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顽皮猪仔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顽皮猪仔”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共13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基于医学分子生物学连续实验理论,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团队合作,完成设计型实验课程。

本文统计并分析验证型与设计型两种课程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推进本学科实验教学的下一步改革。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 设计型 创新能力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当前人类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同时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近年来,为适应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如今医学分子生物学本科层面的实验课程,已有国内外各级高校结合自身教学体系陆续开展了各类改革和实践,并且对鼓励大学生创新方面做过各种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针对国内高校传统验证型实验课堂的种种弊端,结合本校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笔者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对其课程模式提出了更新的方案与尝试。

一 对象与方法

往届本校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为几个技术性简单小实验的集合: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基因组DNA的定量分析、血清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教师以课后个人上交的验证性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考评。

学生反映形式枯燥、缺乏热情,教学效果欠佳。

篇2: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医学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要方面。

本文通过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设置问题、分小组收集信息和讨论并达成共识、制作幻灯片并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的方式探讨了考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途经,讨论了问题设置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结果,并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自主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均要求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

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托于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探索提高学生对设置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思路。

一、PBL是提高SDL能力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已成为医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在事物是学习的客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培养自己理解和掌握客体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对学习各个方面自觉做出选择和控制。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

PBL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

所以如何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问题或者案例有助于学生们学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基于PBL的自主学习程序

自起至今,我们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约4000人中探索基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PBL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其实施的程序为:①教师设置问题→②以小班为单位(9~11人)选定所要探索问题→③分小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已达成共识→④讨论、制作并修订PPT→⑤自主学习报告会上汇报小组成果PPT→⑥教师点评→⑦收集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效果。

整个过程的完成即是SDL七要素的组合与应用。

三、PBL的问题设置及其目的

表1中列举了一部分我们所设置的PBL问题,所设置的问题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如从电影《阿凡达》),积极去自我探索,同时可让学生选择内容、方式和学习方法,由学习的主体即学生进行自我选择;问题设置还要有利于学习主体的新知识形成和构建;此外,问题设置还要有助于学习主体的自我创造性发挥和展示(如优良品质和高智能物种的创造)。

Woltering等人认为,有效PBL的启动是使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方向,促进小组中个人的有效协作。

因此,我们认为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PBL问题本身就应该含有自我探索性学习、自我选择性学习、自我建构性学习和自我创造性学习的元素。

四、学习效果分析及对教学改革的提示

分析表1中四个PBL问题的学习成果,我们欣喜看到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也很有创意,而且学生有能力从参考书、文献、网络等途经获取课外信息,如“基因工程之狂想曲——《阿凡达》”;同时,学生对临床相关的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我们也看到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如对操纵子调控机制的`理解与应用;也有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不够。

近几年的PBL教学结果表明: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成绩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力求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应该有机结合,教师应有更大自主权,这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较大可塑性。

第三,随着课堂教学学时减少,教师因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并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力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四,教师应该主动接受自主学习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研究自主学习的要素、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切实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想学”、“会学”和“坚持学”,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Murad MH,Varkey P.Self-didrect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J].Ann Acad Med, ,37(7):580-590.

[2]郭昕.高校班级自主管理中的自主学习[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32(8):31-32.

篇3:医学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

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使21世纪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1]。因而,建立与新形式相适应的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是当前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点[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为目的。我部于2008年开始,对医学研究生课程进行改革,整合了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发展日新月异的医学前沿学科,新开设《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学位必修课。根据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现医学研究生宽基础、强能力、重创新培养的目标[1,4],该课程以实验为主导进行模块化教学,指定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法医、药学、公共卫生等医学各专业硕士生专业必修课、博士生选修课。历经6年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构建了一套注重技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适合新时期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讲座化

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涵盖相关各学科的课程,对基本理论相对比较熟悉。为适应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其理论课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形式为主,介绍新理论、新进展和新技术,并缩短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为今后开展课题研究夯实基础。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初,就特别强调实验教学的作用,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进行相关的专业研究夯实基础[5]。同时,这些学科具有应用的宽口径和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在医学领域相关各学科广泛结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5-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强调相应技术的应用、并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等环节,始终将课程与医学紧密结合,大比例增加了疾病相关的分子遗传学,以及疾病的分子免疫学的内容,如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内分泌疾病的分子生物学、遗传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力求把学生的兴趣、求知欲与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及应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参与、启发等形式,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又与本科阶段相关课程内容衔接,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以大信息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时效性、前沿性,来拓宽学生视野、增厚知识底蕴、改善知识结构。

2实验教学主体化

在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增强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和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7]。因此,实验课程设计要完全模拟实际的科研过程,这是对研究生进行统一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笔者将所有的实验教学,都设计成综合大实验。为配合实验教学,还编写了《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面向医学专业所有硕士研究生和部分博士研究生,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整合后的具体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2.1医学生物信息学

在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技术,并系统学习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条件下,再学习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了解生物信息学基本知识。让学生通过联机学习,实际操作生物信息学计算技术,体验复杂的生物学数据及其相关分析手段。教学过程突出基础性、实用性,以深化学生对高通量技术产生的大量生物信息及其生物学背景和分析方法的理解和使用。通过将学生所学专业与本课程紧密结合,一方面,掌握通过网络资源快速检索信息,以了解本专业的前言领域和最新进展;另一方面,掌握通过连接主要的大型生物信息数据库,获得已有数据,并能利用基本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服务。课程为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多种公共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的上机实习。教学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网络基础,生物医学网络原始中文文献的获取,NCBI资源介绍及生物医学网络原始英文文献的获取,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核酸和蛋白质的序列分析。

2.2免疫学

目前,免疫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在生命科学诸多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其中的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研究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以颗粒性免疫原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分免疫组和正常组(每4人1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2只小鼠,1只小鼠为免疫组小鼠,另1只为对照组小鼠),通过免疫血清的制备和抗体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运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NK细胞活性的检测实验,检测在免疫原刺激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改变情况,通过NK细胞杀伤试验观察在接受免疫刺激和正常情况下小鼠固有免疫水平的改变。

2.3细胞生物学

热处理对HeLa细胞活率、凋亡和HSP70表达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热处理HeLa细胞,观察温度对细胞活率、凋亡及HSP70表达的情况,了解HSP70蛋白对细胞生存、增殖及热耐受性的影响。

2.4遗传学

PCR-RFLP检测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因多态性。自学生的口腔黏膜细胞、毛囊等取自体样本,综合使用微量全基因组DNA提取、PCR-RFLP、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学生自己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因多态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2.5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活力的、新兴的前沿的带头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深刻变革。医学科学已经从整体细胞水平进入到了分子水平。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生的紧迫任务。教学内容从目的基因的获取开始,一直做到重组子在真核细胞表达目的蛋白,通过系统地对基因工程的上游、下游实践,帮助学生熟悉分子克隆的整个流程,掌握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随着实验课教学的进展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变更,不断进行修订《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包括:①增加了部分内容,如细胞生物学部分增加了原代细胞培养,遗传学部分增加了染色体制备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等;②对讲义的所有内容进行了核对,特别是有关于实验的细节,结合上学期学生应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实验教学可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实验操作,加强和突出实验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以往,由于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所限,我校开设的多为简单、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现在已经远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因此,我校对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与环境,课程组织形式到授课内容都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并且对所有任课教师严格行为规范,严肃学生的教学纪律,以每小组15人的小班授课,各自为组,人人动手的形式开展为期18周,每周8学时,合计144学时的实验教学。同时,围绕正在进行的实验所涉及的技术理论,进行穿插讲解,并与《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技术和应用相结合,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笔者七年的实践中,证实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在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合理的教学考核

合理的教学考核应该是以注重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目的的考核方式。因此,笔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其中理论知识占40%,实践操作占60%,理论考核采用闭卷书面考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实验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各自专业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应用能力,考核学生的科研潜力。实验考核采用任课教师随堂记录,包括对学生每次实验的实际考核,实验记录考核环节,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考核,了解了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也对教学质量进行了检验,并且验证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在七年的探索中,我们不但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且培养了一支富有朝气的年轻师资队伍,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医学研究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科研能力的挖掘

在完成教学过程后,由主管副院长领导,组织学生以2~3人自由组合成科研小组,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主线,自主选择科研课题,并书写科研项目计划书,由研究生办公室邀请、组织各学科专家初选,及公开答辩,择优10个项目给予1.5~2万元,为期1年的资助,并严格进行结题考核和验收。使得所有研究生在课程中受到正规的、系统的科研训练,并且从中选择有科研潜力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5专职实验室建设———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水平的标志,也是科研、教学特色和优势的体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5-7]。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实验室”建设,首先应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兼顾科研的思路,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配套的原则,引进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引进和培养实验师队伍,以切实提升实验室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在2008年《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同时,组建了专门的研究生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并且配置兼职主任、副主任各一名,专职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3名。在硬件上保证了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并且努力将该实验室建成新世纪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6教学改革的体会

6.1师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主体。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求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是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同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博士后、博士讲师一起参与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施。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法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利用现代手段进行多媒体组织教学的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而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强化自身学习,并及时掌握本领域内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素质;还要善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适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6.2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设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七年实践,及我校研究生近五年科研工作的成绩,发现大幅度增加甚至全程设置综合性实验课程,可以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几个孤立的实验与具体的理论相结合,形成综合实验。最后,还应该看到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激励着我们不断完善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使《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以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篇4: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1 完善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医学寄生虫学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

但由于医学院校课业繁重,大部分学校都对学时做了压缩。

我校在实际本科教学中只能安排40个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16学时。

这就需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适当的调整,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及特点外,需逐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例如,粪便涂片检查法。

熟悉各种检查的基本原理、应用价值和限度,有选择地讲授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技术。

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基本仪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我校在《医学寄生虫学》16学时的本科实验教学中调整设置12学时的验证型实验及4学时的综合型实验,即粪便涂片染色镜检法。

验证型实验主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课程进行期间,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并不熟悉,导致准确观察到目标物的时间延长,经过教师的指导纠正,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使用双眼观察目标物及显微镜视野焦距的调整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结合临床检验,让学生熟悉基本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实验设置了粪便涂片染色镜检法。

含蠕虫卵(无感染性)的粪便样本由老师准备,课前讲解具体的检验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操作,这种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检验的实际工作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不怕脏、不怕累的临床医学理念贯穿其中,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

2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研室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明确教研室工作任务,完善教研室的硬件设施,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加强继续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但不应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对于那些明显陈旧或过时的、诊断价值有限或已有更好替代技术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少用或不用的内容要大胆舍弃。

进行自我充电和补课很有必要。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目前采取的教研室备课及教学经验交流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位教师,就每次教学内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增进学习。

对于学校新更换的教材,全体教师要进行学习,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集体讨论并决定需要补充的内容。

新进教研室的教师要进行试讲,期间可以发现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快纠正并帮助年轻教师逐渐成长,成为教学能手。

3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寄生虫学》自身固有重形态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学时中,对临床各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知识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和较深刻的印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

②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使用方便,减轻教学负担,必将成(下转第78页)(上接第76页)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③

4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采用先理论教授,再集中实验阅片的方法,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3∶2。

这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分开的教学安排,使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起不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多数以教师讲解传授,学生聆听记忆为主。

学生的反应平淡、消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将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少的理论知识交给有能力的学生上台教授,教师旁听,最后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充。

这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课前预习理论知识,甚至是带着问题来听课,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锻炼了各种表达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避免“填鸭式”灌输教学。

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创造性地发现、探索未知世界,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道路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注释

① 戴捷,张红宾,齐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11(8):1633-1634.

② 陈卫国,栗丁,段刚等.制作医学影像学多媒体课件的体会[J].医学信息,.16(2):71.

③ 王世英,范力军,贾存玮等.医学影像诊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华放射学杂志,.34(9):646-647.

篇5: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 为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一步创新。

掌握规范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篇6: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实验教学,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抓住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采用启发 式教学。

除改革实验内容外,还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着重谈谈我们近年来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体会和感受。

【关键词】寄生虫学 启发式教学 实验教学 体会

一 发现问题,培养兴趣

伽利略曾经说:你不会教会别人任何知识,除非是他自己愿意学习。

任何刻板的讲解或灌输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内在驱动力。

篇7:师范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师范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是目前最具潜力、最迅速的生命学科之一,成为研究生物学及相关科学的一个有力工具[2-3]。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造思维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4]。

1面临的问题

师范院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大部分来源于省市级师范院校,“985”和“211”高校生源较少。师范类院校本科教育以培养中学教师为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研素养等重视不够。同时,所读本科师范院校为省市级院校,学校师资、实验条件、资金等条件一般,较难进行系统规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当前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学生进校第1年要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第3年要提前写毕业论文,做科研的时间相对较短。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都需要用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分子生物学的科研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改革的主要内容

2.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首要环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具有较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经历及不断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能力。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特殊性,教师最好具有在国外较有影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习工作的经历;同时,要承担有国家、省部级的科研课题。做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非常细致的操作,因此具有较好的操作技能、未离开科研实验工作第一线的老师的实验演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分子生物学的精到理解,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具有较高造诣的分子生物学专任教师任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要让优秀的分子生物学专业且仍在科研实验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投入到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2.2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分子生物学实验要用到较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如PCR仪、分光光度计、冷冻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必备的实验仪器。另外,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实验场地的要求较高,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位学生基本要做到每人独立实验。因此,在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独立专门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要让实验仪器公开化、常态化,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操作实验仪器,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

2.3教材教学

教材教学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师范院校研究生的生源不一,分子生物学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开展的课题对分子生物学掌握程度的要求又一样。因此,教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3.1教材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教材讲授与新进展专题讲座相结合,注重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要适时邀请相关领域较有造诣的教授就某些专题进行报告。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注重科学研究的前沿讲授,让学生及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尤为重要。专题讲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让学生及早由本科生的教材学习向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过渡。

2.3.2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固定化的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把科研素质培养放在实验教学的第一位。教师要把科学研究的思维灌注于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适时将任课老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到实验课程中来。研究生进入学校后,都会较早地了解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即将开展的课题的大致方向,因此要把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各自的课题联系起来。教师要以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和统筹开展实验教学。

2.3.3基础实验与研究实验相结合。基础实验包括质粒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鉴定、PCR技术、DNA的纯化、载体的构建、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细胞转化、重组子鉴定、RNA提取等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科研需要,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利用基础实验的常规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任课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汇报,也可附以邮件等方式及时解决实验问题。研究实验以上交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均要按照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撰写论文,同时以小型答辩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参与讨论相互学习。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研究实验提高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学生的科研创造力。

3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一门重要而又相对难学的课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能力对学生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科研素质,为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迅速开展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

[1]郑用琏.基础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启龙,杨和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11(3):136-138.

[3]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精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传统教学组:级临床医学专业206名学生;实验改革组: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308名学生。

1.2实验教学改革设计传统教学组实验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实验课上由指导教师详细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或按步骤带着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改革组采用改革方式进行教学实践,针对开设的实验,教研室制定了详细的“实验预习要求”,明确每一个实验预习应达到的目标,并做出必要的书面回答,规定只有认真预习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上实验课时由指导教师检查或抽查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结合对实验预习的.细化要求,指导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尽量压缩理论讲解时间。

1.3观察项目及数据分析以“示波器的使用”实验作为检查指标,对两组学生实验课的课时分配、实验操作及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合格率、实验成绩等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P<0.05时,差异被认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课时分配情况分析传统教学组教学中,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仪器和步骤;实验改革组教学中,教师的理论讲解仅提示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两组授课时间分配见表1。表1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课时分配

2.2实验操作情况分析实验操作情况见表2。教学改革组学生一次合格率提高了21.1%,χ2=20.74,P<0.05;二次合格率和多次重做合格率均有下降,χ2值分别为33.38和4.37,P<0.05。说明实验改革对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比传统教学更好,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2.3实验成绩分析实验成绩见表2。实验改革组学生的合格率较传统教学组提高0.5%,χ2=0.07,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优良率提高16.9%,χ2=20.74,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虽然两种教学方法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基本完成实验,达到合格水平,但是实验改革组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更好地完成数据处理、分析、总结,达到优良水平。

3讨论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详细讲解或示教,学生按要求做实验。由于教师认表2两组学生实验操作合格率与实验成绩注:P<0.05;在实验成绩中,“合格”≥60分,“优良”≥85分。

为学生不能通过预习掌握实验原理、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因而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的这种做法也使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丧失了学习主动性。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教改实践中,采用了实验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提问等形式进行检查、记录,利用奖励机制给学生施加良好压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学生在课前已基本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缩短讲授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仪器,在实验中培养并逐步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4]。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改革组教师讲授时间缩短并未影响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且有更多的学生一次就成功完成实验操作,比传统教学组一次合格率增加21.1%;实验改革组学生的实验成绩优良率大幅度提高,比传统教学组学生提高16.9%。因此,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逐渐培养起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5,6]。学生从真正独立地完成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扎实的知识,实现物理学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验,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物理学理论的理解[7]。

另外,给予暗示者的权威性和受暗示者对给予暗示者的信任度,对暗示的结果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教师传递出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丽,夏力丁.医用物理学实验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3.

[2]曾小青,李晓春,李玲.改革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84-185.

[3]岳晓东.高考超常发挥和心理暗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0-90.

[4]武立立,肖海扬.高校非物理专业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教书育人,2006(6):78-79.

[5]李祖明,李俊.教师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J].新教育,2006(4):61.

[6]段家忯,曹惠贤,王煜,等.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大学物理,2004(3):42-45.

[7]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29-235.

【关键词】教学学生医学物理学策略实验性

篇9:论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论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改革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开设医学机能综合实验,探索以基本实验为基础、综合实验为核心、学生设计为主要考核内容,集3门课程实验及相关理论为一体,涵盖科研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新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作 者:王珏辉 董忠生 韩桂英 沈晓君  作者单位:王珏辉,董忠生,韩桂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沈晓君(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医学教育   机能实验学   教学改革  

篇10:《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子生物学成为21世纪药学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为适应当前药学高等教育的.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要求,针对药学分子生物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们对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实际,设置具有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开放式实验室,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运用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尤其是将实验报告整理为小论文形式,作为成绩评定内容,既保证实验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作 者:安丽萍 王焕琦 刘德慧 韩笑 徐广宇 杜培革  作者单位:安丽萍,王焕琦,韩笑,徐广宇,杜培革(北华大学,药学院,吉林,吉林,13)

刘德慧(韶关学院,校医院,广东,韶关,51)

刊 名:硅谷 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 年,卷(期): “”(24) 分类号:G52 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篇11: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当今生物和医学领域越来越走向分子化水平,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日益成为现代生物和医学的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然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不适应当今生物化学快速发展的现状,因此,必须突破旧的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发挥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开设实践性、创造性强的综合性实验,使理论和操作相互衔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思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1生物化学基本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虽然有许多实验传统方法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但是有的实验方法即使是在前沿生物学研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方法,所以必须继承[1]。为了使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操作基础,应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操作,具体措施包括:(1)将小实验取消,开设生物化学基本仪器使用、动物采血、注射方法等基本操作融入到物质功能、性质的实验研究中的大实验。使学生既学习了基本实验技能,又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将单一的物质性质实验组合成比较实验,在教学组织上独立操作与小组进行相结合。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相似,在2人小组中,每人独立实验1种物质,2人共同对结构、性质进行比较观察分析。(3)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将生物化学基本原理贯穿于实验中,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1.2相关学科综合性实验

作者认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内容中将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运用,实验材料综合利用,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结合体现[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动物形态解剖实验与生命物质含量等实验结合,如“小白鼠肝脏细胞RNA和DNA分离提取”中,将小白鼠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解剖与细胞核的分离提取等实验结合起来;在血糖测定的实验中,抽血基本操作、空腹血糖测定与激素对血糖的影响联系起来。并且,引入定量实验,将实验观察与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推理相结合,例如在蛋白质分离实验中提取分离的各种蛋白,用蛋白测定的实验方法得到含量数据,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科学推理。在蛙类心搏起源的分析、小鼠走迷宫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且要分析、推理、归纳、验证。这样,就使学生学习了多种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及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3-4]。在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培养自主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

1.3自我设计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班组为单位,按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本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实验课题;也可以选择教材中编排好的“自选实验”项目,并在该实验项目的引导启发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可以选择实验辅导教师提供的课外拓展课题。学生小组自主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作论文的全过程[5]。例如DNA体外扩增、分子杂交、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热情很高,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促进主动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自选性、设计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创新意识。

2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2.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是根据每次实验得分总和来确定,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6]:(1)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实验课前预习,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本次实验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2)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选用实验物品,正确地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是否爱护仪器设备,避免损坏;(3)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最终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保证实验质量;(4)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能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生物化学实验平时考核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见表1。

2.2期末考试期末实验考试占50%。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2部分构成[7]。实验期末成绩操作部分占30%,其中单人抽签操作占20%,双人协作占10%,另外,每位同学还要参加实验理论考试(笔试),理论成绩占20%。每位学生抽签决定其理论考题和单人操作考试项目和内容,并单人进行操作,教师对照评分标准当场给出操作成绩;另外,也有协作实验考题,具体做法是由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题目,每组2人,采取抽签方法得到考题,2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考察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期末考评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3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实验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学科竞赛项目进行研究。作者打破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观念,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满足各专业各学科和相近学科实验教学要求的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实验平台[8]。通过实行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专业学习氛围,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将部分与生物化学实验结合较紧的科研内容编写成实验讲义,讲义只给出该研究的大概情况,学生在课题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设计,资料检索查新,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利用开放实验室实施科研技能操作,数据统计以及论文的撰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本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改变了师生们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动手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12: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物理实验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本文就潍坊医学院医学物理实验的改革进行简要总结,以期实现与广大同仁的交流探讨.

作 者:刘其涛 邱召运 赵仁宏 刘发明  作者单位:刘其涛(潍坊医学院教务处,山东潍坊,261053;潍坊医学院物理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53)

邱召运,赵仁宏,刘发明(潍坊医学院物理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53)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3: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针对目前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形式等几个出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培养出知识更为全面的医学类人才.

作 者:王成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公共课部,西安,71002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24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   问题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