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的寓言故事

李飞李飞李香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李飞李飞李香兰”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的寓言故事(共11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作文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篇2:让反思“照亮别人”也“完善自己”

让反思“照亮别人”也“完善自己”

让反思“照亮别人”也“完善自己”

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小学 陈凤云

【摘 要】课改成败,系于教师;学生发展,系于教师。一个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在新课程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不仅“照亮了别人”更“完善了自己”。而反思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看是否实现了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学习和求异创新”这三种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经常进行反思,可能有得有失,但对自己和整个教育来讲,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课改 反思 创新

一个教材反复地教,一块黑板不停地写,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即便来年再上这一课,不一定能教出当初的水平,不见得能达到当时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不再来,灵感不复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把当时的感受及时的记下来,并从理论依据上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从实施环节上做进一步的补充修正,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层次。反思是教师合作与增强动力的有力工具,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不仅“照亮了别人”更“完善了自己”。

反思一: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反思的出发点。因此,要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主动起来,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学生接到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些药盒、易拉罐、皮球等,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处呢?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强烈了。他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同学们把各小组的学具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呢?”这次场面更加热烈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把全班同学的学具集中在一起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呢!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教学论文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学生听到下课铃时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神态,发出的'是不情愿的长叹,这一切都说明学生的创新活动没有停止。我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还在摆弄学具。试想,他们放学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创造出什么呢?我们应该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于课堂,满足于课外,伴随着终生。

反思二: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关键要看我们赋予学生的权利是否真的有效,没有权利的自主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学生学会游泳就必须让学生下水,要把给予机会和异步指导相结合。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把时空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主动学习。

在教学新教材第三册29页有这样一幅图:小刺猬家门口种了一棵苹果树,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小刺猬忙着收苹果,他爬上树摇掉一些苹果背着运回家。看图说说:小刺猬每次运3个苹果,需要运几次?

孩子们通过思考很快就有了答案:树下的果子:12÷3=4(次);树上的果子:18÷3=6(次)。这时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还知道所有的苹果小刺猬要运多少次。18÷3=6(次)12÷3=4(次)6+4=10(次)。”听到这里,我说:“你想的真好。”其他的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去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了更多的答案。所有的果子:18+12=30(个);30÷3=10(次);18÷3+12÷3=10(次)。

孩子们的发现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催促他,不要干扰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

反思三:求异创新精神是学生发展的最高境界

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在独立发现问题的环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求异,强化质疑能力的训练。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要耐心倾听学生,关注创新,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甚至有缺陷,才会鼓励学生进一步在失败的探究中学会探究。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课时,孩子们正在总结自己的算法,准备向其他人介绍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用满带嘲讽的表情告诉我某同学正在抽屉里数手指。看着他那副得意的模样,又看看那位“不幸者”,我扬起声音冲着那位“不幸者”(也冲着全班)表明了我的立场:如果你觉得数手指能帮助你更好的计算,那你可以先数手指,等明白算理之后再慢慢过渡到口算或心算。发表完意见后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立即大大方方地伸出手认真地数起来。随后的事实证明,孩子的算法更适合他们自己,更具个性,更有创新的味道。

由以上我的几个经典反思不难发现:教学反思的有效操作,会使我们的教学研究逐步实现“尝试――提升――优化――艺术”的突变。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经常进行反思,可能有得有失,但对自己和整个教育来讲,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刘兼、孙晓天

《数学思维教育论》 郭思乐 喻纬

《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管建福

篇3: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9月20日,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但没有一丝凉意,火红的太阳仍然炙烤着大地。我们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锦州市聋哑学校采访在那里工作的杨老师。杨老师瓜子脸,眼睛不大也不小,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弯曲的头发看起来特有气质。

锦州市聋哑学校成立于1959年,建校已有49年之久了,现有教师三十多位,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该校执教已有十五年了,她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了,白静怡就是她的学生。白静怡在今年的北京残奥会上表演了大型的手语舞蹈《星星,你好》,杨老师现在对当年那可爱的小姑娘仍然记忆犹新。

杨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盲二班,这里每个班只有不到十人,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她叫周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儿,她教我写盲文,第一次用手触摸盲文,我的心也与他们拉近了。

通过这次采访,让我知道了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盲聋哑人,他们自食其力,残而有为,在许多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那些在教育行业上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教师,在您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教师的伟大,您就像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让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篇4: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有人把老师赞为手执金钥匙的人,是他们给孩子们打开智慧宝库的大门;有人把老师赞为园丁,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它们发出绚丽的光彩。

她就是我以前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吴丽老师。吴老师文静端庄,和蔼可亲,个子不高也不矮,身材稍有些瘦,直直的长发披在肩上像一簇黑色的瀑布。瓜子脸,高高的鼻梁,嘴角上永远挂着使人感到亲切的微笑。眼睛不大但很有神,带着一副精致的眼镜显得更有学问,更有气质。

吴老师的工作热情很高,态度很认真。每次上课她都能把每课的生字、生词细致地给同学们讲解,还能把每一个知识点以及重点知识仔仔细细一点不落地分析给同学们。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学到的`知识,她还不迟辛苦地把每课要掌握的知识归纳总结后打印成题单发给每位同学,进一步巩固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

吴老师的体质较弱,经常生病,却很少请假。她怕耽误了我们的学习,怕我们把成绩落下,一直坚持工作,在她人生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但在前不久,她却不能继续给同学们上课了,原因是她怀孕了。吴老师是多么盼望这个孩子的到来,同学们也都为老师高兴!但由于她的体质较弱,上一天课下来吴老师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她还在坚持着……终于有一天,吴老师晕倒在她的办公室里,她才不得不暂时离开她热爱的讲台和共同生活学习了四年的同学们。

吴老师是一个热爱工作的好老师,她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同学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 她就像蜡烛一样,无私地奉献着,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篇5:帮助别人,照亮自己作文

帮助别人,照亮自己

――读《照亮别人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幸福是什么?读了《照亮别人的幸福》后,我对幸福有了一个更深的见解,

帮助别人,照亮自己作文

这篇

作者最终因为自己的良知而帮助了别人。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直处于一种莫名的幸福中。可见,帮助别人也能给自己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记得有一天,我坐公

[1] [2] 下一页

篇6: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浙省金华 浦白马中小六年制502班 傅广土

・ 《第十一位》一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在一两年内,陆续送走了十位老师。人们断言,不会有“第十一位”老师留下来了。这时,一位女大学毕业生,在待业期间成了“第十一位老师”!然而,当她有机会分配到大城市工作时,却因舍不得教过三个月的学生而留了下来。这一呆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积劳成疾,以致英年早逝!

・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但它绝非杜撰,而是真真切切的。

・  这位好老师“舍小家,为大家”,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而这样的老师绝非是仅有的,在我们浦花桥乡工作的倪永福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

・  倪永福从1972年开始到地处浦县山区花桥乡、距县城大约20公里的村小教书。当时,这些村小全校只有他一个教师,却要管好几个年级,倪老师不分昼夜地工作。学校里水电不通,他每天只能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因此,落下了近视的毛病。

・  三十几年的操劳,如今的他病魔缠身,可这并没有影响他上课的热情――在山区孩子明澈的眼里,老师还是跟以前一样认真。令人可敬可仰!

・  ……

・  有人说老师多么像园丁,有人说老师多么像春蚕,也有人说老师多么像蜡烛,还有人说老师多么像蜜蜂……而其实啊,再多的`比喻,再多的赞誉,又怎能准确地概括老师的伟大!我作为一名“祖国的花朵”――惟有勤奋学习,方是对老师“蜡烛成灰泪始干”这种忘我各种精神的回报。

篇7: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会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而在这些事物中,我最敬佩的是“燃烧自己,只为他人”的蜡烛。 蜡烛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看起来十分好玩。被点燃之后,一滴一滴的变成了蜡油。看似在流泪,其实,他们正乐观地帮助黑暗中的人们寻找光明,寻找方向。有人说:“蜡烛如此常见,发出的光比电灯还小,有什么好敬佩的呢?”我会回答:“蜡烛虽然常见发出的光很小,但是它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别人,不像电灯,利用电流来使自己明亮,而自己却从不付出什么。”

蜡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什么烛光晚餐,什么烛光晚会,你都能见到蜡烛,他总是默默的燃烧着,直至自己成灰烬。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终身难忘。每当我看见蜡烛,我就会想起那些舍己为人的人,他们整天起早贪黑,默默奉献,不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吗?比如清洁工,他们不就是起早贪黑,清扫我们的街道上的垃圾,不就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生活环境吗?比如建筑工人,他们每天来到建筑工地,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建造房屋,他们这么做,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吗?再比如父母亲,他们整天都去打工赚钱,不就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吗?他们都有共同的一点,他们低调,不张扬,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现在,蜡烛被生产的越来越多,而蜡烛精神却越来越少,我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像蜡烛学习,燃烧自己,只为他人,像雷锋那样,将自己一生都献给群众!将自己的一世都来帮助人民。

蜡烛,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但我喜欢它,更喜欢它那种“燃烧自己,只为他人”的精神·····

篇8: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我爱那总爱燃己照人的烛。爱它那能够驱除黑暗的火苗,爱它那美丽的品格。

烛,是生活中常用到的必需品。人们停电时需要它。常常人们看见那仿佛在跳动的火苗,便会想到千万种感恩的语言,因为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可衬托着火苗的烛,却被人们忽视。可以说,没有烛就没有光明。可以想象没有烛,人类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了给我们带来光明,烛耗费自己的生命。它总在不经意间变矮、变小。我们可曾想到,真正值得敬佩、值得称赞的不是火,而因该是烛。

烛生来就是为人们服务的。它愿与火苗一起生,一起灭。最可贵的是它总是默默地为人们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生日宴上能见到它的身影,停电时能见到它的身影,灯笼中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灯的始祖,光明的始祖。它的品格比火更明亮纯洁,它的精神应永驻人间。

篇9: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辉煌。可是,不巧的是——风把我家窗外的电线吹断了,我们只好点起了蜡烛。

虽然,点的是蜡烛,但是我们玩得也很高兴,正当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我一眼瞥见了母亲,只见她盯着蜡烛看,我走过去,问:“妈妈,你在看什么呢?”母亲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只是问我蜡烛有什么好处,我说:“蜡烛实用而且便宜。”母亲说:“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没说,那就是——它的外表不美,但心灵却很美。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它不像灯那样华丽,人们一看就爱不释手,它很不起眼,却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说:“您是希望我做一根蜡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母亲说:“是的,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这就是我对你的希望。”

虽然,这天没有灯光,但是这天我的心里却非常明亮,是妈妈的一席话,照亮了我的心灵。

篇10: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边的岁月,默默地奉献,在有限的生命内,它把所有的精力奉献出来,这就是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蜡烛。

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静得只能听见风声,而屋内既温暖又舒适,我和妈妈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水果,当电视演到重要情节时,哎呀,眼前一片漆黑,糟糕,停电了,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把我吓了一大跳,不觉大叫一声,妈妈却很镇定,在橱柜中拿出一根蜡烛,点燃后放在电视墙上,我走近,慢慢观察它。

这是一根极长的蜡烛,显然还没有用过几次,顶尖的那一根线上点燃了火焰,顺着那根线向下燃烧着,每燃烧一小段,一大滴蜡油便滴到下面,固定住它的位置,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蜡烛也在一点一点的牺牲,我感到奇怪:蜡烛为什么会滴下蜡油,又为什么要做如此大的牺牲。当来电时,我将蜡烛吹灭,和原来做比较,早已丢失了一大截,一个不起眼的东西,谁能了解到它的痛处呢?

这一次的观察令我感触很深,第一次了解到蜡烛的默默奉献精神,第一次体会到蜡烛的不容易,经过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懂得了,蜡烛之所以会滴蜡油,是因为它想要更加照亮黑暗的环境,它这么做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品质!

不仅是蜡烛,人也是如此,默默中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用自己的一生成就别人的快乐,在我们的身边,最大的例子便是老师了,老师把他们一生的精力,全部奉献到事业中,他们无怨无悔,只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在默默中奉献的人,在默默中照亮他人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拥有人们的尊敬。

人有了这样的品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便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篇11: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文

偶尔,读到一个小故事,给我以很大的启示,随即写出来与大家共赏,对目前全国轰轰烈烈的为四川灾区捐助之事或许有些帮助。

故事的大意是说:有一个盲人在夜间走路时,总是提着一个大大的灯笼。看见的人都感到疑惑不解,窃笑不已。有好管闲事者便上前问盲人:“你走黑路打灯笼,自己又看不见,不是白费油蜡吗?盲人听了笑笑说:“不对,我打灯笼是给别人照亮的,同时,别人在路上可以看见我,也就不会撞着我了。”

盲人的话,虽然言语简单浅显,细细想来却有着深刻的道理。古人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不正是说的'这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道理吗。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予人为善也是予己为善;予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所以,照亮别人就是照亮自己。

人生在世,总会有遇到“拉不开”、“揭不开锅”的时候或事情。在我们急需要得到帮助之时,能适时得到资助,则内心会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雪中送炭,口渴送水,对一个遇难之人是最难忘怀的事情。送给频临饿死之人一个窝窝头与送给百万富翁一根金条,就其内心的感受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对身处困境之人不仅要有同情心,而且还应当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度过难关。这才是为人民排忧解难,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性之一,是我们每个心存善良的人所应具有的。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和伟大精神。

目前,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心向四川灾区,用不同的方式支援地震灾区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十三亿同胞,同舟共济,团结战斗。特别是三十二年前在唐山大地震中幸存者,自发组成的抢险救灾小分队,奔赴四川灾区,不怕牺牲,英勇奋战,赈灾救险的行为,不正是这种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吗!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所在。我们赞扬,我们歌唱。我们也是炎黄子孙,我们也要投入到这一伟大斗争中去,我们要为四川人民抗灾救灾尽一份力量,用我们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别人。

相关专题 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