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应用

SABIN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ABIN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讨论式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应用(共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讨论式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应用

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通过讨论使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自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问世以来,人们认为对概念的思考及对技能和习惯的领悟性学习优于根据重复练习原则对技能、习惯和记忆关系的学习,而讨论是促进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

根据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大脑不应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应是主动地建构它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出推论。

1 课前准备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充分地、细致地进行课前准备是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均是在书本上学到临床知识,没有和临床结合,疑问较多,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是课堂讨论模式成功的保证,因此,课前准备是关键。学生自己准备资料,主要是学生从书本、图书馆、互联网获取。补充资料中的一部分可由教师提供。

1.1资料准备

1.1.1 具体性、准确性原则 好的讨论题首先必须表述准确,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其次是具体,有代表性。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具有讨论的价值,题目要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例如,困难气管插管,可组织学生讨论何谓困难,其程度如何分类。

1.1.2启发性原则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如上困难气管插管,由学生自由讨论,其答案可能各种各样。

1.1.3量力性原则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

例如,如何判断外伤患者的休克,学生可在学习课本知识基础上,针对外伤患者损伤程度、部位,估计失血量的多少,继而进行讨论。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提出有理有据的观点,而且掌握了休克的诊断方法。

1.1.4兴趣性原则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学生对一些临床问题及处理非常有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锋就会积极、主动。

1.1.5 师生共同参与原则 在进行课堂讨论题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题的设计,学生可就讨论的时机、讨论题的表述、讨论的方式等提出建议。在讨论中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又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1.2课堂讨论

这一程序是讨论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教师导言务求简明、切中要害。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行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

在讨论课上,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讨论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1.3课后总结

在课结束后,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以座谈的形式谈谈在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2 讨论课类型

2.1以讨论的形式分类

2.1.1班级讨论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对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1.2分组讨论第一种形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分组时指定小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负责记录同学们的发言要点,并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各种观点。第二种形式,围绕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讲本组讨论的主要结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2.2以讨论的时机分类

在何时引入讨论,是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讨论,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2.2.1 完整讨论式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内集中讨论。一般是用整节课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课适用于在基本知识掌握后,对一些医学界有争议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麻醉程度分级等。此类课先由教师提出中心议题,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展开讨论。

2.2.2层层深入讨论式 如针对某一危重患者的麻醉,提出若干个问题,形成问题群。每个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对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讨论后,形成对这一危重患者的麻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讨论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创新能力。

篇2:问题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开展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

作 者:王朝霞 马依彤 徐新娟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2(4) 分类号:G642.0 R4 关键词: 

篇3:讨论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讨论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习者能流畅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师已意识到讨论武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此探索了如何在课堂上有创造性地、有意识地组织讨论,最大可能地使每位学习者参与活动并从中获益.

作 者:王旭 WANG Xu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8(5) 分类号:H3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  题目   组织   实践  

篇4:讨论式化学教学法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式化学教学法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在讨论的主题选定、问题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讨论等方面,探讨了在多媒体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应用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中易出现的节奏过快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

作 者:孙俊梅 漆文胜 甘亚 罗雯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节奏  

篇5: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论文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论文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关于启发式教学近几年已被广教师广泛采纳和接受。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还未打开局面。因此,探讨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很有必要。

一、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

所谓讨论是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面对讨论式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下,或分小组或全班围绕教材中的重要问题、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对问题达到正确的、明朗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掌握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即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对教师是盲目听从,对知识是被动接受。实行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知识变以前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主动接受。然而多年来,教师们经过努力总感到启发式教学虽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见到成效,却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成效甚微,认为这部分学生总是启而不发。其实原因不在学生身上,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仍继续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有的甚至一问一答、一问到底。一堂课,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无事可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一面虽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面却死拖着传统的问答式不放,没有做到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再配合使用讨论式教学,就能扩大启发式教学的战果,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当然,实行讨论式教学还有它独到的功效和作用。

1.实行讨论式教学能解放学生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讨论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不受压抑,思维不受局限,放开思路大胆独立思考,不怕出错,学生从开始的敢想敢说,逐步发展到会想会说、有所创见,学生的个性得到开发,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实行讨论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旧式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总处于旁观地位。而实行讨论式教学,可以使这部分学生由学习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人人动脑、动口,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个个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在探索、研究、实践、运用中获取新知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将来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

1.实行讨论式教学要认真钻研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正确选择讨论点,设计讨论题。 (1)要围绕教学单元训练重点选择,设计讨论题。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讨论题。

(3)围绕学生不易弄懂的问题设计讨论题。

(4)围绕学生理解上出现严重分歧、有争议的地方设计讨论题。

2.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

(1)根据讨论题目,确定讨论小组的大小,讨论人数的多少。可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或更多人一起讨论,也可自由讨论。开始实行讨论式教学,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意见还未养成习惯,可多采用同桌二人讨论,以便讨论落实到每一个人。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扩大讨论小组范围,增加小组人数,培养在较多的人面前发表意见,开展争论的习惯。

(2)讨论前使学生明确讨论题目的要求;二要明确题目所针对的教材内容。

(3)有的讨论需边议边动手在书中勾画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边议边勾画。

(4)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对开展讨论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点拨、启发,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

(5)要正确把握讨论时间,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让时间过分宽松,学生无事可做,时间白白学学浪费。

3.要正确对待学生讨论结果。

(1)讨论结束教师抽各小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2)对知识性问题,必须确定一种明白的、正确的答案,决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给学生造成模糊、知识混淆。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实行讨论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切忌出现讨论题目不明的现象。

2.切忌提出一些无关紧要,或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不要每堂课都讨论,将讨论变成做形式走过场。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要围绕目标、注重实效。

3.切忌使讨论成为“放羊式”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要热烈、活跃,又能放、能收。

篇6:探究式学习在经济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探究式学习在经济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经济地理教学是整个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依据区域地理环境来探讨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以及经济变化规律。高职学校应该将培养经济地理方面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为国家培养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在进行经济地理教学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以使高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顺利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职经济地理;应用教学;思考

一、引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逐渐被提上了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探究式学习也走进了高职学校的经济地理课堂。本文主要研究了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并分析该种教学方法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具有的优势,以促进高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收集课堂中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自行分类和整理,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扎实的经济地理知识。此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将学生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

2。探索性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将这种方式引入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使学生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3。合作性探究式学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合作性。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学生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方可达到学习的效果。在采取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们互相合作的过程。

4。实践性高职经济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探究式学习中的实践性恰好能满足这一特性。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并在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经济地理知识。这样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流程性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流程性。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之中,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探究的目标;其次,教师应当掌握适当的探究方法;最后,教师应当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充分的探讨并总结。这是一个规范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流程性。

三、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当前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高职经济地理教学是一门主要探索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地理这方面的人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职经济地理专业的学生们普遍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造成许多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等重要的能力。

2。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将探究式学习应用到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以及实践性,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这将会是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一个很大的改观。

四、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在自然科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地理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而且它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是许多专业中必须开设的基础科目之一。经济地理这一门学科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所有的地理学科中,经济地理学科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以及实践性。因此,要想掌握好经济地理的知识,高职学生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

1。明确探究的目标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经济地理的教学主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集思广益去解决经济地理学科中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其创新意识的加强。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探究的目标。在进行教学目标的拟定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实际的教学课本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课外的资料,使学生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自主探讨来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探究学习的内容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入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要在一个集体中大家集思广益地去完成。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及充足的思考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学生的头脑都会得到启发。由此看来,教师要在高职地理经济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最好就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在进行课堂的讨论之前,教师应当选出适合学生思考的材料,并制定出合适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布确保均匀,并在每个小组中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组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长应当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想法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整理。在讨论结束之后,组长应当将小组成员的想法进行汇报。与此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们的合作兴趣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3。学习结果的总结在探究式学习之后,学生们将探究学习的结果进行整理,并且在头脑中形成了对经济地理中某一问题的新的思维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在探究式学习之后,对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结果的汇报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自己理清的知识结构脉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检验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教师还要对小组学生探讨所得的成果进行整理。这样才能够直观地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加以引导,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五、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的思考

1。学生应培养自身自主探究的能力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们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若想使探究式学习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推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生动。在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认清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度地干预学生,给学生们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探究,充分地掌握经济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

2。教师应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在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高职经济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应当走出课堂,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们在实际的探索中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地理,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经济地理的知识。例如,高职学校的经济地理教师可以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为依据,组织学生们参观工厂以及进行乡村地理考察等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们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高职经济地理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的生动、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

3。构建适当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应用到高职经济地理的教学中,应当根据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重新制订出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有助于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在传统的高职经济地理教学模式中,一直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构建出新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评价体系制订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

②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③注重对学生经济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与此同时,这个评价体系还应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评价的方式应当具备灵活性。

4。夯实基础教师应对高职经济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有个深入了解与掌握,并对《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变化与新异之处,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以教材为核心,在基础知识之上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基础知识是正确解决高职经济地理问题的起点,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与关键。学生只有打好基础知识,才可以为地理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所以,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立足于教材,不忽视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如地理公式、概念、符号等。在练习中经常会涉及这些基础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可以有效、快速地解决地理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地理习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六、结语

探究式学习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性,那就是参与性以及创新性,这两大特性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职学生对经济地理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培养出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经济地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丹。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11):88—90。

[2]何兰芳。论高职经济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9):314。

[3]王迎昕。关于高职院校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5):158—159。

篇7: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的实践论文

讨论式教学在历史课的实践论文

初中历史是我国历史学科教学的基础,在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有了宏观的认识。期间,历史知识之多,给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有限的学习时间下,如何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果,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教学的主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讨论式教学强调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对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此,笔者针对讨论式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作用、地位及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是学好

一门课程的.前提,所以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某个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在学生对故事充满好奇,迫切地想了解故事的结局和其中的发展细节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与自主学习故事中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故事中,以合作、讨论、探究的状态学习知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书本与电视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电视剧里的三国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如在评判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述对曹操的了解与看法,之后再向学生讲述历史中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有哪些真实的历史事件。教师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之后让学生自行探究、研讨,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最后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实现了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注重情感体验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

更加深入地感受其中的历史内容与内涵,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讨论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变为教学的有效途径。如我国近代史中有一段不能忘却的民族屈辱史,在教学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大概背景,然后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的史实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日军侵华战争的惨烈,这对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在认识和了解到该段历史后,学生会更加专注地听课,更深入地体会那段历史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三、设计教学情境能否创设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讲述我国当前的发展与繁荣现状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整理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图片和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宋、元、明、清时期,我国都经历过繁荣和衰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考虑各个朝代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反思讨论式教学的实践

1.校外资源利用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历史知识,而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很少能真正接触到历史,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历史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某一历史现实,并对之进行讨论,加深印象,还可多安排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近距离地接触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落后的教学理念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体位置,假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能常常更新,那么就会影响初中历史讨论式教学的正常开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难以达成。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与反思,明确了讨论式教学的作用,指出要想开展讨论式教学,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注重情感体验和设计教学情境这三个方面出发,同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8: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论文

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在组织讨论式课堂教学时,往往会不适应,比如写教案时总觉得无话可写,课堂上又无法“走”教案。那么,讨论式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用真挚、坦率的心境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同时给学生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做到精讲多讨论。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中高年级结合“学习策略”的介绍着重进行了“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提出继续讨论的话题。如在一节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课中,各小组共同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后,教师提出了“根据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特征,联想公式推导,哪些公式可以合二为一”的讨论问题,学生经过讨论,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可以合二用一个公式时,另一组同学说出“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

3.精心设计讨论点

“讨论点”通常指讨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学习圆锥体积,只要弄清楚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关系就行了。

4.及时把握讨论时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可讨论,都要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问的心理状态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进行讨论。具体来说,在思考出现困难、意见产生分歧、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知识需要拓宽时安排讨论。如学习“化简”后,一位学生提出:“既然比可以化简,为什么乒乓球比赛时不把比分16比8化简成2比1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就是很好的讨论机会。

5.合理调控讨论过程

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调控,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所以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积极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寻找典型范例,以便在反馈讨论情况时以“典型范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6.灵活运用讨论方式

我们目前在讨论式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同时又兼用了一帮一、组长轮换等讨论方式。一般来说,同桌讨论适于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临时遇到“冷场”时则可采取这种办法,全班讨论常常是解决重难点的内容或解决争议的问题。“一帮一”主要用于优差互补的学生,“组长轮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实验班中,我们都对学生进行了编组,组长值日号就与星期几相同,时间一长,只要分组讨论,各组学生自己就知道今天的讨论主持人是谁。当然,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选择运用。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式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是尤其值得研究的一门教学艺术。

篇9:大学物理的讨论式教学的论文

大学物理的讨论式教学的论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

分别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等模块开展教学。实验课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基础实验阶段,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目标;第二阶段为综合实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多方面的物理理论和实验知识融合在一起,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为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的设计能力。此课程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多层次教学的模式授课,各层次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也与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4]。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和补充,是为了巩固、验证理论课的知识而进行的实验环节,因此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比较陈旧。课程的大部分教学内容还是集中在与大学物理理论课教学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和认知性实验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形成的要求。科学素养是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精神要素和实践能力。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中坚力量,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关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大学新生的实验知识和动手能力非常之贫乏,而大学物理实验又是他们首次参与的系统性实验课程,因此该课程就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把学生引领进实验科学大门的任务。实验课程通常以基础实验导入,着重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理解和应用实验折射出的物理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掌握实验的基本规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包括实验内容的综合、实验方法的综合和实验手段的综合,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分析能力和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教学中适当的安排部分设计性、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力图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更合理、更科学、更精确的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打破条条框框建立起创新的思维和发明发现的意识。

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大多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实验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事无巨细统统包办,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想动脑,不勤动手,不愿探究,不求甚解。所以,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从教师讲解试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开始,在老师演示并讲解实验过程后,学生被动的按教师设定的实验步骤和要求逐一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就失去了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中进行了讨论式教学的尝试。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变教师督促为学生自我监控,变教师鼓励为学生自我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

每间大学物理实验室中通常包含了4个实验项目,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一般也会相应的分成4个大组同步的开展各自的实验项目。为了便于教学讨论,我们将每个大组的同学又根据实验项目分成4个实验预习小组,并设小组长。从课前的实验预习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关注自己小组分到的实验项目,课余时间在老师的辅导下该小组的学生要对自己负责的实验项目的内容、理论、原理和实验设备进行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实验课中的讨论式学习做课前准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其他的实验课程有一明显的区别,这就是大学物理课讲的理论内容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安排的实验内容在时间上不同步。例如:大学物理课在讲力学内容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就可能已经超前的做起了电学、热学或光学的实验。当然,也有些实验内容是滞后理论课的。对那些实验课内容超前的实验项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碰到较多的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争取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开放的实验室中自我探索和向老师请教等不同方式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预习的实验内容。上课后教师会在实验操作前简洁的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等内容,接下来的时间就会交给学生,开展讨论式的实验教学。讨论以实验项目大组为单位展开,本实验预习小组的成员会从学生的视角讲解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内容,其他同学可以对实验的各个环节提出没搞清楚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们对实验的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之后学生们才会去熟悉实验设备的性能,并按步骤开始实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课堂讨论这一教学环节后,学生实验的技能、水平和质量都有提升,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的效果。当然,实验课堂的教学讨论中教师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对那些学生容易掌握,或经过学习和讨论自己可以掌握的实验项目,教师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例如:电表的改装、拉伸法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薄透镜焦距的测量等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都属于基础实验,其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都与大学新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研究性的学习后独立完成。但是,还有一些实验项目学生理解、掌握和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双棱镜干涉、牛顿环实验、光栅的特性及光栅常数的测定等光学实验。在大学物理理论课两学期的教学安排中,光学属较晚讲授的教学内容,当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超前做起上述实验项目时,学生必然会碰到知识和能力不足带来的困难。这时实验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巧,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随时为学生答疑解难。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后,学生们通常都能够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掌握自然界中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实验事实,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精神。便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建立正确的方法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提升。

三、结束语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实验空间内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始终是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师研究的课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推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向探索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的转变。这样的尝试是一个有利于物理实验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模式,达到更高教学目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需要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来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应该将学生的讨论式学习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加以完善,以学生的培养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要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学会对科学规律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主动掌握,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创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篇10: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医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教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报告如下。

1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信息由教师传向学生,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信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既要选择好的教学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地评判和引导[1]。

医学教学不能只着眼于知识的积累,还必须注重能力的开发。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场所。它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分析、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处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与课堂举例说明的区别

举例说明就是用某一些事例来说明某种概念、定义、原理,有时带有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临床教学中经常使用举例说明,常用于:①疾病临床表现或治疗的授课中举例以加深印象;②某一系统疾病授课结束后举例来进行病例分析,复习所学内容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则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按照一定的模式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课堂举例说明的区别: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其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法中占了很大比重,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2]。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1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

在授课之前,先提出典型临床案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交由学生去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根据案例的描述明确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做好发言准备。这种以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不仅仅是课内学习,也要求学生多渠道课外学习。

3.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前学生可自由讨论,在课堂上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发挥。

通过热烈的讨论,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程度,也可看出学生博览群书的广泛性和自觉性以及个性特点,同时可促进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教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进行理论讲授。

通过课堂讨论这种方式,师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开放、真诚、平等的密切关系,而教师应随时诱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对教师某些观点的质疑。

3.3进行针对性讲解,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的讲授应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把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讲解,对案例及某一疾病的诊治形成统一认识。

3.4总结评述

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提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讲解和释疑,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进行反思,总结在案例阅读、材料准备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3]。

【参考文献】

[1] 秦永德.案例教学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15(5):888-889.

[2] 刘光维.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神经内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17(4):268.

[3] 苏润泽,门九章,李晓芳.浅析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59-60.

篇1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危登铭

摘 要: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因而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为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作用,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问题情境;讨论式

历史的重要性是世人皆知的,可是,在现在教学过程中,历史课却被打入了“冷宫”,使学生总认为学习历史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而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历史的价值,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等,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某人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带上诺基亚(芬兰)手机……这些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那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何趋势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正文的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开展讨论课,培养民族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是以问题为主导的。所以,在开展讨论课时,教师要选好具体的问题,问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以,在讨论课上,问题的提出,必须紧扣教材、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提出的问题,既要凸现基础知识,又要培养探究能力。因此,本文就从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开展讨论课,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所以,在讲授完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对“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怎样认识的?”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明确辛亥革命的意义。如,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学生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甚至还举出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袁世凯窃取劳动果实之后,仍然使用的是“帝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模式既可以调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使学生得到健康的

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笔者选取探究式学习作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切入点,认为首先是正确认知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征:其次对牵涉教学实施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深入思考怎样将探究式学习落实到高校美术课堂之中,最大限度接近教学实际,指导教学实际,达到推进探究式学习理念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探究式学习;情境;评价

篇13: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美术学科日益彰显其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它的价值在于学科本身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重视美术学习结果,忽视美术学习过程;推崇“工具理性”,淡漠人文关怀,情感润泽及直觉培养[1]。结果使学生的探究式思维自由的空间日益狭小,主体性逐渐丧失,研究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了一纸空文。探究式教学是以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学改革。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2 实施美术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1 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探究式人才,而探究式人才主要来源于教育。21世纪又是信息化社会,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对美术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探究式地汲取信息技术之长而避其之短,使学生不仅学会主动接受信息的方法,而且学会选择、创作以及传递、交流美术信息的方法。

2.2 实现美术课程本质价值回归的要求

美术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与价值[2]。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也就包括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工具论着眼于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篇14: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许多美术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学生提问就显得不容易,也较难激发和培养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把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所谓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出一个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情节”、“空间” 或“场景”。 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研究、学习。

3.2 巧用“问题生成”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问题是美术的心脏”,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没有问题,探究式学习也就无从说起。只有有了问题意识,学生的研究才是主动的`,才能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研究知识,引导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引导他们围绕探究式问题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研究与自主、合作的三位一体。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创新。怎样激活思维呢?一是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自信,消除自卑紧张心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激发提问欲望,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都要鼓励。二是创设提问空间。自问、互问、小组讨论、老师参与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还可设置一定生活场境、市场交易等美术应用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而思、而提、而学。三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做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敢提问到善提问题。例如:以高校美术鉴赏为例,课中精选了经典作品,较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与艺术水平。中国山水画从题材、技法、理念、创作体系等都自成一格。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的理解,我们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中西绘画比较的办法,见表1。

表1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研究问题 《千里江山图》 《林荫道》 透视《溪山行旅图》 《埃克河边的磨房》 创作方式《早春图》 《冬猎》 表现特点《六君子图》 《阵风》 造型方式《寒江独钓图》 《睡莲》 色彩的表现

我们在课前把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学生进行小组调查法合作探究。每个问题又可以在小组内分解成几个子问题,由小组长再分配给小组成员。如《千里江山图》与《林荫道》:(1)画家从什么样的视角进行描绘的?(2)画面的构图有什么区别?(3)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什么差别?再如《六君子图》与《阵风》:(1)两幅画都表现了树木这一自然景色,在造型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六君子图》中的六棵树为什么叫“六君子”?(3)这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造型有什么独到之处?

3.3 自主探究,深化感悟

美术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在美术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主动制定并且自我监控来完成具体的美术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特别指出的是,美术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

3.4 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高校美术课程力求体现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美术教师而言,领会新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合作交流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习中探究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3];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5 注重评价,感受反思

探究式学习评价是整个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动力系统。由于传统的评价及反馈形式多是竞争性的,因此,在每个班集体中,成功只属于少数的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失败者。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成小组计分,作为一小组总成绩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最后,学生对自己在美术课程探究式学习中的收获、感受作反思。

4 结论

以往我们的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相对忽略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探究式学习将美术学习放在社会文化的情境之中,还原了美术学科的本来面目,以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应用,重视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具有广泛教育价值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陈兵.透析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与职业,,27:117118.

[2] 张文军,李云淑,王俊.高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587.

[3] 陈大庚.“问题蔡骄俊泵朗踅萄模式初探[J].教育导刊,,10:62.

篇15: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希望我们教师摈弃传统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此,对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当下重点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怎样的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非常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仅习得了知识、规律,还在获知过程中体验了过程、发展了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就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效果概述

笔者长期将发现式学习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其教学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所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长期保持。

2、长期地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向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学习力的正增长。

3、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发现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发现的,发现问题能力是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能够得以有效提升的。

4、问题的发现仅仅是发现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在发现问题后,尤其是自主发现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激发,驱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长期坚持用发现式学习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发现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例析

下面笔者以《统计图的选用》教学为例,就发现式学习的课堂组织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是提高发现式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统计图的选用》这节课的内容是《数据在我们周围(一)》其中的一个章节,其本身就有“发现”的意味,教材在这节内容的处理上也是从学生学过的几个统计图出发的、以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载体,帮助学生有效回顾扇形、条形、折线这三种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总结和提炼三种统计图具有怎样的特点、笔者认为人口普查与学生的距离不是很远,而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应用,但是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扩展,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整节内容完全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内容也较为新颖的情境,有助于打开学生“发现”的闸门,借助于发现式学习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交流”这样几个环节来获取信息,“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这一过程中有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最终还促进学生统计观念有效形成,学会了“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的科学探究精神,遇到问题不武断,而是学会了根据信息作出适当的推断与决策。

2、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发现生活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

(2)创设生活化情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情境1:出示小明的身高折线统计图。情境2: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条形统计图、情境3: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扇形统计图、结合上述3个情境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同时完成原有认知的复认。问题1:上述三个情境分别是什么图?表示什么?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2:你从哪幅图中,能清楚地读出小明一天睡觉的时间以及小明睡觉的时间占全天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初步发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尝试着从不同的统计图中思考可以获取怎样不同的信息、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留足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问题情境”驱动从统计表到统计图的发现给学生提供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的一张统计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信息,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的认知深化。

(4)处理自己课前发现的数据课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发现并整理了的数据拿出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进行组间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图更清晰、明了、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自主调查发现了数据,再通过处理数据这个环节,给学生时间主动地观察、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学生运用知识、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加了发现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相关专题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