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学案例( 必修三 板块三 )

最佳不万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最佳不万能”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水》教学案例( 必修三 板块三 )(共1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秋水》教学案例( 必修三 板块三 )

《秋水》教学案例(苏教版 必修三 板块三 )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基本思想,领略其非凡的智慧及其运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阐明道理的艺术手法

2、继续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的第一、二点。

【教学课时】 1

【教学设想】教案设计着意突出以下几点:

1、导语设计:以成语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更感性的领略庄子非凡的智慧和文学上的造诣。以通俗的比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无为”思想的本质,做到深入浅出。

2、文章结构:打破文章顺序讲解的模式,突出两组对比和揭示文章主旨的河伯慨叹 的部分,使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更清晰明白。

3、分析文章寓意:学生各抒己见,只要依据文本,自圆其说都可以。意在培养学生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掘文章内涵的能力。

4、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引导,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一、导入

师:大家看下面一组成语(屏幕展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马、捉襟见肘

井底之蛙、东施效颦、相沫以濡、涸辙之鲋……

生:(大家很疑惑,有各种猜测)

师:它们都是同一个人首创的,而且这个人创造了200多个成语,其中许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就是庄子。

生:啊!!!(都很惊叹)

师:我们知道成语言简意深,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文字上的智慧,由此我们能多少感受到一点庄子的魅力,而鲁迅先生对集中反映庄子思想的《庄子》一书有这样的评价:(屏幕展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我想,不仅是晚周之作“莫能先”,时至今日,也极少有作品能出其右。然而这样一个智慧非凡的人,他的处世哲学却不甚积极,我们知道他的处世哲学是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 无为

师:是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清静无为”。那么对生活如此洞悉充满智慧的人,面对生活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但他却选择了避世,怎么理解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呢?

生:(有个别学生)正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就厌倦了,没新鲜感了。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著名学者南怀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儒家思想就象是粮食,人时时需要粮食;而道家思想就象是药,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想起它。大家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大概就是人得意时,不会想着避世,人一旦倒霉时就会用道家思想的“无为”来安慰自己。

师:说的很好,不过补充一下,这个“生病”不仅指不得志,也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生:哦,对,比如陶渊明、李白,他们都因不满黑暗现实而选择归隐。

师:你反映很快。庄子的思想给过很多人以心灵的安慰。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庄子的无为,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他的消极,还因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对生活热爱才使他对黑暗现实更加憎恶,从而致使他选择了清静无为的思想借以疗伤。

(学生的接受情况比较好)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他的一篇作品《秋水》,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二、整体把握

(1) 师:找个同学朗诵一下这篇文章,请大家注意断句及读音

生:(朗读)

师:读的不错,声音洪亮,断句准确,不过这里面读错了一个字,谁听出来了?

生:“少仲尼之闻”的“少”应读shǎo不读shào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里不是年轻的意思,而是知识少的意思

师:很好,所以大家要整体把握语义后再具体的理解字词。

(2) 师:下面来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总体把握,请大家回答这几个问题。

(屏幕展示)

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章主要采取了什么写作手法?有哪些方面的对比?

问题一:(学生回答师明确)河神河伯看到自己水流丰沛,不禁洋洋自得,当他见识到了海神的浩瀚无际时,意识到了自己的浅陋无知。

问题二:(明确)体裁是寓言。其特点(学生对此不能准确把握,老师引导他们回忆曾学过的寓言“井底之蛙”“农夫与蛇”等,总结特点,使他们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是: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先秦大家尤其是庄子擅长运用这种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来阐明道理,我们大家在写议论文时也可借鉴此种手法,使我们论述避免干巴、枯燥。

问题三: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分别是黄河与大海形貌的对比,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

三、文本研习

(1)问题一:文章是如何描述黄河与大海的形貌的?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屏幕展示)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二:自行翻译,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问题): 秋水   时    之    至于

(明确): 秋水:秋天的雨水    时:按着时节,名作状

之:这么    至于:到(古今异义)

(师提问重点明确)顺流而东行:而,表顺承   东面而视:而,表修饰

泾:通“径”  辩:通“辨”

问题三: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是怎样描述黄河和大海的不同的?

(明确):黄河:详写,水流丰沛,河岸宽广,以至于在岸边看不到水中沙洲上的是牛还是马;海:简单一句看不见水边,足见其浩瀚。

(2)问题一:文章是如何描述河伯前后态度变化的?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屏幕展示)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问题二:自行翻译,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问题):始    望洋      以      为

(明确):始:才     望洋:望洋,仰视的样子。成语“望洋兴叹”即出自这里。

以:认为    为:是

(师提问重点明确):焉:语助词     面目:指头,与现在用法略有不同。

问题三: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是怎样描述河伯态度的变化的?

(明确):先喜,洋洋自得,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后叹,仰观大海,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3)问题一:河伯一声叹息后有一番对自己先前行为的慨叹,大家朗读这一部分,标出重点 的知识点(屏幕展示),然后与你的同位合作完成它们的理解,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们一块来研究。

(明确):字词:

归纳“之”的用法:a野语有之b我之谓也 c少仲尼之闻d 我睹子之难穷也

a复指代词 b宾语前置标志词 c助词“的” d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少:意动用法  认为。。。。。。。少    轻:轻视    殆:危险(补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成语“贻笑大方”即出自这里。

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标志词,见。。。。。。于

问题二:结合课文谈谈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这句话说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么一个道理。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1:就是要认识到世界很广阔,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骄傲自大,要虚心学习。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啊。

生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妄自尊大,否则就有班门弄斧、贻笑大方的危险。

师:是的。而且妄自尊大,不仅是贻笑大方,它还会致使我们目光短浅,裹足不前,对我们的学习,将来的事业发展都是极大的阻碍。

师:刚才几位同学似乎都是从对河伯批判的角度来谈的,可我觉得河伯身上也有值得赞美的品质。

生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这句话我觉得表现了河伯敢于承认错误,勇于自 我检讨的美好品质。

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3:犯错不可怕,只要你能在认识到错误后,勇于承认,及时改正,你仍然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师:是的,知耻近乎勇。我们在前面还认识了一位这样的勇士。

生3:负荆请罪的廉颇。

师:很好。你的反应很快,并能够将知识前后勾连,值得大家学习。

总结:大家的思维很活跃,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是一种再创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也因此文章意蕴会更加丰厚,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我想我们对《秋水》这篇寓言的创造性阅读还没有结束,我们把它放在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研读。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而他又非常善于运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阐明道理,比如我们熟知的“庖丁解牛”“东施效颦”“螳臂当车”以及我们今天学习的《秋水》等故事,都把深奥的道理讲解的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凝结庄子智慧的《庄子》一书,你会受益匪浅。

宋一苇

篇2: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秋水》。先来看几幅对联:

架上南华秋水篇,屏间北苑春山画。

人在南华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庄子》又名《南华经》,此处“南华秋水”即指《庄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时期的张岱、宋时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来表达对庄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叹佩: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明清·张岱

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

——宋·李塗

从以上可以看出庄子的《秋水》篇对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这些文人纷纷为之倾倒呢?也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从中懂得一二。

二、简介作者:

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

译文: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

译文:死生都一样,可与不可无差别。

之所以着重介绍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是因为“相对主义”贯穿于我们即将学习的《秋水》中。

三、朗读课文并正音(略)

四、研习课文:

1.河伯的心理前后有何变化?找出关键句。

明确: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

①河伯因何而“喜”?(请一生朗读相关内容,师点评指导)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状语,按时令;

川:河流;

河:河伯,黄河之神;

泾流:直流的水波;

辩:通“辨”,分辨,辨别

②河伯因何而“叹”?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河伯面对海神若,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一生朗读,师点评指导)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

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

此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的狂妄自大。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句首助词,表更进一步议论;可译为:“而且”、“况且”、“再说”;

少:轻视,看不起;

闻:见识,见闻;

此句批评自己见识的狭隘。

这句话经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阐释,现特补充本科《秋水》(节选)剩余部分中海神若的话,以便于大家理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伯夷辞让它(指天下)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骄傲与自满,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吗?

③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也矣。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非……则:表假设,不……就……;

殆:危险;

见……于:表被动;

大方之家:见识广博、修养极高的人

此句“殆”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性。

3.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

(1)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2)谦受益,满招损;

(3)知耻而近乎勇;

(4)承认自己渺小是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

五、探讨:《秋水》的哲学思想。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们说过,庄子的《秋水》篇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根据我们刚才所学,似乎并未见出其特别奇异之处。其实“人不能骄傲自满”并非庄子本文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要想真正明白庄子的表达意图,得联系《秋水》全文。为此,给大家补充了相关内容。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何少何多,是谓谢施。

译文:用道的观点来看,无所谓贵贱,贵贱是相互转化的……无所谓多少,多少是相互转换的。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译文:万物原本是齐一的,谁为短谁为长呢?

教师总结:从海神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扬的还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任其自然。

庄子的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语言特点: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奇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再次齐读课文。

篇3:必修三语文《秋水》教案

必修三语文《秋水》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 (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 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被……所) 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四、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秋水》课文说明

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开篇部分。文中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课文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一、二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一句写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极言黄河之雄壮;第二句写河面宽阔,“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极言黄河之开阔。一、二两句同时也道出了河伯骄傲的原因。第三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他暗暗地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写“壮阔”(一、二两句)与写“骄傲”(第三句)之间,有一个“于是焉”,强调说明河伯是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第四句“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文意由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第五句写大海的辽阔,用了“不见水端”四个字,与前“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深感自己渺小,然后向海神发出由衷的感叹。第六句用一个“于是焉”与第一层呼应,强调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河伯的认识也不同了。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三层意思:先是引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妄自尊大,如果不是看到了大海的宽阔,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

《秋水》原文和译文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篇4:必修三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推荐度: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推荐度: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计划 推荐度: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必修三历史精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城邦及其特点。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定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的贡献。

⑵理解: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归纳并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希腊城邦的阶级与时代局限。

⑶运用:探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实质和作用。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⑴分析地理环境、问题探究。

⑵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资料,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⑶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发展过程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体会古代希腊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⑵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⑶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理解希腊奴隶制度的利弊得失,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在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建设却是主流,这在古代的希腊与罗马表现的尤为突出。当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都是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系统中逐步发展而来的。那到底古代西方的民主和法制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学习第六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来了解一下吧。

[讲授新课]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在接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半岛---------巴尔干半岛。她被大海所环绕,因此我们称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由于希腊地形复杂,少有大块的平原地区,而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交流不便,所以在古代希腊形成了许多的小国家,它们被称之为“城邦”。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它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范围非常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过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独立实体。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就是它的基本特征。

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是两个典型的城邦。西方的民主政治来源于希腊,而希腊的民主政治则以雅典最为完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雅典民主政治到底有哪些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关键要掌握三大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的改革

梭伦改革时,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这项措施使许多工商业奴隶主因财富上升了社会地位,他们与原来的贵族都占据了第一、二等级。(打击了贵族的统治。)同时设立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除此之外,梭伦还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前者规定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后者参与例行审判,接受上诉案件。废除了债奴制度。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把整个雅典城邦分为10个地域部落,以取代过去的4个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这些改革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起来。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比较全面,而且很彻底,共有六项:第一,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第二,改革公民大会,规定它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凡二十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第三,改革五百人会议,规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大事;第四,提高陪审法庭地位: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参与立法;第五,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第六,发放工资和津贴,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观剧津贴)

(四)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雅典民主制度保证了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而且当今欧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差不多都来源于它。其次,雅典民主政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凝聚本邦公民,以保

持自己的独立性,对外则是为了掠夺他人的财富和奴隶。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第一,它是少数人的民主,本邦妇女、广大奴隶和外邦人都无权享受民主政治;

第二,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本课小结]

以上就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少数人即奴隶主的民主。

篇5:《庄子秋水》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重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文言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庄周及其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诵记名言警句--《庄子秋水》

(一)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3.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名句助解

1.拘:局限。虚:同“墟”,指蛙生活的地方。笃(dǔ赌):限制。这几句大意是,不可与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的博大,是因为井蛙局限于居处的狭小,见闻有限,从没有见过大海的缘故;不可与夏天的虫类谈论冰冻的寒冷,是因为夏虫受到时令的限制,从没有经历过严冬的缘故。讽刺了那些见闻狭窄,目光短浅,不识大局的人。现在人们常用“井底之蛙”的成语,比喻见识短浅,不能理解高深道理的人。

2.擅:独占。壑:犹“坑”。跨跱(zhì痔):叉开腿站立。坎井:即浅井。这两句大意是,(我)独自占有这一坑之水,而站立于浅井之中,这种快乐真是到了极点,再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了。这句话,把浅井之蛙那种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的样子描写得十分生动,辛辣地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见过大世面,而又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的人。成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概括出来的。

3.万川归之:所有的河流都流归大海。盈:满溢。尾闾:传说中海底的泄水之处。已:停止。虚:空虚。这几句大意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归大海,不知何时停流而大海也不会满溢;尾闾泄露海水,不知何时停泄而大海也不会空虚。这是海若向河伯讲述的话,极言大海的博大深广,难满难穷。大海的形象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人们切不可自满自足,以免贻笑大方。可用来赞美具有大海一样博大胸怀的人物。

4.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吗;您原本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庄子说:“请你按照本意来讲,你刚才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还来问我,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二、了解文学常识--走近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一说安徽省蒙城县,一说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三、课前预习--夯实基础知识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泾(jīng)流    两涘(sǐ)       渚(zhù)崖

B.欣(xín)然     伯夷(yí)       弗(fú)信

C.语(yù)于海    废墟(xū)       两端(duìn)

D.见(jiàn)笑   望(wàng)洋而叹 旋(xuán)其面目

2.下列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时至(来到)    两涘(水边,岸)    B.灌河(黄河)    东行(东边、东方)

C.水端(头)      殆矣(差不多)   D.轻伯夷(轻蔑)  渚崖(高的河岸)

3.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项是(    )。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泾流之大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④不辩牛马

⑤故夫知效      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表示、进一步说下去。

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至:随着时令到来。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行:向东流进。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难穷:遇到穷困的灾难。

6.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

C.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D.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选出词语解释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泾流(直流的水波)  两埃(两岸。涘:水边。)  北海(黄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北部)

B.望洋兴叹(望着大海发出感叹)   莫己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野语(俗语)

C.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见闻。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大义。轻,轻视)百川灌河(许多小河的水都注入了黄河)

D.大方之家(性格豪爽,出手阔绰的人)渚崖(渚:水中礁石。崖:陡峭的山崖。)秋水时至(时:有时)

8.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②以为莫己若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检测课前预习,落实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二、重点突破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当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1~14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

B.望洋向若而叹曰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下列对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于是余有叹焉

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近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抵率寓言也      抵:大概

B.衣以文绣          衣:衣服

C.子亟去,无污我    去:离开

D.无为有国者所羁    羁:拘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许以为相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闻道百,以为莫若己者也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各句中与“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庄子的著作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B.楚威王听说庄周的大名,欲纳之为相。

C.庄子用“郊祭之牺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王治罪。

D.从庄周拒绝楚王招聘,可以看出他无为而治的思想。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亟去,无污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断章取义又何妨--《秋水》的寓意赏析

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时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反而能从悲观中看出乐观,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成分来,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秋水(节选)》的寓意理解便是如此。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

你能说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吗?而这么多的启迪正是我们对《秋水》断章取义的结果。其实人们对庄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养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避开一切矛盾的养生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单独来看这则故事,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句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个一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了。”原来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识,跟我们的理解刚好的背道而驰!

总之,特殊情况下的断章取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只要我们学会从中汲取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样地使我们从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但要记住:这种理解文章的方式仅仅适合于个别文章,并非普遍实用。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读后,写下你对庄子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庄子秋水》答案

[课前预习]

1.D。解析:A项中“渚”应读zhǔ;B项中“欣”应读xīn;C项中“端”应读duān。

2.A。解析:B项,东:向东,往东;C项,殆:危险;D项,轻:轻视。

3.C。解析:②句中“泾”同“径”;④句中“辩”同“辨”;⑤句中“知”同“智”。

4.C。解析:A.古指“黄河”;C.古理解为“到”(动词);D.“大方”古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5.D。解析:难穷:难以穷尽。

6.AB。解析:AB两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为陈述句。D项为被动句。

7.D。解析:A项中“北海”的解释错,其他正确;B项中“望洋”不是“望着大海”而是“仰视的样子”,其他对;C项中“百川”是“许多河流(的水)”之意;D项中“大方之家”是“懂得大道理的人”,“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崖”是“水中沙洲的岸边”,“时”是“按时令”“应时令”之意。

8.D。解析:①为“海神名”;②为“比(得上)”;③看,看见;④表被动。

[课堂读写探究]

二、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点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点拨: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点拨: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点拨: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点拨: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点拨:①《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②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③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三、当堂检测

1.C。解析:C项中“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其他各项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2.B。解析:本文的层次判定,需要注意河伯“至于北海”前后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前者自喜,后者感叹。

3.B。解析:B项“焉”意为“哪里”,其余“焉”皆为语气词。

4.AB。解析:A、B两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陈述句,D项为被动句。

5.B。解析:动词,穿,这里指“披”。

6.C。解析:认为。其余都是“以……为”。

7.B。解析:都是判断句。

8.C。解析:并非“治罪”,而是失去了自由,不符合庄子追求“绝对自己”的思想。

9.①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想成为一只孤独的小猪,哪里可以呢?②你马上离开,不要污辱我。③终身不做官,以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於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为目的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於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利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曹国的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豬,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侯晓旭

[《庄子秋水》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篇6:三案例解读

依《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不当利益返还损失的人。股票交易中,做为保证金的占有权人或所有权人因过失致客户帐内保证金或股票增加,增加部分的股票或保证金应视为不当得利,这应没有什么疑问,现在此类诉案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受益人受益与受损人受损的因果关系。如客户利用多增加的保证金购入股票,这些增值或贬值的股票能否视为券商的损失;若客户将因此购入的股票卖出,卖出价款超出了券商损失,超出部分是否是不当得利,如案例9原告利用不当得利用110万元买卖股票形成的9.7万元盈利部分。笔者主张,不当得利中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法宜过分苛刻,不但利益和损失的物质形态不必一致,而且利益和损失的范围也不必相同。若返还利益小于损失时,须视受益人取得利益对于无权占有是否知情;若不知情即善意,则对不当得利不负风险责任;反之则为恶意,即使该利益在返还时已经减少或不复存在,客户仍负全额返还义务。因此,不论受益人所获利益数额或物质形态与受损人所受损失是否一致,只要符合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受损人均有权要求返还。故该案原告取的9.7万元盈利仍属不当得利。

2、 客户拒不返还不当得利引发的争诉,能否作为侵权之诉。正如案例9被告所持侵权抗辩理由,其主要基于有关司法解释关于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已有,拒不返物,按侵权之诉处理的规定。笔者不以为然。首先,虽然拾得遗失和不当得利所产生的无权占有皆属违反权利人本意的占有脱离物范畴,但两者应属不同的法律概念,民法上就认为拾得遗失物应构成无因管理 ,因此决定拾得人与受领权人所享和所负义务与不当得利中受益人与受损人不同。其次,判定一种违法行为的性质如何,取决于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和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和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侵权行为实施时,双方并无具体的基础法律关系,而拒不返还不当得利中受益人和受害人已存在不当得利之债的基础法律关系,受益人拒不返还不当得利,只能承担不履行其它义务的民事责任,并不能改变双方不当得利债的性质,这就如同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能改变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合同关系事实一样。第三,侵夺权利人财产虽在结果上与不当得利均表现为无权占有,但两者实现无权占有的原因和方式并不相同,前者是侵权人通过积极实施违法行为而实现,后者则往往是因受损人的过失所致,受益人表现为不作为,两者当不能混作一谈。依此来看,案例9中文某因券商错划而占用券商110万元构成不当得利;案例10中陈某通过非法设立资金帐户方式占用古某资金构成侵权。

案例二

7月,本以为将自己的帐户交给朋友操作就完事大吉的深圳股民古某却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这一个月,他认购新股和为数甚少地几次购入股票均因没有足额保证金而未能成交。古某很纳闷:申购和买入股票之前,他都仔细地核算出他帐户应有足额资金,但次次皆被告知没有足额资金;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短缺的资金又在几日内莫名其妙地“跑”回来。先初古某认为是自己操作有误,但次数多了,使古某愈发肯定自己的`帐户出了问题。

令人失望的是,古某自行打印出的资金对帐单上并无提款记录,只是频频出现让古某看不大懂的正负号。在几次联系不上替其操盘的朋友后,古某径直找到了券商。刚开始时,券商吱吱唔唔,但一听到古某表示欲往证管部门投诉时,只好和盘托出。

原来问题出在替古某操盘的陈某身上。陈某在为古某操盘的同时以自己名义也设立了一个空帐户,但资金帐户却与古某同一,俗称“副帐户”,这就等于陈某帐户的使用资金均源于古某帐户。经计算,仅在197月,陈某就实际累计占用古某资金66万元之巨。气愤至极的古某以违约为由将券商和陈某告上法庭,要求两被告返还尚被占用的资金3.6万元及赔偿相应的损失。一审法院却仅支持了古某的返还要求,古某不服提了上诉;二审期间,双方和解,由券商、陈某共同补偿古某10万元了结。

篇7:三案例解读

这是一起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竞合的纠纷,对于被告券商而言就承

担的加害给付责任。所谓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实施了违法债务行为,且给债务人合同履行利益以外的财产人身造成损害。首先,本案古某与券商就古某保证金存在保管合同关系,券商有义务保证该资金归古某帐户交易专户所用,而券商明知陈某以非法设立资金帐户方式可直接占用古某的资金仍予以接受并实现陈某意图,从而改变了古某保证金用途和保管场所,自是对保管合同义务之违反。正因如此,致使古某未能申购和买入股票以实现其盈利的意图,从而构成对古某保证金保管合同以外财产权益的侵害,因此券商应承担加害给付责任。

其次,虽然古某既可追究券商的违约责任,也可以追究其侵权责任,但两 项请求权只能择一行之,且行使后果关乎古某受害的填补程度。若古某基于违约请求,因保管合同履行利益是券商妥善保管古某保证金,其承担的给付义务是如数返还保证金,其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也仅限于保证金原数额及相应利息,这就决定古某追究券商违约赔偿责任只能以保证金及利息为限;若古某基于侵权请求,则可以要求券商赔偿因其侵权致古某被剥夺对其保证金享有的所有权所产生的损失,即可得利益损失。从古某原诉来看,既要求返还同时要求赔偿,显然是基于侵权而非违约。第三,陈某擅自使用古某资金属无权代理构成的侵权,古某既追究券商的违约责任,又追究陈某的侵权责任,显然不当。

案例三

这间本想在股市赚上一票的公司却招来一场官司。4月初,公司与某证券营业部订立名为股票投资服务合同。合同内容是公司在营业部开设公司名义的法人帐户,投入资金1000万元,并全权委托营业部代理买卖股票;公司资金投入期限为一年,期间营业部保证月投资回报为15%。此外,合同特别约定,未经公司授权许可,营业部不得从公司帐户内取款或将帐内股票卖出且将资金挪作他用。同年4月25日,该公司在营业部开设法人帐户;次日,公司1000万元资金通过银行转帐入户,营业部出具了保证金存入凭证。上述帐户开设的资金存入手续皆由公司委派薄某经办。在公司帐户开始运作前,薄某向营业部出示法人授权书,表明现公司全权委托薄某操作公司股票交易帐户。营业部在法人授权书签收。自此,薄某在公司帐户内动用公司存入的保证金买卖股票。1910月和1月,薄某在先后两次从公司帐户内取出保证金合300万元。今年2月,薄某与营业部订立借款协议,由薄某从公司帐内取款500万元借予营业部,扣除薄某的好处费,营业部实际得款475万元。此后,公司帐户再无买卖股票的记录。6月,公司撤资时发现此情,要求营业部还款500万元,未果,遂提起诉讼。

原告公司诉称:原告依双方订立的《服务合同》存入保证金1000万元,合同特别约定“未经公司授权许可,营业部不得从公司帐户内取款或帐内股票卖出且将资金挪作他用。然而,被告于202月,擅自卖出原告帐内股票,取款500万元据为已有。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原告被卖出的现市值700万元的股票。

被告辩称:1、原、被告订立的股票投资服务合同双方均未履行,原告以此为由起诉被告并无事实根据;2、原告保证金500万元被取出借予被告,其行为是原告的全权代理人薄某实施的,故责任在于原告和薄某。此外,薄某有权处分原告保证金,这一点可从原告虽未事前授权薄某取款,但薄某两度提款,原告不仅没有异议且也未诉请被告承担相应的责任就可见一斑。薄某有权处分原告的保证金,当然也包括将保证金借予被告使用,而被告是善意第三人,适用于表见代理制度。因此,做为原告保证金操作非受托一方当事人,被告在薄某有权处分原告资金且持有效证件的情况下,为薄某办理提款手续无过错可言;3、由于被告是与薄某订立的借款合同一方当事人,对薄某办承担还款义务而非原告;4、原告提出其股票是为被告卖出的主张并无证据证明,原告对此应负举证责任;事实上,原告已授权薄某全权操作原告股票,故只能是薄某卖出。

篇8:三案例解读

应该说,本案胜负在原告起诉之时已确定,但原告的起诉状而言仍存在不少漏洞。从原告的诉讼事由来看,很难明辩原告是在追究被告的侵权责任抑或违约责任。姑且不论原、被告订立的所谓投资服务合同因违法而无效,事实上,该服务合同未得到实际履行。因为,合同标的是营业部提供股票投资服务,即全权代理原告帐户内资金买卖股票,并保证向原告提供固定利润,而实际上,原告另行委托薄某操作原告帐户,薄某也实际操作了原告帐户,被告签收了原告对薄某法人授权书。这足以表明原、被告已解除拘束双方的投资服务合同,该合同未发生履行效力。故原告依据未履行的合同以追究被告的合同责任显然不妥。实际上,被告向原告出具的1000万元保证金存入凭证,就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着保证金合同关系,被告擅将原告保证金挪作他用,是对保证金保管合同义务的违反。

被告的答辩也是谬误百出,本案的核心问题是薄某是否有权将原告保证金借予被告。首先,从原告向薄某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内容来看,原告仅授权薄某操作原告帐户内的股票交易活动,既不包含转托管也不包括提款的权力。薄某两次从原告帐户提款,原告未提出异议,视为原告对薄某两次提款行为行使追认权而使之有效,但这并不能推定薄某所有的提款行为当然都能获具原告的追认。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年2月薄某所有的提款的事实原告是知道的,也无证据显示原告已事后追认,薄某于2000年2月从原告帐户取款500万元只能构成无权代理。退一步讲,既使薄某有权取款,也不能推定他有权将原告资金借予他人。“取款”并不涉及原告保证金所有权的变动,是事实行为;而“借款”则却会引起保证金所有权的转移,是法律行为。既然原告帐内保证金及其收益权属原告,薄某无权将本不属于自己的资金借予被告,能够行使出借权利的只能是原告。即使是薄某得到出借的权利,也只能以原告名义进行。所以,被告以薄某有权提款以认定薄某有权处分原告资金,再推定薄某有权借出款,其逻辑是荒谬的。

其次,被告在薄某借出款的行为中不是善意第三人。因为被告明知薄某出借的资金权属原告,在薄某既无原告借出款授权也未征得原告同意的情况下,就与薄某订立借款合同并将原告资金据为已有,其故意过错显而易见,自不适用于表见代理制度。

如果原告不能举证证明其所诉求的股票是由被告卖出的,被告仅就500万元承担返还责任 ,另支付薄某25万元好处费,可由被告薄某追偿。

篇9:三案例解读

案例一

天上真的掉了个大馅饼,文某都懵了。5月25日这一天差点改变了浙江股民文某的命运。文某虽入市多年,小打小闹,起初投入的五、六万元本金,到了这年也亏去了三分之一。是日,文某通过电话自助委托买入1000股深中冠后,习惯地查询了其帐户的资金余额,“您帐户当前可用资金余额为1,127,365.48元”当话筒里传出电脑提示音后,文某以为听错了,反复核实后,他惊呆了:他帐户在这一日竟平白无故地突兀多了整整110万元。文某脑子一片空白。

当文某踉踉跄跄地跑到证券部时,他竟然发现自己平日熟得不能再熟的交易密码忽然间竟忘得一干二净。十分钟后,通过触摸屏查询结果再次肯定了帐户确多出了110万元,而刚才的狂喜却在消退,一种做贼的感觉令文某忐忑不安整整一上午,甚至没有勇气再去看看他帐户的情况,以致于他此日买入的深中冠一路上扬也激不起他期待已久的快感。这110万元将文某的脑子占得满登登的。

临近当天收市时,文某又鼓起了勇气再去查询他的帐户,这110万元并没有不翼而飞,仍安安静静地待在他的帐户内。一个念头突然紧紧地抓住了文某的整个身心,他飞快地用110万元全仓买入了深中冠。这一天对于文某来说好似走了十年那么长。

然而,文某这种慌恐与幸福交织的心情并未持续太久。当日清算时,文某所在券商就很快发现他们划错了帐,在次日冻结了文某以110万元购入的深中冠股票,并通知文某立即归还110万元。未曾想,深中冠在次日的持续上涨却将这件并不复杂的事情演变成一场纠纷。文某对其帐户多出的110万元系券商错划所致的事实并无异议,但坚持因他操作实为券商带来9万余元的盈利,故要求券商给予必要的补偿,否则不平仓还款。而券商则寸步不让,他们认为这110万元本系其资金所产生的盈利应归券商所有,并表示若文某不予平仓,一旦股价下跌造成损失将由文某承担。双方就这样僵持了数日,最终由券商强行卖出了110万元购入的深中冠,并将卖出价款包括卖出盈利所得9.7万元从文某帐户划走。

文某眼看到手的盈利转瞬即逝,自不甘心,将券商告上法庭,要求券商返还卖出盈利。券商表示文某非法占有其资金,且拒不返还,依法构成对券商财产所有权的侵害,故其提出返还盈利的要求无理。受理法院支持了券商的抗辩主张。

篇10:必修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总体上讲,本届八年级学生大多数有学习自觉性,求知欲强,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有部分同学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一部分同学的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较差,学习不认真,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八年政治教材的内容,全书共有四单元、十课书。

1、第一单元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有两个内容,一是爱在屋檐下,二是我与父母交朋友。这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学会同家长沟通,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青少年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第二单元是师友结伴同行。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同侪携手共进。二是老师伴我成长。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我们同老师,与同学交往出现的相关问题。

3、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本单元的内容两个,一是多元文化“地球村”,二是网络交往新空间。这单元的教育属于未来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和开阔胸襟。

4、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这一单元的内容有四个,一是友好交往礼为先,二是竞争合作求双赢,三是心有他人天地宽,四是诚信做人到永远。中学生要融入社会,了解现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学会展示自己,就要学会交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中学生在家庭中要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

2、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学校这个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在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入手,最终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时树立强烈的忙乱自豪感。同时让我们了解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

4、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等等。

5、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力争平均分达55分,优良率25%,及格率是50%。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3、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8节,多听与政治科相关教师的课。

4、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组、学校的教研活动,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注意收集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要闻,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抓优扶差。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并结合授课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篇11:必修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二思想品德课。从上学期的教学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对开卷考试的适应性也比较差。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备课下功夫。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教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下大功夫和力度,尽量让每一节课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不千篇 一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课堂导入上要采用多种形式:歌曲、诗歌、图片、小品、电影、案例,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注重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2、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教学方法更丰富,要经常听同科组老师讲课,和同科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而且还要经常听其他科组的老师讲课,了解其他科组老师的教学方法,吸取他们先进的东西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去。

3、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为让自己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应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利用时间自学,不断地更新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内、容

1、(9.1)第一课、1—3框

2、(9.7)第二课、1——2框

3、(9.14)阶段练习或辅导检测

4、(9.21)第三课1—3框

5、(9.28)探讨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研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前一阶段教学策略

6、国庆长假

7、(10.12)段考及质量分析

8、(10.19)第四课1—3框

9、(10.26)第五课1—3框

10、(11.2)期中复习

11、期中考试

12、(11.16)进行期中质量分析,总结前一阶段教学得失

13、(11.23)第六课1—2框

14、(11.30)第七课1—2框

15、(12.7)阶段复习

16、(12.14)第八课1—2框

17、(12.21)第九课1—2框

18、(12.28)阶段练习及分析检测;

19、(1.4)第十课1—2框

20、(1.11)第十一课课1—2框

21—22、(1.18—25)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篇12:必修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初二政治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通过本册教材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热爱集体融入社会、与大自然相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基本观点的同时,注重提高自我吸收、自我培养的能力,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和社会中自立自强,做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做文明守纪、勇于攀登的创造者。

2、思想教育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懂得一些人际交往的知识,培养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团结同学、善于交往的能力。

3、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向的要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力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探讨:首先让学生自己学,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史、地等各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最后达到一个目的——创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探究、创新的技巧与方法。

4、学习方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讨论、活动、实践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课本内容不同的观点,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在活动中既要有师生活动,又要有生生活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

我所教的八年级三个班共有160多个学生,经过初步了解,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背书的基础上,还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理解,对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到指导自己的生活中,也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试卷上反应自己的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以及能力水平,将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生活。

2、、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不难看出,学生在分析理解能力方面,可以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照书而抄,记忆是机械记忆,但只要一变题型,一改问法,学生就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高,干劲大,上进心、求知欲较强,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不足,答题正确率偏低,成绩不高。应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能力。

3、、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高,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刻苦精神,得过且过,作业潦草。应付照抄,投机取巧,学习方法不得当,效率低,成绩差,应注意到这种现象,争取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不善于思考和分析,在记忆上只采用机械记忆,达不到理解记忆的程度,导致遗忘速度快,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指导好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记忆,掌握好学习方法,养成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13:必修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处事能力,促使自身发展。教会学生与同学、教师结伴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冲突的学习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长。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有相亲相爱一家人和我门共有一个家两课组成,本册书把学会交往作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学重点,第一单元以与父母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有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和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两课组成,这一单元是要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是上一单元的深化。第三单元在合作中发展,有合作竞争求发展和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组成,这一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扩展。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有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四课组成。

三、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懂竞争,知合作,能宽让,讲平等,善体谅,诚实守信的人。同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难点:

对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掌握交往的艺术。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六、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七、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八、课时安排

第一周、第一课、2课时

第二周、第二课、2课时

第三周、第一单元复习、2课时

第四周、第三课、2课时

第五周、第四课、2课时

第六周、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第七周、第五课、2课时

第八周、第六课、2课时

第九周、第三单元复习、2课时

第十周、第七课、2课时

第十一周、第八课、2课时

第十二周、第四单元复习、2课时

第十三周、第九课、2课时

第十四周、第十课、2课时

第十五周、第五单元复习、2课时

第十六周、复习、2课时

第十七周、复习、2课时

第十八周、复习、2课时

第十九周、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2课时

篇14: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

本学期是我个人初次教授“新课改”课程地理《必修三》(新课程人教版),在此历程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及感受,结合“必修3”“国土整治”特点,谈几点看法。

教学反思一:两种教学设计的启示——看教学案例的优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以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这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这可以是案例教学的典型范例。在这个章节里,教材除了选取我国西北地区作为案例分析的主要对象外,还选取了非洲萨赫勒地区和前苏联垦荒区为分析的次目标,将这些区域的各种情况通过图表、资料呈现,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因为学校教学的需要,我在高二文理科班教授必修三。在这两类不同学生的教学中,我对《荒漠化的防治》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尝试,感到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教学设计一: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提出教学主题“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师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完成教材“活动”内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师生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问题及防治措施

教学设计二——展示一组荒漠化景观图片,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找出课本呈现的三个相关案例:我国西北地

区的荒漠化、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全班同学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案例,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

——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呈现的.资料,讨论、分析案例——各小组表述案例分析成果,并板书主要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案例中的共同点(如分布地区、原因、措施)和差异性——师生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教师提出新课题:尝试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学生课后完成

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三条要求:(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第二种教学设计很好地达成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三条目标,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更学会了探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研究规律和方法,体会了问题探究的过程。这为学生分析新的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15:必修三数学课件

必修三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案例分析给出如下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5.实例分析: 某调查者从调查中获知某公司近年来科研费用支出(Xi)与公司所获得利润(Yi)的统计资料如下表:

6、求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作图,这些EXCEL可以方便地做到。仍以上题的数据为例。于 EXCEL表 中的空白区,选用“插入”菜单命令中的“图表”,选中 XY散 点图类型,在弹出的图表向导中按向导的`要求一步一步地 操作,如有错误可以返回去重来或在以后修改。适当修饰 图的大小、纵横比例、字体大小、和图符的大小等,使图 美观,最后得到图1,图中有直线称为趋势线,还有直线方程和相关系数。图中的每一个部份如坐标、标题、图例 等都可以分别修饰,这里主要介绍趋势线和直线方程。

鼠标右键点击图中的数据点,出现一个对话框,选 “ 添加趋势线” ,图中自动画上一条直线,再以鼠标右击此线,出现趋势线格式对话框,选择线条的粗细和颜色,在选项中选取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确定后即在图中显示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课堂练习:第83页,练习A,练习B

小结: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

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课后作业

篇16:高中化学必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三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等知识的基础上,再介绍金属晶体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于晶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教材从介绍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入手,对金属的通性作出了解释,并在金属键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

【教学重点】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板书】

一、金属键

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化学作用力叫做金属键。

【讲解】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键可看成是由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共价键,这种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是一种遍布整个晶体的离域化学键。

【强调】金属晶体是以金属键为基本作用力的晶体。

【板书】

二、电子气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1.电子气理论

【讲解】经典的金属键理论叫做“电子气理论”。它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气”的“海洋”之中。

2.金属通性的解释

【展示金属实物】展示的金属实物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钢板等。

【教师引导】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分组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⑴金属导电性的解释

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带负电的“电子气”,这些电子气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气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设问】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担当什么角色?

⑵金属导热性的解释

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⑶金属延展性的解释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因此,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练习】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篇17:必修三琵琶行原文

必修三琵琶行原文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以下是“必修三琵琶行原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篇18:琵琶行必修三原文

琵琶行必修三原文

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 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相关专题 秋水板块