诗歌总数20%之多的饮酒诗中,杜甫的“我生性放诞,雅俗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都是他的饮酒生活的写照,即使到了老年,他也以酒为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可以看出杜甫不仅是“诗圣”,“酒圣”这一名号也非他莫属。对于杜甫来说,酒不但是个性张扬时的催化剂,是沉郁悲怆时的浇愁之物,更是他不得志时苦闷之时的象征物。他的诗歌中鲜有“美酒”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出现次数众多的“香醪”“春醪”“浊醪”等“浊酒”意象。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用谷物加酒曲酿酒,唐人酿酒,多用黍米和糯米。这在唐人诗作中也有记载,“酿黍长添不尽杯”(司空图《力疾马上走笔》)就是说的用黍米酿酒。唐代的米酒按当时的.酿造模式又可分为浊酒和清酒。浊酒的特点是酿造时间短,成熟期快,酒度偏低,甜度偏高,酿造工艺也比较简单。浊酒的酒液比较浑浊,米滓往往漂浮在酒面上,如同浮蚁一般,故而唐人咏及浊酒,多用“蚁浮”或“浮蚁”来形容。杜诗中的酒多为浊酒,但有时也用别的词来替代,如“蚁浮仍腊味,欧泛已春生”(《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对雪》)。杜甫也称酒为“香醪”,“ 醪”也是浊酒的意思,杜诗“细草偏称坐,香醪懒再酤”(《陪李金吾花下饮》),“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崔驸马山亭宴集》)。也有时候,杜甫将酒称作“浊醪”,“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泛溪》)。

(三)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二):“域中自庄生以还,只颂酒德”,随着时代更迭和社会状况变迁带来的个人内心情感的变化,酒在历代诗人心目中已获得大大超越其本身的原始的作为饮料的内涵,而成为一种包含多层文化和思想内蕴的复合体,钱老先生的这句话也是由酒这一单纯的已经道出了酒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演进中的这一特质。 “江湖”和“庙堂”历来都是知识分子难以解决的矛盾和痛苦的根源,或借酒佯装癫狂避世自隐,或携酒横刀立马x立军功,酒成了古代人类物质文化形态和个体心灵审美创造主客体融汇的特殊凝结物。这对于杜甫这位从小就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现实主义诗人来说,这一点就更加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他饮酒诗中的“浊酒”意象。

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那样:“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杜诗中对于酒的称呼是个人情感在客观事物身上的映射。诗人自天宝安史之乱爆发,就开始偕家小由奉天先到白水,由华州往泰州,中间又辗转多地直到夔州,这期间遭逢贫穷和战乱,在这样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诗人没有能力买好酒,所以他诗中的“浊酒”也合情理。但在这期间,杜甫也曾多次受人接济酒肉饮食,所以也不排除他内心凄凉苦痛,而感觉他喝的酒因着人之色而由“香”变为“浊”。对于文人特别是像杜甫这类志在“兼济天下”的人来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些外在的生活上的困苦都是可以忍受的,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精神上的苦痛。杜甫是社会的良知,当他看到百姓的苦难,国家的破败不堪之后,即使是玉盘珍馐,琼瑶美酒在他眼中也只是糠糟浊酒了。他的名作《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正值九月九日重阳佳节,诗人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只能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异乡漂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一“浊酒”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刻在此情此景中万悲于心头的潦倒,生活在当下社会环境之中的诗人也就再也吟不出“春酒杯浓琥珀薄“这样的诗句了。

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杜甫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之下的“奉儒守官”的思想消解了酒在一般意义上带给诗人的狂放洒脱的印记,而变为带有沉郁哀伤色彩的“浊酒”意象。从杜甫的十五世祖开始,几乎世代都在当朝担任大大小小的官职,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中的杜甫就不可避免的表现出对官职的向往,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说:“杜甫是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那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求援引,这和他家庭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莫砺锋先生更是做过非常精确的计算,提到在今存杜诗中,共有四十四处提到了“儒“字。也许正是儒家文化在根源上对于杜甫的影响,他没有沉溺饮酒佯狂自醉,而是用一杯浊酒掩盖了政治的无情和自己的无奈。

(四)

贺拉斯说:“不喝酒的诗人写不出千古流芳的好诗”。托穆尔说:“酒是诗人的骏马,跨上它,可以遨游环宇”。酒是连接诗人与社会,连接社会和诗歌,连接诗人和诗的桥梁。

诗酒风流,有酒处也多有诗。文人多饮酒之人,也大都是醉饮,所作的诗也是写己怀,杜甫饮酒也多醉饮,但却是身醉而心不醉。他在诗中写酒,借助酒的参与,暂时麻痹自己的神经,但是诗人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他仍然热爱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在高蹈独立的酒兴中沉思当下,心系人民,酒不是他忘却现实苦闷的“腐肠贼”,而是把诗兴导向更广阔空间的引路者。

杜甫饮酒诗中的浊酒意象给我们展现了更为真实深刻的唐代现实状况,他的饮酒酒诗是他心路历程的反应,而这浊酒意象则是杜甫更为深刻的灵魂,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与酒为友的另一个杜甫,展现了他作为时代脊梁的更广阔的精神面貌。

篇4:清明意象诗歌

清明意象诗歌

1

春风推开所有门窗

敞亮顾盼清明的眼睛

柔情在冬的挤压下舒展

你在花红柳绿间绽开笑脸

惊艳了四月

2

春风在树枝上煽动绿色焰火

点燃心中一份情思

我用春的嘴唇,轻吻

你熟悉的名字

3

春风翻动绿色扉页

爱恋与向上的枝节,一同延展灵动记忆

枝条竖琴,弹拨这世上

最美的心音

4

清明,影影绰绰都是绿的渲染

拧一只柳笛,流泻春色的鲜活

梦,漂浮起来。与风一同

追逐你的芳踪

5

清明,往事会在纷扬的雨中泛滥

不能平静一颗心

父母的.坟头,矗立心中的山峦

远去的爹娘啊!报不完今世厚重的恩情

没有你们的日子,就让思念融入清明

葱郁的景致,四季常青儿子的念想

篇5:意象的诗歌

意象的诗歌

凌晨五点半

天还未亮

厨房里,叮叮梆梆的声音

房间里,传来了早餐的味道

外面下起了雨

敲打着工厂低矮的大棚

工人们已经在洗漱

迎着微微的曙光

他们不言不语

紧张的抓住每一分钟

躺在床上的'诗人

正沉浸在一个国度

等待着意象的降临

昨夜那只稀稀碎碎的老鼠

床头的那只大行李箱

一定还在某个地方

而雨的意志

正在宇宙的某个地方

与诗人的国度相逢

而关于那个国度

关于某种人性的东西

权利,欲望

谎言,阿谀奉承

冰冷的雨

强权的意志

虚伪的表面

我掀开了被子,伸出麻木的手

打开床头的电灯

生活的那道光

刺痛了我双眼

还是让我在这意象里停留片刻

已经这么多年了

不必在意这一时半刻

那只狗又在屋外狂吠

对着大棚外漆黑的天空

外面的细微响动

总能刺激到着它那敏感的耳朵

哦,收起你那敏感的东西吧

安静下来,倾听静谧的深处

伸出双手,你便可抚摸到

整个宇宙的秘密

篇6:诗歌意象的解说

诗歌意象的解说

意象是诗歌的主题,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又是诗歌的灵魂,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现实的复合体。由主观情绪体验孕育情感表象进而形成内视意象;由客观物象折射抽象之意而形成外视意象;由主客体贯通、主体客观化、客体情意化而形成内外意象交融。意象形成是主客体互存统一的机制,因而产生意象的形象感受性、隐喻多极性以及游移虚幻性等审美特征,从而使诗歌意象的接受与阐述具有特别广阔的心理空间。意象是一个具有主客观内涵的情感生命体,诗人对其有序化的并置与选择,是使其在诗歌结构中的功能得以发挥、确认和规范的最终手段。意象是富有文艺美学概念,用以形容诗歌如水中月、镜中花般空灵虚幻的美感特质,我们发现意象有其确定内涵,其主要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即虚实相生、意生境、境生象外、物我齐一、意与象、意与境浑、真实自然、因小见大、心领神会。虚实相生即虚与实的统一,境由意生,境生象外即境与象的关系,物我齐一即主客体的统一,意与境浑即情与景的交融,真实自然即表与里的一致,因小见大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心领神会即创造与再创造的统一。

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诗学范畴,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命的体验、人生的经验都凝聚于意象中。诗,是诗人心灵震颤的余音,是最讲究真性灵,诗歌的内涵和作者赋予的情感是由具体的意象生发而来,意象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具体物象结合而形成,即源于内心并借助于物象。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志与物象的契合,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展示诗人的写作风格。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审美的关键。诗歌蕴涵着各种丰富的意象。

诗歌意象所涉及的题材极为广泛,诸如神话意象、山水风物、日月星辰以及花草乌兽等无不摄入笔端,或情感激越,或清幽新奇。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意象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创作情感,是随着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诗歌创作原则,其美学核心是意象。好的诗歌中的意象鲜明地体现出其主导风格是豪放,非主导风格是悲慨和清新。

意象本身是一种文化,它的生成带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意象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意象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是有差异的。意象灌注了久远的文化心理,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歌意象具有描述性、拟情性、象征性(指意性)功能,词语借助意象构成了自身,在大的文化环境中得到了养份。诗歌意象为诗歌本位和重视意象化的意象观,以及张扬真善美与诗人人格力量的创作理念,终于使自己慢慢积淀成为一个具有参照系价值并兼具文本与文化意义的诗学现象。可以说,大文化环境是源,现实人心是探源宝器,词人在总括宇宙、社会之后,凝结成颇有时代特色的词心,创造出了令人愉悦的产品──词。

每个历史阶段“意象”理论的不同特质,指出其发展、创新之处,同时也说明,意象理论并没有“死亡”,随时可以更新、激活,得以新的发展。比如唐代离别诗创造了大量隽永感人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寄托着浓厚的离情别绪,蕴含着丰富的意旨,承载着唐代诗人对离别的独特体验。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含蓄、简约和微妙见长。中国古典诗歌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特定的细节描写上的。这些描写能够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产生形象的感觉或画面,如落日的颜色、花草的芳香等,这些经过细致刻画的细节描写在诗歌中被称为意象。

诗歌的意象可分为五大类:即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自然界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的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人的虚构意象。诗歌意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叙型意象。诗歌中的比喻型意象使用较广,主要分为九类论述:即单喻意象、双喻意象、连喻意象、骈喻意象、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与不确定型是屈大均诗歌经常使用的三种主要象征型意象。描叙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写叙述人物、事件与环境等物象形态的意象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即情隐式意象和情显式意象。

意象是诗歌构造的基本元件,它的独立价值只是相对的。任何一首诗,大多是由一系列意象组合而成,如此,才能使意象在诗歌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与确认。诗歌意象常用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八点:即并列式意象组合、对比式意象组合、跳跃式意象组合、递进式意象组合、叠加式意象组合、辐合式意象组合、相交式意象组合与荒诞式意象组合。

意象三种主要的组合,即意象的拼和,并置和叠加。意象的拼和是指意象和意象之间省去了一切联系词,只剩下若干意象拼接在一起。意象的密集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意象的并置是指将有关连的若干意象用对比,排比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达到映衬,深化的效果。意象的叠加是指将比喻的意象与被比喻的意象连接,中问省去联系词,使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关系,使读者的想象产生跳跃。

好的诗歌意象总是融入诗人深沉的思想意念与饱和的内在情绪。诗歌意象就是如此,它既具有鲜明的形式,又具有丰厚的内蕴。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首先是生命意识,主要包括生命忧患意识、情爱观念和生命解脱意识。其次是宇宙意识,这种意识大多是通过其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常动不息;二是宇宙万物和谐;三是宇宙砥砺生命。从历史意识来看,诗歌往往借助山水景物或名胜古迹来表达他的强烈而深邃的历史意识。主要从历史兴亡、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三方面展开。最后是爱国情结,诗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心系国家,抵御外侮:二为维护尊严,反对压迫;三为关心人民,同情弱者。

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分阶段,以群体、流派或有代表性的诗论家为中心,进行现代意象诗学的系统总结与阐释。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浅易轻绮的诗歌意象,它们情感体验模式化,语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动态表象与静态表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张力,呈现出形式圆熟,内涵单薄平面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意象”、“意境”、“境界”、“镜像”等审美的魅力,进一步丰盈了“空灵美”、“哀怜美”、“虚幻美”、“朦胧美”等审美形态的内涵,可以说是诗歌的审美形态全译。

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是具体性、精确性、婉约性等特性意味。诗歌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更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心理效应的艺术。好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意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音乐美,包括节奏美、韵脚美、音调美和声情美。其次是色彩美,诗歌意象克服了直观性、有限性及笼统性的色彩描写,而代之以间接性、丰富性与变化性的色彩描写。诗人通常从选用色词、实物代色、光影映衬、情绪染以及虚空色彩等五个方面表现其诗歌意象的色彩美。动态美,主要通过直接描述式和化静为动式表现其诗歌意象的动态美。最后是含蓄美,诗歌中常用寄托、比兴及典故等表达含蓄的手法。它在语言形式中创造的多侧面的感觉复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组合核裂变中生发的无穷审美意味,以适度反自然、反常规的语式表达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意象获得立体的审美空间。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有意象则自成高格,无意象则味同嚼蜡。意象在人的感官上,即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方面对人产生的冲击进行分类,使读者对意象产生感,性认识;继而从诗人选取意象入诗的意图的角度来划分,把意象即描述性的意象,修辞性的意象,象征性的意象,通感的意象以及抽象性的意象。因此,好的诗歌意象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产生耐人寻味的效果,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尤其能给当代人浮躁的心灵吹来一股清凉之气,才能使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达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的,使我们的生活因变得富有诗意而格外精彩、美丽。

篇7:诗歌意象赏析技巧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篇8:李白诗歌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

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素有“诗仙”之名,他的诗歌飘逸潇洒,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色彩。可以说,内敛而平静的意境是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一项重要特点。在研究李白诗歌意象特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重李白诗歌浪漫、激越、奔放的特点,还应该研究李白诗歌意象中的含蓄之美,应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李白诗歌。

从总体上看,李白的创作变化多端,他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达到了丰富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祖国山河和美丽大自然的赞美,其风格兼顾俊逸清新和雄伟壮阔。除此之外,李白的诗歌还常常使用想象、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搭配李白惯用的意象,往往能够描绘出诗歌里独特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诗歌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诗人,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无论是韩愈、李贺还是苏轼、陆游无一不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交口称赞。

一、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象即是意境。当然,我们现在认为,在诗歌当中两者还是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的,尤其是在现代诗歌中。现代诗歌的创作通常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也就是意象。诗人对于意象的使用往往能够有效地烘托出诗歌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意识与情感。由此可见,对于诗歌而言,意象其实处于诗歌中美学的范畴,诗人通过意象的塑造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甚至通过意象来表达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以此来丰富诗歌的内涵。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找到诗歌中所描绘出来的意象,并充分把握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才能体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独特思想情感,更好地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独特精神世界。

(二)诗歌意象的特征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表现诗歌内涵和表达诗人情感的重要载体,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诗歌意象具有情感性特征。意象本身就具有固定的情感倾向,又兼具了诗人特定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往往蕴含着诗人更深层次的情感,他们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意象之中,既能够符合古典诗歌含蕴的表达方式,又能够利用意象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其次,意象具有含蓄性特征。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对于文化的禁忌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涉及到皇家,因此在长久的封建统治时期,诗人约定俗成地使用了一些意象来含蓄的表达某种情感,既能够让人理解,又不容易犯了忌讳而招惹是非。因此,借意象抒情,融情于意象之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是历代诗人的一致追求。第三,意象具有丰富性特征。诗人的感受往往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因此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诗人的笔下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往往也是不尽相同的。

二、李白诗歌意象探析

(一)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

李白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大多数还是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分类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草木类。草木类中的代表意象有梅、兰、竹、菊、青草、杨柳、松柏、梧桐等。草木类的意象主要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刚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洁不屈等。李白诗句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用桃花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是动物类。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鹏、大雁、蝉、杜鹃等。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鹏。代表诗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外“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诗中的大鹏是作者李白的.自我外化,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是诗人慕自由、尚洒脱的独特思想意蕴的体现。三是器物类。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剑、船、镜子等。酒和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个意象,男诗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剑这个意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关于酒的诗句,最出名的诗句之一就是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诗人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酒这个字,但是诗人却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描写出了一幅豪迈喝酒的场景,显得十分具有英雄气概。四是气象景物类。气象景物类代表意象的有夕阳、雨雪、流水、白云、蓝天、青山等。这类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明显,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出现的相对较多。如《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形象,又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的“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中的“云”是作者李白个性自由的精神写照。

(二)李白诗歌意象的特点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诗歌意象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丰富,变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难》中,诗人写到“子青自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两个非同时、同地发生的事情,诗人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成为互相映衬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运,给人壮阔悲凉的艺术感受。   其次,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现其象征性,而这种象征大部分表现了诗人本身的仙风道骨及侠士风采。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不可能从天上来,但是李白却用这样狂野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让人身临其境。

第三,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诗歌中营造一种奇突之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诗歌的意象都蕴含了自己固定代表的寓意。但是李白在使用这些意象的时候往往与其他诗人大相径庭,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大多数表现的是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是李白偏偏在这首诗歌中用潭水来表现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不仅让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让我们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

(三)李白诗歌中典型意象的分析

李白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数不胜数,但是仔细分析李白诗歌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意象的数量很多,但是李白却对一些意象更为偏爱,所表达出的情感与思想也更为深厚,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几个李白诗歌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也是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意象。

1.李白诗歌意象之“流水”。水无形无态,水又千姿百态。水最轻柔,软如丝绵;水最刚强,滴水穿石。水最有艺术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诗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据相关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了将近四百次有关流水的意象。其中比较熟悉的诗句有“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流水如有情,幽哀从此分”、“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等。李白格外钟情于流水这个意象,在诗歌中频繁使用,说明它与李白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联。笔者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其实是诗人比较隐秘的一种表现生命意识的情感。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绝大多数并不是作者单纯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有的时候流水表达了时间内涵,而这一内涵正是折射出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用流水这一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并非是李白独创的,事实上流水这一意象经过中国数代文人的反复锤炼已经沉淀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符号: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2.李白诗歌意象之“剑”。李白不仅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频繁的出现“剑”这个意象,就显得十分自然。剑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代表的是力量与权威。在全唐诗中,李白笔下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剑”这个意象,由此可见他对“剑”这一意象的钟情。李白从小就学习剑术,对剑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把自己的妻子也比作了“拙妻莫邪剑”。李白生活在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代民风开化,国威远扬,因此李白的个人理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在诗歌中频繁的使用“剑”这个意象,也表现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剑”这一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还表现了诗人一生都想追求的报效国家的情怀。

三、结语

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说,诗歌中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我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客观事物作为自己诗歌中的意象,并且通过不断建构意象的语言使自己的诗歌具有更加深厚的情感,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出来。因此,研究诗歌意象对于研究我国古代诗歌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李白是盛唐时期以及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时期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对其诗歌意象的研究尤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剖析其诗歌创作特点,并更好地理解其诗歌蕴含的深层情感。

篇9:海的若干意象诗歌

关于海的若干意象诗歌

从南海到东海,一段蜿蜒的历程

迢迢千里,来来回回,沿途采集了群山、江河、大地、炊烟

偶尔扑捉到丛林间隐现的妈祖庙或耶稣教堂神圣的头顶

从未见过观世音、佛祖和耶稣的身影

但我了解了大海

关于海鸥、双桅船、航标灯  关于海的传说

海,一片空洞、迷惘、也很险峻

除了月下缠绵的灯影,疲惫的樯橹声,包括海盗掠夺的传闻

剩下就是海的缄默、忧郁、深沉

除了晨曦的绯红、海浪的撕裂,包括霸权者越界的消息

剩下就是海的亢奋、狂妄、野心

我不敢回头,既然选择了远方

一定会找到礁石,灯塔,椰林,港湾和诗

从凌晨四点开始,我跑步来到海边

天光微现,四周模糊,暴雨倾盆,太平洋像一头凶猛的海狮

我听见它绝望的'狂吼,来自不远的滩涂

我内心挣扎的回声,在黎明前的雨中,跌宕起伏

我的脚步 没有停止,一路向前

一片飞云陨落江中,多么美妙的遗言

一道帆影漂流而下,多么畅快的逃离

一股江涛直逼黎明,多么悲壮的就义

一堆泡沫涌向岸边,多么恢弘的葬礼

一声梦醒后的咆哮,演绎着一场生死的博弈

??

一股海浪涌上来,我退回到高处

当它回到海里,我又追赶上去

我穿过一道遗骸狼籍的岸边----

枯树兜、烂木船、漂流瓶

恰如一位产后的女人 露出一丝惨淡的母性

滩涂上,一处处水洼留下了:贝壳、海虾、跳跳鱼

一串串流泪的渔歌

我是一个漂泊者,因此我钦佩远航者:鲁滨逊,哥伦布,郑和……

我是一个虔诚的诗歌使者,因此我在努力寻找一些干净的诗句

在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 藏在时间的深处 独自歌吟,慢慢离去----

作者简介:孙银川,中共党员,湖北诗人,现居中山小榄,迄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报》、《诗神》、《绿风》、《青春诗歌》、《女友》、《中国文学》、《中山日报》、《文化中山》等国家级、省级文学杂志发表文学作品300余(首)。现担任广州山泽音乐文化工作室总策划,《门锁视界》杂志主编。作者联系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宝成路19号 孙银川   电话 15913459318

篇10:试析诗歌中常见意象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相关专题 意象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