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飘尘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飘尘”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讲义(共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 总论今年教材和教材基本相同,只进行了简单的修订。

今年的教材是按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1个基本会计准则编写的。

注意:对变化内容的重点把握。

简单了解目录中各章内容的分布。(把握思路)

基本精讲+大题讲座+考前串讲=考试通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例如:股票的计价问题。

过去:历史成本法下,只考虑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现在:需要考虑股票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所得税处理

过去: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现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资产负债表观)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前提)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法律主体,他们必然也是会计主体。

编制合并报表时,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时,母公司是一个法律主体,子公司也是一个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合在一起组成的集团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不是法律主体并不重要。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成连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对持续经营的修订)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假设币值不变)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要求。

注意:不包括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

【例如】会计核算中,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客观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历史成本

【答案】D

一、可靠性(客观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不仅包括横向的比较,也包括纵向的比较。

企业按规定改变会计政策后,在报表附注作充分说明后,也是符合可比性要求的。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没有所有权,但是要视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合并会计报表,母子公司按实质重于形式,按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会计报表。

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即对重要的事项要进行重要的、单独的反映,对不重要的事项可以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属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题】会计核算中,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自有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这是按( )信息质量要求处理的。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及时性

D、重要性

【答案】B

【例题】下列各项的处理中,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C、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BC

【例题】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的有(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的固定资产

【答案】ABC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会计要素概念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要素定义的是( )

A、库存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D、待处理财产损失

【答案】D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诉讼中的预计负债)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要注意非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例如营业外收入,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要素中的收入的是( )。

A、销售自制半成品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篇2: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讲义2

本章讲义结构:

本章节主要内容:

1. 坏账准备的问题应与政策变更、估计变更等相关的内容结合

2. 应收债权的出售和融资

3. 应收票据的确认、计量的问题

4. 应收账款的问题。应收账款的确认、计量应与收入的确认、计量结合在一起。

5. 预付和其他应收的问题。注意预付与应收有关资产负债表的填列。

第一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确认和计量

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但应收票据主要是销售商品而发生的。

应收票据根据是否带息,分为带息应收票据和不带息应收票据。

注意: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的确定。

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的计算: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应收票据的面值+票据的利息,

计算利息的公式=应收票据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限

期限的确定:可能是按月,也可能是按日(多少天)来表述的。在计算天数的时候,在计算多少个月的时候,如果利率是按年来表示的,那期限就要转换成n/360天或n/12月来进行计算。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1)收到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来源:

(2)票据到期,收到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但根据是否带息此步核算分为两种情况:带息应收票据、不带息应收票据

1.不带息应收票据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面值)

2.带息的应收票据

注意:收到的票款应该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到期值有可能是面值,也有可能应收票据里面包含有部分利息,计算利息时:

借:应收票据

贷:财务费用

则票据到期时,收到票款,收到票据的到期值,则到期值是票据的面值及整个期间的利息。转出“应收票据”是面值加上已预计的利息,那么,这时候,“银行存款”与“应收票据”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小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贷:财务费用”,也就是未计提的利息。

例如:4月1号签发的票据,7月1 号到期。4月1号以面值入账,4月30号月末时,计算一次利息,5月末计算一次利息,6月末计算一次利息,7月1号到期时,到期值就是面值加上全部计算的利息。

但是又没有那么简单,有可能票据不是7月1号到期,比如说7月25号到期,那么7月1号-7月25号的利息又没有计提,这时候,收到票款时:

借:银行存款 (票据的到期值)

贷:应收票据 (面值+已计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 (未预提的利息)

篇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讲义1

教材变化:、教材基本相同,建议考生能够把我们去年的课件适当的听一听。

讲课特点:突出一些与考试密切相关的内容,尤其是题目的分析,帮助大家分析题目。

课时安排:

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重点掌握:实质重于形式、一贯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

掌握这些原则并不是知道它的定义,而是要与后面要讲的很多实务的内容密切结合在一起。

举一个例子来说,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为自有的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那么他所体现的是什么一般原则。企业融资租入来的固定资产,其实没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他只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但是,并不看重形式上的内容,而看重的是实质,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控制,因此当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是重它的实质而轻视法律意义上的形式。 此题要明确它的实质内容,明确融资租赁是怎么一个情况,要把它和后面要讲的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内容以及后边有一章讲的租赁问题相联系,就可以知道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举一反三,企业售后回购销售产品,并不确认企业收入,只直接结转成本,目的不是卖这个产品,目的是为了融通资金,因此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篇4: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中级会计实务》考点:固定资产的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2.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经典试题

[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可作为企业固定资产予以确认的有。

A.为净化环境或者满足国家有关排污标准的需要购置的环保设备

B.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后才可以发挥效用的备品备件

C.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D.使用寿命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的模具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本题考核固定资产的特征。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要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选项D,使用寿命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判断题]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解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所建造的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B

解析: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延伸阅读:中级会计职称考生考试备考经验

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完成本地区会计中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考试于9月9日―10日举行,共两个批次。下面是备考经验,欢迎阅读。

首先,心理战术。

还没有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进度缓慢无非就是心理作祟,给自己找了很多的理由和接口让自己松懈。最常见的理由无非是没有复习时间,每天学习时间太有限,周末想休息;考试本来就有运气成分,赌一把,去裸考,反正复习了也没用;内容太多,开什么玩笑,已经来不及......其实我们缺乏的无非是一种动力与压力,而这种力要么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可能我们并没有),要么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参加一些培训班或者在一些微信群和QQ群里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多探讨,也许讨论过的某个知识点就会出现在考卷上,当然参加培训的效果会好一些,更多技巧的传授与重难点的把握,可以节约部分时间,其实也多一些有效的学习时间和相互的监督。

其次,经验分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自己考中级的时候,对于《财务管理》的内容与公式,真的是醉醉了,但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重点的把握能力比较强,如看书的过程中觉得股票价值估算的公式很重要,就会暗暗想出一些小方法记住,避免自己死记而在考场回忆不起来,尤其是在客观题做题时技巧性更强,也是得分的关键。而在方法学习上,除了大量做题之外,更需要共同的讨论和交流,当然一些网络课程和面授课程能够交给我们一些方法,但是一定要在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练习,才能化为己有。

最后,单科学习。

《中级会计》更注重的是主观题,因为客观题也是在主观题的基础上去得分,有些相对来说较难的难点,如报表合并等,考试的概率小而且花费的时间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一些易错点还是要加以把握,如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转化等;《财务管理》更注重公式的运用,很多公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记忆上一定要注意方法,而且公式数量众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重点公式加以记忆与练习,对于一些文字性的知识点一定要理解性记忆,这样客观题的得分率会大大提高,就减少了做主观题的压力;《经济法》一定要注意区别记忆和大量练习,这也是最无奈的一门科目,如果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看过书,建议报个培训班学习下,不然记忆压力太大,真的是很伤神,还会大大影响其他两科的复习。

篇5: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1.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编制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3.财务报告的分类

(1)按财务报表不同编报期间分类

按编报期间不同,财务报表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是指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

(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不同分类

按编报主体的不同,财务报表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篇6: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处理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按期(月)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提示】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一样。即:当期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当期照提折旧;当期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当期即开始摊销,当期减少的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当期停止摊销。

1.计提折旧或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计提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3.取得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1)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会计处理

(1)公允价值上升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3)取得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提示】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

篇7: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企业对某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转为改扩建时的分录如下:

1.成本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2.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公允价值变动(或贷方)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不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成本)。

相关专题 讲义职称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