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患者的清洁护理四

Twilight202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wilight2020”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患者的清洁护理四(共6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患者的清洁护理四

1.常常保持头发清洁 。

2.不要用含高碱性的洗发剂。

3.每隔一段时间(如三个月)可转用另一牌子的洗、护发用品。

篇2: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患者的清洁护理

口腔护理

清洁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清洁状况和清洁能力,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

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的是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口腔患病时会导致人的食欲减退、局部疼痛及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真菌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十分重要。

【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口腔的评估】

(一)口腔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

评估患者每日清洁口腔的情况,如刷牙的次数、方法、口腔清洁的程度。口腔清洁用品,如牙膏、牙刷的选用情况。自理能力,清洁口腔的活动是自行完成还是需要他人协助。

(二)口腔保健知识

评估患者对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预防口腔出现异常情况的了解程度。

(三)口腔情况的评估

1.口唇 色泽、湿润度、完整性,有无干裂、出血、疱疹等。

2.粘膜 颜色、完整性,有无溃疡、出血、疱疹等。

3.牙 数量,有无假牙、龋齿、牙结石、牙垢等。

4.牙龈 颜色、有无出血、萎缩、溃疡或肿胀等。

5.舌 颜色、湿润度、有无溃疡或肿胀、舌苔的颜色及厚薄等。

6.腭、悬雍垂、扁桃体颜色、湿润度,有无肿胀及异常分泌物等。

7.气味 有无异常的气味如氨臭味、烂苹果味等。

篇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患者的清洁护理二

头发的评估

通过护理头发使头发清洁,易梳理;同时可使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进上皮细胞的营养,促进头发生长,预防感染的发生。

1.头发及头部皮肤 评估头发的分布、颜色、长度、光泽度、干湿度、脆性与韧性、清洁状况、有无头虱等。头部皮肤有无瘙痒、破损、病变等情况。

2.患者的自理能力 梳发或洗发的习惯与需要,能否自行完成,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篇4: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组织机构

我国目前医院的组织机构一般分为三大部门,即诊疗和护理部门、辅助诊疗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一)医院的主要构成部门

1.诊疗护理部门

诊疗护理部门是医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包括内、外、妇、儿等医疗科和急诊科、预防保健科。这些部门担负着住院、门诊、急诊的诊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

2.辅助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是组成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药剂科、营养科、放射科、临床检验科、临床病理科、麻醉科、手术室、理疗科、供应室、功能检查及内窥镜室等。以其专门技术和设备辅助为诊疗工作服务。

3.行政后勤部门

该部门是进行人、财、物保障的辅助部门。包括各职能管理部门。与诊疗及辅助诊疗部门协调联系成为有机整体。

(二) 医院组织机构设置

篇5: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感染概述

一、医院感染概述

(一)有关概念 1.医院感染  (nosocomial)  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2.交叉感染  (cross—contamination)  是指医疗机构内患者之间、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感染。是另一种病的病原体或是同一种病原体的不同株型感染。

3.感染链  (chain of infection)  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个环节组成,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形成感染。 4.清洁  (cleaning)  是指用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

5.消毒  (disinfection)  指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将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⑴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disinfecti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⑵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ofepidemicfocus):  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⑶  随时消毒  (concurrentdisinfection):  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⑷  终末消毒  (terminal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即对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的感染症患者及其住过的病室、所用的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6.灭菌  (sterilization)  是指杀灭或清除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7.无菌技术  (asepsis)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的技术。

8.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9.无菌区  (aseptic area)  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0.非无菌区  (nonaseptic area)  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

11.隔离  (isolation)  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需要采取传染病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需采取保护性隔离,即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篇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程序的发展史

护理程序一词是1955年由lydia首先提出,她认为护理工作是“按程序进行的工作”。1960年前后,johnson、orlando等专家提出“护理程序是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但那时的护理程序只包括评估、计划、评价三个步骤。1967年,护理程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成为四个步骤,即在“计划”之后增加了“实施”。当时护理诊断一直是护理程序第一步“评估”中的一个部分,直到1973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第一次会议之后,许多专家提出应将护理诊断作为护理程序中一个独立的步骤。自此,护理程序才由以往的四个步骤成为目前的五步,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相关专题 护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