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学阅读 提高数学素养

好运罗曼史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好运罗曼史”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依托数学阅读 提高数学素养(共10篇),欢迎阅读!

篇1:依托数学阅读 提高数学素养

摘 要:“阅读”,乍一看好像是语文课和外语课中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课中也离不开阅读能力培养这一环节。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

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数学阅读;数学素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精确性等特点,对其阅读,学生必须感知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这就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此外,数学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对其阅读也需要学生深入领会,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技能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数学素质。

事实上,通过数学阅读,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语言,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阅读。

一、在阅读中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如:“商店运来50箱水蜜桃,原来的苹果比水蜜桃的2倍多10箱”,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通过讨论他们发现可以提出多个问题。

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探索问题。

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以“倒数”教学片断为例进行说明。

师(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然后思考,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或哪几个字最重要,并尝试着把这个重点词读出来。

生1:我认为“乘积是1”最重要,因为只有两个数相乘,同时积又是1的时候两个数才能成为倒数。

师:嗯,很有道理。

我听出了你想说的理由是,要成为倒数必须满足“相乘”“积是1”这两个条件。

生2:我觉得“两个数”很重要,说明了倒数必须是两个数。

师:嗯,你的理由是提醒大家必须要两个数,没有一个数或三个数互为倒数的。

生3:老师,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互为”两个字,具体理由我说不出,但我感觉不能缺了这两个字。

师:还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

生4:我觉得这个词可说成“互相”的意思,也就是你是我的同桌,我是你的同桌的'意思。

(其他学生点头称是)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这里的“互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说某个数是倒数,只能说两个数互为倒数。

比如,2/5是5/2的倒数,5/2是2/5的倒数。

请你和同桌说说互为倒数的数。

三、在阅读中相互交流,内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时,课后有一道习题:“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三个连续的奇数或偶数的和呢?”学生通过大量的举例和验证,得出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三个连续的奇数或偶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结论已得出,这道习题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我并不满足于此,让学生再仔细阅读教科书,交流对“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认识和看法。

有的学生提出:“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举例得出这些结论,那我们能不能从理论上来加以证明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就这个问题讨论开了:“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数为n,那么:(n-1)+n+(n+1)=3n,一定是3的倍数;奇数同理。”

“ 三个连续偶数,如果中间一个偶数为n,那么(n-2)+n +(n+2)=3n,一定是3的倍数。”甚至有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想:“三个连续相差相同数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如80+85+90=255。” 学生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加以证明:“如果中间一个数为n,那么(n-a)+n+(n+ a)=3 n。”“任意三个数,每一位上的数都一样的三位数,它们的和一定也是3的倍数。

如222+666+888,即每一位上的数都一样的三位数,它各位上的数和一定是3的倍数3 n,那么3n+ 3a+3b=3(n +a+ b),一定是3的倍数。”

四、在阅读中复习巩固,深化问题。

教授完新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对所学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加工和归纳整理,从而加深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延伸、实践应用,并获得新的收获。

例如,笔者在教学“统计”后,我组织学生对制作的两张统计表进行再次的阅读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发现两次统计的内容虽然是同一件事物,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具有多样性。

教师再趁势进行归纳整理和强调,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接下来针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实践统计活动中,也较好的体现出了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用所学到的统计本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篇2:巧用错误 提高数学素养

巧用错误 提高数学素养

课堂上,学生解答数学题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也作了充分的估计.教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引导启发,避免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尤其是公开课教学,很多老师生怕学生回答错误,提问或作业展示的机会总是让给优生,确保一节课教学流程顺畅.其实,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巧妙利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素养.

作 者:邓小华  作者单位:福建永安市实验小学 刊 名:小学教学研究  PKU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 

篇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数学素养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数学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一个人在社会上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就需要良好的素质与自学能力.叶圣陶说的更明确:“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作 者:徐晓祥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刊 名:新课程(中学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致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型。

问题:对于同样的航程,船在静水里往返一次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是否相同设船速为U,航程距离为5.水流速度为V,(其中U>V)。

模型1:

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为U-V,下水速度为U+V,则上下水平均速度为U+V+U-V/2=Ub.因为静水中船速为U,静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为2S。

得结论为船在静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相同。

模型2:

a.流水中船上水用时间:t上=s/UV下水用时间t下=S/U+V往返总时间t1=t上+t下=S/U-V+S/U+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静水中往返总时间t2=2S/U-2US/U的平方C:比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结论,船在静水中往返所用时间要短些。

对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是有效的,也弄清了模型1失效的原因是简单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所致。学以致用,必须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充分吃透和掌握,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抓“双基”、培养三大能力和加强应用教学的关系,防止厚此薄彼的片面作法。

总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篇5: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体制给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下,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成为数学化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

[1] [2]

篇6:《培养学生阅读,提高数学素养》教学反思

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它不像英语有四、六级证书可拿,也不像奥林匹克数学可以参加竞赛,可是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有长足而深远的影响。以往一提到阅读我就会想到语文,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但是自从我加入了自育自学课题小组,在不断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我却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十四载有余,可是自从改教苏教版新教材后,学生的状况却一直让我觉得困惑不解。新教材是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按照新的教学理念重新编排整合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计算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也降低了,整体的难度有所下降,按理说学生应该学得比以前更轻松,成绩也应该更好。可是,我从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成绩从低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中年级后更加明显,很多孩子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喜爱数学,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很困难,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学习成绩也总是不太理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果不考虑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行为习惯和周围环境影响,我认为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孩子的理解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从上小学才开始的,学前很少会去教孩子识字,去教孩子如何读书,加上受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影响,许多孩子对读书并不感兴趣,少读书就对很少会接触书面语言,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相对也就较弱。可是,再来看看现在采用的苏教版教材,它的内容比以往更丰富,练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比如说,旧的人教版教材,在第一册数学书中,多半都在教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以及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图文应用题,整册书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题型也就相对简单,很多题目都是反复出现,学生不需认识很多字也基本可以完成练习,因此,多数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成绩都比较接近。而现今使用的新教材,第一册就包含了这些“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二)、认识钟表、加法”共计十二个单元,从内容上看,涉及的面要比以前广得多,而且有些单元只有一两课时一带而过,练习题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其文字表述自然也多了许多。

那么,当孩子来到学校,从他们面对的第一次数学作业开始,就有大量的题目需要阅读和理解,很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写作业时需要家长读题,完成作业非常得慢,这也就造成有些学生在考试时因为不识字或不理解题目含意而无法正确完成试卷。也有很多家长虽然知道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常常认为给孩子买了书或订了报纸,孩子学会了拼音就可以独立阅读了,很少会去指导孩子读书。

其实,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词汇积累,对学生来说用文字表述的东西,远比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得难理解的多,因此,很多学生觉得书面语言很难理解,会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理解能力也就长期得不到提高,这也就对他在各科的学习上制造了障碍。总而言之,现在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必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

那么,面对学生现在的这种情况,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的实验摸索中,我尝试着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课堂上,我经常带领学生精读比较易错的题目,同时让他们圈出重点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重点解释数学专有名词,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正确理解题义。学生对数学练习中出现的“大约”经常分辨不清,容易出错,我就经常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课本中有这么两道题,“空调器每台3976元,VCD机每台1008元,爸爸想买1台空调器和1台VCD机,大约需要带几千元?”“如果每根小棒长5厘米,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一看到“大约”首先就会想到估算,但是“大约”还包含着不确定、不是准确得数种种情况,求周长这题便是如此,一口就能报出答案,为什么要求“大约”是多少呢?学生经过对比思考就会发现,奥秘就在给出的图中。经过这种对比强调练习,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就更清晰了。

二、在课堂中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

三、向学生推荐数学课外读物,例如《数学课外补充读本》,让数学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读书活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挤出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读书。以往,在课堂的空余时间里,我总是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多做点数学题,在数学课上只能做和数学有关系的事,现在,我却经常让他们多读书,只要是有益的课外书籍也可以,配合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五、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无处不在,且更广阔的空间是在家庭中。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每次和家长的谈话中,我总是积极向家长提出加强孩子阅读习惯培养这一建议,和他们分析孩子落后的原因,畅谈阅读带来的好处,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尽早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

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促而就的,它的效果展现也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会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7:依托核心素养,探索数学教学的演讲稿

依托核心素养,探索数学教学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依托核心素养,探索数学教学》。

我们都知道,在20xx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20xx年山东、北京、天津、海南,进入第二轮课程改革试点,实行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今年山东省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文理不分、减少考试科目将数学推到了高考的最前沿,成了新课改的一个焦点,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要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的学习,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品德修养这些方面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思维能力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对教材做深入地研究、思考、挖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持久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生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如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推导,使学生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做到判断正确、推理论证有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问题联合起来,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猜想并归纳证明,把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审查,如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归纳推理是否合理?分析和纠正其中的错误,尽力达到“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探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解法比较,提炼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变,即通过探索逆命题,改变条件、增设提问、推广结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思考,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牛顿说过:“我的.成功归功于精细的思考,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到达发现的彼岸。”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思考活动中去。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师的“教会”转变成学生的“学会”与“会学”。

教师要积极寻求少教多学的“双导”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领悟。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出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口答、板演、做作业,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之进行点拨、讲解、补充。教师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它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三、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全社会中得到推广。

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合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当然,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合作毕竟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比较有效的形式,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四、品德修养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是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教师用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习惯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教师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树立守时、遵守纪律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教师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要客观、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差异性,相信他们都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数学教学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各位老师、同学们,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8: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小学数学教学应切实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渗透对应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对应思想是反映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它是许多数学思想的基础。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类推等数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对应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如:“学校食堂上午用去大米21千克,下午用去30千克,剩下的大米是总量的2/5。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通过画线段图,学生从图中一目了然地看出:大米总重量的2/5和剩下的大米重量对应,大米总量的(1-2/5)与已用大米重量(21+30)千克对应,问题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找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思路,得出正确签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对应思想。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大支柱,其关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领域,可以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图像变得形象、直观;同样,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数量关系、公式、法则等手段,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

如:在几何题“一个长方形长增加15分米,或宽增加12分米,面积都增加60平方分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下图(略),学生准确地找出了数量关系,迅速理清解题思路,并求得原来长方形面积是(60÷12)×(60÷15)=20(平方分米)。显然,借用面积图来分析题意,形象直观,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新颖,解法巧妙,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3、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转化思想是将一种思维形式转变成另一种思维形式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具有化困难为容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的作用,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把隐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转化思想充分揭示出来,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以渗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转化思想方法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激情燃烧,种种奇思妙想应运而生,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

4、渗透类比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的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把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熟悉的事物特征为基础,去认识不熟悉事物的思想方法。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机地渗透类比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在类比中发现知识共同的本质属性,及时将新知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如:“学校准备用一笔钱购置一些课桌椅。如果只买桌子正好能买5张,如果只买椅子正好够买20把。这些钱最多可以买这样的课桌椅多少套?”学生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我引导学生把它类比成工程问题,把总钱数看作“工作总量”,把5张桌子和20把椅子看作是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该工程所需的“时间”,把问题类比为“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要5天,乙队需要20天,甲、乙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学生很快得到“1÷(1/5+1/20)=4(套)”。

篇9:论提高高职生的数学素养

论提高高职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学科本身的日益发展,数学的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每一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高职生,提高数学素养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提高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需要,教师可通过重视数学观念的培养、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等主要途径来提高高职生的数学素养.

作 者:徐赛华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浏阳,410300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数学素养   数学观念   数学实践活动  

篇10:浅谈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浅谈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作 者:王友亨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正直中学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相关专题 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